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课件

合集下载

PPT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PPT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张之洞、刘坤一、盛宣怀
四、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军事上,以“自强”为目标,仿效西方 建立新式军事工业,创办海军,装备、 编练新式陆军。 经济上,以“求富”为内涵,建立以官 办和官督商办为主要形式的新式民用企 业,“稍分洋商之利”。 文化教育上,建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 语言、科技、军事,派遣留学生。



语言学校:同文馆(1862)、上海广方言馆 (1863)、 广东同文馆 (1864) 、上海留美预备学堂 (1871) 、南京 同 文 馆 (1883) 、 新 疆 俄 文 馆 (1887) 、 台 湾 西 学 馆 (1887)、珲春俄文馆(1888)、湖北自强学堂(1893)。 军事学校:建船政学堂 (1866) 、天津水师学堂 (1880) 、 天津武备学堂 (1885) 、北京昆明湖水师学堂 (1888) 、 广东水陆师学堂 (1887) 、江南水师学堂 (1890 年 ) 、广 东黄埔鱼雷学堂 (1884) 、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 (1890) 、 北洋旅顺口鱼雷学堂(1890) 科技学校:上海机器学堂(1867)、福州电报学堂(1876)、 广东实学馆(1881)、天津电报学堂(1880)、上海电报学 堂(1882年)、金陵同文电学馆(1883)、两广电报学堂 (1887年)、台湾电报学堂(1890年)、湖北矿务工程学堂 (1892)、天津医学堂(1894)、山海关铁路学堂(1895)、 南京陆军学堂附设铁路学堂(1896)。
我中华且将为天下万国所鱼肉。 ——冯桂芬 “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 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船坚炮利不如夷, 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
内须变法
2.主张学习西方,自强、自立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 ——李鸿章 立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 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西洋军火日新月异,不惜工费,而精利独绝,故能横 行于数万里之外。中国若不认真取法,终无法自强。 窃谓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 ——李鸿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洪仁玕生平。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颁布,具有资本主 义色彩,但未实行-历史条件所限。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1、以教义指导战争,借宗教争夺权力。 2、按照宗教信仰区分外国敌友。
本节内容完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村起义。1853年,定 都天京,政权建立。1856年全盛。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Βιβλιοθήκη 度》•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
•评价: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超越了 以往农民战争的思想境界;但其“理想天国” (没有商品交换、绝对平均)是在自然经济基础 上的,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思考:客观看待《天朝田亩制度》。
•正是在以往农民起义的思想基础上,才出现《天 朝田亩制度》。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均是按此规 律发展演变。如: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欧洲自由平等思想在启蒙运动影响下诞生;马克 思理论在唯物论和辩证法基础上产生;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历史经验教训与现实的结 合过程中产生。――人的思想成熟过程与之类似。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及安庆、九江、武汉 三大战略要地。 )
天京事变1856

天王 上帝次子 虚君 ;杨 东王 天父 实权 杨 居功自傲 飞扬跋扈 杖责诸王 逼封万岁 天王密诏 北王诛东王 天王杀北王 翼王出走 祸乱起于萧墙,堡垒从内部攻破
天京沦陷1864
石达开
安福二王 李秀成(1823~1864) 陈玉成 洪仁玕,洪秀全族弟,(1852年达香港, 1859年4月到 天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 。 《资政新篇》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清军屠城 。 1864年11月18日,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南昌被 凌迟处死。洪仁玕于11月23日被处死。
张之洞 劝学篇
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
事远出西人之上”。要学习利用的 是西方的“火器”和先进的军事装 备及机器生产。因为中国之于西方, “独火器万不能及”,把“求强” 的希望寄托在仿造外国的船、炮、 创办军事工业上。

显然,这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洋务事业之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⑴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兴办洋务事业之指导思想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就 是以中国封建伦理 纲常所维护的统治 秩序为主体,用西 方的近代工业和技 术为辅助,并以前 者来支配后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

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中国人开始找寻和 探索国家的出路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和太平天国农民起 义的打击,清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部分 封建官僚为了挽救清朝统治,在寻求新的对策。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们先是购买洋枪洋炮, 创办官办军事工业,求得“自强”。70年代起, 又举办了以官督商办为主要形式的民用企业。同 时创办了近代海军。洋务派的原意是想借此维护 封建主义的统治,但它创设的近代工业却促使中 国社会经济的变化,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经历30多年, 几乎占中国近代80年的一半时间。它上承鸦片 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某些思想,下启资产 阶级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骤变时期,也是 开风气的重要年代。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 目的:挽救清政府危机;镇
压人民反抗;稍分洋商之利。
• 代表人物:中央有恭亲王奕
訢和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地
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
鸿章、沈葆桢、丁日昌等,后
期还有张之洞。
奕譞、李鸿章、善庆(左起) 检阅北洋海军
• 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 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 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 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 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2.太平天国的兴起
(1).洪秀全及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
政治: 天王洪秀全 干王洪仁玕 军事:
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1864年, 太平天国起 义失败
淮 军
华尔的洋枪队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



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 教训。 难点: 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热点: 通过总结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教训,进一 步认识近代中国人民为探索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道 路,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海陆军过程 中深感财政困难,并且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 富强不仅是船坚炮利的“长技”,更主要是他 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从70年代始洋 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企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 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大厂 家,即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矿务局③电报总局 ④上海机器织布局。
温州医学院社科部
第二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主要讲“中国何处去”? 即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
第二章课件导航
A教学引导
B教学要点
C教学内容 D教学思考 E教学参考
A教学引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 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掌握太平天国 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维 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并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失败的 原因与教训。 2、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的失败原因,并从中认识这些阶级力量之所以不能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 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页PPT文档

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页PPT文档

力挽危局
① 有利因素
② 新领导核心的建立
干 ③ 军事上重开局面 王
洪 仁 玕 ④ 政治上提出 《资政新篇》
《资政 新篇》 是资产 阶级改 良思想 的一次 尝试。
英王陈玉成与忠王李秀成
天京陷落 中外势力的携手
“弭平一切不法叛乱,保卫上海”
太平天国的失败
① 军事形势恶化
②清军内部调整完成
1864年6月洪秀全的病逝,7月
2、如何向西方学习, 求强求富?
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 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 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来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内容:
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 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 动和戊戌维新。
本章重点:
了解和掌握这三次探索的时代背景、性 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1、如何抵御外国侵 略?如何救亡图存?
鸦片战争以来 的时代变化向中 国人提出了新问 题、新任务:
代的清时军候、,地太方平团天练国、不湘能军不、回淮军、洋枪队、外国军队“借师
助 到剿封” 建制度,从而使进入南京
之2后、的主太观平原天因国:,农不民能阶不级日的益局限性和弱点
变(成1一)种没不有成破熟:的未封能建正政确权对,待作为封建统治工具的儒学。
并以自己没不有成进熟行的实封质建性政批权驳与,保留其中关键封建纲常伦理
①清朝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②满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③促使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产生。

中国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优质课件

中国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优质课件


长毛非正主, 依旧让咸丰。”
太平军 在天京 (今南京) 附近江面 上与英军 作战图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不久湘军攻陷天京, 忠王李秀成被擒变节,向曾国藩乞降。干王洪仁玕突 围后,在江西被俘。
天京陷落后,太平军余部仍在大江南北坚持斗争, 陆续被清军歼灭。来自二、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1、基本内容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引言:早期探索的时代特征
一、时代变化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之 “大变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中国空前的民 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 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代。
二、新问题、新任务:找寻国家出路 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⑴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革太 命平 纲天 领国

⑵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
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 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
⑶设立“圣库制度”
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 会。
《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的实践表现为无法克 服的矛盾:一方面要在经济生活中实现平均主义, 宣扬有福同享,天下太平,在实际生活中以天王为 代表的等级制和君主制、世袭制,这种矛盾性决定 它根本无法实行。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引言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历代 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达到高峰,不 仅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空前规模的农民 战争。
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时代背景 (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激化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8
早期维新思想
人物
王韬;郑观应 发展民族工商业
经济思想
爱国思想 教育思想 政治思想
以“商战”反侵略
提倡西学
实行君主立宪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并付诸实践; 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准备
49
50
51
公车上书(1895年)
52
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论战问题 (要不要)
顽固派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 祖宗之法不可变 维新变法 公理 兴民权 提倡西学 反对君主立宪 实行君主立宪 变法之本在育 人才。。。
11
不应该定都:
1、没有借助有利形势,乘胜前进,定都给清政府喘息 的机会
2、定都南京不利于发动北方的群众,不能形成真正意 义上的全国革命运动。
3、在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定都易分散兵力、无 法集中精力北上 4、较早定都,易滋生保守、享乐思想,必然影响到后 来的军事战略。
12
13
•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一个社会发 展方案。作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这主要 在政治上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 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在经济 上,主张发展 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 明与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 了准富者请人雇工 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学习 从生产力领域 扩展到了生产关系 的领域 ,即开 始提倡资本主义 的雇佣劳动制度,在思想文化 , 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 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上, 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竞雄, 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理内政。 • 这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限于当 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称“自强运动”) 。
什么是洋务运动
2019
-
24
学习西方,结果必 然是:“用夷变夏” (毁弃了封建伦理
道德)
代表:倭仁、徐桐、 李鸿藻
2019
-
立国之道尚礼 义不尚权谋, 根本之图在人 心不在技艺
——倭仁
25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 上,独火器不能 及” ——李鸿章
以中国之伦常
名教为原本,辅以 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采西 学议》,《校邠庐 抗议》,中州古籍 出版社1998年版, 第211。
2019
-
10
天京事变 (1856)
北京城里的歌谣 :
天父杀天兄, 江山行不通; 长毛非正主, 依旧让咸丰。
天王 洪秀全
7走 1逼 2唤 5杀 6疑
东王 3杀 北王
4责 翼王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2019
-
11
主要内容:将土地分为九等, 按人口平均分配;军政合一、军 民合一的制度;选官制度;宗教、 教育制度。
2019
-

17
(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第二,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2019
-
18
(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一节
2019
-
5
一、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一)爆发原因 第一,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第二,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
最高峰:具有新特点、新水平
2019
-
6
洪秀全
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18岁时受聘为 本村的私塾教师,从此一面教书,一面继续读书。从16 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屡试不第。1843年最后一次 科考失败后,他受《劝世良言》这本宣传基督教小册子 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
(一) 原 因
内忧-农民起义; 外患-列强侵略加剧。
2019
-
22
外患:(主
权、领土的丧
清政府

失)
统治出

现严重

内忧:(剿
的危机

“发捻”)
2019
-
23
19世纪 60年代至 90年代,清 王朝为自救,一些洋务派官僚 以“求强”和“求富” 为口号, 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一系 列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局限性:明显超越了农民战争的范畴和实 际,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也没有反 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未能在天朝内部得到 响应和实施。并且当时社会缺乏实现这一政纲 的条件。
2019
-
16
(二)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 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太平天国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太平天国起义鼓舞和推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 运动。
这种方案将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小农经 济水平上,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
落后性: 固定化,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2019
-
14
时 间: 1859年 颁布者:干王 洪仁玕
内 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外交
2019
-
15
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了在进入近代以 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019
-
1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的斗争风暴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2019
-
2
本章课时: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辩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本章重点:了解和掌握这三次早期探索的失败原因、经
验教训、历史意义。 本章难点:三次早期探索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影响及历
希望建立一个“有田同耕,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 保暖”的理想社会。
2019
-
12
如 何 评 价?
进步性: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 映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 望,具有进步意义。
空想性:
要求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
行社会财富的绝对平均,具有空想性。
2019
-
13
如 何 评 价?
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表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 革命潜力;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斗 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019
-
19
“农民阶级无法通过自身来解放 自己。 ” 这句话对吗?
2019
-
20
第二节
2019
-
21
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2019
-
26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一主张为洋务派引进 西学提供了合法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减少保守派 的攻击。但这一思想在根本上否认封建制度的腐 朽性与落后性,只承认在器物层面上需要加以改 变。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 层建筑不相容,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 发展起来的。
2019
史启示 。
2019
-
3
各阶级的表演与探索
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 装斗争和社会改革方案改造中国。
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 过学习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 强。
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 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来实现变法维新救 亡图存。
2019
-
4
外国传教士传授了“一个侵略的上帝”,洪秀全 “要制造的是一个造反的上帝”。(范文澜《中国近代 史》上册,P97)
2019
-
7
金田起义
2019
-
8
全盛时期 (1856)
建都天京 (1853)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1851)
2019
-
9
天京事变(1856年)
艺术家笔下的天京事变(素描·局部) 作者:施大畏
1.中体西用为理论基础; 2.慈禧的暂时支持; 3.地方实力派的积极执行; 4.总理衙门的推动; 5.中外的暂时“和好”。
2019
-
32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作用
(一)内容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2019
求富
-
33
1.建立军事工业—“求强”
-
27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中 央
2019
-
清末洋 务派首领。 爱新觉罗 氏。道光 帝第六子。
28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地 方
曾国藩
2019
-
李鸿章
29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左宗棠
2019
-
张之洞
30
(二)洋务运动的目的
(1)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 (2)“师夷长技以自强”。
2019
-
31
(三)推行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