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皮去壳机械的发展现状
花生去壳机构创新设计

花生去壳机构创新设计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现有的刮板式花生去壳机存在的去壳问题展开研究,并选用螺旋式改型结构优化去壳方式,以碾压揉搓为主要去壳原理,研究重点是降低去壳机对花生仁的破坏保留花生仁的完整性,降低应力挤压造成损坏问题,并且提高托净率,尽量避免二次返工或者手工处理的现象。
关键词:去壳机、果仁完整性、螺旋式改型结构优化引言花生去壳机用的最多的便是刮板式花生去壳机在此类花生去壳机有着去壳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同时有着对花生果仁损伤较大,去壳后花生仁不宜作为种子播种的影响出种率不高。
通过查究磨盘式的花生去壳机去壳后种子应力损伤小,种皮保留完整出现破碎,两瓣,缺失的概率极低缺点便是去净率低,有果皮去除不掉的现象且去壳效率低下,及引发我想改良花生去壳机改善花生去壳及碎壳结构改变这种现状1.普通碎壳机构存在的问题一般花生脱壳机主要采用脱壳刮板(或者脱壳滚筒)与凹版筛(或者栅格条)来实现脱壳,二者间的脱壳间隙以去壳回转杆旋转半径为主,调整其旋转半径可以调节脱壳间隙;凹版筛栅隙以凹版筛(定型原件)生产中确定,若想改变去壳间隙只能更换类型不一凹版筛改动栅隙差异。
在花生壳实际去除中,很多去壳机脱壳缝隙及凹板筛网缝隙与花生种类、花生仁尺寸匹配性差等问题突出。
其中,市场上花生脱壳机脱壳滚筒都是用回旋打杆焊接而来,既不能进行回转圆周的调节也无法更换回转打杆,脱壳缝隙更不能按照花生仁尺寸改变调节;这也是导致花生脱壳花生仁破损的重要因素。
我国去壳的种类机尽管样式众多,但是其去壳机构构造原理却相同或者相似,都是使用了以敲击揉搓法除壳。
敲击去壳是利用有一定转速的回旋敲击杆产生撞击力,在去壳辊筒速度上一般调至400r·min、乃至更高速度,否则对于花生粒没有撞击力,脱净率明显下降同时速度过快还会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
花生仁去外层处理工艺中打击力量过大且摩擦作用较大,导致严重者出现花生仁碎裂、裂纹、破皮以及其他机械性损伤现象。
水稻脱粒机毕业设计

我国对中小型脱粒机的应用还不是很全面和完善,本着这个宗旨我选择了这个课题以增强和提高我国在小型脱粒机方面的技术。以满足人均耕地面积少、缺乏先进适用机具广大的农民。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单产量最高,总产量最稳定的特点。近些年水稻种植面积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在目前水稻收获机械多种形式并存条件下,为了满足广大用户茎杆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机型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水稻半喂入脱粒机械。
再看我国的水稻、玉米和杂粮的机收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水稻机械化联合收获作业面积仅为种植面积的7. 3 %,还有92. 7 %的水稻仍靠脱粒机械进行脱粒加工;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的面积仅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0. 2 %,而且,目前我国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部分只具有摘穗、剥皮和秸秆粉碎等功能,籽粒的脱粒还要依靠玉米脱粒机来完成。黑龙江是我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大的省,大豆机收水平列全国之首,机收面积占种植面积的2%,其他省种植的杂粮、玉米和高粱等的脱粒加工有80 %以上需要靠脱粒机或人工来完成。
毕业设计(论文)剥皮机的设计与制造

摘要此论文主要讲述的是剥皮机的设计与制造,他是三元合金导线的一个重要工艺装备,剥皮机的是利用刀具切削原理,调节刀具的吃刀深度,实现在三元合金的铜杆上均匀的圆周转动划痕,在下一道工序上利用成型刀具,去除铜杆上的氧化皮和表层的微裂纹,之后需要高强度的合金杆通过三个具有减径的模具,根据其技术要求,剥皮机需要安装在一个拉丝辊筒后面,以提供向前的拉力,使直径20.5 的三元合金杆依次通过直径20 的减径模,直径19 的收径模,剥皮刀最后通过直径18.5 的减径模.由于该剥皮刀采用对称设计其受力均匀可以达到所要求的合金杆的表面去除氧化皮,还可以通过减径去除合金杆表面的一些微裂纹及杂质。
关键词:剥皮刀,拉伸模,拉伸成型,螺旋划痕Abstruct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bout the stripping machin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he is animportant alloy wire processing equipment peeling machine is the use of cutting tooltheory adjust the depth of the tool cutting tool to achieve in the ternary alloy ofcopper rods on uniform circular rotation scratch the ne×t phase of the process on theuse of forming tools remove the rods and the surface o×ide on the micro-cracks andthen requiring high strength alloy rod with reducing by three the mold according tothei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peeling machine needs to be installed in the back of adrawing rolle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pull forward so that the ternary alloy roddiameter of 20.5 followed by the diameter reducing die 20 die diameter of 19 trackcollection skinning knife and finally through the diameter of 18.5 reducing mold.skinning knife as the symmetrical design the balanced force can achieve the requiredremoval of the surface alloy rod o×ide can also be removed by reducing the numberof micro-alloy rod surface cracks and impurities.Keywords: peeling knife tensile modulus tensile forming spiral scratch II 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 ... II目录.. (III)第一章引言............................................................................................................................1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1 1.2 铜的用途和发展........................................................................................................1 1.3 铜杆加工的常见方法分类........................................................................................2第二章备料机组电机的选择及计算过程..............................................................................4 2.1 拉丝滚轮的选择、定制............................................................................................4 2.2 剥皮机上拉伸模A 的受力计算................................................................................5 2.3减径扒皮....................................................................................................................6第三章拉伸模设计与加工.. (9)3.1 拉伸的的基本概念 (9)3.2 拉伸模的设计 (17)3.3 硬质合金拉伸模的加工 (23)3.4 硬质合金拉伸模的常用的加工方法 (25)3.5 硬质合金拉伸模加工步骤 (26)3.6 拉伸模的重磨 (27)第四章剥皮刀的设计............................................................................................................28 4.1 剥皮刀的材料选择.................................................................................................28 4.2 剥皮刀的设计..........................................................................................................29 4.3 剥皮刀热处理..........................................................................................................30第五章链板输送机的定制....................................................................................................31 III 目录5.1 常用排屑机的类别. (31)5.2 铜杆线坯的排屑机的选用 (31)5.3 链板式输送机电机的选择 (32)5.4 链板式输送机的工作过程 (32)5.5 链板式输送机制造 (33)第六章其他零部件的校核....................................................................................................34 6.1 拉伸模套杯的设计校核.........................................................................................34 6.2 转盘压盖的强度校核.............................................................................................36 6.3 壳体与机架连接螺栓的设计校核..........................................................................36 5.4 机架与地面连接螺栓的设计校核.........................................................................41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简述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特点

简述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特点一、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加工制品中以小麦粉最为常见。
而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工艺,本文将对该工艺的特点进行全面详细地介绍。
二、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概述1. 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定义小麦剥皮制粉工艺是指将小麦经过去壳、分离、研磨等一系列加工过程,得到小麦粉的过程。
2. 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流程(1)清理:将采摘回来的小麦进行清理,去除杂质和不完整颗粒。
(2)去壳:利用去壳机将带壳的小麦进行去壳处理。
(3)分离:通过振动筛等设备将去壳后的小麦分离出不同大小颗粒。
(4)磨粉:利用磨盘或者滚轮磨机对分离出来的小麦颗粒进行研磨,得到不同等级和品质的小麦粉。
三、小麦剥皮制粉工艺的特点1. 生产效率高小麦剥皮制粉工艺采用机械化生产,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该工艺中,研磨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改进,也使得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2. 粉质优良小麦剥皮制粉工艺采用先进的分离和研磨技术,可以将小麦颗粒中的杂质和不完整颗粒去除,并且可以得到均匀、细腻、白色的小麦粉。
因此,该工艺制得的小麦粉品质较高。
3. 营养价值高在小麦剥皮制粉工艺中,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加工技术,可以让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得以保留。
因此,该工艺制得的小麦粉营养价值较高。
4. 工序简单相比于传统的手工加工方式,小麦剥皮制粉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减少了人力投入和操作难度。
因此,该工艺工序简单,易于操作。
5. 环保节能小麦剥皮制粉工艺中采用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该工艺中的研磨设备也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四、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存在的问题1. 机械化程度不够高虽然小麦剥皮制粉工艺采用了机械化生产方式,但是由于一些加工过程仍需要人力操作,因此机械化程度还不够高。
2. 设备成本较高小麦剥皮制粉工艺中所使用的设备比较复杂和先进,因此其成本较高。
这也导致了该工艺在一些地区还无法广泛推广。
农业机械实习报告范文4篇

农业机械实习报告范文4篇通过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实际生产知识,了解大型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性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及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交通楼内由本学院教授为我们讲解农业机械的基础知识,并配合以实验室实物参观。
1. 犁结构和播种机械(1)犁的种类及特点:犁的应用广泛,种类繁多,按动力可分为畜力犁和机力犁;按与拖拉机挂结的形式可分为牵引犁、悬技犁和半悬挂犁:按重量可分为轻型犁和重型犁;技用途分可分为旱地犁、水田犁、果园犁、灌木一沼泽地犁等。
我国机引犁根据其适用地区不同可分南方水田犁和北方早作犁两大系列。
每—系列依其强度及适于土壤比阻值范围不同,又分多种型号。
南方水田犁系列主要为中型犁,水旱耕通用,耕深一般为16—22cm,单犁体耕宽为20。
25cm。
北方系列犁可分为中型犁和重型犁两类,耕深范围是18—30cm。
单犁体耕宽为25。
35cm.犁体数为2—5个。
中型犁适用于地表残茬较少的轻质和中等土壤,重型犁适用于残茬较多的黏重土壤。
(2)犁的工作部件:犁的工作部件有犁体、小前犁和犁刀。
1. 犁体犁体是铧式犁的主要工作部件.一般由犁铧、犁壁、犁侧板及犁杆、犁托组成。
犁锥、犁壁、犁托等部件组成一个整体,通过犁修安装在犁架上。
犁体的作用是切土、破碎和翻转土壤,达到覆盖杂草、残茬和疏松土壤的目的。
犁铧主要起入土、切土作用,常用的有凿形、梯形和三角形犁拌。
2.小前犁小前犁位于主犁体左前方.将土垡上层部分土壤、杂分耕起.并先使主垡片的翻转落入沟底.从而改善了主犁体的翻垡质量。
在杂草少、土壤较松的熟地耕作时,可以不用小前犁。
小前犁主要有铧式、切角式和圆盘式三种结构形式。
3.犁刀犁刀通常装在最后—个主犁体和小前犁的前方。
它的功用是沿垂直方间切开土壤,防止沟墙塌落.犁刀有圆犁刀和直犁刀两种,直犁刀工作阻力较大,适用于特种犁。
剥壳(去皮)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剥壳(去皮)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前言剥壳(去皮)机械设备是一种常用的农业机械设备,能够帮助农民在农作物的剥壳(去皮)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由于该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害事故。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帮助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剥壳(去皮)机械设备,确保其安全操作及使用。
机器基础知识机器构造剥壳(去皮)机械设备由上部分、中部分、下部分和电机组成。
其中,上部分包括主轴、振动器、剥壳(去皮)滚筒等部分;中部分包括传动轴、传动齿轮等部分;下部分包括机架、轮胎等部分。
机器工作原理当加工的物料进入机器时,剥壳(去皮)滚筒开始旋转,将物料从中间逼出到加壳区域,然后加工或剥皮削壳。
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机器各部位是否安装牢固,有无松动、破损等情况。
2. 操作前需清空机器,确保内部没有残余物料,避免产生危险。
3. 操作人员在机器作业时,应该戴上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防范危险。
4. 机器操作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如机器异常震动、异响、电源故障等,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并进行处理。
5.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切勿将身体部位靠近机器滚筒或传动齿轮处。
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1.1 操作人员需先仔细阅读机器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并理解机器构造和工作原理。
1.2 确保机器周围的工作环境清洁、整齐、光线充足。
1.3 根据需要调整机器的工作位置,确保机器稳固安装。
2.开机前检查2.1 检查电源插座是否接地,电源是否接通。
2.2 检查机器是否清洁干净,机器内部是否有残留物料。
2.3 检查机器各零部件是否安装牢固,有无松动、破损等情况。
2.4 勾上电机接线盒连接电源,确认电机是否悬空于地面上。
3.操作流程3.1 打开电源开关,按顺序操作机器,使其正常启动。
3.2 等待几分钟,确保机器正常运转后,再开始操作。
3.3 将待加工物料放入料斗中,注意不要过量装载,以免机器过载。
杏核加工杏仁方法及设备

杏核加工杏仁方法及设备
杏核加工主要包括去皮和去壳两个步骤。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杏核加工方法及设备:
1. 去皮:
- 方法:将杏核浸泡在热水中,待皮肤变软后,用手或刷子轻轻擦拭杏核表面,使皮肤脱落。
- 设备:大盆或容器用于浸泡杏核,刷子或手套用于去除杏核表面的皮肤。
2. 去壳:
- 方法:将去皮的杏核放入特制的去壳机中,通过机械运动将外壳与杏仁分离。
- 设备:去壳机(也称为杏仁剥皮机),它通常由一个旋转的筒仓、进料口和出料口组成,内部有刀片或刷子可完成去壳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去壳机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杏核的规格进行,以确保高效且质量稳定的去壳过程。
此外,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和食品安全,应遵循以下几点:
- 确保杏核干燥:杏核在加工前应彻底晾干,以便更容易去除表皮和外壳。
- 注意操作安全:在使用去壳机时,应遵循设备操作说明,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手套、护目镜等。
- 定期维护设备:保持去壳机的清洁和良好状态,定期检查刀片或刷子的磨损程度,及时更换以确保加工质量。
以上仅是一种常见的杏核加工方法及设备示例,实际加工流程和设备选择可能因地区和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杏核加工时,建议参考专业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指南,以获得最佳的加工效果。
机械剥皮的工作原理

机械剥皮的工作原理机械剥皮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农业领域以及皮革行业等。
它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将原材料表面的皮层剥离,以达到加工或者清洁的目的。
下面本文将介绍机械剥皮的工作原理。
一、机械剥皮的分类机械剥皮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刮削剥皮法:使用削刀或者刮板将皮层剥离,常见于蔬菜剥皮机和水果削皮机等。
2. 磨擦剥皮法:利用高速旋转的刷子或者砂轮对原料进行磨擦,将皮层磨掉,如蔬菜磨皮机和家用削皮器。
3. 气流剥皮法:利用气流的高速冲击力将皮层吹起,并被气流带走,如气流剥皮机。
4. 水力剥皮法: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将皮层冲刷掉,如水力剥皮机和高压水枪。
5. 挤压剥皮法:通过压榨或者挤压的方式将物料内部和外层分离,从而剥离皮层,如玉米剥皮机和豌豆剥壳机。
二、机械剥皮的工作原理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 剥皮工具:根据不同的剥皮方法,采用不同的剥皮工具。
例如,刮削剥皮法常用削刀或者刮板,磨擦剥皮法常用刷子或者砂轮,水力剥皮法使用水流,挤压剥皮法使用具有挤压力的装置等。
2. 动力源:机械剥皮需要相应的动力源来驱动剥皮工具的运行。
常见的动力源包括电动机、气动系统、液压系统等。
3. 运动方式:根据不同的剥皮方法,剥皮工具可以采用旋转、振动、推动等不同的运动方式。
这些运动方式可以实现对原料表面的刮削、磨擦、冲击或者挤压,以达到剥离皮层的目的。
4. 控制系统:机械剥皮常使用控制系统来调整剥皮工具的运行速度、力度、角度等参数,以适应不同原料的特性和要求。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机械剥皮设备的需要,包括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等。
三、机械剥皮的优势和应用场景机械剥皮相比传统的手工剥皮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工作效率:机械剥皮可以实现快速而准确地剥离皮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2. 保持产品品质:机械剥皮可以精确控制剥皮工具的参数,减少对原料的破坏,保持产品的完整性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机化2 梁志伟 201130500220[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玉米剥皮机械的发展现状和现存的一些问题,并根据现状终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文中还列举了几个比较典型的玉米剥皮机械。
[关键词] 玉米剥皮机械现状引言玉米是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400多万hm2,年总产量12000多万吨。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玉米已成为食品、化工、饲料、能源等领域的重要原料,其综合利用价值不断提高。
但是,中国玉米种植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高原、丘陵、平原等不同地理环境,辽阔的地域、多样的地貌与气候,导致各地玉米种植模式不同,极大地增加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难度。
与小麦机收水平87.8%,水稻机收水平60% 相比,玉米机收水平仅为33%,迫切需要技术革新,以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瓶颈推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郝付平,陈志,2007]其中玉米剥皮机构是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国内外对玉米剥皮机构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研制玉米剥皮装置,但所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剥皮装置的结构形式、剥皮辊型、运动参数等设定不一、互换性差,缺乏理论的设计依据,破碎率高,剥净率低,难于实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标准化生产。
研究设计与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的玉米剥皮机具有广泛的市场,较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而且对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国外玉米剥皮机发展概况世界上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美国从1936年开始推广机械化收获玉米以来,有九大公司生产42种型号的玉米摘穗、剥皮联合收割机。
60年代大力发展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玉米割台在田间直接收获玉米粒。
因此,没有专用玉米剥皮。
原苏联从50年代开始生产玉米收获机,机型以摘穗、剥皮、清选玉米果穗为主。
乌克兰的赫尔松收获机厂生产的KCKY-6系列玉米联合收割机仅1988~1998年的十年间共销售1.4万台。
该机一次完成果穗摘取、剥皮、清选、装车和秸杆粉碎及抛选至拖车作业。
近年来该厂还研制了CN-4型专用玉米剥皮机,但没有正式投产。
法国和东欧国家,也以摘穗剥皮玉米收割机为主。
以上各国玉米收割机的剥皮装置大都沿用传统型铸铁螺旋钉齿和花瓣橡胶组成一对使用,其结构复杂,价格高,籽粒破碎率和落粒率均高。
只有意大利的种子玉米剥皮机,采用了全橡胶花瓣辊。
但成对辊子均为花瓣型,无螺旋线,又无压制,剥皮过程中,果穗不转动,因此苞叶剥净率低,落粒率多,生产率低。
国外玉米剥皮机辊型不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农户难以接受,不适于在我国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目前国外多采用联合收割机具作业收获玉米,单独果穗剥皮作业应用不多,机具也不理想。
[王晶,2007]1.2、国内玉米剥皮机发展概况中国玉米有一熟、两熟等种植农艺,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较高,各产区对玉米收获的要求不同,发达国家的玉米收获工艺及装备只能适用于中国部分地区玉米的收获。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玉米联合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1967年中国农机院研制了YS-3型牵引式玉米收获机,可进行摘穗、果穗集箱联合作业; 1979年中国农机院与黑龙江省农机所、赵光机械厂联合研制了4YL-2型和4YW-2型牵引式玉米收获机,是我国玉米收获机最早的定型产品; 1988年中国农机院与北京市、黑龙江省合作引进苏联可进行摘穗、果穗剥皮、青贮联合作业的KCKY-6型玉米联合收获机,能基本适应北方地区的农艺要求,但由于价格昂贵未能大面积推广;1991~1999年中国农机院与北京、新疆、四平和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合作开发了4YZ-3型和4YZ-4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为中国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提供基础机型。
近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用工成本增加,玉米收获机械化需求的日趋迫切和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从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研发与生产单位已有上百家,生产的机型涵盖摘穗——剥皮——果穗收集——茎秆粉碎还田( 或切碎回收) 、摘穗——果穗收集——茎秆粉碎还田( 或切碎回收) 、摘穗——果穗脱粒——籽粒收集——茎秆粉碎还(或切碎回收)等多种收获工艺,截至2011年,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已达到18.9万台,当年新增玉米收获机6.1万台。
[陈志,郝付平,王锋德,等,2012]1.3、目前普遍存在问题虽然目前市场上型号众多,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适应性及适用性不好。
产品结构多为仿制国外产品,而国外产品使用条件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在借鉴吸收基础上的自主再创新,所以产品适应性和适用性不好。
②作业效果不理想。
剥皮装置中压辊与剥离辊之间的角度、间隙,两剥离辊间的距离都影响着玉米剥皮机的剥净率和破碎率,尤其是压辊与剥离辊的间隙调整困难; 另外制造、装配工艺水平低,匹配不合理,造成苞叶剥净率低,子粒损失率较高,加上维修保养不方便,用户满意度差造成推广不理想。
③可靠性差。
玉米剥皮机主要部件,如形状不同的压辊和剥离辊普遍存在寿命短的问题,最短的剥皮不到10t玉米,该部件就损坏了。
④配套通用性欠佳。
玉米剥皮机设计理念尚停留在“专机专用”,加上我国玉米收获机品种、型号和规格较多,所以与收获机配装通用性欠佳。
[赵菁,2005]二、玉米收割剥皮技术与装置玉米剥皮机构的工作原理是玉米果穗喂入到与水平呈一定倾角并相向旋转的剥皮辊与压送轮叶片之间时,果穗在压送轮叶片及重力作用下沿剥皮辊表面运动,由于两剥皮辊间存在高度差且材质不同,所以对果穗苞叶的摩擦力也不同,进而导致果穗沿轴线自转,在旋转和滑动中果穗苞叶被破碎,然后由对辊将苞叶拉掉并排出剥皮机构,剥净的果穗沿剥皮辊向下滑行并被送出机外,从而完成全部剥皮过程。
由剥皮机工作原理可知,改进剥皮辊的结构和材料及优化剥皮机构运动参数可增强装置对苞叶的剔除能力,提高剥皮质量和减少籽粒损失。
果穗剥皮是玉米收获中的重要环节。
收获期遇阴雨天,若不能剥除玉米苞叶,玉米籽粒容易发霉。
玉米收获时,果穗成熟度、苞叶紧实度、含水率等生理特性各不相同,往往不能兼顾剥净率与啃穗率,果穗剥皮是目前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剥皮装置多采用辊式剥皮原理,依靠剥皮辊对果穗苞叶的摩擦力,将苞叶剥除。
[陈志,韩增德,郝付平,等,2007]摩擦力增大,果穗剥净率增高,啃穗掉粒现象也随之严重; 反之,啃穗掉粒少,但果穗剥净率降低。
剥皮装置主要由若干对相向回转的剥皮辊和压送器组成,剥皮辊轴线与水平呈100°~120°倾角,以利于果穗沿轴向下滑。
压送轮的作用是将玉米果穗压向剥皮辊表面,以增加玉米果穗与剥皮辊之间的摩擦力,使剥皮辊顺利地抓取玉米苞叶。
[徐丽明,王应彪,张东兴,等,2011]压送器设置在剥皮辊的上方,工作时压送器将玉米果穗压向剥皮辊并向后推送,旋转的剥皮辊将玉米果穗苞叶撕开,并从剥辊的间隙中拉出。
剥皮辊布置方式有高低辊式和平辊式两种,高低辊式剥皮装置由几对轴心高度不等的剥皮辊组成,呈V形或槽形布置,V形配置的结构较简单,但果穗容易向一侧流动(因上层剥皮辊的回转方向相同),槽形配置果穗横向分布较均匀,性能较好。
高低辊式剥皮辊作业时由于每对剥皮辊对果穗的摩擦力大小不同(上辊较小,下辊较大),果穗产生回转,剥净率较高,但啃穗严重。
平辊式剥皮装置剥皮辊轴心处在同一平面内,降低了啃穗,但也降低了果穗剥净率,该种布置形式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路线中的技术关键点是剥皮机的剥皮装置以及直接影响剥净率的主要参数。
为保证剥净苞叶,剥皮辊应有足够的长度,但过长会引起子粒脱落和破碎,剥皮辊的直径应不使最小直径的果穗受挤压和被抓取为准。
另外,剥皮辊与苞叶间的摩擦力必须大于苞叶与穗辊间的联接力,为了使苞叶剥净,在玉米穗沿剥皮辊下滑的同时,自身应能转动。
橡胶压送辊对改善果穗剥皮质量和提高剥皮装置生产率极为关键。
[张亚伟,钱俊,2008]为保证玉米在剥皮的过程中受切向力的挤压而导致的弹出,在剥皮辊上方设有压送器,使果穗对剥辊稳定地接触而避免跳动,同时增大摩擦,提高效率。
[乔庆勇,张锋,2013]三、玉米剥皮机发展的探讨3.1、发展中小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向产业化,集约化,订单农业方向发展是必然走势,玉米种植管理也会越来越走向大面积集中管理,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割、摘穗、剥皮、果穗清理、茎秆还田作业,提高效率,减少损失,是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从长远观点看,这也是将来玉米收获发展的必然途径。
现在我国不少地方研制的与12~18马力拖拉机配套的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功率小,配置玉米剥皮装置功率不足。
较大型的4行玉米联合收割机价格贵,局限性较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不能适应我国农村目前的经营规模。
发展20~50kW自走式2~3行的中、小型玉米收割机是可行的。
3.2大力发展场上用中、小型玉米剥皮专用机近期内解决及时完成果穗剥皮作业的方法是:人工摘穗后,在场上用专用玉米剥皮机集中完成剥皮作业。
此种方法即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大量减少购置机具的一次性投资,农户不必每家每户都购买玉米剥皮机,可使用农机专业户的玉米剥皮机集中剥皮作业,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
农民不用一次性购买机具,只花一部分加工费,农机专业户也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此方法特别适合我国国情,是短期内解决机械收获玉米的好方法。
也是近期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的主流。
[张喜瑞,董佑福,2006]3.3发展割台剥皮一体化剥皮本身关系面多,两套动力传送复杂,露天摩擦多,并且占用体积庞大,保养复杂,如果专门设置机车,长度要增加,自重也随着增加,另外专门的机构设置要求安全保护也得加强,制造成本的增加必将导致价格的上升,割台剥皮一体化则解决了这些问题,具有如下优点"①缩短机体;②减少质量;③减少故障;④减少易损件设置;⑤减去动力复杂输送;⑥简化机型;⑦节约部分动力;⑧方便操作;⑨降低成本;⑩开创又一发展途径。
[辛菲,2013]四、目前国内玉米剥皮机具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4.1针对我国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农民人均收入仍较低的状况,研制开发玉米联合收获机时,应注重采用先进技术与降低成本相结合,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低价格玉米联合收获机械。
4.2在研发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经营体制、生产规模、种植制度情况从目前情况看,不对行全幅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市场最好。
应以此机型为重点,加大研发力度,充分利用现有50~60马力动力拖拉机作为主要配套动力,在保证一次可完成摘穗、输送、集穗等功能的同时,兼顾特殊群体对玉米秸秆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完善秸秆回收利用机械化技术,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3利用现有的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将割台换装玉米收获割台,既可收获小麦也可收获玉米本着互换容易、作业时互不影响的原则,将动力系统、行走驾驶系统及部分动力系统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