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原油价格下跌的博弈分析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原因及趋势

观念对服务理念进行重塑,对服务流程进行再造。
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大环境,充分吸收互联网金融的优秀成果吸取互联网金融的最新理念,以互联网金融的要求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互联网金融创新能力,以先进理念和优质服务引领农村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
在此基础上全面加强网上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对服务方式和服务流程进行再造以提高对于客户需求多样的适应性,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以全面实现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升级,巩固其金融服务品牌地位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四,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营销渠道,对金融服务通道实施拓展。
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与客户进行业务沟通,及时了解其需求,有针对性的推出金融产品,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有利于金融业务顺利开展,扩大在农村客户中间的影响力迅速形成品牌效应。
同时,应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引导农村客户对于手机等移动金融设备的应用。
在金融机构和农村客户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双向互动形成业务上的对接,农村金融机构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业务可以让农村客户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第五,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注重对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进而实现对金融系统的强化升级。
信息系统是及时收集客户信息有效处理金融业务的运营平台,其运营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着农村金融服务的品质。
农村金融机构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多方面的作用,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出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服务为支撑的信息系统应用平台。
同时,注重对于现代化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提供广阔空间。
在不断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中增强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广泛树立起金融服务品牌以更强有能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再升级。
参考文献:[1]唐晓旺.“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与创新[J].中州学刊,2015,(12):50-54.[2]党晨鹭.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成长的困境与突围路径[J].农业经济,2015,(12):100-102.[3][6]高晓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J].管理世界,2015,(8):176-177.[4]柯毅强,郑路远.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对策略探析--以德清农商银行为例[J].商业银行,2015,(6):62-65.[5]申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2):40-44.[7]刘丹.“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创新[J].商,2016,(29):184-184.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原因及趋势■王晴汪洋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摘要:石油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商品,它内涵丰富的金融因素,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波及方方面面,在金融领域中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原油价格的波动会导致经济的震荡。
油价为啥会下跌?

油价为啥会下跌?作者:崔玉波来源:《石油知识》 2015年第1期编者按: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直跌而下,2015年1月已经跌破50美元。
油价在中东、俄罗斯和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震荡中产生了不同的反应。
号称工业血液的油价为什么会下跌?下跌的油价对我国经济有哪些影响?本期关注与您一同聚焦国际油价。
崔玉波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际油价雪崩一泻而下,2014年年底较6月高位油价已近腰斩!跌破了60美元。
整个世界就在石油价格连续下跌的情景剧中迎来了新年。
2015年,油价是否能够企稳回升仍然是雾里看花,难见庐山真面目。
油价有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的惊险时刻,也有扶摇直上持续走高的蔚然大观,而像2014年下半年如脱缰野马般地连续下滑却还并不多见。
油价为啥会下跌?各路专家学者齐上阵,分析来分析去,油价是升是降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原因。
降不降先分析市场石油价格是为取得石油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用所花费的经济代价,主要包括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
不管是被比作黑金还是称之为工业血液,也不管附加了多少政治、社会和人为因素,石油首先是作为一种商品而存在。
不管是什么商品,只有在市场上进行交换才会体现商品的价值。
因此,石油价值的大小、价格的升降,也必须在市场中来确定、由市场行情来体现,而构成市场的最大的单元就是供需双方。
石油价格的下跌与市场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需求方面看,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石油需求下降,这是让供方油价下降的原因之一。
有专家指出,现在的欧元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大包袱”,日本经济在通缩泥潭里难以自拔,而中国石油需求放缓的原因主要是与中国当前的经济战略有关。
中国经济自2 014年7月就放弃了保底式的强刺激手段,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的能源战略是要用清洁能源带动经济发展,在天然气使用量增加的同时,石油的需求就会相对压缩。
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未来对能源的依赖度将逐步降低。
14年全球原油市场发展经济环境变化情况及油价展望

14年全球原油市场发展经济环境变化情况及油价展望观研天下出版时间:2014年导读:14年全球原油市场发展经济环境变化情况及油价展望,2014年,经济增长缓慢和能源效率的进一步改善将使全球石油需求继续以较低幅度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初发表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中连续第6次调低短期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参考《中国原油市场调研与竞争战略研究报告(2014-2019)》 1经济增长与需求变化2014年,经济增长缓慢和能源效率的进一步改善将使全球石油需求继续以较低幅度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初发表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中连续第6次调低短期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在经过4次下调后已由2012年10月预测的4.2%调低为3.6%。
该机构并且承认其中期展望即到2017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虚高。
IMF长期以来坚持认为20年代中期全球经济的迅速增长是一个新模式,尽管发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回到这样的高增长也只是时间问题。
2010年全球经济5.2%的增长幅度与2004-2008年期间非常类似,似乎证明IMF的判断准确。
不过,虽然全球经济的“回光返照”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密不可分,但2010年的经济增长首先受到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的推动,即一些国家实行的非常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在以前也取得过提振经济的效果。
然而,这次推行的货币政策属于非常规范畴,一些国家像美国和英国实行的“量化宽松”迫使名义利率降为零。
20年代最早一轮的货币宽松造成一些发达国家私人领域债务水平迅速上升,以及不可持续的房地产繁荣。
后者最后成为压倒骆驼的稻草,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全球化”,演变成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自危机爆发以来,廉价而充足的信贷以及所谓“套息交易”,即投资商从美国等一些国家廉价借贷并将资金投放到流动性相对较高、回报较好的新兴经济体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帮助推动了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
石油价格暴跌是美国的阴谋

石油价格暴跌是美国的阴谋?2015-01-04作者:刘植荣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世界最大的经济事件当数石油价格暴跌。
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12月30日凌晨,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轻质低硫原油(WTI)2015年2月期货价格为每桶53.11美元(下文所说石油价格均指每桶原油价格),半年里跌去48%。
而在2014年年初,不少能源研究机构预测2014年石油价格在100美元上下,如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就认为,2014年WTI年均价为95美元。
国内有专家对油价暴跌解释称:这是美国的阴谋。
我们看看历史上的石油价格。
1948年为2.5美元,1957年为3美元,价格保持平稳。
1958-1970年,石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3美元左右,考虑到通胀因素,这一时期价格呈下跌趋势。
1973年10月爆发“赎罪日战争”,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政策并削减石油产量,导致价格上涨,1974年年底超过了12美元,而禁运前是3.5美元,一年间飙升了243%。
1974-1978年,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稳定在每日3000万桶,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从每日2500万桶增加到每日3100万桶,价格上涨趋缓,1978年的价格为14.57美元。
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伊朗石油产量急剧下降,有时甚至彻底停产。
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当年11月,伊朗和伊拉克两国石油产量总计每日才100万桶,而一年前是750万桶,两伊石油产量锐减导致石油价格很快翻番,1981年达到35美元。
1991年“海湾战争”开始的两天内石油价格上涨,但从第三天开始下跌,1994年的价格仅仅是1973年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战争进展顺利,中东地区美国势力加强,市场对石油的稳定供给出现了正面展望。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石油需求减少,加之欧佩克石油产量增加,石油价格急剧下跌。
作为对策,欧佩克又从1998年4月起四次减少生产配额,1999年年初价格才回升到25美元。
从2014年油价下跌看油价形成机制的新变化—兼谈对我国生产企业的启示

化 。主 要 表 现 为 , 国 际 原 油 价 格 去 美元 化 趋 势 明 显 , 石 油 出 口 国对 油价 的 态度 复 杂 化 , 政 治 因素 对 油 价 的 影响 减 弱 。油 价 形 成 新 机 制 对 我 国 生 产 企 业 的 启 示有 三 点 。 第 一 , 除 了美 元 外 汇 以 外 , 持有一 定 数 量 的 欧 元 外 汇 有 利 于 大 型 企业 的原 油 进 口交 易。 第 二 , 企业应 到, “ 虚高” 的 石 油 价 格 是 以美 元 的滥 发 为基 础 实 现 的 , 而 美 元 的滥 发 又 会 稀 释 这 些 国家 积 累 起 来 的石 油 美 元 财 富 。 以 沙 特 阿 拉 伯 为 例, 该 国 的美 元 储 备 已 经 达 到 了 9 0 0 0亿 美 元 , 是 中国 、 日本 以外 的 第 三 大 美 元 储 备 国。 美 元 的 滥 发 , 导致的美元 贬值 , 对 拥 有 强 大美
油价下跌:阴谋还是周期?

油价下跌:阴谋还是周期? 作者:暂无 来源:《能源》 2014年第11期
文 | 张卫华(作者为能源行业研究者) 油价下跌对于低迷的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但那些按照100美元/桶油价制定预算的产油国和油企,他们可能必须做好过紧日子的打算。
冬天即将到来之际,人们还在担心乌克兰危机会否影响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国际能源市场却上演了另外一幕大戏:今年6月以来,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从年内高点115美元/桶持续下跌,收在85美元/桶附近,累计跌幅近25%,创下2010年12月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美国西德克萨斯(WTI)原油价格也一路走低,逼近80美元关口,跌幅近20%。而市场仍然在寻找油价的底部。
围绕这一轮油价下跌,市场上有诸多不同的声音。其中尤以阴谋论者最为吸引眼球,不少人认为,美国联手沙特打压油价,目的就是为了让严重依赖原油出口的俄罗斯遭受重创。另外一部分更加冷静的分析师则认为,此番油价下跌,实际上是始于2002年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一部分,唯2008年金融危机让其有所推迟。但该来的总归还是来了。
阴谋论的想象 阴谋论者的逻辑环环相扣:俄罗斯在乌克兰导演的一切让美、欧必欲制之而后快。但欧盟油气进口高度依赖俄罗斯,因而对实施制裁投鼠忌器。于是,美国联手其传统盟友、“中东油库”沙特采取行动。前者调动资源在金融市场打压油价;后者坚持维持产量,确保供应,使得油价不至因为供应收紧而回升。俄罗斯预算近70%来自油气出口,一旦油价下跌,收入势必缩水,俄罗斯经济前景黯淡,资本外流,卢布贬值,损失自然惨重,最终必然向美国妥协。
回顾上世纪80年代那一轮油价下跌,此番油价下跌与该次有诸多相似之处。1980年代,美、欧原油消费低迷,而同期北海油田的发现又给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的资源;这一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经济状况欠佳,导致需求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此前,正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能源的大量需求,启动了上一轮油价快速上涨。美国页岩油等非常规资源的成功开发,给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的资源,全球原油市场可能面临为期数年的供应过剩,这是本世纪初以来沙特和欧佩克都不曾遭遇的局面。
2014-2015年油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4-2015年油气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12月目录一、关注北美原油产出拐点,布局油气并购&石化下游 (4)1、北美致密油气是本轮油价波动的重要推手 (4)(1)虽有地缘动荡,但是北美致密油气加速放量 (4)(2)利比亚稳产、美元走强、经济疲软三大因素导致油价下行 (5)2、油价短期有压力,但是后期不悲观 (6)(1)2015年底可以观察到北美原油增速拐点 (6)(2)油价低于80美元/桶会影响到大部分公司的勘探支出 (7)(3)地缘政治因素同时支持原油底部价格 (8)(4)当前的原油价格已经影响到原油中长期的生产潜力 (9)3、重点关注油气并购以及贴近终端应用的细分产业 (9)(1)页岩油、深水、超重油等产业链整体承压 (10)(2)油服产业链承压,装备产业链可能冲击略小 (11)(3)油气并购可能正当其时 (11)(4)部分价格波动小的下游产业链也值得关注 (13)二、焦化及现代煤化工产业链 (13)1、油价下行,但是分质利用仍然值得关注 (13)2、高温焦油的产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16)3、燃煤工业锅炉值得关注 (18)4、投资思路 (19)三、天然气下游应用环节有望进入行业反转期 (20)1、清洁能源长期趋势不变,短期需求增长受压力 (20)2、天然气供求缺口巨大,上游开发与海外进口两手同时要抓 (22)(1)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政策支持力宜继续加大 (22)(2)进口天然气是目前供求缺口的重要方式之一 (23)①陆上进口管道气布局基本完成 (24)②进口LNG是气源供给有效补充 (24)3、未来LNG汽车经济性优势将再次加强 (25)(1)现阶段油气价格经济优势降低,推动区域并购加速 (26)(2)未来LNG汽车经济性优势将再次加强 (26)①东北亚地区LNG价格已到高点,有望回归至11美元/Btu (26)②国内运输条件优化,中间环节成本降低 (27)4、燃气板块行业预期反转,中期看好页岩气开发和LNG应用 (28)(1)燃气板块行业预期出现反转 (28)(2)中期看好页岩气上游开发和LNG下游应用 (29)四、国企改革仍是重点关注主题之一 (30)1、中石油有望紧跟中石化步伐,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30)2、地方国有企业有望成为本轮混改主角 (32)五、投资机会和相关企业 (34)1、油气开发及相关产业链行业 (35)2、煤化工行业 (35)3、天然气行业 (36)六、重点公司简况 (36)1、洲际油气:布局中亚,在手现金充裕有助行业并购 (36)2、国新能源:区域燃气企业产业链延伸,盈利能力提升 (38)3、丹化科技:业绩出现反转,后续空间打开 (39)4、广汇能源:关注加氢进展 (40)。
全球原油行业价格走势及产量分析

全球原油行业价格走势及产量分析提示: 1、多因素利好原油,打开油价上行空间 2014年-2105年期间,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1、多因素利好原油,打开油价上行空间2014年-2105年期间,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跌,期间跌幅最大超过70%。
从IEA数据可以看到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供给在2014年2季度开始过剩,期间单季度过剩量最高超过100万桶/日的水平。
随着美国页岩油开采技术的快速迭代,页岩油成本的下降使得原油价格在高位时,页岩油生产商有了较好的利润空间,2011年-2014年期间,全球的原油产量大部分来自美国页岩油的增产。
图:国际油价与全球原油需求缺口根据美国能源署数据显示,2011年以前,美国原油的月度产量水平在17000万桶/月左右,而2014年底产量中枢上涨至28000万桶/月,4年期间产量涨幅高达65%,年化增速达到13%。
根据BP能源年鉴的数据,2014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长220万桶/日,其中170万桶/日的产量增长来自美国。
图:2006-2017年美国原油产量月度数据资料来源:整理图:2014年原油增产量情况资料来源:整理2、页岩油企业扩产意愿有限,产量增速趋缓目前市场预计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下降迅速,页岩油复产迅速。
但从活跃钻机数量来看,全球和美国的活跃钻机数量均在6月份后出现下滑,表明页岩油的产能复产并不顺利。
主要的页岩油上市公司财报来看,企业增产的意愿仍然不强烈,主要受到现金流、开采成本等因素约束。
参考发布《2017-2022年中国原油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图:2014-2017年全球和美国活跃钻机数量资料来源:整理2016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升,页岩油开采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所好转,但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有限。
各开采企业的经营策略仍然偏向于缩减开支和费用来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同时更加注重高回报的资产,稳定财务情况。
表:页岩油上市公司现金流情况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整理2015-2016年油气开采企业的资本开支下降明显,2016年的资本开支规模普遍较2014年下降超过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原油价格下跌的博弈分析
1215
摘要
本文先采用动态博弈来分析油价下跌的原因。
动态博弈行动有先后顺序,不同的参与人在不同时点行动,先行动者的选择影响后行动者的选择空间,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做了什么选择,因此,为了做最优的行动选择,每个参与人都必须这样思考问题:如果我如此选择,对方将如何应对?如果我是他,我将会如何行动?给定他的应对,什么是我的最优选择?我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在多方力量与因素不断地博弈下,其状态较适于动态博弈的分析框架。
最后,我会建立数据模型并以手工搜集到的数据来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
前言
自今年6月份见顶以来,国际油价现已下跌35%左右。
有分析认为,目前很难预测油价的底部,油价已经低到开始抑制美国页岩油气厂商的生产积极性。
德国商业银行研究报告称,油价将会继续下跌,直到需求增长和非欧佩克成员国的供应量下降时为止。
那么,原油价格究竟为什么会持续下跌?这其中有什么主要原因?本文将在运用《经济现象博弈分析》中所学到的博弈思想作为指导来进行这些问题的分析。
正文
造成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原因很多,而美国非常规油气革命是造成本轮油价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美国快速推进再工业化革命,经济走出低谷,结束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元币值坚挺。
中国经济归于新常态,石油进口增量无法对冲美国欧盟减少的进口量。
页岩气和各种天然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使天然气替代石油的压力剧增,产油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试图通过价格战来遏制新油气技术革命的势头。
但也不能排除美国通过压低油价打压俄罗斯的战略意图。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油价打击俄罗斯经济,报复俄吞并克里米亚,同时促进欧洲经济复苏。
由于欧美制裁俄罗斯,导致俄罗斯不得不增加石油产量来弥补经济缺口,俄罗斯原油产出接近前苏联解体以来的最高水平;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储备国委内瑞拉,由于强行推进石油产业国有化,导致石油勘探投资严重不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委已经进入了需要从阿尔及利亚进口原油的尴尬境地,油价每下跌1美
元,该国外汇收入将损失逾7亿美元。
委内瑞拉已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债主违约;伊朗政府2014年预算收入750亿美元,其中约400亿美元出自原油出口,但前提是油价保持在每桶100美元,国际油价下跌对伊朗财政收入影响巨大。
构造博弈战略式表述:俄罗斯(以A表示)首先在吞并克里米亚前就有吞并或不吞并的选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B表示)则有制裁与不制裁的选择。
于是构造如下:
A只有一个信息集,两个可选择的行动,因而A的行动空间:
S A=(吞并,不吞并)
B有两个信息集,每个信息集上有两个可选择的行动,因而B的行动空间:(制裁,制裁)、 (制裁,不制裁) 、(不制裁,制裁) 、(不制裁,不制裁)
均衡结果应是(吞并,制裁)、(不吞并,不制裁)。
不吞并
吞并
(2,1)(-1,-9)
(0,10) (0,0)
制裁
不制裁
承诺行动:如果参与人能在博弈之前采取某种措施改变自己的行动空间或支付函数,原来不可置信的威胁就可能变得可置信,博弈的精炼均衡就会相应改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当于承诺若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它们必将作出惩罚,这个威胁变得可置信了。
行动顺序:俄罗斯认为吞并克里米亚所得到的为G,被制裁所付出的成本为P。
它的政府认为G-P>0,所以便吞并了克里米亚。
先下手为强:美国与部分西方国家早就决定化被动为主动将制裁付诸行动。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行动有以下:
1.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升值加速:
近期全球汇市欧元、日元和黄金都显现颓势,唯美元走强。
和摇摇欲坠的欧元区经济相对应,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从今年4月的1.38高位连续下挫,目前已经跌破1.25关口。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升值加速,也推动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下跌。
11月13日,国际黄金价格1162.02美元/盎司,纽约WTI油价为74.21美元/桶。
每盎司黄金可以购买15.66桶石油,这一价格远高于每盎司黄金购买20桶石油的多年平均值,说明目前不是油价过低,而是美元过于坚挺,反应了国际金融投机者持美元而弃黄金和石油的趋势。
2.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升值加速:
近期全球汇市欧元、日元和黄金都显现颓势,唯美元走强。
和摇摇欲坠的欧元区经济相对应,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从今年4月的1.38高位连续下挫,目前已经跌破1.25关口。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升值加速,也推动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下跌。
11月13日,国际黄金价格1162.02美元/盎司,纽约WTI油价为74.21美元/桶。
每盎司黄金可以购买15.66桶石油,这一价格远高于每盎司黄金购买20桶石油的多年平均值,说明目前不是油价过低,而是美元过于坚挺,反应了国际金融投机者持美元而弃黄金和石油的趋势。
3. 打击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油价打击俄罗斯经济,报复俄吞并克里米亚,同时促进欧洲经济复苏。
由于欧美制裁俄罗斯,导致俄罗斯不得不增加石油产量来弥补经济缺口,俄罗斯原油产出接近前苏联解体以来最高水平;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储备国委内瑞拉,由于强行推进石油产业国有化,导致石油勘探投资严重不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委已经进入了需要从阿尔及利亚进口原油的尴尬境地,油价每下跌1美元,该国外汇收入将损失逾7亿美元。
委内瑞拉已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债主违约;伊朗政府2014年预算收入750亿美元,其中约400亿美元出自原油出口,但前提是油价保持在每桶100美元,国际油价下跌对伊朗财政收入影响巨大。
进一步分析
本人从和讯网、凤凰网和中国经济网等手工搜集到今年自6月份油价暴跌开始的到11月份的和原油价格有关的数据。
现有数据是上交所原油现货价(price)、美元指数(dollor)和欧佩克组织的产油量(produce)。
每个数据都是月份统计数据,并经过取对数调整。
理论上美元越走强原油价格越低;油的产量越大,相对价格就越低,这里的原油产量选了有代表性的欧佩克组织。
由于有关资料和数据有限,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如下:
lnprice = c + a*lndollor + b*lnproduce
各原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下:
Image
各经调整的变量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Image
从spearma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看,因变量lnprice和自变量lndollor 及lnproduce的相关性符合预期。
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Image
(Adj R-squared = 0.2219)
结果表明a和b都为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理论。
这也间接说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确实可以通过改变世界经济的环境变量从而降低油价这一渠道给予结构单一的俄罗斯经济以沉重打击。
此结果对油价暴跌是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结果的论点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当然,由于只是2014年的月份数据,数据量较少,模型还有待进一步完美。
所以,数据与模型提供的是一定限度的参考价值。
结论
政治的博弈对原油的价格下降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油价的涨跌,就是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结果。
在美苏争霸的冷战年代,西方国家把油价压到苏联的石油生产成本价以下,使苏联石油企业长期亏损,对苏联经济造成巨大压力,也是压垮苏联经济很厉害的一招。
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油价打击俄罗斯经济,报复俄吞并克里米亚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油价暴跌是国际政
治经济博弈的结果》,2014-
12-12
month price dollor produce
6554979.8229927543081.5430068548982.7430079543086.03308410544287.04306411543088.4130302、 石油网:《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原因分
析》,2014-11-173、 经济参考:《油价暴跌背后的国际大博
弈》,2014-12-12
附(所搜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