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民居--建筑的方言

合集下载

行径中的川西民居

行径中的川西民居

⾏径中的川西民居⾏径中的川西民居以游记的形式讲述⼀路上各⾊民族民居建筑的风貌特征作⽤,特⾊,历史等6.22--(成都民居形式及使⽤功能的五⼤类型,建筑特征及历史由来等)6.23--(康巴藏族民居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及历史渊源等)6.26--(羌族民居的建筑形式,特点,材料,作⽤及历史等)成都平原:1.四川民居由于受地形、⽓候、材料、⽂化和经济的影响,在融汇南北的基础上⾃成⼀体,独具鲜明的地⽅特⾊。

注重环境,巧妙利⽤⾃然地形,做到⼈、环境、艺术的有机结合。

平⾯布局灵活,空间变化有序。

四川民居有明显的中轴线⽽⼜不受中轴线的束缚,体现着⼀种⾃由灵活的平⾯布局,打破了那种对称谨严的格局。

丰富的⽂化内涵和简洁朴实的建筑外貌。

2. 风格: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不⼤,⾬⽔较多。

于是平房⽡顶、四合头、⼤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

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

四川民居多为穿⽃式屋架四川早期民居的主要类型为⼲栏式建筑单门独户四合院3.精美雕刻添光彩:传统的四川民居讲究⽤⼀些⽊雕、⽯雕和砖雕来装点房屋。

⽐较常见的是在门窗格扇、挂落、牌坊、撑拱等部位施以⽊雕,可分为浮雕、镂空雕、⽴体圆雕和浅雕四种。

另⼀种常见的雕刻是⽯雕,从各地的民居住宅以及祠堂、庙宇等建筑中都可以见到许多⽯材构件以及这些构件上精美的⽯雕4.功能多样的城镇居民由于商业逐渐繁荣,四川的城镇出现了功能多样的城镇民居。

临街的民居往往兼作商铺、作坊、茶馆、洒肆、客栈,外⾯镶嵌⽊质门板,开合⽅便⾃如。

商住两⽤的房屋多为⼀楼⼀底两层,有的楼上作卧室,楼下作营业房,有的前⾯是门⾯,后⾯是居室和厨房。

⼤⼀点的商住两⽤房中间⽤天井间隔,房间较多。

5. 传统民居的特征1 是平⾯布局和环境特征,它是社会制度·习俗·信仰和⽣活⽅式在民居中的体现。

2 是结构和外形特征。

它反映了地理条件·构造技术等对建筑的影响。

3 是装饰装修和细部特征。

它是⽂化·习俗和审美意识在民居建筑内部和外观艺术上的表现。

完整版川西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

完整版川西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
川 西 传 统 民 居 的 布 局 特 点 2 0 1 2. 0 8. 0 9
02 传统川西民居的分类
从建筑的规模与性质上划分 传统的川西居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A 宅邸与庄园 B 城镇民居 C 农舍
02-A 府邸与庄园
这种类型的住宅主要是封建官僚或地主富豪等居住的 建筑的外观、装饰和色彩上相对宏大华丽 有着传统川西民居的特点
02-B 城镇民居
城镇民居建筑材料多为瓦木砖石 雕刻美观
有条件的会采用合院形制 城镇民居又分为店居和纯居住宅院
02-B 城镇民居
02-B 城镇民居
02-B 城镇民居
图为街子镇群益旅馆。街子镇位于崇庆市西北部。
02-B 城镇民居
图为街子镇群益旅馆平面。
02-B 城镇民居
图为西崃贺宅。西崃镇位于浦江县北部。
02-A 府邸与庄园
陈家桅杆被称为川西民居的大观园。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建筑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 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外墙体高勒脚,室内加 木地板架空。 建筑色彩朴素淡雅,以冷色调为主,青瓦白墙,木料多 为深棕色或本色。
02-A 府邸与庄园
02-A 府邸与庄园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王家大院
02-C 农舍
建筑延地形分布,没有严格的南北朝向。
02-C 农舍
02-C 农舍
03-0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 建于三国蜀汉时期,历史悠久 建筑风格不拘一格,屋顶形制复杂多样 四百多年前客家人随着“湖广镇四川”的移民潮迁到此地 拥有著名的四大会馆和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
04-1 总结——传统建筑特点
建筑布局开敞自由 建筑造型轻巧精致 建筑色彩朴素淡雅 建筑材料因地制宜

川西地区羌民族建筑特点简析

川西地区羌民族建筑特点简析

又是该民族勤劳勇敢地开发岷江上游地区的宏 有致。寨房外形一律取堡垒形,基部较宽,逐渐 料,一般砌体的毛石直径不小于 15cm,标号不
观证据。不仅如此,羌民族建筑还是集建筑造 向上收缩,最高处为一方形之小石板堆,平顶, 低于 200 号,黄泥标号不低于 25 号,在使用上
型、建筑装修、建筑抗震于一体的可贵的人类建 故外形呈四方锥形立体。
在秦汉时期,羌民族就开始了石砌建筑。
人居其中,畜圈于下。”住宅建筑的功能分区为: 等的拉结石,拉结石的位置又是互错开的,门窗
据 《氐与羌》 一书中记载:“公元 311- 397
一层为圈,饲养家禽;以黄石筑成,留一小 洞口处一般设有片石或方木过梁,并且伸入墙
年前凉后凉在河湟地区东部强迫羌汉人民建筑 窗通风透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
“便利性”
炼。合唱者只是被动的对曲谱中的音高进行实 的,严肃的合唱风格。现代的,多元的合唱方
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体裁,是 践演绎,不熟悉旋律以外的合音究竟应该怎样 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然而,多风
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是音乐、文学与演 加以运用。选择流行性广泛的含有多声部的流 格的,时代感的合唱方式对于仅接受古典音乐
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者则属于几户或几十户,甚至整个存在共同所 这种内圆外方,下大上小的石砌古碉无论是在
1 羌民族建筑的历史
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承受水平荷载的情况下都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羌民族建筑始于汉时期前,据《茂州志》记
2.2 功能
他们在石墙的砌筑中,上下石块均错缝搭接,乱
载:古冉[ ]二国羌氏之遗其地多寒,宜麦,宜
上经常发生战争,这均决定了羌民族建筑在防 间的交通工具是独木楼梯,这种楼梯便于拆除

川西民居与寺院建筑结构浅说

川西民居与寺院建筑结构浅说

川西民居与寺院建筑结构浅说作者:周伟来源:《现代艺术》2024年第06期川西地区的建筑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穿斗式结构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在现代社会,如何在保护和传承川西地区建筑文化的同时,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引言中国拥有辽阔的疆域,其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导致了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

正如俗语所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孕育了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多样建筑形态。

特别是在西南地区,其复杂多变的地理形态和悠久的历史背景共同塑造了川西独有的建筑文化。

民居反映了大众的审美偏好和技艺水平,而寺院和祠堂则代表了文化传统和信仰的承载,体现了对美学和技艺追求的深化与提升。

尽管从外观上看,民居与寺院、祠堂的差异显著,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技艺传承和发展方面。

二、穿斗式结构的研究与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差异不仅反映了地域特色,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精神。

根据《营造法式》的分类,古代建筑大致可分为“殿阁造”和“厅堂造”两种类型,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建筑风格。

川西建筑巧妙地融合了南北建筑的特点,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穿斗式结构。

对于穿斗式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对西南民居的调查。

这种结构的命名源于民间工匠用语,与学术界基于类型学的命名方式截然不同。

穿斗式结构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支撑方式,即通过柱子而非梁来承载重量,这种方式在榫卯连接技术上展现了与传统抬梁结构显著的差异。

穿斗式木构架特点在于其紧密排列的立柱和通过多层“穿”连接各柱的方式,形成了稳固而灵活的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也为川西地区的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学特色。

竹编夹泥墙和挑檐枋等建筑元素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地区建筑的特色。

加之清初大量移民的涌入,川西地區的建筑形态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域建筑体系。

三、历史战乱对川西建筑的影响然而,在历史的变迁中,蜀地多次遭受战乱,导致许多古老建筑难以追溯,尤其是明末清初期间,一些在战乱中崛起但最终未能掌握政权的人物,例如张献忠,在其流亡巴蜀地区的过程中,给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人们常说:“衣食住行”,“住”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居即使民俗的体现又是经济的反映,各地民居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四川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其民居形式确有许多与其他地区不同之处。

四川自然地理气候及材料概况(一)地形地貌四川全省地形大致以阿坝.甘孜、凉山三个自治州的东部边界为线,划分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两个差异显著的部分,其面积在全省(包括重庆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小各约占一半。

川西高原多为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居住。

四川盆地则几乎为汉族居住,仅川南及川东南边远地区有土家族、荷族等少数民族居住。

本节主要介绍四川汉族民居所处的自然环境,即四川盆地的地形地貌基本特征。

此外,从行政区划分,重庆市已确定为宣辖市,但从自然地理角度看、重庆民居仍纳入四川民居作统一论述。

四川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外流盆地,地势北高南低,海拔300—700米,除川西成都平原约占面积7%外,余多为正陵、低山,加上盆地内河流遍布,沟谷探堑,地形变化大,地貌形态丰富。

盆地四周高山峻岭,封闭围合,海拔1000—3000米以上,北及东北为米仓山、大巴山,东为巫山,东南及南为武陵山、大娄山、西及西南为大凉山、大雪山、耶睐山,西北则是眠山、龙门山等山脉。

这种独特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地理特征,世所罕见。

所以,自古即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四川省境内河川纵横,长江在三峡以上称川江,白宫宾以上又称金沙江.白西北青藏高原而来,从西至东横穿盆地南部.雅碧汀、眠汀、沦江、嘉陵江、渠江、乌江、涪江等十余条文干流注入长江,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又兼舟揖交通之便。

成都平原因有都江堰灌溉之便利、自古号称“天府之回”,富庶甲于天下。

全川地理特征丰富多样,平原匠陵、山地高原、草地湖79等淘兼而有之,名山大川精聚纷呈,自然景观中外称誉。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门天下险,剑门天下雄,九寨天下奇,都堪称世界一流风景大观:巴山蜀水,地灵人杰,成为四川山地民尼异彩衬映的底景和生长的根基。

四川特色文化

四川特色文化

四川特色文化一、概述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四川特色文化独具魅力,融合了多个族群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本文将介绍四川特色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艺术、美食、建筑和民俗等。

二、四川特色文化的艺术1.川剧川剧是四川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分支之一。

川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风格和戏曲剧本而闻名。

脸谱是川剧中的重要元素,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脸谱代表着不同的人物特征和角色性格。

川剧以其激情四溢、快节奏的表演风格吸引了无数观众。

2.绘画和书法四川在绘画和书法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四川绘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擅长山水、花鸟和人物画。

四川书法则以草书和行书为主要流派,充满了豪放和个性化的特点。

四川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吸引了许多艺术爱好者。

3.木雕四川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四川木雕的作品多以人物、动物和景观为主题,形象逼真,富有生动感。

木雕作品常常运用彩色和镶嵌技术,增加了艺术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四川特色美食1.火锅四川的麻辣火锅是中国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风味而享誉全球。

四川火锅以特制的辣椒和香料为主要调料,配以各种新鲜的蔬菜、肉类和海鲜,味道麻辣鲜香,十分开胃。

四川的火锅文化也成为了四川特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2.川菜川菜在中国的餐饮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其辣味和麻辣口感而闻名。

四川人喜欢使用各种香料和调味品,使得川菜具有浓重的口味和独特的风味。

四川的川菜有多个系列,包括宫廷菜、家常菜、火锅菜等,每一系列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特点。

3.小吃四川的小吃文化也是四川特色文化的一部分。

四川的小吃种类繁多,包括麻花、兔丁、香辣烤鱼等。

这些小吃以其丰富的口味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食客。

四、四川特色建筑1.宫殿式建筑四川的宫殿式建筑是四川特色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四川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各种宫殿、庙宇和建筑遗址仍然广泛存在。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摘要:一、四川民居的地域特色1.四川民居的历史背景2.四川民居的地形地貌影响3.四川民居的建筑材料二、四川民居的分类1.四川民居的类型及特点2.四川民居的布局与结构3.四川民居的装饰风格三、四川民居的文化内涵1.四川民居与当地民俗的关系2.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联系3.四川民居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正文: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四川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本文将从四川民居的地域特色、分类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四川民居的地域特色四川民居的历史背景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成都十二桥发现的殷商时期的干栏式建筑,是四川民居的雏形。

四川民居在历史演变中,受到了地形地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四川民居的建筑材料以木材、砖石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竹子、土石等资源。

由于四川地处山区,木材资源丰富,因此木结构建筑在四川民居中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四川民居还广泛采用砖石、竹子等材料,使得建筑外观朴实、经济实用。

二、四川民居的分类四川民居的类型多样,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

根据地域、气候、建筑材料等因素,四川民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成都平原地区民居:成都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民居多为四合院式布局,具有典型的川西建筑风格。

建筑外观简洁大方,内部布局严谨,以厅堂为中心,两侧设有卧室、书房等。

2.川南地区民居:川南地区地势较为复杂,民居建筑风格独特。

例如,自贡地区的盐商住宅,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融合了川南民居与西方建筑元素。

3.川东地区民居:川东地区地势较高,民居建筑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具有坚固、稳重的特点。

建筑外观多呈阶梯状,内部布局以厅堂为中心,周围设有卧室、厨房等。

三、四川民居的文化内涵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反映了四川人民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和民俗风情。

四川民居的装饰风格多样,例如,川西民居以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工艺为主要装饰手段,呈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厢房:东西厢房是子孙的住房,也常为三间,以东厢房为尊西厢 房为卑,东厢房一般是长子长媳居住,而且在建筑高度上,略高于西 厢房。
耳房:正房两侧的两间房间,高度低于堂屋,如果院落狭长,厢 房通常也设有耳房。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3-单体建筑
后罩房:通常是最里面的一进院落,靠近边界的房子,通常为女 眷居住。等级低于正房和厢房,因此房屋尺度和质量相比而言都稍差。
倒座房:这是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 排房子,临近胡同,一般不开窗。 其中的房子一般都是仆人居住。
垂花门:又称为二门,开在内外 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中轴线 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的 二门,就是指垂花门。垂花门可以 说是四合院中装饰富丽的建筑。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3-单体建筑
正房:四合院的正房一般都是三间,坐北朝南,是一家之主的居 所。
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1-历史渊源 江南水乡民居历史可以追 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 渡文化,之后随着战乱, 大批人口迁移南方,带动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使得 经济中心逐步南移。到了 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 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 区,因此达官贵人、文人 雅士纷纷在此建宅定居。
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木构架为主 徽派古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注重装饰,
一般以桐油饰之,彰显古朴典雅。立柱用料也很大,斜撑等大多饰 以花纹、线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徽派情怀
2-建筑特色
注重装饰 在装饰上面,大多采 用砖、木、石雕工艺, 让整个建筑显得如诗 如画,融古雅、简洁、 华丽于一体。
二、徽派情怀
3-徽州三雕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所谓四合, 是一个院落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围合在中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西民居——建筑的方言
徘徊在钢筋水泥筑造的城市间,回首往日普通民居的一砖一瓦,不由怅然若失。

冰冷的钢筋已满足不了人们心灵对归属的渴望,那些未经华丽雕饰的原始建筑材料才显得更加亲切与弥足珍贵。

怀念,不是金砖堆砌的那一瞬视觉体验,而是从内心深处散发的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共鸣。

作为建筑的方言,传统的川西民居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已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而她所展现的外表和沉积百年的内在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外在美
小青瓦、粉白墙、花格窗、雕梁画栋,飞檐斗角,素雅的气息轻盈的风格,传统川西民居在雨雾缭绕中或实或虚或隐或现,让人们或幻想或期望或紧张或欣喜若狂,这是她的魅力所在,他是一首只能用方言吟诵的风格独特的小诗。

建筑单体讲究因地制宜,以中轴线布局;建筑结构通常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墙壁材料因材致用,屋顶采用青瓦坡式屋顶处理,一般采用悬山,前坡短后坡长,以适应多雨的环境.
川西民居装饰风格清淡素雅,简洁大方,不事繁琐。

细部处理和装饰重点常集中于大门、照壁、门窗、挂落、柱础、檐口、屋脊及封火墙等处。

常采用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及三塑(陶塑、灰塑、泥塑)的艺术形式,技艺工巧。

在川西各地的民居上都能够看到大量以象征意义的吉祥图案、地方传说、神话故事为寓意的装饰构件,它们凝聚着广大川西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建筑色彩上,住宅外墙多采用利于阳光反射的白色为基色调,以解决四川地区阴雨天气多而日照不足引起的采光问题。

木结构大多突出材料的本色,一般在立柱上涂成黑色,门窗以浅褐色或是枣红色为着色基调。

内在美
文化底蕴
川西文化又称蜀文化,是川西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乡土文化,川西民居作为古代巴蜀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在独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其风格极富地方特色,自成体系,成为相对独立的民居建筑样式。

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亲情味浓厚,天井和檐廊使邻里间得以充分交流对话,使蜀人深感“远亲不如近邻”;兼容性较强,经过多民族的文化碰撞,又历经几次大移民,兼收并蓄,他就以这样包容的态度独处于世。

发展与传承
每句意蕴丰富的话语都有它深刻的内涵,每段印象深刻的历史都有他抹不掉的时间积淀,每种历久弥新的建筑风格都有它独特的灵魂。

小青瓦、粉白墙、花格窗、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川西民居,他就这样在历史的尘封下存活着,喘
息着,淡定着,掬着历史留下的一缕清香,他就这样谦卑地望向前方,雾霭迷茫,在现代建筑与西方文化的诱惑与侵染下,他逐渐地改变了步伐与节奏,旧城改造,与时俱进,是蜕变了还是退化了,他不知道,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这一切,但是时间却是执拗的,失败了,只能是无语凝噎和一声长叹。

我们不可否认,深厚的农耕文化烙印给川西民居带来了诸多弊病,自由开放的号角声也让他在某些方面羞愧难耐,他腐朽的梁抵挡不住新生文化的冲击力,一些落后的建造方式被淘汰成为必然。

但是,新建筑能够替代旧建筑的外壳,却替代不了旧建筑的精神和风韵,那是外来文化永远不能准确表达的灵魂所在。

川西民居给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美学的享受,而且是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在旧城改造的大浪中,一幢幢似曾相识的新房展现在我们眼前,川西民居似乎又重现在老城区扎根之处,青瓦白墙、飞檐斗角,清丽雅致,浓厚的川西风情不仅勾起人们深深地回忆,还带动了农家旅游业的发展,“绿荫葱茏掩竹篱,花香悠然入院墙;堂前品茶听鸟叫,水榭荷边赏月光”如此惬意和亲近自然使人们不得不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但是这不单单是外表的展现,更是川西民居内在美的宣示和深入人心,在复古风的盛行的同时,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这背后的蕴藏,不是经济手段,更不是物质享受,而是与祖祖辈辈心灵的沟通,灵魂的碰撞,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

川西民居,我们在革新的同时,勿忘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