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
六大民居派别之川西民居

六大民居派别之川西民居
刘文彩祖堂
川西民俗博物馆(新公馆)
院落
三、兼容性较强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区域,据有关史料,大批移民入川先后发生过几次。
因此,川西居住文化也是一种兼容性较强的融合文化,其许多特色的形成,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的结果。
并未因吸收外来文化而丢失传统,而是在兼容先进文化因素的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本地自然与经济条件的,独立形态的文化体系。
代表建筑:大邑刘氏庄园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的刘文彩庄园,系大地主刘文彩急剧暴发后建造的。
庄园占地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1055平方米,为南北相望相距300米的两大建筑群。
南部是刘文彩的老公馆,1932年建造;北部是刘文彩为自己和弟弟刘文辉(1949年起义,解放后曾任国家林业部部长等职,1976年在北京病逝)建的新公馆,1942年落成。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建立四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藏品,内涵丰富。
现有文物、藏品27000多件,内有一级品15件,包括一套清代紫檀木镶大理石桌椅,其中8把坐椅通高108厘米、宽99厘米、坐深60厘米,嵌有各色宝珠27颗,四周有螺钿装饰的花草图形。
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及庄园遗存的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加上独具特色的庄园陈列,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文化建筑及中国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物现场,是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
行径中的川西民居

⾏径中的川西民居⾏径中的川西民居以游记的形式讲述⼀路上各⾊民族民居建筑的风貌特征作⽤,特⾊,历史等6.22--(成都民居形式及使⽤功能的五⼤类型,建筑特征及历史由来等)6.23--(康巴藏族民居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及历史渊源等)6.26--(羌族民居的建筑形式,特点,材料,作⽤及历史等)成都平原:1.四川民居由于受地形、⽓候、材料、⽂化和经济的影响,在融汇南北的基础上⾃成⼀体,独具鲜明的地⽅特⾊。
注重环境,巧妙利⽤⾃然地形,做到⼈、环境、艺术的有机结合。
平⾯布局灵活,空间变化有序。
四川民居有明显的中轴线⽽⼜不受中轴线的束缚,体现着⼀种⾃由灵活的平⾯布局,打破了那种对称谨严的格局。
丰富的⽂化内涵和简洁朴实的建筑外貌。
2. 风格: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不⼤,⾬⽔较多。
于是平房⽡顶、四合头、⼤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
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
四川民居多为穿⽃式屋架四川早期民居的主要类型为⼲栏式建筑单门独户四合院3.精美雕刻添光彩:传统的四川民居讲究⽤⼀些⽊雕、⽯雕和砖雕来装点房屋。
⽐较常见的是在门窗格扇、挂落、牌坊、撑拱等部位施以⽊雕,可分为浮雕、镂空雕、⽴体圆雕和浅雕四种。
另⼀种常见的雕刻是⽯雕,从各地的民居住宅以及祠堂、庙宇等建筑中都可以见到许多⽯材构件以及这些构件上精美的⽯雕4.功能多样的城镇居民由于商业逐渐繁荣,四川的城镇出现了功能多样的城镇民居。
临街的民居往往兼作商铺、作坊、茶馆、洒肆、客栈,外⾯镶嵌⽊质门板,开合⽅便⾃如。
商住两⽤的房屋多为⼀楼⼀底两层,有的楼上作卧室,楼下作营业房,有的前⾯是门⾯,后⾯是居室和厨房。
⼤⼀点的商住两⽤房中间⽤天井间隔,房间较多。
5. 传统民居的特征1 是平⾯布局和环境特征,它是社会制度·习俗·信仰和⽣活⽅式在民居中的体现。
2 是结构和外形特征。
它反映了地理条件·构造技术等对建筑的影响。
3 是装饰装修和细部特征。
它是⽂化·习俗和审美意识在民居建筑内部和外观艺术上的表现。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这也影响了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代表了四川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特点:1.川西藏南木结构的特点:四川的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建造,以适应地震和山区多雨的气候条件。
川西藏南地区的木结构民居通常采用平房或四合院的形式,以方便住户居住和日常生活。
2.川东平原的砖木结构:川东地区相对平原,土地肥沃,民居建筑通常采用砖木结构,以适应地理条件和改善住房质量。
3.耐震性强:四川地处地震带,因此四川民居一直注重耐震性。
传统的四川民居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以便在地震发生时提供更好的保护。
4.斗拱和剪刀撑:四川民居传统的屋顶通常采用斗拱和剪刀撑的结构,以增强屋顶的稳定性和耐震性。
5.丰富的装饰:四川民居装饰富丽而精美,常见的装饰有木雕、石雕、剪纸、彩绘等。
这些装饰物代表了四川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
分类:1.川西藏南木结构民居:川西藏南地区的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建造,以方便在多雨的气候中居住。
这些民居一般为平房或四合院的形式,房屋外墙多使用木材和木板,屋顶采用石破、砖瓦等搭结构。
2.川东平原砖木结构民居:川东平原地区由于土地平坦,适宜种植农作物,因此民居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建造,以提高住宅的质量。
这些民居一般为两层楼,使用砖瓦和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房屋结构更重视实用性和耐用性。
3.群体民居:四川地区还有许多古老的群体民居,它们通常由多户人家组成,具有共享的内部空间和设施,如天井、厨房和储物间等。
这种民居形式一直代表了四川人民的亲情观念和社区意识。
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代表了四川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品质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民居也出现在四川地区,但传统的四川民居依然是人们对家园的情感寄托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川西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川西民居建筑考察报告1、川西古镇民居:黄龙溪古镇、安仁古镇、上里古镇。
2、川西藏寨:甲居蔵寨、梭坡碉楼3、成都:宽窄巷子、博物馆通过对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考察,重点了解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规划、建筑的空间结构布局、建筑材料、建筑细节、建筑装饰等等,并通过实地的考察与生活体验,充分了解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的关系,比较川西民居和川西藏寨与中原民居的差异化并总结其特点。
10月24日从武汉出发10月25日到成都10月26日至黄龙溪古镇、安仁古镇考察10月27-28日至上里古镇考察10月29-30日至新都桥,考察塔公寺、塔公草原等10月31-11月1、2日至甲居藏寨、梭坡碉楼考察11月3、4、5日到成都考察宽窄巷子、博物馆等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四川川西考察日记时间:20xx 年 10月24日地点:武汉——成都的火车上日记内容同学们背着或多或少的行李开始了这次川藏考察之旅,我们的第一站是成都。
面对需要乘坐十九个小时的火车,同学们除了兴奋之外没有任何的倦意。
下午4:50我们坐上了火车。
看着飞速倒退的景色,我才意识到真正的旅行开始了。
时间:20xx 年10月25日地点:成都锦里日记内容坐了n长时间的火车,中午我们到达了第一站——成都。
简单的休息之后,我们去了锦里,一个为清末明初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
青砖灰瓦,还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创意小饰品,使锦里在保有古朴风格的同时增添了些许文艺气质。
成都印象——表面看似“陈旧”的城市,其实是这里的人对生活态度。
多一点对生活“悠闲”的享受,少一点对名利的追求。
时间:20xx 年10 月26 日地点:安仁古镇黄龙溪日记内容乘车早晨到达了黄龙溪古镇,这里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
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拄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
下午到达安仁古镇,始建于唐朝,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子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
川西藏族民居价值特征及民宿发展现状

川西藏族民居价值特征及民宿发展现状1.文化传承:川西藏族民居是藏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它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藏族传统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的结合,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建筑特点:川西藏族民居建筑均采用石木结构,屋顶布满绿草,形状如同一座小山,给人以独特的视觉冲击。
它融合了当地的气候、地形和风土人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生态环保特点。
3.艺术价值:川西藏族民居在建筑设计、雕刻工艺、壁画装饰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每一座藏族民居都是工匠们的艰辛劳作和智慧结晶,建筑师们借助雕刻技艺和装饰手法,使每一栋民居都成为了艺术品。
4.社区风貌:川西藏族民居通常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围绕着各种房屋,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社区风貌。
人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一起庆祝节日,形成了紧密的社区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川西藏民居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民宿形式,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文化体验和生态旅游结合:川西藏民居的发展注重文化体验和生态旅游的结合。
民宿经营者会为游客提供一些藏民族传统的文化活动和习俗体验,同时也注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川西藏民宿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民宿的数量增加,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需要差异化发展才能够吸引游客。
另一方面,一些民宿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意识,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4.政策支持和标准化管理:为了规范川西藏民宿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和旅游协会加强了对民宿的管理和政策支持。
推出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民宿的监管,确保民宿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总之,川西藏族民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特征,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民宿形式。
通过发展民宿,不仅能够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够促进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民宿的发展还需要注重规范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以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川西园林的特点_川西园林的特点介绍

川西园林的特点_川西园林的特点介绍川西名园是中国四川省西部地区的古代园林。
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凝聚了匠师们的心血,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川西园林的特点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川西园林的特点川西名园的特色以“清、奇、幽、秀”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
清指川西名园石山甚少,水岸朴直,以清朴见长,建筑平均密度不大,尺度可人,做法倾向于四川民居。
奇指在园中经常可以发现不拘成法的布局,出人意外的结构,跌宕多姿的奇景,色彩强烈的对比。
幽指园中植物繁茂,品种丰富,多以常绿阔叶林作天幕和背景,境域幽深,而以水面取虚放扩,创造空间变化和虚实对比。
秀是指著名园林都与著名文人有关,多小巧秀雅,园林蕴涵着浓郁的文化气质和返璞归真的自然情趣。
由于四川地处西南一隅,正统思想的控制相对较弱,又是流放区域和道教的主要发源地,从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看,可以说川西名园还保持着相当浓厚的自然山水园的古朴色彩。
名园举例新繁东湖新繁东湖在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
据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是唐代“李德裕为宰IEI所凿”。
两宋时不断有所修葺,明末一度荒废。
基本保持了清同治三年(1864)大修后的面貌。
主厅“怀李堂”坐北朝南,两翼有廊伸出半抱湖面,廊端一为瑞莲阁,一为珍珠船。
这是一种唐代园林的典型格局,传入日本后称之为“寝殿造”式样。
园内土山“高林巨树,重葛悬藤”,古意盎然。
位于西南隅的清白江楼,构思奇变,有翩翩“君子”之风。
崇州罨画池崇州罨画池在崇州市城内,其历史至少可上溯到北宋。
北宋“铁面御史”赵抹,南宋大诗人陆游都曾在此为官,并留诗多首。
现今的基本格局为明清时逐渐形成。
布局上疏密强烈对比是该园最大特点,主要建筑具有强烈民居色彩,鹤颈墙、三折桥、水榭、假山等园景小品颇富独创性,园的主题“琴、鹤、梅”表现明确。
江南园林风格园林受诗文绘画的影响,追求园林的“诗情画意”。
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溜园、网师园、浪沧厅等。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叠石理水。
完整版川西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

02 传统川西民居的分类
从建筑的规模与性质上划分 传统的川西居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A 宅邸与庄园 B 城镇民居 C 农舍
02-A 府邸与庄园
这种类型的住宅主要是封建官僚或地主富豪等居住的 建筑的外观、装饰和色彩上相对宏大华丽 有着传统川西民居的特点
02-B 城镇民居
城镇民居建筑材料多为瓦木砖石 雕刻美观
有条件的会采用合院形制 城镇民居又分为店居和纯居住宅院
02-B 城镇民居
02-B 城镇民居
02-B 城镇民居
图为街子镇群益旅馆。街子镇位于崇庆市西北部。
02-B 城镇民居
图为街子镇群益旅馆平面。
02-B 城镇民居
图为西崃贺宅。西崃镇位于浦江县北部。
02-A 府邸与庄园
陈家桅杆被称为川西民居的大观园。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建筑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 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外墙体高勒脚,室内加 木地板架空。 建筑色彩朴素淡雅,以冷色调为主,青瓦白墙,木料多 为深棕色或本色。
02-A 府邸与庄园
02-A 府邸与庄园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王家大院
02-C 农舍
建筑延地形分布,没有严格的南北朝向。
02-C 农舍
02-C 农舍
03-0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 建于三国蜀汉时期,历史悠久 建筑风格不拘一格,屋顶形制复杂多样 四百多年前客家人随着“湖广镇四川”的移民潮迁到此地 拥有著名的四大会馆和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
04-1 总结——传统建筑特点
建筑布局开敞自由 建筑造型轻巧精致 建筑色彩朴素淡雅 建筑材料因地制宜
四川民居资料

四川民居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古老而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省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在四川的乡村和城市,可以看到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四川民居,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古代四川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承载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传统四川民居的特点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特点而著称。
在建筑形式上,四川民居通常采用独特的四合院或者多进多层的布局,建筑结构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常采用青瓦或茅草覆盖,整体建筑风格简洁、大方。
四川民居建筑材料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气候潮湿多雨,因此四川民居建筑多采用木材为主要材料,木质结构既能够适应当地湿润的气候环境,又能有效抵御地震。
此外,四川民居中常采用石材来作为地基和墙体的材料,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传统的四川民居往往采用天然材料,保持了与自然的和谐。
四川民居的布局和风格四川民居在布局和风格上非常注重“四合五常六厅”的设计理念。
所谓“四合”,即院子四周建有房屋,院子中心留有空地,形成四合院布局。
而“五常”则指房屋中有前中后三间正房和两间辅房,呈叉字形排列,具有鲜明的层次感。
此外,“六厅”指正房内的分割,将房屋内部划分为前后廳、厅、厢房等区域,以满足家庭生活的不同需求。
整体布局上让四川民居显得宽敞、明亮且合理。
四川民居的装饰和风水四川民居在装饰方面注重雕刻和绘画,并融入了中国传统风水理念。
门楣、梁头、柱子等处常常雕刻着狮子、龙凤等吉祥动物,寓意着家庭宁静和幸福。
在墙壁上,常常会见到精美的壁画,描绘着山水、人物、花卉等,既美化了家居环境,又寓意着吉祥如意。
在设计中,四川民居也十分重视风水,如“开门见山”、“背山靠水”等设计原则,让建筑更符合自然环境,为主人带来好运。
现代四川民居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四川民居逐渐演变为现代风格的建筑。
现代的四川民居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现代设计和科技元素,使建筑更加坚固、舒适、实用和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C 农舍
建筑延地形分布,没有严格的南北朝向。
02-C 农舍
02-C 农舍
03-0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 建于三国蜀汉时期,历史悠久 建筑风格不拘一格,屋顶形制复杂多样 四百多年前客家人随着“湖广镇四川”的移民潮迁到此地 拥有著名的四大会馆和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
02-A 府邸与庄园
陈家桅杆被称为川西民居的大观园。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建筑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 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外墙体高勒脚,室内加 木地板架空。 建筑色彩朴素淡雅,以冷色调为主,青瓦白墙,木料多 为深棕色或本色。
02-A 府邸与庄园
02-A 府邸与庄园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王家大院
川西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 2012.08.09
02 传统川西民居的分类
从建筑的规模与性质上划分 传统的川西居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A 宅邸与庄园 B 城镇民居 C 农舍
02-A 府邸与庄园
这种类型的住宅主要是封建官僚或地主富豪等居住的 建筑的外观、装饰和色彩上相对宏大华丽 有着传统川西民居的特点
02-B 城镇民居
图为五凤溪刘述昌宅。
02-C 农舍
川西平原地势平坦,农田集中成片 多采用“三合”或“四合”的形制
农舍房屋前后多种竹植树 围合成宁静的院落
形成独特的川西坝子农舍田园风景 农舍从布局选址上主要有分散式和聚落式两种
02-C 农舍
农舍呈散点式布局,力求避开洼地。
02-C 农舍
农舍呈聚落式布局,规模是几户到几十户不等。
03-2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上里古镇
上里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部约107公里处 地理环境优越,处于三山交界处,依山傍水,得天独厚
同时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建筑布局顺应地形和风水学说 建筑风格自然古朴
03-2 传统场镇案3-2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上里古镇
04-1 总结——传统建筑特点
建筑布局开敞自由 建筑造型轻巧精致 建筑色彩朴素淡雅 建筑材料因地制宜
04-1 总结——传统建筑特点
木穿斗榫卯结构是川西民居常见的建筑结构。
04-2 总结——传统街道特点 错落有致的天际线:
04-2 总结——传统街道特点 川西古镇的戏楼情结:
古戏楼不仅仅作为古镇居民们的活动中心,而且还是整个街道空间的重要节点。 川西古戏楼的共同特征都是横跨主要街道,底层架空,能起到门楼的空间效果。
02-B 城镇民居
城镇民居建筑材料多为瓦木砖石 雕刻美观
有条件的会采用合院形制 城镇民居又分为店居和纯居住宅院
02-B 城镇民居
02-B 城镇民居
02-B 城镇民居
图为街子镇群益旅馆。街子镇位于崇庆市西北部。
02-B 城镇民居
图为街子镇群益旅馆平面。
02-B 城镇民居
图为西崃贺宅。西崃镇位于浦江县北部。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包括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
三条城市老街平行排列,四合院并列组合 宽窄巷子始于清朝
当时为清兵官留守成都修筑少城时的住宅
03-1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宽窄巷子
改造前的宽窄巷
03-1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宽窄巷子
改造前的宽窄巷
03-1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宽窄巷子
连接戏台与中心节点的主街。
03-2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上里古镇
连接主街与水街的次级街道。
03-2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上里古镇
与主街平行的水街。
03-2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上里古镇
主要临河街道。
03-2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上里古镇
古戏楼
03-3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黄龙溪
黄龙溪古镇现存的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离成都市区约40公里
船形街实名凉厅街 位于乐山市罗城古镇一个椭圆形的山头上
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 据说由于常年缺水,为了与境内清溪镇的“水码头”对应
把街道设计成“旱码头”的形式 有求水之意
03-4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船形街
03-4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船形街
03-4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船形街
03-4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船形街古戏楼
05 当代川西民居现状
05 当代川西民居现状
改造后的宽窄巷
03-1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宽窄巷子
改造后的宽窄巷
03-1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宽窄巷子
改造后的宽窄巷集旅游、休闲、文化为一体。
03-1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宽窄巷子
03-1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宽窄巷子
03-1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宽窄巷子
03-1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宽窄巷子
主街道由石板铺就 两旁是鳞次节比的小商铺 古时曾是繁荣的客货运码头小镇 但是现在由于旅游商业过分介入,影响了古镇原有韵味
03-3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黄龙溪
03-3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黄龙溪
03-3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黄龙溪
03-3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黄龙溪
03-4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船形街
03-0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洛带古镇
03-0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洛带古镇
03-0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洛带古镇
03-0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洛带古镇
03-0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洛带古镇
03-0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洛带古镇
分别是江西会馆、广东会馆、湖广会馆和川西会馆。
03-1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宽窄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