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程序

合集下载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PPT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PPT

01
手术过程
手术方法
01
02
03
关节镜下重建
通过关节镜技术,在膝关 节内进行韧带重建,具有 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切开重建
通过切开膝关节,直接在 直视下进行韧带重建,适 用于较严重的韧带损伤。
异体韧带移植
使用异体组织作为韧带移 植材料,适用于自体组织 不足的情况。
手术步骤
麻醉与消毒
对手术部位进行麻醉和 消毒处理。
对于恢复不佳的患者,建议重新评估手术效果和康复方案,调整康复计划,同时加 强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和促进恢复。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01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 事项
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了解疼痛 来源,以便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 。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如冷敷、热敷、按摩等,有助于缓解 术后疼痛和肌肉紧张。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口 服或外用药物,缓解疼痛。
预防感染
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定期更 换敷料,避免伤口感染。
术后中期康复
总结词
增强肌肉力量、恢复本体感觉、提高平衡能力
详细描述
在术后中期,随着疼痛的减轻和关节活动的恢复,可以开始进行主动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训练。如进行直腿抬高 、膝关节屈伸练习等,以增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此外,还可以进行平衡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以提高患 者的平衡能力和关节稳定性。
术后后期康复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 重建术后康复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汇报人:可编辑

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交叉韧带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组织,负责维持关节的稳定性。

当交叉韧带受到损伤或断裂时,需要进行手术修复,并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

下面将针对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进行解释。

1. 术后康复的第一阶段:恢复关节稳定性在术后的早期阶段,重点是恢复韧带修复区域的稳定性。

康复训练师通常会将患者的关节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并使用支持性装置(如石膏或支架)来保护修复后的韧带。

此时,患者需要避免过度运动或负重,以免对韧带修复产生不良影响。

2. 术后康复的第二阶段: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一旦韧带修复区域开始愈合并且关节稳定性得到保证,康复训练将重点转向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

这一阶段的训练包括进行各种关节活动的运动疗法,如主动和被动关节运动、关节牵引、关节松解等。

此外,通过进行肌肉强化训练,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肌肉,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

3. 术后康复的第三阶段:恢复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当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得到恢复后,康复训练将进一步强调恢复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

这包括进行一系列的平衡和协调训练,如单腿平衡、球体训练和倒立训练等。

此外,通过进行功能性训练,如跳跃、蹲起和跑步等,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正常的运动模式和动作控制。

4. 术后康复的第四阶段: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和运动能力最后一个阶段的康复训练旨在使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和恢复他们的运动能力。

这包括进行功能性培训,如上下楼梯、跳跃和跑步等。

此外,康复训练师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满足患者特定的运动需求和目标。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患者和康复训练师之间的紧密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需要遵守康复计划并定期参加康复训练课程。

此外,康复训练师还会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以帮助患者了解康复进展和如何预防再次受伤。

总结起来,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包括恢复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恢复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以及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和运动能力。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手术。

术后康复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的进展。

1. 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一天,患者需住院休息。

护士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手术部位的红肿、渗血等情况。

如有必要,应当及时采取措施。

术后第二天,患者可进行下床活动,适量站立。

护士应当在旁边协助患者前往洗手间或进行其他康复活动。

此时,患者可能感到疼痛和不适,护士应当及时安抚和帮助患者。

3. 术后第三天至第七天术后第三天至第七天,患者需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加强肌肉的锻炼,促进膝关节的康复。

护士应当监督患者康复训练,确保训练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术后第七天至第四周,患者应当逐渐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此期间,护士应当注重营养和睡眠的管理,保证患者能够充足地休息和摄取足够量的营养。

5. 术后第四周至第十二周术后第四周至第十二周是患者恢复期的关键时期。

患者需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才能逐渐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

护士应当监督患者的训练和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6. 术后三个月以后术后三个月以后,患者的康复进展已经明显,但仍需继续锻炼和康复训练,以巩固康复效果。

护士应当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进展,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与支持。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护士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使患者能够顺利地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护士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协助医生完成患者的康复工作。

后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后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后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后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可以根据手术后恢复阶段逐渐推进,以下是大致的康复训练方法:
1. 第一周:手术后的第一周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和饮食,控制疼痛和肿胀。

每天进行一些肌肉收缩、放松和保持肌肉萎缩的活动。

2. 第二周: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进行轻度的步态训练、肌力练习和平衡训练。

低强度的自我锻炼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防止肌肉萎缩。

3. 第三周:在逐渐恢复适应性的基础上,增加训练难度。

包括增加步态训练时间、增加重量的肌肉练习和增加平衡难度的训练。

同时,还需进行拉伸和深层按摩,促进肌肉恢复。

4. 第四周:逐渐恢复活动能力,包括进行抬膝、屈膝、踢腿和平衡训练等活动。

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如慢跑、跳绳和深蹲等。

5. 第五周:逐渐重启日常生活和室外活动。

如逐渐增加步行、爬楼梯和骑自行车的活动。

总体来说,康复训练的方法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同时,术后定期复诊也十分重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手术后的恢
复。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复或 重建 。 近年 来 , 节镜 下 用双 束重 建 后交 叉韧 带 , 关 半 腱 肌 重建前 束 , 股薄 肌 重建 后 束 , 有较 好 的 动态 稳
定性 , 膝关节 在不 同 位 置均 可保 持 稳 定 , 床疗 使 临 效满 意 , 而术后 及 时 、 效 的 功能 锻 炼 可促 进 膝关 有 节功 能 的恢 复 。因 此 , 理 工 作 除 了做 好 心 理 护 护理 外 , 应 重视术 后康 复锻 炼指 导 。 还 后交 叉韧 带重 建术 后 康 复 的 目的是 让 患 者通 过功 能锻 炼 恢 复 到 损 伤 前 的 运 动 水 平 , 即恢 复 正
[ 章剑东.1 1] 6 0例 角 膜 异 物 治 疗 的 体 会 . 江 临 床 医 学 , 浙
2 001 2. 91 .1 . 1.
长度 , 之达 到舒 适把 握 。 使 总 上 所 述 : 角 膜 异 物 高 危 人 群 进 行 知 识 宣 对 教, 充分 认识 角膜 异 物 危 害 性 , 强 个 人 防护 , 加 以 上所 述 病例绝 大 多数 均 可 于工 作 中戴 防护 眼镜 等 避免 。一旦发 生 应及 时 就 诊 。 医务人 员要 加 强 责 任心 , 先发 现异 物要 通 过 检 查辨 别 深 浅 , 择 对 首 选
[ 章 编 号 ] 0 1 8 4 2 1 )3 0 0 一 O 文 10 - 1 X(0 2 0 — 0 8 2
[ ] 凤 英 , 贵仁. 4康 李 眼科 急 症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0 2 3 6 人 20 ,1

3l 7.
[] 5 吴欣 怡 . 结 膜 疾 病 学 . 角 山东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0 2 20 ,
进行 下肢 肌 肉收缩 锻炼 。

关节镜下后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康复训练

关节镜下后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康复训练

关节镜下后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康复训练时丽萍;王雪;王寅华【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06(003)014【摘要】目的探讨后叉韧带重建手术前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效果.方法41例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按照预定的康复计划,术前即开始指导,术后6h开始股四头肌群静力练习,术后3天开始CPM机被动锻炼;1周后行主动康复训练,支具配合,下床站立部分负重,短距离行走;出院康复指导.结果41例患者术后两周平均活动度达90°以上,切口Ⅰ愈合,无其他并发症.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膝关节活动度均达正常,恢复原来工作.结论手术前后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安全可行,锻炼能够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总页数】2页(P94-95)【作者】时丽萍;王雪;王寅华【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52;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52;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联用两种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损伤的效果研讨 [J], 许波2.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及术后康复训练对PCL断裂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 [J], 王冠;刘亚;韩桂全3.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研究 [J], 宋继淳; 黄宏宇; 施土河; 岑怡彪4.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J], 郭晓红5.后叉韧带保留型假体术中后叉韧带紧张的影响因素 [J], Hatayama K;Terauchi M;Hashimoto S;胡孔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节镜术后康复锻炼

关节镜术后康复锻炼

膝关节清理及半月板成形术后康复锻炼一、术后1周: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2.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行走和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进行少量行走和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切忌忍痛强行屈伸膝关节,否则会引起滑膜在关节内挤压,加重滑膜充血水肿;二、术后第2-3周: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2.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一般要求术后3周膝关节屈伸度达90°,随着滑膜炎症消退,训练时疼痛会减轻,时间为每日2次,每次30分钟;3.行走活动锻炼: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少量行走活动;三、术后第4周后:1.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2. 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进一步加大屈膝活动度,一般要求术后6周膝关节屈膝度达120°,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负重半蹲训练:半蹲0-45°,先完全伸直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先双腿半蹲,逐渐改为患侧单腿半蹲,不要超过45°,否则可能加重损伤;5.坐位主动伸膝活动:坐在凳子上或床边,先悬垂小腿,再尽力伸直,伸至最大幅度时维持5-10秒后放下,每日2次,每次15分钟,能轻松完全伸直后,可在脚踝处挂重物练习,从1kg加至5kg;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术后康复锻炼一、术后1-2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一般要求在45°范围内进行屈伸活动,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二、术后3-4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2.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3.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一般要求在90°范围内进行屈伸活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三、术后5-6周: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完全负重行走;2.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3.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一般要求在120°范围内进行屈伸活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一、术后1-2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腘绳肌等长训练:将患肢伸直,用力使脚后跟压向床面,使大腿后侧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二、术后3-4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2.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腘伸肌抗阻收缩:俯卧位,膝关节伸直,将沙袋绑在踝关节上方,屈曲膝关节;;4. 提踵训练:站立位,膝关节伸直,见脚后跟提起,脚尖着地;5.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12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6.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三、术后5-8周: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屈膝10°位,用支具在屈膝10°位保护下,部分至完全负重行走;2.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半蹲训练:戴支具在10°-45°半蹲活动,屈膝10°位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后,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9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5.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双腿过度到单腿,支具限制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四、术后9-12周:1. 支具制动及负重行走:去除支具,但在行走时避免膝关节过伸;2. 半蹲训练:在10°-45°半蹲活动,屈膝10°位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后,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4.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12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5. 灵活性训练:侧向踏台阶,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五、术后13周-6个月:1. 半蹲训练:在10°-45°半蹲活动,屈膝10°位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后,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2.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灵活性训练:向前匀速慢跑,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六、术后7-12个月:1.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2. 灵活性训练:侧向跑、后退跑、向前变速跑,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一、术后1-4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4. 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5. 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二、术后5-8周:1. 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4.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9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5.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双腿过度到单腿,支具限制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6. 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四、术后9-12周:1. 支具制动及负重行走: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12周后方可部分负重行走;2.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训练:俯卧位,陪人一手置于腘窝,一手托住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每日增加15°,达到≥120°,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五、术后13周-6个月:1. 半蹲训练:在10°-45°半蹲活动,屈膝10°位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后,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2.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每日2次,每次15分钟;3. 灵活性训练:向前匀速慢跑,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六、术后7-12个月:1. 本体感受器训练:蹬固定自行车或平衡板训练单腿,活动范围于10-45°,每日2次,每次15分钟;2. 灵活性训练:侧向跑、后退跑、向前变速跑,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肩峰成型术后康复训练一、术后1-2周:患肩悬吊固定,在耐受范围内行:外旋、外展、内收、内旋活动训练,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二、术后3-6周:卧位或站立位三角肌训练:扩胸、耸肩,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三、术后6周后:1.内外旋等长训练:棒操、滑轮,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2.弹力带“四套”训练:抗阻内旋、抗阻外旋、单臂滑动、肱二头肌屈曲,每日2次、每次4组、每组10次,逐渐增加弹力紧张度;肩袖修补术后康复锻炼一、术后1-6周:患肩悬吊固定,在耐受范围内行被动外旋牵伸,外旋至少达45°如病人肩胛下肌腱有修补,则术后6周限制外旋在0°,此后根据病人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二、术后7-12周:根据耐受情况开始使用绳索、滑车被动上举,同时仰卧位用对侧上肢辅助被动过顶上举,据需被动外旋牵伸;每日2次,每个动作5分钟;三、术后13-24周:弹力带“四套”训练:抗阻内旋、抗阻外旋、单臂滑动、肱二头肌屈曲,每日2次、每次4组、每组10次,逐渐增加弹力紧张度;注意:对于肩袖修补后翻修病历或者肩袖撕裂跨径>5cm的,术后4月在开始弹力带训练。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护理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护理
2 1 心 理 护理 患 者 术前 一 般表 现 为 两 种心 理 :一是 患 .
1.临床 资料
4 康复锻炼 .
严 格 掌 握 运 动 量 、频 率 和 强 度 ,按 个 体 化 、循 环 渐 进 的 原 则 分 段进 行 :① 术 后 麻 醉清 醒 ,生 命 体 征平 稳 ,即可 行 股 四 头 肌 等 张 收缩 。方法 :仰 卧位 ,膝关 节 静 止不 动 ,足跟 用 力下 蹬 ,足 背 屈 ,嘱 患 者 做 股 四 头肌 收 缩 ,以 手 掌 感 觉 到 髌 骨 上
健 康必读杂志 2 1 年 7 00 月 第7 期
H a hmutra gz e 0 0J l N 1 eh s edMaai 2 1 uy o. — n 7
护理园地
膝 关节镜 下 交叉韧 带重建术 的康 复护理
徐 研 文
【 中图分类号】 6 4 R 8 【 文献标识码】 A
功能 锻 炼缺 乏 心 理 准备 。对此 类 患 者 ,应 说 明 该手 术 早 期效 果
并 不 显著 ,需 要 一个 锻炼 康 复过 程 。 2 预 防感 染 该 手术 在 关 节 内进 行 ,术 前重 视 和 预 防感 . 2
染很 重 要 。术 前 一 天按 医 嘱应 用 抗 生 素 。术 前 晚修 剪 趾 甲 、沐 浴 ,术 前 3 i备 皮 ,术 前 3 n 0rn a 0mi内备皮 时所 致 的 微小 伤 口为 - 新 鲜 伤 口 ,细 菌 存 留少 ,可 降低 术 后感 染 率 。 更换 清 洁 手术 衣
范 闱至 患 者 能 忍 受 屈 膝 的最 大 限 度 为 宜 ,多 在 3 0~9 o 。对 0 能 完 全 承受 运 动强 度 者 ,次 日可 以增 加 1 。 ,逐 次增 加 ,直至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程序
术后即刻-术后1周的康复:
(1)术后即刻用活动夹板或石膏将膝关节固
定在屈膝30°的位置。

(2)术后不做直抬腿练习,以防止在抬高患肢的过程中胫骨的异常后移倾向会牵拉重建的后交叉韧带。

(3)踝泵练习。

从术后第一天就开始。

方法如下:患者在卧床伸直双下肢的情况下,双踝先自然放松,然后做背伸动作,背伸时一定要达到最大限度。

然后从最大背伸状态开始做跖屈,跖屈也要达到最大限度。

如此反复进行。

在患者卧床看电视、看
书或读报纸及与家人谈话过程中都可以不断进行跖屈、背伸练习。

(4)做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从术后第一天就每天进行适量的股四头肌的收缩、放松练习。

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的方法是:患者卧在床上,双腿自然伸直,反复进行双下肢大腿肌肉收缩5秒钟、再放松2秒钟的活动。

每天收缩、放松次数共 3 组,每组50次,共150次。

如果练习时双腿同时进行,可以增加患
侧的股四头肌收缩力30%。

(5)拔出负压引流多数都在术后48小时内,也有术后不
放置负压引流的。

(6)术后4日内,不要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

术后第4天,可以去除加压伤口用的棉垫,此时可以第一次屈膝练习
到60°。

练习完毕就带上屈膝30°的膝关节支俱。

(7)辅助训练髋部和小腿部位的肌肉:可用
各个方向的直抬腿练习。

特别是做使髋关节外展的动作。

(8)扶拐部分负重下可以用脚尖点地走路
(持续到术后8周才完全负重)。

(9)健肢及双上肢的肌肉力量训练。

(10)在下肢运动和在床上放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小
腿的姿势和位置,不要使之处于过度前后位移的状态。

(11)术后一周去掉石膏屈膝到60°,在20分钟内
完成练习。

练习完成后,还要将石膏带上,维持屈膝30度的位置。

术后2周-6周的康复:
(1) 继续以上练习.
(2)术后2周屈膝到90°。

非负重下的膝关节屈伸(例
如使用体操球)有利于消肿。

膝关节伸膝活动在90-20。

是允许的(即活动中每次离伸直还差20°时就停止),但是反复练习伸膝的范围
建议在70-40 °。

很活跃地膝关节屈曲在术后9周之内应该避免
(3) 术后3周屈膝到100°,伸直应该还差15°。

(4) 术后4周屈膝到110°,伸膝差10°。

(5) 术后5周屈膝到115伸膝差5°,伸膝差10°。

(6) 术后6周,膝关节的活动度应该达到10-120 °之间
此时的肌肉力量训练:
膝关节在10-60度范围内的压腿是允许的,以便练
a.
习腘绳肌的力量。

b. 负重练习的情况由治疗师自己掌握,其中要考虑到
关节水肿和病人能否控制关节的稳定性。

在增加下肢负重的时候要小心:膝部要放松,而且要维持好膝关节的稳定性。

但在术后8周前避免完全负重,即使患者没有疼痛,也最好只负重三分之一体重。

c. 在术后8周之内应该避免膝关节受到剪力。

术后7周-术后3个月:
(1)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⑵术后7周,还不要完全负重,伸直练习到还差5°的
水平。

(3)术后8周,应坚持每日膝关节伸直到0°的练习。

屈膝可以练习
到125°,开始完全丟拐负重正常行走。

(4)术后9周,应达到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度。

如果此时关
节伸直困难应该按着下面两种方法之一练习:一是在足跟下垫毛巾卷的同时,在膝关节上方压上一定重量,所压重量的大小以压上重量后10分钟,膝关节能完全伸直为好。

二是,患者脸朝下俯卧,将膝关节放在床边,脚上挂上重量,练习伸直。

重量太轻,练习20分钟后伸膝还达不到要求,重量太重,练习不到3-5分钟,患者就不能坚持,所以要对重量大小进行摸索,以练习20分钟,膝关节可以完全伸直为好。

练习次数:每天一次就可。

练习完伸膝后,不要接着练习屈膝,因为这时屈膝是比较困难的。

例如,如果上午练习伸膝,应该下午再练习屈膝。

练习完伸膝后,也不要强迫自己在短时间内非要将膝关节
屈到自然角度,以练习完伸直后让膝关节自然回到放松状态为好。

(5)术后10周-12周(即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减
少最多不过10-20度,最好完全正常。

术后3个月-6个月:
(1)同术后6周-3个月的康复训练,更重视力量和耐力的训练,
具体方案应根据病人情况而更改。

(2)肌肉力量训练:
a.闭链训练:即平日人们所说的半蹲练习,屈膝角度可以在0-80度之间。

姿势同中国武术中的骑马蹲裆动作或成为站桩动作。

患者两腿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肩膀稍宽,身体保持直立位,不能向前倾,此时双膝开始弯曲下蹲。

双膝弯曲角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肌肉力量不同而不同。

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好,大腿肌力好,下蹲角度可以达到屈膝80°,如果患者身体欠佳和大腿肌力弱,双膝轻度屈膝即可,这是半蹲位置较高,患者较省力,随着练习后肌力的增加再
增加屈膝的角度。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练习的次数。

b.卧位或坐位下压腿练习腘绳肌,屈膝可以大于0-90度的范
围。

c.开链训练:可做伸膝状态下的0-70度的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此时对于腘绳肌是向心运动,对于股四头肌是离心运动。

屈膝状态下的90-0度的向心和离心运动时,对于股四头肌是向心运动,对
于腘绳肌是离心运动。

(3)反应性练习:可以进行加速练习、减速练习和变向练习以恢复
本来的协调运动能力。

(4)整体练习:应该根据病人的情况不同由治疗师安排个性化的训
练。

对于非运动员:
康复训练应该在术后4-6个月结束,我们建议,即使是非运动员,此时也应该继续进行为期2-3周的适应各种活动的适应性训练。

此后的肌肉功能的完全恢复训练应该在受过专门训练的康复治疗师那里进行。

这样,大约需要一年时间,肌肉力量、神经支配能力和协调能力科可以完全恢复。

专门的体育运动前的适应性训练:
对于专项运动员,需要进行运动能力的测试和一些专门的训练。

此方案应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来制定,而且要和队医、教练一起协商。

其他时间表:
术后8-10个月: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网球,爵士舞蹈,有氧运动。

术后一年:球类运动和其他的剧烈体育运动。

对于不同的个体的特殊情况,应该听从医生的具体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