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第3课时精品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教学方案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出师表的前半部分,诸葛亮围绕出师,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和亲贤远佞。通过深入研读文本,我们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这也是贯穿全文的核心内容所在。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文本,看看后两部分又写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后文2部分的作用。

2.探究过程

(1)自主阅读文章,结合前文内容及文体知识等,分析后2部分内容的作用。

(2)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小组结论,在班级内展示。

3.成果展示

在课文的后半部分,作者先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臣本布衣”起笔,历数先帝之殊遇,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并临危受命,由布衣跃为重臣,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在叙述二十一年的遭际之后,追言先帝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根源,以及思想基础、物质准备,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

后半部分追述这几件事情,一方面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一方面,将出师与谏言沟通起来。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为己任,把国内“斟酌损益,进尽忠言”的责任交给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劝勉刘禅“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希望刘禅亲贤远佞,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4.活动小结

全文的第一部分“晓之以理”,从实际形势来提出三条建议。第二部分追忆与先帝的三段往事,动之以情,由此第三部分的殷切期望就水到渠成了。全文情理交融,真挚感人。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为人物形象和主旨探究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二

读完全文,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一个臣子,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些建议?

1.探究任务

结合背景资料和课文内容,谈一谈你眼中的诸葛亮。

参考句式:

从“(原文)”中,我读到了一个的诸葛亮,他(分析)。

2.探究过程

(1)自由朗读全文,圈画触动你的句子,从人物心理等角度,进行批注。

(2)小组内分享圈画的句子,在小组内进行朗读,小组成员互相进行点评。(可从重音停连、朗读情感等角度进行评价)

(3)小组交流讨论,结合背景资料,探讨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形成小组结论,在班级内分享。

3.背景资料

(1)出师表背景资料

公元221年,刘备称王,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2)刘备临终托孤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

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4.成果展示

(1)从“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中,我读到了一个充满智慧、具有政治能力的诸葛亮,他对内外局势了如指掌,且能做出客观地分析,并随后提出自己的建议,体现了他的智慧。

(2)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中,我读到了一个充满感激、知恩图报的诸葛亮,他深感刘备的知遇之恩,放弃安逸的生活为其奔波,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3)从“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中,我读到了一个能力卓群、与刘备患难与共的诸葛亮,他在紧急关头对刘备亦不离不弃,荣辱与共,体现了他的忠君思想。

(4)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我读到了一个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诸葛亮,他以天下为己任,也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日夜操劳。

(5)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我读到了一个知恩图报、言辞恳切的诸葛亮,他时时不忘“先帝”之恩,事事为“陛下”考虑,却又不居功自傲,而是称之为“职分”。

(6)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中,我读到了诸葛亮对刘禅的殷殷期待,他言辞恳切,既是一位长辈对晚辈的指点和期待,也不失臣子身份。

5.活动小结

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诸葛亮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后主的职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他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天下形势、蜀国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谙治国之道,是一个颇具政治远见的能人。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竞的“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