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利尿药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理学28 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药理学28 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2018/10/31
16
氢氯噻嗪 hydrochlorothiazide
作用和作用机制 1.利尿:温和、持久 抑制远曲小管 Na+ /Cl- cotransporter 抑制NaCl 重吸收 尿排Na + 、 Cl - 、水、 *K + *远曲小管Na+ 集 Na+-K+交换
2018/10/31 17
2018/10/31 8
2018/10/31
9
4.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Distal and collecting tubules) 1) Na+重吸收 Na+ - Cl- 共转运子(cotransporter) – 噻嗪类 (thiazide) Na+ - K + 交换子(exchanger),醛固酮促进 该过程–螺内酯(spironolactone)
药理学28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一节 利尿药 利尿药的分类和作用部位
2018/10/31
2
类别
高效能 high efficacy 中效能 moderate 弱效能 low
药物
呋塞米 furosemide 噻嗪类 thiazide 螺内酯 spironolactone 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 氨茶碱 (Aminophyline) B.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Tubular reabsorption& secretion) 1. 近曲小管(Proximal tubule)
2018/10/31 4
1)
Na+重吸收
* Na+/H+ 交换子(exchanger) : H+的产生需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 CA), CAI 可抑制该过程。

《药理学》教学课件ppt教程-第25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药理学》教学课件ppt教程-第25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原尿重吸收,增加尿量。
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
第二节 脱水药
甘露醇 【作用与应用】 1. 脱水作用:
分布于血液,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内水分被 摄入血液,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
用于脑瘤、颅脑疾患或组织缺氧所致脑水肿;降 低青光眼病人眼内压。
第二节 脱水药
甘露醇 2. 利尿作用:
①增加肾血流,提高GFR; ②在肾小管内形成高渗,影响稀释与浓缩功能。 ③血容量增加使醛固酮和ADH分泌减少,减弱远曲 与集合管对H2O、Na+重吸收。
高效利尿药
【体内过程】
口服60~70分钟达峰,持续4~6小时; 静脉给药30分钟达峰,维持2~4小时;迅 速经肾小球过滤和近曲小管分泌而排出, 反复给药无蓄积性。
※ 布美他尼作用强(呋噻米的40~ 60倍)用量小,作替换药。
中效利尿药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作用与应用】
1.作用特点: (1)口服易吸收: (2)作用温和: (3)毒副作用少: (4)维持时间较长:
②细胞外液Na+降低,血浆晶体渗透 压降低,渴觉减少,饮水减少,尿量 因而减少。
中效利尿药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较完全,1~2小时出现作 用,持续12小时左右;主要分布在肾 脏;可通过胎盘;主要经近曲小管分 泌排出。
中效利尿药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低K+症等,注意补钾。 2.高尿酸血症:可诱发痛风。 3.影响代谢:升高血糖与抑制胰岛细胞有关、增 加血脂,糖尿病、高脂血症者慎用。 4.其它:粒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过 敏性红斑、丘疹及日光性皮炎。
形成电位差,管腔液中的Na+即顺电位梯度被再吸 收入细胞内,Na+再经管腔膜Na+-K+-ATP酶转运入 组织液。

利尿药(药理学课件)

利尿药(药理学课件)
21
car 48%
2.高血压
降压作用温和持久,临床常将其作为基础降压药。
car 48%
3.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及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
car 48%
4.肾结石
主要用于预防高尿钙引起的结石。
氢氯噻嗪的不良反应
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最常见
高血糖
高血脂
高尿酸血症
原尿量
180升
终尿量
1~2升
肾小球滤过
99%被肾小管重吸收
利尿药
药理作用
利尿
扩血管
呋塞米
CA
近曲小管
皮质
髓质
降 支
髓 袢
升 支 粗 段
CA
远曲小管
集合管
呋塞米
髄质高渗
肾小管的重吸收与药 物 作 用 部 位
K
22
临床应用
严重水肿
心源性水肿 肝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
高钙血症高血压危象
急性高钙血症 (1)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a2+重吸收 (2)恶性肿瘤—分泌甲状旁腺素或类似物(3)急性高血钙危象
高血压危象
不良反应
1 水与电解质紊乱
低血K+ 1) 增强强心苷对心脏毒性低血K+--心肌细胞严重失钾—静息膜电位or最大舒张电位变小—接近阈电位--自律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长期用可致低血钾
16
17
抗利尿作用
可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口渴感和尿量。
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其促进Na+排泄,降低血浆渗透压而减轻口渴感有关。
18
降压作用
用药早期通过利尿,降低血容量而降血压。
长期用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而降压。
氢的水肿。对轻中度心源性水肿疗效较好,是CHF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对肾性水肿,轻者效果较好,重者效果差。肝性水肿用药时应注意防止低血钾,以免诱发肝性昏迷。

药理学利尿药说课PPT课件

药理学利尿药说课PPT课件
4. 高血钙症:↑钙排泄,↓体内钙储备。
5. 加速毒物排泄:长效巴比妥类,水杨酸 类,溴剂,氟化物,碘化物
【不良反应】
1. 水和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血 Na+,低血K+ ,低氯性碱中毒, 等。
2. 耳毒性: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合用。
3. 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
4. 其他:胃出血,wbc↓,过敏反应。
26
第26页/共36页
乙酰唑胺
机制:抑制CA活性,HCO3-↓ ,Na+ ↓,水↓,但是至集合管时 Na+ - K+ 交换增加,故出现排HCO3-,排K+ ,排水
【临床应用】 1. 青光眼 2. 急性高山病 3. 碱化尿液 4.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5. 其他
【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 2. 代谢性酸中毒 3. 尿结石 4. 失钾 5. 其他
6.小结本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章教学设计应注重整体设计到操作细节 等环节的协调,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 论联系实际,以护理专业需求为目的的理念, 将教材、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计划、学习环境等多种教学元素 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整合成为科学的统一 体,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设计的质量.
机制
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Na+-K+-Cl-共同转运载体蛋白,抑制肾脏的浓缩和 稀释功能。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吸收迅速,F 为60%。 排泄:近曲小管分泌,原形从尿排出,1/3从胆汁排出。
19
第19页/共36页
【临床作用】
1. 严重水肿
2. 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3.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后,↑尿量和K+ 排泄,利于冲洗肾小管,↓小管萎缩 和坏死。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ppt课件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ppt课件

2020/11/13
13
髓袢升支粗段的离子转运
2020/11/13
S 同向转运蛋白
14
离子通道
肾对尿液的稀释和浓缩
➢ 肾对尿液的稀释功能:当尿液流向肾皮质时,管腔内渗透压逐渐 由高渗变为低渗,直至形成无溶质的净水。
➢ 肾对尿液的浓缩功能:由于NaCl等重吸收到组织间液,形成肾髓 质高渗区,低渗尿流经处于高渗髓质中的集合管时,在抗利尿激 素ADH (加压素)的影响下,水被重吸收,使尿液浓缩。
噻嗪类
中效利尿
2020/11/13
20
5. 集合管
重吸收滤液中2~5%的Na+。 主细胞:K+-Na+交换 A型插入细胞: H+-Na+交换,受醛固酮的调节:①促进
H+- Na+交换。②促进Na+通道转运蛋白合成,促进Na+向 细胞内转运。③激活Na+泵,促进K+-Na+交换。 只有在抗利尿激素存在下,集合管才对水通透(通过水通 道蛋白)。
药理学
Pharmacology
第十三章 利尿药 Diuretics
主讲:陈长中 博士 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1 2020/11/13
内容提要
利尿药的概念 尿液生成的机理及利尿药的作用原理(第一节) 分类及药物(第二节)
高效利尿药 呋塞米 中效利尿药 氢氯噻嗪 低效利尿药 氨苯蝶啶、螺内酯
『药动学』
作用快而短暂,口服约30分钟起效,1~2小时达高峰,作用维 持约6~8小时;
静脉注射约5~10分钟起效,0.5~1.5小时达高峰,维持4-6小 时。t1/2约1h,肝肾功能不全时可达10h。
血浆蛋白结合率大。 个体差异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 织 间 液
17
近曲小管
【药物作用】
• 乙酰唑胺(低效能利尿药) – 碳酸酐酶抑制剂 • 抑制Na+/H+交换 • 抑制HCO3-重吸收 – 利尿作用弱
• 代偿性增加了其他部位(主要是远曲小管 和集合管)对水、钠的重吸收,抵消了此 处的效应
• 不影响浓缩稀释功能
2020/12/17
18
髓袢降支 Descending Limb of Helen’s Loop
23
髓襻升支粗段皮、髓质部
【药物作用】 – 呋塞米(袢利尿药) – 作用方式: • 抑制Na+-K+-2Cl-cotransporter • 增加Na+、K+ 、Cl-、Ca2+、Mg2+的排出 • 影响尿浓缩、稀释功能 – 利尿作用强大(高效)
2020/12/17
24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distal convoluted tubule and collecting duct
• 意义: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会因 GFR的增减出现大幅波动。
• 结论:作用于肾小球的药物利尿作用 有限。
2020/12/17
13
2、肾小管的重吸收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髓襻
集合管
2020/12/17
14
近曲小管 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
2020/12/17
15
近曲小管
24 利尿药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学习要点
• 重点:袢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的临床 应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 难点:各类药物利尿机制; • 熟悉:常用药物种类、代表药; • 了解: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020/12/17
2
概述
利尿药(diuretics)
是作用于肾脏,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
2020/12/17
21
髓襻升支粗段皮质、髓质部
【生理作用】 • Na+: 35% • 重吸收方式: Na+-K+-2Cl- cotransporter • 驱动Ca2+、Mg2+等重吸收
对水不通透,具有: 尿液稀释功能(直接) 尿液浓缩功能(间接)
2020/12/17
22
ATP
2020/12/17
• •

AQP3
•肾脏 •
AQP4
•肾脏 •
集合管起始部
ICT 皮质集合管CCT ADH调节的水分再
外髓集合管
吸收
OMCD 内髓集合管
IMCD
髓质集合管
水分再吸收
髓质集合管
水分再吸收
20
【图片及表格来自维基百科】
髓襻升支粗段皮质、髓质部
Cortical and Medulla Part of the Thick Ascending Limb of Helen’s Loop (AL)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功能,增加电 解质及水的排出,产生利尿作用的一 类药物。
临床用于治疗各种水肿,以及某些非
水肿性疾病。
2020/12/17
3
常用药物分类
2020/12/17
4
第一节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020/12/17
5
肾 脏 解 剖
肾单位
2020/12/17
6
肾小球
Glomerulus
2020/12/17
7
肾小管
Renal Tubules
2020/12/17
8
尿液的生成
2020/12/17
9
1、肾小球滤过
• 原尿(crude urine)的成分(与 血浆相比不含大分子): –水、电解质、氨基酸、葡 萄糖等 –CRE、UA、BUN等 –药物及代谢产物
• 原尿量取决于GFR,成年人约 45mmHg 125ml/min。
2020/12/17
25
远曲小管近端
【作用及机制】
• 10%Na+
– Na-Cl共转运子
• Na/Ca交换促进钙吸收
• 药物作用
– 噻嗪类、类噻嗪类
A T
P
– 抑制Na-Cl 共转运子
– 对水不通透, 影响尿液稀释, 中等利尿作用
– 加速钠钙交换,促进钙吸收
– 弱碳酸酐酶合管
Na/K交换:( 主细胞保钠排钾) 由钠泵驱动,Na、K经各自 通道转运 上游排Na多,则促K分泌 (呋塞米,排钾利尿药) 受醛固酮调节
Na/H交换:(A型中间细胞保钠 排氢)质子泵驱动 Cl-:主要经CL通道,部分经细 胞旁转运,管腔负电位差驱动。 水的吸收:ADH调节、水孔蛋 白介导
滤过率
10mmHg
25mmHg
2020/12/17
10
原尿180L 99%重吸收
1% 终尿(1-2L)
2020/12/17
11
影响原尿量的药物因素
强心苷
氨茶碱
多巴胺
增加心肌 收缩力
增加GFR
扩张肾血管 增加血流量
原尿量↑ ≠ 终尿量↑
2020/12/17
12
控制终尿量的球-管平衡机制
• 近曲小管对溶质和水的吸收量不固定, 随 着 GFR 的 变 化 而 改 变 , GFR 增 加 时,对Na、水重吸收增多,反之减少 始终占GFR的 65%-70%左右。
具有水孔蛋白AQP, 借助渗透压被动吸收水
2020/12/17
19
2020/12/17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 科学家彼得·阿格雷,1991年克隆 了首个水通道分子。
种类
位置
功能
AQP1
•肾脏 • • •
近曲小管PCT 近直小管PST 水分再吸收 髓袢降支细段细 端tDLH
•肾脏 •
AQP2
【生理作用】
• 吸收能力强: • 对水高度通透: • 主动分泌:
• NaHCO3及NaCL的重吸收方式: – Na+吸收和H+分泌: Na+/H+交换
– HCO3-: Na+/H+交换及碳酸酐酶参与 – CL-:管腔侧pH下降驱动CL-/碱交换
2020/12/17
16
ATP


CA
CA

2020/12/17
2020/12/17
28
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
药物作用
阿米洛利、氨苯蝶啶、 螺内酯、依普利酮
• 阻断Na通道,保钾排 钠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保钾排钠
主细胞 主细胞
Inhibitors
2020/12/17
2020/12/17
主细胞 主细胞 A型中间细胞
主细胞
CL
27
ADH
穿梭机制:
• ADH ( vasopressin) 不 存 在 的 条件下,集合管不通透水;
• ADH可 激 动集 合管上皮细 胞 的 V2 受 体 , 使 cAMP 水 平 升 高 , 以胞吐作用促使含AQP2通道
蛋白的囊泡移动并融合在细胞 顶质膜上,导致掺入管腔膜的 AQP2 数 量 增 加 , 介 导 水 吸 收.cAMP水平回落时,AQP2经 胞吞作用进入囊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