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天必做的八件事
曾国藩:八字三不信,八本三致祥

曾国藩:⼋字三不信,⼋本三致祥所欲常常告诫诸弟与⼦侄者,惟星冈公之⼋字、三不信及余之⼋本三致祥⽽已。
⼋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也。
三不信⽈:“药医也,地仙也,僧巫也”。
⼋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为本,养⽣以少恼怒为本,⽴⾝以不妄⾔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爱钱为本,⾏军以不扰民为本”。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摘⾃《曾国藩家书》咸丰⼗⼀年(公元1851年)三⽉初四曾国藩在军情紧急之时,他还不忘写信叮嘱诸弟:“家中⽆论⽼少男妇,总以习勤劳为第⼀义,谦谨为第⼆义。
劳则不佚,谦则不傲,万善皆从此⽣矣。
” 曾国藩修⾝治家的思想,应该说基于其⽗祖。
曾家是中国传统社会耕读家庭的典型。
曾国藩继承了祖⽗、⽗母倔强刚毅的性格,⼜将他们拙诚、仁孝、勤劳的品格发扬光⼤。
曾家的家规家训在曾的祖⽗曾⽟屏时已粗具形态。
曾⽟屏要求家⼈必须遵守家规:“男⼦耕读,⼥必纺织。
”耕,是⽣存根本;读,乃⼊仕阶梯。
耕读之家须以“读”求取功名,以“男耕⼥织”维持⽣计。
曾⽟屏要求家⼈须谨⾏⼋件事:读书、种菜、饲鱼、养猪、早起、洒扫、祭祖、敦亲睦邻;疏远六种⼈:风⽔先⽣、算命之⼠、医⽣、和尚、巫道及寄寓他⼈家中者。
曾国藩曾说:⼦弟之贤与不贤,六分本于天⽣,四分由于家教。
我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特别是星冈公之教,尤应谨守牢记。
他将祖⽗祖⽗曾⽟屏的家规,编成⼋句话: 书蔬鱼猪,考早扫宝;常说常⾏,⼋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
并告诫家⼈:此⼋好六恼者,我家世世守之,永为家训。
⼦孙虽愚,亦必略有范围也。
后来,曾国藩将“⼋好”归结为⼋个字: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后⼈戏称为“⼋宝饭”;⼜将“六恼”归结为三不信:不信者为“药医也,地仙也,僧巫也”。
曾国藩说:“吾⽗⽵亭公之教⼈,则专重孝字,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诚,故吾纂墓志,仅叙'孝’之⼀事。
吾祖星冈公之教⼈,则有⼋字、三不信。
曾国藩说过的两句话

曾国藩说过的两句话1. 曾国藩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就像我那朋友阿强,之前做生意亏了一大笔钱,要是一直陷在过去的失败里,整天唉声叹气的,那还有什么用呢?他就明白这个道理,过去的就过去了,不去留恋。
现在呢,也不被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干扰,就专心做新的小买卖。
至于未来,还没到呢,先把眼前的事儿干好。
你说,要是老纠结过去或者老担心还没发生的事儿,这人能轻松吗?2. 曾国藩讲过:“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我有个同学小花就是这样。
她打算考公务员,那可真是全身心投入啊。
周围有人劝她也去试试别的工作,她就跟人家说:“我现在就专注这一件事,就像爬山,我不能爬着这座山,还老看着别的山高,那我永远到不了山顶。
”她从早到晚都在学习相关知识,一点也不懈怠。
这要是换成那些三心二意的人,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能做成啥事儿呢?3.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咱就说隔壁老王吧。
他本来脑子挺聪明的,也有点小才华。
可是呢,这人特别懒。
找了个工作,每天就想着怎么少干点活,回到家就躺着玩手机。
时间一长,工作上老出错,最后被开除了。
你想啊,这就像一辆车,本来性能挺好的,但是不加油,它能跑吗?这懒惰啊,真是把好多人的前途都给毁了,真的是太可惜啦!4. 曾国藩提到:“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我邻居家的小孩小辉,那就是个读书的好榜样。
他有志气,从小就想当科学家,这就是有志。
而且他知识面可广了,看各种各样的书,这是有识。
最重要的是,他有恒心。
每天不管多忙,都要读一个小时的书,雷打不动。
这就好比盖房子,有志就是有个蓝图,有识就是有好的建筑材料,有恒就是天天去添砖加瓦,缺了哪一样能把房子盖好呢?5. 曾国藩说:“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我以前工作的公司有个项目,奖金特别丰厚。
我们小组的组长就特别明白这个道理。
奖金下来了,他没有独吞,而是按照大家的贡献分了下去。
曾国藩最经典10句话

曾国藩最经典10句话嘿,朋友!你有没有听说过曾国藩呀?这人可不得了呢。
他可是晚清的一位大人物,他说过的好多话到现在都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呢。
今天呀,我就来和你唠唠他最经典的10句话。
第一句话:“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哎呀,这就像是给我们的生活开了一剂良方。
我有个朋友小李,之前老是为过去的失败懊恼。
他曾经在生意场上栽了个大跟头,就天天想着要是当时不那样做就好了。
我就把曾国藩的这句话告诉他。
你猜怎么着?他开始慢慢改变了。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就像泼出去的水,你再怎么恋恋不舍也收不回来。
而当下呢,就像我们手里正在捏着的泥巴,要专心地去塑造,要是心里杂念太多,这泥巴肯定捏不好。
未来还没到呢,就像远方的山雾蒙蒙的,你没必要提前去迎接那些还不确定的东西。
第二句:“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这让我想起了邻居张大哥。
他呀,今天看着别人开饭店赚钱,就想去开饭店,明天看别人做电商发了财,又想去搞电商。
结果呢,啥都没干成。
就像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
要是他能像曾国藩说的这样,认定一件事就全神贯注地去做,怎么会一事无成呢?第三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我就认识这么个有才华的人,小王。
他可聪明了,读书的时候成绩那叫一个好。
可是呢,他太傲了,觉得自己啥都懂,看不起别人。
结果到了社会上,大家都不太愿意和他共事。
而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很多不就是因为懒吗?懒得出门找工作,懒得学习新东西。
这就像一辆车,懒惰是生锈的零件,傲慢是扎破轮胎的钉子,都会让你这趟人生之旅走得磕磕绊绊。
第四句:“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我跟几个伙伴有次一起做生意。
刚开始的时候,赚了点小钱,我就想啊,这钱可得大家一起分,不能独吞。
要是独吞了,以后谁还跟你一起干呢?但是做决策的时候,人多了反而乱,七嘴八舌的,最后啥主意都定不下来。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自从唐浩明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出版之后,海峡两岸悄然兴起一股“曾国藩热”。
我是曾国藩家乡人,数十年来,笔者采访了当地村组许多上了年纪的有识之士,因而对曾国藩及其家族后裔的真实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家乡人最为崇尚的,首推曾国藩的家风家教。
纵观古今,凡达官贵人之家,大多好景不长,因其子孙逐渐骄奢淫逸,过不了两三代,便门第没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唯独曾国藩兄弟五人的家庭,至今190余年间,绵延至第八代孙,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曾氏家族之所以如此人才辈出,是与曾国藩良好的家风、严谨的家教、丰富的家庭藏书密不可分的。
(一)曾国藩严谨的家风,既为当时和后人崇尚,也为乡亲和世人称道。
1811年,农历十月十一亥时,曾国藩诞生在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天子坪村。
曾家祖祖辈辈都是勤劳节俭、忠厚善良的农民。
曾国藩从小受家庭影响,半耕半读发奋苦学成材,后因战功卓著封侯拜相官至极品,且四个弟弟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齐如雁阵皆受皇封同做高官,赢得满族荣华。
但他时时处处谦虚谨慎,再三告诫子孙后代必须“半耕半读,勤俭持家,以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
”要他们亲自参加打草、捡柴、拾粪、插禾、锄地、收割等农事劳动,不许仗势欺人,不许使婢差奴。
曾国藩对祖父星冈公遗下的“治家八字诀”甚为推崇:“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件事情)。
”其住宅取名“八本堂”。
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这八本是曾氏书香门第家庭教育之精髓,曾国藩兄弟及其子孙后代终身行之不懈。
此外,曾氏祖传家规家风还有三不信:不信僧巫(和尚师公),不信地仙(风水先生),不信医药(凡药三分毒);三致祥:孝致祥,和致祥,恕致祥;以及“勤俭孝友”四字要诀: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
【开学第一课】郦波:曾国藩的人生智慧

【开学第一课】郦波:曾国藩的人生智慧编者按: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从湖南的农家子弟到晚清“中兴名臣”,从背不过书的“笨小孩”到一代大儒,从一介书生到湘军统帅,他的人生是一个励志的传奇故事。
2014年3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应山东卫视《新杏坛》栏目之邀走进山东建筑大学,为广大青年学子带来了一场名为《曾国藩的人生智慧》的大型励志讲座,以下为精华内容。
去年12月左右,我去德国讲学,遇到一位平生知己。
不莱梅大学的一位教授叫沃尔夫·李,他是一个汉学家。
我们在一起聊天就问他,你作为一个汉学家,觉得东方文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他说了一番话,使我相见恨晚,有平生知己之感。
他认为基督教文化最大的特色是他救,原罪理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带着罪恶来的,但是你难救赎自己,必须要靠上帝才能救赎你,这叫他救。
但是东方文化最大的特点是自救,通过自我救赎,自我塑造,自我解放,然后达到个人的升华,然后带动身边的人,然后走向理想的社会。
我在国内,从来没有听过谁把儒家本质谈得这么深刻的。
说到通过自救完成人生的升华,然后来改造社会,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位大儒。
儒学精神在他体现得最充分,最典型。
但是我为什么说自救这种精神在曾国藩身上体现的最典型最充分?因为中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他小时候都是不一般的人物,比如说像诸葛亮,这种天纵奇才是不可学的。
而曾国藩就不一样,他的资质其实原来很一般。
曾国藩小时候,冬天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晚上点灯熬夜背书。
刚好有一个贼到他们家偷东西,小偷就趴在他读书的这间房子的房梁上。
打算等着孩子背完书熄灯睡觉了,再下来偷东西。
他趴在房梁上等来等去,那个孩子死活背不会,磕磕巴巴的,后来这小偷实在是忍不住了,趴在房梁上睡着了。
睡了一觉醒来,低头往下一看,那孩子还在底下背。
眼见天都快亮了,再不走就走不掉了。
小偷心里气的,噌的一下,从房梁上跳下来。
小偷劈手就把他手里的书夺过来,指着他一顿臭骂,你瞧你笨成那样还读什么书,我背给你听听。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曾国藩二、作家资料1.生平八字家诀曾国藩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曾国藩二、作家资料1.生平八字家诀曾国藩的为人处世、秉性风格与他的家庭根基和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曾氏一族,远祖居于江西,清初迁至湖南湘乡大界里,嘉庆十三年(1798)又迁居白杨坪。
白杨坪界于湘乡、衡阳两县之间的高嵋山下,离湘乡县城120里,今属湖南双峰县。
这一带丘陵起伏,山青水秀,竹树隐映,风景十分秀美,但是交通不变,山环水绕,消息闭塞,正如曾国藩所说,这里的山野是“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1。
据曾国藩后来考证,曾家数百年世代务农,无功名者,是默默无闻的寒族。
前文已述,曾国藩出生时,其曾祖父曾竟希年70、祖父曾玉屏37岁、父亲曾麟书21岁。
当时,祖孙三代连个秀才也没一个,家庭经济状况也不佳,曾国藩出世的曾家真可谓是寒门冷籍了。
曾国藩的曾祖父曾竟希搬来白杨坪,白手起家,克勤克俭,苦苦积攒点钱,盖了几幢茅屋置了几亩田地,亦耕亦渔,勉强糊口。
曾竟希为了脱去寒门冷籍,在家道渐苏的情况下,送子读书,以期“十载寒窗,一举成名”。
曾玉屏虽进了私塾,一则家境维艰,二则天资不丰,并未读熟几句书便辍学不读。
不仅如此,而且染上酒食争逐、游手好闲的习惯。
到了30多岁,父亲去世,家庭负担落在他的肩头,父亲生前的遗愿,孙子“巨蟒转世”的神话,都促他猛醒,痛改前非,做了一个“回头浪子”,踏踏实实地干起农业。
他起早贪黑,开荒辟林,种园养猪,捕鱼打柴,拼命地干。
省吃俭用,开源节支,十几年后,曾家境况,大为好转,蒸蒸日上。
曾玉屏的勤劳、刚正,成了白杨坪的中心人物,庄邻庄舍有了纷争、诉讼、红白喜葬、天灾人祸,都自动找他拿主意,排难解忧。
曾玉屏主持的曾家,并没有史书上说的“大地主”的规模,他一生都是率领妻、子勤奋耕作,也极少有什么剥削行为,大收大割时,或许花钱请人抢收抢种是有的。
曾玉屏治家极严。
一家大小,妻子王氏大他7岁,有子3人:长子麟书,字竹亭;老二早殇;老三曾骥云一生无子,以麟书子曾国华为继。
全家务农,供子孙读书。
曾国藩家训八则:做到三条,可小有积蓄;做到七条,必家财万贯

《礼记·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对古代读书人的要求,也是对有志之士的期盼。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能做到这四点的人,通常都荣耀一生,被世人牢记。
治国平天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些遥远。
可修身齐家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一生伟业。
就连清末名臣曾国藩位居高位后,也从不敢懈怠,时常在书信中向子侄强调家规。
因此曾国藩的后人,都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因此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任何一个家庭都应该有坚持并流传下来的人生哲理,帮助后人们自省与努力。
这是一个家族走向成功的奠基石,也是所有大家族默认的立家根本。
曾国藩家训十则:做到三条,可小有积蓄;做到七条,必家财万贯。
第一条:贪爱奢华,未有不败荣华富贵是每个人的梦想,可曾国藩却说:不能贪爱奢华,否则家族必会落败。
明朝首富沈万三家缠万贯。
家里雇的先生写完一篇稿子,沈万三立刻赏他二十两白银。
家中众人喜好喝酒,沈万三立刻买来几十倾田地,用来种酿酒的粮食。
这样的高调让沈万三成为朱元璋的眼中钉,几十年中连遭三次打击,最终家破人亡。
钱在兜里,自己知道就好,如果天下人都知道,就会引来灾难。
第二条:与人为善,何况兄乎独木难成林,单丝不成线。
任何一个人,如果背后有强大的家族支撑,在成功之路上也会少很多阻碍。
可亲戚之间的关系,不能仅仅依靠血缘,平日的和善的相处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条:情有等差,礼有隆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深浅之分。
因此不同的情谊,也要有不同的礼遇。
如果给关系一般的人送上厚礼,不但无法增加你们的友谊,反而还会让对方惶惶不安。
第四条:风霜磨炼,自足筋骨吃苦耐劳本是我们传下来的优良传统,可随着时代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享乐主意。
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应降低。
与其外出拼搏,不如守着一亩三分地舒服。
可不经历风霜的磨炼,怎么能见到雪后的骄阳?第五条:饭后千步,养生秘诀你如何定义成功?是家财万贯,还是子孙满堂?其实,这些的基础,都需要你有一个好的体魄。
曾国藩结果不重要过程很重要的名言名句

曾国藩结果不重要过程很重要的名言名句一、傲乃败亡之道,言多贻害无穷曾国藩在给其九弟的书信中说过,人有两个最大的毛病,很容易招惹灾祸。
狂傲和话多。
曾国藩观前朝的那些公卿大夫们以及当朝的红人,很多人由兴盛走向衰亡,无不是沾染了这两个毛病。
人无完人,尤其是官场上的人,即使偶尔得势,成了帝王跟前的红人。
如果骄狂无比,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那就是在给自己的覆亡埋下祸根。
官场是哪个没有一个人是真的一身干净不染半点尘埃之人,等到式微的时候,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是墙倒众人推。
因为祸根早已埋下。
为人处世也不能废话闲话太多,很多时候说者无意但听者有心,会造成祸从口出的悲剧发生。
二、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君子之交淡如水,选择交往的朋友是人生第一要事,一个人有了什么样的朋友就会逐渐变成什么样的人。
这是人之气所同化的结果。
人是群居生物,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相处得来的朋友,但是关于朋友的选择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君子要慎交。
在选择朋友的事情上应当慎重,选择决定人生,因为很多时候不是你选择了朋友,而是你选择了以后的圈子和人脉,只有积极向上有志向的人才能给人带去正能量,催人奋进。
三、开口议人短长是人生大忌俗话说:富家子弟大多喜欢骄纵,而权贵子弟很多都很傲气。
但是,不一定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动辄动手打人就是骄傲的人。
反而那些喜欢随意开口评论别人是否的总会觉得自己志得意满,没什么畏惧和顾虑,这样的人才是极度的骄傲,这是人生一大忌讳。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正确:牙尖嘴利,终非福厚之人。
一个人不要总想着逞嘴舌之快,这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
喜欢在嘴上占便宜的人往往会显得自私自利,久而久之,人们也不愿意和他往来。
四、凡事之须逐日检点者,一旦姑待,后来补救难矣一个人应该具有自律能力,今日事今日毕。
喜欢拖延的人最终会把问题和事情越积越多,到了最后,还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完成,甚至也会因为问题积累多无法解决而导致事情的全面崩溃。
很多事情,都要及时的完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在该做事的时候荒废了时间每天晚上都要检查自己一天的事情是否完成,哪里还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只有形成了好习惯,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一天必做的八件事
曾国藩的日常生活,除去公务外皆以修身十二法按部就班,以此为戒,终成伟人。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是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这十二条中,又有八法可供现代人借鉴。
常常谨记并严格执行,必事有所成。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
“主敬”要求做到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工作时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唯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旺盛的精力,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阳一样,干净利索有力量。
二、静坐:静坐四刻,如鼎之镇
静坐四刻,即每日不限时间,静坐一小时,用以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这和现代的冥想养生如出一辙,静坐以清除杂念,放松身心,亦可常思己过。
“醒后勿恋”指的是醒来后就不要有留恋安逸的念头,对爱赖床、拖沓的人来说,记住这点想必是最好的一针强心剂。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恋
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
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
四、读书不二:读书专一,十页为率
在曾国藩看来,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他书,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学问毫无益处,此外,每天必须圈点十页书。
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书或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
五、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曾国藩认为,说话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做事,谨慎说话,否则不经意间便失言得罪他人了。
六、保身:节制操劳,节制食欲
曾国藩在文中说:“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黄帝内经》说道:“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
”现代人追求养生,却往往忽略了病从口入,饭食八分饱,茶饮两分量,切勿暴饮暴食。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多少人因为过多的贪欲而引火自焚,堕入深渊,节制欲望,即为明哲保身。
七、日知所亡:自省求知,不求他人
所谓“日知所亡”,即要将每日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从而自省而能有所感知,不刻意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此外,在《曾国藩家书》中,“人败离不得一个逸字”被分外强调,改掉拖延症,方能成大事。
只要留意周边人事,不难发现有多少豪情壮志都败在一个“惰”字。
八、作字:习练笔墨,凡事即清
在现代,以毛笔作字早已脱离了大众,书法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少有人能掌握的高雅艺术,和过去对比,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悲哀?
在曾国藩看来,早饭后必定作字半个时辰,凡笔墨应酬,就当做自己的课程。
凡是今日之事,一定今日毕,否则事情越积越多,终会麻烦多如乱麻。
有人说这是蜡烛煤油灯农业时代的产物,与如今的电气时代相比已脱节。
其实,这恰恰是今人最需要的律己精神与情感寄托,辩证待之,定能使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