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探讨

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探讨

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生物制剂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制剂,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成为当代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一、生物制剂的定义及分类生物制剂是指以基因工程、重组蛋白技术等生物技术手段,通过改变细胞的基因表达,生产出具有新功能的生物活性大分子制剂。

按功能和生源可分为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基因治疗、生物信号分子、细胞治疗等。

二、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生物制剂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功,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1.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指经过人工合成制备的同一种特异性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高亲和力等优点。

它的应用范围极广,如肿瘤治疗、免疫学研究、感染性疾病防治等。

在癌症领域,单克隆抗体已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

例如利妥昔单抗和帕尤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治疗中广泛应用。

同时,单克隆抗体也被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2.重组蛋白重组蛋白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所制备的人工合成蛋白质。

由于其具有多样性、结构合理、可控制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以干扰素为例,目前国外已经有多种干扰素制剂上市,其中最著名的是利福平。

该制剂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

3.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改变细胞基因信息的方式,修复、替代或删除受损基因,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

目前已有多种基因治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或获得上市许可,如AAV2-hRPE65v2用于治疗退行性视网膜病变、cBMSC-miR-124用于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4.生物信号分子生物信号分子是指细胞间或细胞内传递信息、调节生理功能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常用的生物信号分子有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

在组织修复、再生和创伤愈合中,生物信号分子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FGF-2,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其在组织再生和创伤愈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医学制药中的生物制剂研究

生物医学制药中的生物制剂研究

生物医学制药中的生物制剂研究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药物,主要由生物技术制造,具有高效、低毒、低副作用等优点。

生物制剂是生物医学领域中普遍关注的研究方向,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肿瘤治疗、感染病治疗、心血管等疾病的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就生物医学制药中的生物制剂研究进行讨论。

一、生物制剂的定义生物制剂是在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出来的一类药物,主要由生物源性的活性分子和载体构成,包括蛋白质、多肽、核酸、抗体、疫苗等。

生物制剂主要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造出来,具有较高的纯度和专一性,同时,其来源具有可再生特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生物制剂的分类根据临床应用的目的和途径,生物制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蛋白质制剂。

蛋白质制剂是生物技术中最常见的制剂之一,包括重组蛋白、酶制剂、多肽制剂等等。

2、基因治疗制剂。

基因治疗是针对基因缺陷和基因变异疾病治疗所使用的一种模式,其制剂包括基因载体、基因编辑技术等应用。

3、细胞治疗制剂。

细胞治疗指利用人体自身的细胞,经过处理和培养,再注入到病人体内来替代坏死的细胞,以支持和恢复病人生理功能,这类制剂主要是基于干细胞技术进行的。

三、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生物制剂的研究在最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疫苗、抗体和基因治疗等方式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1、疫苗制剂疫苗是一类经过灭活、减毒、基因工程等技术制造的制剂,是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最近几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时,我们看到疫苗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规模生产和用于预防流感的应用,这是生物制剂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剂的研究和生产将得以提高和逐步普及。

2、抗体制剂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异性识别能力,从而可以用于药物研究。

抗体制剂的研究涉及到了基于细胞工程的技术,可以制造出与人体自身抗体相似的药物,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

3、基因治疗制剂基因治疗作为生物制剂中的先驱角色,其研究和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一、背景介绍生物医药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交叉点上,利用生物学技术,研究生命体的结构、功能、代谢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开发生物制剂和生物工程产品,并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学科。

生物医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二、基础研究进展1、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通过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或修复人体自身基因缺陷或异常表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和可逆性等优点,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2、蛋白质工程:蛋白质是生命体在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生化分子,是生物医药研究中最重要的基础。

蛋白质工程通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改变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来使其适合于特定的治疗和诊断用途。

3、干细胞研究: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具有替代组织和器官、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力。

目前,已经有很多疾病使用干细胞治疗获得了成功的结果。

三、未来发展趋势1、个性化医疗: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未来个性化医疗将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主要趋势。

该领域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基于个体基因信息,量身定做治疗方案的新模式。

2、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对物质在纳米尺度下的特性、制备和应用进行研究的一门新兴技术,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前途广阔。

纳米技术可以为生物医药带来更精细、更精确和更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如药物传输系统、生物标记和生物成像等。

3、智能药物:智能药物是一类应用先进技术,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纳米技术等制造的新型药物。

智能药物可以根据病人的个人信息和病情,制定适合不同个体的治疗方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治疗。

四、结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基因治疗、蛋白质工程、干细胞研究,以及个性化医疗、纳米技术和智能药物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生物制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它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制造药物和生物制品的技术,具有高效、高产、高品质、低副作用等优势,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发展前景的医药产业之一。

一、背景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这项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重组蛋白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已经颠覆了传统的药物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二、研究进展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物的生产完全实现了“人造”。

基因工程技术可用于生产多种蛋白质药物,如克隆干扰素、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葡萄糖酸激酶、嗜血杆菌Factor VIII等。

其中,克隆干扰素在免疫、治疗乙肝、乳腺癌及黑色素瘤等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誉为生物制药技术的“明星产品”。

2.单克隆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目前最为发达的一种分子技术,通过对抗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人们成功地开发出了多种单克隆抗体制品。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领域。

如前列腺癌药物Zytiga、乳腺癌治疗药物Herceptin和瑞德西韦等都是单克隆抗体药物。

3.重组蛋白技术重组蛋白技术是基因重组技术的一种应用,通过将人类基因的DNA序列导入进菌或酵母等细胞中,促使其自行合成蛋白而制成一种生物制剂、药物,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药物制造中。

如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和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促进造血的蛋白质,通过基因重组而制成的制造人类药物的生物制剂。

三、应用前景生物制药技术的优势包括高效、高产、高品质、低副作用等优点,因此目前已经成为医药产业领域中的一大热门话题。

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在治疗效果、治疗周期、副作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生物制剂地龙蛋白的研究进展

生物制剂地龙蛋白的研究进展

生物制剂地龙蛋白的研究进展地龙蛋白是由蛇类动物地龙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随着对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兴起,地龙蛋白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从地龙蛋白的结构与性质、生物活性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地龙蛋白的结构与性质是研究的首要问题之一、地龙蛋白属于一种酸性糖蛋白,含有大量的蛋白谷氨酸以及糖基。

其分子量通常在50-70kDa 之间,具有稳定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

地龙蛋白的主要结构由两个次级结构单元,β-螺旋和β-转角所构成,这种结构使得地龙蛋白可以通过与受体结合来发挥生物活性。

地龙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发现,地龙蛋白具有抗凝血和抗癌的作用。

抗凝血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从而起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抗癌作用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来实现。

另外,地龙蛋白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这些生物活性使得地龙蛋白在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龙蛋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医学和农业。

在医学领域,地龙蛋白被广泛应用于抗血栓和抗癌药物的研制。

一些地龙蛋白衍生的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展示出良好的抗凝和抗癌效果。

此外,地龙蛋白还可以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在农业领域,地龙蛋白可以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和害虫。

研究发现,地龙蛋白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传播,并且对多种害虫有杀虫作用。

这为发展环境友好的农药提供了新思路。

尽管地龙蛋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地龙蛋白的提取困难以及产量低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改良提取和分离的方法,提高地龙蛋白的得率。

其次,地龙蛋白的生物活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虽然已经有一些研究发现了地龙蛋白的受体,但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

此外,地龙蛋白的安全性和毒性研究也需要加强,以确保其应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地龙蛋白作为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应用潜力。

生物制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制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制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生物制剂是指由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类治疗性药物,主要包括蛋白质药、抗体药物、基因工程药和疫苗等。

生物制剂具有高度专一性和活性,能够在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当今医学中的重要发明。

本文将探讨生物制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生物制剂的种类及特点生物制剂包括蛋白质药、抗体药物、基因工程药和疫苗。

蛋白质药包括胰岛素、克隆人血红蛋白、重组白蛋白等,具有高度专一性和生物活性;抗体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重组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等,能够高度特异地识别和结合目标分子;基因工程药包括转基因细胞和隔离的DNA序列,可用于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的药物,能够激活宿主免疫系统以预防感染。

二、生物制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肿瘤治疗生物制剂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单克隆抗体药物可用于靶向治疗,如阿法利尼单抗用于黑色素瘤、肺癌和结直肠癌的治疗;重组白蛋白可以用于改善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等癌症的恶性病程。

此外,基因工程药可以用于基因治疗或治疗肿瘤相关疼痛,如10α-HSD直接注射治疗局部癌症相关疼痛。

2. 免疫治疗生物制剂可以用于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以对抗疾病的发展。

抗肿瘤免疫药物可以促进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如‘腺苷酸酰化酶(LAG3)抗体’、‘细胞毒素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抗体’和‘PD-1/PD-L1抗体’等。

3. 骨科治疗生物制剂在骨科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形成骨组织的基质细胞成熟因子(BMPs)是一类生物制剂,融合蛋白质与钙磷结合而形成骨形成。

此外,内源性荷尔蒙分泌抑制剂也是一类生物制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和女性乳腺癌等。

4. 神经学治疗生物制剂可以用于神经学治疗中,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等。

Interon和Avonex是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的天然蛋白质,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症状严重程度;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过程中,重组干扰素α-2a和Rebif都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摘要: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支撑的活菌制剂。

微生态制剂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及无抗药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由于微生态制剂的特点是效果好、成本低且不污染环境,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1947年,外国学者首次用乳酸杆菌饲喂仔猪后发现,乳酸菌可有效改善猪营养状况,增加其体质量。

但微生态制剂一直没有得到深人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逐渐被实际应用于畜禽养殖业。

Lioyd(1997)试验证明,乳酸菌对肠道致病菌有颉颃作用。

Schillinger(1989)发现,乳酸菌可预防消化道疾病并有促进宿主生长的作用。

Sorokulova(1998)研究发现,饲喂益生菌可提高巨噬细胞活性。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管理协会(AAF— CO)(1989)规定了43种允许饲喂的微生物。

我国微生态制剂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部(1999)第105号文件公布允许使用的微生物种类是12种。

目前,我国的年使用量已超过l 000 t。

1微生态制剂的定义与分类1.1定义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

较早被称作益生素和促生素,国内亦称为微生态制剂。

在美国被命名为DFMs(直接饲用微生物)。

欧盟委员会将其命名为微生物制剂。

根据《动物微生态学》(何明清,1998)理论,机体通过补充外源有益菌群,使消化道内有益菌群迅速生长繁殖,并建立种群优势。

微生物制剂的抗病促生长机制尚处于假说阶段,即菌体自身的蛋白质、维生素及代谢产生的多种抑菌物质和酶类共同实现其促生长作用。

1.2微生态制剂的分类1.2.1 按成分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大类益生菌是有利于宿主肠道微生物平衡的活菌食品或饲料添加剂。

目前,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益生元是能有选择性地刺激宿主动物消化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从而对动物产生有利作用的食品或饲料中的不可消化成分,包括低聚糖、微藻(如螺旋藻和节旋藻)及天然植物(如中草药和野生植物)等。

生物制剂发展现状总结

生物制剂发展现状总结

生物制剂发展现状总结生物制剂是指以生物学方法生产的药物或医疗产品。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制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医学研究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生物制剂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

一、生物制剂的定义和分类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或医疗产品,包括蛋白质药物、疫苗、基因工程产品等。

根据生物制剂的来源和生产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基因重组制剂、细胞和组织工程制剂以及基因疗法制剂。

二、基因重组制剂的发展基因重组制剂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目标蛋白质。

这种制剂具有高效、高纯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已经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例如,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等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三、细胞和组织工程制剂的发展细胞和组织工程制剂是利用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培养和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

这种制剂可以通过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干细胞治疗等方法,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或器官,用于治疗疾病或替代受损组织。

例如,干细胞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胚胎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

四、基因疗法制剂的发展基因疗法制剂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修复基因导入受损细胞或组织中,以恢复其正常功能。

这种制剂可以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等疾病。

目前,基因疗法制剂在临床上尚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例如,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基因工程疗法,已经在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五、生物制剂的应用领域生物制剂在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们可以用于治疗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此外,生物制剂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如疫苗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六、生物制剂的挑战和发展前景尽管生物制剂在医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生物制剂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RA的生物制剂
作用靶点
TNFa
已上市
etanercept infliximab
研发中
golimumab certolizmab pegol
Adalimumab
阿达木单抗 IL-1 IL-6 B细胞 Rituximab 利妥昔单抗 T细胞 abatacept anakinra
singnalin inhibitors
•UCSF-SICCA
•15
Choy EHS, Panayi GS. N Engl J Med. 2001;344:907-916.
生物制剂的作用及疗效
这些生物制剂的治疗作用好象是“定点爆破” 或“生物导弹”,“炸死”肿瘤坏死因子、阻 止它们传递疾病“火种”,使疾病扩散蔓延的作用, 因而患者体内的病情活动就更易得到控制。
输液中的观察和宣教非常重 要。
1.加强患者输液安全的管理 2.进行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 理解知情同意,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息,使 他们积极配合治疗(JCI国际医院评审标准)
轻度进展型(5%-20%)
快速进展型(60%-90%)
早期治疗
MRI / X线证据 (3个月)
发病
早期
晚期
致残或死亡
窗口期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演变
ASPECT From EULAR2006
AS患者急性葡萄膜炎
1.患病率: 30%-40% 2.急性,单侧 3.发病率: 10-20/100患者年 4.预后:一般较好,有些较差
1000,000

Remicade website. Available at: . ENBREL website. Available at: .
•人鼠嵌合型IgG1单抗 90%基因序列与人IgG1同源 •高特异、高亲和力 结合TNF
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1. 类风湿关节炎
2. 强直性脊柱炎
3. 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
4. 溃疡性结肠炎
1、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
2、全身多系统受累
3、自身免疫病
RA病程以快速进展型为主
RPP(Rapid Progression Patients)
自限型
1型 2型 3型
轻度进展型 快速进展 型
自限型(5%-20%)
Structure of Infliximab
Knight JM, et al. Mol Immunol。1993;16:1443–53.
类克® (单克隆抗体)
•结构式
依那西普(Enbrel ® ) (受体融合蛋白)
•人Ig稳定区 •鼠Ig可变区
•人类 p75 TNF 受
体 •IgG1抗 体
1000 Concentration (µg/mL)
rilonacept, eta toclizumab
molecular
belimumab, TACI-Ig, ofatumumab, ocrelizumab, etc ICOS inhibitors, etc
全面认识生物制剂

一大类药物, 发展迅猛, 已广泛用于临 床

其间作用机制、疗效和副作用差异巨大
5.常规疗法:激素滴眼液
银屑病与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IBD系统并发症

Courtesy of J-F Colombel, MD.

抗风湿药物可以大致分为4大类
•Biologics
•NSAIDs抗炎镇痛药:芬必得,布络芬 •DMARDs:改善病情药物,甲氨蝶呤MTX,SSZ,LEF •Corticosteroids:激素 •Biologics:生物制剂
, 即使在TNF抑制剂间

治疗RA的生物制剂是目前种类最多、验
证最全面、疗效最为肯定的一类
英夫利昔 infliximab 1998-2月得到 FDA批准,2007-2-27得到SFDA批准。是 上市最早的TNF-a单抗,也是世界上应用 人数最多的生物制剂,至今己有100多万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全地使用。

类克® 全球使用最广泛的TNF-a抑制剂
16
20
24
更强结合TNF-
– 类克能高亲和力、高亲合力的结合各种形式的TNF-:可溶性TNF ,跨膜TNF- ,与受体结合的TNF-
个体化的静脉注射方案
– 起效快,能最快达到生物利用度 – 静脉注射能最快达到血浆峰值浓度 – 按患者体重给予个性化剂量:RA 3mg/Kg AS 5mg/Kg

注意事项
感染 结核 输液反应

筛查和预防是关键
结核筛查 护士培训 患者教育
有0.5%的患者可见严重输液反应,输液反应 多数在输液过程中或输液2小时以后。
Attract试验显示,一些预防性措施(使用对乙 酰氨基酚和/或抗组胺药)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为 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尤其对以前出现过输液反应的 患者,应将输液速度减慢。
100
Infliximab 3 mg q8w
10
Adalimumab 40 mg EOW Etanercept 25 mg twice weekly
1
0.1 0 4 8 12 Weeks
q8w, every 8 weeks; EOW, every other week Simulations are based on Zhou H, et al. 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04;42:267–276 for etanercept; St Clair EW, et al. Arth Rheum. 2002;46:1451–1459 for infliximab; and data on file at Abbott for adalimumab
全球适应症
ENBREL® (依那西普) HUMIRA® (阿达木单抗)
(英夫利西单抗)
类克®



√ √
√ √ √
√ √

√ √

类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不良反应同现有的DMARDs 的不良反应 相当。随着类克等生物制剂在国内先后上市,生物制剂的使用将 使风湿病的治疗进入新纪元。
(引自董怡,《类克临床应用与安全性研究》CMT)
诱导缓解剂量
–第0,2,6周给药,之后RA每8周一次,AS每6周一次 –在初始注射后的几天内,能迅速达到血浆峰值浓度,产生诱导缓解的作用
•类克®适应症广泛 全球适应症
银屑病性关节炎(PsA) 银屑病(Psoriasis) 类风湿关节炎(RA) 强直性脊柱炎(AS) 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U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