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ppt.ppt

合集下载

第4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课件--2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4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课件--2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作用。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受 原因 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
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表现
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 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重要转折点 (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经济侵略开始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 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学习内容: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 (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第四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
【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伴随着西方列强 的侵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社会生活变迁,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 代化迈进。
【时空定位】
【整体感知】 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反映出中国人民
政策 制,再到鼓励的演变
2.近代中国出现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类别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
性质 外国资本 洋务资本 民族资本
出现时间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9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地点 通商口岸 沿海、沿江地区 沿海地区

社会转型PPT..

社会转型PPT..
相关机制的失效状态 群众的怨恨难以依循 常规渠道得到消减, 转而采取非常规的战 术手段(如静坐、示 威、挟持人质或阻拦 交通等)来进行。 难以发展成全国性事 件,降低了重要的第 三方介入的可能性。
媒体一般不被允许报道常规或非常 规形式的集体行动,相关信息只局 限在当地
当局(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仍保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绝对合法性, 而集体行动的发动者和参与者则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
社会权利的数量相对不足
获取社会权利的机会和渠道不足
现有的权利无法得到维护 权利失而复得的机会少
工作、 住房、 教育、 医疗......
穷人心理
基本尊严无法得到维护
农民工的期望
尊严得以维护
家庭和睦
子女的教育得到重视
如何对待低收入群体?
给予应有的社会保障,如就业保障、住房保障等,从 而维护其基本尊严。
文化冲撞 代际冲突
●城乡间和城市间人口迁移 和流动速度加快
城市化步伐的加速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犯罪率上升
社会问题多元化
政治转型
※国家和公民关系:
政治忠诚 ●法律制度的调控 ●萌芽中的公民意识
※个人意愿的表达,在网络时代成为一种个人风格。 ※地方政府成为具有自身利益的行动主体
各级政府的合法性、权威性
事实性证据
文化和道德转型
●金钱观的变迁,导致人们对物质利 益的保卫意识加强,传统道德价值边 缘化。
●全球化时代价值观的多 元化和机会主义式的僭用 。
当前的中国
主题: 发展
赶超 竞争、焦虑、浮躁、急功近利
转型
经济转型
全方位的、深刻的变化
计划经济体制 传统农村社会 传统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封闭、半封闭社会 市场经济体制 现代城市社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半开放、开放社会

届高三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时期共张PPT课件

届高三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时期共张PPT课件

①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
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
的重要理论指导。
②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 务。
21
深化历史理解
1、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1)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 大门的侵略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国 家为英、法、美、俄。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 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 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 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 华”到一国独霸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日、美;侵华格 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美国分别独霸中国。
2.洋务运动
(1)目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
建统治。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活动
①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
②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4)意义
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
19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二、思想上——晚清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4.维新思想
(1)背景:①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
益严重。
③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先进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性。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7 求生——近代化道路探索与社会转型课件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7 求生——近代化道路探索与社会转型课件

【解析】 由1912—1918年中国机器需用器具净进口值统计表可 知,中国机器生产需要的器具进口值总趋势是有较快增长,说明辛亥革 命后和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选D项;1912—1918年 我国社会思潮主要是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而不仅是实业救国,且材料 并未体现社会思潮,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机器需用器具的进口值,并 没有与其他产业进行比较,所以没法得出近代产业结构变化的结论,排 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进口的机器需用器具是国家投入,所以不能 得出国家对工业建设投入加大的结论,排除C项。
话题二 冲击转型——探索近代化的曲折道路
“近代”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 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近代化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领域工业化、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 化、法制化和思想领域的人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这是整个世界近 代化最为主要的发展线索,中国近代历史也不例外。
第一部分
两大板块 纵横贯通 优势互补 珠联璧合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史
板块二 专题纵向贯通——让理解更深刻 专题七 求生——近代化道路探索与社会转型
话题一 近代中国经济的调适与转型
通过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变动,充分认识整体的世界经济对中国 经济的影响,认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重要性及社 会转型的相关策略。
A.使清政府开始早期近代化尝试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导致外国侵略势力发展到北京 D.加强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
【解析】 据材料“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文祥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 起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故选A 项;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 除B项;条约签订前,外国侵略势力已发展到北京,排除C项;鸦片战争 后,中国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项。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PPT课件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PPT课件

.
4
理论认识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政治民主化、 法治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 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它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 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二、如何实现近代化:
1“、 中近代国化不(现是代自化)己主走要有出两中种途世径纪:一,种而是原是发被型,轰主要
洋务运动
.
8
重点提升
一、从中西对比来理解鸦片战争爆发背景
君主专制 农耕 空前强化 文明 主权独立
小农经济占主导 思想专制
资本主义萌芽发 理学主导
展缓慢
进步思潮
海禁 闭关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 资产阶级代议 工业革命 文明 制确立
.
思想解放 殖民扩张
近代科学 世界市场
产生
扩大
9
重点提升
二、从《南京条约》及附件内容看鸦片战争的影响
经济侵略服务

传教士传教权
.
10
重点提升
三、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前列强侵华的特点
侵略国家:英法美俄 侵略目的: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侵略方式: 发动战争、经济侵略、精神渗透 侵略范围:东南沿海—沿海---长江中下游
.
11
关注高考
1、(2013·浙江文综·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
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
D.夷匪犯境
.
12
关注高考
3.(2014·江苏单科·5)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 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高三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之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李洁雄)17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之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李洁雄)17张PPT

史料1: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覃思之士,
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 捻,可以勤远略。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 史料2:“……(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 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基本线索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近代化经济形态出现
(19世纪40年代后 或鸦片战争后) (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
近代化经济曲折发展
(主要是: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19世纪60、70年代--新中国成立前)
(也包括:洋务运动的发展及破产、中国官僚资本在的产生及终结)
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 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选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考点二. 洋务运动--新经济形态出现
考点二. 洋务运动--新经济形态出现
(二). 重点解析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没有
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
①从目的上,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维护 封建统治。 (根本原因) ②从内容上,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③从企业管理上,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形式,管理制度混乱,封建色彩浓厚。 ④从国内环境看,在中央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盲目排 外,极力阻挠洋务运动。 ⑤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转型(共16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转型(共16张PPT)
(1) 原因: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以及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商品倾销、原料掠夺)。
(2) 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
迅速。
(3) 速度:是一个缓慢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
主导地位。
(4) 结果: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
→ 迫切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中原料国产地
英 国
(史实)渐行渐远 ----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
世界
政治(军事)上
经济上 思想观念
政治
经济
对外政策
或:结腐论朽:没工落业的文封明建对制农度业无文法明抵的抗军胜新事利兴是的必资然本的主义制度外交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7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2:58:2822:58:2822:588/27/2021 10:58:28 P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722:58:2822:58Aug-2127-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2:58:2822:58:2822:58Friday, August 27, 2021
❖演变-
社会性质:独立自主封建社会 →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 完全独立的新中国
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近代经济形式(大工业)产生
并逐渐发展 → 工业化地位日渐重要 ( 经济近代化 )

社会转型中的近代中国经济.ppt

社会转型中的近代中国经济.ppt
Page 6
例题选编:(2010浙江文综,38)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 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 (1911—1937)》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 展的状况。(8分) 答案: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 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 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Page近代化的曲折 (1919—1937) 战火中民族资本主义的挣扎 经济近代化的困境 (1937—1949) 建国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过渡与改造 经济近代化的新生 (1949—1956) 经济近代化的新天地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3—)
归纳:中国近代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阻力:外国资 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思想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
Page 2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 程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经济近代化
1、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男耕 女织的小农经济) 特征:其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其二,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三,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 纳赋税。其四,稳定性和脆弱性。其五,封闭性和落后性。其六, 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社会转型中的近代中国经济 (1840-1956)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经济近代化
一、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封建社会转向资本 主义社会)和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1、经济上: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取代自 然经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