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之第三章 复习梳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

1.介绍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介绍《论语》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补充:“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明确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逾矩(yújǔ ) 箪(dān) 好(hào) 肱骨(gōng ) 笃(dǔ)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重点字词】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而(本章):表顺承。就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知:了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耳顺: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顺从意愿。从:顺从。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时了解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但不越过法度。”

【解读】

①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补充】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九十为耄耋之年,九十鲐(tái )背,期颐为百岁之人。”常用来指代年龄。

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③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成语】

三十而立:三十岁前后能有所成就。

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四十不惑:人到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能明辨事理。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