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评价的思考

最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评价的思考
最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评价的思考

“教什么”与“考什么”

——对阅读教学和阅读评价的思考

一、阅读教学“教什么”

“教什么”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如果“教什么”没有解决好,方法越好越糟糕,“南辕北辙”即是例证。那么阅读教学教什么呢?

概言之,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地说,以课文为“例子”教学生阅读,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终身阅读,还有启发习作、积累语言、识字写字、陶冶情操。培养阅读能力是根本,启发习作、积累语言、识字写字因课文、因课时、因年级而异,陶冶情操自在其中、水乳交融。前四项着重反映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后一项主要反映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整体。

1.培养阅读能力。

毫无疑问,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阅读能力。从课程标准的表述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看,阅读能力主要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做出解释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做出评价的能力、质疑探究的能力、想像拓展的能力以及阅读速度。如《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阅读目标都要求理解有关词句的意思、或提出疑问、把握内容、抓住要点、了解梗概、搜集信息、作出判断;教学建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评价建议提出“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1)提取信息的能力(课程标准称“搜集信息”能力),就是从阅读材料中找到所需要的内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提取信息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也是最经常用到的能力,你只要在阅读,就在提取信息,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提取信息的能力还是其他阅读能力的基础,如做出评价,总是对相关的信息做出价值判断或以相关信息做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的重要途径,新增“略读”和“浏览”目标,要求学生“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从第一册教材就安排相应的训练题,如:读读连连:(《雪地里的小画家》)

兔子笑什么?他想让狮子明白什么。(《狮子和兔子》)

这些都是提取明显的、单一的信息,学生一读书就明白。随着年级的升高,提取信息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并且还要求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等等,如:

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有很深的含义,如,“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

白白地糟蹋它。”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再抄下来。(《生命生命》)

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北京的春节》)

这些信息分散在文章各处,提取之后,还需要进行简单的分析、整合。还有些信息不仅分散在文章各处,而且有些还比较隐蔽,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题中“美丽”表现在课文中的哪些方面。(《跨越百年的美丽》)

(2)做出解释的能力(课程标准称“感受、理解”能力),是能将阅读材料与自己的生活或原有经验建立联系,建构意义,如,对文本信息进行阐明、解释,说明其含义、原因,举例说明,比较异同,是解决“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做出解释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点,通常说“读懂”、“把书读厚”。做出解释的能力在各册教材各精读课文都安排了相应训练,举三个例子:

①理解有关词句的意思。首先是各精读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要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或“了解”或“理解”或“推测”)生字新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其次是,对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含义深刻的词句、新颖生动的词句等的理解(或“体会”或“感受”或“领悟”),如:

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

..

走出家门,冒着

..寻找冻僵的燕子。

..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

..严寒,顶着

..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

(《燕子专列》)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居里夫人“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找出来体会体会。(《跨越百年的美丽》)

②解释事件的原因,如:

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呢?(《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小鹿的玫瑰花》)

读了课文,我有一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如,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习眼力呢?(《寓言两则》)

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桂花雨》)

③举例说明,如课文最后说: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童年的发现》)

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你还能补充哪些事例?请你具体说一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称“文意把握、要点概括”能力),即分析概括能力,如,抓住要点、把握主要内容、了解事件梗概、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加小标题。如果说做出解释主要是培养形象思维、“把书读厚”,那么整体把握主要是培养抽象思维、“把书读薄”。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中年级是一个转折点,因此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4年级)才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粗知文章大意”的阅读能力目标。教材在中、高年级编排了不少相应训练,如: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童年的发现》)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得意→()→()→()。(《钓鱼的启示》)

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将相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属于“做出评价的能力”。)(《北京的春节》)

(4)做出评价的能力(课程标准称“评价”能力),即做出价值判断,如,根据一定的标准(价值观),判断其好坏、优劣、高下、美丑、是非,并说明理由。做出评价是更高一级能力,往往包含了前面的各项能力在内,比如“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桥》)”首先要提取信息、即“从哪些地方”;然后对信息进行解释、即“感受到”什么;再进行整理、提炼,即整体把握;最后对人物进行价值判断“是个怎样的人”。或反之,先判断,再提取并整理信息支持自己的判断,比如“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概括地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具体地说说理由(《童年的发现》)”。

做出评价的能力特别需要独立思考,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要求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做出评价一般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有也不强迫学生接受;做出评价力戒非此即彼的一元思维,“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

阅读”。编者把这种思想贯彻到教材中,并从第一学段就开始培养,如:我想对林园园说……(《蓝树叶》)

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钓鱼的启示》)

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晏子使楚》)

(5)想像拓展的能力(课程标准称“想像”能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作,也就没有文学作品。阅读如果没有想像,只是一个个生硬的文字符号,就不可能产生生动的形象、丰富的体验和审美享受。想象拓展的含义有二:一是作品描写的形象(事物)需要想像,才能生动地呈现(即再造想像);二是作品留下的“空白”需要想像,才能丰富(即创造想像)。“小学生是培养想像力的‘黄金期’”,小学课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想像丰富、瑰丽,是培育想像力最好的土壤,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本文,领略作者想像之奇妙、之富丽,更要展开联想、培养创造想像。阅读教学,鼓励学生把想像的内容说出来、写下来,不仅是阅读的事,还是习作的事(或者说是“启发习作”),是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各年级的教材、尤其是低年级,编者都不失时机地在课后练习中编排这方面的练习,如:

朗读课文,想一想,动物给小熊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小熊住山洞》)

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胖乎乎的小手》)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我要的是葫芦》)

作者想像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草虫村落》)

小练笔: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写后和同学交流。(《穷人》)

(6)质疑探究的能力(课程标准称“探究性阅读”)。就是提出问题、提出疑难、提出困惑,而后尽其所能地解决,或查阅资料、或实地观察、或请教他人、或实验验证,甚至于留存心间伴随成长。同想像力一样,质疑探究能力是创新精神的基本特质,课程标准给予高度重视,如,在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二学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第三学段);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精读评价中考察学生“内容探究”的能力。相应地,教材编者也编排了不少练习,如:

读了课文,我有一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如,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习眼力呢?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寓言两则》)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梅

花魂》)

(7)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关键作用,尤其是现在,“知识爆炸”、“信息爆炸”,其意义不言而喻。课程标准不仅提出质的要求,还进行量的规定,如,新增“略读”(第二学段)和“浏览”(第三学段),并明确“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第三学段)、“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第四学段)。令人遗憾的是,阅读速度的培养并未引起重视,比如,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位语文教师拿着秒表来掐算学生每分钟阅读多少字;也没有见到哪位教师教给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具体方法或技巧。当然,阅读速度主要是在广泛的阅读实践中炼就的。只有靠广泛阅读而非单纯的技巧,才可能既有速度又有质量。否则,你一目十行,却不知所云。

固然,种种阅读能力(当然可能还有第八种、第九种)的培养,并不是平均使力、面面俱到,而是因课而异、有所侧重。

2.启发习作。

阅读教学所依据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丰富语言、发展语言的重要资源,因此,阅读教学既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也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得意得言。所谓“得言”,就是受到作者表情达意的启发,并运用于习作实践。通俗地说,就是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共进。启发习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累语言素材(第3点详解);二是领悟表达方法(我称之为“隐性”读写结合);三是模仿或拓展写作(我称之为“显性”读写结合)。一一举例阐述。

(1)隐性读写结合,即探寻、领会“怎么写”,如,领悟表达方法、体会表达精妙、揣摩表达顺序、探讨文章结构,从中汲取表达的营养,运用于习作。此种训练,编者也编排了不少,如:

找出课文中插叙的部分,体会它们的作用。(《献你一束花》)

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来,我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北京的春节》)

通过揣摩、探讨,领会作者是“怎么写”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有意识地在习作中运用,必将敏锐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2)显性读写结合,即模仿习作(当然也包括口头作文),教材通常以“小练笔”出现。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材中的“小练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如:

小练笔:我想把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生命生命》)

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走遍天下书为侣》)

小练笔:丰富的想像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像,融入自己的感受。(《草虫村落》)

也有部分练习没有以“小练笔”出现,如: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北京的春节》)

这些都是编者编排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需要以及课堂生成,挖掘、开发“小练笔”、充实“小练笔”(包括做读书笔记),使之更丰富、更有针对性。

3.积累语言、特别是经典语言。

学习语言要靠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靠丰富的语言积累。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的方式多种多样,而朗读(包括诵读)、背诵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大凡精读课文课后练习第一题都是有关朗读、背诵的,特别是古诗词(文)教学,首要任务是朗读(诵读)、背诵。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词汇、句式练习(低年级尤其多),如:

读读说说:看谁说得多:(《借生日》)

放放心放松班上班班长

正正在正常快快乐飞快

我会读:(《小鹿的玫瑰花》)

渐渐地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

静静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惋惜地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我会写:(《数星星的孩子》)

满天的()像()撒在碧玉盘里。

那七颗星,连起来像(),叫()。

北斗七星()绕着()慢慢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一些新鲜的、特殊的遣词造句、段落结构,应该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甚至于摘抄,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举几个例子说明。

(1)新鲜的、特殊的遣词造句。如:

①几场春雨之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乡下人家》)

②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雨》)

③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慈母情深》)

④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水》)

⑤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北京的春节》)

例①中,一个“探”字就把许多鲜嫩的笋写活了,而且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把笋当作孩子。例②中,一个“浸”字把桂花香写透了。例③中,连用四个“立刻”、例④中,连用三个“滑过”,为什么不变化?而例⑤中,老舍爷爷用四个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意思,突出“变化”,用词精准。这些语言现象,应当引导学生细细琢磨、比较、品味,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

(2)新鲜的、特殊的段落结构。从叙述顺序来说,绝大多数文章是顺序;少数是倒叙,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修鞋姑娘》;还有插叙,如《凡卡》《献你一束花》。教学这些课文,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倒叙、插叙,并体会它们的作用,试着在习作中运用。从课文体裁来说,绝大多数文章是记叙文、说明文,少数是诗歌(古诗、现代诗)、议论文。这些文体中,特别要注意记叙文中的夹叙夹议,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说明文中的拟人式(童话式),如《纸奶奶的生日》,还有议论文,如《为人民服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小小说,如《桥》。教学这些课文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比发现它们的特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编者也编排了训练,如: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鲸》)这是把一般说明文改为“拟人式”说明文的练习。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与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是尝试写“议论文”的训练。从文章结构来说,各式各样,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全文围绕一句话来写,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点题,各自然段又采取总分(或总分总),是习作起始阶段模仿的典范;《桥》的“欧亨利式”结尾;《山中访友》令人浮想联翩的结尾;《冬阳·童年·骆驼队》点明写作意图(序言)的结尾。从文章的标题来说,不少文章的标题别出心裁,是点睛之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生命生命》等,新鲜独特、引人入胜;《桥》《梅花魂》等,蕴含丰富、意在言外;《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只有一个地球》

等,掷地有声、引人深思。这些则是启发学生为习作拟题的好“例子”。

这些新鲜的、特殊的语言材料,今天积累一点明天积累一点、这篇课文积累一点下篇课文积累一点,学生的语言材料库就不断地充实起来、丰富起来,良好的语感便在积累、实践的过程中诞生,语文素养也在积累、实践的过程中提升。

4.识字与写字。

课程标准把“识字与写字”单独做为一个方面提出目标,突出“识字与写字”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价值,我们必须领会并落实到位、尤其是“写字”以及写“毛笔字”——是语文教学的“软肋”。

目前,识字与写字没有单独的教材,主要是分散编排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换言之,识字与写字是阅读教学的“分内事”、必须完成的任务、必须实现的目标。尤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或者说基本任务就是识字与写字,要抓实把牢,否则就贻误时机、动摇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结合汉字的特点在具体语言环境(阅读)中识字,本身就是识字的基本原则,符合识字规律。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区别“会认字”和“会写字”的不同要求,多认少写,尽快突破阅读障碍,进行大量阅读实践。课程标准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在编排上,教材已经将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区别开来,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会认的字”放在课文后的双线格内、“会写的字”放在课文后的方格内。在教学要求上,“会认的字”只要求在课文中能读准字音,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也能“认”出来(读准字音)即可。“会写的字”则要求“四会”:会读、会“意”(理解意思)、会用(在口头语或书面语中运用)、会写。在具体操作上,一般地说,在初读课文时把“会认的字”读正确,并巩固“会写的字”的读音,以便正确、流利地朗读;在精读课文时,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生活积累或借助工具书,或“了解”或“理解”或“推想”要求“会写的字”的意思(恰当意义),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口头组词、造句等;在巩固环节,练习写字,根据教学实际将部分“会写的字”书面组词、造句。当然,会读、会“意”、会用、会写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是字字都如此。怎么处理更科学、更有效,考量的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智慧,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用者贵。

二是根据汉字特点,科学识字。汉字的理据和系统性,对识字教学乃至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理据”,主要表现在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看字形而知其义,(形声字)还知其音,如,日、月(象形),本、末(指事),休、信(会意),桥、骄(形声);所谓“系统性”,主要是形声字,一个声旁(或形旁)带出一串汉字,并且字的

音和义包含字形中,如,青、晴、睛、蜻、菁。学生只要入了门,基本上就能“无师自通”了。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识字,不仅要联系上下文,还要突出汉字的特点。

三是体现年级特点,重点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尽快实现自能识字。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理解这个“重点”、进而落实这个“重点”?

我们认为这里“重点”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1-2年级的教学主要任务、重点任务是识字写字,要完成“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层意思是,重点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习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如此,到了中、高年级,识字写字不再是“教学重点”的时候,学生照样能识字写字。这样,各年段、各年级教学识字写字的时间、方法、形式、要求等必然不同。

四是加强写字的指导和训练,人人都写一手规范、美观的硬笔字;人人都提笔练习毛笔字。虽然课程标准把识字与写字合并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方面”,但是丝毫不能抹杀“写字”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价值——传承文化、审美和修养身心的价值。在现时情况下,“写好汉字”的确有一种“捉襟见肘”的窘态,一是电脑输入的影响;一是整个儿浮躁之心态,如,小学生写字了草、不规范、错别字多,练毛笔字成了“点缀”,令人堪忧。写字指导和练习是阅读教学分内的事。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责无旁贷,小学生写好汉字义不容辞。

5.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就是“人文性”了,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严格地说,“人文性”不是“教”的,而是熏陶感染的、潜移默化的,是“随‘文’潜入‘心’,润‘儿’细无声”的。有时候,教“人文性”反而庸俗、狭隘、甚至于拙劣,一如狂风暴雨不能“润物”。人文性应如春雨,当其时、细无声。

小学语文教材多是文选型的,一篇篇课文文质兼美,只要学生自己能阅读,即使没有老师,也同样会受到熏陶感染、受到启发教化的。如,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谁能不产生同情之感(当然,可能通过老师的“教”还能产生“敬佩之情”——敬佩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人间真情的向往),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谁能不产生发奋之念,阅读《钓鱼的启示》谁能不深深地思考,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谁能不怦然心动,阅读唐诗宋词谁能不神往……这些可能都不是老师教的,而是自然而然因文而因生、因人而发的。

如果“人文性”要教,应该是启发、点拨、拓宽、提升,而非讲授、教导、窄化、庸俗化。老师的教更多的地启发学生思考、点拨学生联系相关资料、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出更多的“个人见解”)、提升学生的境界,如,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只产生“同情之

感”时,教师挖掘“小女孩”更可贵的一面——坚强——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放弃对

生活、对美好、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然而,据我综合课堂观察和阅读能力测试的信息看,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人文”反应严重趋同、概念化和浅表化,令人担忧。

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在对五年级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测试,让全班54位同学阅读梅子青创作的童话故事《种愿望》(编入试卷时,有改动),简答:“①故事中兔子拉拉、鼹鼠落

落、野猪笨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故事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请选择其中一个

.......

人物写一写

.....。②你觉得故事中的乌鸦教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举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

...........。”结果54位同学有50位同学都从人物品质上赞美野猪笨笨和乌鸦教授“助人为乐”、“以他人利益为上,为他人着想”。而对人物可爱的形象及个性特点,如,乌鸦教授抛出问题后,不同人物的不同反应:兔子拉拉是“第一个站出来”、“像跳芭蕾舞一样站出来,笑嘻嘻地说”、说完“又跳着芭蕾舞回到队伍里”,鼹鼠落落是“唱着大家都听腻了的歌,站起来给乌鸦教授抛了一个‘贼’眼,笑眯眯地”;野猪笨笨是“哼唧了半天,才说”等等,统统视而不见或见而无动于衷。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童心、童趣、童言到哪里去了?

二、阅读考试“考什么”

阅读考试“考什么”?毫无疑问,考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另四大任务——启发习作、积累语言、识字写字和陶冶情操,有的在习作中考察;有的在识字写字中考察;有的在日常生活中考察)。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要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情境材料;二是要精心设题,确保考出学生的阅读能力。

1.精选阅读材料。

阅读的情境材料不仅关系到试题的编写,还关系到人文性承载。如果一份试卷能够反映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的话,那么,阅读情境材料是最合适的载体,它在陶冶情操、引发思考、培养审美等方面潜移默化。因此,选择情境材料必须下一番功夫,确保阅读情境材料符合七个基本要求:①适合学生阅读;②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的;③文质兼美;④没有性别、民族、种族、地域、文化等歧视;⑤篇幅适中(根据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目标,第三学段一个情境材料在1000字左右比较合适);⑥有代表性(根据课程标准各学段阅读目标提示,第一学段以故事、童话为主,第二学段一篇叙事性文章、一篇说明性文章,第三学段再增加一篇诗歌);⑦有设题点(情境材料再好,没有设题点也不行,必要时可以对情境材料进行改写。改写的原则是:一,名家名篇、诗歌不能改写;二,不能改变原意。试卷中的阅读情境材料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如果有改动,需注明“有改动”字样)。(例子见《吃袜子的蚂蚁》,文中加粗部分为添加的内容、第③、第⑦自然段的省略

号省去原文的一些内容。)

2.精心设题。

一是合理分配题型。一般地说,阅读能力考察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二是准确表达题意。让学生明白此题要“考我什么”、“我怎样思考和做答”。下面以一份五年级阅读能力考察试题(部分)为例说明之。情境材料:

吃袜子的蚂蚁

[美]爱玛瑞·东尼克彭嵩嵩编译

①“哎哟!哎哟!”我尖叫起来,“鞋子里有什么东西在咬我!”正在操场泥地上等着跳绳的一年级同学和两个摇绳子的都跑过来,围拢在我身边。老师贝尔小姐听见我的叫声,好像风似的赶来。她开始弯腰仔细检查,正在这时,我又感到一阵新的刺痛。“快!把你的鞋脱掉!”贝尔小姐蹲下来要给我脱鞋。

②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袜子上的那些洞。福利救济组织发的袜子穿不了多久就磨破了。那时候大萧条刚过去没多少年,袜子上有破洞在我们家是常事。我绝不能让人看见我那双已经褪色的红袜子上的破洞。但鞋里的东西继续狠咬着我,眼泪从我疼得扭曲的脸上落下来。

③校长斯图尔特先生闻讯赶来。“有什么东西在咬她的脚,但她就是不肯脱鞋。”贝尔小姐赶紧解释说。斯图尔特先生满脸疑云,把我抱到他的办公桌上。“让我看一看。”他差一点就把我的鞋子脱下来了,这时我已经看见了破洞……鞋子里的东西咬得更凶了,我也抓得更紧了。

④此时,五年级老师沃柏小姐也走进办公室。贝尔老师对她解释说:“我怀疑她的鞋子里有蚂蚁,但她却不让我们为她脱鞋。”沃柏小姐见状用手搂住我发抖的肩膀,凝视着我那痛苦的、哭红的眼睛。“哦,对了,”她好像突然想起一件事似的说道,“我也曾经被子那种蚂蚁咬过一次。你们知道吗?它们是吃袜子的蚂蚁。那次当我脱掉鞋子时,那只蚂蚁差点把我的整个袜底都给吃掉了呢!”她冲我们点点头,笑着说,“这一次也肯定是那种食袜蚁。让我来看一看。”她把我的脚后跟从鞋子里解脱出来,“不出所料,食袜蚁已经吃掉了她的一部分袜子。”

⑤沃柏小姐扒掉我的鞋袜,把它们拿到灰色垃圾桶上摇晃。两只红色的火蚁掉了出来。一只落在外面的火蚁正要朝墙上爬去,斯图尔特先生一伸脚把它拦住了。我浮肿的脚颤抖着,肚子痛、头也痛。沃柏小姐用酒精棉球擦拭着我火辣辣的伤口。“我想现在快好了。”她说。这时上课铃响起,斯图尔特先生和贝尔小姐匆匆赶去上课了。

⑥我那红肿的伤口被抹上酒精后感觉凉凉的,刚才的刺痛也烟消云散了。“你真是一位非常勇敢的小女孩,挨了蚂蚁那么多下咬。我想你暂时还不能穿上鞋袜。”沃柏小姐扶我从办公桌上下来,蹲下身,笑容可掬地望着我说,“放学以后等着我,我送你回家。”沃柏小姐就像和煦的春风,把我小小的心都融化了。

⑦……(选自《环球时报》2009年8月25日,有改动)

1.考察提取信息的能力。前面已经说过,提取信息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多以客观题出现,如,

关于“食袜蚁”,下列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 ]

A.“我”的脚和袜子都是被一种叫“食袜蚁”的蚂蚁给咬的。

B.沃柏小姐曾经被一种叫“食袜蚁”的蚂蚁咬过。

C.“我”和沃柏小姐都被一种叫“食袜蚁”的蚂蚁咬过。

D.“食袜蚁”其实是沃柏小姐创作的美丽谎言。

2.考察学生做出解释的能力,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如:

①选择题:“我”不肯让贝尔小姐、斯图尔特先生脱鞋子的原因是 [ ]

A.“我”袜子上的破洞。 B.“我”脚上的伤口。

C.“我”的同情心。 D.“我”的自尊心。

②简答题:你认为第⑥自然段画的句子“沃柏小姐扶我从办公桌上下来,蹲下

身,笑容可掬地望着我说”关键词是哪些?请用“Δ”标注出来,并说明理由。

例①是考察学生解释事件的原因;例②是考察学生抓住关键词,推想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考察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如:

填空题:认真读短文,想想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脚被蚁咬→→→……

简答题: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以上两题一般不同时出现在同一份试卷中。

4.考察学生做出评价的能力,如:

短文出现的人物有“我”、“跳绳”的同学、“贝尔小姐”、“斯图尔特先生”和“沃柏小姐”。你喜欢谁?为什么?

5.考察学生想像拓展的能力。如:

短文第③自然段写到“他差一点就把我的鞋子脱下来了,这时我已经看见了破洞……”请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像“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神态,写几句话。

三、二者的关系

“教什么”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凭借课文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启发习作、积累语言、识字写字、陶冶情操;“考什么”自然也是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凭借情境材料这个“例子”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能通过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看得见的部分)达标程度。“教什么”与“考什么”是有机整体,但不对等。它们的关系就像一

座冰山,所教(所学)是没于海面的底座、所考是露出海面的一角。我们必须树立“教什么”远远大于、重于“考什么”的理念,教什么就考什么,不教不考;而非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教师通过收集学生留在试卷上的信息(文字或符号),然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学生阅读能力达到目标的程度,以检验和改进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现状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在形式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容量大、亮点多、节奏快、追求新异。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促进学生言语发展上下功夫、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不少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将一篇课文演绎成一个展示教师才华的课堂表演剧,以教师本身的优良素质掩盖了语文教学学理上的贫乏。这表明语文教学的现有形态与应有形态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剪刀差。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变味的阅读教学依然顽固地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表现在: “例子”并未当例子用,“听说读写”顾此失彼,人文就是爱国,活动就是探究;此外,还有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关系问题,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积累、感悟和分析、训练的关系问题,教师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对语文教育目标认识的不适应,教学方法上的不适应,教学评价上的不适应,“单元教学”并未单元化,“目标教学”目标分散,整合就是叠加等问题,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让教师和学生背上本不应该背负的罪恶,付出的代价是无数少年的生机和灵气! 二、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推进,语文教学必然会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死亡之谷。就阅读教学而言,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语文教学的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时期,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上位概念和理论,如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综合实践、创新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理论是各门学科普适的共性理论,有的并不十分切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却不成文地演绎成直接指导语文教学的主流观点,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母语教学本位目标,陷入了新的误区。 二是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和教学规律尚未得到充分的揭示。上世纪的语文教学尚有许多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新课程改革后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既要解决老问题,又要探索新问题,就难免出现一些暂时的混乱现象。 三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思想性、人文性等形象易感的外显特征,使语文教学不自觉地演变成了得意忘形式的一般性阅读行为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未能有效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加上滥用多媒体技术,以外在的视觉画面刺激替代了文本阅读,使阅读教学变得内涵空泛,华而不实。 四是教学空间的封闭。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新课程理念要求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 会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梅塘中心小学曾光仕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体会到: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我认为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整堂课的教学设下很好的铺垫。 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学生对草原非常陌生,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让课堂上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呢?我是这样做的: 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草原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幅草原风光图,同时播放了跟草原相关的歌曲。图画、音乐以及师生生

动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了,学生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当中……这时,我充满激情地问道“:草原这么美,你们想到草原去看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学生已经完全被引入课堂的情境当中,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学习。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我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与互动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与互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例:我在上《荷花》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现在请你把第二自然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1 :我认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最美! 师:你的声音真优美、真好听,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 :我从“荷叶挨挨挤挤,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可以联想电视上看到的一大片绿荷叶,白荷花星星点点在微风中摇摆的样子!那景色,很美! 生2 :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我一直幻想着有一天,能到那样一个地方去亲眼看看。可惜新疆没有…… 生3 :我还要补充一点,“白荷花冒出来”好像荷花是活的一样!“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作者采用了比喻。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事物的美。刚才杨娜娜同学读的特别好,那谁再来读一读,用语气语调读出荷花的美呢?(一学生朗读) 众生:鼓掌,你真棒!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仿佛让老师也看到了一大片美丽的荷塘! 生1:老师,我也想读一读,和他们比一比。 生2: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那同学们再看看其他段落有没有你觉得美的句子? 生3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这句话也写得好。 师: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可好在哪里呢? 生4 :我说不清楚……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那谁来帮帮他,说说好在哪。 (学生争先恐后想要帮忙)…… 师:你们的小脑瓜真灵活……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在师生互动评价过程中愉快的结束了此课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例:我在上《荷花》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现在请你把第二自然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1 :我认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张玉会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

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阅读教学,同时也是六年小学语文教学时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基本的兴趣、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把握存在偏差、小学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和运用存在不当等问题。此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承担着知识、思想以及情感等多项教学任务,所以绝对不可以采用机械的灌输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只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进行阅读所需要的最根本的能力就是理解,如果只是在阅读而没有进行理解,那么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片面性和随意性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儿童阶段的阅读对于儿童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童年时代所读的书可以让孩子一生铭记,从而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所以想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同时良好的阅读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果与学生语文的水平高低成正比,并且具有直接的关系。 二、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全体师生严格遵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领导,共同努力,使得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但是语文教学的新的发展只是相对的,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具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传统的知识管理和教育观念的影响,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该问题我们应当深刻反省自己。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把握有偏差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求被称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基础教育定的,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质量如何都是检验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标准。适当的教学目标对日常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作用。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明确新课程改革对于当前自己所教授的阅读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改革已提了多年,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改变了语文教学观念,改革了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而作为教师,最实在的变化应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更应该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严重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确凿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严重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严重,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严重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详尽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盛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采用扶放结合式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严重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严重一环。扶放结合式是语文课堂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扶”,采用引导和指点的方式,如提示重点、提供范例、提出问题、点明规律、指导方法、帮助总结等。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推荐阅读是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现在如何按照课改精神、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上好阅读课,也就成了我们广大基层教师研究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老师曾经:“小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阅读。”那么一个儿童在他初学语文的起始阶段,怎样帮助他们学习阅读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操作进行。 一、教会孩子预习课文 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规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解放自己,但更应该充分指导孩子的自由空间。低段孩子自主预习的难度相当大,我们主要是依靠家长的参与,因为一、二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希望和热情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一开始就召开家长会,明确预习指导的要求: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符号标出;2、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3、标出自然段序号,尽可能的多读几遍课文;4、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的检查则采用抽查,看家长是否签字。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监管。面对此类学生,抱怨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住得比较近的孩子可以一起预习,相互监督,教师则重点帮扶不主动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查字典,这样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就这样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我们所面临的预习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自己也相对轻松一些。 二、指导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1、借助于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因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这三个层面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环节都要交代明白,阅读落实。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你们已经能正确读课文了,现在提一个新要求,把课文的每句话读通顺,读流畅。 ●同学们真行,把课文读得那么正确、流利,下面提个更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样一步一步要求清楚,朗读的三个层面才得以实施、落实。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篇章样式的积累。 三、帮助孩子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 书是读懂,而不是讲懂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其感受与体验是不同的。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又离不开读文的。前面提到三个层面阅读,要在不同层面的阅读中,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对阅读认识的水平,就要注意: (一)、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

四川省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四川省2018年小语“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项目评价要点 读物遴选(20分) 1.有儿童情趣,富含思维、审美和精神含量,文质兼美,形神兼备; 2.解读准确,链接得体,适切于课标、所执教学段、年级和学情,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素养; 3.不违背我国法律法规,不涉及意识形态、宗教、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种族歧视等少儿不宜的敏感题材。 教学设计(20分)1.突出导读、助推、分享等课型特征,目标集中、简约,拆分得当; 2.问题(任务)设计有探究价值,能激起阅读兴趣,结构化程度高; 3.教学环节设置紧凑,方式选择和策略运用服务于共读目标的达成。 教学过程(30分) 1.过程合理,主线明晰,环节简洁,重点突出; 2.阅读方式选择恰当,思维导图、表格等简便实用,策略行之有效; 3.教学实施顺应生成,自读、共读相互支撑,师生智慧协动; 4. 在引领学生形成认识和感悟的同时进行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有集体研讨差异性资源捕捉和运用,有效统整。 教学效果(20分) 1.氛围和谐,情趣浓郁,交流真诚,情感体验真切,有审美趣味; 2.与人物、情节、主旨、作者等展开多元、质性对话,有感悟(哲思); 3.探究分享意识不断得以肯定,有比较明显着眼于整本的较大视域的 链接、对比、统整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尝试与应用; 4.目标达成好,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提升,一课一得,课课有得。 教师基本功(10分)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道具、多媒体等使用适切,板书工整、美观; 3.现场应变能力强,反馈评价及时恰当,机智有效。 评委名单评审日期总分注意事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 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 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 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 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 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 我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 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 今天,、小明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他说要买好多东西,请 小朋友们看仔细了,他买了哪些商品?”接着看图观察思考.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几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 步感性认识.通过图画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都 想去了解自选商场.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 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

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更多的是在课堂中完成,课前活动较少,课后以练习为例,阅读活动不多,很多学生都不喜欢阅读,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加强阅读教学,不仅要把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机地整合起来,还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参与,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有效阅读教学研究 就小学高段学生(这里指的高段学生为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经过之前的学习,能初步借助工具书而解决基本的生字词,在文本阅读中也能尝试根据上下文去了解内容,分析文本的内涵,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方法上还较为欠缺。结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不高,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是较为单调,课后阅读实践活动不够丰富,这些都是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升小学高段阅读教学效率,还得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出发而思考相应的对策。 一、阅读前:培养学生兴趣,注重指导自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注重课前阅读指导,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而对课前活动和课后活动较为忽视。尤其是课前,更多的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读读所要阅读的文章,或是就布置一些生字词的书写任务,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不熟悉,课堂中也就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阅读活动难以顺利开展。提倡加强课前阅读活动指导,就是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熟悉文本。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入文本阅读前,教师除了要根据所要阅读的文本材料而布置学生完成生字词的认读等,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而创设情境,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保证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教学中不能忽视了阅读兴趣的培养。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时,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看到过草原,如果

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总结

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总结 其实学好语文是要靠不断的语言积累,大量的阅读,不断的创作练习,学好语文需要不断的总结,才能获得实质性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总结,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总结篇一 根据学校和班级制定的阅读教学计划,我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一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一、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为此,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读书笔记展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

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中的一首诗。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 背景 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片断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是学生学习片段训练的典范。针对我班学生作文不具体、事情叙述不清楚等情况,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重视语言的积累”,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积累语段和仿课文写片段,目的是通过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指导,让学生主动记忆,摘抄美词佳句,真正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自觉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另外是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迁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动中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训练,让学生学习仿课文写片段(重点是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案例 教学片断三年级语文上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复习。 1.听写练习 深蓝威武形状肥料懒洋洋成群结队 2.齐读课文 二、新授课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海水、海底、鱼、海滩、海岛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把它背下来。 3.学生说出喜欢的那个自然段把它背诵下来。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学生: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老师:作者围绕这句话来写来具体写了海水的颜色多而且很美,这句话就叫做中心句。 2.出示第六自然段,生读,找出中心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老师示范: 根据中心句来写一段话,师出示: 西沙群岛的海底物产真丰富啊!岩石上长着…… 4.出示句子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 春天真美呀! 老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 学生:小花、小草、小树、小鸟、风姑娘……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

小学语文提高质量措施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徐家湾中心小学张凤鸽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必须要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爱好兴趣、价值观、情感态度、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语文学习能为小学生的发展开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广阔空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 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 开学初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适合班级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某些薄弱的语文能力,应加强培养。阅读分析能力较弱,针对他们,就注重对他们进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除上课多让他们说自己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之外,还让他们在课外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课文中的听说训练,结合学生的日记、作文,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辅导中,对优生则提高要求,拓展其思维,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使他们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对个别后进生,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同时,利用好语文组的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教研课,听取各个教师的评价,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二、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想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是要重视设置问题情境,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二是要遵循思维规律,抓好感悟、理解、实践三个环节,精心创设突破难点、激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习情境;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由提出疏通性的问题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问题,再到提出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教师是 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三、分层次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适应能力 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小学时期正是开阔思维的起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伙伴教学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改革已提了多年,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改变了语文教学观念,改革了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而作为教师,最实在的变化应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分钟要质量,更应该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

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采用扶放结合式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扶放结合式是语文课堂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扶”,采用引导和指点的方式,如提示重点、提供范例、提出问题、点明规律、指导方法、帮助总结等。放”是指增强独立性,放手让学生阅读实践,读懂课文。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情境; 前言: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我们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我们学校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我认为应从课堂、课外的资源开发两方面入手,接下来简单的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doc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1 古人曾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不 待解说,自晓其义”必突出一个“读”字,读的面要广,读 的人数要多,读的时间要多,要读得落地有声,书声琅琅才 是语文课的主要特点之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地读 书,在学生粗读课文初步感知其大意之后,着重抓好“读通 课文”的训练,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染,让 每一堂语文课都书声琅琅,学生长期浸染在琅琅的读书声 中,既悟情又悟法,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 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呢? 一、注重体验,自读自悟 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思考语言文字的内 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当代 的阅读教学的学习活动不仅着眼于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而且注重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积累有 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创造。有体验的读,就是引向自 “悟” ,发展个性;就是摈弃繁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我引导学生注意

的体,指学生与文本行:哪一个字用的好?什么?有的“ ” 字用得特好,有的是“火”字,有的是“ ”字。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我引学生反复朗句,最后大家一致是“ ”字。接着学生大 胆表了各自的意:“ ”字我感色特美;“ ”字我看出火云在化;“ ”字我有天空的云从西到移的感;??种自悟自得的体 ,增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造精神,有利于展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在依托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和想像,起 活生生的形象,体到文章涵的人文化的精、人文价以取 美好的感受。 二、情达意,情感共 新明确指出“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 受、理解、欣、价的能力。”而种“即感受、理解、 欣、价的能力”只有通深入的情达意的体才 能得。即在理解的基上,文中美的形象、深刻的 意、丰富的情感以及用造句的色彩、言奏的弱、 情和格特色等行欣。“ 情达意”的要求者流 入作品,想像,与作者生共。通欣,得美 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化。因此,我在教学中极引 学生情达意的深文,沉浸其中,透言文字,与 作者行心灵,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抓 住典型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言运用典之),悟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累言。或低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