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恶性腹水的研究进展

恶性腹水的研究进展

恶性腹水的研究进展恶性腹水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预后差,平均生存期约20周,但原发病灶不同,预后有差异,以胃肠道来源的恶性腹水最差,生存期仅12~20周,既往的治疗主要为利尿和反复大量的腹腔穿刺放液。

淋巴管阻塞被认为是恶性腹水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新近研究表明免疫调节、血管通透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也在腹水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这些新的观点为恶性腹水的诊断、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针对性强的思路。

预计针对这些介质的干预将会成为未来恶性腹水治疗的战略性手段。

1 恶性腹水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新观点早期研究认为恶性腹水形成原因:(1)膈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阻塞,增加淋巴液流体静压,使淋巴回流受阻,从而导致水和蛋白吸收减少,潴留于腹腔;(2)肿瘤侵袭腹膜和肠壁,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增加血管通透性,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渗出;(3)低蛋白血症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以加重腹水产生,大量腹水引起循环血量减少,刺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导致水钠潴留。

但是,这些并不能解释全部肿瘤患者腹水形成的原因。

目前认为恶性腹水的形成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免设调节剂如白介素一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琢(IFN-?琢)等以及诱导血管通透性的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PS)在恶性腹水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2,3]。

其中MAPS还可通过释放VECF导致腹水形成[1]。

2 恶性腹水的治疗2.1 常规治疗:恶性腹水的治疗是临床上一个异常困难的问题。

常规治疗主要为利尿、限盐、腹腔穿刺术和腔静脉吻合术(PVS),然而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缺点。

2.1.1 利尿剂治疗:利尿剂对恶性腹水一般疗效差,文献报道的有效率仅约44% (49/112)。

其是否有效可能与患者血浆肾素/醛固酮水平有关,血浆肾素/醛固酮高的患者对利尿剂治疗可能有效,反之,则无效的可能性大。

2.1.2 腹腔穿刺放液:腹腔穿刺放液操作简便、症状缓解快,仍为临床基本治疗手段,但多需反复进行。

良恶性胸腹水病理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良恶性胸腹水病理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于癌症晚期 并发症 的范 畴。一般在 临床上主要 采取引流与放 水治疗方
案。但 目前 医学领域对 良性 、恶性胸 腹水 的鉴别诊断还存在 一定 的困 难 ,传统诊 断方式主要 采取检测患者 胸腹水 内血 清 白蛋 白的 比例的方 法 ,但对 比细胞 分子检 测来说 ,其效果一 般 j 。 当前临床上对 二者 的
中图分 类号 :R 7 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2 5 — 0 0 7 8 - 0 3
恶性胸 腹水主要 是指患者胸 腔及腹腔 内部的恶性 肿瘤产生 弥漫性 恶化 、病 变 ,致 使患者胸 腔及腹腔 内部液 体异常增 多的现 象… 。它属
从而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和再生。一直 以来 ,临床上都是选用钛膜作为保 护膜 的,这是 因为 钛膜属于 不可吸收膜 ,质地坚 硬 ,抗力强 度较好 ,
学 意义 ( P<0 . 0 5 ) ;且观察组 的不 良发生 率仅为2 . 0 4 %,明显 低于对
性 胸腹水 的最 为常用 的方法 。但一般 此种方案 的应用仅适 宜于人体 肿 瘤细胞脱 落于积液 中或 侵犯至人体胸 腹膜的情 况中。早期有 相关研 究 报道显示 ,从 患者胸腹 水中脱离 出的癌 症细胞实 施单次检 测的 阳性 率 仅可达5 5 %左右 ,但特 异性高达 1 0 0 %L 8 】 。提示在 良恶性胸 腹水鉴 别诊
断 中,为提 高诊断 的阳性率与准确 率 ,首先需要 提高 院内细胞学 的诊
断水平 。可选用 多次胸 水检查实验配合免疫 细胞 学染色的方法 。 最 近几年 来 ,有相 关研究 内容显 示 J ,采用 离心 沉渣石蜡 包埋 切
片方法 ,对胸膜水实 施细胞学检查 ,其癌症 细胞的发 现率显著高 于选

pH与CEA及CA-199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

pH与CEA及CA-199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

国 内外 的 研 究 表 明 , O K A患 者 关 节 液 巾含 有 大 量 的 细 胞
综上所 述 , 本研究结 果显示 I— Ll在 K A患者 血清与关 O 节液 中均有较 高水平 , 与病情 严重 程度 呈正相 关 , 并 而且 在 K A的不同时期 , O 分别存在着不 同的高峰期。在辅助早期 诊
1 9 4 ( 1 :6 9 92, 3 1 ) 12 .
[ ] 邓廉夫, 3 柴本 甫 . 常 关 节 软 骨 的胶 原 表 型 与 骨 关 节 炎 的 表 型 正 改 变 [ ] 国外 医 学 , 伤 与 外 科 基 本 间 题 分 册 ,9 6 1 3 : J. 创 19 ,7( )
l 2 5 .
本 实 验 还 分 析 了 K A 患 者 治 疗 前 膝 关 节 液 中 与 血 清 中 O
的 I. 水平的关 系。结 果显示 膝关节 液与血清 中 I一 L1 L1水平 有显著相关 r一= .6 P<0 0 ) 而且 各期 K A患者膝关 06 ( .1 , O 节液 中 I一 水平的变 化趋 势与血 清 中一致 , 明 K A患 者 L1 说 O 血清 中 I一 与关节液 中 I一 关 系密切 , L1 L1 可能 存在 同源关 系, 提 示 我 们 可 以通 过 血 清 中 I一 平 变 化 来 间 接 了解 二 者 在 L1水
C tk e e Mo h r20 6 2 :1 yoi s l l e,0 0,( )7 . n C l T
( 稿 日期 :080 - 收 20 - 0 5 8)
p 与 C A 及 C 一9 H E A 19联 合 检 测 对 良恶 性 胸 腹 水 的
鉴 别 诊 断 价 值
钱 同胜 , 刘 云

基于常规实验室检查的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模型研究

基于常规实验室检查的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模型研究

N nhn n e i ;J nx KyLbr o fr isv Ds s , acag3 00 , h a acag Ui rt i gi e aoa r o g t iae N nh n 306 C i ) v sy a t y D ei e e s n
A s atO jci T nl ete a e ovnoa l oa r a m tsi d eetl i ns f agat n e bt c: bet e oaa z l s f netnla r o pr e r n i r i a o s lnn db— r v y h v u oc i b ty a e f nad g iom i a
tna e  ̄ os Z A GK nh ,IOB , H NPn -u ,t 1( eatet Gson rog, e itflt o ilf oel f n H N u-e XA o C E eggo ea. Dp r n at eto y t r ie H s t f m r el h F sA a d p a o i
w r c H c d b o e a s ,e l i h m s y e s nr t ea db hm s y sn lu o i a esU i r t L g t ee o e t :l dc la l i s l b c e i r,f i ui i e t , l m r o r r. n a a i i e o n ys nn o t u o o n n c o i r ent bm k v i eo sc
( 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 内科 , 南 江西省消化疾病研 究重点实验室 , 江西 南 昌 300 ) 306
摘要 : 目的 分 析常规实验室检 查结果对胸/ 水 良恶性质 的鉴别 诊断价值 , 腹 并建立简便 的数学诊断模 型。方法 查阅胸/ 腹水患者 的病 案资料 , 核实病 因诊断 , 收集血细胞分 析 、 生化检查 、 腹水 常规 及生化检查 、 血 胸/ 血清肿瘤标 志物检测结果等 。单 因素 Lg t oii sc回归分 析各项 检查 单项对 良恶性胸/ 腹水 的鉴别诊断 价值 , 多因素 Lg t o sc回归分析 ii 建立数学诊 断模 型 , 并评价其对恶性胸/ 腹水的诊断价值 。结果 常规实 验检查 的 2 7项单项 指标 中有 1 3项对 胸/ 腹

恶性胸腔积液诊治的研究进展

恶性胸腔积液诊治的研究进展

恶性胸腔积液诊治的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胸腔积液的概念与分类 (2)1.2 恶性胸腔积液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3)2. 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2.1 病因分类 (6)2.2 发病机制研究 (6)3. 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方法 (7)3.1 影像学检查 (8)3.2 实验室检查 (9)3.3 组织病理学检查 (11)3.4 分子生物学检查 (12)4.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进展 (13)4.1 化学治疗 (15)4.1.1 单药化疗 (16)4.1.2 联合化疗 (17)4.2 放射治疗 (18)4.3 生物治疗 (20)4.4 综合治疗策略 (21)5.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新方法 (22)5.1 介入治疗 (23)5.2 靶向治疗 (25)5.3 免疫治疗 (26)5.4 肿瘤疫苗治疗 (27)6.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并发症及预防 (28)6.1 治疗并发症概述 (29)6.2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31)7. 恶性胸腔积液的预后评估 (32)7.1 预后影响因素 (33)7.2 预后评估方法 (35)8. 恶性胸腔积液诊治的护理研究 (36)8.1 护理措施 (37)8.2 护理效果评价 (38)9. 恶性胸腔积液诊治的未来展望 (39)9.1 研究方向与挑战 (40)9.2 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与应用 (41)1. 内容概要本章节旨在全面综述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治研究进展,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恶性胸腔积液的定义、病因及病理生理特点,以便读者对这一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随后,章节将深入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

接着,我们将重点阐述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综合治疗模式。

此外,章节还将分析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难点与挑战,如耐药性问题、复发风险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我们将展望恶性胸腔积液诊治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胸腹水多项指标检测在鉴别诊断胸腹水良恶性中的临床意义

胸腹水多项指标检测在鉴别诊断胸腹水良恶性中的临床意义

1200Vol.31No.10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Oct2020根受压方面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MR在硬膜囊受压(62.79%)、脊髓变形(47.67%)、椎间盘变形(39.53%)方面的检出率高于CT(1&60%)、(1&60%)、(16.28%),P<0.05;CT在椎间盘积气(59.30%)、钙化(53.49%)方面的检出率高于MR(20.93%)、(23.26%), P<0.05。

目前临床在诊断LDH时可采用X射线、CT、MR,其中X射线不能帮助医生鉴别LDH的具体类型,临床应用受限;CT扫描范围较广,扫描所需时间短,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多个区域的检测与观察,诊断准确性高,加之CT 价格相对较低,患者经济压力不大,接受程度高,但是在诊断LDH时存在分辨率有限的缺点⑸,不能准确判断硬膜外肿物、椎间盘游离等情况,且还具有辐射,不适宜于老幼、身体衰弱等患者;MR可经由不同序列,实施全方位扫描,分辨率较高,能有效获取LDH信号、形态、位置、侧隐窝狭窄度等,有助于医生判断椎间盘游离、真空象,但缺点是检查费用高、检查时间长。

综上所述,CT及MR对于诊断LDH各有优势,可结合经济承受能力、病情等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1]茅杰熙,蒋华东,呂传国,等.CT/MR不同扫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84-85.[2]胡奇毅.MRI与CT两种彩像学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8):119-120.[3]张洛峰.MRI、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意义及患者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06):193-195.[4]邓贤,曹钺,朱炜.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比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5):33-35.[5]陈国亨,明小春,刘培钧,等.MRI与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及准确率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6):64-65.(收稿日期:2020-05-10)胸腹水多项指标检测在鉴别诊断胸腹水良恶性中的临床意义林梓波[摘要]目的探究胸腹水C反应蛋白、总蛋白、氯离子、葡萄糖、胆固醇、乳酸脱氢酶等指标检测应用于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治疗的350例胸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胸水216例,腹水134例,患者经病理结果证实恶性胸水118例、腹水71例,良性胸水98例、腹水63例"检测患者胸腹水C反应蛋白、总蛋白、氯离子、葡萄糖、胆固醇、乳酸脱氢酶等指标水平,分析诊断价值。

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与治疗

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与治疗


ELISA检测SMRP,并进一步证实该 指标检测在胸水中的可重复性及存在 的持久性;胸膜固定治疗前后、感染 因素对SMRP的影响
纳米技术在恶性胸腹水中的应用
恶性胸腹水的治疗

胸腔置管引流与传统胸膜固定术—孰优孰劣? 胸腹腔内药物治疗—新药物,新思考


恶性胸腹水与免疫治疗— Exosome?
恶性胸腹水与个体化治疗
胸腔置管引流与传统胸膜固定术—孰优孰劣?
2010

自1997年TIPC (Tunneled Indwelling Pleural Catheter) 被FDA批准以来, 该方法在恶性胸水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

文章对包括1379名患者在内的近20项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比较 TIPC与传统胸膜固定术(物理或化学)

NF-KB与恶性胸水的生成有关,其机制主要通过提高NF-KB相关的基因表达

小剂量Bortezomib治疗可显著减少肺腺癌细胞引起的恶性胸水生成而对肿瘤本身
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靶向宿主-肿瘤相互作用的环节而不是靶向肿瘤细胞本身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途 径?

恶性胸腹水与免疫治疗

Exosome可来源于多种细胞,恶性腹水中的Exosome在肿瘤免疫治疗中 可作为游离肿瘤抗原
Khoor A, et al. Pathol. Oncol. Res. 2010

SMRP (Soluble mesothelin-related peptides OR “mesothelin”) 用于恶性
胸膜间皮瘤的诊断
恶性胸腹水的诊断进展

167例患者胸水:24例恶性间皮瘤, 67例转移癌,75例良性胸水

蕴含的丰富分子生物学信息——

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644・第27卷第6期2009年12月实验与检验医学EXPERIMENTALANDIABORATORYMEDlCINEV01.27No.6Dec.2009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肖波综述,张蝇和审校(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省消化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6)中图分类号R446.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1129(2009)06—0644—03[j正面两面蕊面蕊噩j疆i殛亟匦妇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腹腔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

而在病理状态下。

如感染、恶性肿瘤、器官功能衰竭、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等.都可形成腹腔积液。

腹腔积液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包括结核性和非结核性.恶性腹腔积液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一个突出表现.在成人腹腔积液中38%~52%为恶性…。

部分腹腔积液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和实验诊断的难题.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努力寻找腹腔积液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法.本文将就这一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细胞学检查1.1肿瘤细胞学检查良性与恶性腹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最简单、首选的方法是脱落细胞学诊断.但在恶性积液闪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积液中找癌细胞的阳性率较低.只有30%左右[21.近年来一些新的制片技术或辅助诊断手段的应用提高了细胞学诊断的阳性率.如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13l、图像分析系统【4l。

1.2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核f:组成区嗜银染色(AgNORl通过显示细胞核内的嗜银蛋白而反映细胞转录活动状态.其数目反映了细胞的增殖活性及核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研究表明旧。

直径>2ixm、粗大、不规则的AgNOR颗粒增多,表明细胞处于增生状态.而圃形、较规则、直径为1-21xm的AgNOR颗粒提示细胞处于静止状态。

Palaoro等161对45例腹腔积液分析结果显示.AgNOR在恶性腹腔积液阳性率高达90%.与良性有显著差异。

2生化检查2.1类肝素酶类肝素酶(Heparanase)fit浸润的癌细胞合成及释放.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硫酸类肝素而促进癌细胞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吴丽颖1 (综述) ,王兴鹏2 (审校)(1. 淮北市人民医院消化疾病研究室,安徽淮北235000 ;2.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80)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一直是困惑临床医师的一项难题,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恶性腹水特异性最强的方法,但当腹水中肿瘤细胞少或无、肿瘤细胞已破坏、分化良好的腺癌与间皮细胞不易鉴别时,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低,仅为50 %左右。

而传统的血清生化免疫学检查如纤维连接蛋白、腺苷脱氨酶、甲胎蛋白、铁蛋白、溶菌酶以及腹水血清白蛋白比值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的检测,有利于恶性腹水的诊断,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令人满意。

恶性胸腹水是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一个突出临床表现,尽管淋巴管阻塞被认为是恶性腹水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新近研究表明免疫调节、血管通透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也在腹水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这些新观点为胸腹水的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针对性强的思路。

现就国内外良、恶性腹水诊断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1 常规检查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如颜色、透明度、比重和凝固性;化学检查如蛋白定量定性、葡萄糖、乳酸及乳酸脱氢酶;细菌学检查等。

通过上述检查,可以判别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初步判别腹水的性质。

2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尤其是脱落细胞学检查尽管阳性率低,但目前仍是不可或缺的诊断步骤。

3 肿瘤标志物测定311 CA19-9、CA12-5 和癌胚抗原(CEA) 尽管肿瘤标志物常常诊断特异性低,但可协助鉴定潜在的肿瘤来源。

CA19-9 是一种与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和胃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又称胃肠相关抗原。

CA12-5 可能有助于卵巢癌、胰腺癌、肺癌及乳腺癌的诊断。

CEA 常用于直肠癌的诊断,但在乳腺癌、肺癌、胰腺癌、泌尿系肿瘤中也表达。

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联合检测CEA 和CA19-9、CA12-5 可提高对恶性腹水的诊断准确性[1]。

3.2 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CD44 v6 恶性胸腹水是肿瘤细胞胸、腹膜腔侵袭和转移的一个突出临床表现。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且复杂和连续的过程,其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为该过程的关键环节,而VEGF、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 v6、MMP-2 和MMP-9 又是此环节的直接作用者。

MMPs 是一类锌离子依赖的细胞外蛋白水解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肿瘤浸润和转移,并诱导新生血管形成。

目前研究表明,多种肿瘤组织及血清中MMPs 的表达和活性升高。

研究发现,MMPs 在肿瘤细胞腹膜入侵中作用显著。

MMPs 抑制剂抑制恶性胸水形成可能与其抑制肿瘤的胸膜转移、血管形成及血管入侵有关[2] 。

有报道CD44 、MMP-2 在肿瘤细胞腹膜入侵中起明显作用[3] ,这或许为未来恶性胸腹水的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另有资料显示,许多肿瘤的腹膜转移依赖于VEGF 水平[4] ,抑制VEGF 及其受体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和腹水形成[5]。

国内有研究联合检测腹水中上述各指标[6],发现VEGF、MMP22 对恶性腹水的诊断率显著高于腹水常规检查(乳酸脱氢酶、腹水细胞学、血清综合指标) ;CD44 v6、MMP29 对恶性腹水的诊断率高于乳酸脱氢酶、腹水细胞学检查,但不高于血清综合指标检测。

这些试验结果表明, 腹水VEGF、CD44 v6、MMP-2、MMP-9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这些指标的检测对临床腹水定性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3.3 白细胞介素-2 ( IL-2) 、IL-6 及肿瘤坏死因子2α(TNF2α) 同时检测腹水中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腹水的诊断。

IL-6、IL-2、TNF2α在多种恶性腹水中均有增高。

Alexan2 drakis 等[1] 的研究发现,联合检测IL-6、IL-2 和TNF2α可更好地鉴别良恶性腹水。

国内也有研究表明,三者的联合检测对肝硬化伴自发性腹膜炎有确诊价值。

3.4 钙黏附素(cadherin ,Cad)Cad 主要参与介导特定器官组织细胞黏附,其表达的减少是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的重要原因。

现已发现有4 种Cad 的同种异型因子: E、N、P 和L 型,而突变型E2Cad 主要在弥漫型胃癌中表达,且与癌细胞的淋巴转移、肝脏和腹膜转移、血型播散以及肿瘤的预后等显著相关。

Schofield 等[7]研究发现,用常规免疫染色法检测腹水沉淀细胞中突变型E2Cad 的表达以诊断恶性腹水,其特异度及敏感度可分别达到97%和72% ,若联合细胞形态学检测,则对癌性腹水诊断的准确率接近100%。

迄今尚无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的肿瘤标志物,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可能分布于不同的肿瘤患者,多种标志物联合测定可以互补,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恶性胸、腹水诊断中倾向于两种以上标志物的联合应用,以及同时检测腹水和血清中标志物并计算其比值,较单纯检测胸腹水标志物更有意义。

4 DNA含量和倍体测定恶性腹水有一定数量的癌细胞分裂象,并有明显的染色异常改变。

正常人体细胞多为二倍体(即2N = 46 条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多倍体很少见,而恶性肿瘤细胞具有不可抑制的克隆性增殖,且分裂呈多极、紊乱。

有研究证实恶性腹水有染色体数目异常;腹水染色体超高倍体增多,可视为恶性肿瘤细胞的特征。

另有文献报道DNA 含量测定还能提示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和预后[8]。

周秀彦等[9]应用高分辨染色技术,发现恶性腹水患者中,其染色体出现多倍体、超二倍体、亚四倍体及染色体出现缺失、畸变者达82.35% ,提示腹水染色体检查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周新等[10]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水DNA 异倍体,发现其对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胸水CEA 的诊断,若联合两项检测方法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则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翟志敏等[11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腹水中DNA 含量,并与腹水CEA 和CA1929 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发现该方法具有标本采集安全、创伤小,标本处理简单,快速获取大量信息,检测结果准确率高等诸多优点。

5 端粒酶测定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其长度在细胞分裂中有重要意义,可能是细胞增殖的分裂时钟。

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的逆转录酶,由端粒酶RNA 成分、催化亚单位和端粒酶相关蛋白三部分组成。

端粒酶的激活是细胞走向永生的必要途径,而永生化是肿瘤恶化的必要步骤。

正常细胞除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外,不表达端粒酶活性,而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异常表达,并且肿瘤的恶性程度与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因此,把端粒酶作为肿瘤的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癌症筛选的标记物。

恶性腹水时,尽管原发灶症状还未表现出来,但转移癌细胞因其具有无限增殖的恶性特征而不同于正常细胞,所以存在端粒酶表达[12]。

研究发现,人类90 %的肿瘤组织存在异常端粒酶活性,而正常组织细胞端粒酶活性低,甚至无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是一个不受组织器官限制的肿瘤标志物,故腹水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其诊断价值据近年国内外研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在80%~90%和90%~95%之间[13]。

Tangkijvanich 等[14]研究发现,端粒酶对良、恶性腹水鉴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和95.7%;比较端粒酶与CEA 的诊断效能,显示端粒酶测定在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率方面均优于CEA。

6 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AgNORs)细胞核的核仁由位于某些染色体上特殊部位组成区产生,核仁组成区由rDNA、rRNA 和非组蛋白等组成,参与蛋白质和核糖体的合成和核仁形成,其数目反映了细胞的增生活性。

有研究表明[15]直径> 2μm、粗大、不规则的AgNOR(核仁型) 的增多具有重要意义,表明细胞处于增生状态;而圆形较规则直径为1~2μm的AgNOR s 表明细胞处于静止状态。

研究表明,良性胸、腹水与恶性胸腹水细胞核AgNOR 计数存在显著差异[16] ,国内张智慧等发现AgNOR 检测恶性胸腹水的敏感度为94.1% ,特异度为92.3% ,且AgNOR 分型与癌细胞类型有一定关系,AgNOR 在腺癌细胞中颗粒粗大,在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中颗粒多为弥散型、细小、色浅,提示AgNOR 技术是鉴别良、恶性腹水细胞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7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虽然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临床病理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但有时某些分化好的腺癌细胞和增生性间皮细胞、腺癌细胞与恶性间皮瘤细胞容易混淆。

因此,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一种提高阳性诊断率和准确性的方法。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目前多倾向于多项指标联合检测。

国内有学者将钙结合素( calretinin) 、CEA、细胞角蛋白(CK) 和波形蛋白(vimentin) 四种特异性的抗体应用于胸腹水细胞学涂片,发现它们可以在癌细胞、恶性间皮瘤及增生性间皮细胞的鉴别中起重要作用[18 ]。

Calretinin 是一种钙结合蛋白,存在于神经元及其他细胞中,间皮瘤中亦有表达,而腺癌极少表达,它是鉴别恶性间皮瘤最特异性的标记物[19]。

因此calretinin 在间皮瘤与肺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CEA 广泛存在于各种上皮源性肿瘤,是鉴别腺癌和间皮瘤的重要标记物。

CK可作为上皮源性肿瘤的重要标记物,但不能完全区分腺癌与间皮瘤。

Vimentin 是间叶源性肿瘤细胞的标记物,绝大多数癌呈阴性表达,而间皮瘤呈阳性表达,因此可用于区分腺癌与间皮瘤。

联合检测E2cadherin、CEA 及calretinin 也是鉴别浆膜积液转移性腺癌细胞和间皮源性细胞有价值的方法[20]。

8 结语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课题,对其研究在不断深入,但任何单项指标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为弥补单项指标敏感性不高或特异性不足的特点,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组合的多指标综合判定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检测项目的选择方面,除细胞学检查外,DNA 含量与染色体分析,以及端粒酶检测是较有使用前景的方法,其他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1] Alexandrakis MG,Moschandrea JA , Koulocheri SA , et al . Discrimina2 tion between malignant and nonmalignant ascites using serum and ascit2 ic fluid proteins in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model [J ] . Dig Dis Sci ,2000 , 45(3) :5002508.[2] Macaulay VM,O′Byrne KJ ,Saunders MP , et al . Phase I study of intra2 pleural batimastat (BB294) ,a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effusions[J ] . Clin Cancer Res ,1999 ,5 (3) :5132520.[3] Peterson RM, Yu Q ,Stamenkovic I , et al . Perturbation of hyaluronaninteractions by soluble CD44 inhibits growth of muring mammary carci2 noma cells in ascites[J] . AmJ Pathol ,2000 ,156 (6) :215922167.[4] Mori A ,Arii S ,Furutani M, et al . Soluble Flt21 gene therapy for perito2 neal metastases using HVJ2cationic liposomes[J ] . Gene Therapy ,2000 ,7 (12) :102721033.[5] Hasumi Y,Mizukami H ,Urabe M, et al . Soluble FLT21 expression sup2 presses carcinomatous ascites in nude mice bearing ovarian cancer[J ] .Cancer Res ,2002 ,62(2) :201922023.[6] 孙小敏,董卫国,余保平,等1 检测恶性腹水中VEGF、CD44v6 和MMP22、MMP29 的临床意义[J ]1 癌症,2004 ,23(1) :85289.[7] Schofield K,D′Aquila T ,Rimm DL. E2cadherin expression is a sensi2 tive and specific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carcinoma cells in fluid speci2 mens[J] . DiagnCytopathol ,2000 ,22(5) :2632267.[8] Di Silverio F ,Casale P ,Colella D , et al . Independent value of tumor size and DNA ploidy for the prediction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organ2confined renal cell cacinoma[J ] . Cancer ,2000 ,88(4) :8352 843.[9] 周秀彦,郭春华,赵婕,等1 染色体检查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J ]1 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0 ,9(5) :3232324.[10] 周新,陈宇清1 检测DNA 异倍体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J ]1 临床肺科杂志,2001 ,6(1) :122.[11] 翟志敏,戴海明,张黎明,等1DNA 含量测定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J ]1 癌症,2002 ,21(1) :1052106.[12] Tseng CJ ,Jain S ,Hou HC , et al . Application for the telomerase assay in peritoneal washing fluids[J ] . Gynecol Oncol ,2001 ,81(3) :4202423.[13] Braunschweig R ,Yan P ,Guilleret I , et al . Detection of malignant effu2sions :comparison of a telomerase assay and cytologic examination[J ] .DiagnCytopathol ,2001 ,24(3) :1742180.[14] Tangkijvanich P ,Tresukosol D ,Sampatanukul P , et al . Telomerase as2 say for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malignancy2related and nonmalignant as2 cites[J ] . Clin Cancer Res ,1999 , (5) :247022475.[15] Chen M,Lee JC ,Wu X, et al .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AgNORs in nonkeratinizing carcinoma and adjacent normal epithelia in the naso2 pharynx[J] . Anal Quant CytolHistol ,2002 ,24(3) :1732177.[16] Mohanty SK,Dey P ,Rana P. Manual and automated AgNOR count in differentiating reactive mesothelial from metastatic malignant cells in serous effusions[J ] . Anal Quant Cytol Histol . 2003 ,25(5) :2732276.[17] 张智慧,李中林,潘秦镜,等1AgNOR 定量分析在胸腹水及针吸细胞学辅助诊断中的意义[J ]1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 ,10 (1) :27229.[18] 丁华新,何向蕾,陈培辉1 免疫细胞化学在胸腹水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1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 ,9(4) :2202221.[19] Wieczorek TJ , Krane JF. Diagnostic utility of calretinin immunohisto2 chemistry in cytologic cell block preparations [ J ] . Cancer , 2000 , 90 (5) :3122319.[20] 苏学英,李甘地,刘华兵,等1 联合检测E2cadherin ,CEA 及Cal2 retinin 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 ]1 癌症,2004 ,23(10) :118521189.收稿日期:2005202220 修回日期:20052062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