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优秀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 优秀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 优秀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读表格与识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比较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回答。

教师: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后果,清政府为了支付列强的赔款,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鸦片战争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平天国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二)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三)合作探究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讲述法

(1)出示任务:小组探究。

阅读课本“洪秀全与金田起义”的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主要人物?

问题2:金田起义的时间、结果?

问题3:永安建制的内容?

(2)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及教材“洪秀全与金田起义”正文第一段,简要归纳答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造成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史学家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民的反抗斗争在各地不断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我们先来看一下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

教师讲解:

一个名叫洪仁坤的读书人从14岁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洪仁坤第四次科举考试失败后,创立拜上帝教,改名“洪秀全”,暗含“我乃人王”,自认为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奉上帝之名下凡诛妖。从此,未曾读过《圣经》的洪秀全开始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义。也许,这比参加科举考试更能实现他的人生梦想。

洪秀全借来了西方的宗教,要建立人间天国。

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其中宣扬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地关注着世间的人和事,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拜了上帝人人有衣有食,无灾无难”,这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无疑是最可信赖的神秘力量。

提问:教会的领导人、骨干分子是谁?

生:领导人:洪秀全。

骨干分子: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

教师:等到他们人数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发动了起义。

(3)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正文部分,回答金田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国号?

生1:时间:1851年1月11日。

生2:地点:广西金田村。

生3:领导人:洪秀全。

生4:国号:太平天国。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也由此开始。接下来我们看下金田起义时太平军与清军的表现。阅读教材材料研读,并回答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清军涣散,太平军勇猛无敌。

教师:对,正是因为这样,太平军才一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就自称“天王”。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洪秀全在此酬功封王,初步建立起了政权。众将士均加官晋级,上下欢心。阅读第一段,回答永安建制的内容。

生: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教师: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他们是怎么攻下南京的,之后又是怎么巩固政权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

2.定都天京——讲述法

(1)出示任务:小组探究。

阅读课本“定都天京”的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定都天京的时间、标志?

问题2:《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不能实现的原因?

问题3:北伐和西征的时间、目的、进程、影响?

(2)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教材“定都天京”正文第一段及观察教材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简述定都天京的进程,说出其时间、标志。

学生讲述。

教师提问:定都天京的时间

生:1853年3月

教师:对,1853年3月攻克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这是其标志。定都天京后,统治集团为了巩固政权,又做了什么?

(3)多媒体出示问题及材料:阅读课文和材料,简要归纳《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教师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然后讲述不能实现的原因。)

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因:《天朝田亩制度》中的规定体现了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这种不顾生产劳动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差别,企图一律拉平,必然会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实际,所以难以实现。

(设计意图:

(1)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系统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全景,结合形势图让学生简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2)结合教材材料研读《天朝田亩制度》史料内容分析,加深学生对其不能实行原因的理解。)

(4)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教材正文第一段,及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回答北伐和西征的时间、目的、大致说一下进程、影响。

学生1:时间:1853年。

学生2: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学生3:简述北伐、西征进程。

过渡:当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以后,统治者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之后领导人开始互相猜忌,互相残杀,接下来我们看看太平天国会发生什么变化。

3.天京陷落——讲授法

(1)出示任务:小组探究。

阅读课本“天京陷落”的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天京事变的背景、时间、过程、影响?

问题2:洪秀全巩固政权的措施?

问题3:天京陷落时间、影响?

问题4: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影响、失败原因?

(2)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教材正文第一段,回答北伐和西征的背景、时间,大致说一下进程、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背景: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教师出示天王府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统治者的奢侈腐化。)

时间:1856年。

过程: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之后,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可想而知,洪秀全决不允许有人威胁他的地

位。结果杨秀清被杀。不久,韦昌辉也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结果: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教师:洪秀全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收到的效果如何?阅读教材正文第三段,回答洪秀全巩固政权的措施、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措施:

a.任用洪仁玕总理朝政。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仿效西方的制度,准备改革。

教师简要补充资政新篇内容。

教师:由于本次改革保护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没能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又缺少必要的条件,没能真正实行,不能挽救危局。

结果:《资政新篇》未能实施。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中没有《资政新篇》的内容,补充此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资政新篇》未能实行原因的理解。)

b.提拔新将领

教师: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教师:出示曾国藩、李鸿章、华尔图片,简要讲解陈玉成、李秀成与其作战,让学生明白在太平军除了与清军作战,还要与洋人作战,知道战斗的艰难性。

(4)教师:曾国藩誓要消灭太平军,1863年,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南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请同学回答天京陷落的时间,影响。

时间:1864年

影响: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就这样失败了,他对清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呢?又为什么会失败呢?

(5)多媒体出示问题:结合教材小组合作完成: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影响,简要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性质: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影响: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太平军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分析。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6)教师:太平天国运动作为近代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运动有什么不同呢,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近代史的大背景中去分析,学生说出观点后,教师总结,补充。

a.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反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中,反封建的同时,反外来侵略,客观上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b.向西方学习,首先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三、知识结构

出示任务: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的时间、过程、影响。认识到了他们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也认识到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当堂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唐宏胜 一、课标要求 2003年版: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 2017年版:认识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理论(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表现。 2、核心思维(时空观念):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及形势图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核心方法(史料实证):运用史料教学分析《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 4、核心能力(历史解释):在史料教学的基础上对太平天国的纲领和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理性和客观评判。 5、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联系实际,关注“三农”、民生等当代问题。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教学难点: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古代农民运动的特点,也体现了时代特征。学习本课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的危害,思考近代救亡图存的道路,认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学情分析 优势:1.知识储备: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学生基础较好。经过初中的学习,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一定程度了解。2.能力储备:经过3个多月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归纳、自学和探究能力。 不足:史料解读能力欠缺,自学和合作探究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六、课型 新课教学 七、教学时间分配 一课时 导入新课:2分钟 讲授新课:35分钟(兴起原因5分钟,经过8分钟,纲领15分钟,反思7分钟) 本课小结:3分钟 八、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教师机和学生机平板电脑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天平天国运动》。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展开今天的说课。首先来看第一部分——说教材。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教材必修一,也就是政治模块第三专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课。该课主要讲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为了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不懈抗争的基本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同时也第一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一顺应世界潮流的要求,因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又开启了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分析了教材地位以后,我们来看教学目标。在说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准备先说总体的课程标准,然后说具体的教学三维目标。课程标准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在这里课程标准提出了“了解”和“认识”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其实这也就说明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次重点。在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太平天国运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我也会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引导学生去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问题,从而步步深入,彻底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来看具体的教学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首先通过教师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以及最终走向失败的基本史实。主要史实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其次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使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接着通过教师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内容的讲解以及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正确看待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局限性。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农民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落后性,并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重任。最后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自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以及北伐、西征、东征这一过程时,我准备插入一系列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地图,从而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在讲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时,我准备引入一系列阅读材料,通过对历史文献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我准备适当引入史学界的论证,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自我鉴别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首先通过教师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翔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和英雄观的教育。其次通过对天京事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最后对太平天国运动评价时,必须跳出传统史学对其完全肯定的框架,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同时,还存在着摧残传统文化、领导阶层内部生活腐化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从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得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实。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紧紧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这条主线,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知识框架。《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全盛、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原因的史实。 2.简述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 3.通过对太平天国坚持14年的斗争史实的探索过程,深刻感受农民阶级强烈的反封建意识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立志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回答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巨额的军费和赔款,全部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使本已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教师: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教师:(分析)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是“反封建”。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所以,太平天国还具有反侵略性质。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是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教师:(引导学生介绍洪秀全以及“拜上帝会”) ①思想上——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②组织上——形成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 (2)发展经过: 教师: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观察示意图,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归纳总结进行板书) ①金田起义——运动爆发 ②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③定都天京——同清对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现“天国”梦 ④北伐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⑤天京事变——由盛转衰;提拔新人,颁布《资政新篇》——改变不利局面 ⑥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3)颁布制度: ①《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 教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展示材料及问题)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3.1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材料)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导入:课件展示洪秀全的诗《吟剑诗》,让同学们猜猜其作者,从而导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展示课标要求。 材料:《吟剑诗》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河。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煌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整体感知:列出本课的三大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总体上认知本课的内容。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惊天动地 感悟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财富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板书)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多媒体展示】阅读材料,从而总结出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 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增 加了330多万两。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 个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从3万箱增至6、7万箱, 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鸦片战争后,洋布、 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 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他假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特下凡除妖魔,以此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T: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板书】1、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影响,阶级矛盾激化 (2)自然灾害严重 (3)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影响,创办拜上帝教 师: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同西方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是沿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比如说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棉排挤了中国的土布、棉布,当时民间买洋布、洋棉的十家人有九家都在买,使得商人纷纷破产,农民也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清政府战败,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向民间搜刮,加重税捐,官府经常抓人,并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年至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就有七十多起,遍及全国十几个省。 师:当时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人民与列强的正面冲突还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是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所以列强的入侵,以及清政府的腐朽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加上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最终使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煎熬,只得起来反抗。 师:时势造英雄,在农民起义潮流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了主流。 洪秀全是出生于广东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成为一名私塾教师,一面教书一面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举,但是他从16岁开始连续四次参加科举,屡试不中,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后来他几次经过广州,目睹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暴行,,1943年鸦片战争结束,广州一带笼罩着抗英和反清的气氛,

太平天国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从内容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内容是农民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证了革命形势由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迅猛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节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 (2)、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11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历史学科课时教案 首页 课题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授课时间年月日年级班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 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内容分析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太平天国的性质、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教学方法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图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 教后反思成功: 问题与 思考:

临 猗 三 中 课 时 教 案 附 页 备 注 【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内容,引入第二张:太平天国运动(板书) 【讲解新课】 一、背景(板书)【根据课本内容和播放视频“太平天国运动背景”学习】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 洋货大批涌人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3、主观原因是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 【过渡】时势造英雄,正当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之际,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农民战争爆发的时机日渐成熟。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多媒体显示过程】 (1)1851年1月 金田起义——兴起(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3)北上进军(4)定都天京(5)北伐西征 【合作探究】1: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讲,孤军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必然。 【过渡】西征胜利后太平天国就达到全盛时期紧接着发生了一场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令天国由盛转衰那就是 (6)、天京变乱①过程: 洪 杨 韦 石 ①逼 ②杀 ④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⑦灭

太平天国-导学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第一阶段:自主预习案(1课时) 第一:研读目标及重难点。(3分钟)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目标: ①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 ②通过情景再现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与列表归纳能力。 ③通过对比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在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从发展史看运动失败之因及教训史论结合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培养学生分析、提炼材料能力。 (2)情态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②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体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重点]: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因及教训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辩证看待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第二:独立学习,完成学案。(20分钟) 【自学导航】静心、独立、快速、高效 一、萌发理想:人间天国梦(背景) 据导言和课本第一段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回答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洪个人因素: 思想来源: 二、追求理想:打造天国梦(兴起与巩固) 1. 天国辉煌--兴起与全胜 结合p54页形势示意图,通过地图归纳起义过程;定都后面临严峻的军事形势,为此采取哪些措施?分析措施的目的意义。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定都南京 --北伐西征 -- --- ---- 重建核心 ---- 2、制定纲领--巩固 ①重点突破:结合课本55与56页前后期的两个纲领分析纲领的目的、内容、如何评价两个纲 领?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临湘二中邹平安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知识方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 ②能力方面: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经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的学习法。 ②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让学生学会列表归纳法。 ③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②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③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2、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个内容,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它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它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同时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上一课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教法: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性活动。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上课时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

初中历史说课稿:《太平天国运动》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3699116.html, 太平天国运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从内容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内容是农民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证了革命形势由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迅猛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如今我国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进入近代的中国农民怎样担任起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任务的?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从而准确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包含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剥削两方面的内容。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带有时代的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共分为八个课题,主要内容是1840年到1949年间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性质的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本单元的第二个课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爆发原因与前一个课题《鸦片战争》的联系,及对后面课题的影响。并且强调反侵略性、求民主性。 二、说教学目标 2003版课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017版课标:1.7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及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综合2003年课标与2017年新课标 课标合成: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期的中国社会,概述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史实及意义,分析农民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由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运用教材、引用材料及地图,结合所学,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历程,分析其兴起背景,加强时空观念,形成对鸦片战争后中国时局的宏观认识。(2)引用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资政新篇》,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培养论从史出、合理解释历史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课标、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素养并结合高考考情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理想与实践,《资政新篇》的体制改革。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四、说学情及忧惧 1、从知识认知水平看: 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所学习。因此高一学生拥有基本的知识储备,但缺乏深度与广度。在教学过程中应略化过程,更加强调材料分析和问题的深入探讨。 2、从心理特点看: 高一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上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与被动性,缺乏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提出有梯度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五、说教法 主要采用自主与合作学习、讨论法、讲授法,设置一些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作适当补充和总结。 六、说教学设计 环节一:导学案及反馈 提前下发导学案,建设小组、确定分工,布置预习任务,及时收回导学案进行批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一是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及时了解学情;二是为了增强学生自信,激励其他同学。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要求:天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和直接原因;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理论来源、核心内容和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传教过程中形成的六个领导核心;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三次军事行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资政新篇》的意义;天京变乱及之后领导核心的重建;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能力要求: ①通过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②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 ③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4)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阶级首先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任务。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特点。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南通市小海中学顾中华 一.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原因;掌握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启示及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短剧表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和局限性。通过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地图、创设情景、提问、列表和对比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及失败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难点: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异同及理解两纲领不能实行的原因;分析和论证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金田起义”的浮雕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多媒体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鸦片和棉纺织品输入大量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两,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持续上涨。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1)西方列强的侵略 (2)腐朽的封建统治和自然灾害的严重 (3)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和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思考2.洪秀全是通过什么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动太平天国运动?这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 宗教形式;农民阶级局限性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兴起、发展和全盛到衰落) 让学生阅读教材,快速整理: (1)开始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2)初步建立政权:1851年永安建制 (3)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4)全盛:北伐、西征后(5)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变乱 (6)后期防御战:江北的大营、三河镇大捷、江南大营、上海近郊、安庆、天京保卫战。(7)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思考3. 材料4: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深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等都有明确规定,不准逾越。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天王及诸王都是世袭的。 结合材料4说明太平天国政权还是农民政权吗?出现了什么趋势?材料4和天京变乱都说明了什么? 不是。封建化趋势。农民阶级局限性。 三.太平天国革命纲领 (一)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1.目的: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的社会 2.内容:(1)土地的分配(原则: 方法: (2)产品的分配(原则:

第15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岳麓高中历史)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中系统介绍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重要事件。它是自1840年以来诸多反侵略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运动等之中最突出的一例。太平天国运动不但是自1840年至1900年间反抗西方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农民战争,而且由于它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因而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同时也是“亚洲革命风暴”中的典型代表,为世界革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学习本节可使同学们体会中华民族反侵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太平天国运动初中教材是两个课时的内容,对事件的叙述较为详细,强调记忆的东西也较多,高中课程叙述较为粗略,而对它的分析评价和强调探索的东西显著增加,这也符合了课标所要求的“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目标。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与初二学生相比,心理成熟了许多,分析、归纳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他们仍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开放。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具备的历史知识、对历史的认知、初步辩证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在高中课程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然而由于高一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处在最初的形成时期,对研究性、探索性学习的能力有待开发和指导,加上学生个性差异和基础差异,教师的角色就要做彻底的转换,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对学生做到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统一规格教育和差异性教育相结合。 三、教材教法: 教材主要围绕太平天国运动背景、兴衰过程及影响为顺序,以《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为突出点展开叙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因此教学上主要采用导学法,以问题的提出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另以阐述分析法深化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有所感悟。从学习方面看,学生必须运用整体认知方法去掌握整节教材线索;运用教师所提问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去感知问题的实质,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基本内容;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把握太平天国运动农民战争的作用和局限性,总之遵循史实—感知—探索—感悟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科能力,最终使学生在认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天京事变,《资政新篇》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的性质、特点、历史功绩及其教训,从而培养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3、情感目标: A、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爆发的 一次农民革命战争,因而比以往农民起义表现出新的特点。 B、《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但是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

【范文】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防御战的概况;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是后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且太平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在这里是一个集中体现。(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这是本课内容最后的落脚点。 2.难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请一两位同学就初中已有知识或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太平天国的内容,描述某一历史片段或简单的阐明自己的看法。准备好了的同学,请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千年变局、苦苦求索 高二必修三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说反思 Text 说教材 课程标准 Text 说过程 说方法 Text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教材地位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巨大变化, 所讲述内容对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通过学前问卷,学生对林则徐、康有为等人物有所了解,但对于其思想方面的具体内容缺乏认识,虽然初中学习过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但是对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的特点缺乏认识。 (三)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学情分析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 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史料研习,探寻“救国良方” 产生的历程,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 的过程 深刻体会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感受先进人物忧国忧民的思想,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 习的渐进历程。(突破方法:让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课难点确定为近代中国人向西 方学习的阶段性特点。 (突破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 ——教法学法 1. 导入新课 2. 问题解决 3. 思维拓展 4. 课堂总结 1. 教法: 启发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流程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材料一:从19世纪初期开始,尖锐的社会矛盾已使中国社会渐渐临近又一次改朝换代之局……民间愁苦在积累中化为躁动。鸦片战争之后,改朝换代的社会力量大大发展起来,并按不同的渠道汇集成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64材料二:康雍乾三朝的一百五十年和平与繁荣,已促使人口迅猛增长,但可耕地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人口从1741年的1.43亿增加到1850年的4.3亿,增长了200℅,而耕地则从1661年的5.49亿亩增加到1833年的7.37亿亩,仅增长了35。人口增长与土地增长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的急剧下降。根据1753年的7.08亿亩耕地,每个人理论上可分得3.86亩,但根据1812年的 7.91亿亩,每个人职能摊到2.19亩。更糟的是,在1812年到1833年间,由于自然灾害的因素, 耕地面积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负增长……这时的人均耕地面积进一步下降到1.86亩……个人土地拥有量的持续减缩,意味着农民负担日益加重,当小块天幕的产出不再能维持生计时,农民卖掉天地称谓某个地主的佃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P224材料四:中国政府打输了这场战争(鸦片战争),不敢禁止这种买卖。结果鸦片交易实际变得毫无 拘束......仅1848年一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加剧了业已恶化的经济混乱和铜银兑换价格 (1) 两银子在十八世纪时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其市价超过了2000文。兑换率增长一倍,实际就减少了人们一般的收入……实际上,这意味着农民的地租负担了一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P225材料六:P35 根据13世纪至20世纪江湖冻结年代及16世纪以来热带地区降雪落霜年分的统计,发现1840一1890年是过去500年间中国最寒冷的时段之一(竺可祯,1972)。 ——葛全胜、王维强《人口压力、气候变化与太平天国运》 P40 19世纪前半叶中国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对人地矛盾已臻紧张的中国社会是残酷和痛苦的。此间,因气候灾害,全国直接死亡人数达53万;1848年湖南水灾,仅长沙市涌来的灾 民即达数十万。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 材料七:1854-1867年广东土客大械斗,血雨腥风13年,烽火狼烟17县,斗祸起于鹤山、恩平、开平、高要,蔓延于高明、新兴、新宁、阳春、阳江,浸及于新会、四会、罗定、东安(今云浮)、西宁(今郁南)、电白、信宜、茂名等州县。人口大量死亡,经济一蹶不振。 ——刘平《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问题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社会渐渐临近又一次改朝换代之局”的原因?(15分) 材料一:对世世代代沉溺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民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他们天然同情正义,有天然相信命运。当正义与神助合二为一的时候,造反就成了天意选定的事业。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67材料二:一切意志都归结为上帝的意志……宗教的戒律便自然转化为“天条”,原本不懂纪律的乌合 之众因之而可以部勒成营伍……作为天父,上帝的慈悲给小农以慰抚。作为至上神,上帝的独裁收 束了小农的散漫。在这两重性下,形成了太平天国的大一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P68问题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