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方志方言部分指瑕
安徽方言——精选推荐

安徽方言徽州方言 【徽州方言】区域方言名。
是一种与一般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土语群,包括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六类小区方言。
徽州方言跟吴语方言有一些联系,而古徽州区域内各县的方言又互有差异。
明嘉靖《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
”但毕竟徽州方言是单一体系的方言整体,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共同的特点。
语音上,大多数具有尖音;鼻音声母g,跟k、x为伍,同是标准的舌根音;没有“日[z]”母而有“[n]”母;n化韵严重,如休宁话“猫”读成“民”;祁门话“猫”读成“棉”;黟县话“猫”读成“命”,这种带n尾的词,在性质功能方面类似普通话的儿化词,所不同的是非卷舌音;徽州方言有入声,除休宁话外,不分阴入和阳入,入声近似吴方言的喉塞声,但又不是真喉塞声。
徽州方言有不少独特的方言词,但各县有异,来源不一。
一些词语至今仍沿用古义,如“先”即“先生”义;“种种”为“短而乱的胡须”;“造化”为“幸运”之义等。
徽州方言有某些独特的具有语法作用的语素,其中表示复数的有“人”、“大家”。
有的具有结构上的组合作用,表示某方面的人,如“仂”。
有的表示领属关系,如“个”。
有些独特的介(动)词,义项多,但在句中不模糊。
如“帝”有“到”、“在”、“被”、“把”等义,在句中如何用一目了然。
表示动作重复,除了在谓语前面加副词“再”作状语,有时还在句尾附加“添”来表示,如:“再吃一碗添”。
【祁门方言】祁门方言以流行于阊江上游流域的城区话为代表。
有声母21个、韵母35个、声调六个。
其音系特点是大多数流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为不圆唇高元音。
流行于沥水河与文闪河流域的西路话同城区话稍有不同,西路话有声母22个,韵母36个,声调五个。
音系特点表现在流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大凡是较高的圆唇元音。
流行于阊江中游流域的南路话,流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为较低的圆唇元音。
祁门方言词汇中的单音词丰富,其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语词,如“妪”(祖母)、“斫”(砍)、“洒”(我)等。
安徽省地方志方言部分指瑕

安徽省地方志方言部分指瑕
贡贵训
【期刊名称】《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6)002
【摘要】1990年前后出版的安徽省各地方志的方言部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方言描写结构不全、注音混乱、用语不规范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条解决的办法.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贡贵训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永州,42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4
【相关文献】
1.地方志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的良好开端——《安徽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主要内容解析 [J], 郭世东
2.省政府召开第33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安徽省地方志条例(草案)》、《安徽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草案)》 [J], ;
3.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审计厅安徽省监察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监督办法》的通知 [J], ;;;;
4.扬雄《方言》与方言特征词的判定问题——以《方言》部分方言词的重复注释为例证 [J], 孙玉文
5.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国资委安徽省税务局安徽证
监局关于全面推开安徽省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的通知(皖财企〔2020〕84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陵县志——方言篇》内容简介

《南陵县志——方言篇》内容简介本县内的方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当地话,它是世代祖居本地的人所说的话。
二是客籍话,它有三个分支,即江淮官话、中原官、话湘语。
当地话在县内分布面积最大,但内部的一致性较强的。
人们相互交谈,基本上没有障碍。
当地话在中老年人的社交活动中,仍起着主要交际工具的作用。
但在青年人中在较多场合里已被江淮话所代替。
他们即使还能说一些本县土话,但语音特征已不那么鲜明。
(一).本志的语音是以仙坊老派人的话为根据的。
1.声母23 个辅音声母,1 个零声母。
2.韵母共40 个。
其中元音韵母18 个,鼻化或鼻尾韵母8 个,喉塞尾韵母13 个,可以自成音节的辅音韵母1 个3.声调 5 个单字调,不包括轻声(二).本县方言同普通话的主要差异1.构词的音节数多少不同:一是,方言为单音词,普通话为双音词。
如:(方)饭—(普)米饭(方)心—(普)馅子; 二是,方言为双音或多音词,普通话为单音词。
如:(方)米醋—(普)醋、(方)豺狼—(普)狼。
2. 词义相同,词形有异:一是,构词语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如:(方)虼蚤—(普)跳蚤、(方)蛮槌—(普)棒槌。
二是,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如:(方)六谷—(普)玉米、(方)洋芋—(普)马铃薯。
3.词形相同,词义有异一是,方言词义大于普通话的词义。
如:心(方)心脏、馅儿-(普)馅儿二是,方言词义小于普通话的词义。
如:肉(方)一般只指猪肉-(普)是各种动物肉的总称。
三是,方言词义与普通话词义完全不同。
如:锤子(方)拳头-(普)敲打的工具(三).本县方言语法上的主要特点1.物名多“子”缀如:末末子蚂蚁子2.动词和形容词后的“咯”,相当普通话的“了”。
如:我看咯三遍。
还有“咯”相当普通话的“着”。
如:灯还亮咯。
3.形容词的生动式和加强式。
XAA 式可以增加词的形象性,如:粗壮壮(的);X 不啦唧式既可以增强词的生动性,又可以表达出厌恶的感情色彩,如:瘦不啦唧(的);AX 式和AXAX 式都是词义的加强式,如:圆(X)滚圆(AX)滚圆滚圆(AXAX);“X 煞”式也是加强词义的,相当普通话的程度补语(X 得很),对谓词的状况加以强调,如:累煞、痛煞。
安徽方言特点

“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
它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
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北和沿淮以南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沿江以南的部分市县。
安徽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
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
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县。
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
此外,还有在近百年来,先后成批迁徙定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所说的客籍话。
客籍话中有湖北人说的西南官话,有河南人说的中原官话,有湖南人说的湘语,也有为数较少的福建人说的闽语和客家话,还有从浙江迁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说的畲话。
说西南官话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宁国、广德、郎溪、泾县、铜陵等县境内。
说中原官话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广德、郎溪等县内。
皖南的闽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宁国岩山一带,和散居在广德、郎溪、歙县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说的话。
说湘语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
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
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说的近似“客家话”的汉语方言。
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东南部的畲乡。
(二)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 声母。
例如,“安”读 a~21 3,“昂”读 ɑ~55,“爱”读 53,“袄”读 24。
1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
例如,“买菜”说成m 24ts 53,“报销”说成p 53 i 213,“蓝天”说成la~55tia~213,“刚强”说成kɑ~213t iɑ~55。
张掖诸县(市)志《方言》章指疵——兼论方志方言章撰修有关问题

张掖诸县(市)志《方言》章指疵——兼论方志方言章撰修有关
问题
何茂活
【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张掖地区各县(市)志除《临泽县志》尚未印行外,其他各志均已出版发行。
本文主要对张掖、高台、山丹、民乐各志中的方言章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语学理论、方言实际及文字表述的准确性等方面求疵指误,追本溯源,阐明个人看法,提出修改意见。
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方志方言章撰写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试图对今后此类文
献资料的撰写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总页数】7页(P21-27)
【作者】何茂活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中文系甘肃张掖7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
【相关文献】
1.河西方志方言章误用"方言同音字"类举 [J], 何茂活
2.方言地理学视角下城乡方言接触现象分析——以徐州市、铜山县方言韵母鼻音同化为例 [J], 王海燕
3.从章组f声母看古知庄章组声母在汾西方言中的演变 [J], 白静茹
4.方言研究的重要成果——董遵章同志《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序 [J], 朱一玄
5.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在隆德方言中的演变——兼论宁夏境内方言分ts ts的类型[J], 李树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安徽方言之

• 2、人体部位
• • • • • • • • 头毛——头发 手嘎扑——手臂 指马壳——手指 斗子——肚子 胳膊--噶脯 代马直---大拇指 俺剧—眼睛 谜猫---眉毛 耳刀——耳朵 酸罗坡——膝盖 指马缝——指甲缝 哈扒——下巴 歇哈—胳肢窝 罗锁骨—脚踝 豆七俺—肚脐眼 舌偷—舌头
• 3、衣服类
• 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古时的汉语中的全浊声母在太湖 话中全部读作送气的清辅音,而普通话几乎全部都读作不 送气的清辅音! • 比如:“共”普通话读为“gong”而太湖话读为“kong”; “鼻”普通话读作“bi”而太湖话读作“pi”;“弟”普通 话读作“di”而太湖话读作“ti”;“字”普通话读为“zi” 而太湖话读为“ci”;“舅”普通话读为“jiu”而太湖话 读为“qiu”。 • 以下是一些常见字的特色读音(相对普通话):
• • • • •
• 6、时间类 • 莫会子——什么时候 上昼——上午 • 哈昼——下午 中时——中午 • 门刀——明天 后到——后天 • 过哈子——等会 天光——天亮 • 莫黑——傍晚 旧年——去年
• 门年—明年
毛香粑
胡玉美辣椒酱
天柱山
天 仙 配
花亭湖
女 驸 马
Welcome to An'qing
• 裤子兜——短裤 • 细裤——小孩的衣服 • 还踏子——拖鞋 还——鞋 手捏子——手帕 热褂—衬衫
• 4、家庭物品
皮哭—橡皮筋 收子—梳子 厨哈——厨房 条把——扫帚 马凳—小板凳 愁偷—锄头 挑—勺子 收子—梳子
•
5、吃的喝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引汤——米汤 玉留——玉米 红玉——山芋 大椒——辣椒 汤巴——汤圆 哭陋——葫芦 蟒瓜——丝瓜 香瓜——南瓜 鸡爪爬——鸡脚
安徽5大方言调查项目通过验收:吴语渐“无语”徽语不乐观

安徽5大方言调查项目通过验收:吴语渐“无语”徽语不乐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一个地方的方言是这个地区居民能够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不管在哪儿,当你听到熟悉的乡音,总会想起家乡,记起乡愁。
从2016 年起,安徽省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安徽省汉语方言调查项目。
据悉,这是自上世纪50 年代之后,规模最大、科学性最强的方言调查。
近日,历时3 年,安徽五大方言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徽语、吴语、赣语45 个调查点全部通过验收。
省语委办主任朱乃韬表示,从调查情况来看,徽语的特征还是完整保留,但是安徽吴语正在消失。
知道您的老家话叫什么名字吗?安徽五大方言设45个调查点“安徽处于南北交界,南北的方言和东西的方言都在这里交汇,方言资源十分丰富。
”省语委办主任朱乃韬说,“从东到西,吴语在东边,如马鞍山、芜湖,中间是江淮官话,西是赣语;从北到南是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徽语,南方也有一些地方讲吴语。
从使用人口来看,最多是中原官话,比如阜阳、淮北、宿州、亳州、蚌埠等。
但是尽管说中原官话的人多,地域也大,区分度却不大。
记者了解到,2016 年,安徽省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安徽省汉语方言调查项目,对我省五大方言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徽语、吴语、赣语共安排了45 个调查点。
比如中原官话在淮北相山区、宿州埇桥区有调查点;江淮官话在合肥蜀山区、安庆迎江区、宣城郎溪有调查点;吴语在宣城泾县、铜陵市义安区、池州青阳、芜湖繁昌有调查点;赣语在安庆太湖、潜山和池州东至有调查点;徽语在黄山歙县、黟县、屯溪和宣城旌德有调查点。
“过去学者专家们也陆续做过方言调查,并对安徽方言进行搜集整理。
这些学术行为,丰富了方言的记录。
”朱乃韬说,此次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记录最全、科学性最强的方言调查,有着严格规范。
方言调查项目要完成哪些任务?寻找“发音人”录制地道方言记者了解到,安徽省汉语方言调查项目任务分别由安徽大学、安师大、淮北师大、铜陵学院、阜阳师大、黄山学院、宿州学院、皖西学院等高校专家组成的调查团队承担。
安徽省的汉语方言

安徽省的汉语方言安徽省的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大特征,历史悠久且多样。
而在中国的方言分布中,安徽省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和经济枢纽,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汉语方言。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东邻江苏省,南界浙江省,西接江西省,北隔淮河与河南省相望。
它的汉语方言由于地理位置、经济交流、历史演变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特点。
首先,安徽省的汉语方言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两大类。
北方方言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地区,包括宣城、滁州、阜阳等城市;而南方方言则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地区,如合肥、蚌埠、芜湖等城市。
北方方言受到河南、山东等邻省的影响,语音音调较为平舌,发音较粗犷;南方方言则受到江苏、浙江等邻省的影响,语音较为婉转柔和,发音细腻。
在安徽省内部,各地的方言也有细微的差异。
例如,黄山市以及周边地区的方言受到了皖南方言的影响,其中特点是舌尖发音较凸显,音节较快。
而六安市的方言则受到了豫南方言的影响,发音较粗犷且带有浓重的口音。
安徽省东部的宁国市方言则具有江浙方言的色彩,发音婉转、抑扬顿挫。
除了音调和发音的区别外,安徽省的汉语方言在词汇和语法上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特别是在安徽的农村地区,一些古老的方言词汇依然保留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广泛使用。
例如,安徽方言中“着”可以作为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助词,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在”。
另外,“搓扯”一词在安徽方言中表示闲聊,而在其他地区可能并不常用。
由于安徽省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文化影响,安徽省方言的传承也得到了重视。
尽管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新兴媒体的影响,汉语方言的保持和传承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仍然有大量的人坚持使用方言,并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将其传递给后代。
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安徽方言也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
总之,安徽省的汉语方言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汉语方言之一。
无论是北方方言的豪放粗犷,还是南方方言的婉转柔和,安徽方言都融汇了周边地区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语言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地方志方言部分指瑕
作者:贡贵训, GONG Gui-xun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永州,425100
刊名: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26(2)
1.固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固镇县志 1992
2.《蒙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蒙城县志 1994
3.《定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定远县志 1995
4.界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界首县志 1995
5.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宿县志 1988
6.何茂活从河西方志看方言入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期刊论文]-中国地方志 2007(10)
7.霍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霍山县志 1993
8.临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临泉县志 1994
9.淮南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淮南市志 1998
10.阜阳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阜阳县志 1992
11.毫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毫州市志 1996
1.郭猛方言志编纂中应该坚持的几项原则[期刊论文]-广西地方志2005(1)
2.周庆平.Zhou Qingping简谈方志中方言的用字规范——从"苏气"、"杭式"和"巴式"说起[期刊论文]-中国地方志2007(12)
3.杨永成.YANG Yong-cheng合肥方言的代词[期刊论文]-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5)
4.赵则玲关于续修地方志中方言卷的编撰问题[期刊论文]-中国地方志2004(5)
5.何茂活.He Maohuo从河西方志看方言入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期刊论文]-中国地方志2007(10)
6.莫超《秦音》及清代方志中的甘肃方言[期刊论文]-河西学院学报2008,24(3)
7.孔慧芳.KONG Hui-fang合肥方言中入声调变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期刊论文]-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
8.薛慧卿中国方志源流探论[期刊论文]-河南社会科学2003,11(6)
9.纪秀生.JI Xiu-sheng闽南方言研究中的又一部力作评《闽南方言大词典》[期刊论文]-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0.孙垚合肥话将走向何方[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fxyxb-shkxb20090201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