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国人震惊的的我国森林资源
考试九类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

考试九类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李长春同志指示:要加大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力度。并 和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意义重大。要结合制定文化发展纲要,将其作为重要课题() A、地区图书馆 B、数字图书馆 C、专业图书馆 D、公共图书馆 正确答案:B 2.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 B、知行统一 C、知识渊博 D、品质高尚 正确答案:A 3.Excel工作表的扩展名可以是()。 A、xls B、htm C、doc D、ppt 正确答案:A 4.中国领土东西端时差约为() A、4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正确答案:A 5.有些公司旗下往往有多个品牌,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不同需要。比如宝洁公司的洗发水有“飘柔”、“潘婷”、“海飞丝”等诸多品牌。这种策略属于_。() A、品牌扩张策略 B、家族品牌策略 C、统一品牌策略 D、多品牌策略 正确答案:D 6.来函收悉。关于征地的有关()请速与xx市人民政府联系解决。 A、事宜 B、事实 C、事情 D、事务 正确答案:A 7.电脑安全软件提醒自己的电脑有系统漏洞,最恰当的做法是() A、不与理睬,继续使用电脑 B、立即更新补丁,修复漏洞 C、重启电脑 D、暂时搁置,一天之后再提醒修复漏洞 正确答案:B 8.下列国家中,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是哪个?() A、哈萨克斯坦 B、乍得 C、赞比亚 D、智利 正确答案:A 9.有人在记录π值时,记为“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这是使用了()。 A、谐音联想法 B、形象联想法 C、词句归纳法 D、歌谣联想法 正确答案:A 10.戏曲里的“插科打诨"是指:() A、走边 B、跑步 C、云里翻 D、使观众发笑的穿插 正确答案:D 11.转基因植物这一技术是由哪国人发明的() A、瑞典 B、美国 C、日本 正确答案:B 1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的食盐是小于( A、5克 B、6克 C、7克 正确答案:B 13.网络流传一个故事,有个女孩救了一只受伤的流浪猫,突然有一天女孩打开门发现门口放了一条鱼,女孩很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把鱼丢到垃圾桶里了,结果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早上起来都发现门口放了一条鱼,女孩很生气以为是谁在搞恶作剧,直到有一天女孩发现原来是她救的那只猫每天把鱼放到她家门口的,猫是为了报恩,把它认为最好的给女孩,可是鱼是猫的需求,并不是女孩的需求,在经济学中需求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 A、能力 B、欲望 C、水平 D、价格 正确答案:B 14.下列()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最相似。 A、公生明,偏生暗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正确答案:B 15.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是:() A、故宫 B、克里姆林宫 C、白宫 D、爱丽舍宫 正确答案:A 16.被称为“邮票王国”的是哪一个国家:() A、圣马力诺 B、西班牙 C、意大利 正确答案:A 17.某企业2017年实际投资资本总额540万元,为了扩大销售规模,计划2018年初追加60万元营运资本,企业预计投资资本回报率为16%,则该企业的目标利润为()万元. A、96 B、93.4 C、90.2 D、86.4 正确答案:A 18.《荷花舞》的编导是谁? A、陈爱莲 B、戴爱莲 C、贾作光 D、金铭 正确答案:B 19.向日葵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国花:() A、伊朗 B、秘鲁 C、新加坡 正确答案:B 20.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 A、社会实践 B、向道德模范学习 C、积德行善 D、学思并重 正确答案:A 21.植物利用叶子吸收光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什么() A、氨基酸 B、纤维素 C、叶绿素 D、葡萄糖 正确答案:D 22.“达尔文奖”是颁发给哪个科学领域的奖项() A、植物学 B、人类学 C、生物学 正确答案:C 23.明清两朝的24位皇帝统治中国长达491年,哪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A、1942年 B、1901年 C、1911年 正确答案:C 24.网球几大国际赛事中的联合会杯是:( A、男子团体比赛 B、女子团体比赛 正确答案:B 25.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现偏差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进行营销策划,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符合该原理的是() A、从众心理 B、求实消费心理 C、攀比消费心理 D、求异消费心理 正确答案:C 26.世界杯足球赛几年举办一次?() A、三年 B、二年 C、四年 正确答案:C 27.“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住处?() A、司马迁 B、诸葛亮 C、刘备 D、司马光 正确答案:B 28.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请问出自谁的诗?() A、李白 B、苏轼 C、杜甫 D、陆游 正确答案:B 29.君子兰是哪个城市的市花:() A、沈阳 B、哈尔滨 C、长春 正确答案:C 30.首次为中国获得夏季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是()。 A、许海峰 B、庄则栋 C、容国团 D、叶乔波 正确答案:A 31.被称为“壁画之都”的是哪个城市:() A、敦煌 B、墨尔本 C、墨西哥城 正确答案:C 32.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是哪一个国家:() A、俄罗斯 B、巴西 C、加拿大 正确答案:A 33.素有“天下瓷宗”之尊的瓷都是() A、宜兴 B、德化 C、禹县 D、景德镇 正确答案:D 34.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 A、《家》《春》《秋》 B、《雾》《雨》《电》 正确答案:A 35.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描写的是哪种动物() A、鸡 B、鸭子 C、大雁 D、鹅 正确答案:D 36.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种教派:() A、伊斯兰教 B、道教 C、佛教 D、儒教 正确答案:C 37.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事业经营者均未能()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如梦方醒,结果往往是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也()。 A、观察无济于事 B、认识一事无成 C、体会无力回天 D、意识于事无补 正确答案:D 38.台球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正确答案:C 39.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夜郎自大 C、目中无人 D、刻舟求剑 正确答案:A 40.半坡遗址属于以下哪个时代?() A、中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正确答案:C 41.地球的年龄约有:() A、300亿年 B、46亿年 C、60亿年 D、245亿年 正确答案:B 42.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A、200元 B、300元 C、100元 D、50元 正确答案:C 43.真书"指的是:() A、行书 B、篆书 C、楷书 D、隶书 正确答案:C 44.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汉书》 B、《史记》 C、《左传》 D、《春秋》 正确答案:B 45.在生活中,应具有一定的防盗意识,下列各选项中,哪个选项不能更有效的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A、将大量现金放在身边携带,不存入银行 B、日将身份证和银行卡分开存放 C、使用ATM机自助办理存取款业务时要注意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员 D、存折和银行卡密码不用自己生日或连续数字 正确答案:A 46.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南非 B、埃及 C、苏丹 D、阿尔及利亚 正确答案:D 47.古诗云: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在哪个省?() A、河南 B、河北 C、湖南 D、湖北 正确答案:C 48.()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人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A、科斯定理 B、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C、恩格尔定律 D、凯恩斯主义 正确答案:C 49.湖南岳阳的岳阳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
浅谈天然林资源保护必须抓好几项工作

政策 ; 另一方 面 , 在 目前森林 植被 采取重 取轻予 的政策 ; 另一方 市 大 环 境 绿 化 、 生 物 防 火 林 带 造 林 七 大 生 态林 建 设 和 以 “ 1 5 2 ” 能 面, 在 目前森林 生态补偿 基金还没有建 立的情况下 , 当务之急就 源生 态 示 范 为 纽 带 的农 村 能 源 建设 丁作 , 重 塑 生态 文 明 。 是要进行森林分类 区划界定 , 划定范 围 , 搞好规划 , 尤其是在那些 5 加 大 执 法 力 度 。 实 施 依 法治 林 靠天然林吃饭 的林 区, 一定 要划 分核 心区 、 禁伐 区 、 生产经 营区和 《 森林法 》 是 我国的林业大法 , 一定要 坚决执行 , 依法管理 森 生活 区等 , 依照分类经营的思路 尽快 调整规划 , 从 实际出发 , 实事 林资源和林业生产。加强森业法制建设 , 围绕新森林法的实施 , 抓
民营 科技 2 0 1 3 年第3 期
农林 论坛
浅谈天然林 资源保护必须抓好几项 工作
赵 展 亮 ( 大兴 安 岭 十 八 站林 业局 煤 炭 公 司 , 黑龙 江 大 兴安 岭 1 6 5 2 0 1 )
摘
要: 现 就 黑 龙 江 省如 何 做 好 天 然 林 、 防 护 林 的保 护 工作 进 行探 讨 。
洪灾 。因此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大意义的 全部退耕还林 。 宣传 力度 , 提 高全社会对森林 的多功能性 和多效益 的认识 , 努力 4 全 面 实 施 绿 工 程 用党 中央 、国务院的重大决策统一广大干部群众 的思想 认识 , 形 1 9 9 8 年底 , 自治 区党委七届六次会全提 出了我 区农业和农村 成全社 会强烈 的实现愿望 , 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 因素 , 使 整个社 会 T作跨世 纪发展 的“ 1 2 3 4 6 1 0 ” T作思路 , 其中将绿 色T程列 在全 对保护天然林资源这项功在 当代 、 荫及子孙后代 的德政 T程形成 区实施六大重点基 础工 程的第一 位 , 充分说 明了林业 在我区生态 共识 , 并 主动参与 、 支持 和监督工程的实施 。 环境建设 和国民经济建设 中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 。天然林 、 防护林
6-1 正视发展挑战 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1)

界排名
中国
世界
美国
国土
世界第三位
54名
0.9 2.75 3.87
耕地
世界第四位
130名
0.09 0.28 0.78
森林面积 世界第五位
134名
0.11 0.83
1.1
林木储积 世界第七位
122名
9.6 62.8 83.4
草原面积 世界第一位
138名
0.21 0.65 0.99
水资源 世界第六位
121名 2700 10000 18000
老年型国家指,60岁以上的老人占一国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 岁以上的老人占一国总人口的7%。
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60岁及以上
65岁及以上
2000 2025 2050 2000 2025 2050
世界 总体 水平
中国
9.9 14.6 20.7 6.8 10.0 15.1 10.0 18.5 26.2 6.7 12.2 19.2
的示意图(如上),思考:
1、这张示意图表明了什
木 么?
吃饭、住房、就业、养老、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很小的问题) × 14亿 = 很大很大的问题
资源总量、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产品产量……
2、面临如此严峻的人口 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可观的财力物力) ÷ 14亿 = 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煤炭储藏 世界第三位
53名
234.4 312.7 1045
与世界 比较
约1/3 约2/5 约1/9 约2/13 约1/3 约1/4 约3/4
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 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难度较大。
发展木结构建筑促进木材产业升级

发展木结构建筑促进木材产业升级1 发展木结构建筑促进木材产业升级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建筑市场上只占极小的比重,但目前发展势头很好。
木结构建筑优点非常多,同时对促进我国木材产业升级,转变木材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我国发展木结构建筑方面,我国消费者、开发商和国家决策机构有很多认识误区,诸如我国森林资源贫乏,不适合发展木结构建筑;木机构建筑成本太高,国人负担不起;我国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不足,不适合低层木结构建筑;木结构房屋不够坚固,易引起火灾和虫害等。
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而且木结构建筑有很多优点,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发展木结构建筑,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经过冷静科学地分析,我国发展木结构建筑也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必要性 1. 1 提高木结构建筑比重的必要性我国木结构建筑比重过低,不符合建设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的要求。
2009 年我国新增建筑面积 29.3 亿立方米,但真正意义上的木结构建筑不过万分之几,与欧美(90%),日本(60%以上)木结构住宅相比,有很大差距。
2009 年 7 月 14 日在日本神户,日美科学家进行了世界上规1/ 9模最大的 7 层木结构建筑震动台试验,相当里氏 7.5 级,持续 40秒,证明忠告层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优越。
我国地震后投入几千亿元巨资救灾,不如转变观念,政策扶2 持,事先投入资金,在重点地震区域有计划进行房屋改造,多建木结构建筑,逐步从根本上解决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问题。
例如日本有对优质木造居民每户补助 120 万日元的优惠政策。
1.2 改变建筑材料选择的必要我国建筑在材料选择上有误区,无论高层低层建筑、农村城市房屋货其他建筑,过度依赖水泥和刚材, 2010 年预计水泥产量将达到 18.3 亿 t,占世界产量的 55%以上,人均年消耗水泥1383kg,是世界人均消费两的 4.5 倍,见图 1. 农村房屋过去是以砖木建筑为主,现在都建水泥预制板房屋,既不安全又不环保。
做好林业碳汇工作 促进林业发展

做好林业碳汇工作促进林业发展作者:李秀斌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35期摘要:林业碳汇工作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的一种重要途径,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
积极开展碳汇工作,有利于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林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我国生态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b)-0256-011 林业碳汇工作涉及国家、民族的发展“碳汇”于1992年正式出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中,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汇不仅仅包含了大家所熟知的林业碳汇,还有海洋碳汇,草原碳汇、农业碳汇等等,只要能够从大气中消除二氧化碳,都能够将其囊括在“碳汇”行列。
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
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
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有两类: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二是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汇,而第二种方式就是增加碳汇。
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等林业碳汇项目,增加森林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经济而有效的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上升过快的办法。
研究显示,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
成熟森林的土壤有机碳持续增加,具有较大的碳汇功能。
工业减排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人类大规模排放温室气体引发全球变暖的问题又亟待解决。
所以越来越多的专家把目光转向了地球之“肺”——森林,希望通过增加碳汇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
森林碳汇虽然是间接减排,但它的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较强。
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森林一年大约能吸收10-40吨二氧化碳。
面积蓄积增加 消耗量减少: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呈现“两升”“一降”好势头

木材 生产 完成情 况
8 8 9万 h 森 林 覆 盖 率 从 0. 0 m, 6 . %上 升 N7 .8 . 比五 年 前 90 9 56 % 提 高 了65 个百 分 点 。 .9
3森林 总体 质 量提 高 .
“ 九五 ” 间 , 国家林 业局 组 期 经 织 的全 国森林 资 源 连 续 清 查 结 果 表明, 内蒙古 大兴 安岭林 区年均 采
净 生长 大 于净 消耗 。复查 期 内 , 林 木 总 生 长 量 比 林 木 总 消 耗 量 大
h r 高g9 . m3 m ,人 工林 由 提 ] 5 h  ̄32 /
2I9 3 m 增 到 本 期 的 3 . m/ E1m/ . h 493 6 h" r。 I t 2 林 分 平 均每 公 顷 株 数 由前 期 10 株增 加 到本 期 的 14 株 . 02 0 2 每 公 平 均 增 ] 4 株 。 天 然林 14 顷 J0 l 1 08 林 增 加3 株 , 工 林 8 l , 加 , 3 人 8株 增 2: 。 株 2
维普资讯
绿彦 安盼
面积蓄积增加 消耗量减少
内蒙古大兴交岭 赫资源呈现 “ 两升’ 一降’好势头 ’“ ’
石 玉 峰
“ 五” 背景和“ 五 ” 九 的 十
一
、
m 。 均5 .3 为年 均 产 量 的 年 66 万m ,
2 .6 其 中 : 1 %。 2 三剩 物数 量3 . 万 91 5
’
,
高。 活立木 总 蓄积和 上一 次连 续 清 查 相 比 , 长 了85 .万m , 增 14 7 3森林 蓄积 增 长66 .7 m .年 均增 长 4 82 万 了 19 .5 , 2 3 万m 。活 立 木 蓄 积持 续 6 增加 , 天然林 分 蓄积增 长 较快 。基 本 扭转 了超 限额 采伐 现象 , 伐 总 采 消耗 减 少 了32 .5 5 5 万m3 林 资 0 。森 源实现 了总生 长量大 于 总消耗 量 ,
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

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资源现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
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之间不匹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将愈来愈大。
后备资源供给不足,潜伏着更大的资源危机。
如果不能在地质勘探方面强化投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石油、天然气、关健矿产资源将严重衰竭。
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矿产资源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资源危机的乌云多次在世界的上空弥漫。
1973年、1979年两次能源危机,人类至今惊魂未定。
资源危机的冷风曾多次悄悄掠过中国疆土,而国人几乎无动于衷。
中国没有经受1973年和1979年危机冲击,国人至今未有资源危机的切身体会。
然而,1988年中国科学院的国情报告却昭示,中国的资源危机十分严重。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有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分母。
其结论如下(1)中国是缺水大国,水资源并不丰富,地下水开采过量,用水浪费,供需问题十分突出。
(2)耕地贫乏,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3)中国是贫林大国,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成熟林赤字采伐消耗,森林资源锐减趋势十分明显。
(4)中国是贫草大国,长期重用轻养,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草原,退化草原已达可利用草场的1/3。
(5)我国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浪费程度惊人,目前我国对矿产的需求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如不采取有力措施,矿业资源形势将会走向全面严峻。
(6)我国稀土资源虽然在世界上是储量大国,但也面临着枯竭的危机。
中国是世界资源小国。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潜在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前苏联、美国和印尼而居第6位,绝对量是丰富的。
但由于人口多,人均资源非常少水资源。
泰安旅游文化及风景名胜赏析

(二)泰安旅游业发展本身的 影响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分析 (1)资源与环境优势。泰山为五岳之首,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神山、 圣山,是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此外,泰安还拥有徂徕山、腊山两个国家森林公园,有 八百里水泊仅存的水域东平湖,还有大汶口文化遗址等。同时,泰安处于华北山东省中 部,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势明显。 (2)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泰安、泰山山城一体,周围是中国人口最密集、也 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津浦铁路,京沪、京福高速公路在泰安过境,拟建的京沪高速铁 路也在泰安设站,济南国际机场正在扩建,并积极开辟国际航线,沿泰山东麓至济南机 场不到一小时车程。这种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是很多名山、名城不可比拟的。 (3)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势。泰安地处中国东部环渤海湾经济圈内,除周边经济发达外, 泰安在全国265地级市中,经济实力接近100强,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0亿元。雄 厚的经济实力,为泰安旅游业的大投入、大产出奠定了财力基础 (4)政策优势。为加快泰安旅游业的发展,泰安各级把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到政府工 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支柱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并成立由市长任主任的旅游 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和改革措施,这将为泰安旅游业 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1、综合性。旅游业除具有经济性和文化性的本质外,还有自身 的特点: 旅游业通过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来获取盈利,而旅游者的需求是多 样的,是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综合性的需要。 2、依赖性。旅游业依赖于有特色、含金量高的旅游资源;依赖 于旅游输出国和接待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依赖于与其有关部 门、行业通力协作,协调发展。 3、带动性。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产业,旅游业发展起来 后,必然使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行业首先得到发展,而间接为旅 游者服务的行业也会受刺激而得到相应发展。 4、涉外性。旅游服务从业务上分主要有三项:组织本国人在国 内旅游,组织本国人出国旅游,接待外国人来国内旅游。后两项 业务活动都具有涉外性质的。 5、劳动密集性。旅游业提供的大部分产品是以服务形式表现出 来的无形产品,因此以出售劳务为主的行业特征十分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国人震惊的的我国森林资源 一九九八年夏天,一位《南方周末》报记者长平,只身进入长江上游,寻找森林。 其时,整个长江流域正在持续的特大洪水之中。中国政府紧急调动近六十万军警和近六百万民众投入抗洪抢险。水位之高,史所仅见。 灾难从何而来?——难得有共识的官民双方这次得出了共同的结论——主要是人为因素:长江中上游森林受到严重破坏。 那末,严重到何种程度了呢?这位记者想寻找森林,寻找那些幸存的原始森林。他沿着长江上游支流岷江与大渡河溯源而上,一直走到阿坝州林区。这里是防止长江水土流失的最後屏障,海拔骤然升高到五千米,已进入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但是,他仍然找不到森林,足迹所及之处,唯有荒山秃岭与低矮的灌木丛。有时他也会看到“封山育林”的巨大木牌,但四周只有一片片遗留的树桩。他以“不见森林非好汉”的决心继续深入,还是找不到森林。最後,一位林区官员的一句话彻底消解了他的宏愿:“你就省些劲吧,能看到森林的地方你是去不了的。”——换句话说,人迹所及之处,森林早已砍光了。 同一时间,另一位记者与世界银行组织的一个十四名专家同行,来到万里长江的第一条大支流雅砻江。这里是四川省凉山州,已抵达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在长江上游三大干支流中,金沙江、大渡河两岸的森林已基本砍光,唯有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的雅砻江尚有残存。专家组同样没找到森林,却找到了森林的遗骸: ……江面上漂浮着上游漂运下来的上万根三四米长、脸盆般粗的木头,小舟左冲右突一个多小时後才驶离码头。行出不到一公里,数万根粗木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几百米的江面。 攀枝花市的一位林业干部告诉记者,这仅是雅砻江岸近期所砍伐树木的很少一部分。由於二滩水电站关闸蓄水拦住了漂木的去路,大量木头在上面的几个水运站捞上岸运走了,漂下来的只是漏网之鱼。他说,仅沿江国有森林工业企业今年就至少砍伐了三十万立方米的木材,相当於砍光了五万亩原始森林。而流域各县、乡伐木企业的砍伐量更大。 数日之後,一九九八年八月下旬,四川省省长宋宝瑞在举国声讨中宣布: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从九月一日起,四川省阿坝、甘孜、凉山三州,攀枝花、乐山两市和雅安地区,立即无条件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关闭木材交易市场,全面启动四川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八月二十八日,国家林业局宣布:全面停止长江、黄河流域天然林采伐,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看起来,这是罕见的决心和罕见的效率。但事情的真相是:能砍的都砍光了。 阿坝州林管局长李恢斌一九九七年就宣布:四川已经没有可以砍伐的森林了。 能砍的都砍光了,这才宣布“禁止”砍了。 一切为时已晚。⊙ 三次森林大破坏 上帝并没有格外亏待中国,没有资料证明中国森林贫乏系自古已然。反之,所有的研究都指出,造成中国森林锐减的是人为因素。从历史上看,主要缘於人口增长太快而过度垦殖这一一般性规律。 现代的这种大破坏有三次。 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後期。 我们当时提出中国“十五年赶上或超过英国”,半年後又把时间表大大提前为“两到三年”,再三个月後更加激动人心地号召道:“为五年接近美国,七年超过美国这个目标而奋斗吧!”於是,整个中国卷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狂潮之中。在当时,钢铁是国家实力的主要指标,“超英赶美”就要全民“大炼钢铁”;全国城乡,一夜之间“土高炉”林立,就连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碉堡炮楼都改造成了“土高炉”。煤不够用,就伐木烧碳。但数百万座“土高炉”的冲天烈焰,却一举烧掉了中国大量森林。多年之後,经济学界痛心疾首地称之为毁灭森林的“一笔血债”。 第二次是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十年“文革”。 由于我们实施计划经济。为了保证其统治中心城市的稳定及发展工业,过低的强制性的农产品收购价使农业无利可图,其中种植业获利更低,又以种粮获利最低,农民自然倾向於弃种植业而转向林、牧、副、渔等业,而在种植业中,则是种什么也不愿种粮.在“文革”时期,这种行政强制达到了顶点。除种粮之外,一切都被视为“资本主义”而予以取缔。甚至连中国农民数千年以来传统的家庭副业,也被限制在每家仅可保留“一猪一羊一鸡一兔”。当时“以粮为纲”,农民加了一句:“一切砍光”。这一次,森林又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开荒种粮使大片森林消失,就连农民世代栽种的果木林都被农村干部们砍伐殆尽。 第三次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改革开放”初期。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走到了绝境,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开始的经济改革发韧於农村:农民争得了土地的经营权;一九七九年春《森林法》公布,划出一部分比较分散而不便管理的林地给农民作“自留山”这一回,农民山林到手就是大砍其树,抢占眼前利益。这种缘於信任危机的砍树风潮犹如银行挤兑,带有极大的传染性,只要有一户先砍,数日之内,便可席卷全乡全县。在唯恐得而复失的恐惧之中,农民们全家老少一齐出动,不分昼夜地疯砍狂伐。手软的伐大留小,心狠的则把成片的山林“剃光头”,甚至连果树、油茶树、漆树统统砍光!其势迅猛如暴风骤雨,无可阻挡。中国的森林又一次遭到浩劫。奇怪的是,迟至一九九三年,也就是这第三波大破坏过去之後,最高人民法院才对私砍自己所有的林木是否构成犯罪作出认定。 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人口增长和不计成本的经济发展是毁坏森林的罪魁。 英国在八百到一千年前,大部分国土还覆盖着原始森林,三百年前木材还能自给自足,近二百年来,工业化破坏了森林资源,现在90%的木材需要进口。 五十年代初,泰国的森林覆盖率为58%,二十几年之後,一九七八年降到了33%。 阿富汗和马来西亚的森林,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後,已经基本砍光。 中国黄河流域远古森林密布,到西周,森林覆盖率还高达53%(当然是专家估算的),後来人口剧增,毁林开荒,乱垦滥伐,才造成农业衰退,文明向东南迁移。现在黄河流域已经成了赤地童山,山河破败。⊙ 基本国情与数字 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以上,而木材蓄积量只占世界木材蓄积量的3%。 官方统计的森林覆被率为13.92%(不确,详见後文),是全世界森林覆被率30%的一半以下,居世界第100位左右。 森林面积1.22亿公顷,人均0.1公顷,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1.07公顷的1/10。 林业用地利用率低,总面积2.67亿公顷,有林面积只占43%;发达国家是80%甚至90%。 森林蓄积量95亿立方米(其中可采伐的成熟过熟林蓄积量仅14~15亿立方米),人均9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83立方米的1/9,大约名列世界第120位之後。 森林资源消耗加速;八十年代年均消耗蓄积量3.44亿立方米,比七十年代初年均1.96亿立方米增加75%。 幼、成林比例失调,用材林尤其严重;用材林中,中、幼林面积比重在增加,成、过熟林面积比重在减少,幼、成林面积比由过去的73:27变成82:18;成、过熟林蓄积量已濒於枯竭。 林地生产力低,还在显著下降;单位面积蓄积量八十年代比七十年代下降4.9%,其中用材林下降9.6%。 一九四九~一九七八近三十年间,全国累积造林14~15亿亩,保有率30%稍多,其中还有33%长势不佳,难以成林。 黑龙江省森林面积居全国之首,素有“林海”之美称,其森林覆盖率本世纪初在70%以上,现在已下降为35%左右,下降了一半。其森林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4,木材产量却占全国的40%。一九八六年,黑龙江森林资源局对全省林业系统所作的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证明黑龙江“木材资源已面临枯竭”。 被称为“红松的故乡”的小兴安岭,采伐量大大超过生长量;目前全林区绝大部分林业局已无林可采。 西南横断山区是仅次於东北的第二大林区,也逃不脱过量砍伐的命运。云南省森林覆盖率由五十年代初的50%减少到24%。西双版纳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四九年的69.4%降为八零年的26%。整个西南地区气候恶化,水土流失,生态遭到惨重破坏。 四川的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三,但过量采伐更为严重,砍伐与更新之比为竟达到11:1!赤字每年高达一千四百万立方米,可采伐森林已经面临枯竭。四川的森林覆盖率在中共建政之後三十来年中,从20%(五十年代)下降为12%(八十年代)。省内各地森林覆盖率也呈迅速下降趋势:奉节县森林覆盖率由32.3%下降到17.4%;巫山县由24.6%下降到11.7%沱江、涪江、嘉陵江等几条长江主要支流流经的川中53个县,覆盖率大多不足3%,其中19个县竟然不到1%。其结果是四川省(及相邻的贵州省)近年来遭受水灾的面积均在二千八百九十七点三万亩以上,比八十年代增加了1倍,是六十年代的9倍。附带说一句,在一九九五年“全国绿化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这个砍伐更新比为11:1的四川省,获得了“平原绿化先进省”的光荣称号。 海南岛是一个重要的热带森林区,五十年代覆盖率为35%,七、八十年代之交是10.5%,八、九十年代降到7%。 八十年代末,经济学家张健雄列举了以下形象化的数字: 用形象的语言说,就是在我们这个本来树木就不多的国家里,学校每上一堂课的时间:有4000亩森林被毁;每吃一顿饭的工夫:有二千亩森林被砍伐一空;甚至,每眨以下眼睛:有十二亩林木从我们的土地上消失……。 目前,中国森林资源已濒於枯竭。⊙ 制度性毁林 这是一个森林之子的故事。 杨占清,大兴安岭塔源林场场长,一条要林子不要命的好汉。倔强的性格和对森林的深情,使他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历尽坎坷,也使他成了森林的守护神。多次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他都是火场前线总指挥。有一次,一师军队的防线多次被大火摧垮,他竟然当场解除了师长的指挥权,命令其下属接任。他穿梭指挥於数百里火海之上,地上骑马步行,天上乘直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