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课件

合集下载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9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9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来自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
0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 的吗?过去人们对此有很长时间的争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 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牢固、稳定,海陆 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1910年的一天, 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 纳因病躺在床上,目 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 幅世界地图上。他惊 讶的发现……
合肥今年第六次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01日16时 34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7度,东 经117.61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 米。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肥东县已发 生三次3级以上地震。2024年以来,肥东县 已发生六次3级以上地震。
这次地震合肥震感强烈,就连南京都有 震感。那么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地中海是位于亚洲 、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 域,东西长约4000千米 ,南北宽约1800千米, 总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千 米。作为世界上最古老 的海之一,在距今至少 约5000万年以前,地中 海的雏形就已经形成。 可是如今地中海却在以 每年2厘米的速度不断缩 小,为什么地中海会不 断缩小呢?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碰撞 挤压使其面积不断缩小。
魏格纳探究科学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他善于发 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我们要学习魏格纳, 把认真严谨的态度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03
板块的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在大 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 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 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 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 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PPT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PPT课件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 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 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非洲大陆和南美 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 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严密的论证呢?
新知探究
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红海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运 动形成的,最终会形成新的海洋。
课堂练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当堂检测
读全球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① 亚欧板块;② 非洲板块;③ 美洲板;块④ 印度洋板。块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当堂检测
读全球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能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能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
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六大板块;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一、沧海桑田
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具卷曲的珍珠似外壳,鹦鹉螺已 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
新知探究 一、沧海桑田
地壳运动
鹦鹉螺化石
新知探究
一、沧海桑田 海平面的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
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 人类活动的遗迹。
新知探究
一、沧海桑田
荷兰填海造陆
新知探究 一、沧海桑田
日本填海造陆的4000米民航机场跑道
新知探究 一、沧海桑田
人类活动
澳门机场,中国第一个完全由填海造陆而建成的机场。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海陆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海陆变迁课件
1 海陆变迁 (1)世界火山、地震为何分布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一带?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3)当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板块内部,哪里地壳活跃? (3)当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板块内部,哪里地壳活跃? (1)世界火山、地震为何分布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一带? (2)日本为什么是地震多发的国家? 关于地球上海陆轮廓的争论你同意哪一点?
请你预测一下,未来的海陆分布 (3)当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板块内部,哪里地壳活跃?
仔细看图,大陆漂移说认为从2亿年前到现在地球海陆分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历史上,是谁首先发现这两个大陆的轮廓能够拼合在一起?他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发现这一现象后他是怎么做的?从魏格纳与大陆漂
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为自己的 移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2)日本为什么是地震多发的国家?
(2)当两个板块发生相离运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3)当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板块内部,哪里地壳活跃?
引起他们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你还知道哪里曾发生过海陆变迁?
你还知道哪里曾发生过海陆变迁?
岩石
(3)当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板块内部,哪里地壳活跃?
地 图 上 的 秘 密
你还知道哪里曾发生过 海陆变迁?
(3)当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板块内部,哪里地壳活跃?
历史上,是谁首先发现这两个大陆的轮廓能够拼合在一起?他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发现这一现象后他是怎么做的?从魏格纳与大陆漂
移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你能否根据大陆漂移说,对图中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引起他们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西岸,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你有什么发现?有没有什么大胆的猜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2.2《海陆的变迁》课件(3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2.2《海陆的变迁》课件(36张ppt)

新知探究
合作探究
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是什么? 〔2〕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印 度尼西亚为什么又被称为“火 山国〞呢?
新知探究
感受地震带来的危害
拓展提升
合作交流:地震来了怎么办?〔要求:在教室、家里、公路上〕
1.在教室里,先不要急于跑出教室,首先躲在桌子下面, 护住头部。等地震稍微缓和的时候,再有序撤离。 2.在路上,找空旷的地方抱头蹲下。 3.在家里,寻找内墙(特别是承重墙)墙根、墙角;厨房、 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进行躲藏,千 万不能跳楼逃生。
自然因素
主要因素
人类活动
人为因素
新知探究
?
行沈
山括
岩在
石 中 发 现 的
梦 溪 笔 谈
螺中
蚌记
化载
石了
。在

?
资料搜集
林我 和国 古台 河湾 道海 的峡 遗的 迹海 。底
发 现 森
过古南 去河京 曾床雨 经的花 有天台 河然大 流遗量 。物堆
,积 说着 明卵 这石 里,
我国香港、澳门的填海造陆
新知探究
活动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海洋变为陆地,陆地变为海洋,海陆是不断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 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二十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剧烈的争论。
地球“活动论〞
地球“固定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 运动,七大洲、四 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多么坚固、稳 定。海陆轮廓自古 就是这样的。
新知探究
小小科学家
观察世界局部图,说一说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
课堂检测
做一做
D 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证据一
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 陆 拼 合 图
证据二
找证据
地层就像记录地球历史的无声书,该图 展示的是南美洲和非洲拼合后,古老地 层存在相似性,说明南美洲大陆和非洲 大陆曾是相连的整体。
证据二
动物的相似性
我只能生活 在热带浅海,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呢?
我不会飞,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全球分六大板块 和若干小板块。 在板块交界处, 或碰撞挤压, 或张裂拉伸, 地壳比较活跃; 在板块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
陆→海

形成(裂谷 )、(海洋 )

运 动
( 海洋 )缩小/消失; 形成高大( 山脉 )。
海→陆
点击“箭头”可以超链接到动画演示
海水侵入,形成海洋。 裂谷
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想一想,我们是否能真实地 看到板块运动带来的力量呢?
火山喷发
地震
亚欧板块
美 洲Biblioteka 板非洲 板 块
印 度
太平洋板块 块
洋板 块

极洲


世界大上点洋的击洲几火“的山乎椭、澳圆全地”大部震超利位集链亚于中接大海分到陆洋布板位在的块于板是运哪块动哪的个交个分板界板析块块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 多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 跃的板块交界地带,如环 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
地震带来的灾害
东京大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练习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2022年3月16日日本东海岸发生6.0级地震的两大板块是( B )。

2.2海陆的变迁说课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共21张PPT)

2.2海陆的变迁说课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共2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海陆变迁
说课人:XXX
目录
1 教材分析与处理
2 学情分析
3 教法学法
4 教学过程 5 教学反思
1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Be diligent and thoughtful
01
《海陆的变迁》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 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第一节《大洲 和大洋》内容的延续和深化。学习本节内容可以 让学生认识全球的海陆面貌,培养学生用发展的 眼光看待事物的意识。
01
区域认识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 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 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 动的关系。同时也是本
节课的重点。
地理实践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 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 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
能力。 2.通过分析相关示意图,培 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 理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节课
设计意图
新课讲授
Be diligent and thoughtful
04
终极探究,追根溯源
活动内容:除了今天课堂上了解到的海陆变迁实例举证外,课外还能找到哪些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的例证?请整理 好有关资料后,在班上讨论交流。寻找原因
设计意图
实践巩
人地协调观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板 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变化, 进行科学兴趣、方法和 探究精神的培养和追求
真理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Be diligent and thoughtful
01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重难点:
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 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 观点。
难点
04
学生自做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2《海陆的变迁》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2《海陆的变迁》课件(共20张PPT)
海陆变迁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 1、能运用实例说明海路的变迁。 陆地集中在南半球,南极地区是大陆
比喻海陆的变迁
D.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
•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 14世纪初赭山位于钱塘江的北岸
17世纪中叶赭山成为小岛
再见!
复习
• 喜马拉雅地区发 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石含有鱼、 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喜马拉 雅山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受到强大挤压力的作用, 海底隆起抬高,形成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
• 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
归纳得出:
•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 拉雅山区,以前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 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 大 陆
地是连在一起的(称作泛 大陆),陆地被广袤的海 洋包围着(称作泛大洋)。 随着时间的推移,泛大陆

开始破裂,破裂的大陆像

冰块在水上缓慢漂移,逐

渐演变成现在的七大洲和

四大洋。

练习
大陆的漂移
随堂练习
1、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人是__魏__格__纳___。
2、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地__壳_的__运__动_。
山 自古以来地球上就有七大洲、四大洋
现在赭山位于钱塘江的南岸 有人认为海陆是固定不变的,有人则认为海陆是可以变化的。
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泛大陆开始破裂,破裂的大陆像冰块在水上缓慢漂移,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
17世纪中叶赭 (3)观看以下图片,想一想河道的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有哪些?

2.2海陆变迁 课件(共40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2海陆变迁 课件(共40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 当板块发生张裂时,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归纳
板块学说的内容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_并___不___是___整体一块,而是由_板___块___拼合 而成。全球大致可分为_六___大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地_运__动___之___中_。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稳___定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地壳比较__活__跃____,多__火___山____地__震____。
英国
印尼
日本
日本、印尼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 多火山和地震。英国位于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很 少发生地震。
为什么日本、印尼等国 家多火山地震,而同为 岛国的英国却很少发生 地震?
我国为什么是一个多 火山、地震的国家?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 火山和地震。
第3关:合作探究
预测:当板块发生张裂时,会导致什么结果? 裂谷或海洋 寻找证据:
寻找证据:对号入座
证据一 古生物的相似性
证据二 轮廓相吻合
证据三 古地层的相似性
分析验证
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是否曾经连在一起? 是
得出结论
结论一:大陆是否在漂移? 是在漂移
思考
板块在运动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2亿年前,七大洲曾经连在一起,现在分到了几个板块上? 能不能根据海陆位置给它们取个名字?
2亿年前
分析验证: 得出结论
第3关:合作探究
寻找证据:
分析验证: 红海是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形成的。 得出结论 结论四:当板块发生张裂时,形成__裂__谷__或___海__洋___。
归纳总结:版块的运动方向
裂谷
海洋
山脉
板块
张裂
碰撞
板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大地非常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7、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D )
A、日本国土狭小
B、日本经济发达动
C、日本人口众多
D、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8、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 C )
A、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B、是固定不变的
C、由板块拼合而成
D、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达标体验
9、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我国( C)
A、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B、地形多为山地、高原 C、地处地壳比较活跃地带 D、在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10、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可以解释它的
原理是( C )
A、板块构造学说
B、海底扩张学说
C、大陆漂移学说
D、地质力学
复习 请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北④冰洋
北④冰洋
太 北美A洲
欧D洲 亚 C洲 太
平①



②西
非E洲
B美 洲

①平



度 大洋F洲

南极G 洲
南极G 洲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 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 姑 》。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 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 海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 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 指海陆变迁。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 了这种海陆的变迁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或 许看完以后你就会知道这其中的 奥秘。
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 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 了什么问题?
这里曾经是海洋。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 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 石中含有鱼、海螺、、 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


大非洲

南西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 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 作用才破裂分离。
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可能是巧合吧, 除非……
海牛和鸵鸟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那么它们是怎样到达大洋彼岸的呢?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1、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 相互连接 的
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阿尔卑斯山
地中海 红海
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
书第43页活动
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 板块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 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红海两侧的板块 发生张裂运动
东非大裂谷
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与非洲
解释: 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喜因马为拉地雅中山海脉两是侧由的亚非欧洲板板块块和与印亚度欧洋 板块 发发生生碰碰撞撞挤挤压压运运动动形。成的。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及其原因,树立海 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 运动的关系, 锻炼读图、想象和推理能力。
3.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 化,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
亚欧板块
美 洲


洲 板 块
印 度
太平洋板块 块
洋板 块

极洲


世界大上点洋的击洲几火“的山乎椭、澳圆全地”大部震超利位集链亚于中接大海分到陆洋布板位在的块于板是运哪块动哪的个交个分板界板析块块地??带。
利用板块学说解释为什么板块 交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地 中海 喜马拉雅火 中国
2、后来,原始大陆 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
地 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 四大洋 的分布状况。
根据大陆漂移假说,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变化
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② ① ③ )




亚欧 北美洲 大陆
南 美 非洲
印度半岛

南极洲
看看太平洋和大西洋 的变化:
大西 洋在不断扩张, 太平 洋在不断缩小。

板块学说: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
由板块 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 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 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 集中分布在 板块交界 地带。
2.地球表层可以分成几大板块?除什么板块几乎全部 是海洋外,其他板块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
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
A、应立即逃跑、跳楼( × ) B、应立即收拾东西离开( × )
C、立即躲到坚固的家具底下,就地避震,待主震 过后,再有秩序地撤离到室外空旷处。 ( )
D、立即打电话告诉家人发生地震,然后逃跑(× )
小结
地壳变动
沧海桑田(海

陆)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陆 从世界地图上 魏格纳 的 得到的启示 大陆漂移假说 变
2、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产生的地理
现象是( D )
A、形成裂谷
B、形成低谷
C、形成海洋
D、形成高山
3、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 D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达标体验
4、经常发生地震的台湾岛处在两大板块交界的
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A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板块学说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板块运动
多火山、地震
两大火山 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达标体验
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B、全球气候的变化 C、大量的水土变化 D、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5、下列表述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D )
A、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较稳定 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D、大西洋是板块间相互碰撞形成的
达标体验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汪洋,说明海洋可变为陆地 B、地震、火山活动可在短时间内改变地形 C、台湾海峡底部有古代森林遗迹,说明陆也可变为海洋
地球“活动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 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
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 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地球“固定论”
探究
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活动
第一个提出地球
“活动论”的

是谁? 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他从地图上偶然 发现什么现象? 提出什么学说?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凹凸 非常吻合;
我国东部海域的 海底,人们发现 了古河流遗址。
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 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荷兰人民为了 扩大陆地面积,利用填海大坝围海造 陆。
这是什么原因对海陆变化的影响?
地壳的变动 自
}然 因 海平面的升降 素 人类活动 ------ 人为因素
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碰撞挤压 张裂
图中“→←”表示什么碰?撞挤压 “←→”表示什么?张裂
陆→海

形成(裂谷 )、(海洋 )

运 动
( 海洋 )缩小/消失; 形成高大( 山脉 )
海→陆
板块张裂的地六方会大形板成 块裂示谷或意海洋图
板块挤压的地方会形成 山脉、岛弧链或海沟
喜马拉雅山脉 岛弧链
红海
东非大裂谷
马里亚那海沟


西
洋洋
印度半岛的位置有 什么变化?

平 洋
现代科考发现: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煤
煤炭是古代植物 深埋地底下演变 而来的,而现在 南极大陆的气候 几乎不支持绿色 植物生存。
这个事实说明南极洲原来的位置 不是(是/不是) 寒带,它是后来 漂移 到现在位置的。
大陆大漂陆移是为由什板么块运会动漂引移起?的。
洋 日本



台湾
震 带

火 山
地 震


1.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汶川地震的成因:
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
地处亚欧 板块 与印度洋 板块 的交界处,地 壳比较活跃 。
地震前兆:
看看能否把鱼、猪、狗、鸡、鸭、老鼠等填在适当 的括号里,组成动物震前活动谚语: (老鼠 )搬家往外逃,( 鱼 )惊慌水面跳, ( 鸡 )飞上树,( 鸭 )不下水, ( 猪 )乱拱,( 狗 )狂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