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试举出若干个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例子。

答:模拟信号:语音信号等

数字信号:计算机处理数据等。

2、请说明有线电视、市内电话、调频广播、移动电话、校园网等通信系统各使用哪些信道。答:有线电视:同轴电缆

市内电话:双绞线

调频广播:无线信道

移动电话:无线信道

校园网: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3、试述通信系统的组成。

答:通信系统包括五个组成部分:1)信源;2)发送设备;3)接收设备;4)信宿;5)信道。

4、一个有10个终端的通信网络,如果采用网型网需要用到多少条通信链路?如果采用星型网需要有多少条通信链路?

答:网状网:45条;星状网:10条

5、试述传码率,传信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单位。并说明二进制和多进制时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相互关系。

答:1)传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传送的码元数目,单位为“波特”或“B”。

2)传信率也称为比特率(bit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所传送的信息量,单位为“bit/s”或“bps”。

3)误码率就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Pe=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

4)误信率是指发生差错的信息量在信息传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Peb=系统传输中出错的比特数/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r=Rmlog2m(bit/s)

式中,r为传信率,Rm为m进制的传码率。

6、描述点对点通信的几种方式。

答:对于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7、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在哪里?各有哪些优点?

答:线路交换:网上的交换设备根据用户的拨号建立一条确定的路径,并且在通信期间保持这条路径,从被呼用户摘机建立通话开始到一方挂机为止,这条线路一直为该用户所占用。线路交换的很大一个优点是实时性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与转发的交换方式,很适合于数据通信。它将信息分成一系列有限长的数据包,并且每个数据包都有地址,而且序号相连。这些数据包各自独立地经过可能不同的路径到达它们的目的地,然后按照序号重新排列,恢复信息。它的优点是线路利用率高。

8、已知二进制数字信号每个码元占用的时间为1ms,1、0等概率出现,求(1)码元速率,(2)每秒钟的信息量,(3)信息速率。

答:1)码元速率=1/0.001=1000(B)

2)每秒钟信息量=Rmlog2m=1000*1=1000(bit)

3)r=Rmlog2m=1000*1=1000(bit/s)

9、同上题,如果码元速率不变,改用8进制传输,且各码元等概率出现,求码元速率,信息速率。

答:1)码元速率=1/0.001=1000(B)

2)r=Rmlog2m=1000*3=3000(bit/s)

第二章习题

1、用于电话网中的双绞线其传输带宽:

A.随线径的增加而增加

B.随线径的增加而减小

C.与线径无关

答:A

2、一般来说,传输媒介的传输带宽:

A.随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B.随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C.与传输距离无关

答:B

3、同轴电缆用 ________信号来传递信息

A.红外 B.光 C. 声 D.电

答:D

4、下列通信介质中,传输频率最高的介质是

A.双绞线

B. 同轴电缆

C.地面微波

D. 光纤

答:D

5、设两个频率分别为30MHz和200MHz,功率为110dBm的载波,经过1.5km的同轴电缆(型号为SYV-75-5)传输后,其输出端匹配负载上的信号功率是多少?

答:已知[UO]=[Ui]-[L],故当频率为30MHz时:

[UO]=[Ui]-[L]=(110-70.6×1.5 )dBm=4.1 dBm

当频为200MHz时:

[UO]=[Ui]-[L]=(110-190×1.5 )dBm=-175dBm

6、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有何区别?

答:多模光纤是一种传输多个光波模式的光纤。多模光纤适用于几十Mbps到100Mbps的码元速率,最大无中继传输距离是10到100km左右。

单模光纤只能传输光的基模,不存在模间时延差,因而具有比多模光纤大得多的带宽。单模光纤主要用于传送距离很长的主干线及国际长途通信系统,速率为几个Gb/s。

7、设某一电视发射塔距地面的高度为300m,电视机天线距地面的高度为10m,如果电视台发送的信号功率足够大,试问该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是多大?

答: 73(Km)

8、在一个无线电发射机发射功率确定的情况下,为了使接收端可以得到更大的信号电平,请问是提高接收天线的增益好还是在接收端加放大器好?为什么?

答:提高接收天线的增益好。放大器可以使信号的功率增加,同时也使噪声功率增加,因此

不会改变信噪比,相反地,由于放大器本身会引入噪声,因此放大后的信噪比会更差,在信号比较小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9、如果要从一个重复频率为1kHz的周期性方波中取出频率为3kHz的正弦波,请问要用什么样的滤波器?

答:用中心频率为3kHz的带通滤波器。

第三章习题

1、对A/D转换的要求是什么?

答:通信系统对A/D转换的要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每一路信号编码后的速率要低。在传码率一定的传输系统中,每一路信号的码元速率越低,意味着系统的利用率就越高,也就是可以传送更多路的信号;

②量化噪声要小。量化噪声在模拟信号数字化过程中必然存在。在信号电平一定时,量化噪声越小,信号的质量就越高,解码后的信号就越接近原信号;

③要便于通信系统的多路复用。一个大的通信系统一般都要传输多路信号,这就是多路复用,数字化的信号应适合进行多路复用;

④编码与译码电路要简单。

2、波形编码的三个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取样、量化、编码

3、电话语音信号的频率被限制在300Hz~3400Hz,根据取样定理其最低的取样频率应为多少?如果按8000Hz进行取样,且每个样值编8位二进制码,问编码率是多少?

答:最低取样频率为6800 Hz。若取样频率为8000 Hz,则编码率为:8000×8=64Kbps。4、采用非均匀量化的优点有哪些?

答:非均匀量化可以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减小编码率。

5、试述PCM编码采用折叠二进制码的优点。

答:采用折叠码的好处是,无论信号电平是正或负,当第一位码(极性码)确定后,其余后面七位码的编码方式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简化编码器。

6、设PCM编码器的最大输入信号电平范围,最小量化台阶为1mV,试对一电平为+1357mV的取样脉冲进行13折线A压扩律PCM编码,并分析其量化误差。

答:1357>1024,可知它处于第八大段,故其段落码为:1 1 1

该段量化电平差为64,(1357-1024)/64=5.2,即其位于第五小段,则断内码为:0101 又该电平为正,所以其编码结果为:11110101。

从编码的过程我们知道它位于第八大段中的第五小段,所以解码后的值应为:

1024+64×5+32=1376mV

所以量化误差为:1376-1357=19mV。

7、试对码组为10110101的PCM信号进行译码,已知最小量化台阶为1mV。

答:其段落码为011,即位于第三大段,该段起始值为32,量化电平差为2,段内码为0101,

即位于第5小段,且为正,故译码结果为:

32+2×5+1=43 mV

8、试比较PCM与ADPCM的区别。

答:PCM采用的是绝对的编码方式,每一组码表示的是取样信号的值,换句话说,只要得到一组代码,就可以知道一个取样脉冲的值。ADPCM是根据前些时刻所编的码(或码组)进行分析计算,预测出当前时刻的取样值,并将其与实际取样值进行比较,将差值进行编码,就可以用较少的码对每一个样值编码,因此降低编码率。

9、当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时,通信系统采用哪些手段来减少误码的影响?

答:1)前向纠错;

2)自动重发请求。

10、现有64bit二进制码帧,共分为8个码组,每组8bit,采用二维偶校验,每组的第8位和最后一组是校验码(组),试问其中是否有误码,是哪一位。

’ ’ ’ ’ ’ ’ ’ 解:将码组排成矩阵:

11011011

我们可以发现第三列“1”的个数为3,说明该列有误码,又知第二行“1”的个数为5,可知该行有误码,且可知误码为二行三列的码值。

11、什么叫码重?什么叫码距?最小码距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在分组码中,非零码元的数目称为码字的汉明(Hamming)重量,简称码重。两个等长码组之间相应位取值不同的数目称为这两个码组的汉明(Hamming)距离,简称码距。码组集中任意两个码字之间距离的最小值称为码的最小距离,用d0表示。最小码距是码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衡量码检错、纠错能力的依据。

12、试比较线性分组码与卷积码的异同。

答:线性分组码是指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组线性方程来表示的分组码,即在(n,k)分组码中,每一个监督码元都是码组中某些信息码元按模2和而得到的,线性分组码是一类重要的纠错码。卷积码,或称连环码,是由伊莱亚斯(P.Elis)于1955年提出来的一种非分组码。

分组编码时,先将输入的信息序列分为长度为k个码元的段,然后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由生成矩阵或监督矩阵决定),给含有k个信息元的段附加上r长的监督元,于是生成n 长(n=r+k)的码组。在编码时,各n长码组是分别编码的,各码组之间没有约束关系,因此在译码时各码组是分别独立的进行。卷积编码则不同于此。卷积码中编码后的n个码元不仅与当前段的k个信息有关,而且也与前面(N-1)段的信息有关,编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码元为nN个。因此,这N段时间内的码元数目nN被称为这种码的约束长度。常常人们还称N为码的约束长度,不同的是nN是以比特为单位的约束长度,而后者是以码组为单位的约束长度。本书采用N作为约束长度,卷积码可表示为(n,k,N)。其中k为输入码元数,n为输出码元数,N为编码器的约束长度。

13、数字信号经过交织编码实际上解决了什么问题?

答:交织是把短时间内集中出现的错码分散,使之成为随机误码。

14、T1线的码率是多少?E1线的码率是多少?它们是怎样构成的?

答:E 1线的码率为2048Kbps,即;

T 1线的码率为1544Kbps,即。

第四章习题

1、在图4-2中所示的各种数字信号波形中,哪些波形带宽小?哪些波形是三电平波形?哪些波形的同步信息多?哪些波形没有直流分量?

答:波形带宽小:单极性NRZ、单极性NRZ以及差分波形

三电平波形:双极性RZ波形

同步信息多:双极性RZ、曼彻斯特波形

无直流分量:双极性NRZ、双极性RZ

2、在设计数字基带信号码型时应考虑到哪些原则?

答:在设计数字基带信号码型时应考虑到以下原则:

(1)对于传输频带低端受限的信道,一般来讲线路传输码型的频谱中应不含直流分量。

(2)码型变换(或叫码型编译码)过程应对任何信源具有透明性,即与信源的统计持性无关。所谓信源的统计特性是指信源产生各种数字信息的概率分布。

(3)便于从基带信号中提取位定时信息。在基带传输系统中,位定时信息是接收端再生原始信息所必需的。在某些应用中位定时信息可以用单独的信道与基带信号同时传输,但在远距离传输系统中这常常是不经济的。因而需要从基带信号中提取位定时信息,这就要求基带信号或经简单的非线性变换后能产生出位定时线谱。

(4)便于实时监测传输系统信号传输质量,即应能检测出基带信号码流中错误的信号状态。这就要求基带传输信号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对于基带传输系统的维护与使用,这一能力是有实际意义的。

(5)对于某些基带传输码型,信道中产生的单个误码会扰乱一段译码过程,从而导致译码输出信息中出现多个错误,这种现象称为误码扩散(或误码增殖)。显然,我们希望误码增殖愈少愈好。

(6)当采用分组形式的传递码型时(如5B6B码等),在接收端不但要从基带信号中提取位定时信息,而且要恢复出分组同步信息,以便将收到的信号正确切划分成固定长度的码组。

(7)尽量减少基带信号频谱中的高频分量。这样可以节省传输频带,提高信道的频谱利用率,还可以减小串扰。

(8)编译码设备应尽量简单。

3、在同样的码元速率下,双极性RZ波形与HDB3波形有哪些区别?

答:双极性RZ波形的码元长度较小,占用频带宽,但同步信息更多。

4、试画出下列二元信息序列的单极性非归零码、AMI码和HDB3码。

1011000010100000000111100001

答:+1 0 +1 +1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1 0 -1 +1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1 0 -1 +1 0 0 0 +V -1 0 +1 –B 0 0 –V +B 0 0 +V -1 +1 -1 +1 –B 0 0 –V +1 5、一个码元速率为9.6kbps的二进制信号经过5B6B编码后其码率是多少?

答:9.6×(1+1/5)kbps=11.52kbps

6、为什么在5B6B码表中有的码组正负模式相同而有的不相同?

答:当采用均等码组时,其“0”、“1”数目相等,故正负模式相同,当采用不均等码组时,“0”、“1”数目不等,其正负模式需要不同,这样交替使用后才能保证“0”、“1”数目总体相同。

7、如果一个通信系统具有理想的传输特性,且其频带宽度为500kHz,则该系统无码间串扰时最高的传输速率是多大?频带利用率是多少?

答:Rb=2B=1MHz

8、试举出若干个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的实际例子。

答:串行:打印机等

并行:计算机内部总线通信等

9、画出眼图模型,并说明各部分的物理含义。

答:

10

答:部分响应系统、扰码、时域均衡、再生中继传输。

11、通信系统中有哪些同步技术?

答:同步的种类很多,按照同步的功能来分,有载波同步、位同步(码元同步)、群同步(帧同步)等;按照传输同步信息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外同步法是由发送端发送专门的同步信息,接收端把这个专门的同步信息检测出来作为同步信号;自同步法是发送端不发送专门的同步信息,而是设法从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同步信息。

12、异步传输是否需要同步?都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

答:群同步有时也称为帧同步。数据通信中,习惯于把群同步称为"异步传输"。异步传输包括起止式群同步法、连贯式插入法、间歇式插入法等。

13、试述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的不同之处。

答:数字通信系统在传输这样的信号时有二种方式:一种是使用8条信号线和一条公共线(地线)来同时传送这8位二进制代码,这种方式称为并行传输;另一种是使用一条信号线和一条地线来依次传送这8位二进制代码,这种方式称为信号的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的速度快,同时可以传送多个码元(一个字),设备简单,但由于要用到多条信号线(信道)和收发设备,因此只适合于近距离传输,常用于计算机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联接和室内的计算机之间的联网;串行传输可以有效地节省信道,因此几乎是远距离通信和无线电通信唯一的选择。

14、列出RS-232-C中常用的9根线,并简述其作用。

答:1)数据装置准备好(Data set ready-DSR)——有效时(ON)状态,表明MODEM处于可以使用的状态。

2)数据终端准备好(Data terminal ready-DTR)——有效时(ON)状态,表明数据终端可以使用。

3)请求发送(Request to send-RTS)——用来表示DTE请求DCE发送数据,即当终端要发送数据时,使该信号有效(ON状态),向MODEM请求发送。它用来控制MODEM是否要进入发送状态。

4)允许发送(Clear to send-CTS)——用来表示DCE准备好接收DTE发来的数据,是对请求发送信号RTS的响应信号。当MODEM已准备好接收终端传来的数据,并向前发送时,使该信号有效,通知终端开始沿发送数据线TxD发送数据。

5)接收线信号检出(Received Line detection-RLSD)——用来表示DCE已接通通信链路,告知DTE准备接收数据。当本地的MODEM收到由通信链路另一端(远地)的MODEM送来的载波信号时,使RLSD信号有效,通知终端准备接收,并且由MODEM将接收下来的载波信号解调成数字两数据后,沿接收数据线RxD送到终端。此线也叫做数据载波检出(Data

Carrier dectection-DCD)线。

6)振铃指示(Ringing-RI)——当MODEM收到交换台送来的振铃呼叫信号时,使该信号有效(ON状态),通知终端,已被呼叫。

7)发送数据(Transmitted data-TxD)——通过TxD终端将串行数据发送到MODEM,(DTE →DCE)。

8)接收数据(Received data-RxD)——通过RxD线终端接收从MODEM发来的串行数据,(DCE→DTE)。

9)有两根线SG、PG——信号地和保护地信号线,无方向。连接时主要考虑信号地。

第五章习题

1、调制的作用是什么?

答:调制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频率变换;2)信道复用;3)改善系统性能。2、常见的模拟线性调制技术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点?

答:常见的模拟线性调制技术是幅度调制。幅度调制信号,在波形上,它的幅度随基带信号

规律而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完全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搬移,这种搬移

是线性的。

3、常见的模拟非线性调制技术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点?

答:常见的模拟非线性调制技术为角度调制。与线性调制不同,已调信号频谱不再是原调制

信号频谱的线性搬移,而是频谱的非线性变换,非线性调制技术会产生与频谱搬移不同的新

的频率成分。

4、数字基带信号经过调制之后变成了频带信号,可以在带通信道中传输。

5、ASK、FSK、PSK和DPSK四种信号, ASK 是非等幅信号, FSK 信号的频带最宽。

6、已知一数字基带信号的频带宽度B=1200Hz,载波频率f1=500kHz,f2=503kHz,则ASK信

号的带宽BASK= 2400 Hz,FSK信号的带宽BFSK= 5400 Hz,PSK信号的带宽BPSK= 2400 Hz,DPSK信号的带宽BDPSK= 2400 Hz。

7、FSK中,两个载波频率越接近,信号的带宽越小,问频差是否可以无限小?为什么?

答:不能。FSK是以两个载频的差来区别“0”“1”码的,当无限接近时,就无法区别,所

谓的调制也就失去意义。

8、设基带率信号的码型如下100110011110101,试画出ASK、FSK、PSK、DPSK的时域波形(码元速率为1.2kB,载波频率为2.4 kHz,FSK调制时另一载波频率为3.6 kHz)。

答:图略。

9、试将下图DPSK波形译成信码。如果这是PSK波形,则信码又是怎样?

答:若参考相位为零,则DPSK波形译为信码:1 1 0 1 0 1 1 1 1

若参考相位为180,则DPSK波形译为信码:0 1 0 1 0 1 1 1 1

若为PSK波形,则信码为:1 0 0 1 1 0 1 0 1

10、为什么要进行数字调制?常用的数字调制方式有哪几种?

答:有的信道有很宽的频率范围,但用户的信息带宽却很窄,用这样的信道去传输一个用户的信号显然会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这时可以将一个信道按频率划分成多个子信道,每个信道分配一个载波,传送一个用户的信号,这种方式称为频分多路复用(FDM )。数字基带信号必须频谱搬到对应的子信道上,即进行数字调制。数字调制通常有ASK 、PSK 、FSK 。

11、从频谱上看PSK 与ASK 有哪些区别?

答:PSK 频谱与ASK 信号的频谱相似,所不同的是ASK 调制时基带信号是单极性信号,。含有直流分量,相乘后信号中就有载波分量。

12、画出下列代码的4PSK 和4DPSK 波形。

101100110100

答:图略

13、一个128QAM 系统的码元速率为9.6 kB ,其传信率为多少?

解:传信率为: m R R m b 2log ?=

=9.6×7=67.2Kbps

14、在FDM 系统中,各路信号是如何区分的?试论在FDM 系统中如何防止各路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答:各路信号根据所处频谱位置不同进行区分,为了防止各路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各载波之间要留出频率间隔。

1、简述OSI七层模型的分层与各层功能。

答:OSI模型包括7层,与传输介质最接近的是物理层,在数据链路层数据以帧为单元,加密与解密是表示层的功能,传输层提供端到端信号传递功能,数据链路层提供节点到节点信号传递功能。

2、IP地址可以分为哪几类?有什么区别?

答:IP地址分为A、B、C、D、E共5类地址,分辨一个IP是哪类地址可以从其第一个字节来区别。A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在1到126之间,B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在128到191之间,C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在192到223之间。例如200.1.25.7,是一个C类IP地址。155.22.100.25是一个B类IP地址。A、B、C类地址是我们常用来为主机分配的IP地址。D 类地址用于组播组的地址标识。E类地址是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组织保留的IP地址,用于该组织自己的研究。

3、GSM系统的语音编码速率是 13Kbps ,发送速率是 22.8Kbps ,数据传送速率是 9.6Kbps 。

4、试述CDMA蜂窝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⑴系统容量大理论上CDMA移动网比模拟网大20倍。

⑵系统容量的灵活配置在CDMA系统中,用户数的增加相当于背景噪声的增加,造成话音质量的下降。但对用户数量并无限制,操作者可在容量和话音质量之间折衷考虑。另外,多小区之间可根据话务量和干扰情况自动均衡。

⑶系统性能质量更佳这里指的是CDMA系统具有较高的话音质量,声码器可以动态地调整数据传输速率,并根据适当的门限值选择不同的电平级发射。同时门限值根据背景噪声的改变而变,这样即使在背景噪声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较好的通话质量。另外,CDMA

系统“掉话”的现象明显减少,CDMA系统采用软切换技术,“先连接再断开”,这样完全克

服了硬切换容易掉话的缺点。

⑷频率规划简单用户按不同的序列码区分,所以不相同CDMA载波可在相邻的小区内使用,网络规划灵活,扩展简单。

⑸延长手机电池寿命采用功率控制和可变速率声码器,手机电池使用寿命延长。

⑹建网成本下降。

5、比较3G通信系统三大主流标准的技术特点。

答:(1)WCDMA的技术特点体制

核心网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性;

核心网络可以基于TDM、ATM和IP技术,并向全IP的网络结构演进;

核心网络逻辑上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两部分,分别完成电路型业务和分组型

UTRAN基于ATM技术,统一处理语音和分组业务,并向IP方向发展;

MAP技术和GPRS隧道技术是WCDMA体制移动性管理机制的核心;

空中接口采用WCDMA:信号带宽5MHz,码片速率3.84Mcps,AMR语音编码,支持同步/异步基站运营模式,上下行闭环加外环功率控制方式,开环(STTD、TSTD)和闭环(FBTD)发射分集方式,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方式,卷积码和Turbo码的编码方式,上行BPSK和下行QPSK调制方式。

(2)cdma2000技术体制

cdma2000体制是基于IS-95的标准基础上提出的3G标准,目前其标准化工作由3GPP2来完成;

电路域--继承2G IS95 CDMA网络,引入以WIN为基本架构的业务平台;

分组域--基于Mobile IP技术的分组网络;

无线接入网--以ATM交换机为平台,提供丰富的适配层接口;

空中接口采用cdma2000兼容IS95:信号带宽N× . MHz(N=1,3,6,9,12);

码片速率N× . 88Mcps;8K/13K QCELP或8K EVRC语音编码;基站需要GPS/GLONESS 同步方式运行;上下行闭环加外环功率控制方式;前向可以采用OTD和STS发射分集方式,提高信道的抗衰落能力,改善了前向信道的信号质量;反向采用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方式,提高了解调性能;采用卷积码和Turbo码的编码方式;上行BPSK和下行QPSK调制方式。(3)TD-SCDMA技术体制

TD-SCDMA标准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CWTS提出,目前已经融合到了3GPP关于WCDMA-TDD的相关规范中;

核心网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性;

核心网络可以基于TDM、ATM和IP技术,并向全IP的网络结构演进;

核心网络逻辑上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两部分,分别完成电路型业务和分组型业务;

UTRAN基于ATM技术,统一处理语音和分组业务,并向IP方向发展;

MAP技术和GPRS隧道技术是WCDMA体制移动性管理机制的核心;

空中接口采用TD-SCDMA。TD-SCDMA具有“ S”特点:即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同步CDMA(Synchronous CDMA)和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TD-SCDMA采用的关键技术有: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多时隙CDMA+DS-CDMA、同步CDMA、信道编译码和交织(与3GPP相同)、接力切换等。

6、4G通信系统有哪些关键技术?

答:正交频分复用(OFDM)、智能天线技术、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IPV6技术。

7、什么叫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有何优点?

答: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中继通信方式称为卫星通信。

主要优点有:(1)、通信距离远。人造地球卫星一般在地球上空几千至几万公里运转,用它作中继站,可进行越洋通信和洲际通信。将若干个卫星发射到高空,只要高度和位置得当,则可实现全球通信。

(2)、通信容量大,卫星通信一般使用1~10吉赫(GHz)的微波波段,有很宽的带宽,可传输多路电视和大容量的电话。

(3)、卫星通信不受大气层骚动的影响,通信可靠。

(4)、最突出的优点是具有大面积覆盖能力,可实现多址通信和信道的按需分配,通信灵活机动。

8、要成为地球的静止卫星,通信卫星的运行轨道须满足哪些条件?

答:必须位于赤道平面上(0纬度)、距地球表面35860km的圆形轨道上。

9、卫星转发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它有哪几种形式?

答:卫星转发器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和放大来自各地面站的信号,经频率变换后再发回地面,所以它实际上是一部高灵敏度、宽频带、大功率的接收与发射机。常用的转发器中有中频变换式转发器和射频变换式转发器(又叫微波变换式转发器)。

10、什么是光纤通信?它有哪些特点?

答: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将信息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具有如下的优点:

①光纤是电绝缘的,它可将发送端和接收端隔离;

②光纤不受电磁辐射的影响,它可以在充满噪声的环境中进行通信时不受电磁干扰;一条光缆中的多根光纤之间的相互串音几乎没有;

③光的频率极高,因此有很大的传输带宽,如果能充分开发波段,则一根光纤将可能传送几亿路数字电话。目前一条光纤上已能实现几十个Gbps的信息传递速率。

11、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答:光纤通信系统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发终端:发终端(DTE)是产生数据信号的信源。

光发射机:光发射机是一种DCE设备,其作用就是将来自DTE的数字基带信号经过编码后转变为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耦合进入光纤中进行传输。

光纤:光纤是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介质。

光接收机:光接收机也是一种DCE设备,其作用是将通过光纤传来的光信号恢复成原来的电信号并进行解码。

收终端:接收信号的信宿。

12、简述WDM系统的工作原理。它有哪些优点?

答:由于光纤具有很宽的带宽,因此可以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多个波长的光载波,这就是波分复用,类似于无线信道中的频分多路复用。通过波分复用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许骏)

第一篇计算机与网络基础 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答:从产生信息的客体出发,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表述;从接收信息的主体而言,信息是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信息可以理解为一组编码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对某一目的有用的知识。 特征:(1)可共享性;(2)可转移性(时间上转移“存储”,空间上转移“通信”);(3)相对性与时效性;(4)可变换性;(5)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 2.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分别代表信息的哪些过程? 答: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其内容包括:(1)感测技术(信息的获取);(2)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3)计算机技术(信息的处理);(4)控制技术(信息的应用)。 3.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2)计算机内部采取二进制形式表示和存储指令或数据; (3)把解决问题的程序和需要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周而复始地取指令、执行指令的过程。 4.画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并简述各部分的基本功能。 答:硬件系统结构图见P8页。各部分基本功能如下: (1)中央处理单元CPU: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运算器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的部件;控制器统一指挥和有效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

(2)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内存可由CPU直接访问,存取速度快、容量小,一般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外存存取熟读较慢,容量大,价格 较低,一般用来存放当前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内存(或称主存)的补 充和后援。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的作用是把原始数据以及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和接受的信息表示方式,然后放入存储器;输出设备用于把各种 计算机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 (4)输入/输出接口:作用是协调外部设备和计算机的工作。功能大致包括:数据隔离;数据缓冲;数据变换;记录外设与接口的工作状态,据此调整对外设与数 据接口的指令;实现主机与外设之间的通信联络控制。 (5)总线:是一组公共信号线,能分时地发送和接收各部件的信息。其优点是,可减少计算机系统中信息传输线的数量,有利于提高系统可靠性;使计算机系统 便于实现模块化,从而提高计算机扩充内存容量及外部设备数量的灵活性。5.存储器为什么要分为外存储器和内存储器?两者各有何特点? 答: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存储器的容量、速度和价格这三个基本性能指标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存储容量应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存储速度应尽量与CPU匹配,并支持输入/输出操作,价格要相对合理等。然而按目前的技术水平,仅采用一种存储技术组成单一的存储器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解决方案是采用多级存储器系统,即把几种存储技术结合起来,缓解容量、速度和价格之间的矛盾。 内存可由CPU直接访问,存取速度快、容量小,一般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外存存取熟读较慢,容量大,价格较低,一般用来存放当前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内存(或称主存)的补充和后援。

2015中级通信工程师互联网技术试题(附答案)

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 2015年中级通信工程师通信专业实务(互联网技术)真题 试题一(14分) 回答下列关于网络操作系统的问题 1、(4分) Linux操作系统是目前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之一,特点包括:易于移植,用户界面良好,请写出Linux系统的其他4个主要特点。 2、(2分) 在常用的台式计算机中,Linux内核开机是从何处加载到内存中,Linux内核功能是否能够扩展? 3、(8分) 用户通过命令行与Linux系统进行交互,完成各种配置及资源操作,请按下面要求写出完整的Linux命令 答案: 1、源代码公开 完全免费 完全的多任务和多用户 适应多种硬件平台 稳定性好 用户界面良好 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 2、从磁盘加载到内存,可以扩展 3、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aa608189.html,; cd /home/zhang; rename test https://www.360docs.net/doc/aa608189.html,或mv test https://www.360docs.net/doc/aa608189.html,; grep ‘passwd’ test.c或cat test|grep 'passwd' 试题二(20分)

1、IP报头中的Time To Live(TTL)字段有什么作用? 2、 IP报头中那些字段和分片有关? 3、当计算机收到一个数据报时,如何判断这个IP数据报未经历过分片? 4、当计算机收到一个IP数据报时,如何确定应提交给高层的UDP协议处理程序还是TCP 协议处理程序? 5、 ICMP一般认为是IP层协议,ICMP协议有什么作用? 6、 TCP报头中不含长度字段,如何确定TCP报文段中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 7、一个携带1024字节应用层数据的TCP报文段Sequence number值16进制表示为3A470B7C,那么当收到对方发来的TCP报文中Acknowlegement number(Ack)是什么值时则表示这1024字节数据接收方已经正确接收到? 8、 TCP协议提供了流量控制,发送方不能发出超过接收方数据缓冲区大小的数据,在TCP 报文段中,通过哪个字段向对方通知这个TCP连接在本地接收缓冲区的大小? 9、 TCP端口号占16比特,216=65536,所以每台计算机允许同时工作的TCP连接数最大为655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0、当计算机A与B建立TCP连接之后,A突然掉电后迅速重启动,B以为TCP连接仍存在,这就是“半开连接”问题。此时,B向A发出携带数据的TCP报文头,A使用TCP报头中的哪个字段通知B该链接已经不复存在? 答案: 1、TTL表示此IP包最多能经过的跳数。p131 2、与分段有关的:Identification,Flags,Framgent Offset 3、DF=1;MF=0 4、根据Protocol字段值(6为TCP,17为UDP) 5、在发生特定错误时ICMP向源主机报告,并提供一组请求/应答消息,检测主机和网络的

最新整理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资料

第一章习题 1、试举出若干个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例子。 答:模拟信号:语音信号等 数字信号:计算机处理数据等。 2、请说明有线电视、市内电话、调频广播、移动电话、校园网等通信系统各使用哪些信道。答:有线电视:同轴电缆 市内电话:双绞线 调频广播:无线信道 移动电话:无线信道 校园网: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3、试述通信系统的组成。 答:通信系统包括五个组成部分:1)信源;2)发送设备;3)接收设备;4)信宿;5)信道。 4、一个有10个终端的通信网络,如果采用网型网需要用到多少条通信链路?如果采用星型网需要有多少条通信链路? 答:网状网:45条;星状网:10条 5、试述传码率,传信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单位。并说明二进制和多进制时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相互关系。 答:1)传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传送的码元数目,单位为“波特”或“B”。 2)传信率也称为比特率(bit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所传送的信息量,单位为“bit/s”或“bps”。 3)误码率就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Pe=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 4)误信率是指发生差错的信息量在信息传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Peb=系统传输中出错的比特数/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r=Rmlog2m(bit/s) 式中,r为传信率,Rm为m进制的传码率。 6、描述点对点通信的几种方式。 答:对于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7、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在哪里?各有哪些优点?

答:线路交换:网上的交换设备根据用户的拨号建立一条确定的路径,并且在通信期间保持这条路径,从被呼用户摘机建立通话开始到一方挂机为止,这条线路一直为该用户所占用。线路交换的很大一个优点是实时性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与转发的交换方式,很适合于数据通信。它将信息分成一系列有限长的数据包,并且每个数据包都有地址,而且序号相连。这些数据包各自独立地经过可能不同的路径到达它们的目的地,然后按照序号重新排列,恢复信息。它的优点是线路利用率高。 8、已知二进制数字信号每个码元占用的时间为1ms,1、0等概率出现,求(1)码元速率,(2)每秒钟的信息量,(3)信息速率。 答:1)码元速率=1/0.001=1000(B) 2)每秒钟信息量=Rmlog2m=1000*1=1000(bit) 3)r=Rmlog2m=1000*1=1000(bit/s) 9、同上题,如果码元速率不变,改用8进制传输,且各码元等概率出现,求码元速率,信息速率。 答:1)码元速率=1/0.001=1000(B) 2)r=Rmlog2m=1000*3=3000(bit/s)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通信工程

2012年考研专业课自测试卷及答案:通信工程 一、填空题 1.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来转发无线电波而进行的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2.同步通信卫星是指在地球赤道上空约()km的太空中围绕地球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通信卫星。 3.国际卫星的通信方式已由以模拟频分方式为主,转向以()方式为主。 4.卫星通信网是由一个或数个通信卫星和指向卫星的若干个()组成的通信网。 5.通信卫星的温控方式有两种,即()和无源控制。 6.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设备由主反射面、副反射面、馈源及跟踪伺服系统组成,一般采用修正型()天线。 7.卫星通信地球站的频分多路复用是多个话音通道在基带频率上按频率顺序排列合并成一个()的过程。 8.卫星通信地球站的时分多路复用是多个话音PCM信道在时间域内顺序排列合并成一个单一()的过程。 9.通信卫星是作为无线电通信()的人造地球卫星。 10.卫星通信地球站是指在地球的陆上、水上、空中设置的能通过通信卫星传输信息的(),简称地球站。 11.甚小天线地球站()网根据其网结构可分为星状网、网状网以及()。 二、单项选择题 1.模拟卫星通信单路单载波/调频/频分多址方式采用门限扩展技术可降低门限(C/N 值)()dB。 A.1~2 B.2~3 C.3~4 D.4~5

2.国内卫星通信一般的TDMA方式的速率在()Mbit/s以下。 A.60 B.120 C.180 D.200 3.卫星通信地球站通过赤道上空的通信卫星的转发进行通信,视地球站纬度高低,其1跳的单程空间距离为72000~()km。 A.80000 B.82000 C.90000 D.92000 4.常用的固定卫星以C频段的居多,C频段为上行6GHz、下行()GHz。 A.4 B.6 C.8 D.10 5.Ku频段卫星上行为()GHz,下行为11GHz/12GHz。 A.10 B.14 C.18 D.22 6.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使用()频段。 A.L B.S C.C D.Ku 7.卫星通信系统包括通信转发器和()。 A.收信机 B.发信机 C.通信天线 D.基站 8.通信卫星中自旋稳定卫星的太阳能电池阵有效功率为三轴稳定卫星太阳能电池帆板有效功率的()左右。 A.1/2 B.1/3 C.1/4 D.1/5 9.模拟卫星通信单路单载波/调频/频分多址方式采用语音激活技术,可提高转发器功率利用率()倍。 A.1 B.15 C.2 D.25 三、多项选择题 1.卫星通信网按卫星的服务区域划分,有()和国内卫星通信网等。 A.国际卫星通信网 B.区域卫星通信网

《网络技术基础》练习题(含答案)资料

《网络技术基础》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主机构成了网络的资源子网。 2.在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由防火墙负责对网络服务请求的合法性进行检查。 3.为了确保无差错传输,接收端可以通过检错码检查传输的数据帧是否正确,一旦发现传输错误,则采用反馈重发/ARQ 方法进行纠正。 4.在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上,UDP 协议实现的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它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并且没有差错检验。 5.在令牌环网络中,为了解决竞争问题,使用了一个称为令牌的特殊标记,只有拥有它的节点才有权利发送数据。 6. 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 7. 网络操作系统是利用局域网低层所提供的数据传输功能,为高层网络用户提供局域网共享资源管理服务和其他网络服务功能的局域网系统软件。 8.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是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传输协议。 9.基于TCP/IP协议的各种互连网络管理标准,采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得到众多网络产品生产厂家的支持,成为实际上的工业标准。 10.通常,用户计算机接入Internet有三种方式:通过网络接入、通过联机服务系统接入和通过SLIP/PPP接入。 11.虚拟局域网技术的核心是通过路由和交换设备,在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逻辑网络。 12.集线器是局域网中的重要部件,是作为网络连接的中央连接点。 13.为了解决应用程序对网络过分依赖的问题,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加一层中间件,其功能是把应用和网络屏蔽开。 14.互连网络的基本网络概念是:网络连接、网络互连和网络互通。 15.网桥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可连接若干个局域网网段。 16.路由器是一种智能型网络设备,其基本功能是:网络连接、网络地址判断和设备管理。 17. 网关一般用于不同类型、差别较大的网络系统之间的互连。 18.Internet中的用户远程登录,是指用户使用Telnet 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仿真终端的过程。 19.电子邮件系统采用存储转发工作方式。 20.电子邮件的传送是依靠SMTP 进行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服务器之间的邮件传送。 21.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距离)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22.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模拟/数字信号和数字/模拟信号之间的转变;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前需进行编码,以便在数据中加入时钟信号。 23.脉冲编码调制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即: 采样、量化和编码。

通信技术概论试卷(答案)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通信技术概论》期终试卷(A)答案 班级:____姓名:____学号:____成绩:____ 一、填空题(15分) 1、微波通信分为模拟微波通信和数字微波通信两类,已成为一种重要传输传输手段,并与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一起,作为当今三大传输手段。 2、光纤是由中心的纤芯和外围的包层同轴组成的双层同心圆柱体。光缆是由被覆光纤、缓冲层、加强元件和外护套组成的。 3、信息是指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它是通过消息来表达的。 4、ADSL在一条线上既可以上网传输数据,又可以同时教学常规的语音服务,其原因是利用电话话音传输以外的频率传输数据。 5、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通常主要由空中段的通信卫星,端面段的关口站和用户段的众多远程终端设备三大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12分) 1.空分交换——在数字交换网络中,任一输入线与任一输出线(或任一复用线与任一复用线)之间的信息交换,称为空分交换。 2.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用分组来传输和交换信息的。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长度,每个部分叫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的前面 加一个分组头。

4.多址连接——多址连接是指在卫星的覆盖区内,各地球站通过同一个卫星,能同时实现多个方向多个地球站之间相互联系通信的一种方 式。 5.同步卫星——卫星的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与地球上任一点都保持相对静止,这样的卫星称为同步卫星 三、判断题将下列描述正确的打“ ”,将下列描述错误的打“ ”(8分) 1、消息是信息的载体,一般将语言、文字、图像或数据等统称为消息。( ) 2、大区制就是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 ) 3、交织技术就是将一条相继比特以非相继方式被发送,将成串的差错变成单个的比特,再用信道编码纠错功能纠正差错。( ) 4、微波中继通信是利用微波为载波携带信息。( ) 5、发信站发送的信号只经过一次卫星转发后就被接收站接受的卫星通信线路叫做单跳单工通信线路。( ) 6、CDMA是不同的移动台占用同一频率,每一移动台被分配一个独特的随机码序列,与其他台的码序列不同,以便区分不同的移动台。( ) 7、移动用户没有开机,没有通信,MS不能应答寻呼消息,MS也不能通知网络其所处位置,此时MS被认为是“附着”。( ) 8、分组拆装设备PAD是非分组终端接入分组网的接口设备。非分组终端必须经过分组拆装设备转换,才能进行分组交换。( ) 四、计算题(10分) 1、普通电话线路带宽约3KHz,在保证不失真的情况下,其最大码元速率是多少?如果采用16进制调制方式,最大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少? 根据P18的公式2.1有: R B=2f N=2B N 则有:R B=2×3=6 KB 如果采用16进制调制方式,根据P11的公式1.3有: Rb=R B log 2 N 则有:R b=R B log 2 N =6 ×log 2 16=24Kb/s 答:最大码元速率是6 KHz。最大信息传输速率是24Kb/s。

移动通信技术考试试题与答案

专业:移动通信科目:移动通信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GSM网络结构中,Abis接口是()的接口 A.MSC与HLR B.MSC与VLR C.MSC与BSC D.BSC与BTS 答案:D 2.对讲机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半双工通信 B.全双工通信 C.单工通信 D.三工通信 答案:A 3.GSM系统对于话务量密集的局部地区,可以采用六列向小区。此时需要采用()度定向天线 A.360 B.60 C.180 D.120 答案:B 4.实际工程一般要求天线间距大于()倍信号波长 A.2 B.5 C.10

答案:C 5.GSM网络一般采用列向小区,即天线采用()度定向天线,把基站分成3个扇形小区 A.360 B.120 C.180 D.60 答案:B 6.CDMA系统容量是模拟系统的()倍 A.1~2 B.100~200 C.1000~2000 D.10~20 答案:D 7.GSM系统容量是模拟系统的()倍左右 A.4 B.2 C.3 D.1 答案:B 8.GSM系统信号带宽为()KHz。 A.200 B.2 C.20

答案:A 9.有线电视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全双工通信 B.单工通信 C.半双工通信 D.三工通信 答案:B 10.GSM规范中规定:邻频道干扰保护比,C/I > 负()dB A.6 B.9 C.12 D.3 答案:B 11.无线电广播采用()方式 A.CDMA B.SDMA C.TDMA D.FDMA 答案:D 12.GSM是一个典型的()多址系统 A.FDMA B.TDMA C.SDMA D.CDMA

答案:B 13.GSM网络结构,A接口是()之间的接口A.BSC与BTS B.MSC与VLR C.MSC与HLR D.MSC与BSC 答案:D 14.无线广播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三工通信 B.单工通信 C.全双工通信 D.半双工通信 答案:B 15.GSM规范中规定:同频道干扰保护比,C/I >()dB A.6 B.3 C.12 D.9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3G技术要求有哪些() A.支持多媒体业务 B.上下行不对称 C.速度按需分配 D.OFDM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 一、判断题 1.(√)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网络单元的地理分布和互联关系的几何构型。 2.(×)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基本相同,适合相同场合。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资源子网的拓扑结构。 4.(√)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结构简单、扩展容易,网络中的任何结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5.(×)星型网络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能力,网络结构简单,建网容易,可靠性好。 6.(√)环型网数据传输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的问题,网络实现简单,适应传输信息量不大的场合,但网络可靠性较差。 7.(√)树状网络是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除叶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8.(√)当网络中各节点连接没有一定规则、地理位置分散,而设计通信线路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时,我们通常选用网状网络。 9.(√)总线型拓扑结构分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局域网一般采用的是单总线结构。 10.(×)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靠性高、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和实时性强。 11.(×)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集中控制,简单的访问协议,但电缆长度及安装费用高,故障诊断困难、扩展困难,全网工作依赖于中央节点。 12.(√)环型拓扑结构适合于光纤、网络实时性好,但网络扩展配置因难,故障诊断困难,节点故障则引起全网故障。 13.(√)树型拓扑结构易于扩展、故障隔离方便,但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 14.(×)网状型拓扑结构是将星型和总线型两种拓扑结构混合起来的一种拓扑结构。 15.(√)网状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的诊断和隔离方便、安装电缆方便。 16.(√)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而通信则是实现所有网络功能的基础和关键。 17.(√)OSI参考模型是一种将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 18.(×)OSI参考模型定义了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直接的数据传送在传输层。 19.(×)OSI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真正功能是为其下一层提供服务。 20.(√)OSI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是通信子网与用户资源子网之间的接口,是控制通信子网、处理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最低层。 21.(√)OSI参考模型中的传输层,接收由会话层来的数据,并向高层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输,具有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及故障恢复功能。 22.(×)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送包括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的问题,有关语义的处理由表示层负责,有关语法的处理由应用层负责。 23.(×)令牌传递控制法适用星状拓扑网络结构、基带传输。 24.(√)从本质上看,ATM技术是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速交换技术。 25.(√)10BASE-T是双绞线以太网,使用两对非屏蔽双绞线,一对线发送数据,一对线接收数据,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最新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1)

无线通信技术 1.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都是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电磁波频谱的使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通信过程的信息传输能力。 传输介质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有线通信,②无线通信,③光纤通信。 对于不同的传输介质,适宜使用不同的频率。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不同传输媒介可提供不同的通信的带宽。带宽即是可供使用的频谱宽度,高带宽传输介质可以承载较高的比特率。 2无线信道简介 信道又指“通路”,两点之间用于收发的单向或双向通路。可分为有线、无线两大类。

无线信道相对于有线信道通信质量差很多。有限信道典型的信噪比约为46dB,(信号电平比噪声电平高4万倍)。无限信道信噪比波动通常不超过2dB,同时有多重因素会导致信号衰落(骤然降低)。引起衰落的因素有环境有关。 2.1无线信道的传播机制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机制如下: ①直射:即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②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一般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墙壁表面发生; ③绕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锐的物体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 ④散射:当无线路径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量较多的时候发生散射。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上,一般树叶、灯柱等会引起散射。 2.2无线信道的指标 (1)传播损耗:包括以下三类。 ①路径损耗:电波弥散特性造成,反映在公里量级空间距离内,接收信号电平的衰减(也称为大尺度衰落); ②阴影衰落:即慢衰落,是接收信号的场强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一般由于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由于障碍物的电磁场阴影区所引起的; ③多径衰落:即快衰落,是接收信号场强在整个波长内迅速的随机变化,一般主要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 (2)传播时延:包括传播时延的平均值、传播时延的最大值和传播时延的统计特性等; (3)时延扩展: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沿不同的方向到达接收端会引起时延扩展,时延扩展是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述; (4)多普勒扩展:是一种由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衰落过程的频率扩散,又称时间选择性衰落,是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述; (5)干扰:包括干扰的性质以及干扰的强度。 2.3无线信道模型 无线信道模型一般可分为室内传播模型和室外传播模型,后者又可以分为宏蜂窝模型和微蜂窝模型。 (1)室内传播模型:室内传播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小、环境变动较大、不受气候影响,但受建筑材料影响大。典型模型包括: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Ericsson多重断点模型等; (2)室外宏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架设较高、覆盖范围较大时所使用的一类模型。实际使用中一般是几种宏蜂窝模型结合使用来完成网络规划; (3)室外微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的架设高度在3~6m时,多使用室外微蜂窝模型;其描述的损耗可分为视距损耗与非视距损耗。

(完整word版)现代通信试题(附答案)

现代通信技术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__ __计算机网______、___有线电视网_______。 2、电信系统在三大硬件分别是终端设备、__ 传输设备_____、___ 交换设备_______。 3、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___模拟信号_______和___数字信号_______。 4、在数字通信技术中,复接方式有:按位复接、___按字节复接_______、___按路复接_______ 三种方式。 5、在PCM30/32系统中,有30个路时隙用来传送30路语音信号,一个路时隙用来传 帧同步码,另一个路时隙用来传送信令码。 6、信令按使用的信道划分可以分为____随路信令______和公共信道信令。 7、NO.7信令网由___信令点_______、信令转接点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 8、数字调制的三种方法,移幅键控法、_____移频键控法_____、____移相键控法______。 9、通信协议的三要素,语法、___语义_______、___时序_______。 10、分组交换采用两种路由方式,分别是___数据报_______和____虚电路______。 11、在光纤通信中,短波波段是指波长为___0.85μm_______,长波波段是指波长为___1.31μm_______和____1.55μm______。 12、光纤通信中用到的光源有半导体激光器和__ 发光二极管________。 13、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是:____电路交换______,___报文交换_______和分组交换。 14、数字通信过程中发送端的模/数变换包括抽样、____量化_______和_____编码______。 15、多路复用主要包括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 16、接入网技术可分为铜线接入网技术、光接入网技术、无线接入网技术和以太 网接入技术。 17、数字用户线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是在同一铜线分别传送数据和 ___语音__信号,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 18、通信的分类按调制方式分为基带传输、___频带传输________。 19、电信业务分类分别是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 20、电信系统的功能是把发信者的____信息_______进行转换、处理、交换、传输,最后送 给收信者。 21、交换设备是实现用户和它所要求的另一个或多个用户之间接续或非连接传输的设 备,是构成通信网中节点的主要设备。 22、数字传输中常用的同步技术有两种:___外同步法________和___自同步法________。 23、数据交换基本过程包括呼叫建立、____信息传递_______和___电路拆除________三个阶 段。 24、SDH的帧格式是___页面帧________,有9行270列构成,整个帧分成段开销、___STM-N 净负荷区________和管理单元指针3个区域。 25、微波站可以分为终端站、___分路站________、___枢纽站________和中继站。 选择题 1、话筒在通信系统中是属于哪种设备?(D) A)住宿B)发送设备C)接收设备D)信源 2、不属于载波三大要素的是(B) A) 幅度B)波长C)频率D)相位 3、在电话通信网中,用户终端设备主要为(B) A) 电缆B)电话机C)交换机D)光纤

北邮通信网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通信网概述 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答: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 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电信 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传输。 反变换器:将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噪声源:系统内各种干扰。 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答: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答: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硬件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由: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 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各种网络的拓扑结构图要掌握) 答:基本组网结构: 》网状网:优点:①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②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缺点:①各节点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②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如网中有N 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1/2*N(N-1)。 》星形网:优点:①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②线路利用率高;缺点:① 可靠性低,②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如网中有 N 个节点,则

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在程控交换系统中按照紧急性和实时性要求优先级最高的任务是(A) A、故障级任务 B、周期级任务 C、基本级任务 2、ATM信元结构是(A) A、固定53个字节长度 B、可变长度的 C、可变长度最大为53个字节 3、程控交换机中双音频号码失效、区别位间隔和摘|挂机的方法是检查(A)? A、变化识别 B、前次扫描结果 C、这次扫描结果 4、区分ATM系统中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是靠(A) A、信头标签不同 B、在不同时隙中传送 C、传输时间不同 5、MPLS交换技术在进行交换寻址时,采用的匹配原则(B) A、固定长度精确匹配 B、最大长度匹配 C、时间匹配 6、BANYAN网络具有以下特性(B、C) A、无内部阻塞 B、有唯一路径 C、可以自动选路 7、当电路交换局采用30/32路PCM系统时,其帧结构中每一帧包含了(C)个时隙 A、24 B、64 C、32 D、16 8、8X8矩阵的S接线器由(C)个控制存储器控制 A、1 B、3 C、8 D、10 9、T接线器在输入控制方式中,SM的写入由(C)控制 A、CP B、CPU C、CM 10、某S接线器,交换矩阵为1024x1024,则CM每个单元存储的数据为(C)bit A、8 B、9 C、10 D、32 11、MPLS网络中负责对进入分组进行转发等价类划分的是(A) A、边缘交换路由器 B、标记交换路由器 C、ATM交换机 12、MPLS的标记分配和分发主要有以下哪些方式(A、B) A、下游自主方式 B、下游按需方式 C、自由保存方式 D、保守保存方式 13、局域网交换机根据工作的协议可以分为(A、B、C、D) A、二层交换 B、三层交换 C、四层交换 D、七层交换 14、ATM的交换特点有(B、C、D) A、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交换 B、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综合 C、保证服务质量 D、按需分配带宽 15、软交换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层(A、B、D) A、接入层 B、传送层 C、网络层 D、控制层 16、软交换所使用的相关协议包括(A、B、C、D) A、H.323 B、SIP C、MGCP D、H.248/Megaco 17、软交换和媒体网关之间使用如下协议(A、B) A、SIP B、H.323 C、SIGTRAN D、SCTP 18、H.323协议的主要控制功能包括(A、B、C)? A、RAS信令 B、呼叫控制信令 C、媒体控制和传输 19、建立一个H.323的点对点呼叫,需要在两个IP终端之间使用两个TCP建立连接(A) A、RTP通道 B、呼叫控制信道 C、呼叫信令信道 D、SCTP通

2015年学考信息技术基础模拟试题习题含答案

2015年学考信息技术基础模拟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人类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 例1. 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 A.知识、经济、能源 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 例2. 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例3. 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 A.文字B.视频 C.声音D.图像 2.信息的一般特征: 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如: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6月13日对高一的学生具有价值。 ③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1

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 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 ⑥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⑦传递性: 例4. 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件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 3.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与支柱)、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1)计算机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 2)通信技术具有扩展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3)传感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 4)微电子技术扩展了人们对信息的控制与使用能力。 例5.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与支柱是() A.计算机技术 B.液压技术C.通信技术D.微电子技术2 第页共36 页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中)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中) 什么是移动电话网? 移动电话网就是可以使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网络。我国自1987年开始开通移动电话业务以来,移动电话迅猛发展,用户增长迅速,到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五种移动电话网共存的局面,这五种网各有不同的通话范围和不同的业务功能。用户选择配备移动电话手机时,需要对现有的五种网有所了解。 我国的五种移动电话网又被称为A、B、C、D、G网,其中A网和B网是模拟网,C、D、G网是数字网。 1)A网和B网:模拟移动电话网 模拟网是我国早期建设的移动电话网。由于各地分别建设、时间先后不同,又有爱立信和摩托罗拉两大移动电话系统等原因,模拟移动电话网形成了A网和B网系统,A网地区使用A网的手机,B网地区使用B网的手机。A网的地区是北京、天津、上海以及除河北、山东以外的全国各地。可见在大部分地区是共存的,但原来是不能互通的。B网的地区主要是在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四川、黑龙江、山东等地。1996年1月起,我国各省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实现了联网,模拟移动电话已有可能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实现自动漫游。但是,如果要从A网区到B网区,需要用户在自己的手机上进行操作,将手机转换为B网,否则不能使用;如果从B网区回到A网区,也必须先在手机上操作,将手机变回才能使用。变换的方法可见说明书。 2)C网:CDMA制式移动电话网 C网是指CDMA(码分多址)制式的移动电话网,CDMA制式是接通率高、噪声小、发射功率小的新型数字网,能实现移动电话的各种智能业务。我国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等市建设了C 网,沿海的10省也在建设,已经建成的城市间已联网,使用CDMA手机可以在上述地区漫游。 3)G网:全球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设“全球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网,这就是G网。数字网具有许多新的业务功能,特别是具有漫游范围最为广泛的特点,因而被称为“全球通”。G网工作于900兆赫频段,频带比较窄,随着近年来移动电话用户迅猛增长,许多地区的G网已出现因容量不足而达到饱和的状态。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近来又建设了“D”网。 4)D网:工作在DCS1800系统的移动电话网 它的基本体制和现有的GSM900系统完全一致,但工作于1800兆赫频段,需要用全球通1800的手机。如果使用双频手机,那么在G网中也能漫游、自动切换。现在有许多城市是DCS1800系统和GSM900系统同时覆盖一个地区,就称为全球通双频系统,使全球通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成倍增长。

7月全国自考通信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通信技术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STM-N帧结构中,为了保证信息正常灵活传送所附加的字节称为() A.信息净负荷 B.管理单元指针 C.段开销 D.通道开销 2.在移动通信中,产生慢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噪声 B.阴影效应 C.互调干扰 D.邻道干扰 3.在CDMA反向信道中,接入信道至少有一个,最多为() A.12个 B.22个 C.32个 D.42个 4.工作于SPADE方式的卫星转发器带宽为() A.26MHz B.36MHz C.46MHz D.56MHz 5.OMS是GSM系统中的() A.移动台 B.网络交换子系统 C.基站子系统 D.操作维护子系统 6.单模光纤纤芯的直径一般为() A.100μm以上 B.(70~80)μm C.(40~60)μm D.(5~10)μm 7.在同步数字体系中,STM-16的速率为() A.9953.280Mbit/s B.2488.320Mbit/s C.622.080Mbit/s D.155.520Mbit/s 8.由于通信设备均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环境中,元器件中的电子均进行随机热运动,这种热运动所形成的噪声称为() 1

A.散粒噪声 B.热噪声 C.冲击性噪声 D.交调噪声 9.ADPCM称为() A.脉冲编码调制 B.增量调制 C.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D.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10.按信令通路与电话通路的关系进行划分,信令分为随路信令和() A.共路信令 B.局间信令 C.地址信令 D.用户线信令 11.用来完成不同复用线之间的交换功能,而不改变其时隙位置的接线器是() A.频率接线器 B.数字接线器 C.空间接线器 D.时间接线器 12.目前我国长途电话网是按照事先编制的、固定的路由表进行路由选择的,其首选路径是() A.扩展式路由算法 B.高效直达路由 C.无级动态路由 D.最终路由 13.用户线与用户直接相连的交换中心是() A.关口局 B.长途局 C.汇接局 D.端局 14.分组方式是一种() A.基于统计复用的交换方式 B.电路的交换方式 C.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 D.数字传输的交换方式 15.物理层规定的重要特性有() A.2个方面 B.3个方面 C.4个方面 D.5个方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目前常用的多址分配制度有预分配方式和___________两种。 17.对数字通信系统而言,其主要性能指标仍然是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___________。 18.按不同的媒介,我们将信道分为两大类,有线信道及___________。 19.光纤色散的大小除了用输出脉冲的展宽来表征以外,还可用___________来表征。 20.卫星通信系统由空间分系统、通信地球站、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___________等四大部分组成。 21.接收端使用本地载波的解调方式称为___________。 2

移动通信基础重点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只考填空题,大家自己翻书看吧。。 第二章 2.1无线电波传播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P18 地面波传播:传播损耗随着频率升高而急剧增加,传播距离迅速减小。天波传播:以短波方式为主,可进行数千公里的远距离传播。由于电离层的随机变化,天波传播的衰落现象严重。 直射波传播:主要以VHF/UHF频段为主 地面反射波:容易与直射波形成干涉进而影响信号传播。 2.2自由空间传播的特点?P19 电波的传播不存在反射、折射、绕射、色散及吸收等现象,而且传 播速率等于真空中光速。 2.3计算路径损耗,见教材P20 2.6什么是大气折射效应?有哪几种类型?P23-24 在对流层中大气折射率随着高度不同也会跟着变化,这导致电波在对流层传播时会不断折射,从而使传输轨迹弯曲,这种现象称之为大气折射。 电波传播在大气中的折射分为三类:A无折射,B负折射,C正折射(又可分为标准大气折射、临界折射、超折射三类) 2.7什么是等效地球半径?为什么要引入此概念?标准大气的等效地球半径是多少?P23-24

等效地球半径是指电波在以等效地球半径Re为半径的球面上空沿直线传播与电波在实际地球上空沿曲线传播等效。 实际中电波传播很难忽略大气折射的影响,为方便计算,工程上采用等效法处理,即将电波弯曲传播等效成直线传播,此时就要用到等效地球半径的概念。 标准大气折射下等效地球半径Re=8500km 2.13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的特点?P28-29 移动信道是一种时变信道,无线电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会遭受来自不同途径的衰减损害,陆地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多径传播。 2.14计算最大多普勒频移,见P30 2.17计算衰落率,见P32-34 2.18什么时候遭受平坦衰落?什么时候遭受频率选择性衰落?P35 发生什么样的衰落由信号和信道两方面因素决定,对于移动信道来说,存在一个相关带宽。当信号带宽小于相关带宽,则发生非频率选择性衰落,即平坦衰落;反之则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第三章 3.1分析移动通信领域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P45 A要有高的频带利用率和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能力 B要求在恶劣的信道环境下,输出信噪比较大或误码率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