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

冠心病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
冠心病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

冠心病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2-22T16:22:38.26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2期作者:李颖[导读] 加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 165000【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5例,有效17例,康复总有效率为93.3%,其中43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5.6%;对照组中,显效19例,有效14例,康复总有效率为73.3%,其中34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6%。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冠心病;康复护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闭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1]。冠心病康复是指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资料,以探究冠心病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5.4±2.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4.8±2.5)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I期康复护理

(1)心理护理: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先导,是成功韵保障。突然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而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氛围,监护仪的提示警铃声,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到压抑、紧张和焦虑,此时应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2]。

(2)饮食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餐时宜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进餐能减轻心脏负荷并有助于心理及消化功能改善。鼓励患者适量摄入蔬菜、水果等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病情,甚至猝死。

(3)方案调整与监护:严格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康复护理计划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心梗部位、面积、病后心理反应、有无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订和调整方案。此期主要在床上活动,可早期进行呼吸训练和ADL能力训练,床上活动一般从肢体活动开始,从远端小关节开始,从不对抗地球引力活动开始,注意活动时呼吸自然和平稳,无任何憋气和用力现象[3]。以后逐步开始抗阻力活动,可采用捏气球、皮球等,一般不用专用器械,徒手操作有很好的效果。

(4)制订出院计划:当患者能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后,在出院前应制订一个完整的家庭康复计划,以实施在家中的Ⅱ期康复。此计划应包括在家中的康复训练处方和训练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的宣教咨询等。

1.2.2 Ⅱ期康复护理

(1)康复活动监测:嘱患者进行康复活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禁止过度用力,活动时不可有气喘和疲劳,所有上肢超过头顶的活动均为高强度活动,应避免或减少。训练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可制订合理的作业和日常活动的程序,但应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体力消耗。在I期康复宣教的基础上,再次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可能发生的疾病恶化和运动造成严重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式。

(2)指导运动训练:要鼓励患者终生运动,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冠心病病人以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较为安全。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个性爱好、相应的临床表现、治疗目标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的制订个体化康复运动方案,合适的运动量是在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说话,次日晨起感觉舒适,无持续的疲劳感和其他不适感[4]。运动时如出现胸部不适、无力、气短、骨关节疼痛等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检查处理。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才能使疗效逐渐积累,以恢复和提高自理能力。

(3)门诊随访:患者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有任何不适均应暂停活动,及时就诊。

1.2.3 Ⅲ期康复护理

(1)康复运动方案的制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个性爱好、疾病诊断和病期、相应的临床表现、治疗目标、心理状态和需求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循序渐进[5]。根据患者兴趣选择训练项目,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康复活动更具系统性和长期性。

(2)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康复的影响,如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减少运动量,降低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遇感冒或发热时,应在症状和体征消失2天以上再恢复运动。不宜在饱餐、饮浓茶及咖啡后2小时内锻炼,运动后也勿立即洗浴。如出现胸部不适、无力、气短、骨关节疼痛等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2观察指标与结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