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推进方案(最新)

合集下载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9.19•【字号】安政〔2022〕34号•【施行日期】2022.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安政〔2022〕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现将《安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9月19日安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根据《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加快推动制造业形成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强、动能更足、效益更好的发展新格局,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积极应对,科学施策,坚持制造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制造业总体呈现缓中趋稳、质量提升的态势,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发展态势不断巩固。

着力稳中求进,以稳求进,以进促稳,在“稳与进”的转换中巩固发展态势。

安阳规模以上工业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中三大行业门类、34个行业大类,150个行业中类,232个行业小类。

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38.7亿元,1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89家,其中大型企业21家、中型企业69家,大型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1.7%。

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聚力调转并重,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调与转”的驾驭中提升质量效益。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910.3亿元,营业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92家。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9.18•【字号】临政办字〔2021〕73号•【施行日期】2021.09.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9月18日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技术改造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直接、最有效、最持续的有力抓手,具有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对土地资源、能源消耗、排放容量等依赖度低,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临沂工业增长后劲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思路方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建设目标,按照“三个坚决”要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以重大项目实施、重点企业培育、重点产业链条改造、特色园区集群提升为重点,统筹资源、集聚要素、持续加力、久久为功,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培育行业领航型龙头骨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瞪羚企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促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设备升级,实施企业装备“高端化”改造。

一是积极布局高端制造,重点推进工程机械、木业机械、园林机械等机械制造产业高端化,开展精深加工技术装备研发,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是支持企业引入高端技术和先进水平生产线,致力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关键工序、核心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装备高端化水平。

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1.31•【字号】黄政办发〔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黄政办发〔2021〕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高新区管委会、黄冈白潭湖片区筹委会、白莲河示范区管委会,市直相关单位:《黄冈市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政府第1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1月31日黄冈市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政策的通知》(鄂政办发〔2020〕61号)要求,结合黄冈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技改作为提升工业投入强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工业企业快成长上规模提质效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服务化延伸、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为重点,实施“技改赋能,制造焕新”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二、工作目标从2021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全力促进工业企业快成长上规模提质效。

——技改赋能增质效。

力争到2023年,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完成规上企业技改面达80%以上,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0%以上。

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

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

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优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发展动能、市场主体、组织方式和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生成能力、产业迭代能力和产业把控能力,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重庆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夯实产业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7年,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以下目标:——规模能级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迈上4万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28%,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创新赋能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800亿元,投入强度提高至2%,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分别提高至40%、6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50万元/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至92以上。

——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至36%、22%,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至40%。

——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2年累计下降13%,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

——空间布局实现新突破。

全市制造业协同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渝西地区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新高地。

产业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地位更加巩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的比重提高至90%,单位工业用地产出提高至75亿元/平方公里。

——企业主体升级实现新突破。

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过百亿元和上市工业企业分别增加至5家、50家和100家,实现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四个“倍增”,四类企业分别增加至30家、500家、1.27万家和8.6万家。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5.11•【字号】南政规〔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南政规〔202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南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平市人民政府2024年5月11日南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平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标准引领、有序提升的工作原则,着力提升重点领域设备水平,畅通消费品更新换代链条,扩大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全市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迈上新台阶。

到2027年,全市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设备更新行动1. 推动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

围绕新型工业化,聚焦竹、肉鸡加工及食品、氟新材料、生物医药(制造)、建材(水泥、钢铁)、精密铸造、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扶优汰劣,引导更新替换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分行业确定设备更新重点,全面摸排设备更新需求,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的通知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的通知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17•【字号】嘉政发〔2024〕13号•【施行日期】2024.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的通知嘉政发〔2024〕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嘉兴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已经九届市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2024年4月17日嘉兴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浙政发〔2024〕1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举措。

一、实施设备更新行动到2027年,全市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40%以上;重点行业主要工艺技术设备基本达到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5%、80%。

(一)推进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

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全市重点围绕纺织服装、箱包、集成装饰、紧固件等传统行业和光伏新能源、化工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网络通信等新兴产业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每年组织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500个以上。

支持企业对原有装备、生产线、车间等实施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到2027年创建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灯塔工厂”20家以上,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以上。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推动能源领域设备更新改造。

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方案(最新)

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方案(最新)

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坚定践行“八八战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锚定大湾区先进智造基地的战略定位,全面推广智能制造“新昌模式”,按照“分行业改造、梯度式推进、全市域推广”要求,扎实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重构生产模式,重塑工艺流程,加快实现“xx制造”向“xx智造”创新跃升,更高水平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xx城市综合经济实力重返全国“30强”。

二、工作目标在全市13个传统产业领域实施智能化改造,三年分别完成总目标的30%、30%和40%,到2021年,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传统产业制造业企业全面完成改造(具体名单由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重点行业智能化水平全国领先,骨干企业智能化水平国际一流,基本确立“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新发展体系,致力将xx创建成为大湾区先进智造引领区、全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重点实施智能化改造“十百千”工程,即:xx—2021年,全市创建符合工信部标准化要求的智能工厂10家、打造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00个、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1000个以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机器联网率达到40%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200台/万人以上。

三、重点任务(一)开展重点行业智能升级行动1.实施分行业改造提升。

全面推广新昌轴承行业成批推广智能制造模式经验,全市确定越城区纺织、机械、家居、包装和黄酒,柯桥区纺织和印染,上虞区化工和照明,诸暨市金属加工和袜业,嵊州市厨具和机械,新昌县轴承和胶囊,滨海新城包装等传统产业领域,分行业成批量推进智能化改造,编制智能化改造路线图,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

强化行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加快推进企业朝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2.推动新模式融合拓展。

鼓励企业探索差异化智能制造实施路径,支持企业、装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抱团合作,推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争取在传统产业优势制造企业中培育一批离散型、流程型、网络协同型、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型等智能制造模式应用企业典型。

关于加快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

关于加快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
(六)创新平台赋能补链。打造产业链高能级创新载体,深化与国内知名高校、科创专业团队合作。健全研发 平台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上海大学新材料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基地、中国计量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 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武汉大学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滚动编制科技攻关清单,引入赛马机制,组织实施科技 应急攻关项目。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机制,推动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
.汽摩配产业链(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摩托车零部件、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依托力邦合信等龙头企业,以 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总成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制动系统、减震器、散热器、 滤清器、燃油泵等零部件制造及总成,同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构建以万全为重点, 经济开发区、昆阳协同推进的汽摩配产业发展格局,抓好汽车电子行业智能制造省级试点。2021年汽摩配产业链产 值为23.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8%;到2025年产值力争达到5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6%o
(四)制造方式上企 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诊断,深入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围绕“3+X”产业链,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探索 建设未来工厂、透明工厂,形成标杆引领。加快绿色化转型,培育工业节能促进机构,组织实施一批绿色化改造项 目,建成一批绿色工厂示范,打造全省绿色发展新标杆。
.印包装备产业链(主要包括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塑料机械、纺织机械、制药机械、传动机械等)。依托炜冈 机械、大源机械等龙头企业,以智能化、信息化、成套化、精密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印刷机械、包装机械等智 能装备为核心的机械机电产品。构建以万全为重点,鳌江、经济开发区协同推进的印包装备产业发展格局,提速建 设高端印包装备智造小镇。2021年印包装备产业链产值为58.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IL8%;到2025年产值力 争达到14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4.0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推进方案
为推动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打造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依托,以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高起点、大规模、超常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在盐及盐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传统制造业领域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关键工艺水平大幅提升,不断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突出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实现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和结构优化升级。

(二)发展目标。

努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到X年,力争盐及盐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绿色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力争培育上市企业10户、“专精特新”企业70户。

二、发展重点
(一)盐及盐化工产业。

抓住盐业体制改革机遇,根据市场需求巩固工业盐生产,发挥我
市盐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着力发展高端食盐、调味盐、保健盐、日化盐等盐产品,延伸盐产品链,扩大盐产品市场份额,促进工业品向消费品转型。

推动盐业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中国盐行业第一领军品牌。

加快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推动传统化工行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精细化工、高分子合成材料产业。

建成国家盐及盐化工基地,打造国际一流的特色氟化工基地,建设国家级盐产业综合展示中心、研发中心、储备中心和集散中心。

(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

立足XX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安全、健康、生态、养生”理念,以肉副食品、白酒、川味复合调味品、粮油、茶叶等为重点,促进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逐渐向精深加工转型。

发展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特色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复合调味制品生产基地。

(三)纺织服装产业。

以高品质、功能型纺织服装为发展方向,积极探索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模式,在力争为高端品牌代工的基础上,强化自有品牌打造,合理布局线上线下销售。

大力发展新型功能型面料研发、服装设计等产业,构建相对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

三、主要措施
(一)基本路径。

1.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企业做强做大,推动传统产业由个别优势向规模效益转型升级。

2.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息化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由成本优势和比较优势向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型升级。

3.通过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实现传统产业由分散经营向产业集聚转型升级。

4.通过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由资源消耗向生态环保转型升级。

5.通过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传统产业向内需和出口并重转型升级。

6.通过品牌建设、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产业价值,推动传统产业向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复合发展转型升级。

7.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多元投资主体,构建多元技术联盟,建立联合运营销售网络。

(二)具体措施。

1.盐及盐化工产业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引导XX盐业企业加强与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加快构建销售网络,拓展食盐市场,加大两碱用盐生产,不断提高XX盐市场占有率。

加大对盐及盐化工产业债转股支持力度。

支持XX久大制盐有限责任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治理结构改造、股权改革,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

支持X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