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二)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二、文本解读的原则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在阅读中让学生“把一篇课文看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凭初感让他们自己去玩味、揣摩涵泳于整篇课文中的情感基调、主题思想、独有的写作方法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阅读教学中的每个文本都是独立、完整、不可分割的个体,都是具有知识、思维、情感、审美等各方面教育效益的综合体。尊重文本,尊重文本的原生价值,关键在于对文本进行整体观照。野蛮地肢解文本,对文本作寻章摘句式的评价,势必造成理解上的支离破碎,甚至错误解读。

2、统观目标

学习目标的明确,是文本解读的前提。但由于选文“包含太多不能言明的要素,任何人任何时候学习一篇特定的选文,只能关注其中某些特定的方面、特定的点,而具体到哪些方面、哪些点,在什么水平上去关注,选文本身是不会给出批示的,得由教它、学它的人摸索取舍,摸索定本。”(倪文锦、欧阳汝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因此,教师应综合分析文本、板块、专题、整册教材乃至整个学段的学习目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需要,相机确定和不断刷新学习目标。教师应统观全局,排列能力训练点和知识生成面,动态地制定学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发展和螺旋式提高。

3、动态趋同

任何人都习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适应自己的特点去体察、感悟文本,获得与众不同的感受和见解。既有的经验积淀成为阅读主体解读文本的智力背景的同时,也限制着他的阅读方向。意大利人艾柯曾说过:“每一文本具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它要求读者按此结构以本文应该被阅读的方式来阅读本文,并且应该尽量向文本靠拢。”它启示我们,文本解读既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生成、

转换、聚合、裂变成不同的意义,即“多元解读”,也要调控学生形成矛盾辨证统一地“单元解读”,即动态趋同。

4、尊重生命

文本解读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参与行为,实际上是对文本的具体化和自身情思的对象化,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自我本性的深化和升华。这种参与行为要求读者在文本意义的解读和探寻中,要有具体化的生命情感的投注。完整意义上的文本解读,绝非仅仅是探寻和领悟作品的思想主题,表层性地解释文本的结构,或是解析文本的技巧,更是要切入文本的深层感情领域和内层境界,与作者的灵魂在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中对话,在能动性参与的“忘我”与“同化”之境中达到心灵的默契,提升生命的价值。深度的解读体验,不但是情感的宣泄,而且是灵魂的唤醒,是生命的超越。因为当读者在文本解读中体验到作家的生命意识和情感激流而心醉神迷之时,就会顿然形成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主体情感传导活动,使文本成为一种感性的创生和传达,造成解读主体的灵魂的内在震荡和剧烈的感情冲击;或给读者带来生命价值信念的苏醒,使震颤的心灵连带着整个生命获得更新和再生;或造就读者的新的思维秩序和感知方式,从而以一种新的方式去观照世界,获得一种新的认识与评价世界人生意义的标准。

三、文本解读的策略

1、诵读涵咏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基于阅读文本的对话。脱离了文本,就没有了对话的根基。因为我们所说的对话,不是通常语境下的对话,它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多方参与的对话。对话必须以文本文本为基础,必须以充分感知文本、正确解读文本为前提。没有读,便无法解;不能解,便无法对话。直面文本、同文本对话,关键的关键,要抓住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以读为本,以读攻读,反复诵读,是理解文字、理解作者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以发展读者个性为依归,应该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自主选择读”“对手挑战读”“小组比赛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并通过文字表面与文字后面的智者进行心智的交流,渐次进入三种境界:正确的解读、准确的解读和有创造性的解读。

2、标题切入

文本的题目,大都是对文本内容或作者写作意图的高度概括,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导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开发好文题资源,善于利用课题提出问题,以此正确解读文本,并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阅读质量。。如苏教版《黄河的主人》一文,课文的题目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与解读文本有关的问题:“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会把这个人称作黄河的主人?”这些问题解决了,也就完成了对文本的正解解读。从文题入手还要注意标题中的“反常现象”。因为这些“反常现象”往往密切联系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药香萦绕》,一看到标题就令人感到意外:“药怎么会香呢?”“药一般都是苦涩的啊!”抓住这一“反常”的现象去读全文的话,就知道药香不仅指药本身的香,还有作者对中医这一传统文化的留恋之情。所以一直萦绕在作者的心头,令作者久久不能忘怀。因此,抓住“药香”这一“反常现象”去解读全文,就能准确而快速地切入文本。在抓住文题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还应特别注意阅读的回应,即在通过阅读解决文题所阐发出来的问题时,必须在阅读结束后再回到文题上来,看一看问题解决了没有,这些问题是不是文本的作者写作的主要旨趣。

3、文眼透视

“文眼”指的是文章的闪光点,即文章中的关键性的字、词、句和细节。“眼乃神光所聚”,文眼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也是作品外景内情的交融点,在结构上起着牵动制约全篇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解读文本的钥匙。深入品读文眼,就可以顺藤摸瓜,有深度、有广度、有创见、立体式地解读文本。如《药香萦绕》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也许已经被铺天盖地的西药所取代了吧!”这句话用推测的、不肯定的语气表达了肯定的内容,是作者对中医发展前途的潜在的担忧,也是本文的另一种较为复杂的情感,令人回味。解读中,若抓住了这句话,就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了。

4、问题探究

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过:“我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有时候自己在阅读中遇到难点,估计学生也会在这些地方发生困难,就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多想想。”对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