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地统计分析资料报告

合集下载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分析开题报告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分析开题报告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分析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逐渐凸显。

过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准确把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演变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收入分配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2、实践意义(1)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有助于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增强社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关注,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例如,库兹涅茨的“倒 U 型”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差距会逐渐扩大,达到一定阶段后会逐渐缩小。

(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测算和评估。

2、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如城乡二元结构、产业结构、教育水平等。

3、探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

四、研究内容(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1、收集和整理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关数据,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

2、运用统计指标和方法,如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算和分析。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分析1、对不同时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数据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

2、分析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的因素,如经济增长、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化等。

按地域分布的销售数据分析报告

按地域分布的销售数据分析报告

按地域分布的销售数据分析报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全面融合,地域分布的销售数据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从地域角度探讨销售情况,并对数据进行深入解读,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一、销售数据概述销售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指标之一,它从侧面反映了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和销售能力。

我们将根据不同地域进行销售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市场需求和销售潜力。

二、地域销售情况分析2.1 区域一销售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区域一在整个销售数据中占有较大比重,销售额达到XX万元。

这一结果主要受到了该地区发达的经济环境、高消费能力以及稳定增长的市场需求的影响。

此外,区域一的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产品的追求也使得销售额有了显著的增长。

2.2 区域二销售情况区域二的销售数据较为平稳,销售额大致稳定在XX万元左右。

尽管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和市场容量较高,销售量依然保持在一个可观的水平上。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二的市场潜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2.3 区域三销售情况区域三是目前销售额较低的地区,仅为XX万元。

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且消费能力较低。

因此,对于这样一个市场潜力较小的地区,企业在销售策略上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以提升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三、销售数据解读3.1 区域间销售差异原因探究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销售数据可以发现,地域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的差异是导致销售差异的主要原因。

地域一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了众多高消费人群,因此销售额较高。

而地域三由于经济落后,市场需求较小,导致销售额较低。

3.2 地域销售数据对企业发展的启示根据销售数据分析结果,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市场特点和销售潜力,采取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

对于销售额较高的地区,企业应继续加大销售和宣传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市场份额。

对于销售额较低的地区,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和定价策略等手段,挖掘潜在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经济分析报告所需资料清单

经济分析报告所需资料清单

经济分析报告所需资料清单以下是经济分析报告所需的一份资料清单,以便全面了解和分析相关经济问题。

1. 经济数据- GDP(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包括年度和季度的GDP数据,涵盖特定时间段内的经济活动总量。

- 就业数据:包括就业人数、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等数据,用于了解就业市场状况。

- 通货膨胀数据:包括物价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等数据,用于观察通货膨胀水平。

- 货币供应数据:包括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利率等数据,用于分析货币市场状况。

2.行业数据和指标- 产业结构数据:包括各个行业的产值、增长率等数据,用于了解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

- 贸易数据:包括进出口贸易量、贸易顺差等数据,用于分析国际贸易状况。

- 投资数据: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数据,用于观察投资环境和投资趋势。

- 科技创新数据:包括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量等数据,用于评估科技创新水平。

3. 政策法规文件和报告- 经济政策文件:包括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文件,用于了解政策导向和调控措施。

- 行业发展规划:包括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发展规划文件,用于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

- 经济报告和研究成果:包括官方发布的经济报告和独立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用于获取专业的经济分析和预测。

4. 其他相关数据和信息- 人口统计数据: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数据,用于了解劳动力资源和市场潜力。

- 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数据,用于分析地区差异和发展潜力。

- 环境数据: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等数据,用于评估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

这些资料将为经济分析报告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使得分析结论更准确和可靠。

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还可以补充其他相关数据和信息。

河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分析与评价

河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分析与评价

河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分析与评价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

在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对河南省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做出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速度河南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2-115-031引言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51.27%,而位于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其城市化水平是40.57%①,不管是和全国平均城市化水平相比,还是和同等收入水平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河南省的城市化率都是偏低的,但就此认为河南省的城市化发展滞后并认为应该加快城市化进程,未免片面和武断,毕竟城市化发展水平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因素所决定的,可以说生产力、工业化发展是因,城市化是果,忽视这一基本点而得出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的结论,可能误导城市化发展战略,不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的社会实践。

本文从测量河南省城市化水平入手,再综合分析河南省城市化发展速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战略性建议。

2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及河南的城市化水平评价在本文当中,我们用城市人口比重来测度城市化水平,它是指某一地区内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既反映城市化本质,又简单明了,具有很高实用性,是公认的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按照这一计算方法,河南省2011年的城市化率为40.57%,从横向比较来看,河南省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城市化率51.27%。

当然,城市化水平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动和工业化发展有着密切的正相关联系,如果仅仅和同时期其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比较而得出城市化发展滞后的结论,明显是不科学的。

2.1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看河南省城市化水平这一部分我们主要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来考察和评价河南省的城市化水平,判断其是否滞后发展。

产业统计数据分析报告(3篇)

产业统计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地区产业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该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考。

报告主要分析对象为某地区2021年度产业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及政府部门公开发布的统计资料。

二、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结构(1)第一产业:某地区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较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

(2)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包括食品、纺织、化工、机械等行业。

202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2%,较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教育等行业。

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3%,较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

2.产业规模2021年,某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同比增长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450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50亿元,增长6.8%。

3.产业效益(1)第一产业:2021年,某地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4.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增长5.2%。

(2)第二产业:某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8.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0亿元,增长10%。

(3)第三产业:某地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同比增长6.8%。

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7%,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教育业增加值增长6%。

三、产业发展趋势1.产业结构优化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某地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高,第一产业占比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占比稳定。

预计未来几年,第三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中国各省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及实证分析

中国各省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及实证分析

中国各省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及实证分析李波;祁浩宇【摘要】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全面发展、全民奔小康的宏伟战略.我国各省的经济基础、地理位置、交通和人文等环境的不同,必然导致各省经济发展有差异.各省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时,会导致经济发展劣势地区人口流向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由此会带来治安、城市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全民奔小康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不同地区GDP数据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状况,这里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分省GDP数据,探讨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文章利用基于巴氏度量的模糊聚类方法,对分省年度GD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度量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水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GDP总体增长态势稳中向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相对不大,各地的经济政策有效激励了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GDP;发展差异性;巴氏度量;模糊聚类【作者】李波;祁浩宇【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一、引言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了特定时间内某地区所产生的价值,是衡量该地区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对GDP数据的分析,一直是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

相关学者提出多种分析方法,分别讨论了多种经济现象,Michele Battisti研究了地区经济状况的评价问题[1](P837-840)。

Michael A. Williams探讨了全球GDP增长率分布问题,基于数据的分析得到制约经济增长动力的规律[2](P750-758)。

Shahram Amin探讨影响GDP条件方差的因素并不是传统因素[3](P376-387)。

众多重要成果基于GDP数据的分析,由此可见,GDP数据是分析经济状况的重要依据[4](P92-94)。

河南省城市化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河南省城市化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河南省城市化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子分析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9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全局和局域空间关联分析法对河南省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子。

研究表明:①2009年河南省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上呈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②河南省城市化水平全局moran’s i值为0.369 5,整体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集聚性和依赖性;③局域空间关联分析显示河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存在局部空间集聚现象,而大部分地区空间关联性并不显著;④河南省城市化空间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有经济发展因子、社会发展因子、基础设施因子、城市扩张因子和非农化因子。

关键词:城市化;空间差异;因子分析;空间自相关;河南省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2-0472-06对城市化的研究一直是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学术界对其研究的方法和评价测度技术也日趋成熟[1,2],学者们以不同的研究尺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城市化区域差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尺度上,多尺度的综合研究和比较研究不断增多[3-5]。

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有城市化的空间形态与特质[6]、城市化空间格局的特征研究[7,8]、城市化的空间过程研究[9]和城市化的空间机理研究[10,11]等。

而研究的方法更是日趋多样化,从原来的定性研究、统计描述等方法[12]逐步过渡到空间分析、数理模型模拟等多种分析方法综合应用的阶段[13]。

本研究拟选取反映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结合gis软件对影响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探讨2009年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河南省城市化协调发展,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差异分析报告

差异分析报告

差异分析报告1. 引言差异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和评估不同组群之间差异的统计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社会科学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集中不同因素之间的差异,从而深入了解数据所反映的现象和规律。

2. 数据来源本次差异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为一份关于销售数据的数据库,其中包含了销售日期、销售地点、产品类别、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等信息。

3. 数据处理在进行差异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清洗。

具体步骤如下:1.去除重复数据:通过检查数据集中的唯一标识符,去除重复的记录。

2.缺失值处理:对于含有缺失值的记录,我们根据情况进行了填充或者删除。

3.数据类型转换:将日期等字段的数据类型进行转换,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4. 差异分析方法为了揭示数据中的差异和规律,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差异分析方法:1.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用于比较多个组之间的差异。

2.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之间的差异。

3.配对样本t检验:用于比较同一组配对样本之间的差异。

4.两样本比例检验:用于比较两个样本比例之间的差异。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以便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差异分析结果。

5. 差异分析结果通过应用以上差异分析方法,我们得到了如下几个重要的结果:1.多个组之间的差异: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销售地点对销售金额有着显著影响(P < 0.05),而销售日期和产品类别对销售金额的影响不显著(P > 0.05)。

2.两个独立样本之间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在销售地点A和销售地点B之间,销售金额存在显著差异(P < 0.05),销售地点A的销售金额高于销售地点B。

3.同一组配对样本之间的差异: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在每个销售地点中,不同的产品类别的销售金额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4.两个样本比例之间的差异:通过两样本比例检验,我们发现在销售地点A和销售地点B之间,两个产品类别的销售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 < 0.05),销售地点A更倾向于销售产品类别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届专业班级题目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统计分析姓名王玉婷学号指导教师党社职称年月日容摘要改革开放之后,省的经济有了快速的提高,但是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很多不同因素导致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至今不同地区经济的差异还是很严重,并对省整体的经济发展有了负面的影响,所以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别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探讨不同地区经济有差别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文笔者首先总结了以往学者对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得出省经济的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根据以往研究人员对差异研究的指标选取的优点借鉴和不足的补充,同时根据自己对经济差异的理解并权衡了指标的代表性和全面性考虑选取了科技、固定资产、教育的投入方面,人口素质,城镇化率,外贸和就业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最终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经济进行研究得出所选指标因素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得出的结果对的经济平衡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省;区域经济;经济差异;主成分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anAuthor:Yuting Wang Tutor: Dangshe Liu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y of Henan province has increased greatly, bu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 many different factors lead to imbalance in differen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Many scholars have done some research,but thedifference in regional economy is very serious, and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so research the economic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regions of Henan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t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give thecorresponding solution.In this paper,the author firstly learn from the former scholars research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Henan Province and know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advantages of selection of difference research index researchers reference and supplement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author’s understanding ofthe economic differences and weigh the representative and comprehensive index of selectedfactors consider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er capita GDP, employees, assets investment, consumption and other aspects inseveral people. The final metho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influence degree of the selected factors on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Henan's economic balanced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Henan province; regional economy; economic difference;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二)本文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3)(三)区域经济的研究现状 (3)二、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5)(一)省区域现状 (5)(二)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 (6)(三)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0)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11)(一)研究的指标选取 (11)(二)研究的数据来源 (12)(三)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14)(四)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分析 (14)四、结论及建议 (19)(一)研究结论 (19)(二)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建议 (19)参考文献 (21)附录 (22)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统计分析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是一个经济由国家整体控制,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在60、70年代时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经济更是致命的一击。

并且当时的中国经济是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国家在分配资源以及分配消费时是由政府提前做好分配比例,收入差距相对不大,而且当时中国的经济是封闭的经济形势,对经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阻碍。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发展思路才有了变化,经济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但是因为中国的地域非常大,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的多少都不相同,所以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不同。

是中国的人口大省,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以至于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历程对省的经济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由于政府投资的多少、先天性自然资源的不同、地区的交通顺畅程度不同等原因,导致省区域经济存在很大的差异,如2013年人均GDP为68073元,而最低的则为20359元,最高为最低的3.34倍,可知省经济差异还很明显,也一直是一个不可回避并且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至于很多国外学士、各级地方政府、经济人员都争先恐后的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的经济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同时经济差异的原因给整体经济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所以笔者本文通过借鉴以往研究人员的研究结论并再次进行深入的探讨,融入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对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研究和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所谓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全省各地区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不平衡的现象。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都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经济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但是如果差异程度较大时,就会影响到省整个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积极主动的研究和探讨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思路,使我们省的经济可以向更好、更快、更平衡的方向进行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的问题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也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差异的问题已经阻碍了省总体经济的发展,所以解决差异问题是近阶段的任务。

期间我省积极实施对经济差异提出的相关政策,要求发达地区要好好的利用自己本身的有利条件,起好带头作用,进一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欠发达地区也要发挥自己产业资源上的优势,同时国家也会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尽量为他们优先安排开发项目,吸引国外投资者进行投资,从各方面努力减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

并积极探讨解决办法,提出中心城市和城镇带动的战略,可见,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问题和解决办法对省得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意义。

(二)本文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科技、固定资产、教育的投入,城镇化率,人口素质,外贸,就业等几个指标对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异进行一定的研究,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实证分析中得出影响差异的因素,并从这些影响因素中找出解决的办法及思路。

本文主要采取spss16.0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所选的几个指标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主要采取降维的思想,通过对所选很多指标提取主成分,在降低损失数据的情况下把选取的很多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主成分,它主要是在很多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根据提取主成分和主成分系数的分析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深层次影响因素。

主成分在对问题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通过对很多指标的综合转化可以避免对很多杂乱指标的无序分析,其次可以通过主成分的提取可以减少分析指标之间信息的重叠,所以我们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问题在真实的规律,和最全面的问题特征。

(三)区域经济的研究现状当前经济形势之下,使各个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经济差异减小,社会经济平衡发展为现阶段主要任务。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也越来越大,所以经济差异的问题一直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

过去也有很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用很多种统计方法去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为区域经济差异的减小做出了很大贡献。

代琳琳(2007)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建模、评价,并结合很多学士对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综合分析得出省的整体发展比较落后,区域经济很不平衡,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因为技术的相对落后,资金投资不足等问题,经济没有起飞的能力,以至于造成基础经济较好的地区发展速度一定比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的地区快,但经济发展也会与偶然的历史原因有相应的关联。

永江等(2008)运用相对差异、绝对差异、可绝系数的变化趋势对经济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全省各个地区的绝对差异在一直增大,相对差异和变异系数曲线在逐渐的增长,极差率则是下降状态,由此说明省地区经济差异是不断缩小的。

最后又从投资政策、经济资源、区域位置的不同分析了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秀勤,运用eviews软件,经过深思熟虑、权衡了指标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最终选取了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八个主要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十八个地市2011年发展数据进行研究,建立模型,得出省经济水平位居前列的为、济源、、、,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