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含碳元素36%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通过足量的灼热碳层,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将得到的气体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最终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A.40g B.60g C.30g D.50g

2.25℃时,某气态碳氢化合物与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经充分反应后,又恢复25℃,此时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 )

A.CH4 B.C2H6 C.C2H2 D.C3H8

3.对化学反应:M+H2SO4=CaSO4↓+2N的认识,错误的是()

A.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相对分子质量:M>N

C.M可能是CaO D.N可能是HNO3

4.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

A.Z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B.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1:2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的X完全反应生成bg的Z,则同时消耗(b﹣a)g 的Y

5.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2 B.44 C.88 D.92

CO的混合物10g,测得其中氧元素含量为

6.如图所示: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2

64%,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足量的氧气,通电使电火花塞点火让其中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成二氧化碳。则完全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13.2g B.17.6g C.15.4g D.11.0g

7.取NaCl、NaOH、Na2CO3固体混合物28.6g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充分反应后,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将溶液蒸干,得无水固体33.4g,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为

A.8.4g B.10.0g C.11.7g D.13.6g

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有两种B.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物微粒个数比是1:1 D.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9.将6.05g的铁、锌混合物中加入到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A.0.1g B.0.15g C.0.2g D.0.25g

10.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 )

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B.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

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11.物质X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4.4g和12.8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12.已知:过氧化钙(CaO2)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现取用28.8g过氧化钙加热一段时间使其分解(该温度下,CaO不分解),测得所得固体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3,则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A.1.6g B.3.2g C.6.4g D.12.8g

13.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4:11

C.丙的化学式为CH3O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为单质

B.生成物中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7:16

D.A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15.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

B .一个Y 和W 分子中均有11个电子

C .参加反应的X 与生成的Z 的质量比为9:7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16.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不同时刻的质量如表所示。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 时刻 32 a b c 反应后

42

d

48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 为32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丙可能是催化剂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17.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0 2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 .x 的值等于2

B .甲一定是化合物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8:1 18.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

A .烧碱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双氧水

19.下列关于反应C+2H 2SO 4(浓)===

CO 2↑+2X↑+2H 2O 的分析,正确的是 A .X 的化学式为SO 3

B .X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 .CO 2和X 的质量比为11:16

D .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价变为+4价

20.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1.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 16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

2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A.14:11 B.11:14 C.11:7 D.7:11

23.由C2H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C2H2和CO B.只有C2H2

C.C2H2、H2和CO D.CO和H2

24.高温条件下,14.4g某种铁的氧化物恰好与5.6g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8:7 B.7:2 C.7:3 D.21:8

25.在2A+3B=2C+4D中,3.2gA与9.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C,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8,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l6 B.28 C.44 D.64

26.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CO、CO2和H2O,且总质量为20.8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g,则CO2的质量为

A.5.6g B.8.8g C.4.4g D.4.8g

27.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 B.46 C.92 D.96

28.纳米级TiO2有广泛的应用,制备的一步反应为2FeTiO3+7Cl2+6C=2TiClx+2FeCl3+6CO。该化学方程式中,x的值为

A.2 B.4 C.8 D.14

29.氧化钙和过氧化钙(CaO2)的混合物6.4g溶于足量水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溶液中的Ca2+全部转化为沉淀,过滤、干燥,得到10gCaCO3。则原6.4 g混合物中钙元素

2CaO+2H O=2Ca OH+O↑)

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已知:()

222

2

A.1∶1 B.5∶4 C.5∶3 D.5∶2

30.在加热条件下,将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气体通过12g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得溶液增重4.4g,则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4:1 B.12:1 C.8:1 D.4:1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C

【解析】

【详解】

解:10.0g该气体混合物中碳的质量=10.0g×36%=3.6g;所以 CaCO3中碳的质量为3.6g,又

因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

100

×100%=12%,所以白色沉淀碳酸钙的质量=

3.6g

12%

=30g。故选C。

【点睛】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出碳元素和碳酸钙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2.D

【解析】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由定组成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D. C3H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3.C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

B、根据酸的性质,M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钙,相对分子质量:M>N,故B正确;

C、M可能是CaO,故C正确;

D、N 不可能是HNO3,只可能是水,故D错误。

4.D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因此Z不可能是单质,故A说法错误;B、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不等于其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因不知道X、Y、Z的化学式,所以不能计算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故说法错误;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说法错误;D、若ag的X完全反应生成bg的Z,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同时消耗(b﹣a)g 的Y,故说法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 的质量为:2.3g+4.8g-4.4g=2.7g 。设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x 318

4.4g 2.7g

?= 得x=44.故选B 。 6.A 【解析】 【详解】

混合物中碳元素质量为:()10g 164% 3.6g ?-=,

反应后碳元素完全转化到二氧化碳中,则完全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2

3.6g 13.2g 44÷

=, 故选:A 。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是解题关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对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2322Na CO +2HCl=2NaCl +H O+CO 10611744x

y 4.4g

↑ 10611744=x y 4.4g

= 解得x=10.6g ,y=11.7g

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和为28.6g-10.6g=18g 对应的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和为33.4g-11.7g=21.7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 HCl NaCl H O 4058.558.5-40=18.5z 21.7g 18 3.7g g

+=+-=固体质量差量 4018.5z 3.7g

= 解得z=8g

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8g-8g=10.0g 。故选B 。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多出来的一个分子是这种反应物没有反应完剩下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微粒个数比为2:1,不是1:1。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 、生成物有两种元素组成,有可能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两种分子,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两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9.C 【解析】 【分析】

6.05g 的铁、锌混合物中加入到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可根据硫酸的质量求出氢气的质量。 【详解】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由Zn+H 2SO 4═ZnSO 4+H 2↑,Fe+H 2SO 4═FeSO 4+H 2↑,得出如下关系:

24

2H SO H 100g 9.82%

98x

?↑ x 2

=100g 9.8%98

?

x=0.2g 。 故选C 。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8.4g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

3

22NaHCO +2HCl =2NaCl +H O +CO 73448.4g

7.3g

84g

4.4↑

10.6g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

23

22Na CO 2HCl 2NaCl H O CO +=++106734410.67.3 4.4g

g

g

通过上述比较可知,10.6g 碳酸钠和8.4g 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故选A 。 11.B 【解析】 【详解】

A 、参加反应的X 的质量为:4.4g+12.8g-9.6g=7.6g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设X 相对分子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x :96=7.6g :9.6g ,x=76,该选项说法正确;

C 、R 相对原子质量:76+96-128-32=12,R 元素和硫元素来自于X ,X 中氧元素质量: 4.4g×+12.8g×-9.6g=0,即X 中不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R 相对原子质量是12,是碳元素,二氧化硫是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 12.B 【解析】 【分析】

根据过氧化钙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依据固体质量的减少就是氧气的质量,依据钙元素守恒进行计算。 【详解】

设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

x=3.2g 故选:B 。 13.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3H 2

CH 3OH+H 2O ,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

应的类型等。

【详解】

A、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12+16×2)=3:22,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H3OH;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反应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14.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分子构成看B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属于单质,根据配平后的结果看生成物中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34×2:32×3=17:24;;A的化学式为H2S其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故选C.

考点:分子的构成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15.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

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催化剂

5N2+6H2O。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X、Y都含有氮原子,不能确定Z是由Y分解生成的,故A不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Y和W分子分别是氨分子和水分子,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30×6)(28×5)=9:7,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16.A

【解析】

【详解】

解:数据处理得如下结果:

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可知甲为反应物,乙和丁为生成物,且质量比为2:1:1,由于64=32+32,丙变化的质量为0,所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根据质量比为2:1:1,可得a =26,b=1,丙在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可能为催化剂;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且甲为反应物,乙和丁为生成物,且质量比为2:1:1,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

计量数之比为2

2

1

1

=1:1(计量系数之比等于各自的质量比上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

相对分子质量)。故选A。

17.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50+2=23+x+24+3,x=2。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50+2=23+x+24+3,x=2,故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则甲是化合物,故B正确;

C、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反应是甲生成丙丁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4:3=8:1,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反应中减少的我反应物,增加的为生成物。

18.A

【解析】

【分析】

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加,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详解】

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故A正确;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B 不正确;

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C 不正确;

D 、双氧水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露置于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故D 不正确。故选A 。 19.D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C+2H 2SO 4(浓)===

CO 2↑+2X↑+2H 2O 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原子个数不变,则可知:反应前C 原子个数为1、H 原子个数为4、S 原子个数为2、O 原子个数为8;反应后C 原子个数为1、H 原子个数为4、O 原子个数为4;可以推测X 气体为SO 2;因此: A 、根据分析,X 气体为SO 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SO 2的水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CO 2和SO 2的质量比为44:128=11:3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CO 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价变为+4价,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0.D 【解析】 【详解】

A 、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蔗糖属于纯净物,而炭黑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蔗糖分子由碳元素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说明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21.D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开始是3个分子,反应后变为 2个;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 8;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乙物质属于单质;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故选D. 考点:物质的构成 质量守恒定律 22.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Ca (OH )2+CO 2═CaCO 3↓+H 2O ,分别设出CO 和CO 2的质量,利用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解答。

【详解】

解: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x ,CO 2的质量为y ,

100=44

y x y + x :y=14:11。故选A 。 23.A 【解析】 【详解】

解: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2 和H 2O 的质量之比是44:9,即生成CO 2 和H 2O 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若只有一种气体,则就是C 2H 2;根据元素守恒知,如果原来气体中不含C 2H 2,则一定含有CO 、H 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C 2H 2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 2和H 2O 的子个数之比为2:1,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 2和H 2O 的子个数之比为2:1,有两种情况:①如果不含甲烷,一定含有CO 、H 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②如果含有C 2H 2和CO 、氢气,CO 、H 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与C 2H 2的多少无关;若是甲烷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时,则生成CO 2和H 2O 的分子个数之比大于2:1。故选A 。 24.B 【解析】 【详解】

设5.6g 一氧化碳完全反应需要氧元素质量为x ,

228165.6g C O O x

O C +→

x 16=5.6g 28

x =3.2g ,

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g ﹣3.2g):3.2g =7:2。 故选B 。 【点睛】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25.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成D 的质量为3.2g+9.6g?5.6g=7.2g ,设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3B=2C+4D

2x418

5.6g7.2g

?

2x72

=

5.6g7.2g

x=28

故选B。

26.C

【解析】解:甲烷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2:4=3:1,所以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也为3:1,10.8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10.8g×=1.2g,则CO和CO2中总的碳元素的质量=1.2g×3=3.6g,设生成的CO的质量是x,CO2的质量为y,则

x+y=20.8g?10.8g,x+y=3.6g,解得x=5.6g,y=4.4g。故选C。

27.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3B=2C+3D

x318

2.3g 2.7g

?

则2.3g

2.7g

=

x

318

?

,解得x=46,故选B。

28.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氯原子的个数为14个,反应后氯原子的个数为2x+6个,则2x+6=14,得x=4。

故选B。

29.C

【解析】

【详解】

氧化钙和过氧化钙中的钙元素完全转化到碳酸钙中,则钙元素质量为:10g×

40

100

=4g,氧

元素质量为:6.4g﹣4g=2.4g,则原6.4g混合物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4g:2.4g =5:3,故选C。

30.B

【解析】

【详解】

设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x ,生成铜的质量为y ,

2=806444x

y CuO CO Cu CO 4.4g

?

++

x 804.4g 44

= x =8g , y 644.4g 44

= y =6.4g , 剩余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为:(12g ﹣8g )×

64

80

=3.2g ,氧元素质量为:4g ﹣3.2g =0.8g ,则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g+3.2g ):0.8g =12:1。 故选B 。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 含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化学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 B.硬度 C.氧化性 D.熔点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mLB.1mL~2mL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1. 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 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调整零 点③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13. 下面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完整版)初三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催化剂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P :31 Ca 40 O :16 H :1 一、选择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①③⑦ 2、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 2 B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 、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 、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3、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 A ( )与 B ( )反应生成 C (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 、B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1:1 B .2:2:1 C .2:1:2 D .1:2:3 4、(2011·娄底)在化学反应 A+B=C+D 中,若 12 g A 与一定量的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8 g C 和 2 g D ,则参加反 应的 B 的质量为( ) A .8 g B .18 g C .28 g D .30 g 5、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 △ A .H 2CO 3 CO 2↑+H 2O B .2H 2SO 3 + O 2 ===2H 2SO 4 光照 C .2HClO 高温 2 HCl+O 2↑ D .CaCO 3 CaO+CO 2↑ 6、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7、2011 年 5 月初,我市某县一副县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 C 2H 5OH + 4CrO 3 + 6H 2SO 4 = 2X + 2CO 2↑+9H 2O,反应中红色的 CrO 3 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 X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Cr 2O 3 B 、CrSO 3 C 、Cr 2(SO 4)3 D 、Cr 2S 3 8 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2 B .1∶1 C .2∶ 1 D .2∶3 9、如右下图所示:2 个甲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丙分子和 3 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3 乙 甲 丙 表示 A 原 表示 B 原子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 个乙分子中含有 2 个 A 原子 D. 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 (反应前) (反应后)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 g 6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 / g ------ 54 37 9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化学方程式汇总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汇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2 NaOH + CuSO 4 ==== Na 2SO 4 + Cu(OH)2↓ (2) CaCO 3 + 2HCl ===CaCl 2 + CO 2↑ + H 2O (3) CO 2 + Ca(OH)2 ===CaCO 3↓+ H 2 (4)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 S + O 2 SO 2 ⑵ 4 P + 5 O 2 2 P 2O 5 ⑶ C + O 2 CO 2 ⑷ 3 Fe + 2 O 2 Fe 3O 4 ⑸ 2 H 2O 2 O 2↑ + 2 H 2O ⑹ 2 KClO 3 2KCl + 3O 2↑ ⑺ 2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⑻ 2 H 2O 2 H 2 ↑+ O 2 ↑ ⑼ 2 H 2 + O 2 2H 2O ⑽ C 2H 5OH + 3 O 2 2 CO 2 + 3 H 2O ⑾ 2 HgO 2 Hg + O 2↑ ⑿ CO 2 + Ca(OH)2 CaCO 3↓+ H 2O MnO 2 △ MnO 2 △ △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⑴ 2 H 2O 2 H 2 ↑+ O 2 ↑ ⑵ 2 HgO 2 Hg + O 2↑ ⑶ 2 H 2 + O 2 2 H 2O ⑷ H 2 + Cl 2 2 HCl ⑸2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⑴2 H 2O 2 H 2 ↑+ O 2 ↑ ⑵S + O 2 SO 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⑴ 2 Mg + O 2 2 MgO ⑵ Fe + CuSO 4 FeSO 4 + Cu ⑶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 ⑷ 2 NaOH + CuSO 4 Na 2SO 4 + Cu(OH)2↓ ⑸ CaCO 3 CaO + CO 2↑ ⑹ H 2 + CuO Cu + H 2O ⑺ Fe 2O 3 + 3 H 2 2 Fe + 3 H 2 O ⑻ Fe 2O 3 + 3CO 2Fe + 3CO 2 ⑼C 2H 4 + 3 O 2 2 H 2O + 2 CO 2 △ △ 高温 高温 高温 △

初中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完整版

初中化学方程式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

化学方程式的专项练习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在空气中受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加热氯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加热高锰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一)最小公倍数法: 1、Al+O2——Al2O3 2、Al+Fe3O4——Fe+Al2O3 3、Fe+O2——Fe3O4 4、Al+MnO2——Mn+Al2O3 5、N2+H2——NH3 6、Al+H2SO4——Al2(SO4)3+H2 (二)观察法: 1、CO+Fe2O3——Fe+CO2 2、C+Fe2O3——Fe+CO2 3、CO+Fe3O4——Fe+CO2 4、C+Fe3O4——Fe+CO2 5、H2+Fe2O3——Fe+H2O 6、H2+Fe3O4——Fe+H2O 10、H2+WO3——W+H2O11、CO+O2——CO2 12、Fe+H2O——H2+Fe3O413、Al(OH)3+HCl——AlCl3+H2O (三)奇数配偶法: 1、FeS2+O2——Fe2O3+SO2 2、C2H2+O2——CO2+H2O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试题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试题 一、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氢()锂()氦()碳()氧()氟()氖()钠() 镁()铝()硅()磷 ( ) 硫()氯()氩()钾()钙()锌()铁()铅()铜()汞()银()金()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 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氧化亚铁()五氧化二磷() 氧化镁()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钠() 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银()硫酸钡() 碳酸钙()氯化银()硫酸铁()硫酸亚铁() 硫酸铜()氯酸钾()氯化铵()高锰酸钾()

硫酸()碳酸()盐酸()硝酸() 氢氧化钾()氢氧化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氨水()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双氧水)() 三、写出下列原子团(或根)对应的离子符号。硫酸根()碳酸根()硝酸根()氢氧根()按根() 四、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甲烷分子()(2)一个氧气分子() (3)三个镁离子()(4)两个钠原子() (5)标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6)标出三氧化二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五、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2H:( ) (2)、CO:( )

(3)、Fe:( ) 六、按要求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磷在空气中燃烧()(4)碳的充分燃烧( ) (5)碳的不完全燃烧()(6)氢气的燃烧( ) (7)甲烷的燃烧( ) (8)实验室制氧气(三个)

() (9)实验室制二氧化碳()(10)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1)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2)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3)写出两个置换反应()(14)写出两个复分解反应()(15)写出一个用铁从溶液中置换出铜的化学方程式() (16)氢气的燃烧( ) 七、按要求填空。 1、一般来说,()(金属/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得到)电子而达到()结构,形成()(阴/阳)离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及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及解析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物质R在0.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R+3O2点燃 XO2+2SO2,测得 X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0.44g和1.28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0.86g B.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R中含有X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X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 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A.丁的式量为18g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4.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 A.7.6g B.15.2g C.20.0g D.40.0g 5.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 g C和1 g D,若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27 C.44 D.56 6.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分子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分子的个数比为4:3 C.物质C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99236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Fe 3 O 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 22Al 2 O 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 2+O 2 2H 2 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 22P 2 O 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 2 SO 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 CO 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 2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 2 2CO 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 2+H 2 O==H 2 CO 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 2O==Ca(OH) 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 4+5H 2 O==CuSO 4 ·5H 2 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 2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 2O 2 2H 2 O+O 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CaO+CO2↑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25、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C H2+CO 26、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 4Fe+3CO2↑ 其他 27.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CuSO 4==Cu(OH) 2 ↓+Na 2 SO 4 28、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 CO 2 +2H 2 O 29、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 2H 5 OH+3O 2 2CO 2 +3H 2 O 3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 2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Fe 2O 3 2Fe+3CO 2 32、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3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 34、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 的实验室制法):CaCO3+2HCl==CaCl2+H2O+CO2↑ 35、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 理):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总复习测试题

初三化学模拟考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1-20小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下列因素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含硫的煤燃烧后的废气排往空中 B、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C、河岸边淤沙的增多 D、水电站里流经锅轮机后排出的水 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A、铅 B、石墨 C、炭黑 D、木炭 3、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下列各组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H2、CO B、H2、空气 C、CH4、CO D、CH4、CO2 4、据报道,某地发现一温泉,水温高达58℃。经监测分析,该温泉属硅酸盐矿泉,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病等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A、H2SiO4 B、H4SiO3 C、H2SiO3 D、Na2SiO3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汽车轮胎爆裂 C、生铁铸成锅 D、生石灰变成熟石灰 6、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造纸厂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 B、某旅客将鞭炮、汽油等带入火车内 C、未经检验纯度,直接点燃氢气 D、探险队在进入深洞底部前,做了灯火实验 7、人体内胃液的正常PH在0.9~1.5之间,胃酸过多症患者的PH低于正常值.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的是:() A、Al(OH)3 B、CaO C、NaOH D、NaCl 8、在PH﹥7的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的颜色呈现()

A、无色 B、白色 C、紫色 D、红色 9、下列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C、盐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0、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氯化钾KCl B硝酸铵NH4NO3C、磷酸二酸钙Ca(H2PO4)2D、硝酸钾KNO3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C、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给剩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 12、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方法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加热B、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加入足量的铁粉,反应后过滤D、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13、以下对科学事实的归纳和总结,你认为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不一定要在溶液中发生B、碱能跟一切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 C、酸能跟所有盐起反应D、酸跟活泼金属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氢气 14、某电镀厂排出的酸性污水中,含有有毒的Cu2+,欲除去Cu2+,并降低其酸性,加入适量下列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碳酸钠 B、生石灰 C、氯化铁 D、铁粉 15、要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Fe、CuSO4溶液、ZnSO4溶液 B、Cu、FeCl2溶液、ZnCl2溶液 C、Zn、FeSO4溶液、CuSO4溶液C、Fe、Cu、Zn(NO3)2溶液 16、跟水和盐酸都不反应,但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A、铜片 B、铁丝 C、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铜 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单元测试题(A卷)附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单元测试题(A卷)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4:11 C.丙的化学式为CH3O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2.宏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微观思维是化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丙物质中所含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3.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A.1组B.2组C.3组D.4组 4.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 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5.物质X的化学式为H2C2O4,可发生如下反应:aH2C2O4 bH2O↑+cCO2↑+dY↑取45g 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9g,另取45g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增重31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气体Y不与浓硫酸或碱石灰发生反应)() A.CO2的质量为22g B.气体Y的质量为14g C.化学方程式中b∶c=1∶1D.气体Y可能为甲烷 6.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归类大全

一、反应类型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高温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2NaCl 15、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16、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二)、分解反应 17、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 + O2↑ 18、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MnO2+ O2↑ 19、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 O2↑ 2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 + CO2↑ 21、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 + CO2↑ 2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 + H2O + CO2↑ 23、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和△2KCl + 3O2↑ 24、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CuSO4 + 5H2O (三)、置换反应 2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6、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镁和稀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 28、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29、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 高温2Cu + CO2↑ 30、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H2 + CO 3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 2Fe2O3 高温4Fe + 3CO2↑(四)、复分解反应 32、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 33、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 H2O 34、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 (OH)2 === CuCl2 + 2H2O 35、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 (OH)2 === CaCl2 + 2H2O 36、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37、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38、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2NaOH === Na2SO4+ 2H2O 39、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40、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单元测试题(A卷)附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单元测试题(A卷)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宏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微观思维是化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丙物质中所含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3.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A.1组B.2组C.3组D.4组 4.25℃时,某气态碳氢化合物与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经充分反应后,又恢复25℃,此时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 ) A.CH4 B.C2H6 C.C2H2 D.C3H8 5.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 A.溶液总质量B.消耗锌粉的质量 C.生成ZnCl2的质量D.生成H2的质量 6.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

初三化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笔试部分 一、填空 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 4、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丁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情感·态度·价值观中要求: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选择 1、“我们周围的空气”的一级主题是( B ) A、科学探究 B、身边的化学物质 C、物质的化学变化 D、物质构成的奥秘 2、“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的一级主题是(D) A、科学探究 B、化学与社会发展 C、物质的化学变化 D、物质构成的奥秘 3、“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属于认识性学习目标中的(A ) A、知道 B、了解 C、理解 D、认识 4、“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属于认识性学习目标中的(A) A、能 B、了解 C、解释 D、懂得 5、属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二级主题的是(B) A、化学物质与健康 B、质量守恒定律 C、完成学生的基本实验 D、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6、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不包括(D ) A、激发学习化学的好奇心 B、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 C、体验科学探究的的过程 D、制造化学物质 三、简答题 1、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一级主题是什么 答: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2、化学与社会发展的二级主题包括哪些内容(包括其余四个二级主题) 答: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2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CaO+CO2↑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25、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C H2+CO

初中化学九年级 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 Fe :56 Mn:55 Cl: 35.5 S: 32 P :31 O: 16 C :12 H :1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3分×15=45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 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 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 在化学反应中,A +B =C +D ,已知12克A 和18克B 恰好完成反应生成6克C ,则生成了D 的质量是( ) A. 13克 B. 24克 C. 18克 D. 26克 3、在化学反应2A+B 2=2AB 中,A 与B 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 和8g B 2充分反应,则生成AB 的质量是( ) A .9g B .11g C .12g D .14g 4在化学反应A + 2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 + D 中,20gA 与10gB 刚好完全反应生成12.25gC 和若干gD 。已知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40 B .80 C .60 D .100 5. A 、B 在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 ,若C 的化学式为A 2B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A 2+B 2=2C B. 2AB +B 2=2C C. 2AB +A 2=2C D. 2A 2B +B =2C 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 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④⑥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 2H 2O 通电 2H 2↑+ O 2↑ B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2NaOH + CuSO 4 === Na 2SO 4 + Cu(OH)2 C .硫在空气中燃烧:S + O 2 点燃 SO 2↑ D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H 2O 2 H 2 + O 2↑ 8. H 2、O 2和N 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是( ) A. H 2和N 2的混合气体 B. O 2和N 2的混合气体 C. H 2和O 2、N 2的混合气体 D. 2克N 2 9 .(2012.鸡西市)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 2 + 2NaOH = X + NaClO + 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 A. NaCl B. H 2 C. HCl D. HClO 10.(2012.聊城市)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C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MnO 2 △

初三化学基础测试题

初三化学基础测试题时间:1~1.5h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12 H:1 O:16 S:32 Ca:40 Cu:64 Fe:56 一、选择(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A.食物腐烂B.山体滑坡C.葡萄酿酒D.植物生长 2.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且能够用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3.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盐水B.蒸馏水C.自来水D.肥皂水 4.我们能闻到酒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地壳中含量最大的元素是() A.Na B.O C.Al D.Fe 6.原子核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7.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的读法正确的是() A.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B.氢和氧在点燃条件下化合生成水 C.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D.每4g氢气跟32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g水 8.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D.分别加入蒸馏水 9.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同点是() A.都能用于灭火B.都能供给呼吸C.都没有毒性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0.下列灭火的的不正确的是() A.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因短路着火用水浇灭 C.图书馆着火时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11.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初三化学方程式测试题

化学方程式检测试题 (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P :31 Ca 40 O :16 H :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①③⑦ 2、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 2 B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 、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 、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3、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 ( )与B ( ) 反应生成C (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 、B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为( ) A .1:1:1 B .2:2:1 C .2:1:2 D .1:2:3 4、在化学反应A+B=C+D 中,若12 g A 与一定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 和2 g D ,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 ) A .8 g B .18 g C .28 g D .30 g 5、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 A .H 2CO 3 △ CO 2↑+H 2O B .2H 2SO 3 + O 2 ===2H 2SO 4 C .2HClO 2 HCl+O 2↑ D .CaCO 3 高温 CaO+CO 2↑ 6、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7、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 2H 5OH + 4CrO 3 + 6H 2SO 4 = 2X + 2CO 2↑+9H 2O,反应中红色的CrO 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 ,则X 的化学式为( ) A 、Cr 2O 3 B 、CrSO 3 C 、Cr 2(SO 4)3 D 、Cr 2S 3 光照

人教版课本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3、铝在空气中:4Al+3O2==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2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二、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O2↑ 14、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O2↑ 15、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CaO+CO2↑ 三、置换反应 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0、铝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3CuSO4=3Cu+ Al2(SO4)3 21、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3=2 Ag +Cu(NO3)2 22、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25、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6、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7、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28、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29、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30、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31、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32、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四、复分解反应 33、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 2O 3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35、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36、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H2SO4+Ca(OH)2==CaSO4+2H2O 37、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38、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39、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初三化学_四大基本反应练习题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考变形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C +O 2 CO 2 B. 2H 2O 2 H2↑+O 2↑ C.3CO +Fe 2O 3 2Fe +3CO 2 D, HCl +AgNO 3=AgCl ↓+HNO 3 2.在A +B =C +D 的反应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C 和D 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C.若10gA 和15gB 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 、D 的总质量为25 g D 、若A 是氧化铜、C 为铜,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5.如下图所示,X 溶液与AgNO 3、Na 2CO 3、Na 2SO 4三种溶液发生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则X 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的溶液( ) A 、HNO 3或KNO 3 B 、HCl 或H 2SO 4 C 、BaCl 2或CaCl 2 D 、NaOH 或Ca(OH)2 6.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 =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 2SO 4 Ba(OH)2 KCl B 、Cu(NO 3)2 NaCl KNO 3 C 、Na 2CO 3 KNO 3 NH 4Cl D 、MgSO 4 NaNO 3 KCl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 、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 、待测质量一定为4 g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