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英语教育模式及改革
英语的另一半:以“英语文化体系”为中心的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3月第40卷㊀第2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monthly)Mar.,2024Vol.40㊀No.2收稿日期:2023-12-11作者简介:黎志敏,男,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广州学者 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现代诗学㊁现代文化(哲学)与现代英语教育研究㊂引用格式:黎志敏.英语的另一半: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J].外国语文,2024(2):174-185.英语的另一半: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黎志敏(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㊀510006)摘㊀要: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体系以 英语语言形式 为中心,较少涉及 英语文化体系 ,只教了英语的一半㊂以这种英语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各种语言技术性考试中获得高分,不过会因为对英语文化缺乏了解而在和英语本土人士的实际交际中丢分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尝试设计了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模式,确定了 大量㊁有效的英语文学原著阅读 的具体路径,以个别教育的方法进行了小规模的实验㊂经过六年多的实验,我们取得了初步的实验结果㊂我们发现学生们既能够很好地了解英语文化体系,又能够很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形式,还能够和英语本土人士进行得体的交际,在完整意义上基本学好了英语㊂所有参加实验的同学都被剑桥大学㊁南加州大学㊁香港中文大学㊁中山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录取㊂关键词:英语教育;英语语言形式;英语文化体系;理论;实践中图分类号:H319.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6414(2024)02-0174-120㊀引言如何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我国英语教育体系中,相关方法简单明了:看考分㊂在中学阶段看中考㊁高考考分,上了大学之后看专四㊁专八(英语专业)或者四级㊁六级(非英语专业)考分,申请出国留学的还要看托福㊁雅思考分㊂在这种评价体系的强力引导下,我国英语教育不可避免地滑入到了应试教育的轨道㊂我国英语教学早已形成了 教学 评价 自成一体的闭环系统:教学的目的是考试,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核心指标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一闭环系统已经发展得十分稳定㊂从这一闭环系统内部,我们难以发现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中的问题,也难以促进我国英语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㊂因此,我们必须跳出这一闭环系统来进行观察研究㊂事实上,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各种考试,而是为了帮助学生㊃471㊃㊀黎志敏㊀英语的另一半: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㊀理解英语母语使用者,并且让对方理解自己,简言之就是能够和英语母语使用者进行良好沟通㊂我们不妨从英语教育的这一根本目的出发来检视我国英语教育的质量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远赴英美等英语国家留学的同学越来越多㊂这些同学在国内就读期间各科成绩一般不错,英语成绩普遍较好,否则也无法获得出国机会㊂可以说,这个群体是我国英语教育体系所培养人才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英语水平能够反映我国英语教育体系的质量㊂那么,他们出国后能否和英语母语使用者良好沟通呢?相关资料表明,情况并不乐观㊂这表明我国英语教育体系存在深层问题,值得深入研究㊂1㊀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能力局限导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不少研究报道指出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学习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是 语言文化问题 ,例如阎琨和大卫㊃白林纳就撰文指出 中美文化与教育差异,以及语言缺陷,使得中国学生难以和美国学界人士进行有效交流 (Yan et al.,2009:939)㊂‘纽约时报“在一篇研究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学生承认 语言障碍和文化不同 是他们在国外生活经常遭遇到的挑战(Gao,2017)㊂各种语言文化问题是中国留学生英语能力局限的外在表现,这些问题导致他们难以和英语母语使用者良好沟通,难以和当地人交上朋友,遭遇到生活与学习上的种种困难,有些同学甚至因此患上了焦虑症㊂据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报道:在美国,很多外国留学生希望拥有美国本土好友,然而他们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没有任何美国本土好友㊂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更少拥有美国本土好友,也表现出更大的失望 (Fischer,2012)㊂由于英语能力的局限,不少中国留学生和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不得不耗费很大的时间精力来 适应教室的学习和寝室的生活 (Fischer,2012)㊂如果没有一个本土朋友,和当地人格格不入,那么就不可能真正融入当地社会文化,只能永远做一个 他者 ,学习生活的质量也会比较低㊂英语能力的局限给中国留学生在学业上也造成了麻烦,据‘纽约时报“报道,很多中国学生因为 难以和导师建立信任 (Gao,2017)而备感沮丧,有些学生还 担心语言障碍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导师们怀疑他们的智商 (Gao,2017)㊂导师是留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引路人,无法和导师进行良好沟通自然会对学生们的学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㊂据调查,英语能力的局限使得中国留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易受到 压抑 和 焦虑 等心理问题的困扰, 耶鲁大学的研究者们于2013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活动显示,美国大学学生中感到压抑和焦虑的群体占总人数的比例约为百分之十三㊂相比之下,美国大学里中国留学生身上出现压抑症状的人数占比为百分之四十五,出现焦虑症状的占比百分之二十九㊂㊃571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中国学生中具有压抑和焦虑症状的学生比例占比之高让人惊讶㊂这一研究数据和美国其他大学㊁以及澳大利亚㊁英国等有大量中国留学生的学校的研究数据基本一致 (Gao, 2017)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英语能力局限给中国留学生造成的问题是全方位的,是十分严重的㊂部分幸运的中国留学生能够得到各方及时有效的帮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克服语言文化障碍㊂可惜的是,很多留学生得不到任何帮助,甚至有的高校为了管理方便刻意将中国留学生安排住在一起,据英国BBC报道: 有些中国学生希望和英国当地人有更多接触,不过他们发现他们所在的大学并没有做出应有的努力,而是十分倾向于将中国学生安排在中国人聚集区居住 大学在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方面做得并不够㊂ (Chu, 2022)如果中国留学生总是待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那么他们永远也无法突破语言能力的局限,这在很大程度上掏空了出国留学本身的意义与价值㊂事实上,的确有不少中国留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和中国朋友待在一起,他们既缺乏跨出心理舒适区的勇气,也缺乏必要的帮助㊂他们虽然在英语国家留学,却基本生活在中文的语境中,这是中国留学事业中最可叹的一幕㊂结合我国英语教育体系来检讨我国留学生英语能力局限的原因,不难发现以下两点:其一,教材英语机械僵硬㊁缺乏温度,在交际中让人尴尬㊂我国所有英语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来展开的,可是,教材中的英语语料量小,表现力弱,远远不能满足丰富多彩的现实交际需求㊂曾有美国友人向笔者抱怨,说他只要说 How are you 多数中国学生就会回 I am fine! Thank you!And you ,十分机械,让他感觉颇为尴尬,顿失进一步交流的欲望㊂我给他解释说:这是典型的教材英语,是同学们在国内英语教材中学到的刻板对话㊂它能让他们在各种考试中得分,却会令他们在实际交流中失分㊂外国朋友只能通过语言来认识我们,于他们而言,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就是我们的主体,就是我们自己㊂如果我们的语言机械僵硬㊁缺乏温度,就会让对方认为我们本来就是机械僵硬㊁缺乏温度的人,从而失去和我们进一步交流的意愿㊂如果每个中国学生都使用大同小异的教材英语,那么外国朋友就会认为中国学生缺乏个性,性格扁平,没有趣味,不值得交往㊂教材英语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在于,它们仅仅在教材所设定的特定语境中才是得体的㊂如果学生只会教材英语,并且将它照搬到千差万别㊁千变万化的实际交际语境之中,就会左支右绌,闹出笑话㊂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就得鼓励学生突破教材英语的局限,通过大量阅读完成足以应对各种语境的大量英语语料储备㊂㊃671㊃㊀黎志敏㊀英语的另一半: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㊀其二,对英语文化缺乏了解,对英语词句的文化意蕴缺乏了解,容易犯用词不当的错误㊂我国英语教学体系强调在语法层面教授英语,很少涉及英语的文化内在意蕴,因此,学生们所学到的只是英语的扁平语法意义,而不是立体文化意蕴㊂在实际交际中,中国学生经常会因为对某些英语的文化意蕴缺乏了解而注意不到其微妙处,从而犯用词不当的错误㊂例如,如果我们只知道 black 一词的简单语法意义,不了解这个词的复杂文化意蕴,就很容易错用这个词,造成不好的后果㊂事实上,多数中国学生不了解美国种族问题的敏感性,对相关语言的微妙性不敏感,容易因为用词不当惹上麻烦㊂在考试中用词不当,无非就是丢些考分而已㊂在现实生活中用词不当(尤其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用词不当),就可能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不得不承担相应的责任㊂正因为如此,一些中国留学生 常常会因为某些交流中的问题(例如一次糟糕的谈话或者写给导师的邮件中的措辞错误)而担心得整夜睡不着觉 (Gao,2017)㊂其实,能够意识到自己用词不当的还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使用的反思能力㊂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在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言问题之前,就已经不知不觉地被排斥出许多社交圈之外了㊂对英语文化了解不够,不仅会让我们在使用有声语言时犯错,还会让我们在使用无声语言时犯错,而且后一问题更难预防,更难克服㊂所谓无声语言,就是身体语言㊂有语言学家早就指出,人们在交流信息时,有声语言所起的作用仅占7%,声调和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所起的作用则分别高达38%和55%(Mehrabian,1967:252)㊂所有语言学家都认可身体语言在交际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可惜我国英语教学体系却还没有关注到它,这导致中国学生容易犯一些无心之错,例如吃饭时吧唧嘴,用完马桶后不清理马桶,盯着别人看,出门时身后有人不扶一下门,在正式场合身着便装,等等㊂这些不当身体语言会被认为是缺乏修养,相关人员也会被悄悄标记为不受欢迎的对象㊂克服这些问题的办法在于深度了解英语文化,深刻把握英语语言(包括有声和无声语言)的文化意蕴,能够像本土人一样敏感地体味到英语的微妙之处㊂2㊀我国英语教育体系的成绩与局限性为了研究我国英语教育体系中的问题以促进其发展,笔者曾观察走访了16位国内优秀学者,包括11位医生㊁一位生物学教授㊁两位教育学教授㊁一位音乐教授㊁一位科研工作者㊂他们都学有所成,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㊂除了两位医生外,其他人都曾在国外访学一年或一年以上㊂笔者是在国外访学期间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结识的㊂访学期间,他们㊃771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以英语和当地人进行交流㊂笔者发现,他们都能流畅地阅读专业英文文献,并且都已积累了很大的英语专业文献阅读量㊂其中有九位学者已在其专业的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过英语论文,有六位近五年每年都有英语论文发表,产量最高的F医生近五年每年平均发表高质量英文论文达到五篇以上㊂可是,在这16位优秀学者中只有一位能够比较自如㊁自信地用英语和英美本地人聊天交流㊂F医生能够撰写很长很复杂的英文专业论文,可是,他对撰写只有寥寥几十个英文单词的电子邮件却缺乏信心,他有时会让笔者帮他润色英文邮件,笔者也总能发现一些用词不当的问题㊂这批优秀学者和国外中国留学生有同样的问题,即不善于用英语和当地人进行日常交际㊂和留学生不同的是,他们已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已经赢得了一些外国友人的尊重和友谊㊂少数外国朋友在和他们的交流过程中,逐渐理解了他们使用英语时的用词特点,并主动选择忽视了一些用词不当的问题,之后也能够和他们较为流畅地交流并建立友谊了㊂如何从理论上来解释中国优秀学者群体能够流畅地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撰写复杂的英文专业论文,却难以用英语从容应对貌似简单的日常交际活动呢?如何改进这一状况呢?任何语言都是由语言形式和语言的文化背景体系所构成的,用一个公式可以简单地表达为:语言=语言形式+文化体系汉语可以表达为:汉语=汉语语言形式+汉语文化体系㊂英语可以表达为:英语=英语语言形式+英语文化体系㊂依此类推㊂在这一公式中, 语言形式 和 文化体系 不是相互平等㊁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为实现文化功能而被创造出来的㊂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语言形式,才能有效地实现交际功能㊂从本质上来看,语言是一种 文化生命体 ,语言的生命力源于其背后的文化体系,离开文化体系的语言没有生命力㊂汉语如此,英语也是如此㊂最能体现 语言形式 从属于 文化体系 的是身体语言,尤其是那些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被赋予不同意义的形式相同的身体语言㊂例如,同样是 大声说话 ,在中国饮食文化体系中常常被认为是 开心 热情 ,而在西方餐厅则会被认为是 粗野 无礼 ;又例如,在西方学生见导师时化妆被认为是对导师应有的尊重,而在中国则一般被认为没有必要,甚至会被认为是 矫情 ㊂由此可见,语言形式的意义既不是固有的,也不是确定的,而是由文化体系阐释㊁决定的㊂㊃871㊃㊀黎志敏㊀英语的另一半: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㊀中国学生是在汉语文化体系中通过学习英语语言形式的途径来学习英语的,他们学到的英语基本上是由 英语语言形式 和 汉语文化体系 所构成的,是 汉化英语 ,而不是由 英语语言形式 和 英语文化体系 所构成的地道英语㊂所谓 汉化英语 ,简而言之就是在汉语文化语境中生成的,用英语形式表达出来的语言,用一个公式可以简单地表达为:英语语言形式+汉语文化体系=汉化英语学界早就注意到了 汉化英语 现象,有学者还将它区分为 中国英语 和 中国式英语 两种类型,认为: 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㊁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人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㊁句式和语篇㊂中国式英语则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㊂ (李文中,1993:18) 中国英语 被认为可以接受,是正确的英语,而 中国式英语 被认为不可接受,是错误的英语㊂将 汉化英语 区分为 中国英语 和 中国式英语 无益于回答笔者所关注的问题,即为什么中国优秀学者群体能够流畅地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撰写复杂的英文专业论文,却难以用英语从容应对貌似简单的日常交际活动㊂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根据语言的文化敏感程度,将 地道英语 (英语语言形式+英语文化体系)和 汉化英语 (英语语言形式+汉语文化体系)分别大致区分为两个部分,即 文化不敏感部分 和 文化敏感部分 ㊂一般来说,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中的语言较少涉及文化价值判断,具有较少的文化情感内涵,属于 文化不敏感部分 ;而各种人文作品(包括日常交际)中的语言常常涉及文化价值判断,具有丰富的文化情感内涵,属于 文化敏感部分 ㊂中国优秀学者在阅读㊁撰写专业论文时所涉及的语言属于 文化不敏感部分 ,此时的 汉化英语 (英语语言形式+汉语文化体系)和 地道英语 (英语语言形式+英语文化体系)几乎等值,因此,他们就能够使用自己学到的 汉化英语 顺利地阅读㊁撰写英文论文㊂可是,在日常交际活动中, 汉化英语 (英语语言形式+汉语文化体系)和 地道英语 (英语语言形式+英语文化体系)受到双方文化体系的影响很大,因此,只会说 汉化英语 的中国优秀学者和留学生就容易犯文化错误,容易使用不得体的英语,从而造成误会和尴尬了㊂ 汉语文化体系 和 英语文化体系 也有一些共通之处,在这些领域,中国优秀学者和留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和当地人进行交流㊂而在 汉语文化体系 和 英语文化体系 不同的领域,中国优秀学者和留学生如果不了解相关差异,就很容易犯错㊂如何帮助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掌握 文化敏感部分 的英语语言呢?答案是:帮助他们深度了解英语文化,帮助他们以 英语文化体系 来置换他们所学的 汉化英语 (英语语言㊃971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形式+汉语文化体系)中的 汉语文化体系 ,从而最终帮助他们学到 地道英语 (英语语言形式+英语文化体系)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对当前以 以英语语言形式 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深化改革,确立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模式㊂3㊀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实践报告为了在实践中检验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理念,我们于2016年春设计出了一套具体的实践模式,至今经过六年多的实验,已经产生了一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实验结果,特报告如下:针对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体系中英语语料量小㊁表现力弱㊁学生对英语文化了解不够㊁容易用词不当等问题,我们采取的基本应对策略是:进行大量㊁有效的英语文学原著阅读㊂根据在于:(1)通过大量原著阅读,阅读者会获得海量的英语语料储备;(2)英语文学原著中的语言对文化高度敏感,最能帮助阅读者深度理解英语文化;(3)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者通过品味同一单词在诸多不同语境中的意义与情感表达,能够获得良好的文化语感,从而学会在不同语境中得体地使用英语语言㊂我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来推荐阅读书目㊂我们着力引导学生领悟英语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将学生培养为阅读的 乐之者 作为最高理想㊂一旦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我们的教育目的就已经达到,教育过程就已经完成,老师就可以放心地退出了㊂我们认为 一对一 的平等对话模式最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也最能够帮助学生走进作品㊁享受作品㊂ 世界上最为高明的教育,是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教育,也是孔子的对话式教育 (黎志敏,2015:85)㊂因此,我们确定以 一对一 的基本模式来进行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实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学生阅读活动的有效性㊂我们反对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坚持英语教育的长期性,倡导锲而不舍的长期阅读㊂力求引导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将阅读培养为终身爱好㊂迄今为止,在高考前参加本实验项目一年以上并且已经参加了高考的学生共计15名,他们分别考上的大学是:(1)内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㊁暨南大学㊁中山大学(2人)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㊁青岛大学㊁中南大学㊁上海纽约大学㊁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港澳台地区:香港中文大学㊁香港科技大学㊁高雄医学大学;(3)国外:美国南加州大学㊁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㊁英国剑桥大学㊂以下三个个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㊃081㊃㊀黎志敏㊀英语的另一半: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㊀小L同学是本实验项目的第一位学生,他的阅读量最大㊂从2016年春至2022年夏,他一共阅读了60多本英语原著小说㊂2022年他参加高考,如愿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㊂他在本项目中的大量读书积累,是他成功申报剑桥大学的重要支撑㊂小Z同学于2018年夏进入该项目,至2022年夏她一共阅读了30多本英语原著小说㊂她在国内某国际学校就读,今年收到了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包括美国南加大的比较文学㊁英国圣安德鲁斯的比较文学与英语㊁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比较文学㊁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英语专业等㊂这一个案表明:中国学生在国内通过大量的㊁有效的英语原著阅读,英语水平不仅可以达到英美本土学生的水平,而且可以超过绝大多数英美本土学生,直达英美本土学生中佼佼者的英语水平㊂这是我们在开始做这个实验项目之前没有料到的㊂小S同学高一参加本实验项目时英语总是在60分左右徘徊,据他妈妈说是属于哑巴英语一类㊂两年之后的2022年,他的英语高考成绩为118分,如愿考上了双一流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员专业㊂这一个案表明,英语原著阅读能够有效地帮助对英语 无感 的同学找到感觉,并稳步提高英语水平㊂经过初步总结,我们发现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模式至少有如下三大功效:其一,大量㊁有效的英语文学原著阅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考分,所有参加该实验项目的同学在高考中都取得了满意的分数:原来基础不好的同学在参加该项目后考分大幅提升(例如小S),原来基础本来就好的同学则都获得了高分(例如小L同学以148分的成绩获得他们学校的单科状元)㊂不仅在高考中,而且在托福㊁雅思考试中他们也都有不俗的表现,例如小Z在托福考试中获得115分,小L在雅思考试中获得8.5分㊂这样的托福㊁雅思的成绩,是国内大部分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也难以取得的㊂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体系着重英语语言形式的教学,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㊂实验证明,以 英语文化体系 为中心的英语教育模式也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且,因为这种模式帮助学生们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所以学生们的考分更高,也更稳定㊂其二,通过大量㊁有效的英语文学原著阅读,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英语文化体系,深刻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从而轻松地适应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活㊂本项目中三位出国留学的同学都能使用得体的甚至还颇有文学之美的英语和当地人交流,这让他们很容易获得当地人的好感,赢得他们的友谊㊂在港澳台或者国内联合办学高校就读的五位同学需要上不少全英课程,对此他们很容易适应,而他们的一些同学则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适㊃181㊃。
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小学英语教育在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从现状与问题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小学英语教育领域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包括师资不足、教学资源不平衡、教材与教学方法不适应。
然后,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更新教材和教学方法。
这些策略有望促进小学英语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具备综合语言能力的学生。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师资;教学资源;教材引言:小学英语教育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小学英语教育也成为培养具备综合语言能力的学生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中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从现状与问题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1.师资不足: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
许多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高水平的英语教育背景,这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师资不足还表现在英语教师的数量不足,导致班级庞大,难以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
2.教学资源不平衡:小学英语教育中,不同地区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城市地区通常拥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学习设备,而农村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
3.教材与教学方法不适应:部分小学英语教材和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材可能过于注重应试,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导致学生难以建立起英语学习的兴趣。
同时,一些教学方法可能过于传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优化小学英语教育策略(一)提高师资水平专业培训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石。
英语教师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英语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这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会和讲座来实现。
培训内容应包括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交际式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国英语课堂的发展

交际式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国英语课堂的发展作者:许阳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9期摘要:交际外语教学法(CLT)是指发展语言学习者在情境中交流交际使用目标语言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TBLT)伴随CLT的发展而兴起,在世界范围内的英语教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
然而,国内外教学界却一直对CLT和TBLT的标准定义,尤其对于CLT与TBLT在中国英语课堂的应用的必要性与适用性存在争议。
鉴于此,就CLT与TBLT 在中国英语课堂的发展进行综述讨论,以期能够把二者的教学理念与中国英语课堂情境有效结合起来,使得中国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关键词:交际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中国英语教育;英语课堂;发展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102-021引言交际式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以下简称CLT)和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以下简称TBLT)在世界范围内的英语教学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与其他亚洲国家、地区相似,近三十年来,英语教育在中国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
由于现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密集的经济文化交流,熟练地掌握英语知识也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要求[1]。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中国教育部门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英语教学改革政策。
作为当代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CLT和TBLT被先后引入国内的英语课堂。
2CLT和TBLT的概念与含义CLT标志着语言教学的重要创新变革,对全世界英语教育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长久以来如何正确定义解释CLT也引起了学者们的争议。
其中最被广为认可的为,CLT是关于言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理论,主要目标是使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有学者[2]认为,CLT不仅仅是提高学习者语言知识的教学法,更能够刺激学习者语言知识体系的形成发展。
中国的英语该何去何从

中国的英语该何去何从曾经在中国大行其道、席卷全国学习英语风,至今还没有降下它虚高的温度,学习英语几多欢喜几多愁,欢喜的是我们能够多掌握一门语言,可以学习他国的的文化及优势。
悲的是我们已经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知道作为中国人最基本的素质——说好用好中国语言、继承发扬中国优秀文化。
反而使大量的洋文词汇侵占我们汉语的领地,这就是相当当年我们国民军撤出东北三省一样,一样值得我们指责、值得我们反思。
当我们能够口吐莲花一样吐出洋文,我们对祖宗留下来的国学视而不见,当外人拿起我们的孔孟之道、捭阖之学、孙子兵法跟我们打交道时,我们有没有因为没有读过、读透而脸红。
信息时报讯据《扬子晚报》报道,江苏新高考方案正在酝酿改革。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目前最有可能的高考改革模式是:高考考语文、数学以及文理“小综合”,而英语将实行一年两考,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计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
此次高考方案的改革是在国家教育部“2+2+N”的高考大框架下进行的。
第一个“2”是指每年两次的英语考试;第二个“2”是指语文和数学两门主科;最后一个“N”是指其他统称为“副科”的科目。
由此可见,在新方案调研过程中,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毫无悬念。
但是在英语学科,在江苏酝酿的新高考方案中,有意尝试探索英语学科的“一年两考”,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计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英语尝试“一年两考”在操作上的确有较大的难度,也因此有专家建议先从听力一年两考开始尝试。
究竟是英语学科一年两考还是仅从英语听力开始尝试一年两考,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据有关人士透露,如果英语真的实现一年两考,在时间安排上,有一考肯定会在6月高考期间,但另一考时间还有待探讨。
另外,江苏省现行的2008高考方案中,选测科目不计分,只计等级。
而目前正在讨论中的新高考方案,则很可能将选修科目等级考试改为文理“小综合”。
英语全球化论文中国英语教学论文: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

英语全球化论文中国英语教学论文: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英语的全球化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各种带有地域特色的英语不断产生和发展,各种英语变体纷纷“独立”。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既给中国英语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也给中国的英语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英语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应这个大形势,及时转变思路,主动理解和接受英语全球化及本土化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改变对待所谓“标准英语”和各种英语变体的态度英语全球化进程使英语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SE)这一概念的内涵随之也发生变化。
比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Received Pronunciation,曾被认为是标准的,甚至是至高无上的或唯一可以接受的。
当时,美国英语被认为是不标准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因而总逃不脱被人嗤笑的厄运。
据麦克阿瑟(NcArthur,1998)统计,自18世纪以来,对sE的定义就有64种之多。
当然,其中的很多解释都有时代局限性。
Crystal(1995)认为,标准英语有以下五个特点:(1)SE是英语的一个变体;(2)SE的语言特征主要是语法、词汇和正字法(orthography);(3)SE是一个国家中地位最高的英语变体;(4)SE是一个国家的主要机构,如政府、法院和传媒使用的标准语言;(5)听得懂sE的人很多,但是说sE的人并不太多。
显然,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认可的SE,如标准英国英语、标准美国英语、标准澳大利亚英语、标准加拿大英语等等。
坚持英语的多元标准就是尊重文化现实,坚持文化平等原则。
英语本土化之后形成的各种英语变体是英语与当地文化接触、融合的结果。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现实,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对各种英语变体是接受还是排斥,实际上就是对它们反映或代表的文化是接受还是排斥。
70年代英语教学或教材使用情况

70年代英语教学或教材使用情况英语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历了快速发展,到8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的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中,英语教育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
在西方国家中,英语是唯一被普遍接受、用于日常交际的语言,被视为世界通用语言。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英语也在国民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人才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学院于1971年成立后,立即着手培养大批英语骨干人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一、教学改革与教材编写与使用1970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规定的通知》,其中规定大学英语教育应当采用“双元制”,即一次考试和二次考试两种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的不断改革,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学院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与使用、学生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学院于1973年成立了教学研究室——英语教育研究室。
1984年外语学院与英华出版社合作编写《英华高级英语教材》(英文全译本),这是当时国内最好水准的英语教材。
此后学院不断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教材编写、翻译与使用、指导学生学习最好,也是最系统、最成功并最具代表性的教材。
二、教师培训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该院也为英语教师提供了培训机会。
1978年4月23日至5月3日,英语学院开展了为期5天的英语教师培训班。
这次培训班主要是为各专业和专业课教授《新概念》、《英语口语》等课程。
英语学院聘请了中国人民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教授张伯苓、英语教育专业教授赵铁马、语言学专业教授徐瑞华等国内外著名专家为客座教授。
培训班期间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中国教师与外国同行》英文访谈节目。
培训期间,该院还邀请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栏目及其他媒体与各界人士对中国人民大学英语教育进行了专题采访及讨论。
三、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的学习状态和80年代大致相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发展回眸与展望

编辑出版BIANJI CHUBAN- 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发展回眸与展望◎李 亮[摘要]文章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1978—2000年),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恢复发展并进入正轨,教材由“统编教材”到“一纲多本”;21世纪开始至党的十八大(2001—2012年),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加快发展,教材由“一纲多本”到“一标多本”;党的十八大之后(2012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数字化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进入多维发展阶段。
文章回顾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的阶段性发展,既梳理成就、总结经验,又启迪未来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回眸;展望英语教育和英语教材建设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
1951年3月,教育部印发《普通中学英语科课程标准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首次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1],但当时全国大多数中小学都没有开设英语课。
在这一阶段,有的学校采用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经过改编的英语教材,也有的学校使用地方自编的英语教材[2]。
随后,教育部先后颁布《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强调“外国语的学习对于我们的年轻一代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英语教育被忽视的局面大大改善。
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编写与出版的头部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师在1956—1958年编写了初中和高中英语教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首批自编中学英语教材。
同时,很多地方也出版了英语教材,如上海地区编写的《新编初中英语》、北京地区编写的《高中英语读本》等[3]。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我国中小学入学人数稳步提升以及对英语教材的需求逐步增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了一套十年制中小学教材。
1963年,在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全日制十二年制新教学计划(草案)》和教学大纲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又组织许国璋等英语专家编写了十二年制英语教材,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该教材未成功出版。
论中国英语教育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

语 面 临生 存 危 机 , 有 不少 人 据 此 指 责我 国 的外 语 教 育 是 “ 时 低 效 ” “ 民 伤 财 ” 甚 至 是 “ 国 殃 民 ”1。全 国人 大 代 也 费 、劳 , 祸 _ ]
表 、 美 大 学 副 校 长 苏 文 金说 :由于 过 分 强 调 英 语 的重 要 性 , 的 学 生 英 语 学 好 了 , 业 却 落 后 了 , 语 水 平 低 得 可 怜 。 集 “ 有 专 汉
20 0 9年第 4期 总第 20期 4
东北师大学报 ( 学社会科学版) 哲
J un l fNo te s r lUnv riy ( i s p ya dS ca ce cs o r a rh a tNoma ie st Phl o h n o il in e ) o o S
而 客 观 地 正 视 我 国 英语 教育 的现 状 , 既要 看 到 成绩 和长 处 , 要 总结 缺 点 和 不 足 , 而 找 出 解 决 问 题 的 有 效 办 法 。事 实 又 从
上 , 不 少 学 者 正 是 这 么 做 的 。比 如 , 一 安 在 其 研 究 中 分 析 了 五 种英 语 教 学 的 误 区 :第 一 , 有 吴 “ 目标 上 的 误 区 : 调 英 语 阅 强 读 能 力 还 是 综 合 运 用 能 力 ; 二 , 学 习过 程 认 识 上 的 误 区 : 言 产 出 , 说 和 写 , 语 言学 习 的 必 然 结 果 还 是 学 习过 程 第 对 语 即 是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三 , 英 语 环 境 认 识 上 的 误 区 : 维 度 的语 言 环 境 还 是 多 维 度 的语 言 环 境 ; 四 , 材 编 写 和 使 用 教 第 对 单 第 教 材 的误 区 : 教材 仅 仅 是 目的还 是 目的 加 手 段 ; 五 , 价 方 面 的 误 区 : 学 过 程 中 的 评 价 , 形 成 性 评 价 该 不 该 占有 一 席 第 评 教 即 位置 ” j 肖全 礼 则 从 哲 学 和 认 识 论 的 高 度 思 考 了 我 国 外语 教育 方 面存 在 的误 区对 我 国 国 民 文化 身份 认 同 带 来 的焦 虑 , 。 2 并 据 此提 出 了相 应 的解 决 对 策 嗍 。胡 壮麟 从 我 国外 语 教 育 各 个 阶 段 的 衔 接 、 语 专 业 的 定 位 以 及 外 语 教 育 中具 体 的 教 外 学 方 法 等方 面对 我 国外 语 教 育 存 在 的 问 题 进 行 了 较 为 深 入 的 分 析 和探 讨 J 。 我 国英 语 教 育 问题 的 出现 , 根 到 底 , 归 还是 英 语 教 育 的规 划 出 了 问题 。我 们 知 道 , 言 规 划 是 国家 或 社 会 团 体 为 了 语 对语 言进 行 管 理 而 进 行 的各 种 工 作 , 通 常 是 某 种 语 言 政 策 的 体 现 , 它 而语 言 政策 又 表 现 为 一个 国 家 或社 会 团 体 对 某 种 语 言 问 题 的 根本 态度 。语 言 规 划 既 为 语 言 教 育 提 供 理 论 支 撑 , 确 定 了 行 动 的 指 南 , 以 说 语 言 规 划 是 宏 观 上 的 , 政 策 又 可 是 导 向性 的 。试 想 , 果 宏 观 的 政策 性 规 划 出 了 问题 , 怎 么 能 企 望 微 观 性 的 各个 细 节 得 到 有 效 落 实 呢 ? 如 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中国英语教育模式及改革
作者:赵珍珍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5年第06期
【摘 要】近年来,国内越来越流行把孩子从小就送到国外上初中和高中,特别是美国的
低龄化留学趋势最为明显,海归似乎越来越受欢迎。与此同时,中国的高考英语改革正逐渐拉
开帷幕,中国的英语教育应如何开展,高校是否要取消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成为大家越发
考虑的问题,当然,作为即将跨入英语教育行业的我,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大学
生有关英语教育的社会实践中分析英语教育模式及改革对英语教育事业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教育模式 改革 实践 问题
一、从实践过程总结英语教育模式
2014年7月20日—27日,我一直在听老师上剑桥英语一级,就课本内容而言,我感觉自
己的词汇量严重匮乏,如coconut、crocodile等词汇,意思不清楚;再谈到字母组合发音,我
从来没有归纳总结过。对此,我反思了自己的英语学习,可以说,与本校学生相比,我学习还
算用功,但实际运用英语确实少了些,之前有几次去外国人的Party,身为英语专业的我,竟
感到“词穷”,想起外国人批判中国人学的是“哑巴英语”并不无道理。这一星期的学习确实对我
的知识储备和运用敲了警钟,为了不让学生怀疑我的实力,我下来的时候抓紧补充了些剑桥词
汇,并尝试归纳总结音标和字母组合的发音。
2014年8月12日起,黄老师渐渐把班上的管理权转到我手上,这本身是件好事,但很多
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典型问题包括管理的松紧度、上课的进度和趣味性、对个别学生心理
的疏导。先说上课的松紧度,这涉及老师威严的树立问题,黄老师说我说话没有号召性,再加
上学生年纪小(9—12岁),很多孩子不会照我说的做,若不严格要求,最终必害了他们。但
说实话,这关我依然过不了,实在不忍心责备他们,他们毕竟是孩子,调皮捣蛋是他们的天
性,我又何苦强求,但若不这样做,他们的成绩又实在跟不上,我应如何把握这个度,将是我
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从实践中分析所存在的问题
上面我已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过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知识的储备和运用,接着我想从宏观
角度讨论中国孩子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和由此涉及的问题。
就客观方面而言,这又回到现今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有则分析报告指出,如今中国英语
教育市场氛围高涨,尤其是少儿英语教育领域更是如火如荼,接着它以一事例分析背后一很重
要的原因。它报道,一农村孩子因交不起补习费而自杀,经过深入调查,那学校的不少教师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赚取更多的费用,课堂教学有所保留,把更为重要的问题留到自己办的补习班讲解,因此,学
校很多没上补习班的孩子根本理解不了。为了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许多家庭不够宽裕的
家长省吃俭用让孩子们去补习,这个选择走绝路的孩子正是忍受不了这样黑暗的潜规则。
主观方面,与很多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有关。据统计,当调查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时,
17.5%的同学认为获取奖学金才是目的,约56%的同学把各项荣誉作为学习目的,26.3%的同
学认为不挂科就好。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得不引人深思。
三、从实践中学习如何解决有关问题
1.抬高终止教育的标准,尽量降低学习门槛
抬高标准,一方面是教学大纲的标准要提到真正的水平,要求学生能顺利阅读一般的英语
资料,能听懂英语广播、电视;另一方面,只要对某群人进行英语教育,就须要求学习者达到
最低水平,放弃原来的“温吞水”教育。
降低门槛,即推行英语大众化,一方面有关部门有意扩大大众接触英语的条件,如增加英
语报刊、增加英语广播或节目,甚至可以举办英语活动。另一方面是降低大众接受英语的门
槛,如国家教育部门增加一些英语网站、英语电视节目,专门发表、播放与当天新闻相同的内
容,词汇把握在3000左右。这样做既有利于普及英语知识,也为国际化交流提供一定的语言
储备。
2.政府重视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已开始体现党和国家对
教育的重视和要求;温家宝总理也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农村教师在
农村教育中的关键作用。诚然,教育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政府应该把建立高水平的
师资队伍作为战略重点,逐步确立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改革和发展重点,集中经费优先发展农
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并加强教育督察、检查和评估,加大对不合格教师的惩罚力度。
3.教育部门监管
教育部要加大对学校、教师的监管力度,进行不定期检查,定期召集校领导开会,认真核
查校领导的工作汇报和实际吻合度,定期对教师专业知识、思想程度、心理水平严格考查,及
时公布不合格教师名单并开展教育学习。地方性教育部门可于年末举行市(县、乡)级的教师
智育或体育比赛,并将成绩纳入年评估的项目中。
【参考文献】
[1]牛桂敏.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黄济.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6]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7]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出版社.
[8](英)伯特兰 .教育和美好的明天[M].罗素出版社.
[9]皮亚杰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0]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