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立体的切割

合集下载

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脊柱X线图像分割方法

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脊柱X线图像分割方法

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三维结构的畸形疾病,全球有1%~4%的青少年受到此疾病的影响[1]。

该疾病的诊断主要参考患者的脊柱侧凸角度,目前X线成像方式是诊断脊柱侧凸的首选,在X线图像中分割脊柱是后续测量、配准以及三维重建的基础。

近期出现了不少脊柱X线图像分割方法。

Anitha等人[2-3]提出了使用自定义的滤波器自动提取椎体终板以及自动获取轮廓的形态学算子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观察者间的误差。

Sardjono等人[4]提出基于带电粒子模型的物理方法来提取脊柱轮廓,实现过程复杂且实用性不高。

叶伟等人[5]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分割算法,该方法过程繁琐且实用性欠佳。

以上方法都只对椎体进行了分割,却无法实现对脊柱的整体轮廓分割。

深度学习在图像分割的领域有很多应用。

Long等人提出了全卷积网络[6](Full Convolutional Network,FCN),将卷积神经网络的最后一层全连接层替换为卷积层,得到特征图后再经过反卷积来获得像素级的分类结果。

通过对FCN结构改进,Ronneberger等人提出了一种编码-解码的网络结构U-Net[7]解决图像分割问题。

Wu等人提出了BoostNet[8]来对脊柱X线图像进行目标检测以及一个基于多视角的相关网络[9]来完成对脊柱框架的定位。

上述方法并未直接对脊柱图像进行分割,仅提取了关键点的特征并由定位的特征来获取脊柱的整体轮廓。

Fang等人[10]采用FCN对脊柱的CT切片图像进行分割并进行三维重建,但分割精度相对较低。

Horng等人[11]将脊柱X线图像进行切割后使用残差U-Net 来对单个椎骨进行分割,再合成完整的脊柱图像,从而导致分割过程过于繁琐。

Tan等人[12]和Grigorieva等人[13]采用U-Net来对脊柱X线图像进行分割并实现对Cobb角的测量或三维重建,但存在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

以上研究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脊柱分割,但仍存在两个问题:(1)只涉及椎体的定位和计算脊柱侧凸角度,却没有对图像进行完整的脊柱分割。

t7酶切原理

t7酶切原理

t7酶切原理
T7酶切原理是指一种DNA酶切技术,采用T7 RNA聚合酶,通过
与DNA靶标结合,产生一个T7 RNA聚合酶可以识别的内切酶切割序列,进而将DNA序列切成两段。

这种技术的主要应用是在基因工程、分子
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和医学疾病诊断等方面。

下面详细讲一下T7酶
切原理。

第一步,制备目标DNA序列。

要想T7酶切成功,需要先准备目
标DNA序列,注意DNA必须是纯度极高的,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

第二步,准备酶切反应。

首先需要添加适当的酶缓冲液,将目标DNA与特定的酶切酶混合均匀。

T7 RNA聚合酶只能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在反应中要确保添加了足够量的酶才能保证反应成功。

第三步,酶切反应过程。

酶切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通
常在37摄氏度到42摄氏度之间,这也是T7 RNA聚合酶的活性温度。

T7 RNA聚合酶会对含有其切割序列的DNA进行切割,产生两个DNA片段。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持续约16个小时,直到反应体系中的DNA被完
全切割成两个片段。

第四步,分离DNA片段。

酶切反应结束后,需要用各种方法来分
离DNA片段。

通常,可以通过电泳、染色体区分等方法来实现有选择
的分离。

总的来说,T7酶切原理是一种基于T7 RNA聚合酶的DNA切割技术,在实现DNA切割时具有高精度、高效、低成本等突出优点。

尽管
这种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分子生物学、医学疾病诊断和基因
工程的研究中仍有广泛应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带来了便利和创新。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_图像分割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725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_图像分割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725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研热词 图像分割 高斯混合模型(gmm) 阈值选取 视觉显著性 网格分割 粗糙认知 粒计算模型 稳健函数 浮雕提取 活动轮廓模型 水平集方法 曲线演化 显著度图 显著对象 局部阈值 基曲面估计 图像处理 变分水平集 去噪 交互式文本图像分割 otsu算法 fisher线性判别算法 fisher准则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科研热词 图像分割 隐写 量化嵌入 连接通道 运动捕获 运动合成 运动分割 自适应 自组织 类自适应 竞争学习 特征空间聚类 微钙化点 图像特征 动作单元 分级 分割类数 人体动画 互信息量 二维粒子 乳腺钼靶片 mean shift gauss-markov随机场 fast marching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科研热词 高阶势能 阴影区域 超像素马尔可夫随机场 超像素 视觉导航 自适应的局部块 网格马尔可夫随机场 细节点 纹理特征 秘密共享 模糊盖子 曲率 智能机器人 无参数形状检测子 指纹 形状分类 局部统计信息 密钥隐藏 图割 可通行性检测 受限矩形框 分裂bregman方法 交通标志识别 二元树复小波变换 kullback-leibler距离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采准工程切割天井施工方案

采准工程切割天井施工方案

采准工程切割天井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作业目的:按照采准设计图纸,保证后期中孔采矿进场顺利施工。

工作任务:切割天井反掘(断面:2m×3m,反掘高度:7m)工作地点:尖-90m水平2#平巷16# 、龙洞-122m水平7#计划工作时间:2013年10月25日—2012年11月15日安全负责人:现场负责人:二、工作组织作业人数:3人(凿岩工2人、爆破工1人)协调联系方式:人工喊话三、作业准备作业要求:1、遵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规定,确保工程质量及人员安全。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所有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格遵守项目部的“两穿一戴”制度,加强个人安全意识;遵守大冶铁矿各项井下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

2、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年龄在30-45周岁之间,身体健康,有工作经验,同时对天井作业有一定的技术技能及应急措施,无不良嗜好,工作中有责任心。

3、进班前必须确保作业人员休息好,精神状态好。

作业人员施工前必须认真学习下发的天井安全措施及规定,学习车间及项目部的相关安全规定及要求,了解作业程序及技术要求。

4、作业人员在无特殊情况下,项目部及外协队不得随便更换天井作业人员。

5、经常改进施工作业现场的作业环境,随时对施工材料的更换,确保材料的使用安全系数。

包括增加安全防护网,安全带爬行过程中增加安全绳,经常开高压风确保施工作业面的供氧。

6、项目部主管负责人员不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对现场的值班人员责任的检查。

5、天井开拓必须按照设计进行,能提高天井贯穿的准确性,防止天井偏离正确位置,断面大小偏差不得超过300mm。

6、打眼作业采用湿式打眼,做掘进面的防尘措施。

作业条件:施工前需做好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准备好施工位置的风、水、电,并对附近的巷道进行清理。

检撬帮顶浮石,着重做好反掘位置附近的照明。

接入风水管路,设备进场。

在施工位置两端设置警示线、标志牌。

1.此次施工由于涉及高空及井筒内作业危险性较大,因此,高空和井筒内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所有工具必须用绳系牢,防止坠落伤人,在施工位置两端设置警示线、标牌。

浙江大学-工程训练-安全测验及平时预习、复习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工程训练-安全测验及平时预习、复习作业答案

电火花线切割(WEDM)答案(共20分)判断题(10) 每题1分共10分1. 特种加工是直接利用各种能量对材料进行加工,其加工机理与金属切割加工相同。

正确答案:错2. 在电火花加工中,工具材料的硬度可低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正确答案:对3. 线切割加工时,脉冲电源电参数是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最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对4. 电火花线切割可以加工淬火钢、不锈钢和硬质合金、陶瓷、金刚石等。

正确答案:错5. 特种加工是直接利用电能、光能、声能、热能、化学能、电化学能及特殊机械能等多种形式的能量实现去除材料来完成对零件的加工成型的工艺方法正确答案:对6. 电火花成形加工的主要工艺指标有加工速度、加工深度、表面粗糙度、电极损耗等。

正确答案:对7. 脉冲电源波形及三个重要参数峰值电流、脉冲宽度、脉冲间隔。

正确答案:对8. 在线切割加工中,当电压表、电流表的表针稳定不动,此时进给速度均匀、平稳,是线切割加工速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最佳状态。

正确答案:对9.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中,电极丝与工件间火花放电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正确答案:对10. 线切割机床加工路径生成的时候需要考虑刀具半径补偿。

正确答案:对单选题(10) 每题1分共10分1. 电火花加工、电子束加工、等离子弧加工是利用()能量加工材料的。

A.电、热能B.电、机械能C.电、化学能D.电、声能正确答案:A2. 加工<0.025mm精密小孔,可采用()。

A.电解加工B.超声加工C.激光加工D.磨料喷射加工正确答案:C3. 电火花加工主要用于高效加工()。

A.难切削材料B.碳素钢C.精密细小及复杂形状的金属件D.A+C正确答案:D4.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特种加工设备范畴()。

A.电火花线切割、电火花成型机床B.多工位深小孔钻床C.激光加工机床D.超声波加工机床正确答案:B5. 特种加工可以采用的能量包括A.电能、热能、光能B.电化学能、化学能C.声能及特殊机械能D.以上均可以正确答案:D6. 以下不属于特种加工的是A.等离子弧加工B.精密雕铣C.激光加工D.正确答案:B7.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称为A.EDMBB.ECMC. EBMD. WEDM正确答案:D8. 以下不能使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材料为。

电梯井道内工字钢切割处理措施

电梯井道内工字钢切割处理措施

1、现场情况及处理方法现场7#楼结构已经封顶,室内电梯准备进场安装,电梯井道内杂物需清理干净,交接给电梯安装公司施工。

因悬挑架暂时无法全部拆除,穿电梯井道内的悬挑工字钢因电梯安装需要切除,特编制此处理措施:1.1目前7#楼现场电梯井道内悬挑工字钢情况如下图1所示:图2 7#楼电梯井道内挑架工字钢立面图1.2处理措施1.2.1在楼梯间东西两侧墙体开洞,要求开洞高度为挑架所在层结构标高图4 工字钢就位图示1.2.3将工字钢安放就位,开孔处用木楔子固定,悬挑端与电梯井内工字钢满焊,待技术部、安全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电梯井内工字钢切除。

1.2.4切割电梯井内工字钢时,在距离外墙内侧50mm处切割,且要求在切割前将开洞处工字钢用木楔子楔紧,并在切割后的工字钢端部焊接直径为20的钢筋。

切割完成图如下图5所示:图5 完成效果图图6 节点12、安全保障措施2.1必须持证上岗(焊工、电工),并定期体检,凡患有高血压、贫血病、心脏病及其他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一律不得登高上架操作。

2.2、电梯井内搭设及切割人员必须正确配戴安全帽、并扣紧帽扣,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等施工所需的安全防护用品,现场严禁吸烟。

2.3、电梯井道内切割作业层下部需搭设硬防护。

2.4、严禁酒后作业,施工操作时要集中精力、禁止嬉笑打闹。

2.5、若使用气焊气割时,必须派专职人员做好防火工作,配备料斗,防止火星和切割物溅落。

2.6、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或以细绳栓住工具的一头,另一端系于腰间,以防掉落伤人;登高要穿防滑鞋,袖口要扎紧。

2.7、搭设拆除电梯井内临时操作架时,电梯井口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规定及要求。

虚拟手术中表面网格切割优化算法的研究

虚拟手术中表面网格切割优化算法的研究

虚拟手术 中表面 网格切 割优化算法 的研 究
王 洪 瑞 ’,赵 冰 , 陈利 敏 。 王 洪斌
( 1 .燕 山 大 学 电 气工 程 学 院. 河 北 秦 皇 岛 0 6 6 0 0 4 ;2 . 河北 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河北 保定 0 7 1 是虚拟手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移动切割轨迹与三角面 片的交 点对交 点复制顶点平移法 进行优化 , 并按 照最小角最大化的原则重新构造三角面片 以达到提高剖分质量 的 目的; 提 出了利用 贝塞尔 曲线方法构造切 口凹槽 的思想 ,采用复用二次贝塞尔 曲线对切 口凹槽进行细化。实验 结果表 明本文方法提高 了切割后新生成 的三角面片质量, 使模型切 口凹槽更为平滑 , 有利于虚拟手术 的二次切割模拟 。 关键词 :虚拟手术 ;切割 模拟 ;三角剖分 ;贝塞尔曲线 中图分类号 :T P 3 9 1 . 9 文献标识码 :A D OI :1 O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7 - 7 9 1 X. 2 0 1 3 . 0 6 . 0 0 9
由原始 单元和手术 刀与切割单元 的位置关 系决定 。 另外 切 口凹槽 面 三角 单元 的质 量将 影 响虚 拟手 术 中需要考 虑 的二次切 割模拟 , 因此 必须提高切 口凹 槽三 角 面片 的质 量 ,尽量 避 免产 生狭 长 的三角 面 片 。针对 以上 问题 , 本 文在交 点复制顶点平移 法的 基础 上 , 通过移动切割 轨迹与三 角面片 的交 点对算
第3 7卷 第 6期 2 0 1 3 年 1 1月
燕 山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s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Vl 0 1 .37 N O. 6 NO V . 2O1 3

第7章 分层实体制造工艺及材料

第7章 分层实体制造工艺及材料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7.2 成型原理及工艺
7.2.3 工艺特点
优点: (1)原型制件精度高。 (2)原型制件耐高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力学性能。 (3)成型速度较快。 (4)直接用CAD模型进行数据驱动,无需准备工装夹具。 (5)无须另外设计和制作支撑结构。 (6)制件可以直接使用,无需进行后矫正和后固化处理。 (7)不受复杂三维形状及成型空间的影响; (8)原材料相对比较便宜,可在短时间内制作模型,交货快,费用省。
4)再次涂覆同样的混合后的环氧树脂材料,以填充
表面的沟痕并长时间固化,如图2所示。
图1 剥离后的原型经过砂布打磨前后表面形态示意图 图2 涂覆两遍环氧树脂后的原型表面形态示意图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7.2 成型原理及工艺
7.2.2 成型工艺
5)对表面已经涂覆了坚硬的环氧树脂材料的原型再次 用砂布进行打磨,打磨之前和打磨过程中应注意测量原型 的尺寸,以确保原型尺寸在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
LOM成型设备结构原理图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7.1 概述
Michael Feygin于1984年提出了LOM设 想,并于1985年组建了Helisys公司(后为 Cubic Technologies公司),于1990年开发出 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LOM设备LOM-1015。 Helisys公司研制出多种LOM工艺用的成型材 料,可制造用金属薄板制作的成型件,该公 司还与Dayton大学合作开发基于陶瓷复合材 料的LOM工艺。
7.2 成型原理及工艺
7.2.2 成型工艺
表面涂覆的具体工艺过程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