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历史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中的丝绸之路研究

历史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中的丝绸之路研究

历史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中的丝绸之路研究近年来,丝绸之路成为越来越多历史学专业学生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以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中的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历史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中的重要性和研究成果。

一、绪论丝绸之路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交流通道,不仅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并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1.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丝绸之路起源于汉代,此后经过多次扩展与演变,逐渐形成了东起长安、西至罗马帝国的贸易通道。

2. 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丝绸之路穿越了亚欧两大洲,连接了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区域,这使得文化交流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三、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1. 经济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繁荣,带动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中国推动了丝绸、陶瓷、茶叶等产品的输出。

2. 文化意义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四、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中的丝绸之路研究1. 丝绸之路的文化影响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扩散到西方世界,起到了文化输出的重要作用。

2.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和借鉴的重要途径。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文化传播到了印度、中亚和欧洲,同时也吸纳了外来文化元素。

3. 丝绸之路的艺术交流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不仅体现在商品和思想上,更体现在艺术领域。

中国的丝绸、陶瓷等艺术品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西方,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论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中的丝绸之路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历史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丝绸之路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交流通道,无论是对经济还是文化的影响,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浅析丝绸之路

浅析丝绸之路

浅析丝绸之路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的起止点和文化的传播,浅析丝路在人类文明史上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

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一丝绸之路的由来丝绸之路这个备受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词汇并不是20世纪才出现的,它早在19 世纪就出现了,而且开始出现也不是英文而是德文。

它是由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来的。

德语叫“Seidenstraβe”,英语翻译为“Silk Road”。

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术语不是偶然的,因为德语民族素有以主要货物命名“商贸之路”。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二丝绸之路的起止点[杨镰说:“大宛是丝绸之路或西域的起止点。

”又说:“与大宛对应的、中原的丝绸古道起止点,一般认为是西安或洛阳。

”但他认为应该是南阳,理由是“在中原的地名中,有另外一个‘宛’与之对应”。

而南阳的别称就是“宛”。

按照杨镰这个说法,丝绸之路的一端从西安或者洛阳延伸到了南阳,另一端却只到大宛、也就是现在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就终止了。

此说大谬,而且有语病。

一条路有起止点,“西域”是一个区域,何来起止点?实际上丝绸之路到中亚远未终止,大宛只是那条路上众多的中转站之一,把它看作丝绸之路的起止点是没有道理的。

仅仅因为南阳别称“宛”,就把它看作与大宛对应的丝绸之路另一个起止点,自然也很荒唐。

](戴问天2010)丝绸到达中亚以后,除一部分南下运往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一部分销往西亚和非洲东北部外,大部分都继续西行,销往欧洲,其主要路线有南北两条。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纽带,跨越了亚洲、非
洲和欧洲的广阔地域。

它不仅是商品交易的通道,更是文化、宗教、
科技和艺术交流的桥梁。

本文旨在探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及
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的汉朝使者张骞开辟
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路线逐渐扩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连接了中国、中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以及地中海地区。

在贸易方面,丝绸之路上流通的商品种类繁多。

中国的丝绸、瓷器、
茶叶和香料是主要的出口商品,而从西方进口的则包括宝石、玻璃器皿、金属制品和各种珍稀动植物。

这些商品的交换不仅促进了经济的
繁荣,也加深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

文化交流方面,丝绸之路的影响更为深远。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等宗教思想通过这条路线传播,影响了沿途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发展。

同时,科学技术、哲学思想、艺术风格等也在这条路线上得以传
播和交融。

例如,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技术传到了西方,而西方的天
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中国。

此外,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还表现在语言、文学和艺术上。

沿途的
商人、学者和艺术家们相互学习,创作出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作品。

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各自的文化传统,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做出了贡献。

总之,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物质交换,更推动了思想、信仰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为今天全球化的世界奠定了基础。

古代丝绸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路,贯穿了欧亚大陆,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地理路径、文化交流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历史起源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中国的丝绸被视为珍贵的商品,引起了欧洲及中东地区的贸易兴趣。

最早的陆路丝绸之路由中国西汉朝大将张骞探险开辟,途经中亚地区,通往罗马帝国。

而海上丝绸之路则由中国的一带一路沿海地区开始,沿着印度洋和东非海岸延伸至地中海。

二、地理路径陆上丝绸之路起点为中国长安(今西安),途经甘肃、新疆、中亚地区,最终到达地中海沿岸地区。

而海上丝绸之路则从中国东南沿海诸城市(如广州、泉州)启程,途经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最终抵达地中海。

三、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贸路线,更是文化交流之路。

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商品被输送到西方,西方的骆驼、石头、珍珠、玛瑙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这种交流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促进了艺术、科学、哲学、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四、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影响了古代世界,也在当今世界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借鉴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理念,致力于加强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文化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文明的宝贵遗产。

综上所述,古代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不仅推动了古代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同时也为当今世界的发展与合作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其文化遗产不仅留存于历史文献中,更融入了人类文明的血脉中,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愿我们铭记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传承并发扬其精神,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资料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交通通道和文化交流线路之一,它连接了东西方两个文明的沟通。

从公元前202年开始,中国的汉朝皇帝和中亚的帕提亚帝国建立了贸易联系,逐渐形成了一条陆上和海上贸易通道,促进了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发展对贸易、旅行者和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的西部,它向西延伸至中亚、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等地,最终抵达地中海沿岸。

从东方开始,丝绸之路穿越中国的内陆沙漠和高山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城市如长安(今天的西安)和敦煌,穿越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地区。

然后,它通往伊朗的巴姆、伊斯法罕和巴格达,继续向西穿越安纳托利亚和叙利亚,最终抵达地中海的港口城市如亚历山大港。

在丝绸之路上,各种商品被交易,最重要的是中国的丝绸。

丝绸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因其高质量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此外,还有大量的香料、珠宝、玻璃器皿、皮革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

不仅商品,还有各种文化和知识通过这条道路传播。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在这条通道上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同时,医学、数学、天文学等知识也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在亚欧大陆上传播。

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对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经济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带来了货物的大规模交换和贸易繁荣,为各国带来了丰富的财富。

它也在地理、交通和通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变了沿途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

政治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外交和政治联系,有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文化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各个民族和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艺术、宗教和科学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在公元15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开始,新的航海技术使得欧洲国家能够通过海上贸易与亚洲进行直接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此外,中亚地区的政治动荡和战争也对丝绸之路的通行产生了阻碍。

然而,丝绸之路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遗产,仍然对当代的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丝绸之路(隋唐前)》史料集锦史料集锦史料集锦

《丝绸之路(隋唐前)》史料集锦史料集锦史料集锦

《丝绸之路(隋唐前)》史料集锦资源1:“丝绸之路”的提出(一)伊西多尔《帕提亚驿程志》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中西经济文化交往就已存在。

当时在中国的输出物品中,最受西方人喜爱的是中国的丝绸,从而使西方以“丝”来称呼中国。

古希腊、罗马人将丝”字音译为“赛尔”(Ser)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意为“丝国”。

希腊地理学家伊西多尔等人便于公元前25年左右,被派遣调查波斯湾头。

伊西多尔的调查报告之一就是《帕提亚驿程志》(另外还有《帕提亚周游记》)《提亚驿志》是帕提亚波斯王朝东西交通的记载,即自美索不达米亚穿越伊朗高原北部到达中亚的主要交通道路。

汉文史籍所载当时经安息(帕提亚)赴大秦(罗马帝国)的道路与伊西多尔《帕提亚驿程志》的记载有一些相同之处。

《帕提亚驿程志》所描述的年代般认为是在公元前26年之后,可能还采用了亚历山大和塞琉古时代的史料。

(二)托勒密《地理志》从公元1世纪开始,西方就出现了一些与赛里斯国有关的记录。

其中最为可信的就是古希腊地理学家马利奴斯记录下的一条通往赛里斯国的道路,即从幼发拉底河渡口出发,向东前往赛里斯国的一条商路。

这条商路追经一个叫“石塔”的中转站。

最终到达赛里斯国都赛拉(东汉首都洛阳)。

关于“石塔”的位置,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在今塔什库尔干附近,之后,生长于境及的古希腊地理学家克劳德·托勒密(约公元98-168)撰写《地理志》时,依据马利奴斯的记录并有所修正,记载了自幼发拉底河流域至Serica(丝国,即中国)的路线。

其中提到了敦煌和洛阳。

《地理志》所载Serica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中国的西部,具体说就包括新疆、西藏和部分甘肃地区。

马利奴斯和托勒密记录下来的这条为丝绸而前往丝国的商道,后来成为创造丝绸之路”一词的基础。

……(三)裕尔《契丹及其通往那里的路》裕尔在《契丹及其通往那里的路》中虽然没有使用“丝绸之路”之类的词语,但他第一次对赛里斯之路即中国和通往中国之路进行了详细考证,为后来“丝绸之路”一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的历史介绍

丝绸之路的历史介绍

丝绸之路的历史介绍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贸易路线,自古以来就在亚欧大陆上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这条路线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技术传播和民族融合的重要途径。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经历了多个朝代和历史时期的演变,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终点是古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

在古代,丝绸是中国的特产,非常珍贵而受欢迎。

在这条贸易路线上,中国还向西方传播了许多其他珍奇商品,如瓷器、茶叶、药材、铁器等。

同时,西方也向中国输出了许多商品,如大象、马匹、珍贵药材、宝石等。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沿途各地的文明和宗教信仰通过这条路线互相渗透,交流和融合。

佛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宗教在这条路线上得以传播,众多文化遗址如敦煌莫高窟、喀纳斯、波斯波利斯等也见证了这种文化交流的历史。

丝绸之路也是技术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这条路线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和借鉴对方的先进技术。

如医学、农业、建筑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在丝绸之路上得以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丝绸之路的历史经历了许多兴衰和变迁。

在古代,这条路线的繁荣促进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然而,随着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的开启,海上贸易逐渐取代了陆上贸易,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此后,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逐渐被人们遗忘,沉睡了几个世纪之久。

然而,丝绸之路在21世纪得到了重新关注和重视。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互联互通,共同构建和平、繁荣、开放的世界经济。

这一倡议以丝绸之路的历史为基础,借鉴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和理念,为丝绸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如今,丝绸之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括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在内的综合性合作框架。

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互联互通、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借助这一通道,中亚、南亚和欧洲之间实现了经济繁荣和文化交融,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体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一. 丝绸之路的历史概述丝绸之路是指从中国西北地区通往中亚、南亚和欧洲的一系列陆上贸易路线。

这条通路横跨数千公里,连接着与生产丝绸和其他商品有关的地区。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然而,这条路线上的贸易并没有直接促进文化交融,而是在后来产生了这一效果。

这一周期从唐代开始,直到明代结束,共延续了数百年的繁荣时期。

二. 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在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汉朝秦始皇东征西讨为了在战争中穿着合身的衣服,将丝绸运用在了军队中,这一举措让丝绸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

在国内的发展之后,丝绸被逐渐推广到了中亚、南亚、地中海周边地区和欧洲。

丝绸之路的贸易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文化的交融,还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繁荣。

在这一时期,商人们不仅贩卖商品,还传播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文化,例如,佛教从印度传到了中国,同时,波斯艺术也大量出现在了中国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中亚、南亚和欧洲的文化风格。

三.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和贸易为后来的世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贸易联系和文化交流也为不同民族间的和平相处搭建了平台。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文明之间的交融与合作,也带来了一种拓展思路的理念,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四. 丝绸之路文化传承的形式现代社会中,要继承丝绸之路所代表的文化,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文化形式,例如,戏曲表演、音乐会和绘画展览等等。

这些形式增强了人们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和认知,也传达了一种文化与历史沉淀的价值观,进而弘扬了文化遗产。

例如,在中国,中国京剧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对京剧的了解,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遗产,在它们内心深处的骨髓和精神思想中印度古典舞蹈、西班牙法尔科舞蹈、伊朗传统音乐等都体现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及范围
广义上讲,所谓古丝绸之路,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遍及欧
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
总称。关于其起点,何义霞( 2014) 、谭林、魏玮( 2014) 都认为起
源于陕西; 白永秀、王颂吉( 2014) 认为起点是古都长安( 今陕西
西安) ,并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
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
欧洲;李树鑫( 2014) 认为起点是河南。另外,还有持郑州、洛阳、
武汉、重庆、乌鲁木齐、成都、连云港等起点的看法。不过,更多的
学者还是持古都长安( 今陕西西安) 之说。
Cxsquirrel(2013)认为其起点江苏的连云港,并贯穿于中国东
中西部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甘肃、
新疆10个省( 区、市) ,同时,辐射到湖北、四川、河北、内蒙等
地。与此不同,李文增等( 2014) 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质上
是指亚欧陆桥,即从太平洋港口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或从中国东部沿海
港口到欧洲的铁路客货运输线。然而,“目前在国内唯有天津港同时
有三条线路可通欧洲陆桥:第一条线路通过京沈线、沈哈线、大郑线、
四齐线、滨洲线经满洲里国境站转西伯利亚铁路衔接至欧洲; 第二条
线路通过京沈线、京包线、集二线至二连国境站,经蒙古后与西伯利
亚铁路衔接至欧洲; 第三条线路经过京沈线、京包线、包兰线、干武
线、兰新线抵新疆阿拉山口国境站,再经阿克斗卡、新西伯利亚至欧
洲。”因此,“大力发展天津港口经济,促进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
作发展,不仅可依托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而且可
依托国家多年来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两者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多赢和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但是,在白永秀、王颂吉( 2014) 看来,“丝绸之路经济带”起始
于繁荣的东亚经济圈,“西边直达经济发达的欧盟经济圈,中间是以
中亚为中心的泛中亚经济圈”,其“核心区是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
济共同体的主要成员国”,在两大经济圈之间正好形成一个“经济凹
陷带”。
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更多的学者是从“国
防安全、经贸安全、能源安全、边疆安全等重要领域”( 胡鞍钢,等,
2014) ,或者是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和“摆脱世界经济低迷状态”
等方面加以诠释。然而,在张贡生,庞智强(2014)之见、既然落脚
点为“经济带”,那么就应当从经济的角度,重点对国内段给予阐释。
吕成超、陈晓虹(2014)认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拥有不可估量的市
场规模和得天独厚的市场潜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已经成为中
国的国家战略,对中国深化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战
略意义。在白永秀、王颂吉( 2014)看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有助于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有助于形
成世界新兴增长区域,摆脱世界经济低迷状态;有助于保障国家战略
安全,扩展中国战略空间;有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中
心西移。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沿线旅游业的影响
目前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的研究多是从空间角度进行的发
展态势及前景的分析(马耀峰等,2006;南宇,2009;杨阿莉,2010;
马勇,2013),而且多集中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方而,李兴江、马亚
妮(2011)对新丝织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孙
媛媛(2014)以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为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效率进
行了分析,其在研究过程中是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几个城市为研究
对象,覆盖而较小。
除此之外,实证研究方而的相关文献还是极为少见。马震(2015)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对象限定在丝绸
之路经济带的国内区域。
四、兵团参与丝绸之路的契机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兵团面临的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是国家一项顶层设计和大战略,
是对国家推行十多年之久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和提升。兵团地处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缘区位、人文、资源等优势明显,在丝绸
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面临重大机遇。
王多生(2014)认为,兵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重要地
位,是开放前沿经济高地。张玉行(2015)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
战略可以促进兵团进一步对外开放,可以促进兵团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可以促进更多的产业向兵团集聚,可以促进更多的产业向兵团集聚,
可以促进兵团民生建设,可以促进兵团提升文化软实力。
新疆建设兵团在面临这一系列给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上讲,全球经济形势低迷,国际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以及国
际间接连不断的贸易摩擦都是需考虑的客观不利因素(曹建飞,2014)。
在内部环境上,其形势更加严峻:第一,兵团实行“党政军企”合一
的特殊管理体制,特殊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对接机制不完善;第二,兵
团缺乏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情况的专门机构,更缺乏在该领
域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第四,四是
商贸物流业发展滞后;第五,财政、金融体系不完善;第六,六是对
外开放程度不高(黄福江,2014)。
基于以上分析,新疆建设兵团要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
自己的独特作用,需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谢婷婷(2015)提出五
点意见:产业优势,推动资源优势互补;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对外贸
易;培育大企业,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依托园区建设,提升开
放层次;做大现代物流业,巩固对外开放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