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初三数学中考圆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圆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圆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圆的练习题及答案初三圆的练习题及答案在初三数学学习中,圆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

掌握圆的性质和相关的计算方法对于解题非常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圆的练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圆的知识。

一、填空题1. 半径为5cm的圆的面积是多少?答案:面积=πr²=π×5²=25π cm²2. 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8cm,求该圆的周长。

答案:周长=2πr=2π×8=16π cm3. 如果一个圆的面积是36π cm²,求该圆的半径。

答案:面积=πr²,36π=πr²,r²=36,r=6 cm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是圆的定义?A. 一个平面上的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相等。

B. 一个平面上的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相等。

C. 一个平面上的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直线的距离相等。

D. 一个平面上的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比例相等。

答案:A. 一个平面上的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相等。

2. 以下哪个选项是圆的面积公式?A. 面积=πr²B. 面积=2πrC. 面积=πdD. 面积=πr答案:A. 面积=πr²三、计算题1. 已知一个圆的直径为12cm,求该圆的面积和周长。

答案:半径r=直径/2=12/2=6 cm面积=πr²=π×6²=36π cm²周长=2πr=2π×6=12π cm2. 一个圆的周长为18π cm,求该圆的半径和面积。

答案:周长=2πr=18π cm,解得r=9 cm面积=πr²=π×9²=81π cm²四、应用题1. 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为5 m,围绕花坛建一个小路,小路的宽度为2 m。

求小路的面积。

答案:外圆的半径=花坛半径+小路宽度=5+2=7 m内圆的半径=花坛半径=5 m小路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π(外圆半径²-内圆半径²)=π(7²-5²)=π(49-25)=24π m²2. 一个圆形游泳池的直径为10 m,池边修建一条环形的跑道,跑道的宽度为2 m。

初三数学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B.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C. 圆的面积是半径的平方乘以πD. 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π倍答案:D2. 圆的面积公式为()。

A. S = πrB. S = πr²C. S = πdD. S = πd²答案:B3. 圆的周长公式为()。

A. C = 2πrB. C = 2πdC. C = πrD. C = πd答案:A4. 圆心角为60°的扇形面积是()。

A. πr²/6B. πr²/3C. πr²/2D. πr²答案:A5. 一个圆的半径为3cm,其面积为()。

A. 9π cm²B. 18π cm²C. 27π cm²D. 36π cm²答案:C6. 圆的直径增加1倍,其面积增加()。

A. 1倍B. 2倍C. 4倍D. 8倍答案:C7. 圆的半径增加1倍,其周长增加()。

A. 1倍B. 2倍C. 3倍D. 4倍答案:B8. 一个圆的周长为12.56cm,其直径为()。

A. 2cmB. 4cmC. 6cmD. 8cm答案:B9. 圆的半径为4cm,其直径为()。

A. 2cmB. 4cmC. 8cmD. 16cm答案:C10. 圆的半径为2cm,其周长为()。

A. 4π cmB. 8π cmC. 12π cmD. 16π cm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圆的周长公式为______。

答案:C = 2πr2. 圆的面积公式为______。

答案:S = πr²3.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______倍。

答案:24.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______倍。

答案:π5. 圆的面积是半径的平方乘以______。

答案:π6. 圆心角为90°的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______。

答案:1/47. 圆心角为180°的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______。

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圆的综合(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圆的综合(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答案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在⊙O 中,点C是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ACB=120°,点I是∠ABC的内心,CI的延长线交⊙O于点D,连结AD,BD.(1)求证:AD=BD.(2)猜想线段AB与DI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O的半径为2,点E,F是AB的三等分点,当点C从点E运动到点F时,求点I 随之运动形成的路径长.23【答案】(1)证明见解析;(2)AB=DI,理由见解析(3【解析】分析:(1)根据内心的定义可得CI平分∠ACB,可得出角相等,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可证得结论;(2)根据∠ACB=120°,∠ACD=∠BCD,可求出∠BAD的度数,再根据AD=BD,可证得△ABD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内心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证明∠BID=∠IBD,得出ID=BD,再根据AB=BD,即可证得结论;(3)连接DO,延长DO根据题意可知点I随之运动形成的图形式以D为圆心,DI1为半径的弧,根据已知及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可求出AD的长,再根据点E,F是弧AB ⌢的三等分点,△ABD是等边三角形,可证得∠DAI1=∠AI1D,然后利用弧长的公式可求出点I 随之运动形成的路径长.详解:(1)证明:∵点I是∠ABC的内心∴CI平分∠ACB∴∠ACD=∠BCD∴弧AD=弧BD∴AD=BD(2)AB=DI理由:∵∠ACB=120°,∠ACD=∠BCD∴∠BCD=×120°=60°∵弧BD=弧BD∴∠DAB=∠BCD=60°∵AD=BD∴△ABD是等边三角形,∴AB=BD,∠ABD=∠C∵I是△ABC的内心∴BI平分∠ABC∴∠CBI=∠ABI∵∠BID=∠C+∠CBI,∠IBD=∠ABI+∠ABD∴∠BID=∠IBD∴ID=BD∵AB=BD∴AB=DI(3)解:如图,连接DO,延长DO根据题意可知点I随之运动形成的图形式以D为圆心,DI1为半径的弧∵∠ACB=120°,弧AD=弧BD∴∠AED=∠ACB=×120°=60°∵圆的半径为2,DE是直径∴DE=4,∠EAD=90°∴AD=sin∠AED×DE=×4=2∵点E,F是弧AB ⌢的三等分点,△ABD是等边三角形,∴∠ADB=60°∴弧AB的度数为120°,∴弧AM、弧BF的度数都为为40°∴∠ADM=20°=∠FAB∴∠DAI1=∠FAB+∠DAB=80°∴∠AI1D=180°-∠ADM-∠DAI1=180°-20°-80°=80°∴∠DAI1=∠AI1D∴AD=I1D=2∴弧I1I2的长为:点睛:此题是一道圆的综合题,有一定的难度,熟记圆的相关性质与定理,并对圆中的弦、弧、圆心角、圆周角等进行灵活转化是解题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点D在OC的延长线上,连接DA,交BC的延长线于点E,使得∠DAC=∠B.(1)求证:DA是⊙O切线;(2)求证:△CED∽△ACD;(3)若OA=1,sinD=13,求AE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2【解析】分析:(1)由圆周角定理和已知条件求出AD⊥AB即可证明DA是⊙O切线;(2)由∠DAC=∠DCE,∠D=∠D可知△DEC∽△DCA;(3)由题意可知AO=1,OD=3,DC=2,由勾股定理可知AD=2,故此可得到DC2=DE•AD,故此可求得DE的长,于是可求得AE的长.详解:(1)∵AB为⊙O的直径,∴∠ACB=90°,∴∠CAB+∠B=90°.∵∠DAC=∠B,∴∠CAB+∠DAC=90°,∴AD⊥AB.∵OA是⊙O半径,∴DA为⊙O的切线;(2)∵OB=OC,∴∠OCB=∠B.∵∠DCE=∠OCB,∴∠DCE=∠B.∵∠DAC=∠B,∴∠DAC=∠DCE.∵∠D=∠D,∴△CED∽△ACD;(3)在Rt△AOD中,OA=1,sin D=13,∴OD=OAsinD=3,∴CD=OD﹣OC=2.∵AD=22OD OA-=22.又∵△CED∽△ACD,∴AD CDCD DE=,∴DE=2CDAD=2,∴AE=AD﹣DE=22﹣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得△DEC∽△DCA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AB为⊙O直径,D是BC的中点,DE⊥AC交AC的延长线于E,⊙O的切线交AD的延长线于F.(1)求证:直线DE与⊙O相切;(2)已知DG⊥AB且DE=4,⊙O的半径为5,求tan∠F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BC、OD,由D是弧BC的中点,可知:OD⊥BC;由OB为⊙O的直径,可得:BC⊥AC,根据DE⊥AC,可证OD⊥DE,从而可证DE是⊙O的切线;(2)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GO的长,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tan∠F的值.试题解析:解:(1)证明:连接OD,BC,∵D是弧BC的中点,∴OD垂直平分BC,∵AB 为⊙O的直径,∴AC⊥BC,∴OD∥AE.∵DE⊥AC,∴OD⊥DE,∵OD为⊙O的半径,∴DE 是⊙O的切线;(2)解:∵D是弧BC的中点,∴DC DB=,∴∠EAD=∠BAD,∵DE⊥AC,DG⊥AB且DE=4,∴DE=DG=4,∵DO=5,∴GO=3,∴AG=8,∴tan∠ADG=84=2,∵BF是⊙O的切线,∴∠ABF=90°,∴DG∥BF,∴tan∠F=tan∠ADG=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得出AG,DG的长是解题关键.4.如图,A是以BC为直径的⊙O上一点,AD⊥BC于点D,过点B作⊙O的切线,与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G是AD的中点,连结CG并延长与BE相交于点F,延长AF与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1)求证:BF=EF:(2)求证:PA是⊙O的切线;(3)若FG=BF,且⊙O的半径长为32,求BD的长度.【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证明见解析;(3)2【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线截三角形得相似三角形,得△BFC∽△DGC且△FEC∽△GAC,得到对应线段成比例,再结合已知条件可得BF=EF;(2)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和等边对等角,得到∠FAO=∠EBO,结合BE是圆的切线,得到PA⊥OA,从而得到PA是圆O的切线;(3)点F作FH⊥AD于点H,根据前两问的结论,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即可以求出BD 的长度.详解:证明:(1)∵BC是圆O的直径,BE是圆O的切线,∴EB⊥BC.又∵AD⊥BC,∴AD∥BE.∴△BFC∽△DGC,△FEC∽△GAC,∴BFDG=CFCG,EFAG=CFCG,∴BFDG=EFAG,∵G是AD的中点,∴BF=EF;(2)连接AO,AB.∵BC是圆O的直径,∴∠BAC=90°,由(1)得:在Rt△BAE中,F是斜边BE的中点,∴AF=FB=EF,可得∠FBA=∠FAB,又∵OA=OB,∴∠ABO=∠BAO,∵BE是圆O的切线,∴∠EBO=90°,∴∠FBA+∠ABO=90°,∴∠FAB+∠BAO=90°,即∠FAO=90°,∴PA⊥OA,∴PA是圆O的切线;(3)过点F作FH⊥AD于点H,∵BD⊥AD,FH⊥AD,∴FH∥BC,由(2),知∠FBA=∠BAF,∴BF=AF.∵BF=FG,∴AF=FG,∴△AFG是等腰三角形.∵FH⊥AD,∴AH=GH,∴DG =2HG . 即12HG DG =, ∵FH ∥BD ,BF ∥AD ,∠FBD =90°,∴四边形BDHF 是矩形,∴BD =FH ,∵FH ∥BC∴△HFG ∽△DCG ,∴12FH HG CD DG ==, 即12BD CD =, ∴23 2.153≈, ∵O 的半径长为32,∴BC =62,∴BD =13BC =22.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已知条件准确对图形进行分析并应用相应的图形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正三角形ABC 内接于⊙O ,P 是BC 上的一点,且PB <PC ,PA 交BC 于E ,点F 是PC 延长线上的点,CF=PB ,AB=13,PA=4.(1)求证:△ABP ≌△ACF ;(2)求证:AC 2=PA•AE ;(3)求PB 和PC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PB=1,PC=3.【解析】试题分析:(1)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AC ,再利用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ACF=∠ABP ,于是可根据“SAS”判断△ABP ≌△ACF ;(2)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60°,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APC=∠ABB=60°,加上∠CAE=∠PAC ,于是可判断△ACE ∽△APC ,然后利用相似比即可得到结论;(3)先利用AC 2=PA •AE 计算出AE=134 ,则PE=AP-AE=34,再证△APF 为等边三角形,得到PF=PA=4,则有PC+PB=4,接着证明△ABP ∽△CEP ,得到PB•PC=PE•A=3,然后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把PB 和PC 看作方程x 2-4x+3=0的两实数解,再解此方程即可得到PB 和PC 的长.试题解析:(1)∵∠ACP+∠ABP=180°,又∠ACP+∠ACF=180°,∴∠ABP=∠ACF在ABP ∆和ACF ∆中,∵AB=AC ,∠ABP=∠ACF , CF PB =∴ABP ∆≌ACF ∆.(2)在AEC ∆和ACP ∆中,∵∠APC=∠ABC ,而ABC ∆是等边三角形,故∠ACB=∠ABC=60º,∴∠ACE =∠APC .又∠CAE =∠PAC ,∴AEC ∆∽ACP ∆ ∴AC AE AP AC=,即2AC PA AE =⋅. 由(1)知ABP ∆≌ACF ∆,∴∠BAP=∠CAF , CF PB =∴∠BAP+∠PAC=∠CAF+∠PAC∴∠PAF=∠BAC=60°,又∠APC =∠ABC =60°.∴APF ∆是等边三角形∴AP=PF∴4PB PC PC CF PF PA +=+===在PAB ∆与CEP ∆中,∵∠BAP=∠ECP ,又∠APB=∠EPC=60°,∴PAB ∆∽CEP ∆ ∴PB PA PE PC=,即PB PC PA PE ⋅=⋅ 由(2)2AC PA AE =⋅, ∴()22AC PB PC PA AE PA PE PA AE PE PA +⋅=⋅+⋅=+= ∴()22AC PB PC PA AE PA PE PA AE PE PA +⋅=⋅+⋅=+=∴22222243PB PC PA AC PA AB ⋅=-=-=-=因此PB 和PC 的长是方程2430x x --=的解.解这个方程,得11x =, 23x =.∵PB<PB ,∴PB=11x =,PC=23x =,∴PB 和PC 的长分别是1和3。

人教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人教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O的半径为6cm,经过⊙O上一点C作⊙O的切线交半径OA的延长于点B,作∠ACO的平分线交⊙O于点D,交OA于点F,延长DA交BC于点E.(1)求证:AC∥OD;(2)如果DE⊥BC,求AC的长度.【答案】(1)证明见解析;(2)2π.【解析】试题分析:(1)由OC=OD,CD平分∠ACO,易证得∠ACD=∠ODC,即可证得AC∥OD;(2)BC切⊙O于点C,DE⊥BC,易证得平行四边形ADOC是菱形,继而可证得△AOC是等边三角形,则可得:∠AOC=60°,继而求得弧AC的长度.试题解析:(1)证明:∵OC=OD,∴∠OCD=∠ODC.∵CD平分∠ACO,∴∠OCD=∠ACD,∴∠ACD=∠ODC,∴AC∥OD;(2)∵BC切⊙O于点C,∴BC⊥OC.∵DE⊥BC,∴OC∥DE.∵AC∥OD,∴四边形ADOC 是平行四边形.∵OC=OD,∴平行四边形ADOC是菱形,∴OC=AC=OA,∴△AOC是等边三角形,∴∠AOC=60°,∴弧AC的长度=606180π⨯=2π.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弧长公式.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过圆心O作AB的垂线,与弦AC的延长线交于点D,点E在OD上DCE B∠=∠.(1)求证:CE是半圆的切线;(2)若CD=10,2tan3B=,求半圆的半径.【答案】(1)见解析;(2)13【解析】分析: (1)连接CO ,由DCE B ∠=∠且OC=OB,得DCE OCB ∠=∠,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判断出∠BCO+∠BCE=90°,即可得出结论;(2)设AC=2x ,由根据题目条件用x 分别表示出OA 、AD 、AB ,通过证明△AOD ∽△ACB ,列出等式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连接CO .∵AB 是半圆的直径,∴∠ACB =90°.∴∠DCB =180°-∠ACB =90°.∴∠DCE+∠BCE=90°.∵OC =OB ,∴∠OCB =∠B.∵=DCE B ∠∠,∴∠OCB =∠DCE .∴∠OCE =∠DCB =90°.∴OC ⊥CE .∵OC 是半径,∴CE 是半圆的切线.(2)解:设AC =2x ,∵在Rt △ACB 中,2tan 3AC B BC ==, ∴BC =3x .∴()()222313AB x x x =+=.∵OD ⊥AB ,∴∠AOD =∠A CB=90°.∵∠A =∠A ,∴△AOD ∽△ACB .∴AC AO AB AD=. ∵11322OA AB x ==,AD =2x +10, ∴113221013x x x =+. 解得 x =8.∴1384132OA=⨯=.则半圆的半径为413.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P在BC边的延长线上,且PD=BC,⊙A经过点B,与AD边交于点E,连接CE .(1)求证:直线PD是⊙A的切线;(2)若PC=25,sin∠P=23,求图中阴影部份的面积(结果保留无理数).【答案】(1)见解析;(2)20-4π.【解析】分析:(1)过点A作AH⊥PD,垂足为H,只要证明AH为半径即可.(2)分别算出Rt△CED的面积,扇形ABE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过A作AH⊥PD,垂足为H,∵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BC,∠PCD=∠BCD=90°,∴∠ADH=∠P,∠AHD=∠PCD=90°,又PD=BC,∴AD=PD,∴△ADH≌△DPC,∴AH=CD,∵CD=AB,且AB是⊙A的半径,∴AH=AB,即AH是⊙A的半径,∴PD是⊙A的切线.(2)如图,在Rt△PDC中,∵sin∠P=23CDPD=,5,令CD=2x,PD=3x,由由勾股定理得:(3x)2-(2x)252,解得:x=2,∴CD=4,PD=6,∴AB=AE=CD=4,AD=BC=PD=6,DE=2,∵矩形ABCD 的面积为6×4=24,Rt △CED 的面积为12×4×2=4, 扇形ABE 的面积为12π×42=4π, ∴图中阴影部份的面积为24-4-4π=20-4π.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圆的切线证明,三角形的面积,扇形的面积,矩形的面积.4.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线段MN 和点P ,给出如下定义:点A 是线段MN 上一个动点,过点A 作线段MN 的垂线l ,点P 是垂线l 上的另外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 为旋转中心,将垂线l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与线段MN 有公共点,我们就称点P 是线段MN 的“关联点”.如图,M (1,2),N (4,2).(1) 在点P 1(1,3),P 2(4,0),P 3(3,2)中,线段MN 的“关联点”有 ;(2) 如果点P 在直线1y x =+上,且点P 是线段MN 的“关联点”,求点P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3) 如果点P 在以O (1,1-)为圆心,r 为半径的⊙O 上,且点P 是线段MN 的“关联点”,直接写出⊙O 半径r 的取值范围.【答案】(1)P 1和P 3;(2)3311x -≤≤;(3333 3.r +≤ 【解析】【分析】 (1)先根据题意求出点P 的横坐标的范围,再求出P 点的纵坐标范围即可得出结果; (2)由直线y=x+1经过点M (1,2),得出x≥1,设直线y=x+1与P 4N 交于点A ,过点A 作AB ⊥MN 于B ,延长AB 交x 轴于C ,则在△AMN 中,MN=3,∠AMN=45°,∠ANM=30°,设AB=MB=a ,tan ∠ANM=AB BN ,即tan30°=3a a-,求出a 即可得出结果; (3)圆心O 到P 4的距离为r 的最大值,圆心O 到MP 5的距离为r 的最小值,分别求出两个距离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如图1所示:∵点A 是线段MN 上一个动点,过点A 作线段MN 的垂线l ,点P 是垂线l 上的另外一个动点,M (1,2),N (4,2),∴点P 的横坐标1≤x≤4,∵以点P 为旋转中心,将垂线l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与线段MN 有公共点,当∠MPN=60°时,PM=60MN tan ︒=3=3, 同理P′N=3,∴点P 的纵坐标为2-3或2+3,即纵坐标2-3≤y≤2+3,∴线段MN 的“关联点”有P 1和P 3;故答案为:P 1和P 3;(2)线段MN 的“关联点”P 的位置如图所示,∵ 直线1y x =+经过点M (1,2),∴ x ≥1.设直线1y x =+与P 4N 交于点A .过点A 作AB ⊥MN 于B ,延长AB 交x 轴于C .由题意易知,在△AMN 中,MN = 3,∠AMN = 45°,∠ANM = 30°.设AB = MB = a ,∴ tan AB ANM BN ∠=,即tan303a a ︒=-, 解得333a -=∴ 点A 的横坐标为33333111.22x a --=+=+= ∴331.x -≤ 综上 3311.2x -≤≤(3)点P 在以O (1,-1)为圆心,r 为半径的⊙O 上,且点P 是线段MN 的“关联点”,如图3所示:连接P 4O 交x 轴于点D ,P 4、M 、D 、O 共线,则圆心O 到P 4的距离为r 的最大值,由(1)知:MP 4=NP 53即OD+DM+MP 433圆心O 到MP 5的距离为r 的最小值,作OE ⊥MP 5于E ,连接OP 5, 则OE 为r 的最小值,MP 5225MN NP +223(3)+3OM=OD+DM=1+2=3, △OMP 5的面积=12OE•MP 5=12OM•MN ,即12312×3×3, 解得:33 ∴3323 【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了旋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最值等知识,熟练掌握“关联点”的含义,作出关于MN 的“关联点”图是关键.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M 经过原点O(0,0),点6,0)与点B(02),点D 在劣弧OA 上,连结BD 交x 轴于点C ,且∠COD =∠CBO.(1)求⊙M 的半径;(2)求证:BD 平分∠ABO ;(3)在线段BD 的延长线上找一点E ,使得直线AE 恰为⊙M 的切线,求此时点E 的坐标.【答案】(1)M 的半径r =2;(2)证明见解析;(3)点E 的坐标为(263,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点A 和点B 的坐标得出OA 和OB 的长度,根据Rt △AOB 的勾股定理得出AB 的长度,然后得出半径;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得出∠ABD=∠COD ,然后结合已知条件得出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得出△ABE ≌△HBE ,从而得出BH=BA=22,从而求出OH 的长度,即点E 的纵坐标,根据Rt △AOB 的三角函数得出∠ABO 的度数,从而得出∠CBO 的度数,然后根据Rt △HBE 得出HE 的长度,即点E 的横坐标.试题解析:(1)∵点A 为(6,0),点B 为(0,-2) ∴OA=6OB=2 ∴根据Rt △AOB 的勾股定理可得:AB=22∴M 的半径r=12AB=2. (2)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BD=∠COD ∵∠COD=∠CBO ∴∠ABD=∠CBO ∴BD 平分∠ABO(3)如图,由(2)中的角平分线可得△ABE ≌△HBE ∴BH=BA=22∴OH=22-2=2在Rt △AOB 中,3OA OB=∴∠ABO=60° ∴∠CBO=30° 在Rt △HBE 中,HE=2633=∴点E 的坐标为(263,2)考点: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三角函数.6.在O 中,AB 为直径,C 为O 上一点.(Ⅰ)如图①,过点C 作O 的切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若28CAB ∠=︒,求P ∠的大小;(Ⅱ)如图②,D 为弧AC 的中点,连接OD 交AC 于点E ,连接DC 并延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若12CAB ∠=︒,求P ∠的大小.【答案】(1)∠P =34°;(2)∠P =27°【解析】【分析】(1)首先连接OC ,由OA=OC ,即可求得∠A 的度数,然后由圆周角定理,求得∠POC 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2)因为D 为弧AC 的中点,OD 为半径,所以OD ⊥AC ,继而求得答案.【详解】(1)连接OC ,∵OA =OC ,∴∠A =∠OCA =28°,∴∠POC =56°,∵CP 是⊙O 的切线,∴∠OCP =90°,∴∠P =34°;(2)∵D 为弧AC 的中点,OD 为半径,∴OD ⊥AC ,∵∠CAB =12°,∴∠AOE =78°,∴∠DCA =39°,∵∠P =∠DCA ﹣∠CAB ,∴∠P =27°.【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准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7.如图,等边△ABC 内接于⊙O ,P 是弧AB 上任一点(点P 不与A 、B 重合),连AP ,BP ,过C 作CM ∥BP 交PA 的延长线于点M ,(1)求证:△PCM 为等边三角形;(2)若PA =1,PB =2,求梯形PBCM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1534【解析】【分析】(1)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求得题目中的未知角,进而判定△PCM 为等边三角形;(2)利用上题中得到的相等的角和等边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证得两三角形全等,进而利用△PCM 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得PH 的长,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即可.【详解】(1)证明:作PH ⊥CM 于H ,∵△ABC 是等边三角形,∴∠APC=∠ABC=60°,∠BAC=∠BPC=60°,∵CM ∥BP ,∴∠BPC=∠PCM=60°,∴△PCM 为等边三角形;(2)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PCM 为等边三角形,∴∠PCA+∠ACM=∠BCP+∠PCA ,∴∠BCP=∠ACM ,在△BCP 和△ACM 中, BC AC BCP ACM CP CM =⎧⎪∠=∠⎨⎪=⎩,∴△BCP ≌△ACM (SAS ),∴PB=AM ,∴CM=CP=PM=PA+AM=PA+PB=1+2=3,在Rt△PMH中,∠MPH=30°,∴PH=332,∴S梯形PBCM=12(PB+CM)×PH=12×(2+3)×33=1534.【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一道比较复杂的几何综合题.8.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是半圆⊙O上的点,连接AC,BC,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射线OE上一点.(1)如图1,连接FA,FC,若∠AFC=2∠BAC,求证:FA⊥AB;(2)如图2,过点C作CD⊥AB于点D,点G是线段CD上一点(不与点C重合),连接FA,FG,FG与AC相交于点P,且AF=FG.①试猜想∠AFG和∠B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②连接OG,若OE=BD,∠GOE=90°,⊙O的半径为2,求EP的长.【答案】(1)见解析;(2)①结论:∠GFA=2∠ABC.理由见解析;②PE 3.【解析】【分析】(1)证明∠OFA=∠BAC,由∠EAO+∠EOA=90°,推出∠OFA+∠AOE=90°,推出∠FAO=90°即可解决问题.(2)①结论:∠GFA=2∠ABC.连接FC.由FC=FG=FA,以F为圆心FC为半径作⊙F.因为AG AG,推出∠GFA=2∠ACG,再证明∠ACG=∠ABC.②图2﹣1中,连接AG,作FH⊥AG于H.想办法证明∠GFA=120°,求出EF,OF,OG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证明:连接OC.∵OA=OC,EC=EA,∴OF⊥AC,∴FC=FA,∴∠OFA=∠OFC,∵∠CFA=2∠BAC,∴∠OFA=∠BAC,∵∠OEA=90°,∴∠EAO+∠EOA=90°,∴∠OFA+∠AOE=90°,∴∠FAO=90°,∴AF⊥AB.(2)①解:结论:∠GFA=2∠ABC.理由:连接FC.∵OF垂直平分线段AC,∴FG=FA,∵FG=FA,∴FC=FG=FA,以F为圆心FC为半径作⊙F.∵AG AG,∴∠GFA=2∠ACG,∵AB是⊙O的直径,∴∠ACB=90°,∵CD⊥AB,∴∠ABC+∠BCA=90°,∵∠BCD+∠ACD=90°,∴∠ABC=∠ACG,∴∠GFA =2∠ABC .②如图2﹣1中,连接AG ,作FH ⊥AG 于H .∵BD =OE ,∠CDB =∠AEO =90°,∠B =∠AOE ,∴△CDB ≌△AEO (AAS ),∴CD =AE ,∵EC =EA ,∴AC =2CD .∴∠BAC =30°,∠ABC =60°,∴∠GFA =120°,∵OA =OB =2,∴OE =1,AE =,BA =4,BD =OD =1, ∵∠GOE =∠AEO =90°,∴OG ∥AC , 323DG OG ∴==, 222213AG DG AD ∴=+=, ∵FG =FA ,FH ⊥AG ,∴AH =HG 21∠AFH =60°, ∴AF =27sin 60AH ︒=, 在Rt △AEF 中,EF 2213AF AE -=, ∴OF =OE +EF =43 , ∵PE ∥OG , ∴PE EF OG 0F=, ∴134233=,∴PE =36 . 【点睛】圆综合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9.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直线CD 与⊙O 相切于C 点,AC 平分∠DAB . (1)求证:AD ⊥CD ;(2)若AD =2,AC=6,求⊙O 的半径R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32【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C ,由题意得OC ⊥CD .又因为AC 平分∠DAB ,则∠1=∠2=12∠DAB .即可得出AD ∥OC ,则AD ⊥CD ; (2)连接BC ,则∠ACB =90°,可证明△ADC ∽△ACB .则2AD AC AC R ,从而求得R . 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OC ,∵直线CD 与⊙O 相切于C 点,AB 是⊙O 的直径,∴OC ⊥CD .又∵AC 平分∠DAB ,∴∠1=∠2=12∠DAB . 又∠COB =2∠1=∠DAB ,∴AD ∥OC ,∴AD ⊥CD .(2)连接BC ,则∠ACB =90°,在△ADC 和△ACB 中∵∠1=∠2,∠3=∠ACB =90°,∴△ADC ∽△ACB . ∴2AD AC AC R= ∴R =2322AC AD =10.如图,AN 是⊙M 的直径,NB ∥x 轴,AB 交⊙M 于点C . (1)若点A (0,6),N (0,2),∠ABN=30°,求点B 的坐标; (2)若D 为线段NB 的中点,求证:直线CD 是⊙M 的切线.【答案】(1) B (,2).(2)证明见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1)在Rt △ABN 中,求出AN 、AB 即可解决问题; (2)连接MC ,NC .只要证明∠MCD=90°即可试题解析:(1)∵A 的坐标为(0,6),N (0,2), ∴AN=4,∵∠ABN=30°,∠ANB=90°,∴AB=2AN=8,∴由勾股定理可知:NB=,∴B (,2). (2)连接MC ,NC∵AN 是⊙M 的直径,∴∠ACN=90°,∴∠NCB=90°,在Rt △NCB 中,D 为NB 的中点,∴CD=NB=ND ,∴∠CND=∠NCD ,∵MC=MN ,∴∠MCN=∠MNC,∵∠MNC+∠CND=90°,∴∠MCN+∠NCD=90°,即MC⊥CD.∴直线CD是⊙M的切线.考点:切线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

初三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圆的半径为r,圆的周长为()。

A. 2πrB. πrC. 2rD. πr²2. 圆的直径为d,圆的面积为()。

A. πd²/4B. πd²C. πr²D. πr²/23. 点P在圆O的内部,则点P到圆心O的距离()。

A. 大于半径B. 等于半径C. 小于半径D. 不确定4. 圆的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垂直,切线的长度等于()。

A. 半径B. 直径C. 半径的一半D. 无法确定5. 已知圆的半径为5,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3,那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离B. 相切C. 相交D. 内切6.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即()。

A. 对角和为180°B. 对角和为90°C. 对角和为360°D. 对角差为180°7. 圆的外接圆的半径等于()。

A. 边长B. 对角线的一半C. 对角线D. 无法确定8. 圆的内切圆的半径等于()。

A. 边长的一半B. 对角线的一半C. 对边之和的一半D. 无法确定9. 圆的弧长公式为()。

A. L = 2πrθ/360B. L = πrθC. L = rθD. L = 2πr10. 圆的扇形面积公式为()。

A. S = 1/2r²θB. S = r²θC. S = 1/2LD. S = 1/2rL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圆的周长公式为C = ____________。

12. 若圆的半径为4,则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

13. 圆的切线与半径的关系是___________。

14. 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___________。

15. 圆的外接正三角形的边长等于___________。

16. 圆的内切圆的半径等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的___________。

17. 圆的弧长公式中θ表示的是___________。

初三数学有关圆的各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

初三数学有关圆的各地中考题汇编(含答案)

1、(2011•湖州)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垂足为E ,∠AOC=60°,OC=2.(1)求OE 和CD 的长;(2)求图中阴影部队的面积.2、(2011•衡阳)如图,△ABC 内接于⊙O ,CA=CB ,CD ∥AB 且与OA 的延长线交于点D .(1)判断CD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CB=120°,OA=2.求CD 的长.3、(2011•杭州)在平面上,七个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分别用①至⑦表示(如图).从④⑤⑥⑦组成的图形中,取出一个三角形,使剩下的图形经过一次平移,与①②③组成的图形拼成一个正六边形(1)你取出的是哪个三角形?写出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2)将取出的三角形任意放置在拼成的正六边形所在平面,问:正六边形没有被三角形盖住的面积能否等于52?请说明理由.4、(2011•杭州)在△ABC 中,AB=√3,AC=√2,BC=1. (1)求证:∠A≠30°;(2)将△ABC 绕BC 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求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5、(2011•贵阳)在▱ABCD 中,AB=10,∠ABC=60°,以AB 为直径作⊙O ,边CD 切⊙O 于点E .(1)圆心O 到CD 的距离是 _________ .(2)求由弧AE 、线段AD 、DE 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和根号)6、(2011•抚顺)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CD 垂直平分OB 于点E ,点F 在AB 延长线上,∠AFC=30°.(1)求证:CF 为⊙O 的切线.(2)若半径ON ⊥AD 于点M ,CE=√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7、(2011•北京)如图,在△ABC ,AB=AC ,以AB 为直径的⊙O 分别交AC 、BC 于点D 、E ,点F 在AC 的延长线上,且∠CBF=12∠CAB .(1)求证:直线BF 是⊙O 的切线;(2)若AB=5,sin ∠CBF=√55,求BC 和BF 的长.8、(2010•义乌市)如图,以线段AB 为直径的⊙O 交线段AC 于点E ,点M 是AE ̂的中点,OM 交AC 于点D ,∠BOE=60°,cosC=12,BC=2√3.(1)求∠A 的度数;(2)求证:BC 是⊙O 的切线 (3)求MD 的长度.9、(2010•沈阳)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BA 的延长线上,直线CD 与⊙O 相切与点D ,弦DF ⊥AB 于点E ,线段CD=10,连接BD .(1)求证:∠CDE=2∠B ;(2)若BD :AB=√3:2,求⊙O 的半径及DF 的长.10、(2010•绍兴)如图,已知△ABC 内接于⊙O ,AC 是⊙O 的直径,D 是AB ̂的中点,过点D 作直线BC的垂线,分别交CB 、CA 的延长线E 、F .(1)求证:EF 是⊙O 的切线;(2)若EF=8,EC=6,求⊙O 的半径.11、(2010•丽水)如图,直线l 与⊙O 相交于A ,B 两点,且与半径OC 垂直,垂足为H ,已知AB=16cm ,.(1)求⊙O 的半径;(2)如果要将直线l 向下平移到与⊙O 相切的位置,平移的距离应是多少?请说明理由.1、(2011•湖州)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垂足为E ,∠AOC=60°,OC=2.(1)求OE 和CD 的长;(2)求图中阴影部队的面积.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垂径定理。

数学初三圆的试题及答案

数学初三圆的试题及答案

数学初三圆的试题及答案# 数学初三圆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圆的半径为5,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3,那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直线与圆相离- B. 直线与圆相切- C. 直线与圆相交- D. 直线在圆内答案:C2. 圆的周长为44cm,求圆的直径:- A. 14cm- B. 22cm- C. 7cm- D. 无法确定答案:B3. 点P在圆O的内部,PA和PB是点P到圆O的两条半径,如果PA=6,PB=8,那么OP的长度是:- A. 2√7- B. 10- C. 4√2- D. 2√13答案:A二、填空题4. 已知圆的半径为r,圆心角为α,那么弧长l的计算公式是:______。

答案:l = rα5. 圆的面积公式是:______。

答案:A = πr²6. 如果一个扇形的半径为5,圆心角为60°,那么扇形的面积是:______。

答案:(25π/6)平方单位三、解答题7. 已知圆的方程为 \((x-3)^2 + (y-4)^2 = 25\),求圆心坐标和半径。

答案:圆心坐标为 (3, 4),半径为5。

8. 点A(2,3)在圆O上,圆O的半径为6,求圆O的方程。

答案: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圆心O的坐标为 (2, 3),半径为6,所以圆O的方程为 \((x-2)^2 + (y-3)^2 = 36\)。

9. 已知圆C的圆心在x轴上,且圆C经过点P(2,1)和点Q(-2,5),求圆C的方程。

答案:首先求出PQ的中点M,M的坐标为(0,3)。

接着求出PQ的斜率k_PQ = (5-1)/(-2-2) = -1,因此PQ的中垂线斜率为1,中垂线方程为 y = x + 3。

解方程组:\[\begin{cases}y = x + 3 \\y = 0\end{cases}\]得到圆心C的坐标为 (-3, 0)。

接着求半径r,使用点P到圆心C 的距离公式:\[r = \sqrt{(-3-2)^2 + (0-1)^2} = \sqrt{25} = 5\]因此,圆C的方程为 \((x+3)^2 + y^2 = 25\)。

历年初三数学中考圆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历年初三数学中考圆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中考数学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一、选择题1、一个圆锥的高为33,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B(A )9π(B )18π(C )27π(D )39π2、如图(5),这是中央电视台“曲苑杂谈”中的一副图案,它是一扇形图形,其中AOB ∠为120,OC 长为8cm ,CA 长为12cm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264πcmB .2112πcmC .2144πcmD .2152πcm解:S =212020360π⨯-21208360π⨯=2112πcm选(B )。

3、如图,在△ABC 中,AB =2,AC =1,以AB 为直径的圆与AC 相切,与边BC交于点D ,则AD 的长为( )。

AA 、552B 、554C 、352 D 、3544、如图,已知ACB ∠是O 的圆周角,50ACB ∠=︒,则圆心角AOB ∠是( )DA .40︒ B. 50︒ C. 80︒ D. 100︒5、已知⊙O 1的半径r 为3cm ,⊙O 2的半径R 为4cm ,两圆的圆心距O 1O 2为1cm ,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C(A )相交 (B )内含 (C )内切 (D )外切6、⊙O 的半径是6,点O 到直线a 的距离为5,则直线a 与⊙O 的位置关系为( ).CA .相离B .相切C .相交D .内含 7、如图,点A B C ,,都在O 上,若34C =∠,则AOB ∠的度数为( )DA .34B .56C .60D .688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cm ,母线长为3cm ,则其全面积为( )。

CA 、πB 、3πC 、4πD 、7π9、如图所示,小华从一个圆形场地的A 点出发,沿着与半径OA 夹角为α的方向行走,走到场地边缘B 后,再沿着与半径OB 夹角为α的方向折向行走。

按照这种方式,小华第五次走到场地边缘时处于弧AB 上,此时∠AOE =56°,则α的度数是( )。

AA 、52°B 、60°C 、72°D 、76°ACOB图(5)O CBA的半径长10、如图2,O 中,弦AB 的长为6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4cm ,则O为( ) A .3cmB .4cmC .5cmD .6cmC11、如图,已知P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PC 与⊙O 相交于B 、C 两点,PB =2 cm ,BC =8cm ,则PA 的长等于( )A .4 cmB .16 cmC .20 cmD .25cmD12、(如图,已知圆心角∠BOC=100°、则圆周角∠BAC 的大小是( ) A .50° B .100° C .130° D .200° A13、如图,O 内切于ABC △,切点分别为D E F ,,. 已知50B ∠=°,60C ∠=°,连结OE OF DE DF ,,,, 那么EDF ∠等于( ) A.40° B.55° C.65° D.70° B二、填空题1、如图1,已知:△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D ⊥BC 于D 点,且AC =5,DC =3,AB =24,则⊙O 的直径等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圆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一、选择题1、一个圆锥的高为33,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B(A )9π(B )18π (C )27π(D )39π2、如图(5),这是中央电视台“曲苑杂谈”中的一副图案,它是一扇形图形,其中AOB ∠为120o,OC 长为8cm ,CA 长为12cm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264πcmB .2112πcmC .2144πcmD .2152πcm解:S =212020360π⨯-21208360π⨯=2112πcm选(B )。

BC3、如图,在△ABC 中,AB =2,AC =1,以AB 为直径的圆与AC 相切,与边交于点D ,则AD 的长为( )。

AA 、552 B 、554 C 、352D 、354 4、如图,已知ACB ∠是O e 的圆周角,50ACB ∠=︒,则圆心角AOB ∠是( )DA .40︒ B. 50︒ C. 80︒ D. 100︒5、已知⊙O 1的半径r 为3cm ,⊙O 2的半径R 为4cm ,两圆的圆心距O 1O 2为1cm ,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C(A )相交 (B )内含 (C )内切 (D )外切6、⊙O 的半径是6,点O 到直线a 的距离为5,则直线a 与⊙O 的位置关系为( ).CA .相离B .相切C .相交D .内含 7、如图,点A B C ,,都在O e 上,若34C =o∠,则AOB ∠的度数为( ) DA .34oB .56oC .60oD .68o8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cm ,母线长为3cm ,则其全面积为( )。

C A 、π B 、3π C 、4π D 、7π9、如图所示,小华从一个圆形场地的A 点出发,沿着与半径OA 夹角为α的方向行走,走到场地边缘B 后,再沿着与半径OB 夹角为α的方向折向行走。

按照这种方式,小华第五次走到场地边缘时处于弧AB 上,此时∠AOE =56°,则α的度数是( )。

AA 、52°B 、60°C 、72°D 、76°AC O B图(5)O CBA的半径长10、如图2,O e 中,弦AB 的长为6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4cm ,则O e 为( ) A .3cmB .4cmC .5cmD .6cmC11、如图,已知P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PC 与⊙O 相交于B 、C 两点,PB =2 cm ,BC=8 cm ,则PA 的长等于( )A .4 cmB .16 cmC .20 cmD .25cmD12、(如图,已知圆心角∠BOC=100°、则圆周角∠BAC 的大小是( )A .50°B .100°C .130°D .200° A13、如图,O e 内切于ABC △,切点分别为D E F ,,. 已知50B ∠=°,60C ∠=°,连结OE OF DE DF ,,,, 那么EDF ∠等于( ) A.40° B.55° C.65° D.70° B二、填空题1、如图1,已知:△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 AD ⊥BC 于D 点,且AC =5,DC =3,AB =24, 则⊙O 的直径等于 。

522、已知,如图:AB 为⊙O 的直径,AB =AC ,BC 交⊙O 于点D ,AC 交⊙O 于点E ,∠BAC =450。

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EBC =22.50,;②BD =DC ;③AE =2EC ;④劣弧⋂AE 是劣弧⋂DE 的2倍;⑤AE =BC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①②④;3、如图所示为一弯形管道,其中心线是一段圆弧»AB .已知半径60cm OA =,108AOB =o∠,则管道的长度(即»AB 的长)为 cm .(结果保留π) 36π4、如图,从P 点引⊙O 的两切线PA 、PA 、PB ,A 、B 为切点,已知⊙O 的半径为2,∠P =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43-43πAB60cm108oOOB A图2A·OP CBBACDO图1 DOA FCBECPAOB5、如图,△ABC 内接于⊙O ,∠BAC =120°,AB =AC ,BD 为 ⊙O 的直径,AD =6,则BC = 。

6、如图6,⊙O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点D 是⊙O 上一点,则∠BDC = .60°7、如图,点P 是半径为5的⊙O 内的一点,且OP =3,设AB 是过点P 的⊙O 内的弦,且AB ⊥OP ,则弦AB 长是________。

88、如图,已知AB 是O e 的直径,弦CD AB ⊥,22AC =,1BC =,那么sin ABD ∠的值是.223三、解答题1、如图,点P 在O e 的直径BA 的延长线上,AB =2PA ,PC 切O e 于点C ,连结BC 。

(1)求P ∠的正弦值;(2)若O e 的半径r =2cm ,求BC 的长度。

解:(1)连结OC ,因为PC 切O e 于点C ,PC OC ∴⊥1AB 2PA ,30,21sin .2OC AO AP PO P P ∴===∴∠=︒∴∠=又直径= (或:在1,sin 22OC OC Rt POC P PO PO ∆∠===) (2)连结AC ,由AB 是直90,903060,ACB COA ∴∠=︒∠=︒-︒=︒Q 42,2,4223OC OA CAO CA r CB =∴∆∴==∴=-=又是正三角形。

2、如图,AB 是O e 的切线,A 为切点,AC 是O e 的弦,过O 作OH AC ⊥于点H .若2OH =,12AB =,13BO =.求:(1)O e 的半径; (2)sin OAC ∠的值;(3)弦AC 的长(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解:(1)Q AB 是O e 的切线,∴90OAB ∠=o,222AO OB AB ∴=-,5OA ∴=.BACD O 图6CP AOBAH CO BACBDO(2)OH AC Q ⊥,90OHA ∴∠=o,2sin 5OH OAC OA ∴∠==. (3)OH AC ⊥Q ,222AH AO OH ∴=-,AH CH =,225421AH ∴=-=,21AH ∴=,22219.2AC AH ∴==≈.3、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M ,过点B 作BE ∥CD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连结BC 。

(1)求证:BE 为⊙O 的切线;(2)如果CD =6,tan ∠BCD =21,求⊙O 的直径。

4、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弦,OD ⊥BC 于E ,交»BC于D . (1)请写出五个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2)若BC =8,ED =2,求⊙O 的半径. 解:(1)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有:①BC =CE ;②»»BDCD == ③∠BED =90°④∠BOD =∠A ;⑤AC ∥OD ,⑥AC ⊥BC ;⑦OE 2+BE 2=OB 2;⑧S △ABC =BC ·OE ;⑨△BOD 是等腰三角形,⑩△BOE ∽△BAC ;等 (2)∵OD ⊥BC , ∴BE =CE =12BC =4. 设⊙O 的半径为R ,则OE =OD -DE=R -2.在Rt △OEB 中,由勾股定理得 OE 2+BE 2=OB 2,即(R-2)2+42=R 2. 解得R =5.∴⊙O 的半径为5.5、如图8,已知:ABC △内接于O e ,点D 在OC 的延长线上,1sin 2B =,30D ∠=o .(1)求证:AD 是O e 的切线; (2)若6AC =,求AD 的长. (1)证明:如图9,连结OA .1sin 2B =∵,30B ∠=∴°.2AOC B ∠=∠∵,60AOC ∠=∴°.ACD BO图8ACD BO图930D ∠=∵°,18090OAD D AOD ∠=-∠-∠=∴°°. AD ∴是O e 的切线.(2)解:OA OC =∵,60AOC ∠=°. AOC ∴△是等边三角形,6OA AC ==∴.90OAD ∠=∵°,30D ∠=°,363AD AO ==∴.6、如图,已知点A 、B 、C 、D 均在已知圆上,AD ∥BC ,AC 平分∠BCD ,∠ADC =120°,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0。

(1)求此圆的半径;(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7、如图12,ABC △是O e 的内接三角形,AC BC =,D 为O e 中»AB 上一点,延长DA 至点E ,使CE CD =.(1)求证:AE BD =;(2)若AC BC ⊥,求证:2AD BD CD +=.证明:(1)在ABC △中,CAB CBA ∠=∠.在ECD △中,CAB CBA ∠=∠.CBA CDE ∠=∠Q ,(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ACB ECD ∴∠=∠.ACB ACD ECD ADE∴∠-∠=∠-∠.ACE BCD ∴∠=∠.在ACE △和BCD △中,ACE BCD CE CD AC BC ∠=∠==;;ACE BCD ∴△≌△.AE BD ∴=. (2)若AC BC ACB ECD ∠=∠Q ⊥,.9045ECD CED CDE ∴∠=∴∠=∠=o o ,. 2DE CD ∴=,又AD BD AD EA ED +=+=Q 2AD BD CD ∴+=CEAODB图128、如图,A 是以BC 为直径的O e 上一点,AD BC ⊥于点D ,过点B 作O e 的切线,与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G ,是AD 的中点,连结CG 并延长与BE 相交于点F ,延长AF 与C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1)求证:BF EF =; (2)求证:PA 是O e 的切线;(3)若FG BF =,且O e 的半径长为32,求BD 和FG 的长度. (1)证明:BC ∵是O e 的直径,BE 是O e 的切线, EB BC ⊥∴.又AD BC ⊥∵,AD BE ∴∥.易证BFC DGC △∽△,FEC GAC △∽△.BF CF EF CF DG CG AG CG ==∴,.BF EFDG AG =∴. G ∵是AD 的中点,DG AG =∴.BF EF =∴. (2)证明:连结AO AB ,.BC ∵是O e 的直径,90BAC ∠=∴°.在Rt BAE △中,由(1),知F 是斜边BE 的中点, AF FB EF ==∴.FBA FAB ∠=∠∴. 又OA OB =∵,ABO BAO ∠=∠∴. BE ∵是O e 的切线,90EBO ∠=∴°.90EBO FBA ABO FAB BAO FAO ∠=∠+∠=∠+∠=∠=∵°,PA ∴是O e 的切线. (3)解:过点F 作FH AD ⊥于点H .BD AD FH AD ⊥⊥∵,,FH BC ∴∥. 由(1),知FBA BAF ∠=∠,BF AF =∴.由已知,有BF FG =,AF FG =∴,即AFG △是等腰三角形.FH AD ⊥∵,AH GH =∴.DG AG =∵,2DG HG =∴,即12HG DG =. 90FH BD BF AD FBD ∠=∵∥,∥,°, ∴四边形BDHF 是矩形,BD FH =. FH BC ∵∥,易证HFG DCG △∽△. FH FG HG CD CG DG ==∴,即12BD FG HG CD CG DG ===.O e ∵的半径长为32,62BC =∴.1262BD BD BD CD BC BD BD ===--∴.解得22BD =.22BD FH ==∴. 12FG HG CG DG ==∵,12FG CG =∴.3CF FG =∴. 在Rt FBC △中,3CF FG =∵,BF FG =,由勾股定理,得222CF BF BC =+.222(3)(62)FG FG =+∴.解得3FG =(负值舍去).3FG =∴.[或取CG 的中点H ,连结DH ,则2CG HG =.易证AFC DHC △≌△, FG HG =∴,故2CG FG =,3CF FG =. 由GD FB ∥,易知CDG CBF △∽△,2233CD CG FG CB CF FG ===∴. OD G CAE F BP OD GC A E FB P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