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

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

摘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历久弥新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宝藏。高校要利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链接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让大学生树

立真正的文化自信,筑牢意识形态防火墙;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捍卫国家尊严;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担当。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形态教育

高校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和预防,而是塑造灵魂的重大工程。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其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还尚未定型。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激发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全面提升。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历久弥新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弥足珍

贵的精神宝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大学生的思想灵魂,才能正真筑牢意识

形态安全堡垒,使大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在高度重视

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同时,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的思想行为尤其重要。

一、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现状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正真的文化自信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大学生对“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的价值普遍认识不足,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了解甚少。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

没有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通过对大学生平时阅读的课外书籍和网络浏

览内容调查发现,只有15%左右的学生对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感兴趣,有将近70%左右的学生更热衷于于浏览娱乐新闻;50%的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或

由来不甚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歌星、网红热衷追捧,而对古代著名思想家更无崇

拜可言。近一二十年,国外已经掀起了研究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而国内,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搁置一边,甚至被认为是过时的老古董。从调查各种

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和学习热情,更多的

学生把对物质的追求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对心灵品质的修炼,对“文化自信”只停

留在口号上,缺乏实质性的理解。

(二)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不够,缺少相关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顺应时代潮流,重视技术教育的发展,而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也不够重视。高校对学生自

身素质建设的教育也是侧重专业素质。在高校思政课程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也

只是占了其中的一个章节,很多老师因学生对此专题内容不感兴趣为由,缺少深

度的挖掘和讲解。有些高校似乎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开展了课程思政,强调把

人文素质教育植入专业课堂教学环节,但是最终这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很难真正

的落实教育目的。阅读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的方法之一。高校对大学生

传统文化阅读的引导也重视不够,经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书籍阅读量低。在

对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著作阅读的调查中,只有少数学生有阅读过语文教材之外

的几篇,大部分《大学》、《论语》和《孟子》的学习内容也只是限于中学教材

所学,很少有人通篇全读。中国高等教育传统文化和人文教育的缺失以及因此带

来的弊端愈来愈显现,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负面因素。这对高校意识形

态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衔接是十分不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