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动物词汇翻译的文化差异
生肖动物相关词汇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及教学策略以典型的生肖动物马、狗、龙为研究对象

三、教学策略
3、实例教学: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肖动物词汇在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运用方法和沟通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 式,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巧妙运用这些词汇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三、教学策略
4、培养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 重要性,培养他们在交流过程中主动考虑对方文化背景的意识,避免因误解而产 生沟通障碍。
标题: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究
壮族服饰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其设计灵感源于自然,以各种动植物为 图案,如壮锦的虎、龙凤等图案,表达了壮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同 时,壮族服饰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如壮族的“长袍”代表着长寿和吉祥, 以及“背带裙”反映了壮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
标题: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究
二、生肖动物相关词汇的中西文 化差异
1、马
1、马
在西方国家,马被视为一种象征力量、勇气和速度的动物。例如,“ride the high horse”意为趾高气扬,“hold the reins”意为控制或掌管。而在 中国文化中,马被赋予了忠诚、勤劳、勇敢等正面意象。如“一马当先”表示勇 往直前,“马到成功”意味着事业的成功。
内容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包括词汇的使用和表达方式。动物词汇作为语言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次演示将以英汉动物词汇为例, 探讨其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一、历史文化差异
一、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在英汉 动物词汇中,一些词汇蕴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例如,“龙”在汉语中有着 崇高的地位,被视为吉祥、权威的象征,但在英语中,“龙”被翻译为 “dragon”,通常被视为邪恶、凶残的象征。这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在中国古代,龙是皇权的象征,被视为吉祥物;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则被描绘为 邪恶的生物,常出现在神话传说中。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一、英语中动物词汇的象征含义及其构词类型1.表示动物的单词。
(1)bee:蜜蜂,象征勤劳,人们常用as busy as a bee来形容某人忙忙碌碌。
(2)beetle:甲虫,象征盲目,当作名词用时可以指近视眼,当作不及物动词时可以指某人乱撞、瞎撞。
(3)cat:猫,象征欺骗,常用来形容某人心地恶毒。
(4)goose:鹅,象征自负、愚蠢,常用来指某人是呆头鹅或傻瓜。
(5)monkey:猴子,象征诡计,可指某人捣鬼、瞎弄。
(6)nightingale:夜莺,象征悲寂,诗人济慈就曾写下《夜莺颂》以抒发悲寂、忧伤的心情。
(7)swan:天鹅,象征优雅或才华横溢,因此人们也用the Swan of Avon(艾冯河畔的天鹅)指Shakespeare。
(8)chicken:小鸡,象征胆小、懦弱的人。
2.由动物单词构成的复合词。
(1)dog:狗,象征忠诚。
如:dog-1ike常用来指某人像狗一样地忠于主人。
(2)dove:鸽子(一般指小野鸽),象征天真无邪,无害于人。
如:dove-eyed(双眼温柔无邪的),dove-like((鸽子般)纯洁可爱的,温柔的)。
(3)eagle:鹰,象征灵感,敏锐。
如:eagle-eyed(眼力敏锐的,目光炯炯的)。
(4)hare:野免,象征胆小。
如:hare-hearted指人胆小的,易受惊的。
(5)hawk:鹰,象征贪婪,敏锐。
如:hawk-eyed(目光锐利的),hawk-nosed(长着鹰钩鼻子的。
)(6)owl:猫头鹰,象征智慧。
如:owl-wise指像猫头鹰一样聪慧。
(7)pigeon:鸽子(常指家鸽),象征胆怯。
如:pigeon-hearted(怯懦的),pigeon-livered(温柔的)。
(8)puppy:小狗,象征自负,幼稚。
如:puppy-love(初恋)。
3.由动物单词构成的短语、成语(1)bull:公牛,象征直来直去和力量。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 , 动物一直与人类 保持着密切联
龙成了中国文 化的一 大特色 , 形成 了鲜 明的 民族个 性 , 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 民族 精神。因此, 汉语中有许多关于
系, 并对人类 的生存 、 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 以英 汉两种文 所
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
一
使用中也经常带有 文化 含义 , 比如根据 中国的农历 , 今年是
( ) 一 同一种动物词语有不同的文化 内涵
这种现象里 最典 型的例子 当属龙 和 Dao。龙 在 中 国 r n g 文化 中是高贵吉祥的象征 。封建帝王把它当作 自己的真身 , 他们身穿龙 袍 , 自封为“ 真龙天子” 以达到奴役思 想 , , 驯服 百 姓、 安邦治 国的 目的 。许 多皇家建筑也都雕有龙 的图案。在
些动物词 汇有 不同的文化 内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 汇的 不同文化 内涵 , 讨 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 对动物词汇赋 探
关键词 : 物词汇 ; 动 文化 内涵 ; 比 分 析 对 中 图 分 类 号 :3 3 H1 文 献 标 识码 : A
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 , 产生不 同的意义 。
v0 . 3 No. 12 2
J n .0 0 u e 2 1
英 汉 动 物 词 汇 文 化 内涵 的 对 比 分 析
朱艳 虹
( 苏州 大学 , 江苏 苏州 25 o ) 10 6
摘
一
要 : 物 和人 类 的 生 活息 息相 关 。动 物 词 汇 不 仅 丰 富 了语 言 , 成 为 文 化 的 重 要 一 部 分 。 由 于文 化 差 异 , 动 也 中西 方 的
龙 的词语 , 如龙凤呈 祥 、 望子成龙 、 乘龙 快婿 、 车水马龙 、 鲤鱼
动物词汇折射的英汉文化差异

740 ) 10 0
语 言 是一 个 民族 世 代 相 传 的 社 会 意 识 、 史 文 化 、 俗 习 历 风 惯 等各 方 面人 类 社 会 所 有 的特 征 , 有 鲜 明 的 民族 特 色 。 植 具 它 根于 特 定 的文 化背 景 之 中 , 映 着特 定 的文 化 内容 。 言 中许 反 语 多动 物 名 称 的词 汇 既表 达 动 物本 身 特 定 的 概 念 意 义 ,又 富 有 不 同文 化 背 景 下 特 定 的感 情 色 彩 和联 想 意 义 。 而 其 内涵 的 文 化 因素 是 隐性 的 .往 往 对 外 语 学 习 和跨 文 化 交 际 造 成 巨 大 障 碍。 因此 , 们 在 学 习 语 言 的 时候 , 要 学 习 词 语 的 概念 意 义 , 我 既 又 要 了解 词 语 深 层 所 蕴 涵 的 联 想 意 义 , 即它 的 情 感 意 义 、 内涵 意 义 或 社 会 文 化 意 义 只 有 探 讨 和 了解 英 汉 文 化 中 动 物 所 反 映 的 文 化 差 异 .才 可 以 避 免 因此 而 造 成 的理 解 和表 达上 的错 误 。 文 仅 分 析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中某 些 动 物 词 汇 , 了解 它 们所 本 以 折 射 出 的 文 化 内 涵差 异 。 1与人们 生 活关 系 密切 的动 物词 汇所 折射 的 英汉 文化 差异 . 牛 在 汉 民族 的 生 产 生 活 占有 极 其 重 要 的地 位 ,在 中 国文 化 里 。 是 任 劳 任 怨 、 私奉 献 的 典 型 和 勤 劳 的 象 征 , 被 作 牛 无 常 为 公 仆 的形 象 。 以 牛 为 喻 体 的 词 语 也 以褒 义 为 主 ,如 “ 子 孺 牛 ” “ 如 牛 毛 ” “ 刀小 试 ” 。而 在 英 国牛 很 少 干 活 , 有 、细 、牛 等 没 多 少 联 想 意 义 。英 语 中牛 的 种 类 虽 然 很 多 . 只有 O和 d l 但 X ul 有 联 想 意义 。 X 要 用 于 祭 祀 , 有 吃 苦 耐 劳 和 温 和 的 形 象 。 u O主 具 bl l 由 于 身 体 高 大 、 性 凶猛 , 征着 雄 性 的威 力 和 潜 力 , 喻 指 生 象 常 健 壮 的汉 子 。 u c ia h p a li a h o 形容 举 止 粗 鲁 、 为 莽 撞 、 b ln n s 行 爱 闯祸 的粗 人 。 马在 中英 文 化 中 的联 想 意 义差 异较 大 。 马 是 英 国 人 早 期 生 产 生 活 的主 要 工 具 . 因此 马 在英 语 文 化 中 则 是 勤 劳 和 吃 苦 耐 劳 的 象 征 。在 英 国 , 马在 生 产 之余 还 用 于 赛 马 等 娱 乐 活 动 , 所 以英 语 中 由马 组 成 的习 语 、 语 和 典 故 也 相 当多 。 是 人 们 谚 都 生 产 生 活 的经 验 之 谈 . 暗 喻 生 活 的 方 方 面 面 ,如 w r k okl e i a h r .a a os ( 极 了 ) t kh re 吹 牛 ) a os o t ( os e t r 饿 e h e , l os ( a 。 re c r 蹩 h d o 脚 医 生 )h r u h 纵 声 大 笑 ) 。 而 在 汉 语 里 , 暗 含 珍 情 ,os l g ( ea 等 马 重 义 、 于 职 守 之 意 , 民 族 生 命 力 的 象 征 , “ 马行 空 ” 比 忠 是 如 天 ( 喻 淡 泊 和潇 洒 )“ 马 精 神 ” 指 中华 民 族 自强 不 息 之 精 神 ) 、龙 ( ; 马 又 是 能 力 、 贤 和 人 才 的 象 征 , “ 里 马 ” 比 拟 不 可 多 得 圣 如 千 ( 的 人 才 )马 还 是 中 国古 代 战 争 不 可 缺 少 的 战 斗 力 量 , 以汉 ; 所 语 里有 “ 马 当先 ” “ 枪 匹马 ”“ 到 成功 ” 成 语 。 一 、单 、马 等 羊 在 中西 文 化 中都 有 性 格 温 和 、 顺 的联 想 意 义 , 又 不 恭 但 尽 相 同 。 国 人 一 向重 视 畜 牧业 , 英 以牧 羊 为 主 。 应 词 汇 se p 对 h e ( m,w , m )和 ga有 着 迥 然 不 同 的 文 化 联 想 : ep 常 r e el b a a ot s e通 h 指 胆 小 鬼 、 羞 而 忸 怩 的 人 、 顺 或 受 压 抑 的 人 , 有 习 语 a 害 温 如 s m n sa .s e t/ l a lm 等 ; ot 0 来 被 认 为 与 o ka l mba nl mi s a b  ̄g a. 向 g e d ¥ 好 色 、淫 荡 和 罪 恶 有 关 ,是 魔 鬼 的化 身 , 因而 有 sp rt h e aa ete sep rm te ot( 好 人 和 坏 人 区 分 开 ) 汉 语 中羊 古 同 祥 he f化 差 异
英汉比较与翻译 第七章、英汉动物词比较与翻译

动物词的作用
❖ 刻画人物的习性
❖ old cat(脾气坏的老太婆),dark horse(竞赛中爆冷门的人)
❖ 描摹人物的动作
❖ to monkey(捣蛋),to swan(闲逛)
❖ 模拟人物的声音
❖ bellow(怒吼;吼叫),bark(咆哮;叫骂)
❖ 描写人物的形状
❖ an elephant of a woman(大个儿女人),as ugly as a toad (象蛤蟆一样丑)
❖ 作者借蝉喻人,借蝉言志。这个“蝉”是具 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象”。在柳永的“寒蝉 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中,蝉鸣 代表了悲伤。而英语中的“cicada”也没有承 载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
❖ Beaver(河狸)在英语文化中是勤奋的代表。 这种动物在北美很常见,而且它们每天都很 勤奋努力地建房子,不停地工作,所以北美 的人们用eager beaver 来形容那些勤奋努力, 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人。而在中国这种 动物很少见,所以河狸也就是只能是个名称, 引不起人们的联想。
英汉民族对狐的基本看法是一致的,即“ 坏”;汉 语中多表概念,英语中多指具体的人,而且包括男 女,有褒义有贬义。
❖ 熊 / bear ❖ 1) 英语:粗鲁的人,坏脾气的人,行动笨拙的人;
顽强的人,有特殊才能的人;卖空者 ❖ 2)汉源自:软弱无能;姓,斥骂。英语和汉语对熊
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异,英语较之汉语,褒义多于贬 义;意义类型也不完全一样。但是意义间也有相互 认同的,例如,用汉语形容“空方占绝对优势的股 市”时候,则说“熊市”。
❖ 复合形容词有eagle-eyed(目光炯炯的),duck-legged(短 腿的),dog-eared(折角的),chicken-livered(胆小的), wasp-waisted(细腰的)
中英成语中动物词汇对比翻译ppt课件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直译:A man can not be known by his look , nor can the ocean be measured by a dipper.
意译:We can not judge a person by appearance only.
30
意译法
• 在直译和借用汉语成语都不妥当时,为了 表达确切的原意,可进行意译
叶公好龙 : 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 毛遂自荐: volunteer one ‘s service 初出茅庐: at the start of one’s career
2
• 2.定型性 指成语中的词、形式、结构都是固定的,
一般不能更改或替换.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Bring the house down 博得满堂喝彩
3
• 3.整体性 指英语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不可根据
单个词意思来理解. 猜一猜 Bite the dust Go to the happy hunting ground
11
一、生态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属于典型的 地农耕文化,因此与农业有关的 成语很多。 例如:瓜熟蒂落、解甲归田、拔苗助长
英国是岛国,海洋性气候,航海业发达,很 多成语源于航海事业 。 例如:to burn one’s boat 破釜沉舟
plain sailing 一帆风顺 go with the stream 随波逐流
英汉成语对比翻译
第一组:韦春梅,吕柯慧,韦春电, 吴敏敏,于新华
1
一、英汉成语的特点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动物词语英译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动物词语英译摘要:英语和汉语词语中都含有丰富的动物词汇。
我们不仅要注意它们的字面意思,更要留意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那是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积淀现象。
文章从分析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入手,以中国的“十二生肖”为例来分析动物词语英译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一、语言和文化一般来说,人们对文化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也特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
”[1]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的运用与学习,既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文化。
文化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
在中英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语,它们所反映的动物形象不只是单纯的动物。
而这些动物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意义,更能生动鲜明地表达意思。
美国的萨姆瓦就曾指出:“确切地说,是人类支配意义,而词汇只是引导出这些意义。
同一个词汇的意义可因人而异”。
[2]二、具体比较1.鼠“鼠”在汉语和英语文化中都有相关的词语,但是在汉语中,有关“鼠”的贬义词语较英语多,且指人时,贬义程度较深,如“鼠辈”,比喻“为低人一等的人;卑鄙的人”,“鼠目寸光”用来比喻“看问题很近的人”。
英语中“鼠”可以用以比喻“讨厌鬼”,“密探”,“破坏罢工的人”;美国俚语指“新学生”、“下流女人”。
当看到smell a rat这一词组时,是指人们怀疑在做某事;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译为“船沉鼠先逃”,这一谚语意指那些一看见困难便躲得老远的人。
可是在英语中“鼠”还有其可爱的形象,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 Mouse这个尤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 更是机智, 智慧的象征。
2.马、牛在西方文化里,马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
跨文化视角下英汉动物词汇的翻译

跨文化视角下英汉动物词汇的翻译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表达人们的情感。
英汉两种语言中,在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赋予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文化内涵。
如何去翻译动物词汇,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标签: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翻译一、引言汉英语言中有大量关于动物的习语、俗语、谚语和成语等表达,这些表述深深植根于自身文化的土壤,成为反应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然而,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由于受社会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赋予动物词汇相同或者不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
这就使得动物词汇的翻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拟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动物词汇的翻译,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蕴含的语义共性与差异的分析,提出相对应的翻译策略。
二、语义重合:浑然天成的对等直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奈达认为,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其相似之处占90% ,而不同之处只有10%。
由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相似性以及人类心理认知的趋同性,不同文化虽然在文化特质和模式上有所差异,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同之处,即文化具有共性。
这种共性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说不同语言的表达有相似之处,即语义的重合。
由于英汉文化的相通性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东西方对某种动物的突出特征及动物习性往往有着惊人的共识,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语相同的文化内涵,这就使得产生于不同文化的动物词汇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对于这些语义重合的动物词汇,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的直译法,创造浑然天成的译文效果。
如:as proud as a peacock 像孔雀一样骄傲as sly as a fox 像狐狸一样狡猾as greedy as a wolf 像狼一样贪婪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三、语义错位情况下的翻译策略(一)音译注一些动物名词字面意义一样,但其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动物词汇翻译的文化差异动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常常被人们用来寄托和表达感情,赋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由于历史发展的相似性和人类认知心理的趋同性,中西方对某种动物的突出特征往往有着惊人的共识,从而对一些动物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在翻译上也是相同的。
由不同生活的地域性和生活习惯等,中英文两种语言中的动物寓意的不同也给翻译带来了障碍。
一、动物词汇与文化意义廖光蓉在《外国语研究》中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包括神话、宗教、传说、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等;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没有联想的作用,就不可能有词义的引申。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 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 ,具体地说,就是指词汇的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比喻意义和文化内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民族文化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
动物词汇亦是如此,它蕴含着各民族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风情,深刻地反映着各民族哲学思想和文化心态。
二、相同寓意的动物词的翻译1.直译法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相似,中西方人们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
李秀萍在《动物名词中的中西文化内涵之比较》也指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无论在音系、形态,还是在结构上可谓千差万别,语言的使用者也分局在地球的东西两半球。
尽管如此,这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不少的重合之处。
同时,动物的自然属性也是一致。
这是一种文化重合(cultural overlaps)现象。
”例如:狐狸(fox)比喻狡猾;驴(ass)比喻愚蠢;猴子(monkey)比喻顽皮;狼(wolf)比喻凶残等。
例如:He was completely foxed. 他完全被骗了。
Make an ass of oneself 行为愚蠢而受人嘲弄Get up to monkey business 顽皮。
这些是直译法。
2.同义借用法然而,英汉两个民族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部分英汉习语里的动物名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情况:(1)汉语褒义,英语贬义(2)英语褒义,汉语贬义。
首先谈谈第一种情况:有些动物名称在汉语中代表褒义,而在英语中代表贬义。
传统文化的差异使得动物含义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由于“龙”蕴涵权威、力量、才华、吉祥等语义,因此,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豪,龙也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汉语中含有龙的成语也应有尽有,如:龙争虎斗、龙飞凤舞、车水马龙、乘龙快婿等。
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dragon”是硕大、恐怖的古怪野兽,满嘴喷火,凶狠残暴,与“邪恶”同义, 深为英语民族厌恶。
不仅如此,龙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恶的象征,在《圣经》中,上帝把satan(撒旦)称为“the great dragon”,因此龙在西方文化中给人的联想与东方截然相反,比如“hen mother is a real dragon”指的是她的母亲对她管教过严,隐含有令人讨厌的意思,“亚洲四小龙”就被译为four tigers in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in asia,以避免“dra gon”一词在英文化中不好的联想。
这种翻译是同义借用法。
例如,作为农田耕作的主要力量,“牛”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一直受到广泛重视,牛的所作所为还时常被拟人化,用以形容各式各样的人, 如“老黄牛”、“孺子牛”、“牛脾气”、“牛劲”、“倔牛”,等等。
英国的情况则不一样。
在英国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一直是马,因而相应地出现了许多由horse构成的习语,Kantan, David在《Translating Cultures》中举出talk horse(吹牛)、a s strong as a horse(体壮如牛)、work like a horse(像牛一样地辛苦干活)汉语中人们把老虎看作百兽之王, 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如:虎视眈眈、猛虎下山等。
而英语中雄壮威猛的形象当首推lion, 如as bold as a l ion。
在进行应汉互译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汉语中的老虎和英语中的lion可以互换,例如:拦路虎可译为a lio n in the way,置身虎穴可译为put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虎头蛇尾,可译为come in tike a lion and go out l ike a lamb,在这些译法中“老虎”变成了“狮子”,3.褒贬互换法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差异的不同,造成同一动物词在中英两种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褒贬义。
贾德江在《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中提到,可怜的fish 与给人带来富裕的鱼。
fish与鱼的文化内涵在中英文化中更是大相径庭。
汉语中鱼和“余”谐音, 中国人过春节时除夕夜的餐桌上不能没有鱼。
而英语中fish 含有贬义色彩, 一般用来形容不好的人和事,因而a poor fish,a loose fish, fish in the air 应分别译成“可怜虫”“生活放荡的女人”“水中捞月”。
在汉民族传统心理中,狗是一种下贱的动物,常用来比喻卑鄙丑恶的人,引起“卑贱、恶劣”等联想,如:狗仗人势、丧家之犬、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
而“dog”在英语民族里却是一种宠物,被当作“人类忠诚的朋友”。
英语谚语里有“love me, love my dog”,译成中文是“爱屋及乌”。
休顿•米夫林在《美国传统英汉双解学习词典》提到,在英语中owl( 猫头鹰) 是一种表示智慧的鸟, 禽兽间的争端要请它来裁决, 紧要关头就得找它求教。
成语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例。
中国民谚中有“夜猫子( 猫头鹰)进宅, 无事不来”的说法。
猫头鹰在中国人看来是厄运的象征, 人见人怕。
绵羊在汉语中表可爱温顺,而英文sheep象征愚蠢、怯弱。
如:follow like sheep(指人盲从),a lost sheep(误入歧途的人),a black sheep(败家子,败类)。
不同的民族文化造成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寓意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的状况,这就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影响。
只有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表达出动物词汇的正确涵义,才会促进跨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汇通。
参考文献:[1]廖光蓉.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外国语研究.2000(5)[2]贾德江.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3]邓炎昌.刘润清著.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樊清华.英语中动物词汇的翻译及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7.6.[5]张芳杰主编.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M].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6]李秀萍.动物名词中的中西文化内涵之比较[J].丹东师专学报.1999.21(4)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英语中的动物及其文化寓意来源英语中的动物及其文化寓意来源:动物名词及其文化喻意日常生活中,人一般不能与动物相提并论,但语言中却有不少借动物的特性来形容人的特性的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比喻性表达法往往因语言、文化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英汉语言中同一动物名词的不同喻意。
1.cat(猫)俗话说“猫有九命”,这是汉语的说法。
此外,中国人常戏称嘴馋的人为“馋猫”。
cat在西方是人们宠爱之物(pet),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英语俚语中,cat的含义为a spitefulor unpleasant woman(心地恶毒或令人讨厌的女人)。
照此看来,似乎是中国的猫可亲,西方的猫可恶了。
2.dog(狗)在英语中dog的形象一般不差,常可泛指“个人”。
如谚语:Every dog has hi 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
)又如:a gay dog(快活的人、好玩的人)。
但d og也有形象不佳之时。
如:dog eat dog(注意eat为原形),意指“人们自相残害”;同样,a dog in the manger喻“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
在汉语里,尽管狗在某些地方也为宠物,但“狗”的形象总是不雅,因而用来指人时多含贬义。
如“狗咬狗”、“哈巴狗”、“走狗”、“狗仗人势”、“癞皮狗”等等。
狗是人类患难与共的朋友,被认为是通人性的动物,它对人类特别忠诚,因而具有忠贞不渝的意义。
“牧羊犬三千里寻主”,“义犬救主”等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犬马之劳”也就用来比喻事做忠心耿耿。
不过狗爱仗人势,“走狗”便含有贬义,鲁迅先生描写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象征了那类没有民族骨气的无耻文人。
不过,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狗还有一些其他的含义。
总的来说,中国人把狗视为吉利的动物,如果谁的家里突然来了一只狗,主人就会很高兴地收养它,因它预示财富来临,所谓“猫来穷,狗来富”。
狗和主人同甘共苦,如果有什么灾祸来临,它也会预示前兆,比如狗上房是暗示盗贼将至。
狗喜欢吠叫,但其吠必有原因,因而古人以狗吠的时辰来取象吉凶的征兆。
如正时狗吠,主妇必吵;丑时狗吠,心烦不眠;寅时吠,财神临门;卯时狗吠,前程似锦;巳时狗吠,亲人要来;午时狗吠,有人请客;未时狗吠,妻有外心,必遇小人;申时狗吠,小孩有祸;酉时狗吠,加官晋禄;戌时狗吠,提防生是非;亥时狗吠,当心吃官司。
关于中西方狗的文化差异,在西方国家里,人们通常把狗当成是忠诚的象征,并且西方人们很喜欢养狗作为宠物.而在我国呢,我国人们似乎对于狗这种动物持有比较贬义的色彩, 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的心理.从古代来看,狗首先是人们的食物之一,再者中国古代养狗最大的目的是为了看家,保护财物.狗是历来人类重忠实的朋友,是人们宠爱的动物,他可爱,忠诚,勇敢,集百长于一身,身受人们的喜爱。
但在对于狗的语言特点上,中西方有许多相似只处,但也有许多截然相反的地方。
“狗”在东方语言上常带有贬义,常富含骂人的感情基调,因而在东方语言上喊有狗字的几近是雅的,然而西方语言上狗的携带词上却常带有褒义,比如“You are a lucky dou ”或“Top dog”等,都是夸奖人的话。
是人际关系交往中为人深知熟用的。
1回答者:ZHHJ820718 3.pig(猪)pig所受待遇可谓最糟,人们总是一边吃猪肉(pork),一边又对猪恶语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