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产姐妹看美国移民文化

合集下载

美剧《破产姐妹》介绍和经典台词

美剧《破产姐妹》介绍和经典台词

美剧《破产姐妹》介绍和经典台词
美剧《破产姐妹》介绍和经典台词
电视剧简介:
《破产姐妹》(2 Broke Girls),是美国CBS电视台于2011年9月19日首播的情景喜剧。

该剧由米高·帕特里克·金与惠特尼·甘明斯联手打造,设定地点是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主力围绕着两名年轻女侍应Max Black与Caroline Channing的日常生活。

在第38届美国民选奖上,该剧嬴得了最受欢迎电视新喜剧。

1、姐戴帽子挡酷寒,二货带帽学酷玩。

2、你的纹身是想气死你爹,我爹压根不知他是我爹。

3、你觉得,一声穿云指,我千军万马来服务,要我说,一声穿云指,我如瀑下阴也干枯。

4、那块污渍,其实是男人精华。

5、骗光整座城的人是你老爸——他只跟我们说今年生意挺好。

6、我只能拿几样东西走,可我全拿了没用的东西。

7、好吧,看在八块腹肌的份上,给你八分钟。

8、你还有个院子,感觉是放松吸毒两相宜的.好地方。

9、树倒猴孙散,墙倒众人推。

10、姑娘很努力哟,比霍金戴袖口还卖力。

11、不骗你哟,地铁比你家沙发干净。

12、你做蛋糕,我有商科背景,咱俩等于成功。

13、我怕我要是写下来,它会成为我的自杀遗言。

14、你睡觉时枕头底下还藏把刀啊?这是我唯一付得起的家庭安保项目,况且没事也能割割腕咯。

15、谁二十多岁的时候不是穷的,人人都有要逃避的事情,你选择躲进冷藏室,我选择视而不见和用酒精麻痹。

16、舍不得银子上不着妞呀。

17、给多少小费是你的自由,在你食物里吐口水是我的自由。

试论美剧《破产姐妹》中的意识形态腹语术

试论美剧《破产姐妹》中的意识形态腹语术

试论美剧《破产姐妹》中的意识形态腹语术美剧《破产姐妹》自2011年开播以来,在美国国内的首播收视人数高达1920万,创下了自2001年以来秋季首播集最高收视率的记录,在18至49岁观众群中嬴得了7.0的收视率。

其后观众数目虽然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于约1100万人左右,收视率亦维持在4.0的水平,美国观众对它的喜爱有目共睹,该剧获得了第38届人民选择奖的最佳喜剧类新剧。

面对这样一部收到美国观众热烈欢迎的电视剧,美国主流媒体的态度经历过转变:首播之初,《华盛顿邮报》曾认为该剧不甚理想,仅给出了“C”级的评价,但很快各家主流媒体都对该剧一致赞扬,如《波士顿环球报》、《娱乐周刊》、《洛杉矶时报》等多家报刊杂志都认为该剧正面乐观、机智幽默。

毫无疑问,从任何方面来说《破产姐妹》都称得上是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美剧,那么它何以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本文将抛开它喜剧式语言风格的表象,从意识形态批评的角度揭示这部成功美剧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腹语术。

1.讲述故事的年代“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这句电影意识形态批评的名言用来衡量《破产姐妹》再合适不过。

这部剧的首播是在2011年,表现的是落魄富家千金和草根女孩共同生活,追求梦想的故事。

我们应该来回顾一下2011年前后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该剧中涉及到两个阶层:穷人阶和层富人阶层,也就是贫与富。

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存在贫富的差距,美国也不例外,最近几十年来美国的贫富差一直比其他发达国家大很多,那么美国人对贫富差距的反应如何呢?根据2011年11月美国盖洛普(Gallup Poll)民意测验,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要求政府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和减少财富的不平等是特别重要的事;而其他80%的人关心的是如何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

政策的制定者也很少关注国民的收入差距;总统选举和国会议员竞选也很少拿缩小收入差距来说事。

收入不平等并不是选民予以最优先考虑的事。

即使最近三十年,占美国人口总数1/5的贫困穷人中的一部分人甚至比他们的父辈更为贫困,只能依靠政府救济金来过活的情况下,贫富的差距问题仍然不是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破产姐妹》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破产姐妹》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破产姐妹》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国影视作品在中国市场的传播越来越广泛,字幕翻译作为影视作品传播的重要桥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观众对原作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字幕翻译成为了翻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字幕翻译的策略,并以美国情景喜剧《破产姐妹》为例,分析其在中文字幕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破产姐妹》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贴近生活的剧情,在中国观众中赢得了广泛的人气和口碑。

该剧的字幕翻译不仅需要准确传达原作的语义信息,还要考虑到中国观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旨在揭示在目的论指导下,如何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以实现字幕翻译的最佳效果。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介绍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阐述其在字幕翻译中的适用性。

然后,结合《破产姐妹》的实例,分析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的策略,包括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总结字幕翻译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字幕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理论框架:目的论概述在翻译理论中,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由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和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目的论强调翻译行为的目的性,认为翻译是一种有意图的人类行为,其首要原则是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等值翻译理论的束缚,将翻译研究的重点从原文和译文的对等关系转向翻译行为的目的和效果。

在目的论中,翻译被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

因此,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需求来确定。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目的。

破产姐妹英语观后感

破产姐妹英语观后感

破产姐妹英语观后感《破产姐妹》是一部以纽约布鲁克林为背景的美国情景喜剧,该剧由麦可·帕特里克·金和惠特尼·科明共同创作和主演。

该剧通过幽默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角色塑造,成功地描绘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年轻女性之间的友谊和奋斗。

观看完《破产姐妹》,我不禁对剧中的英语学习元素深感兴趣。

首先,作为一部以纽约市为背景的电视剧,剧中出现了大量地道的纽约口音和俚语,让我对纽约人的英语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剧中的对话充满了幽默和讽刺,通过经典配音和语言表达,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并记住各种短语和表达方式。

这些地道的口音和俚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剧中的角色展示了不同年龄、性格和社会背景的人如何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主人公卡罗琳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口才出众,能言善辩;而她的好友马克斯则是一个天性幽默、口无遮拦的女孩。

两位主演的精彩表演使得我们了解到不同人物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他们之间的对话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

例如,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呼喊和调侃的方式,同时通过他们的对话也可以了解到美国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

此外,剧中的角色对英语学习者来说也是很好的榜样。

尽管主人公卡罗琳在经历财富的巨大变动之后变得一贫如洗,但她依然保持着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坚持。

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通过英语语言能力和才艺展示出色。

她的努力和坚持鼓舞人心,告诉我们只要拿起英语学习的书本,学习英文时尚和流行文化,就有可能获取更多的机会,并不断成长。

最后,《破产姐妹》也给了我对如何使用英语进行幽默和喜剧表演的一些启发。

观看这部电视剧可以提高我们对英语口语中含有幽默和讽刺的表达方式的敏感度,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储备。

从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双关语、夸张和反讽等修辞手法来制造笑料,同时也更加了解了英语中幽默的文化和语境。

总之,《破产姐妹》不仅是一部好笑的情景喜剧,同时也是一种英语学习的资源和启发。

《摩登家庭》中的美国移民文化管窥

《摩登家庭》中的美国移民文化管窥

最佳喜剧 ” 、 4次获得 “ 艾美奖喜剧类最佳男配角” 、
2次获得 “ 艾美 奖喜剧类最佳女配角” ,同时该剧 也是权威 奖项 “ 金球奖”得主。” 一部描写 3个家 庭 喜怒哀 乐的喜剧能 够在全球范 围内取得 巨大成 功 ,与大加利用移 民文化因素密不可分 。

裔越多。比 如早期的 《 老友记》和 《 绯闻女孩》 , 主角均为 白人 。 但在稍晚 出现的 《 生活大爆炸 情 妇 》等 ,主要演员 中有来 自印度 和韩 国的。 《 摩登家庭 》 中歌洛丽亚和曼尼均来 自哥伦比 亚。 歌洛丽亚所携带 的特有的民族文化与美 国本土 文化的冲突 , 成 为该剧描述的焦点 。 曼尼虽 然生长 在美国 , 但本 民族 的传统时不时地会在他身上体现 出来。这些都 为杰——这 个老牌美国人 所鄙夷 。 除
剧 中刻 画较 多。 1 . 拉美移 民形象。 相 对其他 国家来说 , 拉美 地区在 地理位 置上具 有先天优势。 据美 国国土安全部网站上发布 的美 国
20世纪6o年代以前美国移民中有82的人来自欧洲但在1965年实施新移民法之后美国移民的来源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移民来自亚洲和拉美的国家或地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美国的移民便以亚洲移民和拉美移民为主了
第2 4 卷
第1 O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I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 由于美 国文化 的创造 主体不 是单一 的而是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5 - 0 8 项 目基金:2 0 1 5 年 度 广 西 高 校 科 学 技 术 研 究项 目 “ 语 境 视 角下 的美 剧 语言 特 色研 究 ”

透过《森太太》中的两位女性看印、美两国文化

透过《森太太》中的两位女性看印、美两国文化

透过《森太太》中的两位女性看印、美两国文化摘要:《森太太》选自裘帕·拉希莉的第一部小说集《疾病解说者》。

这篇小说主要涉及两位女性人物:森太太和艾略特母亲。

在拉希莉敏感细腻的笔触下,这两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物个性分明,一言一行都透露了不同的文化背景。

本论文试图通过这两位女性来解读她们分别代表的印美文化,并力图挖掘出作者借此小说表达出来的文化方面的主题。

关键词:《森太太》印美文化仁爱和平个人主义《疾病解说者》是著名美籍印度裔女作家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的第一部小说集,在这部作品中,拉希莉凭借自己跨文化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超凡洞察,描绘了故事人物跨越国家和时代追求爱的情感之旅,捕捉到了移民、难民和他们的后代在文化交汇之处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同时浸染着印度文化栩栩如生的细节。

其中,《森太太》这一短篇透过小男孩艾略特的视角,讲述了森太太从印度移居美国后的种种经历,并描绘了艾略特母亲作为美国白人的生存状态,拉希莉通过这两位女性传达了美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小说中还借用儿童艾略特的言行透露出了她的文化态度。

本论文便试图透过森太太和艾略特母亲这两个人物,来分析她们分别代表的印度和美国文化,并期望解读出拉希莉的文化态度,从而挖掘出小说深刻的主题。

一、森太太——印度文化中的仁爱和平精神在印度文化这个体系里,由于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的多样文化。

但总的说来,印度文化包含三大精神支柱,分别是仁爱和平精神,超脱精神和强而不暴的自我牺牲精神。

在《森太太》这本小说中,森太太这位人物的举止言谈、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除了包含着印度元素,暗扣着印度民族的精神气韵,带着深厚的印度民族文化底蕴,展现了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之外,还集中体现了印度人讲求仁爱和平的精神。

身为人妻,“家”在森太太的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在她找工作和出车祸时,她的丈夫“森先生”总是在第一时间被提到。

破产姐妹观后感

破产姐妹观后感

破产姐妹观后感《破产姐妹》是一部美国情景喜剧,由Michael Patrick King创作,于2011年至2017年间在CBS电视台播出。

该剧以两位性格迥异的女主角麦克斯和卡罗琳为中心,讲述了她们在纽约布鲁克林一起经营杂货店努力摆脱破产的故事。

通过幽默有趣的对话和情节,剧中呈现出了友谊、努力和梦想的主题。

这部剧的亮点在于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鲜明的角色个性。

麦克斯是一个天生的喜剧天才,她总是用自己的无厘头幽默让人捧腹大笑。

卡罗琳则是一个美丽但运气不佳的富家女,总是充满希望和乐观的态度。

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主角的碰撞和互动,给剧集增添了无穷的趣味和笑料。

不仅如此,剧中的配角也各具特色,为整个剧集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麦克斯和卡罗琳的好友奥莉维亚是一个为人直爽、嘴不饶人的女强人,她的出现总是为剧情带来更多张力。

而汉克和厨师奶奶则是两位憨憨萌萌的角色,为剧中增添了更多的笑点。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特特质,他们之间的互动和羁绊让观众们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故事。

在《破产姐妹》中,除了喜剧元素外,还传递了一些价值观和情感。

剧中的两位女主角都经历了人生的困境和挫折,但她们并没有放弃。

她们相互扶持,坚持追求梦想,从破产的边缘逐渐走向成功。

这种勇气和坚持的精神无疑是观众们所喜爱的。

此外,《破产姐妹》还涉及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困、阶级差距和女性意识等。

剧中的两位女主角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克服这些问题,并起到一定的正面示范作用。

她们向观众展示了虽然生活困难,但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够战胜困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破产姐妹》的剧情编排紧凑,每一集都有独立的情节,但同时也融入了整体的剧情发展。

剧中的对白幽默风趣,一针见血,不仅仅是为了搞笑而搞笑,更是在探讨和讽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总而言之,《破产姐妹》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的情景喜剧,它不仅有优秀的剧本和演技,更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鲜明的角色个性。

观众在欣赏剧集的同时,也会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鼓励自己在生活中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部电影了解美国移民文化

三部电影了解美国移民文化

观看美国电影可以学到大量的英语的地道表达,更重要的是对美国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电影《希腊婚礼》《纽约黑帮》到《风语者》就可隐约看到一个美国移民文化的侧影。

电影《希腊婚礼》它讲的是一个希腊移民家庭的大女儿爱上了一个盎格鲁-萨克逊裔的美国蓝血家庭出身的高中教师,两种不同文化习俗之间冲突引起的让人忍俊不住的喜剧,最后当然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收场。

影片老少皆宜,各种族群观众都能认同,而且反映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美好光明一面,让人看了喜笑开颜心情舒畅。

像《希腊婚礼》这样的电影从来都有观众,而且都是讲异族文化,像中国的《喜筵》、印度的《飓风婚礼》都在艺术院线获得成功。

但他们还不属于主流市场,因为它们主要讲的还是异族文化之内的冲突故事,《喜筵》是讲中国父母与他们的留美同性恋儿子之间的冲突,《飓风婚礼》是一个留美印度工程师回印度去娶新娘的故事。

《希腊婚礼》则更与美国各种不同族裔的观众共鸣,因为它讲的是移民如何在融入美国主流文化的同时保留自身的文化身份,所以各个族裔观众都感兴趣,而非少数族裔的观众则像看《喜筵》或《飓风婚礼》一样,好像看到此片可以一窥其他族裔文化的家庭内幕。

美国被称为“melt pot”-- 熔炉。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一直对自己的移民历史而骄傲,如果没有外来移民,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会滞后几十年。

与此同时,却是所谓的“本土”美国人对外来移民的排斥。

美国是由英国清教徒开国,所以后来的各种种族与文化之间的冲突其实一直没有间断过,黑人、天主教徒、犹太人、亚裔,都有过受歧视的历史。

多数“本土”美国人相信,外来移民是美国贫困、犯罪和政治腐化等问题的根源,威胁了美国社会制度的存在与发展。

一个接一个反移民民间组织纷纷涌现,就像美国另一部影片《纽约黑帮》中所呈现的党同伐异相呼应的,是加州乃至全国充斥着“中国佬滚开”的呼叫。

在各地迅速兴起的排外主义浪潮,使得美国Government从1882年起颁发了一系列歧视性的移民法,其中当然也包括排华法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破产姐妹看美国移民文化
(2014 - 2015 第1学期)
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4年 12 月2 日
学生签名:
从破产姐妹看美国移民文化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五百多年前哥伦布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开始,世界各地的人不断涌向这个全新的地域,创建了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美国文化。

说起美国文化,人们都会在头脑中浮现出一些譬如白宫、牛仔、玛丽莲梦露等美国元素。

事实上美国文化有五大象征,分别是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美国哥特式》、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

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个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

这种刻意塑造自我,追求个性化的个人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它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使许多人的智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振兴和发展。

然而,人人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就难以融洽,整个社会也会缺乏凝聚力。

美国公众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

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价值之一。

美国人有很强的成就(或成功)意识。

成功是所有美国人的追求,是诱人的前景,前进的动力。

他们坚信,一个人的价值就等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

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各类明星,成了
新时代的英雄。

他们个人奋斗的过程和结果,成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参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

美国是流动性很大的社会。

这种流动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域性流动和社会性流动。

美国相对的开放自由、发达的交通和冒险好动的传统使许多美国人从乡村流到城市,又从市中心流向郊区;从北方流到南方阳光地带,从一个城市流到另一个城市。

美国社会阶级不像欧洲国家那样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流动成为可能。

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外国移民,都有一个梦,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就是人们常津津乐道的“美国梦”。

早期的移民把欧洲文化带到美国。

很快地,这些文化遍及美国各地。

时至今日,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

而其国力的强大也使得其文化传播非常迅速,影响力极高。

好莱坞电影可以说是个极其成功的例子。

而最近随着热播美剧在中国大陆同步播出,美剧热潮更是愈加高涨,几乎与韩剧并驾齐驱。

从美剧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详细的了解美国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日常文化,这是电影很难展示出来的。

毕竟生活细节需要一定的时间长度才能演绎出来,虽然剧集没有韩剧日剧等那么长,但足以让观众体会到美国人的日常。

这里就以热播喜剧破产姐妹为例,谈谈其中体现的美国文化。

该剧设定地点是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讲述两个身份背景完全不
同的都市女孩的故事。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特色,尤其是世界之都纽约市的特色,布鲁克林拥有几乎来自全球各地的住民。

这是一个大熔炉,而不同民族大都保有自己文化色彩的聚居小区。

虽说是熔炉,但是毕竟民族文化冲突无法避免,布鲁克林区也就成为了比较混乱、贫穷、鱼龙混杂的代名词,所谓底层人民的聚居地。

而隔岸相对的曼哈顿岛则光芒四射,它是纽约的核心,与布鲁克林对应的上流社会。

剧中Caroline就曾是住在曼哈顿豪宅的娇惯富家女,破产后初到布鲁克林其对于该区的种种厌恶困惑足以见得曼哈顿居民普遍对布鲁克林穷人的歧视。

而剧中另一主角Max则是典型的布鲁克林居民,漫不经心粗话不断,凡事靠自己,对未来毫无看法,同时鄙视曼哈顿高傲的富人。

回到布鲁克林本身,其独特之处正是在于它的居民组成。

这里最先是荷兰殖民地,因此布鲁克林也有小荷兰之称。

长期被荷兰统治必然留下荷兰后裔,参照美国历史,想必也能够知道,随着发展的道路,黑人、英国人、意大利人、波兰人、波多黎各人、亚洲人等纷纷迁入此处,发展各自的社区。

现在,布鲁克林早已有很多著名的移民社区,意大利区、华人区、波多黎各区等等。

这些民族混合同样在破产姐妹剧集中有所体现。

首先说黑人。

黑人在美洲大陆的历史不必坠语。

作为美国数量最庞大的外来有色移民体系,黑人运动从未真正停止。

虽然黑人歧视问题已经远远好于上世纪,但是恶性事件时有频发。

剧中餐厅收银员Earl便是一位黑人,他总会为黑人受到的不公待遇表示无奈,开的玩笑使观众捧腹大笑但也
时刻提醒人们黑人问题不容忽视。

接着是数量日趋庞大的亚洲人。

近期留学移民形成大陆第三次移民潮。

印度人、日本人、菲律宾人等同样在涌入美国。

剧中餐厅老板Han是一位韩国人,经常受Max嘲讽,虽然在剧中并无恶意,但是在现实中对于亚洲人的歧视是完全真实的。

歧视情况经常发生在学校,例如拉菲逸中学多名成绩优异的华人学生被打伤,华人组织直接介入事件,才令政府部门正视校园暴力情况的严重。

遭到欺负,华人已不再哑忍,区内的民间组织也主动向分区警局局长、市长办公室直接投诉,令当局对待华人事务不再像以往那样不予重视。

作为美国领土一部分的波多黎各为拉丁裔居住地,并入美国后大量迁入美国本土,融入显然也并不是很容易。

剧中Caroline拒绝与一个波多黎各男交往,波多黎各女也被设定为霸道不讲理的泼妇形象。

可能有夸张的部分但也大致可以表现现实中美国人对于波多黎各人的态度。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其魅力正是在于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他们使美国拥有无限的可能。

坚实的基础带来稳定的发展,全面的文化来源使得美国的基础资源丰富而均衡,在融合之中必有冲突,但是为了发展,美国民众最终还是能够合理解决。

灾难与妥协之后,才是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高大的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