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的作用力习题

分子间的作用力习题
分子间的作用力习题

7.3分子间的作用力习题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6、7题为多选题)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述说法错误

..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

D.分子动理论是在一定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答案:C

解析:由分子动理论可知A、B对,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C错。分子动理论的提出是在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等实验基础上提出的,D对。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给汽车轮胎充气时费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液体很难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向气球充气时,需要用力,这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以上说法全错

答案:D

解析:A、C选项中用力是需要克服气体的压强,A、C错。对于B选项,液体分子中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不过在压缩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B错,只能选D。

3.(山东烟台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两个相近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

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

B.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

C.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D.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

答案:D

解析: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增大,选项A错误。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在减小,选项B错误。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合力不为零,选项C错误。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选项D正确。

4.(青岛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

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

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子力的概念,下面铅柱不脱落,是因为上面铅柱对它有向上的分子引力作用,D正确。

5.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象来看,最能反映这种规律的是图中的( )

A.ab段B.bc段

C.de段D.ef段

答案:B

解析: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对应弹簧被拉长;当r

6.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打湿了的两张纸很难分开

B.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

C.用斧子劈柴,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柴劈开

D.用电焊把两块铁焊在一起

答案:ACD

解析:只有分子间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生分子引力的作用,纸被打湿后,水分子填充了两纸之间的凹凸部分,使水分子与两张纸的分子接近到引力作用范围而发生作用,故A正确;磁铁对小铁钉的吸引力在较大的距离内都可发生,不是分子引力,B错误;斧子劈柴,克服的是分子引力,C正确;电焊的原理是两块铁熔化后使铁分子达到引力作用范围而发生作用,D

正确。故选A、C、D。

7.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如图所示)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既不存在引力,也不存在斥力

B.分子力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的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C.当分子间的距离r

答案:CD

解析:当r=r0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合力为零,A 错;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减小的快,当r≥10-9m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B错误,C、D正确。

二、非选择题

8.“破镜不能重圆”指的是打碎的镜片不能把它们拼在一起利用分子力使镜子复原,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答案:因为只有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m时,分子引力才比较显着。破碎的玻璃放在一起,由于接触面的错落起伏,只有极少数分子能相互接近到距离很小的程度,绝大多数分子彼此间的距离远大于10-10m,因此,总的分子引力非常小,不足以使它

们重新接在一起。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

1.表面平滑的太空飞行器在太空中相互摩擦时,很容易发生“粘合”现象,这是由于( )

A.摩擦生热的作用B.化学反应的作用

C.分子力的作用D.万有引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当表面平滑的飞行器在太空中相互摩擦时,可以使相互接触的两个表面上有许多分子间的距离达到分子力作用的范围,而发生“粘合”,因此发生“粘合”现象的原因是分子力的作用。

2.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远处

静止释放,在分子力作用下靠近甲.图中b点是

引力最大处,d点是分子靠得最近处,则乙分子

加速度最大处可能是( )

A.a点B.b点

C.c点D.d点

答案:D

解析:a点和c点处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乙分子的加速度为零。从a点到c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速度增加,从c点到d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由于到d点分子的速度为零,因分子引力做的功与分子斥力做的功相等,即cd·L cd=ac·L ac,所以F d>F b。

故分子在d点加速度最大。正确选项为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B.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C.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答案:D

解析:当r<r0,减小r0斥力增大得比引力更快,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所以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A错误;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体现,则B错误;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是大气压强的作用,C错误;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D正确。

4.如图,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x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和引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 )

A.ab线表示引力,cd线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数量级为10-15m

B.ab线表示斥力,cd线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数量级为10-10m

C.ab线表示引力,cd线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数量级为10-10m

D.ab线表示斥力,cd线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数量级为10-15m

答案:C

解析:表示引力的线与表示斥力的线的交点,横坐标表示分子间距r0,r0大约10-10m,由分子力特点可知r>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r

5.(济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关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才可以将物体压缩B.实际上水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距稍微变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就表现为斥力

C.一般情况下,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为引力D.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表现的弹力,正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对应表现

答案:ABC

解析:正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才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才可以将物体压缩,A正确;水很难被压

缩,说明分子力表现为斥力,B正确;由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可知C正确;弹簧的弹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与分子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D错误。

6.如图所示,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用手缓慢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则玻璃板在拉离水面的过程中( )

A.测力计示数始终等于玻璃板的重力

B.测力计示数会出现大于玻璃板重力的情况

C.因为玻璃板上表面受到大气压力,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D.因为拉起时需要克服水分子间的吸力,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答案:BD

解析:玻璃板被拉起时,要受到水分子间的引力,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与大气压无关,所以选BD。

二、非选择题

7.最近几年出现了许多新的焊接方式,如摩擦焊接、爆炸焊接等。摩擦焊接是使焊件两个接触面高速地向相反方向旋转,同时加上很大的压力(约每平方厘米加几千到几万牛顿的力),瞬间就焊接成一个整体了。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摩擦焊接的原理。

答案:摩擦焊接是利用分子引力的作用。当焊件的两个接触面高速地向相反方向旋转且加上很大的压力,就可以使两个接触面上的大多数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或接近r0,从而使两个接触面焊接在一起,靠分子力的作用使这两个焊件成为一个整体。利用

分子力使物体结合在一起,要向分子间距方面考虑,拉伸和压缩物体,要优先考虑分子力。

(完整版)相互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 C.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 D.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 2.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3.一条轻绳承受的拉力达到1 000 N时就会断,若用此绳进行拔河比赛,两边的拉力 大小都是600 N时,则绳子() A.一定会断B.一定不会断C.可能断,也可能不断 D.只要绳子两边的拉力相等,不管拉力多大,合力总为0,绳子永远不会断 4.某同学从台阶向下跳到地面的软垫上。从接触软垫到停下来的过程中,该同学的受 力是() A.重力B.重力、垫子的支持力、该同学对垫子的压力 C.重力、垫子的支持力D.重力、垫子的支持力、垫子对该同学的冲击力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的木块,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 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10 N,向左B.6 N,向右C.2 N,向左D.零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力把物体向上抛出,物体上升过程中仍受到向上的力 B.一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直接接触到它并且施加了这种作用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D.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7.对两个大小不等的共点力进行合成,则()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专题知识点及习题

《相互作用》专题知识点 【重力认识中的几个问题】 一、产生原因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地球吸引物体的同时,物体对地球也有吸引力. 二、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但与地理位置有关,一般同一物体重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在两极处重力最大. 三、重力的测量 测量工具:弹簧秤或台秤 测量原理:根据二力平衡知识,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受到的竖直悬挂物的拉力或水平支持物的支持力在数值上与物体的重力相等. 注意:弹簧秤或台秤测量的是对称的拉力或压力(即弹力),因此重力的测量属于间接测量. 四、物体重心的确定 定义:物体的任何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与质量的分布有关,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例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其重心就不在圆环上. ①对质量分布均匀、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对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实验的办法来确定,例如对薄板状的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其原理是二力平衡. 例关于重心,正确的说法是() A.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必在悬挂点的正下方 B.质量分布均匀、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和它的几何中心重合 C.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其重心可能在身体之外 D.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几何形状有关 解析由上面分析知正确选项为ABCD. 【如何判断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对于绳的弹力 一定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对于杆的弹力可以沿杆的方向也可以不沿杆的方向,现分析如下: 一、点与平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平面 例1. 如图所示,杆的一端与墙接触,另一端与地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分析杆AB受的 弹力。 二、点与曲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过切点的切面 例2 如图2所示,杆处在半圆形光滑碗的内部,且处于静止状态,分析杆受的弹力。 解析:杆的B端属于点与曲面接触,弹力N2的方向垂直于过B点的切面,杆在A点属于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N1的方向垂直杆如图2所示。 三、平面与平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例3.如图3所示,将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分析物体受的弹力。 解析:物体和地面接触属于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N的方向垂直地面,如图3所示。

相互作用力测试题

相互作用测试题 1. 关于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必然是相互接触的物体 B.把石块向上抛出,石块向上运动受到向上的力。这样的力只有受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 C.对任何一个力,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一定是同时存在的 D.力作用于物体,只有这个力足够大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球形物体的重心在其球心 B.物体的重心必在物体上 C.物体只在重心处受力,其它部分不受力 D.物体悬挂静止不动,则物体的重心必与悬点在同一竖直线上 3. 关于物体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 B.弹簧秤和杆秤都可以直接用来测重力 C.挂在一根细线下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重心一定在过悬点的竖直线 上 D.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几何中心不一定与重心重合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产生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D.挂在电线下的电灯受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 5. 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D.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6.用手直握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且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中油越多,手应握的更紧些 B.手握的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实质上是一个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桌面上 D.桌面对物体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力学(相互作用力)

力学—(相互作用力) 第一讲力、重力和弹力 一、力 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性质:(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相互性:受力物体也是实力物体,实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二、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心至于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有关;与几何中心吻合。 三、弹力 1、弹力的方向:有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1)水平的弹力 接触面(线)(点) (2)轻绳的弹力 (死杆活结)(死杆)(死结)(活杆)活结两端弹力关死杆可以提供任两端弹力无提供的弹力于角的平分对称意方向的弹力必然联系与杆共线 (3)弹簧的弹力 胡克定律:F=kx(x指形变量)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于形变量成正比。 方向:指向弹簧恢复原长的方向。 2、判断弹力存在的方法 接触 (1)条件法 弹性形变

(2)假设法:若不存在弹力,看物体的状态或形变是否发生变化 例1、下来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先对别的物体施加力之后,才能受到反作用力 C,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 D,物体中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或质量分布有关 例2、如图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 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车静止时,F=mgsinθ,方向沿杆向上。 B,小车静止时,F=mgcos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C,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竖直向上。 D,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可能沿杆向上。 例3、如图,一质量不记的弹簧原长为10cm,一端固定于质量为m=2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物体与水平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弹簧长度为12cm时,物体恰好匀速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 大?(g=10N/s2) 例4、(三东理综)如图,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C,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弹簧C水平,则弹簧A、C的伸长量之比为() A,3:4 B,4:3 C,1:2 D,2:1

江西省重点中学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在一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乒乓球内注入质量为M 的水,但未将乒乓球注满,用水平“U ”形槽将其支撑住,保持静止状态,其截面如图所示。已知“U ”形槽的间距d =R ,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乒乓球与槽间的摩擦力,则“U ”形槽侧壁顶端A 点对乒乓球的支持力大小为( ) A .()M m g + B . ()3 M m g + C .3()M m g + D .2()M m g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乒乓球和水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有 ()2sin 2sin60F F M m g θ=?=+ A 点对乒乓球的支持力大小为 )3 F M m g = + 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倾角θ=30楔形物块A 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粗糙,斜面上有小物块B 。A 、B 间动摩擦因数μ=0.75;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 拉B ,使之沿斜面匀速上滑。现改变力F 的方向(图示)至与斜面成一定的角度,仍使物体B 沿斜面匀速上滑。在B 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 始终保持静止。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拉力F 大小一定减小且当F 与斜面夹角为37?斜向上时有最小值 B .A 对B 的摩擦力可能增大也可能不变 C .物体B 对斜面的作用力可能不变 D .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拉力F 平行斜面向上时,先对物体B 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平行斜面方向 334 sin30cos30sin308 F f mg mg mg mg μ=+?=?+?= 拉力改变方向后,设其与斜面夹角为α,根据平衡条件 平行斜面方向 cos sin30F f mg α'='+? 垂直斜面方向 sin cos30N F mg α'+'=? 其中 f N μ'=' 解得 ()sin30cos30(334)cos sin mg mg F μαμα?+?+'= = + cos sin f mg F μθα'=-'() 当F 与斜面夹角为37?斜向上时有最小值,拉力F 大小一定减小,A 对B 的滑动摩擦力减小,故A 正确,B 错误; CD .对物体A 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B 对A 的压力、B 对A 的滑动摩擦力、地面对A 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力10道计算题专题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力10道计算题专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解答题 1.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弧形轻杆,圆心为O,其直径AB 位于水平桌面上,原长为R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连接着质量为m的小球, θ=?,重力小球套在弧形杆上的C点处于静止状态,已知OC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60 加速度为g。求: (1)弧形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及方向; (2)弹簧的劲度系数。 2.如图所示,质量M=kg的木块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m kg的小 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α=30°角的力F=N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g取10N/kg,求: (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 (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重2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50N,动摩擦因数是0.5,物体的一端连一根劲度系数为4×103N/m的轻质弹簧.求: (1)将弹簧拉长2cm时,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多大? (2)将弹簧拉长4cm时,物体受地面的摩擦力多大? 4.如图所示,用一轻弹簧竖直悬挂物体,现用力F=10.5N竖直向下拉物体,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由原长5cm伸长到7.2cm。若将力F改为竖直向上拉物体,大小不变,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由原长缩短到3cm。求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g

取10N/kg) 5.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A、B两个小球,其中B球质量为m,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小球A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求:小球A的质量大小。 6.如图所示,某人用轻绳牵住一只质量m=0.6kg的氢气球,因受水平风力的作用,系氢气球的轻绳与水平方向成37°角。已知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为15N,人的质量M=50kg,且人受的浮力忽略不计(g取10N/kg,sin37°=0.6,co s37°=0.8)。求: (1)水平风力的大小; (2)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3)若水平风力增强,人对地面的压力如何变化?(要求说明理由) 7.如图所示,物块A套在一根水平固定的直杆上,物块A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μ=,用轻绳将物块A与质量m=1 kg的小球B相连,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 3 现用跟竖直方向成30°角的拉力F,拉着球B并带动物块A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中A、B相对位置保持不变,g=10 m/s2。求: (1)拉力F的大小;(结果可以用根式表示) (2)物块A的质量。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知识分享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共价键 共价键具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是有机分子之间最强的作用力,化学物质(药物、毒物等)可以与生物大分子(受体蛋白或核酸)构成共价键,共价键除非被体内的特异性酶催化断裂以外,很难恢复原形,是不可逆过程,对酶来讲就是不可逆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常常形成长期的药理作用及毒理效应,如抗癌药、抗寄生虫药、化疗药、抗生素、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药物等)的主要共价结合方式有烷基化作用、酰基化作用和磷酰化作用。 药物的主要共价结合方式 方式作用基团药物示例 烷基化N-氯乙基氮芥药物、环磷酰胺 正碳离子甲磺酸乙酯 氮丙啶基氮丙啶苯醌 双氧乙基T-2毒素 酰基化β-内酰胺基青霉素、头孢菌素 氨甲酰基毒扁豆碱 邻二甲酸酐基斑螯素 磷酰化磷酰基丙氟磷 二异丙基氟磷酸酯 药物的共价基团的选择性 药物的共价基团往往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而缺乏特异选择性。有些药物或毒物本身结构并没有反应基团,而是在人体内转化生成活性基团。如自力霉素和致癌物苯并蒽就是先在体内转化,再通过生成正碳离子而发生烷基化作用。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化学反应与生物分子表面的基团和性质有关。 2、非共价键 生物体系中分子识别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化学键的形成,而且具有选择性的识别。共价键存在于一个分子或多个分子的原子之间,决定分子的基本结构,是分子识别的一种方式。而非共价键(又称为次级键或分子间力)决定生物大分子和分子复合物的高级结构,在分子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静电作用 静电作用是指荷电基团、偶极以及诱导偶极之间的各种静电吸引力。酶、核酸、生物膜、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表面都具有可电离的基团和偶极基团存在,很容易与含有极性基团的底物或抑制剂等生成离子键和其它静电作用。 (1).离子键 生物大分子表面的带电基团可以与药物或底物分子的带电基团形成离子键。这种键可以解离。 (2).离子-偶极作用 药物分子和受体分子中O、S、N和C原子的电负性均不相等,这些原子形成的键由于电负性差值可以产生偶极现象。这种偶极部分与永久电荷可以形成静电作用。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一般比离子键小得多,键能与距离的平方差成反比,由于偶极矩是个向量,电荷与偶极的取向会影响药物-受体的作用强度。如普鲁卡因及其衍生物的局部麻醉作用与酯羰基的偶极性质有关。 (3).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两个原子的电负性不同,产生价键电子的极化作用,成为持久的偶极两个偶极间的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偶极的大小、它们之间的距离和相互位置。这种相互作用在水溶液中普遍存在。它的作用强度比离子—偶极作用小,但比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大。这种作用对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和立体选择性非常重要。 2)、氢键 氢键的形成氢键是由两个负电性原子对氢原子的静电引力所形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偶极—偶极键。它是质子给予体X-H和质子接受体Y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相互作用。 氢键的大小和方向氢键的键能比共价键弱,比范德华力强,在生物体系中为8.4~33.4kj/mol(2- 8kcal/mol)。键长为0.25~0.31nm,比共价键短。氢键的方向用键角表示,是指X—H与H…Y之间的夹角,一般为180度~250度。 (1).氢键的分类 氢键可分为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目前人们根据谱学和晶体结构数据按氢键强弱进行分类。 弱氢键 uOH(cm-1)>3200, R(O…O)(nm)>0.270 中强氢键uOH(cm-1)>2800-3100, R(O…O)(nm)>0.26-0.270 强氢键 uOH(cm-1)>700-2700, R(O…O)(nm)>0.240-0.260

力与相互作用测试题及答案

力与相互作用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命题人:宝鸡石油中学孙晓彩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考查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及其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涉及的知识点有:牛顿第三定律,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有关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分析和简单的计算,探究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对物体受力分析。 本套试题共18个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共56分) 1.如图,重力大小为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若F总小于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 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 D.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如图,a 、b 为两根相连的轻质弹簧,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100N/m ,200N/m 。原长分别为6cm,4cm 。在下端挂一重物G, 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N,平衡时 A.弹簧a下端受的拉力为4N,b下端受的拉力为6N B.弹簧a下端受的拉力为10N,b下端受的拉力为10N C.弹簧a的长度变为7cm,b的长度变为4.5cm D.弹簧a的长度变为6.4cm,b的长度变为4.3cm 3.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kg的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行的同时还受到一个向左的水平推力的作用,已知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在木块停止运动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1N 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10N D.木块受到的合力为1N 4.重力大小为G的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匀速攀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1 ,匀速滑下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桌面的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方向如图所示。现撤去力F1,则 A木块受摩擦力为8N,方向向左 B 木块受摩擦力为6N,方向向左 C木块受摩擦力为2N,方向向右 D木块所受合力为2N,方向向右 6.如图所示,物体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 A.重力,B对A的支持力 B.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 C.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7 .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3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木板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 8 .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 的两个水平力作A于A、B两个物体上,A、B、C都静止, 则地面对A物体、A物体对B物体、B物体对C物体的摩 F F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相互作用力(有答案)

专题:相互作用 考点一弹力的分析和计算 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条件法:根据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直接判断. (2)假设法或撤离法: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离”,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 (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3.弹力大小的确定方法 (1)弹簧类弹力:由胡克定律知弹力F=kx,其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而不是伸长或压缩后弹簧的总长度. (2)非弹簧类弹力:根据运动状态和其他受力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综合确定. 1.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 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 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 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 2.如图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θ,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车静止时,F =mgsin θ,方向沿杆向上 B .小车静止时,F =mg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C .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 运动时,一定有F =ma sin θ D .小车以向左的加速度a 运动时,F = 2+2,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θ1满足tan θ1=a g 考点二 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 2.状态法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思路如下. 3.转换法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定.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反作用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如图,质量m A >m B 的两物体A 、B 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 的受力示意图是( )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

第一步:预习检测: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提问 1.什么现象可以证实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是谁在运动?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需要分子间有空隙。观看书中彩图并举一些宏观现象来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间有空隙但却形成了固体和液体这是什么原因呢?从而引入本节课内容,学生先根据下列问题看书预习。 提问 1.为什么分子间有空隙还能形成固体和液体? 2.为什么分子不能紧挨在一起,而存在着空隙? 3.分子间引力、斥力随分子间的距离如何变化? 4.分子力到底是指什么力? 第二步:引导新课: (注:预习同时书写板书) 提问学生来回答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并举宏观现象来说明。例如物体难以拉伸、两铅块可以合在一起等。做演示实验。 演示 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秤下面,记清弹簧秤指针位置。再将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在向上拉弹簧秤会发现示数明显的变大了。(注: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引力又有空隙说明分子间还存在斥力,并举宏观现象来说明。例如物体难以压缩。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引力(注:不是万有引力)和相互排斥的斥力,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分子力指的是他们的合力。

(注:书写板书) 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如何变化呢,何时为引力何时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是某一值时引力和斥力相等,此时分子力表现为零,这个位置称其为平衡位置,此时分子间距离用r o来表示,其数量级为10-10m。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 o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 o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达到10r o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已经相当微弱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便可忽略不计了。 (注:用课件来演示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讲完之后给学生时间记笔记) 用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来表现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情况。纵坐标表示分子力,正半轴表示斥力负半轴表示引力,横轴表示分子间距离。 (注:图像用电脑打出) 第三步:当堂验收: 1.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实验,哪个是错误的() A.两块铅块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 B.一般固体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存在相互排斥的力 C.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拉力,说明存在相互引力。 2.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由引力和斥力两部分组成则() A.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B.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 C.分子力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D.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斥力减小,引力增大 3.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的本质原因是()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力 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力 测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重力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舞蹈演员在跳舞过程中,其重心可能改变 B .登珠穆朗玛峰时,运动员在山底和山顶受到的重力相同 C .蚂蚁太小,故蚂蚁不受重力的作用 D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该物体上 2.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3 m 板的前端静止不动时,运动员受到板对她的弹力方向 是( ) A .斜向左上 B .斜向右上 C .竖直向上 D .竖直向下 3.如图所示,物块a 、b 的质量均为m ,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均光滑,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0 B .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 C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 D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2mg 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物体用绕过滑轮的细线相连.质量为m 的物体和竖直墙壁接触,且跟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悬线保持竖直.由于M >m ,质量为M 的物体向下运动,质量为m 的物体向上运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升的过程中受到墙壁的滑动摩擦力为( ) A .μm g B .μMg C .(M -m )g D .0 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拉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原长为( ) A . F 1l 2-F 2l 1F 1-F 2 B .F 1l 2-F 2l 1F 2-F 1 C .F 2l 2-F 1l 1F 1-F 2 D .F 2l 1-F 1l 2 F 1-F 2 6.如图所示,一个足球用一个轻质网兜悬挂于O 点,A 点为网兜上对称分布的网绳的结点,OA 为一段竖直绳,设网绳的长短和足球重力不变,则足球越大( ) A .网绳的拉力越大 B .网绳的拉力越小 C .网绳的拉力不变 D .竖直绳OA 的拉力越大 7.如图所示,三个重量均为100 N 的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各接触面水平,水平拉力F =20 N 作用在物块2上,三条轻质绳结于O 点,水平绳与物块3连接,竖直绳悬挂重物B ,倾斜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封

专题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同步提高必刷题训练 第8章力 8.4力的作用相互的 ◆要点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的相互性: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这个两个力被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要点2 物体的受力分析 (1)首先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2)其次看接触力,分析与哪些物体有接触,是否受到弹力和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有挤压,则一定有弹力;若有挤压,且接触面粗糙,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由摩擦力。 (3)按照顺序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Δ基础题系列 ◆1.能够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的是() A. 抛出去的粉笔头,最终会落回地面 B. 重物压在海绵上,海绵形状发生改变 C. 游泳时手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 D. 磁悬浮列车能以很高的速度运行 【答案】C 【解析】 A、掷出去的粉笔头之所以落回地面,是因为粉笔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这个力在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使粉笔头落回地面,故A不符合题意; B、重物的压力使海绵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 C、游泳时人向后划水,人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水也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正是这个力使人向前运动,它体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符合题意; D、通过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使火车对铁轨的压力减小,从而减小了火车受到的铁轨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了车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如图是在一次拔河比赛中,经过激烈比拼,最终甲队获胜,关于这场拔河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B. 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小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C. 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小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 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答案】D 【解析】 (1)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故AB说法不正确; (2)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哪边能获胜就取决于哪边的摩擦力大,甲队获胜,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故C说法不正确;D说法正确。 故选D. ◆3.(2019?天津)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 A.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答案】B 【解析】 把另一只小船推开的同时自己坐的小船则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在航空领域,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鸟受到的力大 B. 飞机受到的力大 C. 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 D. 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测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力大小都是10N,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力一定相同 B .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C .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 .根据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2.如图所示,A 、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木块,长为l ,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 端面与桌边平行.A 木块放在B 上,右端有l 4伸出,为保证两木块不翻倒,木块B 伸出桌边的长度不能超过( ) A .l 2 B .3l 8 C .l 8 D .l 4 3.A 、B 、C 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和m 0,按如图所示连接,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 随A 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 A .物块A 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0g B .物块A 与B 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0g C .桌面对A 、B 对A ,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 0g D .桌面对A 、B 对A ,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 0g 4.一个长度为L 的轻弹簧,将其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时,弹簧的总长度变为2L .现将两个这样的弹簧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A 、B 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 ,则两小球平衡时,B 小球距悬点O 的距离为(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且弹簧都在弹性限度范围内)( ) A .3L B .4L C .5L D .6L 5.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 ) 6.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A 、B 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 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 作用于A 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伸直状态,且点O 和B 球间的轻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三根轻绳的长度之比l 1∶l 2∶l 3=3∶4∶5,两球质量关系为m A =2m B =2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O 和 B 球间轻绳的拉力大小为2mg B .点O 和A 球间轻绳的拉力大小为10mg 3 C .F 的大小为4mg 3 此卷 只 装 订 不 密封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并能通过实例说明。 ②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③知道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以及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④知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知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 二、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分子间作用力规律的能力。 ②物理离不开生活,能用分子力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的特点。 ②难点:对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及教学思路】 学情分析: 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学生处于高二年级,对本节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对分子间作用力等微观概念辨别能力还欠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初中学过热学的入门知识,但是学生遗忘较多,对于微观世界往往比较抽象,学生接触也比较少,学习有点困难,但是只要学生学好力学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前面两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引导,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学质疑、交流探究,获得新知,一定能把本节学好。 教学思路: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所以本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合理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分析,比较讨论和归纳总结不断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分子间作用力是微观领域的力,学生很难理解大量分子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样的,所以设计好几个演示实验特别重要,此外还大量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体会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节教学重点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关系曲线的理解,教学中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的层次化,层层递进,降低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复杂的,所以在研究时还采用模型法,在教学中将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弹簧两端连接的两个小球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模型进行类比,使学生可以更形象、更直观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不但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原来体积之和,说明液体分子之间也有空隙。组成物体的分子间虽有空隙,但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而不分散开,这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力,那么分子间还存在其它的力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和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 分子间作用力按其实质来说是一种电性的吸引力,因此考察分子间作用力的起源就得研究物质分子的电性及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力。 (1)取向力 取向力发生在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由于极性分子的电性分布不均匀,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形成偶极。因此,当两个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它们偶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两个分子必将发生相对转动。这种偶极子的互相转动,就使偶极子的相反的极相对,叫做“取向”。这时由于相反的极相距较近,同极相距较远,结果引力大于斥力,两个分子靠近,当接近到一定距离之后,斥力与引力达到相对平衡。这种由于极性分子的取向而产生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叫做取向力。 (2)诱导力 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都存在诱导力。 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由于极性分子偶极所产生的电场对非极性分子发生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电子云变形(即电子云被吸向极性分子偶极的正电的一极),结果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与原子核发生相对位移,本来非极性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相对位移后就不再重合,使非极性分子产生了偶极。这种电荷重心的相对位移叫做“变形”,因变形而产生的偶极,叫做诱导偶极,以区别于极性分子中原有的固有偶极。诱导偶权和固有偶极就相互吸引,这种由于诱导偶极而产生的作用力,叫做诱导力。 同样,在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除了取向力外,由于极性分子的相互影响,每个分子也会发生变形,产生诱导偶极。其结果使分子的偶极矩增大,既具有取向力又具有诱导力。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也会出现诱导力。 (3)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粗略来看,非极性分子不具有偶极,它们之间似乎不会产生引力,然而事实上却非如此。例如,某些由非极性分子组成的物质,如苯在室温下是液体,碘、萘是固体;又如在低温下,222H O N 、、和稀有气体等都能凝结为液体甚至固体。这些都说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着分子间的引力。当非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每个分子的电子不断运动和原子核的不断振动,经常发生电子云和原子核之间的瞬时相对位移,也即正、负电荷重心发生了瞬时的不重合,从而产生瞬时偶极。而这种瞬时偶极又会诱导邻近分子也产生和它相吸引的瞬时偶极。虽然,瞬时偶极存在时间极短,但上述情况在不断重复着,使得分子间始终存在着引力,这种力可从量子力学理论计算出来,而其计算公式与光色散公式相似,因此,把这种力叫做色散力。 总结以上所述,分子间作用力的来源是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一般说来,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取向力、诱导力、色激力都存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则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则只存在色散力。这三种类型的力的比例大小,决定于相互作用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极性越大,取向力的作用越重要;变形性越大,色散力就越重要;诱导力则与这两种因素都有关。但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可从作用能反映出来。表1—1列出了某些分子的三种分子间的作用能的大小。 表 一些分子的分子间作用能的分配

最新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练习(用)

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练习 1 例题:1.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来说,下列各组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2 是() 3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4 B.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5 C.书的重力和桌子的重力 6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7 2.下列叙述的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的力是() 8 A.人推墙的力,鞋受到的阻力B.墙对人的力与人受到向后的力9 C.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 D.人推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 10 3.铅笔盒静止在水平课桌上,以下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11 A.铅笔盒受到的重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12 B.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 13 C.铅笔盒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 14 D.铅笔盒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重力 15 4.一辆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汽车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16 A.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17 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18

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19 D.以上说法均不对 20 例题:5.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21 () 22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 23 B.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24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 25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26 6.如图所示,当电灯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7 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8 B.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29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0 D.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 31 用力 32 7.当猴子倒挂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3 A.树枝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4 B.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5 C.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猴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36 D.猴子所受的重力和树枝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7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三章 相互作用 综合测试题

第三章相互作用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拳头击打墙壁,拳头感到疼痛,说明墙壁对拳头有作用力 B.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 C.打篮球时,接球时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没有作用力 D.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的作用力在先,手对球的作用力在后 2、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必在物体上 B、物体只在重心处受力,其他部分不受力 C、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等效作用点 D、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3、如图1所示,在弹簧秤钩下竖直悬挂一个静止的木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弹簧秤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B.木块的重力和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是木块和弹簧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图1 C.弹簧秤对木块的拉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的重力 D.木块的重力和弹簧秤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4、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的合力为20N,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15N,则另一 个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A 、5N B 、15N C 、30N D 、3N 5、如图2所示,木块沿竖直墙下落,木块的受力情况是() A 、只受重力B 、受到重力和摩擦力 C 、受到重力、摩擦力和弹力 D 、受到重力和弹力 6、有三个共点力F 1、F 2、F 3作用于某一点,其合力为零。已知F 3=5N ,现保持其余二个力大小和方向不变,只将F 3的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绕作用点转动900,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变为() A 、N 25B 、N 5C 、N 10D 、仍为零 7、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时,甲同学两手距离与肩同宽,乙同学两手距离大于肩宽,设甲、乙两人的质量相同,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同学更省力B 、乙同学更省力 C 、两同学一样省力 D 、无法比较 8、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在斜面的倾角增大的过程中仍保持静止,则() A 、物体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将增大B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将不变 C 、物体所受的合力将增大D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将增大 9、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接力分别 是f 1和f 2,那么 () A .f 1向下,f 2向上,且f 1=f 2 B .f 1向下,f 2向上,且f 1>f 2 C .f 1向上,f 2向下,且f 1=f 2 D .f 1向上,f 2向上,且f 1=f 2 10、如图3所示,重力为G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静止不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其方向沿斜面向下 B .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下滑力和静摩擦力作用 C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是重力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的分力 D .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 11、如图4所示,两木块的质量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 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 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 图3 k 2 k 1 m 1 m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