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1)【教案】】

5 三角形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不同的平面图形中识别出三角形,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因为任何多边形都可以分割为三角形,所以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内涵(定义)、三角形的构成要素及特征,还要求学生把握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以及三角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边关系)。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四周相关事物的理解,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究试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并能依据其特征辨认和区别它们。教学难点是: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能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内角和是180°解决实际问题。

四班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学问和阅历,形成了确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四周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究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确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究。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洁平面图形的直观阅历”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

1.关注学生的已有阅历,强调数学学问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他们的学问阅历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慢慢形成的,这些学问与阅历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阅历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践活动,以帮忙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学问。

2.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培育学生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与表达的能力。小学几何学习是在活动中认识图形及其特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折叠、剪拼、画图、测量、建筑模型、分类、想象、简洁推理等活动,通过活动认识图形,了解图形,积累数学活动阅历,进展空间观念,以达到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目的。

3.注重学问形成过程,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间。为了开展有效教学,更好地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各种能力,教学中要预备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试验、发觉、讨论、交流来获得学问。老师还要重视图形的分类,帮忙学生不断体会图形的特征,明确分类的标准,厘清关系。

◎教学笔记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9~60例1,完成P60“做一做”,P65“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知道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三

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阅历和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预备

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图片,发觉图中的三角形,在图中指一指或描一描哪些是

三角形。

2.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三角形的交通标志、晾衣架、扫帚等。

3.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

三角形的世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1)]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

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学问,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丰富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

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特点。(课件出示教科书P60例1)

(1)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三角形,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画图。

(2)迁移感知。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结合学生的交流,老师适时板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学情预设】三角形的画法学生已有阅历,画起来没有难度。在画图过程中自然唤醒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比如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设计意图】“画三角形”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阅历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说一说”让学生表达对三角形的了解,迁移感知,以便更好地抽象出三角形的本质属性。

(3)学生在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上标出边、角、顶点。

(4)师:为了表达便利,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要求学生在画好的三角形上标注字母。

2.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刚刚认识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对三角形有了确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后,请学生代表发言,说说自己的理解。

(2)老师小结并板书: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师:在这个定义中你觉得哪些词最重要?把“围成”改成“组成”,你认为怎么样?“围成”是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多数学生认为不能把“围成”改成“组成”,可能有学生认为“围成”是围起来的意思,而“组成”是组合在一起的意思。

师:你们能演示“围成”的意思吗?

【学情预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手牵手”围成一圈的方式演示“围成”二字,明确了“围成”有首尾相连的意思,也就是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需相连。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抓住关键词“围成”,在学生简洁出◎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难点,确定要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辨一辨等活动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并能画三角形的高。

错的地方设疑立障,通过形象化、生活化的解读,使学生深刻理解“围成”的意思。

(4)练一练。

课件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学生依据三角形的定义能很快找出题中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1)师:什么叫三角形的高和底?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P60自学一下,把相关内容大声朗读一遍。

(2)指名学生进行朗读。

【学情预设】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画三角形的高。

师:怎样正确地画出三角形的高呢?(学生只思考,不用回答)

(1)师:过直线外一点O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你会画吗?

请学生上讲台演示。

【设计意图】画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理解了“过点O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后就明白作垂线的根本原理,从而化难为易,找到解决画三角形的高的途径。

(2)师:我们都会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能不能把这一学问转化成画三角形的高呢?

学生尝试画三角形的高。

老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组织学生进行辨析。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可以把O点看作是三角形的顶点A,直线相当于点A的对边BC。

老师板书示范画高的方法:先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BC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点A,然后从点A向对边BC画一条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3)师:认真观察三角形的底和高,它们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时,可让学生边画边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初步感受三角形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辨析交流中,与已学过的学问建立联系,把握画高的方法,再

◎教学笔记结合图形观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位置关系,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4)师: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几条高?

学生再次画不同底边上的高。

【学情预设】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都可以当作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每个

三角形都有3条高。可能个别学生画高不够规范,老师要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既加深对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又把

握高的规范画法,同时还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能更好地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1.教科书P60“做一做”。

(1)同桌合作,手指着三角形说出每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独立画高,老师强调用铅笔画高的要求。

(3)集中订正。

【学情预设】学生画直角三角形的高时有困难,老师要引导学生依据三角形的高

和底的含义理解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就是它的另一条直角边。

2.教科书P65“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画高。

(2)同桌交换检查,如有错误,准时督促订正。

(3)变式练习。(出示课件)

【学情预设】画已知底边上的高,大部分学生已经把握,老师要准时关注有问题

的少数学生,并进行个别辅导。画钝角三角形短边上的高,主要是留给学有余力的学

生,学生无从下手时,老师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各种三角形中不同底边上的高的画法,钝角三角形

短边上的高在三角形外,学生比较难理解,通过不同的高的画法增加学生思维的机敏

性和深刻性。

四、课堂小结,深化认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三角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笔记这节课很明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了功夫。三角形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抓住其关键词“围成”,在学生简洁出错的地方设疑立障,先引发学生思考辨析,再通

过形象化、生活化的解读,使“围成”的理解深化人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的数学属性。数学学习不但学学问、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思想。画三角形的高是本

节课的难点,借助学生学习阅历,通过温习“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弱化三角形画高

的难度,高和底一一对应,渗透转化的思想,凸显数学本质。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

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参考答案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并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图形与变换”、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四边形”、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度量”和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对“角”、“三角形”和“四边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学生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也知道了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而且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平面图形的表象,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有了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比较抽象地认识图形,并进行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并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定义。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学生:课本、学具(三角形和四边形,连接部位能转动)、小棒、三角尺、练习纸 教师:课本、课件、三角尺、直尺、木条制作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连接部位能转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平面图 形,请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图形呢? (老师在黑板上画角) (2)师:请继续观察,在这角的两条边上分别截取一点, 然后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 (课件封面) (板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特性 累计第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呈现2幅图片包含有大量的三角形。教材提供了这样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而且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2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 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 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1、猜谜语: 一个图形真奇妙, 三个顶点三个角。 三条线段围一起,

不易变形稳定好。 ——打一种图形的名称 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 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特 性)看到这个课题,你的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问题预设: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归纳整理,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0-61页内容,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 画一个三角形,观察:它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几个角?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标上不同的字母,表示 这个三角形。 2. 说说什么叫三角形?括号里的内容有什么作 用? 3.说说什么叫三角形的高和底?在你画的三角形 上,画出它的一条高,并标出对应的底。三角形的高和 对应的底有什么关系? 4.平行四边形有不稳定性,拉拉你手中的三角形模 型,由此你发现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小组交流自探提示的问题,尤其是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全班汇报自探效果: 学生自探后,汇报探究结果。 1、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 连)叫做三角形。 3、表示三角形。 (1)三角形BCE (2) 三角形AMN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1)【教案】】

5 三角形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不同的平面图形中识别出三角形,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因为任何多边形都可以分割为三角形,所以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内涵(定义)、三角形的构成要素及特征,还要求学生把握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以及三角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边关系)。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四周相关事物的理解,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究试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并能依据其特征辨认和区别它们。教学难点是: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能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内角和是180°解决实际问题。 四班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学问和阅历,形成了确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四周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究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确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究。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洁平面图形的直观阅历”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 1.关注学生的已有阅历,强调数学学问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他们的学问阅历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慢慢形成的,这些学问与阅历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阅历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践活动,以帮忙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学问。 2.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培育学生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与表达的能力。小学几何学习是在活动中认识图形及其特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折叠、剪拼、画图、测量、建筑模型、分类、想象、简洁推理等活动,通过活动认识图形,了解图形,积累数学活动阅历,进展空间观念,以达到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目的。 3.注重学问形成过程,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间。为了开展有效教学,更好地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各种能力,教学中要预备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试验、发觉、讨论、交流来获得学问。老师还要重视图形的分类,帮忙学生不断体会图形的特征,明确分类的标准,厘清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1)教学设计

五、三角形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是我们 日常生活常见的一种图形,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本单元教材中,首先让学 生认识三角形的边、角、顶点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实验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再通 过“分一分”探讨三角形的分类情况,三角形可以分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例6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等活动,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例7的教学是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内 角和推导出多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图形直观,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很 强。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十分广泛,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 2.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 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o 2.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 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1.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2.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的规律。

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 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1,三角形的特性 ............................ 2课时 2.三角形的分类 ............................ 1课时 3,三角形的内角和 .......................... 2课时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1) 教材第59页、60页、61页的例1、例2及练习十五第1〜3题。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 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一、教学导入 投影出示第59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第【1】篇〗 学习内容: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3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听口令,做动作。师抽几位同学出列,要求学生“”齐步走“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等,你观察到哪些现象? 抽生交流,学生可能说在运动,有平移,有旋转。 2、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是怎么转动的呢?

抽生交流,老师可以结合教室里电风扇,开门,关门等。让学生明白旋转就是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这过程就是旋转。 3出示指针旋转,水车旋转,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顺时针和逆时针,生回答后板书,在动手操作一下。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旋转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出示钟面模型,回忆钟面知识,指针在旋转,可以顺时针,也可以逆时针,圆心用字母O表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指针转动一圈是360度,转动一大格是30度。 2、小组合作学习指针的旋转和车杆的旋转,出示学习要求:四人一组,一人记录,一人操作,其余同学观察。交流完了收好钟面模型。在班级大声交流。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3、汇报指针的转动,最后一问可以多抽几个人交流 4、交流汽车进出小区,左侧右侧有车通过,车杆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学生操作,交流,记录并汇报。 3、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物体旋转前后有什么变化? 讨论后交流。每组一人汇报。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旋转后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范文【第1篇】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本课时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的过程,并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性,是典型的几何概念课。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高及其画法。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第一学段的认识图形以及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直观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为了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特设计以下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学习的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和含义,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教学准备】 PPT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明确课题。 1.生活实物引入概念。 欣赏生活中的,金字塔、跨河大桥、自行车、篮球架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板书揭题),相信三角形你们都已经很熟悉了。你能从中找出了隐藏的三角形吗?先在脑子里描一描。 2.提出问题。 这些都是三角形,三角形都有怎样的特征? 生: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板书)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找三角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受数学的美。】 二、体验感悟,建构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一画。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个三角形。 注意:画的时候想想看分几步?用简单的语言整理一下你画三角形的过程,准备汇报。 (2)展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三角形的特征》教案师瑛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团结小学 教材分析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的特性》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此基,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页的内容。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9—60 教学目标:.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1并能总结三角形的特.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2 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3.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单、三角尺。教学设计: 一、梳理旧知、引出课题: 我们以前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刚才有同学提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出示课题)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摸出三角形: 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图形都装进了盒子,你能快速的从盒子里面摸出三角形吗?能和大家分享你的成功秘诀吗? 预设: 生1:三角形尖尖的,比较扎手。 生2:边直直的。 2、找出三角形: 出示四副图片(彩虹桥、晾衣架、篮球架、自行车)你能从下列的图片中找到三角形吗? 、刮出三角形:3. 出示六个图形,采用刮刮乐的形式,让孩子们判断是不是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不是。 、画出三角形:4 在作业单一中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之后,同桌之间互相欣赏欣赏。 、总结三角形:5 用自己的话归纳总结,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 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研究,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二、设计理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寄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纸、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图形朋友(边说边出示一个三角形)师:我把它装在一个袋子里,袋子里除了三角形外还有其它图形,你能又快又准的把三角形摸出来吗?能说说你是怎样做到的吗? 2.师:同砚们真伶俐,能够从这么多图形中准确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过三角形?看来你们对三角形其实不陌生,本日我们更深层的研讨一下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设计理念:通过“摸一摸”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性,为后续研究做铺垫,既激发了学生研究的乐趣,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说一说生活中的三角形”从而唤起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5.1 教学设计 《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特性》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两点间的距离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3、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1、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2、利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木棒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长度不同的小棒等。

(一)导入新课 问题: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预设:能。(学生描述图中的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一:三角形的特性 1、例1: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预设: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2、三角形的定义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问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 预设: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思考: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图形的认识,在初步认识了各种图形之后,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为之后学习圆做铺垫。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与概念,并且会画三角形的高。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中,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出示桥梁图片,孩子们,你们在图中在哪里可以找到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了什么?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你还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吧。(板书:三角形) 【设计意图:出示柳州桥梁图,并结合实际生活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我们要善于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描一描、说一说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一)理解三角形的含义 1.画一画:画一个三角形,把它的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标出来。 2.学生展示交流。 (1)是三角形的图形:它们都有什么特征? 不是三角形的图形:为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 (3)归纳小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在自己的三角形上用字母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从不同三角形中感知三角形的含义。】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 1.初识三角形的高 (1)情境创设:出示小马回家的图片,小马应该回到哪个房子呢?为什么? (2)自学课本,初步认识什么是高。 (3)学生交流: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对边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 2.感悟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1)自主画高。在刚才的作品上尝试画高。 (2)学生展示交流。 质疑:三角形有几条高? 展示:三角形的三条高。 点拨:画高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3)你指我画:同桌指定三角形一条边作为底,画出这个底边上的高。 【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三角形的底和高,进一步感受三角形底和高是一组相互垂直的线段,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聚焦现象,提出问题 (1)出示三角形稳定性应用图片 (2)提问:这些三角形起到了什么作用? 2.实践探究,揭示本质 用小棒摆一摆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1)提出要求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和各部分名称,老师这里有几根小棒,你能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用4根小棒围四边形,看看各能围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四人小组交流,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1 三角形的特性 第1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三角形的特性(一) 教材第60、第61 页的内容及第65 页练习十五的第1~3 题。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底和高及其高的画法。 2.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提高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难点: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高的画法。 多媒体课件、直尺、小棒。 (课件出示电线杆上的横木上下晃动的情景图) 师:怎样才能使横木牢固不动呢?(学生迅速展开讨论,然后汇报,发表意见) 生: 在横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其成为一个三角形,横木就不动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电脑演示加上支木,使横木不动的过程)

师:观察电线杆、横木、支木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 (学生举例)教师引入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一)。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进一步研究 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 1.认识三角形。 师:同学们,你会画三角形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师:谁能说说上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 生:图3 和图4 是三角形。 师:图1 和图2 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生:图1 不是封闭的图形,图 2 中有一条线不是直线,所以它们都不是三角形。 师:图3 和图4 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2: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围成和组成那个词更准确?(学生讨论“围成”与“组成”)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由3 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1)(教材第60至6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方法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机助手,三角板,学具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出示生活图片,找出共同的数学图形 2、猜猜老师今天讲什么?(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3、解析课题“特性”,说说心中的三角形的“3”意味着什么? 二.自主探索,建构新知(教学教材P60-61例1.例2) 1.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画一画: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请学生口述,

老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在画的过程中呈现三角形的定义。 (2)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记法。 2、操作比较,理解三角形稳定性 (1)取出三根一样长的小棒,你能拼成几个不同的三角形? (2)取出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能拼成几个不同的四边形? (3)为什么? (4)动手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5)生活中的运用。 3.自学+动手实践,体会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及画法 (1)刚刚我们的四边形变来变去,那是什么在变?引出高,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高和画法 (2)那三角形会有高吗?如果有的话,应该怎么画呢?学生讨论试画。 (3)自学课本60面有关三角形高的知识,布置自学目标,时间限制3分钟。 (4)学生试画后,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课件展示画法“一对二靠三画” (5)三角形有几条高?课件展示另两条高的画法。 三、巩固拓展,加深认识 1、小兔和小虎围篱笆,谁的方法更牢固? 2、椅子摇晃了,怎么办? 3、想让木框架稳定,至少要加几根木棍? 4、线段AE是哪个三角形的高? 四、课堂小结 看着老师的板书,你觉得老师黑板上还漏掉了什么知识没写出来吗? 五、动手画高和思维拓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小节-《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略阳县仙台坝镇中心小学章红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59-6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 的图形。 (2)、在观察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在实 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3)、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 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2、在三角形内画高。 3、在观察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三角形教具、平行四边形教具、活动条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你们能否发现图片中有你比较熟悉的图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2、3:主题图)师: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图片,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汇报) (师板书:三角形) 师:老师很高兴你们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2、学生举例说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孩子!看来生活当中的三角形还真不少啊!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应用,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来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完整板书课题:的特性)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三角形)源于生活。〕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点。 师:同学们,能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吗?边画边想:看看三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及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学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三角形的含义及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一套、三角板、小棒若干、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 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1、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师问: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埃及金字塔、自行车三脚架等图片) 师:对!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很漂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运用活动教学形态,采取:“观察←→讨论←→操作←→观察”的循环教学模式,让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这节课属于几何知识概念课,在设计中应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足量的感性材料,每个概念都是让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课要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演示、归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研究、探索,为他们营造一个观察和操作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认识大家!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漂亮的图片,这些图片中都有一个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我们比比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它找出来?(出示课件1)(对!同学们真棒!)请同学们跟着用手在空中画一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三角板、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三角板,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红领巾、三角架?? 引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新课讲授】 知识点1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例1。 1.做一做: 请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画一画: 让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说一说: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4.做一做:请学生动手用三支笔拼成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的顶点、边、角。 知识点2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教材第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