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表决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无线表决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无线表决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无线表决系统的设计

学生:XXX 指导教师:XXX

内容摘要:目前,在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会议中,经常要对某些议案进行表决以及对集体或者个人进行不记名民主测评。为此,需要研制一种无线会议表决系统,该系统要具有无需安装布线,使用于任何会场而不改变会场原始装修风格,并具有功耗低、功能强、可靠性高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NRF905的投票、表决系统。

该系统主要通过上位机将表决的人数和开始表决的状态传递给主控器,主控器与表决器之间通过无线模块传递表决信息,最后将处理的信息传输给PC机显示出来。

关键词:无线表决系统表决器主控器射频收发模块

Design of wireless voting system Abstract:at present, i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eeting, often for some vote and the collective or individual bearer democratic evaluation. For this, need to develop a wireless conference voting system, the system should be installed without wiring, for use in any venue without altering the original style of decoration,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strong function, high reliability and easy to us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design of a NRF905 voting, a voting system.

This system mainly through the PC will be a quorum and began voting state passed to the main controller, the main controller and the voting device through a wireless module transmits the voting information, then the information is transmitted to the PC machine display.

Keywords:wireless voting system for voting device controller RF transceiver module

目录

前言 (1)

1 方案论证 (1)

1.1 控制器部分设计方案 (2)

1.2 无线射频收发器件的选择 (3)

1.3 表决信息处理的方案选择 (3)

2 系统总体框图 (3)

3 硬件电路中各单元电路的选取及电路设计 (5)

3.1 电源电路 (5)

3.2 掉电存储模块 (5)

3.3 主控芯片AT89C52及其外围基本电路 (6)

3.3.1 AT89C52的主要性能 (6)

3.3.2 AT89C52的功能概述 (7)

3.3.3 AT89C52的外围基本电路 (7)

3.4 NRF905无线收发模块电路 (8)

3.4.1 NRF905模块简介 (8)

3.4.2 NRF905模块的工作方式 (9)

3.4.3 配置NRF905模块 (10)

3.4.4 SPI指令设置 (11)

3.4.5 SPI时序 (11)

3.5 显示模块12864 (12)

3.5.1 显示模块12864的概述 (12)

3.5.2 显示模块12864的指令描述 (12)

3.5.1 显示模块12864的读写时序 (14)

3.6 MAX232电平转换电路 (15)

3.7 蜂鸣器提示电路 (17)

4 软件设计 (17)

4.1 表决系统总体流程图 (17)

4.2 PC机软件设计 (18)

5 总结 (18)

致谢 (18)

附录1 表决器电路图 (20)

附录2 主控器电路图 (21)

附录3 表决器PCB (22)

附录4 主控器PCB (23)

附录5 (24)

参考文献 (33)

无线表决系统的设计

前言

在传统的表决方式中,通常会以书面方式进行投票表决,最后汇总表决的结果。这种表决方式繁琐且容易出错,在大型的表决现场会浪费很长时间。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投票表决在会议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传统的投票表决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会议快节奏、高效率、自动化的要求。

数字投票表决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代表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就能投票表决,省却了以往排队投票的步骤;系统会即时统计并在会场投影显示出投票表决结果,节省了收集统计的人工与时间、避免了人为错误的发生、节省了与会代表等待结果的时间。

目前,表决器可分为有线表决器和无线表决器两大类,有线表决器通常使用导线来传输信号。但有线传输方式存在如下的缺点:一、扩展性能差,使用不便。二、存在信号衰减。三、复杂的线路连接。随着射频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通信功能的实现更便捷,数据传输速率更快,抗干扰能力更强。短程、便捷、廉价的无线通信技术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许多的应用领域采用了无线通信技术。

据了解,英国的萨里大学为解决“大班型”教育问题上,萨里大学采用了加拿大SMART公司生产的交互式投票表决系统,系统基本组合包括1台PC个人电脑、1台控制主机及电源器,控制主机及电源器最多可连接300只有线表决器,增加1台辅助电源器可多连接400只表决器。

目前,我国的中学或者是大学在“大班问题”以及会议表决上,多数还采用书面表决或者有线表决的方式,组网能力差,表决效果差,系统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我们设计的投票、表决系统以 MCS-51 系列单片机中的具有ISP 功能的AT89C52 单片机为微控制器,采用挪威Nordic 公司的NRF905 芯片组成的无线收发模块,给出了一种简单便捷的无线通信设计系统。

1 方案论证

1.1 控制器部分设计方案

微控制器的选择方面,主要要考虑:处理器的速度、要实现的功能、 I/O 端口类型和数量、内存容量以及功耗等。

方案一:基于PIC单片机的微控制器。该系列单片机不是单纯的功能堆积,而是以多型号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并可提供低价的OTP芯片。另外,该系列单片机还具有低功耗睡眠功能、掉电复位锁定、上电复位电路、看门狗电路等功能,而且外围器件少、占用空间小;成本低,保密技术也十分可靠,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开发者的利益。因此,在工业控制、仪器仪表、计算机、家电等诸多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方案二:采用MSP430F123单片机 16位 RISC 混合信号处理器, 具有以下特点:1、极低的工作电压, 在1.8~3.6V之间均可正常工作;2、极小的功耗, 在活动模式时,工作电流仅需200mA,在休眠模式下只需要3mA, 在关闭状态仅仅

需要0.1mA;3、内部具有 3个时钟信号, 包括1 个高频时钟,1 个低频时钟和 1 个DCO, 灵活的时钟选择使得系统可以在最合理的时钟下进行工作,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功耗,方便了系统的设计;4、丰富的外围接口,包括标准串口、SPI接口

和I2C接口,方便连接多种设备;5、内部具有 256 bit 的 RAM 和 8 kbit的FLASH;6、具有中断唤醒功能,可以通过中断使单片机从休眠模式转为活动模式,非常适合于无线网络的设计要求。

方案三:采用常用的AT89C5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AT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AT89C52单片机可为您提供许多较复杂系统控制应用场合。

由于对AT89C52单片机比较熟悉,采用AT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也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因此综合考虑选用方案三。

1.2 无线射频收发器件的选择

在选择无线射频收发器件的时候,主要考虑:无线芯片的功耗,器件的收

发距离,收发的灵敏度,信号的衰减和电磁干扰等。

方案一:采用PT2262/2272红外收发器件,是一对带地址、数据编码功能的红外遥控发射/接收芯片。其中发射芯片PT2262-IR将载波振荡器、编码器和发射单元集成于一身,使发射电路变得非常简洁。接收芯片PT2272的数据输出位根据其后缀不同而不同,数据输出具有“暂存”和“锁存”两种方式,方便用户使用。PT2262具有19位二进制编码功能;PT2272的解码只有4~6位,这就限制了数据。

方案二:采用NRF905无线收发器件,NRF905由频率合成器、接收解调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组成,不需外加声表滤波器, 天线可采用PBC环形天线或单端鞭状天线 ,发射功率最大为 10 dB,接收灵敏度为 460 dB,在开阔地带传输距离最远可达 600 m以上。nRF905采用 SP I (串行外设接口 )与微控制器连接 ,可自动处理字头和 CRC (循环冗余码校验 ) ,使用极为方便 ,只需将要发送的数据和接收机地址送给 NRF905, NRF905自动完成数据打包(加字头和CRC校验码 )、发送 ,在接收中有载波检测和地址应配引脚 ,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包时 ,自动移去字头、地址和 CRC校验码 ,然后通知微处理器取数据。

基于NRF905的传送距离、接受灵敏度、发射功率等因素的考虑,决定采用NRF905芯片来完成无线数据传输。

1.3 表决信息处理的方案选择

主控器接收到表决器的表决信息后,需要将表决信息处理后在PC机上显示出来,在信息处理过程的问题我们给出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采用主控芯片作为信息处理的核心。通过主控器的主控芯片来处理无线接受过来的表决信息,将每个选手的表决信息汇总处理,再通过串口通信RS-232来传送给PC机显示每个选手的表决信息。

方案二:采用PC机来作为信息处理的核心。这样就将主控器作为一个数据接受的过程,并将接受的表决信息直接传送给PC机,让PC机来直接处理表决的信息,并将处理后表决信息的汇总在PC机上显示出来。

基于对单片机的理解和认识,决定采用方案一的方法,通过主控芯片来处理表决信息。

2 系统总体框图

本系统是由多台便携式表决器、一台主控制器和一台PC机组成。系统组成框图由图2-1所示。

图 2-1 系统方框图

PC机通过RS-232与主控制器相连,向主控制器发出各种指令,主控制器接收指令后,再根据各种指令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电路向表决器发出相应命令,当表决器执行相应指令之后,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电路向主控制器发送表决信息,然后再由主控制器将接收到的表决信息上传给PC机,由PC机显示表决结果,至此完成无线表决的结果。

该系统总体设计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无线发射系统(如图2-2所示)通过按键表决功能对0至200个选手进行“赞同”,“反对”,或“弃权”操作,确认表决的信息后将每个选手的信息存储在24C02当中,并在显示模块12864中显示表决信息,单片机AT89C52将信息通过NRF905发射出去;另一部分为无线接收系统(如图2-3所示),接收A机发送的数据,如果单片机B机在一定时间内收不到数据信息或收到的信息出错的话,那么单片机A机会重新发送数据,重新等待B机的接收,直到接收数据正确为止,然后将数据送至单片机B 机,通过12864显示模块将0至200个选手的投票信息显示出来,并通过串行通信RS-232将表决信息传送给电脑,有VB软件编程将表决信息以表格形式在电脑上显示出来。

图2 -2 无线发射系统

图2-3 无线接收系统

3 硬件电路中各单元器件的选取及电路设计

3.1 电源电路

如图3.1-1采用AMS1117芯片,将5伏左右的电压转换成3.3伏左右,来为NRF905芯片供电已满足无线收发芯片的正常工作。

PC 通信显示

复位电路

AT89C52

单片机 A 机

NRF905无线发

射模块

AT24C02掉电存储模块 MAX232电平转换电路

按键电路 蜂鸣器提示电路 AT89C52

单片机 B 机

NRF905无线接收模块

AT24C02存储模块

MAX232电平转换电路

蜂鸣器提示电路

复位电路

12864显示电路

C9 10u f

C10

100u f 32

1

V V

ADJ

IN OUT

U2

LM1117

+3V

+5V

图3.1-1电路

3.2 掉电存储模块

24C02,串行E2PROM是基于I2C-BUS 的存储器件,遵循二线制协议,由于其具有接口方便,体积小,数据掉电不丢失等特点,在仪器仪表及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得到大量的应用。它与单片机的接口非常简单,如下图5所示。 E0,E1,E2为器件地址线,WP为写保护引脚,SCL,SDA为二线串行接口,符合I2C总线协议。

在一般单片机系统中,24C02 数据受到干扰的情况是很少的,但是随着单片机抗干扰性能的变差,以及恶劣工业环境中单片机系统的应用,一些智能单片机控制系统相继出现24C02数据被冲掉的问题,而且随着单片机的牌号以及24C02的牌号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扰现象。以前通过简单的器件之间替换比较,发现不同牌号的24C02其抗干扰性能是不一样的,于是就认定24C02器件存在"质量"好坏的问题。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有些24C02的WP引脚并不起到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将 WP引脚与CPU 输出引脚断开并保持高电平的情况下,CPU仍然能够对24C02中的数据进行修改写入!

PRE 1VDD 8E12WC 7E23SCL 6GND

4

SDA

5

4C8

104+5V

scl sda

图 3.2-1电路

3.3 主控芯片89C52及其基本外围电路 3.3.1 AT89C52的主要性能 与MCS-51单片机产品兼容 8K 字节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 1000次擦写周期

4.0-

5.5V 的工作电压 全静态操作:0Hz ~33MHz 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32个可编程I/O 口线 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6个中断源

全双工UART 串行通道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掉电后中断可唤醒 看门狗定时器及双数据指针 双数据指针

掉电标识符和快速编程特性 3.3.2 AT89C52功能概述

AT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使用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片上Flash 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

常规编程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 ,使得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AT89C52的管脚如图3.3.2-1所示。

图3.3.2-1引脚图

AT89C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4k 字节Flash ,128字节RAM ,32 位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 个数据指针,2个16 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5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另外,AT89C52 可降至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模式下,CPU 停止工作,但允许RAM 、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方式下,RAM 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

3.3.3AT89C52外围基本电路

Y1

11.0592

C1

30p

C2

30p

图 3.3.3-1 电路

RST

S10

C3R14200

R151K

+5V

RET

图3.3.3-2 复位电路

AT89S52外围基本电路由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组成。如上图7、8所示,复位电路虽然简单,但其作用非常重要。一个单片机系统能否正常运行,首先要检查是否能复位成功。在此设计当中,复位电路采用上电自动复位和手动复位相结合,由电阻R14、R15、电容C3、按键S10组成。在通电瞬间,电容C3通过电阻R15充电,RST 端出现正脉冲,用以复位。只要电源的上升时间按不超过1ms ,就可以实现自动上电复位,即接通电源就完成了系统的复位的初始化。所谓的手动复位,是指通过接通按键开关S10,使单片机计入复位系统。若系统上电运行后出现程序运行混乱,一般是通过手动复位实现。 3.4 NRF905无线收发模块电路 3.4.1 NRF905 模块简介

NRF905 芯片是挪威Nordic 公司推出的单片射频收发器。芯片工作电压DC1.9~3.6V ,nRF905可以自动完成处理字头和CRC (循环冗余码校验)的工作,可由片内硬件自动完成曼切斯特编码/解码,使用SPI 接口与微控制器通信,配置非常方便,其功耗非常低,以-10dBm 的输出功率发射时电流只有11mA ,在接收模式时电流为12.5mA 。 nRF905单片无线收发器工作由一个完全集成的频率调制器,一个带解调器的接收器,一个功率放大器,一个晶体震荡器和一个调节器组成。ShockBurst 工作模式的特点是自动产生前导码和CRC ,可以很容易通过SPI 接口进行编程配置。NRF905 模块的高频头用户接口电路管脚图如图 3.4.1-1管脚功能说明如表

3.4.1-1所示。

图9 3.4.1-1接口电路管脚

表1 3.4.1-1 模块管脚功能说明

管脚名称管脚功能说明

1 VCC 电源电源+3.3~3.6V DC

2 TX-EN 数字输入工作模式选择

3 TRX-CE 数字输入使能芯片发射或接收

4 PWR-UP 数字输入芯片上电

5 uCLK 时钟输出(未使用)

6 CD 数字输出载波检测

7 AM 数字输出地址匹配

8 DR 数字输出接收或发射数据完成

9 MISO SPI接口SPI输出

10 MOSI SPI接口SPI输入

11 SCK SPI时钟SPI时钟

12 CSN SPI使能SPI使能

13、14 GND 地接地

3.4.2 NRF905模块的工作方式

NRF905一共有四种工作模式如下表2所示, 其中有两种活动RX/TX 模式和两种节电模式。工作模式由TRX_CE、TX_EN、PWR_UP 的设置来设定。

表2 3.4.2-1 NRF905的工作模式

PWR-UP TRX-CE TX-EN 选择模式

0 X X 掉电与SPI编程模式

1 0 X 待机与SPI编程模式

1 1 0 ShockBurst接收模式

1 1 1 ShockBurst发射模式

(1)ShockBurst TX 发射模式

如图3.4.2-1所示,典型的NRF905发送流程分以下几步。

图10 NRF905模块数

据发送流程

1、当微控制器

有数据要发送

时,通过SPI接

口,按时序把接

收机的地址和要

发送的数据送传

给NRF905,SPI

接口的速率在通信协议和器件配置时确定;

2、微控制器置高TRX_CE和TX_EN,激发NRF905的ShockBurstTM发送模式;

一、NRF905的ShockBurstTM发送:1、射频寄存器自动开启;2、数据打包(加字头和CRC校验码);3、发送数据包;4、当数据发送完成,数据准备好引脚被置高;

1、AUTO_RETRAN被置高,NRF905不断重发,直到TRX_CE被置低;

2、当TRX_CE被置低,NRF905发送过程完成,自动进入空闲模式。注意:ShockBurstTM工作模式保证,一旦发送数据的过程开始,无论TRX_EN 和TX_EN引脚是高或低,发送过程都会被处理完。只有在前一个数据包被发送完毕,NRF905才能接受下一个发送数据包。

(2)ShockBurst RX 接收模式

如图3.4.2-2示,NRF905接收流程分以下几步。

图3.4.2-3F905模块数据接收流程

1、当TRX_CE为高、TX_EN为低时,NRF905进入ShockBurstTM接收模式;

2、650us后,NRF905不断监测,等待接收数据;

3、当NRF905检测到同一频段的载波时,载波检测引脚被置高;

4、当接收到一个相匹配的地址,AM引脚被置高;

5、当一个正确的数据包接收完毕, NRF905自动移去字头、地址和CRC校验位,然后把DR引脚置高;

6、微控制器把TRX_CE置低,NRF905进入空闲模式;

7、微控制器通过SPI口,以一定的速率把数据移到微控制器内;

8、当所有的数据接收完毕,NRF905把DR引脚和AM引脚置低;

9、NRF905此时可以进入ShockBurstTM接收模式、ShockBurstTM发送模式或关机模式。

当正在接收一个数据包时,TRX_CE或TX_EN引脚的状态发生改变,NRF905立即把其工作模式改变,数据包则丢失。当微处理器接到AM引脚的信号之后,其就知道NRF905正在接收数据包,其可以决定是让NRF905继续接收该数据包还是进入另一个工作模式。

(3)节电模式

NRF905的节能模式包括关机模式和节能模式。在关机模式,NRF905的工作电流最小,一般为2.5uA。进入关机模式后,NRF905保持配置字中的内容,但不会接收或发送任何数据。空闲模式有利于减小工作电流,其从空闲模式到发送模式或接收模式的启动时间也比较短。在空闲模式下,NRF905内部的部分晶体振荡器处于工作状态。

3.4.3 配置NRF905模块

所有配置字都是通过SPI接口送给NRF905。SIP接口的工作方式可通过SPI 指令进行设置。SPI接口由状态寄存器、射频配置寄存器、发送地址寄存器、发送数据寄存器和接收数据寄存器5个寄存器组成。状态寄存器包含数据准备好引脚状态信息和地址匹配引脚状态信息;射频配置寄存器包含收发器配置信息,如频率和输出功能等;发送地址寄存器包含接收机的地址和数据的字节数;发送数据寄存器包含待发送的数据包的信息,如字节数等;接收数据寄存器包含要接收的数据的字节数等信息。

3.4.4 SPI指令设置

当CSN 为低时, SPI接口开始等待一条指令。任何一条新指令均由CSN 的

由高到低的转换开始。用于SPI 接口的有用命令见下表3所示:

表3.4.4-1PI指令设置

指令名称指令格式SPI串行接口指令操作WC 0000XXXX 写配置寄存器XXXX指出写操作的开始字节地址RC 0001XXXX 读配置寄存器XXXX指出读操作的开始字节地址WTP 00100000 写TX有效数据1-32字节写操作全部从字节0开始RTP 00100001 读TX有效数据1-32字节读操作全部从字节0开始WTA 00100010 写TX地址1-4字节写操作全部从字节0开始RTA 00100011 读TX地址1-4字节读操作全部从字节0开始RRP 00100100 读RX有效数据1-32字节读操作全部从字节0开始

3.4.5 SPI时序

下面SPI读时序如图3.4.4-2示,SPI写时序如图3.4.4-3示。

图3.4.4-2 PI读时序

图3.4.4-3 PI写时序

3.5 显示模块12864电路

3.5.1 显示模块12864的概述

显示模块12864C-1是一种具有4位/8位并行、2线或3线串行多种接口方式,内部含有国标一级、二级简体中文字库的点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其显示分辨率为128 ×64,内置8192个16*16点汉字,和128个16*8点ASCII 字符集.利用该模块灵活的接口方式和简单、方便的操作指令,可构成全中文人机交互图形界面。可以显示8×4行16×16 点阵的汉字.也可完成图形显示.低电压低功耗是其又一显著特点。由该模块构成的液晶显示方案与同类型的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相比,不论硬件电路结构或显示程序都要简洁得多,且该模块的价格也略于低相同点阵的图形液晶模块。

表3.5.1-1 12864功能管脚分部

编号符号引脚说明编号符号引脚说明

无线测温系统硬件

无线测温系统硬件 需求规格说明书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 电力设备无线测温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包括开关柜内母排接头测温、站内输电线路和电缆接头测温,将监测点的接头温度实时上报到变电站后台或远程主站系统进行显示、存储和越上下限预报警处理。当现场的接头接头温度越限和温升过快时,系统会立即主动上报紧急告警信息到站内后台或远程主站系统,由软件系统给出报警并同步向相关责任人发送短信,通知运行值班人员处理。 1.2 文档约定 文档编写风格一致,文档交流采用规范管理,有重要提示或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要用红色字体标注以方便阅读,起到提示的作用,所有涉及到开发进行中的变更必须通过文件正式通知,并由开发人员评估变更的可行性,项目需求分析结束后及表示项目设计开始,后续将产生费用,将履行合同和相关协议文档的签署,所签署的文档双方同时保留。 第2 页 2. 综合描述 2.1 主要功能 传感器端主要功能罗列: 1、实时采集变电站内各点的温度值; 2、温度值监测准确,不应有误报或拒报数据的现象;

3、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433MHz 无线模块)发送给接收器端; 4、传感器端采取高能锂电池供电,运行稳定可靠; 5、每个传感器具有唯一的ID号,相互间不会产生干扰,不受高压电磁场干扰,可以将数据准确的发送出来; 6、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外壳是耐高温缘缘材料,并由绝缘材料密封;(按我公司提供的现有壳体来做) 7、具有软件看门狗技术,不死机,; 8、采用了优化的微功耗工作模式,可以确保设备工作3年以上; 9、无线数据传输200米以上(视距) 接收器端主要功能罗列: 1、RS485数据传输接口,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用于传输接收器 端的数据到PC,同时接收PC 发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转发;(附带RS485转433MHZ微波信号、RJ45接口、GPRS信号接口转换器) 2、大液晶显示器,面板上有翻屏按钮和设置按钮,可翻屏查看各 测点温度及电流值以及人工设置485地址等; 3、通过433MHz 无线模块与传感器端设备进行通信,构成星型网络,单个网络容量240 个传感器设备; 4、两路继电器输出,每路提供常开/常闭输出,即可远程控制,也可设置两路超限报警控制两路继电器输出,用于外接报警器或其它设备; 5、一路运行指示灯设备正常工作时周期性闪烁; 6、一路数据收发指示灯,当有数据收发时闪烁; 7、两路继电器状态指示灯,指示继电器当前的状态; 8、设备地址可以远程及本地设置; 9、蜂鸣器报警 10、220V电源供电,带12V电源输出接口 第3 页 3. 接收器外部接口需求 3.1 用户界面

调频无线话筒课程设计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调频无线话筒 系别电子工程系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丁砥 学号 117011 指导教师吴彬职称 论文字数 5929 完成日期 2015 年 3 月 12 日

无线调频话筒 丁砥,电子工程系 摘要:通过高频电路的学习,设计无线调频话筒电路,这些电路包括了发射机及接收机中的选频放大电路、混频电路、功放电路、振荡电路、调制及解调电路、锁相环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频率合成电路。 本毕业设计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理论和动手实践,使我们了解晶体管工作于高频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微变等效电路,掌握高频单元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线路组成、技术要求、分析方法及一些集成电路的实际现实应用,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足够的实践技能,为进一步学习通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关键词(3~5个):无线调频话筒、高频电路、放大电路 英文题目 Wireless FM Microphone 学生姓名、系别(英文): DingDi、Dept.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英文摘要 High Frequency Circuit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rticularl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their basic function of the circuit, give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se methods

of circuit performance. The circuit includes a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in frequency selective amplifier, mixer circuits, power amplifier, oscillation circuit,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circuits, phase locked loop circuit,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and frequency synthesis. The basic design of this course ar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hrough teaching, so we know when the transistors operate at high working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dependent equivalent circuit parameters, frequency control circuit of the line unit composition, the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method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some typical IC, and have a certain theoretical level and enough of the practical skill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expertis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basis. 一、绪论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应该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本次毕业设计是作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总结与实际实践,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并综合大学课程,基本掌握高频电子线路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模拟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本学

基于STM32的WIFI无线网络应用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基于STM32的WIFI无线网络应用设计 2013年 6月

摘要 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终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笔记本,WiFi功能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目前WiFi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手持终端,但随着用户需求的越来越广泛,WiFi技术也需要应用到不同的方面如工业控制,移动办公等,这就需要不同形式的终端。 本文开发并实现基于一种嵌入式开发平台的STM32的WiFi模块,使一些嵌入式设备也能够使用无线资源。论文首先讨论了基ARMCortex-M3的嵌入式开发技术,介绍了WiFi网络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利用STM32F103VCT6串口连接WiFi模块,介绍了UCGUI在STM32平台上的移植,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uC/GUI的多窗口应用界面的设计,实现了WiFi热点接入界面的开发。 关键词:STM32,WiFi,UCGUI,LCD I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LAN technology, wireless terminals have been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our lives. WiFi function is almost essential whether it is a smart phone or a laptop. Currently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WiFi technology still handheld terminal, but with the user's needs more and more widely, WiFi technology needs to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areas such as industrial control, mobile office, etc., which require different forms of terminals. This paper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an embedded development platform based on the STM32 WiFi module, and enable some embedded devices to use the wireless resources. Firstly, we discuss the embedde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ARM Cortex-M3 , introduced a WiFi network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using the serial port using the STM32F103VCT6 WiFi module, introduced in the STM32 platform UCGUI transplant, finally, on this basis, based uC / GUI application of multi-window interface design, to achieve a WiFi hotspot access interface development. Key words : STM32, WiFi, LCD,UC/GUI II

无线无源温度检测原理(借鉴实操)

无线测温技术方案 (基于EH技术) 1.EH技术说明 1.1. EH技术简介 环境能量采集(EnergyHarvesting)技术具有可循环、无污染、低能耗等优点,它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和微功耗技术的基础上,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涵盖了太阳能、风能、热能、机械能、电磁能采集等诸多方面。能量收集技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交通、能源、物联网、航空航天、生物等等。把能量采集技术应用到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必将为解决电网智能化运行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 能量收集(EH)也称为能量积聚,使用环境能量为小型电子和电气器件提供电能。 能量收集系统包含能量收集模块和处理器/发送器模块。能量收集模块从光、振动、热或生物来源中捕获毫瓦级能量。可能的能源还来自手机天线塔等发出的射频。然后,电源经过调节并存储起来。系统随后按照所需的间隔触发,将能量释放给后续负载使用。 1.2.EH技术应用 在变电所、站的运行现场具有丰富的电磁能,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和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因此我们认为高压设备内是一个工频电场和磁场能量非常密集的区域。我们正是利用微电子技术、低功耗技术以及能量管理技术收集高压设备中的电磁能,并将其能量转化为无线温度传感器所需之电源。 将EH技术应用于高压设备一次回路的无线测温,解决了传感器的能量需求问题,使得传感器摆脱了对传统电池的束缚,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安装更方便,维护更简单,产品更环保,技术更先进。 2.基于EH技术的富邦电控FTZ600无线测温系统 2.1. 无线测温系统简介

基于无线通信射频收发机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摘要:近年来,射频(RF)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加了人们对低电压高性能射频前端的需求,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关键模块-RFIC 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如:蜂窝式个人通信与基站、无线接入系统、卫星通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线局域网等。经过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通信系统发展成了支持多媒体的通信系统,系统的速度更快,误码率更低。射频收发机是通信系统的前端部分,负责信号的接收和发射部分,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决定了通信距离和影响着通信质量通信系统的发展也带动了射频收发机的发展。本论文探讨了收发机的基本结构,射频收发机的发展,然后介绍了射频收发机的一些关键指标,然后根据重要指标计算出射频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最后仿真整个收发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关键词:移动通信;射频收发机;系统指标 RF transceiver system design based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adio frequency (R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crease the RF front-end needs of low-voltage and high-performance.The key modules-RFIC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become research focus,such as cellular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and base station,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GPS, wireless lan,etc.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mmunications system developed into a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 system has faster rate and lower BER. RFtransceiver which is front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the signal part and that is an integral part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F transceiver determines the dista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affects the communication s qu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also led to thedevelopment of the RF transceiver. The paper discussed transceiver's basic structure and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s development and some key indicators. Then according to these important target, it has calculated the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major technique target. Finally it simulated entire transceiver's major technique target.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RF transceiver system specifications 1引言 射频是指该频率的载波功率能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反之亦然),以交变的电磁场形式在自由空间以光速传播,碰到不同介质时传播速率发生变化,也会发生电磁波反射、折射、绕射、穿透等,引起各种损耗。在金属线传输时具有趋肤效应现象[1]。 该频率在各种无源和有源电路中R, L, C各参数反映出是分布参数。因此说所谓射频RF (Radio Frequency)是指频率较高,可用于发射无线电频率,一般常指几十到几百兆赫的频

开关柜无线测温系统

开关柜无线测温系统 一、概述 电力传输系统中,高压开关柜作为其中的核心枢纽部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确保高压开关柜的正常运行是电网里面的一个相当重要课题。 开关柜内部众多的接触点会由于长期的使用导致高温氧化腐蚀、螺栓松动等原因造成接触电阻的增加,从而引起设备的过热、更甚至出现严重事故,因此实行设备运行的温度在线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二、YC无线测温系统描述 YC无线测温系统专门设计用于高压设备的温度在线检测,采用高性价比的无线传输方式。YC系列的开关柜无线测温装置采用无线电传输温度信号,传感器安装在高压设备的最容易产生高温造成事故的螺栓接触点上,并且与接收装置之间无电气连接。在保证开关柜的原运行环境下,提供一种实时、高效、安全可靠的温度在线检测方法。

特征: ★ 采用超外差射频无线技术,工作在315MHz频段;ZigBee模式,工作在915MHz频段★ 直接序列扩频(DSSS),抗干扰能力更强 ★ 温度传感器一体化结构 ★ 自动传感器识别、无连线、安装简便 ★ 高达65535个无线传感器编址 ★ 极低的传感器耗电,电池寿命:>5年 ★具有低功耗、数据无线传输、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灵活、组网方便等优势。

三、采用上位计算机实现集中温度监测 YC-12无线式温度监测仪,具有一个的RS-485接口,在无中继器的情况下,高达128个监测仪可组成一个测量网络,由上位计算机在线监测个仪器测量的温度。如图: 四、无线温度传感器在室外母线及开关柜测温中的应用

无线温度传感器设计用于室外母线接头和开关接点的温度监测,可用于以下设备的温度测量: ★ 高压开关柜动静触头 ★ 高压电缆接头 ★ 箱式变电站 ★ 高压母线接头 如图: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无线话筒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无线话筒 目录 1 绪论 1.1无线话筒简介 1.2 开发软件介绍 2 设计需求及应用分析

3 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3.1 设计方案 3.2 工作原理 4 电路各模块功能介绍及参数的确定 4.1 音频收集模块 4.2 音频放大模块 4.3 载波振荡模块 4.4 发射模块 5 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5.1 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5.2 误差分析 6 设计心得体会 附录 1 绪论 1.1 无线话筒简介 无线话筒它就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或其它的方式传输声音的设备。这种设备或电路就其原理而言,在很多产品中以各种形式或名称存在着,如双工的无线耳机HS-4系列型号就是其中之一。

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话筒先将自然界的声音信号变成音频电信号,这个电信号会去调制电子振荡器产生的高频信号。最后,高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我们将发射频率设计在FM收音机波段,因此可以配合任何FM收音机接收到该高频信号,并从该高频信号还原出声音信号,从而实现各种功能。 1.2 开发环境介绍 软件:Protel 99 SE 通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已成为时代潮流,EDA的设计思想因此普及。Protel设计系统是一套建立于IBM兼容PC环境下的EDA电路集成设计系统;Protel设计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套将EDA环境引入Windows环境的EDA开发工具,是具有强大功能的电子设计CAD软件,以高度的集成性与扩展性著称于世。Protel公司2001年推出的具有PDM功能的EDA综合设计环境Protel 99 SE,是基于Windows 98/200/NT/XP环境的电路原理图辅助设计与绘制软件,是具有原理图设计、PCB电路板设计、层次原理图设计、报表制作、电路仿真及逻辑器件设计等功能,是电子设计的有用软件之一。 软件:Multisim Multisim是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Interactive Image

无线网络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图书馆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无线网络课程设计 2014 ~2015 学年第1学期 课程无线网络 课程设计名称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图书馆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2015 年1 月

图书馆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无线局域网络综合课程设计”的环节,以系统集成项目的调研、规划与实施为主线,根据所掌握的无线局域网络知识,完成无线局域网络基础架构、无线局域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无线局域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等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综合设计与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在计算机无线局域网络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深入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无线局域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技术,掌握有线无线一体化局域网络设计与实施的方式方法,了解无线局域网络系统建设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2、课程设计名称及内容 名称:某省立图书馆无线网络集成项目规划与实施 学院背景描述及需求内容:图书馆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图书馆提高运营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随着WIFI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能更加稳定高效的承载图书馆应用。很多图书馆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扩展无线网络来进行日常业务的开展,甚至很大一部分图书馆在新建覆盖场所时,考虑建设的成本和传统网络的繁琐,也希望可以通过WIFI接入技术实现他们的目的。该省立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5层,要求实现无线网络无缝覆盖,所有上网用户的带宽不得低于8Mbps,图书馆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可以访问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WEB形式),这些电子资源只能由通过认证的用户访问。 3、实验过程 3.1需求分析 3.1.1建设背景 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内所有省立图书馆均实现了有线企业的建设。但随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便携式计算机终端进入了图书馆,越来越多的读者和员工也开始拥有了带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终端。读者对无线网的依赖性相当之高,“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已成为读者的新需求。但是,传统的有线网存在着诸多“网络盲点”,比如在仓库、食堂等许多不宜网络布线的场馆设施如何联网?这就需要我们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充分扩展和利用无线网络来解决。

毕业论文——基于NRF24L01无线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NRF24L01无线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 与实现 教学系:信息工程系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二零一二年六月

附件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附件2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注:1. 开题报告应根据教师下发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学院规定时间内完成; 2.设计的目的及意义至少800字,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至少400字; 3.指导教师意见应从选题的理论或实际价值出发,阐述学生利用的知识、原理、建立的模型正确与否、学生的论证充分否、学生能否完成课题,达到预期的目标

目录 摘要 (1) ABSTRAC (2) 1 绪论 (3) 1.1 研究背景 (3)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3)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4) 2系统方案分析与选择论证 (5) 2.1 系统方案设计 (5) 2.1.1 系统设计要求 (5) 2.1.2 主控芯片方案 (5) 2.1.3 无线通信模块方案 (5) 2.1.4 温度传感方案 (5) 2.1.5 显示模块方案 (6) 2.1.6 单片机与PC机通信模块 (6) 2.2 系统方案确定 (6) 3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8) 3.1 单片2.4GHz NRF24L01无线模块 (8) 3.1.1 NRF24L01芯片概述 (8) 3.1.2 引脚功能及描述 (8) 3.1.3 工作模式 (9) 3.1.4 工作原理 (9) 3.1.5 配置字 (10) 3.1.6 NRF24L01模块原理图 (10) 3.2 温度采集端 (11) 3.2.1 采集单元 (11) 3.2.2 控制单元 (15) 3.2.3 显示单元 (19) 3.2.4 传输单元 (19)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西安邮电大学 专业课程设计报告书 系部名称:光电子技术系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班级:光电 实习时间:2013年6月3日至2013年6月14日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一】项目需求分析 承温度、湿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工艺参数,例如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各类工业中广泛需要对温度湿度的检测与控制。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而空气中温湿度的变化与人体的舒适度和情绪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及控制就非常有必要了。温度是物联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对它的测量与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各类物联网的监控日益改善,各类器件的温度控制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温度监控与控制,本文设计了物联网家居系统中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随着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温度的监控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使其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本次设计要求利用单片机及zibbee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无线温度监测系统,实现温控范围调节及其超温范围报警 【二】实施方案及本人担的工作 1 .系统总体方案描述 系统设计分为2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实现温度的检测、显示和发送,第二个部分为数据的接收和显示。第一个设计模块中,利用单片机STC89C52控制温度传感器DS18B20定点检测和处理温度数据,并将当前温度显示在数码管上,接着单片机将采集的温度数据发送给单片机,再通过单片机控制,并将对接收到的温度数据进行一定的转换和处理,然后存放在寄存器中,等待下一步处理,再经过无线发送无线zigbee模块将显示的数据打包发送给第二个模块。第二个设计模块中,同样利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主体,先控制zigbee无线接收模块接收第一个模块发送的数据,然后将接收到数据在上位机上显示,整个过程就是这样。 2. 系统硬件构成 系统硬件方面主要由单片机最小系统,温度传感器DS18B20,4位共阳极数码管,还有zigbee无线收发模块,上位机显示模块组成,目的在于实现温度的准确检测和无线收发所检测的温度数据。 3.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晶振电路,串口电路和控制主体的STC89C52单片机。 电源电路由一个六脚的按键开关,一个1K的电阻,一个10uF的极性电容和一个显示电路供电状态的发光二极管组成。开关为了适应各种情况下能够方便供电,开关外接有一个USB接口和一个DC-5V的标准电源接口作为供电设备使用。除此之外还设计了一个外接电源接口。电源电路如图2所示。

调频无线话筒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1) 1. 绪论 (1) 2. 设计方案 (2) 2.1 设计方案 (2) 3.系统设计及元件选择 (2) 3.1 驻极体话筒(音频收集及放大) (2) 3.2 振荡以及调频发射 (3) 3.3 系统总电路及原理 (6) 4. 电路仿真 (6) 5. 实物的制作与调试 (8) 6.心得与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摘要 无线话筒它就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声音的设备。焊制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话筒将自然界的声音信号变成音频电信号,然后去调制振荡器产生的高频信号。最后,高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调频的信号设置在FM波段,这样就可以用收音机几首调试。 关键词:无线调频话筒、电路分析、仿真、实物调试 1.绪论

对于现在而言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向无线过度,有线的东西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对于话筒这种小范围的家用电器产品也不例外,无线话筒也越来越受到K 歌达人们以及电视主持人的爱好。但针对目前市场上无线话筒鱼龙混杂,一般消费者消费又无法分别的现状,所以这次课程设计专门要设计一款无线话筒,明白其工作原理,以巩固刚学完的高频相关知识,同时提高电子制作的爱好。 2.设计方案 2.1 设计方案 设计无线话筒的方案很多,这里无线话筒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语音调频发射,它主要包括音频收集,音频放大,载波振荡,调制电路,还有天线发射几部分。由于无线话筒并不需要很大的距离,所以功率放大的部分就不用加了,图2.1是大概的一个系统的总框图。 图2.1 系统框图 3.系统设计及元件选择 3.1 驻极体话筒(音频收集及放大) 我们需要做的是一个无线话筒,则音频信号的收集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一般的音频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很微弱,那就要考虑到放大的问题,这样才能使电路更灵敏。但是我们为了简化电路,这里就采用了驻极体话筒,驻极体话筒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 电声性能好、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基于ARM技术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研究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基于ARM技术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 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教师姓名职称系别毕设题目基于ARM技术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研究 1. 查找有关WiFi无线网络的书籍、文章,了解WiFi无线网络技术; 教师资 料2. 调研目前WiFi无线网络的覆盖、应用及发展情况; 布置情况 3. 在各大网站及数据库中查找有关基于ARM技术的WiFi技术研究 的材料; 4. 了解目前流行的WiFi技术应用,选择适合题目研究的技术应用。 1. 通过对相关资源的搜索,了解什么是WiFi,以及它目前的覆盖和应用状况; 学生自主 2. 查询了解WiFi技术、ARM技术的优缺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意义; 资料查询 3. 在数据库中查询到有关基于WiFi技术应用和基于ARM的无线网络应用的相关情况论文进行参考,通过论文、书籍的相关内容大概了解研究所需的技术方法; 4. 搜索最新的WiFi无线网络应用,以找到适合毕设研究的项目。 1.研究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的走进人们的生活,用户对能够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WiFi 无线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 互相连接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用户访问电子邮件、Web和流式媒体。它为用户提供

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同时,它也是在家里、办公室或在旅途中上网的快速、 便捷的途径。WiFi凭借它覆盖范围广、速度快、可靠性高、无需布线、健康安全及 计费便宜等特点已成为当今无线网络接入的主流标准。只要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集 成了 WiFi 无线通信终端用户就可以在 WiFi覆盖区域内随时拨打或接听电话、快 速浏览网页、下载或上传音视频文件、收发电子邮件,而无需担心花费太高和网速 太慢等问题。国内外许多地区都提供了WiFi 信号覆盖域,美国等发达国家是目前 WiFi 用户最多的地区,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的机场、车站、咖啡厅、酒店、图书开题综述馆等公共场也逐渐被 WiFi 信号所覆盖。 随着 WiFi 信号覆盖范围越来越广,WiFi无线通信技术在各种便携式产品上的应用也将变得越来越多。目前具有WiFi功能的手机也越来越普遍,人们对于基 于WiFi技术的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都将提 供 WiFi无线接入功能。 ARM 是目前进行便携式电子产品开发的主流芯片,它具有如下特点: 1、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2、支持Thumb(16位)/ARM(32位)双指令集,能很好的兼容8位/16位器件;3、大量使用寄存器,指令执行速度更 快 ;4、

无线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无线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专业通信工程 作者姓名程丰收 学号2011201827 单位理工学院 指导教师黄慧 2015 年 6 月 教务处编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摘要 ................................................. 2 1.2 选题依据和意义 (3)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背景及意义 (4)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简介 (5) 1.5 未来前景展望 (6) 2 ZigBee协议简介 (7) 2.1 ZigBee的概述 (8) 2.2 ZigBee的网络基础 (9) 2.2.1 网络节点类型 (10) 2.2.2 网络拓扑形式 (11) 2.3 ZigBee的工作模式 (12) 3 核心板介绍 (13) 3.1 CC2530核心板 (14) 3.2 CC2530引脚描述 (11) 3.3 温度传感器介绍 (16) 3.3.1 DS18B20温度传感器特性 (12) 3.3.2 DS18B20管脚介绍 (18) 4 系统总体设计 (19)

无线数据采集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无线数据采集器的设计 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0届林杨宝学号:2006820007 [摘要] 本文设计一个基于TMS320LF2407EA的多路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能够自动检测DS18B20个数,动态调整系统参数。主控DSP可以把温度数据显示在液晶屏幕中,并且通过nrf2401无线模块传输到上位机,由Qt开发的程序将数据存储在QSQLITE数据库,并用Qwt库绘制温度曲线。文章在简要介绍DS18B20、nrf2401无线模块、TMS320LF2407A、液晶模块以及Qt开发工具和扩展库Qwt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的过程,以及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DS18B20 温度采集 DSP Qt nRF2401 .

The Design of Wireless Data Acquisition Lin Yangbao NO: 2006820007,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ajor,2010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Jimei University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ulti-channel wireless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TMS320LF2407EA is designed,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detect the number of DS18B20, dynamically adjust parameters of system. Master DSP can displayed temperature data in the LCD screen and transferred data to PC through wireless module nrf2401 .The program develop by the Qt can stored the data in the QSQLITE database, and draw the temperature curve with Qwt librar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 DS18B20, nrf2401 wireless module, TMS320LF2407A, LCD module and Qt development tools and extensions Qwt . Introduce the wireless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process and in the design process what issues should pay attention. Key words:DS18B20Temperature Acquisition DSP Qt nRF2401

HCWS高压无线测温系统

1. 概述 HCWS无线测温系统是专门设计用于高压带电体的运行温度实时监测,该系统采用前沿的无线组网技术设计,实现了高压带电体温度远距离遥测。本产品密封性能良好,室内外均可安全使用。系统具有低功耗、等电位测量、数据无线传输、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灵活、组网方便等优势。 2. 技术特点 (1) 采用2.4G 频段,工作在2400~2483.5MHz(ISM)频段。 (2) 直接序列扩频(DSSS),抗干扰能力更强。 (3) 温度传感器采用LTCC内置天线,体积最小。 (4) 极低的传感器耗电,电池寿命:> 5 年。 (5) 高达65535 个无线传感器编址。 (6) 自动传感器识别,无连线,安装简便。 (7) 传输距离:传感器与主机之间小于80米。 3. 高压开关柜射频无线测温系统结构 通过连续监测高压开关柜内触点或电缆接头的运行温度, 可确定触点和接头处的过热程度, 当发生超温或温度变化率越限时, 系统能够及时发出预警指示。 HCWS系统采用一台中心监测计算机,通过RS485工业总线,连接HCWS无线温度监测仪,每台HCWS都具有一个RS485接口,在无中继器的情况下,多达128个HCWS无线温度监测仪可组成一个无线遥测网络,每台HCWS无线温度监测仪相当于一个无线接入点,它可接入6‐18只无线温度传感器(户外空旷地域可以接入32到64只),系统的中心计算机在线监测所有HCWS无线温度监测仪所测量的温度。 4. 无线射频温度传感器 4.1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HCWS无线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高压带电物体表面的温度,如高压开关柜内的裸露触点、母线连接处、户外刀闸及变压器等的运行温度。无线温度传感器是由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无线调制接口和供电电路组成,如图4‐1 所示,传感器将温度信号通过2.4G无线网络发送到无线温度监测仪。 4.2 无线温度传感器性能指标 (1) 温度测量范围:‐55~+125。 (2) 精度:±0.5℃(‐20~+80℃)。

无线话筒的设计(模电课程设计)

无线话筒的设计(模电课程设计)

浓※※※※※※※ 2010级电子信息工程;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浓洪※※※※※※※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题名称无线话筒的设计 姓名 学号 院、系、部 专业指导教师 年月曰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通过无线电波或其它的方式传输声音的设备。

1.稳压源的额定电压3.0V。 2.输出的电流10?15 mA ,输出频率90MHz左右。。 3.采用晶体管或集成电路(电抗管或变容二极管)设计一个调频无线话筒。 4.在使用话筒时可靠接收距离S N3米。 5.采用Multisimll. 0进行仿真,验证和完善设计方案。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二、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无线话筒的设计 1设计目的 (1) 了解无线话筒设计电路的构成。 (2) 掌握一些元件的数值使用。 (3) 掌握高频西勒振荡电路、调制电路、稳压源电路、缓冲放大电路的组成原 理及特点。 (4) 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工程绘图、查阅设计资料、标准与规范的运用和 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2设计思路 设计一个通过无线电波或其它的方式传输声音的设备。 通过驻极体话筒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且与电路的本振信号混合 后,通过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后,再传送至天线,经过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器将此无线电信号转变为原来的语音,再由扩音器放出来,此时就 可听见原来的语音信号。 3设计过程 3.1方案论证 无线话筒电路由声音拾取电路、声音转换电路、高频振荡器、调制电路、 缓冲放大电路和电源组成。首先利用驻极体话简拾取音频信号,并经过驻极体 话筒内部的声音转换电路将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用西勒振荡器产生高频振 荡,并通过调制电路进行调制,通过三极管缓冲放大电路将调制信号进行放大, 验收盖章 年月 日 (1) (2) 接收方的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把此信号送到接收器。 (3)

无线网络毕业设计

无线网络毕业设计 【篇一:校园无线网毕业设计】 摘要 随着大学校园网络数据传输需要的逐渐增加,特别是应用数据、话音、视像多媒体的传输量的增加,校园网建设正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校园无线局域网作为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园网中建设无线局域网作为有线校园局域网的重要补充显得尤为重要。 无线局域网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技术,取代旧式的双绞铜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用户能够利用其简单的存取架构,信息随身化、随时随地连接网络世界。无线局域网弥补有线局域网络之不足,以达到网络延伸之目的。 正阳县职业高中校园无线局域网采用uas+fttlan方式组网。官渡校区核心网络设备为zxr10 uas5000和zxr10 6510, radius server 配合 uas5000进行用户的认证和计费管理并连接茂名移动城域网,zxr10 6510作为校园网核心交换机同时连接教育网。 本毕业设计主要以校园无线局域网的建设来展开论证与设计的,从中可以为校园无线局域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因特网,无线局域网,信号覆盖,3g 目录 摘要 ........................................................................ i 目 录 (ii) 第1章绪论 (1) 1.1学校背景 (1) 1.2 目的和意义 (1) 第2章校园无线局域网需求分析 (3) 2.1 校园网络 (3) 2.2 业务需求分析 (3) 2.3 安全性需求分析 (4) 第3章校园无线网的概要设计 (6) 3.1 校园wlan的建设目标 (6) 3.2校园wlan实现的基本功能设计 (8) 第4章校园无线局域网的实施 (15) 4.1 概述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