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技术总结16页word

单片机技术总结16页word
单片机技术总结16页word

第一章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一.单片机的时序

1.时序的由来

单片机执行指令的过程就是顺序地从ROM(程序存储器)中取出指令一条一条的顺序执行,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微操作控制,来完成各种指定的动作。它在协调内部的各种动作时必须要有一定的顺序,换句话说就是这一系列微操作控制信号在时间上要有一个严格的先后次序,这种次序就是单片机的时序。

2.时序的周期

计算机每访问一次存储器的时间,我们把它称为一个机器周期。它是一个时间基准。就象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秒一样。计算机中一个机器周期包括12个振荡周期。振荡周期就是振荡源的周期,也就是我们使用的晶振的时间周期。一个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是T=1/f,也就是1/12微秒。那么使用12M晶振的单片机它的一个机器周期就应该等于12*1/12微秒,也就是1uS 。

在89C51单片机中有些指令只要一个机器周期,而有些指令则需要两个或三个机器周期,另外还有两条指令需要4个机器周期。如何衡量指令执行时间的长短我们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概念:指令周期—即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机器周期.INTEL公司规定了每一条指令执行的机器周期。

振荡周期:指振荡源的周期,若为内部产生方式时,为石英晶体的振荡周期。

时钟周期:(称S周期)为振荡周期的两倍,时钟周期=振荡周期P1十振荡周期P2。

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含6个时钟周期(S周期)。

指令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占用的全部时间。805l的指令周期含1—4个机器周期,其中多数为单周期指令,还有2周期和4周期指令。

若fosc=6MHz,则805l的:

振荡周期=1/6us;时钟周期=1/3us;

机器周期=2us;指令周期=2—8us。

二.单片机的时钟电路

单片机是在一定的时序控制下工作的,时钟是时序的基础。单片机本身就如同一个复杂的同步时序电路,为了保证同步工作方式的实现,电路就要在唯一的时钟信号控制下按时序进行工作。

1 内部时钟电路

在MCS-51单片机的内部有一个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其输入端为引脚XTAL1(19脚),输出端为XTAL2(18脚),我们只要在外部接上两个电容和一个晶振,就能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看上面的图,晶振的大小与单片机的振荡频率有关,我们到串行接口时再详细讲解。电容的大小影响着振荡器振荡的稳定性和起振的快速性,通常选择10-30P的瓷片电容或校正电容;另外在设计电路时晶振和电容应尽可能的靠近芯片,以减少PCB板的分布电容保证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 外部时钟电路

除了内部时钟方式外,单片机还可以采用引入外部时钟的振荡方式,当我们的系统由多片单片机组成时,为了保证各单片机之间时钟信号的同步,就应当引入唯一的

公用的外部脉冲信号作为各单片机的振荡脉冲,此时应将XTAL2悬空不用,外部脉冲信号由XTAL1引入。如下图所示。

三 .单片机并行口的结构分析

先来看看输入结构

1.输入结构

I/O口作为输入口时有两种工作方式,即所谓的读端口与读引脚。读端口时实际上并不从外部读入数据,而是把端口锁存器的内容读入到内部总线,经过某种运算或变换后再写回到端口锁存器。只有读端口时才真正地把外部的数据读入到内部总线,上面图中的两个三角形表示的就是输入缓冲器。CPU将根据不同的指令,分别发出“读端口”或“读引脚”信号,以完成不同的操作,这是由硬件自动完成的,不需要我们操心。

读引脚时,也就是把端口作为外部输入线时,首先要通过外部指令把端口锁存器置1,然后再实行读引脚操作,否则就可能读入出错。看上面的图,如果不对端口置1,端口锁存器原来的状态有可能为“0”(Q端为0,Q^为1)加到场效应管栅极的信号为“1”,该场效应管就导通,对地呈现低阻抗,此时即使引脚上输入的信号为“1”,也会因端口的低阻抗而使信号变低,使得外加的1信号读入后不一定是“1”。若先执行置“1”,操作则可以使场效应管截止,引脚信号直接加到三态缓冲器中,实现正确的读入。由于在输入操作时还必须附加一个准备动作,所以这类I/O口被称为“准双向”口。89C51的P0、P1、P2、P3口作为输入时都是“准双向”口。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P1口外P0、P2、P3口都还有其他的功能。

2.端口的工作原理

1)P0口

从图中可以看到P0口的内部有一个2选1的选择器,它受内部信号的控制。如果在图中的位置则处在I/O口工作方式,此时相当于一个“准双向口”(输入时须先将口置“1”)。每根口线可以独立定义为输入或输出,但是须在口线上加上拉电阻。如果将开关往另一个方向,则就是另一个功能—作为地址/数据复用总线用。此时不能逐位定义为输入/输出,它有两种用法:当作数据总线用时,输入8位数据;而当作地址总线用时,则输出低8位地址。当P0口作为地址/数据复用总线用之后就再也不能作I/O口使用了。地址/数据复用其实是当单片机的并行口不够用时,需要扩展输入输出口时的一种用法。

2)P1口

同P0不同,P1口只能作为I/O口使用,但它的内部有一个上拉电阻,所以连接外围负载时不需要外接上拉电阻。这一点P1、P2、P3都一样务必请记住。

3)P2口

P2口作为I/O口线用时与P0口一样,当内部开关向另一个方向时,即作地址输出时,可以输出程序存储器或外部数据存储器的高8位地址,并与P0口输出的低地址一起构成16位的地址线(注意和数据总线的区别,数据总线是8位的,很多书上都会提到51单片机是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但都不会解释有什么不同)。16位的地址可以寻址64K 的程序存储器或外部数据存储器。这里要注意的是当P2口作为地址总线时这高8位地址线是8位一起输出的,不能象I/O口线那样逐位定义,这和P0口是一样的

4)P3口

P3口作为I/O口线用时同其他的端口相同,也是“准双向口”。不同的是P3口的每一位都有另一种功能,也叫第二功能。各位的功能如下,它们的具体作用我们用

呢?其实单片机的第二功能是不需要人工干预的,也就是说只要CPU执行到相应的指令就自动转成了第二功能。

四.单片机I/O口的连接方法

当单片机的I/O口作输出时可以直接与外部设备连接,不过由于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其驱动电流是有限的(DATA SHEET上说是20mA),所以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接口电路来扩展它的驱动能力。在单片机的后向通道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功率控制器件有:机械继电器、晶闸管、固态继电器等等。下面我们将以机械继电器和固态继电器的应用为例介绍其具体的使用方法。

1.单片机与机械继电器的接口

单片机的一个I/O口只能灌入20mA的电流,所以往往不足以驱动一些功率开关。比如稍大一点的机械继电器等,此时就应该采用必要的扩展电路。我们通常采用下面的接法。如图,为了防止前向通道信号的干扰,常采用一些光电隔离器件,比如光电耦合器4N25,PC814等,当单片机的P1.0脚输出为低电平时,光藕受电导通,Q1饱和开通,继电器吸合负载电路接通。

另外,为了防止电压间的互相干扰,继电器的工作电压VDD与单片机的工作电压VCC 不要使用同一个电源,接地端也不要连在一起即所谓的模拟地与数字地分开。驱动管的电流要大于继电器的工作电流。

2.单片机与固态继电器的接口

普通继电器由于开关速度慢、易跳火、易机械磨损,通常用于要求不高的场合。在某些特殊应用场合比如防火防爆等系统中,则应采用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是一种无触点的电子继电器,它的输入端只要很小的控制电流,可以与单片机的I/O口直接连接;输出则采用双向晶闸管控制,其输入输出间均通过内部光电耦合器隔离,可以防止信号间的干扰,是单片机接口的理想器件。随着其技术的成熟,应用的广泛,价格也已经非常的便宜,1A/250V的目前在10元左右。它与单片机的连接方法如图所示,当-端所接的P1.0为低电平时,SSR导通负载工作。

除了以上两种连接方法外,单片机与TTL,CMOS管等都可以连接。

五.存储器的地址

1 内部R0M的寻址范围

89C51的内部有4K的FLASH ROM空间,其寻址范围为000H-FFFH

(15*162+15*161+15*160=0-4095),这4K的ROM空间就是用来存放我们为单片机编写的程序用的。单片机执行指令时就是一条一条顺序地从ROM中寻找指令进行执行。

2 内部RAM的寻址范围

89C51内部共有128个字节的RAM空间,其寻址范围为00H-7FH。它被分成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00H-1FH,安排了4组工作寄存器,每组用8个字节共32个字节,分别为R0-R7。当然在同一时刻,只能用其中的一组工作寄存器,怎么来控制它,就要用到程序状态字PWS中的RS0、RS1两位。第二个区域20H-2FH,共16个字节。除了可以作为一般的RAM 单元读写外还可以对每个字节的每一位(即每一个抽屉中的每一个小盒子)进行操作,并且对这些位都规定了固定的位地址:从20H单元的第0位开始到2FH单元的第7位结束共128位。第三个区域就是一般的RAM单元地址,为30H-7FH共80个字节。

实际上在89C51单片机的内部还有一个部分,从80H-FFH是专门用于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的。89C51共用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它们每个也都有8位的,这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使用和前面的128个字节RAM不同,所以很多书上的解释都是89C51有128个字节的内部RAM,实际上它们也属于内部RAM一部分。

为了加深印象大家可以打开DUG8051软件看一下它们的内部组成。

六.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寄存器

在单片机中除了前面介绍的RAM、ROM、P0-P3和CPU外,还有许多特殊功能寄存器,英文简写SFR。下表例出的就是MCS-51单片机中几个常用的特殊功能寄存器。

1.累加器ACC

通常用A表示。我们知道单片机在做运算时它的中间结果需要放在某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累加器。它的名字很特殊,功能也很特殊,几乎所有的运算类指令都离不开它。

2.寄存器B

B寄存器在做乘法时用来存放一个乘数,在做除法时用来存放一个除数,不做乘除法时随你怎么用。

3.程序状态字PSW

它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里面放了CPU工作时的很多状态。知道它就可以了解CPU

当前的工作状态。它有点象平时看书用的目录,我们浏览它就可以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它是一个8位的寄存器,用到了其中的7位其格式如下:

下面来逐位介绍它的功能

1)CY进位标志位

MCS-51是一种8位的单片机,它的运算结果只能表示到28(即0-255),但我们有时候的运算结果要超过255,这时就要用CY位。例如79H+87H(01111001+01010111)=1 00000000这里的“1”就进到了CY中去了。

2)AC半进位标志位

当D3位向D4位进位/借位时,AC=1,通常用于十进制调整运算中。

3)F0用户自定义标志位

由编程人员自行决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

4)RS1RS0工作寄存器组选择位

前面讲到单片机共有四个工作寄存器组(0组-3组),它们就是由RS1、RS0来控制,这两位就在这里共有四种组合状态。看上面的表格:每个工作寄存器组有8个字节,分别记为R0-R7,当然在某一时刻,CPU只使用其中的一组。

假设PSW为“11H”(即00010001)那么RS1=1,RS0=0,则用到了第2组寄存器组(地

址10H-17H),RO-R7即为10H-17H,用DBG8051软件输入数值,看看内部RAM中地址为10H-17H中的值是不是为输入值。

5)0V溢出标志位

什么时候溢出我们讲到定时器时再研究。

6)P:奇偶检验位

每次运算结束后若A中二进制数“1”的个数为奇数,则P=1,否则P=0。例:某运算结果是58H(01011000),显然“1”的个数为奇数,所以P=1。

4.DPTRDPHDPL数据指针

数据指针是一个16位的寄存器,我们可以用它来访问外部RAM,也可以访问外部ROM 中的表格。

5.SP堆栈指针

先进去的后出来,而后进去的先出来这种符合“先进后出,后进先出”存放规则的现象我们就把它叫做堆栈。(其实栈在中文中的意思就是码头)

在单片机中,我们可以在内部RAM中构造出(注意:是可以构造)这样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存放数据的规则就符合堆栈中“先进后出,后进先出”的原则。存储器地址可以读出它里面的内容,但如果我们要读出的是一批数据,每一个数据都要给出一个地址就会很麻烦,为了简化操作就可以利用堆栈的存放方法来读取数据。单片机是一种通用的产品,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各不相同。有人需要多一些堆栈而有人则不需要那么多堆栈,所以INTEL公司就干脆不分了,把分的权利让给用户(编程者),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自已的需要来决定。所以单片机中堆栈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就体现在SP中值的变化。看下面的图SP中的值等于27H,不就相当于是一个指针指向27H单元吗?这就是堆栈指针的由来。

当然在MCS-51单片机中,指针开始所指的位置并非就是数据存放的实际位置而是

数据存放的前一个位置。例如一开始堆栈指针是指向27H单元的,那么第一个数据的存

放位置就在28H单元中而不是27H单元中这一点请大家注意。

6.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

单片机在以电池供电的系统,中有时为了节电我们需要让它尽量降低电源的消耗,所以单片机就有多种的工作方式,其中一种就是低功耗方式,PCON寄存器就是用来控制单片机进入低功耗方式的。

第二章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一.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单片机共有复位、程序执行、低功耗和编程与加密四种工作方式:

1.复位方式

1)为什么要复位

大家知道单片机执行程序时总是从地址0000H开始的,所以在进入系统时必须对

CPU进行复位,也叫初始化。另外,由于程序运行中的错误或操作失误使系统处于死锁

状态时,为了摆脱这种状态也需要进行复位,就象电脑死机了要重新启动一样。

2)复位的原理

单片机复位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在RST引脚(9脚)上加一个持续时间为24个

振荡周期(即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就可以了。

3)如何进行复位

复位操作有上电自动复位、按键复位和外部脉冲复位3种方法,它们的电路分别如下:

上电自动复位是通过外部复位电路的电容充电来实现的,看图1,当电源刚接通时电容C对下拉电阻开始充电,由于电容两边的电压不能突变,所以RTS端维持高电平,只要这个充电时间不超过1ms,一般都就可以实现对单片机的自动上电复位,即接通电源就完成了系统的初始化。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都采用这种复位方式;按键复位的电路如图2所示,它其实就是在上电复位的基础上加了R1和SA,这种电路一般用在需要经常复位的系统中;外部脉冲复位的电路如图3所示,外部复位通常用于要求比较高的系统,比如希望系统死锁后能自动复位。外部复位是由专门的集成电路来实现的,也就是我们通常俗称的“看门狗”电路。这种电路有很多,它们不但能完成对单片机的自动复位功能,而且还有管理电源、用作外部存储器等功能。比如X25045,MAX813L等等就是比较常用的此类芯片。

4)复位后的状态

2.程序执行方式

程序执行是单片机的基本工作方式,由于复位后PC=0000,所以程序就从地址0000H 开始执行。此时单片机就根据指令的要求完成一系列的操作,控制比如前面讲的让LED 灯闪烁起来。不过在实际使用中程序并不会从0000H开始执行,而总是安排一条跳转指令,比如LJMP START。

3.低功耗操作方式

在以电池供电的系统中有时为了降低电池的功耗,在程序不运行时就要采用低功耗方式,低功耗方式有两种—待机方式和掉电方式

低功耗方式是由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来控制的。电源控制寄存器是一个逐位定义

标志位0;PD为掉电方式位,PD=1进入掉电方式;IDL为待机方式位,IDL=1进入待机方式。也就是说只要执行一条指令让PD位或IDL位为1就可以了,我们来看单片机是如何进入或退出掉电工作方式和待机工作方式的:

1)待机方式

①进入待机方式

当使用指令使PCON寄存器的IDL=1,则进入待机工作方式。此时CPU停止工作,但

时钟信号仍提供给RAM定时器,中断系统和串行口;同时堆栈指针SP,程序计数器PC,程序状态字PSW,累加器ACC以及全部的通用寄存器都被冻结起来,单片机的消耗电流从24mA降为3.7mA,这样就可以节省电源的消耗。

②退出待机方式

退出待机方式可以采用引入中断的方法,在中断程序中安排一条RETI的指令就可以了。其实待机方式和我们使用电脑时的睡眠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2)掉电方式

①进入掉电方式

当使用指令使PCON寄存器的PD=1,则进入掉电工作方式。此时单片机的一切工作都停止,只有内部RAM的数据被保持下来。掉电方式下电源可以降到2V,耗电仅50uA。此时就相当于把显示器和硬盘也关闭了。

②退出掉电方式

退出掉电工作方式的唯一方法是复位,不过应在电源电压恢复到正常值后再进行复位。复位时间要大于1mS,在进入掉电方式前,电源电压是不能降下来的,因此可靠的单片机电路最好要有电源检测电路。显然掉电方式和待机方式是两种不同的低功耗工作方式,前者可以在无外部事件触发时降低电源的消耗,而后者则在程序停止运行时才使用。

4.编程和加密方式

单片机的编程与加密是由专门的设备来完成的,这种设备称为编程器或烧录器。

加密是为了保护编程者的劳动成果而设计的一种工作方式,不过有矛必然有盾,现在的高手实在是很多,听说即使用OTP特种加密方式也能解密,不过能加密总比不加密的好,所以大家在编程时应尽量采用加密功能。

第三章单片机的指令

一、数据传递类指令

数据传递类指令是单片机中用的最多的指令,在51系列单片机的111条指令中共有28条是数据传递类指令。

1 以累加器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1) MOV A, Rn

(2) MOV Rn, A

(3) MOV A, direct

(4) MOV A, @Ri

(5) MOV A, #data

指令(1)把Rn中的数送入累加器A,Rn代表工作寄存器R0-R7(以后我们只要写到Rn都代表R0-R7,这一点请大家记住了);指令(2)则相反,把累加器A中的数送入工作寄存器中;指令(3)是把直接地址中的数送入累加器A中,driect就代表直接地址(以后也相同);而指令(4)就是寄存器间接寻址。这里再重复一遍就是看一下工作寄存器中是什么值,把这个值作为地址,把这个地址中的数送入累加器A中,Ri代表工作寄存器R0或者R1(以后如果写Ri都代表R0或R1);第(5)条指令就是把立即数直接送入累加器A中,很显然data就代表立即数,加#的数就代表送入的是这个数的本身。

2、以寄存器Rn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1)MOV Rn, A

(2)MOV Rn,direct

(3)MOV Rn,#data

这组指令功能是把源地址单元中的内容送入工作寄存器源操作数不变

3、以直接地址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1) MOV direct, A

例如 MOV 30H,A(将累加器A中的数送入内存单元30H)

(2) MOV direct,Rn

例如 MOV 30H,R7(将寄存器R7中的数送入内存单元30H)

(3) MOV direct,direct

例如 MOV 30H,20H(将内存单元20H中的数送入内存单元30H)

(4) MOV direct,@Ri

例如 MOV 30H,@R0(看一下R0中是什么值,把这个值作为地址并将这个地址单元中的值送入30H中。如执行指令前R0中的值为20H,则是将20H单元中的值送入30H中。)(5) MOV direct,#data

例如MOV 30H,#20H (将立即数20H送入内存单元30H,注意和第三条指令的区别 MOV 30H,20H这里的20H是一个16进制数。)

4、以间接地址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1) MOV @Ri, A

(2) MOV @Ri, direct

(3) MOV @Ri, #data16

Ri只能用工作寄存器R0或者R1。

5、十六位数的传递指令

MOV DPTR,#data16

指令说明:这是51单片机中唯一的一条16位立即数传递指令。51系列单片机是

一种8位单片机,8位单片机所能表示的最大数只能是28=0-255,立即数不能大于255。如果现在有个数是1234H,我们要把它送入DPTR,INTEL公司已经把DPTR分成了两个寄存器DPH和DPL(看一下前面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介绍),我们只要把12H(高8位)送入DPH,把34H(低8位)送入DPL中去就可以了,所以执行指令MOV DPTR,#1234H 和执行指令MOV DPH,#12H(1); MOV DPL,#34H(2);是一样的。

6、累加器A与片外RAM之间的数据传递类指令

片外RAM(即片外数据存储器)——单片机的内部RAM不够时,我们就要扩充RAM 空间, 89C51单片机的片外RAM可以扩展到64K(即从0000H-FFFFH),外部RAM进行数据传递必须通过累加器A,它们之间的传递指令共有以下四条。

(1) MOVX A,@Ri

(2) MOVX @Ri,A

(3) MOVX A,@DPTR

(4) MOVX @DPTR, A

指令说明:

A.在51系列单片机中所有要送入或读出外部RAM的数据必须先送到A中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内外部RAM的区别:内部RAM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的传递,而外部RAM则不行。比如要将外部RAM中某一单元(假设为100H单元的数据)送入另一个单元(假设为200H 单元),就必须先将100H单元中的内容读入A中,然后再送到200H单元中去。在这里有一个问题:CPU是如何区分内外部RAM的?大家看这里的四条指令,其操作码都是MOVX,

而内部RAM的操作码则是MOV,CPU就是根据不同的指令来自动区分读写内外部RAM的。

B.要读出或写入外部的RAM,当然还必须知道外部RAM的地址,在后两条指令中,地址是被直接放在DPTR中的;而前两条指令由于Ri(即R0或R1)只是一个8位的工作寄存器,所以只能提供低8位的地址。所以不同的应用场合就要使用不同的读写指令。

C.使用时应当首先将要读出或写入的地址送入DPTR或Ri中,然后再用读写指令举例说明将外部RAM中100H单元中的内容送入外部RAM中200H单元中MOV DPTR#100H

MOVX A@DPTR

MOV DPTR,#200H

MOVX @DPTR,A

7、累加器A与片外ROM之间的数据传递类指令

MOVC A,A+@DPTR

89C51的内部有4K的FLASH ROM空间,其地址为000H-FFFH。片外可以扩展到64K (OOOOH-FFFFH)。在这64K的ROM空间中有4K字节的地址是片内和片外公用的(即000H-FFFH),而1000H-FFFFH的空间是片外ROM专用的。既然有4K的地址是公用的那么CPU是如何区分的呢?在单片机的硬件电路中,有一个引脚EA(即31脚),当EA=1,CPU 从片内ROM的4K字节中取指令;如果地址超过了4K(FFFH),单片机就自动转向片外ROM 取指令,这个过程是自动完成的不需要人工干预,而当EA=0时,CPU只从片外ROM取指令,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果只使用内部ROM,一般总是把EA脚接电源,我们的实验板就是这么做的。

当使用外部ROM和外部RAM时它们的寻址范围都0000H-FFFFH,也就是说它们在地址上是重叠的,那么CPU在读取指令时又是如何来区分,当前是从ROM取指令还是从RAM取指令呢?请大家来看89C51单片机硬件电路图,29脚是PSEN,当我们置位

PSEN时(即PSEN=1),CPU就读取外部ROM指令,而要从外部RAM读取指令时,就要置位WR(即16脚)或RD(即17脚),这样即使ROM地址和RAM地址是重叠的也不会出现混乱。

MOVC A,A+@DPTR

指令说明:

A.本条指令是将ROM中的数送入A中,通常称其为查表指令,我们常用此指令来查一个已做好在ROM中的表格。

B.此条指令引出一个新的寻址方法:变址寻址。本指令是要在ROM的一个地址单元中找出数据,显然必须知道这个单元的地址,在执行本指令前DPTR中有一个数,A中也有一个数,执行指令时将A和DPTR中的数加起来,就成为要查找的数的单元地址。把查找到的结果放在A中,因此,本条指令执行前后A中的值不一定相同。

举个例子有一个数在R0中要求用查表的方法确定它的平方值此数取值范围是0-5 MOV DPTR,#TAB

MOV A,R0

MOVC A,@A+DPTR

TAB: DB 0,1,4,9,16,25

假设R0中的值为“2”,送入A中,而DPTR中的值则为“TAB”,则最终确定的ROM单元的地址就是“TAB+2”,也就是到TAB+2这个单元中去取数,取到的是“4” (DB 后面的第三个数)。其它数据也可以次类推。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使用了标号(象TAB等)来代替具体的ROM单元地址,事实上标号的真实含义就是地址的数值,在这里它就代表了TAB+0,TAB+1,…TAB+25这几个数据在ROM中的存放位置;而我们以前学过的如LCALL DELAY指令,DELAY代表的是以DELAY为标号的那段程序在ROM中存放的起始地址,CPU就是根据这个起始地址才找到指令的。

二、单片机的伪指令

伪指令是单片机中用来给寄存器定义或者赋值的特殊指令。

1.DB—定义字节伪指令

它的功能是从程序存储器ROM单元的某个地址开始,存入一组规定好的8位二进制常数。

例如 ORG 2000H

TAB:DB 45,48H,10,34H

解释一下ORG—程序开始地址伪指令,本条指令的下一条从该地址开始存放数据。比如上面的指令经汇编后将从地址2000H开始给若干个ROM单元赋值即(2000H)=45H,(2001H)=48H,(2002H)=0AH,(2003H)=34H。

2.DW—定义字伪指令

51系列单片机要存放一个16位(1个字)的常数就必须把这个数分成两个8位数据来存放,通常我们把一个16位数的高8位放入低地址,而把低8位放入高地址。注意:这两个地址必须是紧挨着的。

例如 ORG 3000H

ABC:DW 2345H,0A859H

程序经汇编后(3000H)=23H,(3001H)=45H,(3002H)=A8H,(3003H)=59H。

3.DS—保留空间伪指令

它的功能是从指定的地址开始保留若干个字节的ROM空间留作它用

例如:ORG 2000H

ABC:DS,08H

LOOP:MOV A,30H

汇编以后从2000H开始将保留8个ROM单元留作它用,那么以LOOP为标号的指令就存放在2008H单元中。这里有一点请大家注意:这几条伪指令都只能对程序存储器ROM起作用,而不能用它们来对数据存储器RAM进行赋值,或做其他的工作。

例如:MOV DPTR,#100H

MOV A,R0

MOVC A,@A+DPTR

ORG 0100H

DB 0,1,4,9,16,25

如果R0中的值为2则最终地址为“100H+2”即“102H”,到102H单元中找到的是4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丁玲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资料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单片机实验总结

单片机实验总结

程序由410出品,与老师的不大一样,此处省去1万字-----最终解释归410所有 1.试编写程序。统计片内RAM 30H~50H单元中FFH的个数,并将统计结果存51H。 mov r0,#30h //把30h赋给R0 mov r1,#00h //把00h赋给R1 loop: cjne @r0,#0ffh,next //把R0所指的地址里的数(地址30h中的数)与0ffh比较 inc r1 //若为0ffh则R1加1(计算0ffh的个数) next: inc r0 //若不一样则R0加1(即把R0里的地址加1,R0将指向下一个地址) cjne r0,#51h,loop //比较R0所存的地址与51h,若不等则跳回loop 继续执行 mov 51h,r1 //若相等(R0里的数就为51h,完成30h到50h的计数)将R1里的值赋到地址51h里,即地址51h 中存储着0ffh的个数 sjmp $ //等待 end 2、从片内RAM 30H单元开始存放着一组无符号数,其个数存在21H单元中。试编写程序,找出其中最小的数,并将其存入20H单元中。 mov r0,#30h //把30h赋给R0 mov a,@r0 //把R0所指30H中的数赋给a(a中就是地址30h中的无符号数) mov r1,21h //把21h中的数赋给R1 loop: inc r0 //R0加1(即R0将指向下一个地址) mov 30h,@r0 //把R0所指地址的数给到地址30h中 cjne a,30h,chk //比较a中的数与地址30h中的数的大小,若a中的数>30H中的数,则Cy=0;否则相反 chk: jc lop //判断Cy是否为1,若是,则执行下面程序,否则跳至lop 继续执行 mov a,@r0 //把R0所指地址中的数给a,即把最小数赋给了a lop: djnz r1,loop //R1减一,程序跳至loop继续执行,循环直至R1减到0 mov 20h,a //把a中的数赋到地址20h中 end 3、设片外RAM 2000H单元中有一个8位二进制数,试编程将该数的低四位屏蔽掉,并送回原存储单元。 mov dptr,#2000h //将片外地址2000h给dptr movx a,@dptr //将片外地址2000h中的数赋给a anl a,#0f0h //将a中的数与0f0h与下,屏蔽低四位的数 movx @dptr,a //将屏蔽好的数送回到片外地址2000h中 end

Internet技术知识点总结

Internet技术 1.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实质是网络的网络。 2.互联网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称。 3.Internet:由路由器及通信线路基于一个共同的通信协议,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网 络互联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虚拟网络,是共享资源的集合。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4.WWW服务 a)(WorldWideWeb)万维网服务 b)网页文件连接的组合 c)超级连接文本:文本,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组成。 d)HTTP协议:WWW客户机到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用的协议。 e)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网页的语言。 5.电子邮件服务:利用存储-转发原理,克服时间,地理上的距离,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 信网络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递 6.数据检索:分类目录和关键字 7.电子公告板(BBS):基于电子邮件的服务 8.远程登录 9.商业应用 ISP 网络服务供应商,是Internet网络用户接入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10.分类 a)为用户提供拨号入网业务的小型ISP(应为IAP)。区域性强,服务能力有限,没有 自己的主干网络和信息源,提供的服务信息有限 b)真正意义上的ISP:全方位服务,有全国或较大区域的联网能力,可提供专线、拨 号上网 11.ISP服务 a)提供专线接入:提供如DDN、X.25、FR、CATV等专线接入 b)提供拨号接入:向用户提供通过公用电话网联机访问Internet的能力,包括UNIX 仿真终端方式和SLIP/PPP连网方式 c)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d)提供信息服务:提供的信息(用户名(账号)、用户口令(密码)、IP地址、域名服 务器(DNS)地址) e)提供联网设备,网络系统集成,软件安装和使用培训服务 12.主页:打开浏览器后第一个出现的页面 13.超文本:含有超链接的文本 14.超链接:通过网址链接到别的网页 15.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又称为网址) 16.HTML的超链接用URL来定位信息资源所在的位置 17.格式协议://域名或IP地址(:端口号)/路径名/文件名 a)协议:又称信息服务类型,是客户端浏览器访问各种服务器资源的方法 b)端口号:默认端口号可以省略 c)文件名或路径名缺省时,会返回浏览器一个index.html或default.html文件 18.Internet的特点 a)对用户隐藏网间连接的底层节点,用户不必了解硬件连接细节 b)不指定网络互联的拓扑结构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总结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单片机?其主要特点有哪些? 在一片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电路,从而构成了单芯片微型计算机,即单片机。 特点:控制性能和可靠性高、体积小、价格低、易于产品化、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第二章80C51的结构和原理 1.80C51的基本结构 a.CPU系统 ●8位CPU,含布尔处理器; ●时钟电路; ●总线控制逻辑。 b.存储器系统 ●4K字节的程序存储器 (ROM/EPROM/FLASH,可外扩 至64KB); ●128字节的数据存储器(RAM,可 外扩至64KB); ●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c.I/O口和其他功能单元 ●4个并行I/O口;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 ●1个全双工异步串行口; ●中断系统(5个中断源,2个优先 级) 2.80C51的应用模式 a.总线型单片机应用模式 ◆总线型应用的“三总线”模式; ◆非总线型应用的“多I/O”模式 3.80C51单片机的封装和引脚 a.总线型DIP40引脚封装 ●RST/V PO:复位信号输入引脚/备用 电源输入引脚; ●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输出引脚/编程脉冲输入引脚;●EA/V PP:内外存储器选择引脚/片 内EPROM编程电压输入引脚;●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 输出引脚 b.非总线型DIP20封装的引脚 ●RST:复位信号输入引脚 4.80C51的片内存储器 增强型单片机片内数据存储器为256 字节,地址范围是00H~FFH。低128字节的配情况与基本型单片机相同。高128字节一般为RAM,仅能采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询问。注意:与该地址范围重叠的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空间采用直接寻址方式询问。 5.80C51的时钟信号 晶振周期为最小的时序单位。一个时钟周期包含2个晶振周期。晶振信号12分频后形成机器周期。即一个机器周期包含12个晶振周期或6个时钟周期。 6.80C51单片机的复位 定义:复位是使单片机或系统中的其他部件处于某种确定的初始状态。 a.复位电路 两种形式:一种是上电复位;另一种是上电与按键均有效的复位。 b.单片机复位后的状态 单片机的复位操作使单片机进入初始化状态。初始化后,程序计数器 PC=0000H,所以程序从0000H地址单元开始执行。 特殊功能寄存器复位后的状态是确定的。P0~P3为FFH,SP为07H,SBUF 不定,IP、IE和PCON的有效位为0,其余的特殊功能寄存器的状态为00H.相应的意义为: ●P0~P3=FFH,相当于各口锁存器已 写入1,此时不但可用于输出,也 可以用于输入; ●SP=07H,堆栈指针指向片内RAM

信息技术知识汇总

一、专用名词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分类: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 ?信息特征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NII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缩写。它包括: 1.一系列不断扩展的仪器设备。如摄像机、扫描仪、键盘、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交换机、高密度磁盘和光盘、声像带、电缆、电线、通信卫星、光纤传输线路、微波通信网、电视、监视器、打印机等。 2.信息本身。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科学或商业数据库、影像、录音、图书馆档案及其它媒体等形式体现。目前大量的这类信息分布在政府的各机构中,而且每天都从实验室、演播室、出版商等处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3.各类应用程序和软件。用户能借助于这些程序和软件去访问、处理、组织和提炼那些由NII设施提供的、随时可用的大量信息。 4.各种网络标准和传输编码。依靠它们实现网络间的互连和互操作,确保个人秘密和网络的安全与可靠。 5.人。这类人的工作是挖掘信息,开发应用程序和服务、组建设备、培训其他人员等。 Internet是采用共同的计算机语言或协议被连接在一起的很多完全不同的网络的集合。这些网络之间的传输路径安排可以确保即使一个或多个路由被阻塞,传输仍然可以畅通无阻。这是ARPANET的早期设计目标的一部分,诣在使网络既有效又强大。 Internet 上的所有传输都被组织成数字包的形式--打碎的信息--每个包都有自己的地址和路由指令。这种被称为包交换的方法使数字通讯可以充分利用全部的网络资源,在特定的时刻找到最快和最经济的可行路径。数字包以共同的格式被传输,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TCP/IP)使得起始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可以与途中和最终目的地的其它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通讯。 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为"网际协议"。它就是应用于Internet中的基础协议"TCP/IP"中的"IP",工作于网络七层模型中的第三层。我们现在常用到的"IP"电话,即泛指应用Internet网络及相关技术,把传统的电话(通过PSTN公用电话网)业务转移到Internet网络上来,以大幅降低通讯费用。 ISDN是Integrated Serviced Digital Network的缩写,一般译为"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局称之为"一线通",就是因为它能实现把语音服务和数据传输服务组合在同一通信介质上,为用户同时提供这两种服务的连接。ISDN的基本速率接口提供两个64Kbps 和一个16Kbps的信道带宽(2B+D),其中一个64Kbps信道用于传输语音,另一个64Kbps信道传输数据(当不需要传输语音时,数据传输可占用两个B信道128Kbps的速率),16Kbps的信道用于传输通讯指令等服务信息。 ISDN与普通模拟电话线有什么不同?对于模拟电话线来说,是在用户到电话局之间的线路上传送的模拟话音信号,因此,它只能提供单一的电话业务。而ISDN实现了用户线的数字化,不管是什么信号(文字、图像、声音),只要变成数字信号,就可

单片机的技术总结

第一章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一?单片机的时序 1 ?时序的由来 单片机执行指令的过程就是顺序地从ROM程序存储器)中取出指令一条一条的顺序执行,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微操作控制,来完成各种指定的动作。它在协调内部的各种动作时必须要有一定的顺序,换句话说就是这一系列微操作控制信号在时间上要有一个严格的先后次序,这种次序就是单片机的时序。 2 ?时序的周期 计算机每访问一次存储器的时间,我们把它称为一个机器周期。它是一个时间基准。就象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秒一样。计算机中一个机器周期包括12个振荡周期。振荡周期就是振荡源的周期,也就是我们使用的晶振的时间周期。一个12M勺晶振它的时间周期是T=1/f,也就是1/12微秒。那么使用12M晶振的单片机它的一个机器周期就应该等于12*1/12微秒,也就是1uS o 在89C51单片机中有些指令只要一个机器周期,而有些指令则需要两个或三个机器周期,另外还有两条指令需要4个机器周期。如何衡量指令执行时间的长短我们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概念:指令周期一即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机器周期.INTEL公司规定了每一条指令执行的机器周期。 振荡周期:指振荡源的周期,若为内部产生方式时,为石英晶体的振荡周期。 时钟周期:(称S周期)为振荡周期的两倍,时钟周期二振荡周期P1十振荡周期P2o 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含6个时钟周期(S周期)o 指令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占用的全部时间。8051的指令周期含1 —4个机器周期,其中多 数为单周期指令,还有2周期和4周期指令。 若fosc = 6MHz 则805l 的: 振荡周期=1/6us;时钟周期=1/3us; 机器周期=2us;指令周期=2—8us。 二.单片机的时钟电路 单片机是在一定的时序控制下工作的,时钟是时序的基础。单片机本身就如同一个复杂的同步时序电路,为了保证同步工作方式的实现,电路就要在唯一的时钟信号控制下按时序进行工作。 1内部时钟电路 在MCS-51单片机的内部有一个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其输入端为引脚XTAL1 (19脚), 输出端为XTAL2( 18脚),我们只要在外部接上两个电容和一个晶振,就能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看上面的图,晶振的大小与单片机的振荡频率有关,我们到串行接口时再详细讲解o 电容的大小影响着振荡器振荡的稳定性和起振的快速性,通常选择10-30P的瓷片电容或校正电容;另外在设计电路时晶振和电容应尽可能的靠近芯片,以减少PCB板的分布电容保证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外部时钟电路 除了内部时钟方式外,单片机还可以采用引入外部时钟的振荡方式,当我们的系统由多片单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 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 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 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 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 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 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 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 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 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 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 测量。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 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 =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 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 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十四、绝对误差;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差值 =x—x0 十五、相对误差;仪表指示值得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x0的比值r=(x-x0/x0)x100%

(完整版)单片机知识点总结

单片机考点总结 1.单片机由CPU、存储器及各种I/O接口三部分组成。 2.单片机即单片微型计算机,又可称为微控制器和嵌入式控制器。 3.MCS-51系列单片机为8位单片机,共40个引脚,MCS-51基本类型有8031、8051 和8751. (1)I/O引脚 (2)8031、8051和8751的区别: 8031片内无程序存储器、8051片内有4KB程序存储器ROM、8751片内有4KB程序存储器EPROM。 (3)

4.MCS-51单片机共有16位地址总线,P2口作为高8位地址输出口,P0口可分时复用 为低8位地址输出口和数据口。MCS-51单片机片外可扩展存储最大容量为216=64KB,地址范围为0000H—FFFFH。(1.以P0口作为低8位地址/数据总线;2. 以P2口作为高8位地址线) 5.MCS-51片内有128字节数据存储器(RAM),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1)MCS-51片内有128字节数据存储器(RAM),字节地址为00H—7FH; 00H—1FH: 工作寄存器区; 00H—1FH: 可位寻址区; 00H—1FH: 用户RAM区。 (2)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21页—23页);

(3)当MCS-51上电复位后,片内各寄存器的状态,见34页表2-6。 PC=0000H, DPTR=0000H, Acc=00H, PSW=00H, B=00H, SP=07H, TMOD=00H, TCON=00H, TH0=00H, TL0=00H, TH1=00H, TL1=00H, SCON=00H, P0~P3=FFH 6. 程序计数器PC:存放着下一条要执行指令在程序存储器中的地址,即当前PC值或现行值。程序计数器PC是16位寄存器,没有地址,不是SFR. 7. PC与DPTR的区别:PC和DPTR都用于提供地址,其中PC为访问程序存储器提供地址,而DPTR为访问数据存储器提供地址。 8. MCS-51内部有2个16位定时/计数器T0、T1,1个16位数据指针寄存器DPTR,其中MOVE DPTR, #data16 是唯一的16位数据传送指令,用来设置地址指针DPTR。(46页) 定时/计数器T0和T1各由2个独立的8位寄存器组成,共有4个独立寄存器:TH1、TL1、TH0、TL0,可以分别对对这4个寄存器进行字节寻址,但不能吧T0或T1当作1个16位寄存器来寻址。即:MOV T0,#data16 ;MOV T1,#data16 都是错的,MOV TH0,#data;MOV TL0,,#data是正确的。 9.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16页) (1)PSW的格式: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PSW D0H (2)PSW寄存器中各位的含义; Cy:进位标志位,也可以写为C。 Ac:辅助进位标志位。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单片机学习心得

单片机学习心得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 学号:

单片机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电子技术中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数字电路,因为数字电路在里面的应用很多。学习单片机最好先从汇编语言入手,虽然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编程效率低,但它比C语言占用内存小,执行速度快等优点,在刚接触单片机时更容易学习。由于单片机涉及的知识很多,所以我们只能循序渐进的学习,逐步的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循。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对单片机没有什么认识,不知道什么是单片机,更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通过学习才大体知道了单片机的一些知识。由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I/O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以及串行通信接口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构成了一个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单片机。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在工业自动化中应用有数据采集、测控技术。在智能仪器仪表中应用有数字示波器、数字信号源、数字万用表、感应电流表,自动取款机等。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应用有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电视机、微波炉、手机、IC卡、汽车电子设备等。在通讯方面应用有调制解调器、程控交换技术、手机、小灵通等。在武器装备方面应用有飞机、军舰、坦克、导弹、航天飞机、鱼雷制导、智能武器等。学习单片机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如果只想速成,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单片机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不可能在朝夕间就学会,只能一点点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当你一步步去学习、去积累之后,你的单片机水平才会提高。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理解,要逐渐养成自己的编程思路,在编程过程中还要注意细节问题,如果因为粗心大意将程序写错,将会无形间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工作量,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编写的程序将越来越长,如果出现很多错误,在

高一通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 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技术发明。 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 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 技术回答怎么办; 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权申请: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 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满足

单片机总结

一、中断 (2) 1、中断优先级控制IP (2) 2、中断请求控制标志TCON (2) 3、中断允许控制IE (3) 4、写中断函数(不用在main函数前声明): (3) 二、定时器 (4) 1、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写程序时选择定时器和工作方式(设置M0、M1)。 (4) 2、对定时器装初值: (4) 3、设置中断: (4) 4、启动定时器控制寄存器: (4) 5、写中断函数(不用再main函数前声明): (5) 6、注意:中断函数中的功能程序代码的执行时间不要超过定时时间。 (5) 三、串行接口 (6) 1、将TMOD设置成定时器1,工作方式为2 (6) 2、计算T1的初值:TH1和TL1的值相同: (6) 3、启动定时器T1(对TCON设置):TR1=1; (6) 4、确定串行口控制SCON: (6) 5、串行口工作在中断方式时,进行中断设置: (6) 6、写中断函数。 (6) 串口补充:波特率的计算: (6)

一、中断 中断涉及到的寄存器和写程序时的操作顺序: 1、中断优先级控制IP IP的每一位需用程序置一,某个控制位置一,相应得中断源就设定为高级中断。 同一优先级中的中断申请不止一个时,则有中断优先权排队问题。同一优先级的中断优先权排队,由中断系统硬件确定的自然优先级形成,其排列如所示: 2、中断请求控制标志TCON IT0(TCON.0),外部中断0触发方式控制位。 当IT0=0时,为电平触发方式,P3.2引脚低电平有效。 当IT0=1时,为边沿触发方式,P3.2引脚下降沿有效。 IE0(TCON.1),外部中断0中断请求标志位。单片机硬件自动置位和自动清零,不用编写在程序中。 IT1(TCON.2),外部中断1触发方式控制位。 当IT0=0时,为电平触发方式,P3.3引脚低电平有效。 当IT0=1时,为边沿触发方式,P3.3引脚下降沿有效。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单片机实训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训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训总成绩:

一、节日彩灯设计 题目:8位逻辑电平模块上的LED小灯从左向右呈现“鞭甩”的实验现象,状态间隔为0.25秒;按键1开始,按键2结束。 原理图 程序代码: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tab[]={0x7f,0x3f,0x1f,0x0f,0x07,0x03,0x01,0x00}; sbit S1=P1^4; sbit S2=P1^7; unsigned char i,j; delay(unsigned int x) { for(j=0;j

for(i=0;i<10;i++); } void main() { uchar i,b,d; while(1) {if (S1==0) {delay(50); if(S1==0); S1=b; b=0; {for(i=0;i<8;i++) { P2=tab[i]; delay(50); {if (S2==0) {delay(50); if(S2==0); S1=d; d=1; P2=0xff; }} } } } } } 设计思想总结 用C语言程序控制单片机最小系统,使IO口输出高低电平控制彩灯电路的闪烁。节日彩灯控制器是利用将单片机的CPU、RAM、ROM、定时器/计数器及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特点。通过其与发光二极

管及驱动电路的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硬件电路。然后通过对单片机的ROM 进行编程,实现对彩灯闪烁的控制。 二、定时器实现流水灯 题目:利用定时器/计数器T0产生2秒钟的定时,每当2秒定时到来时,更换指示灯点亮,依次循环点亮。 原理图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t lamp = 0xfe ; int cnt = 0; main() {P2 = 0xfe; TMOD = 0x01; TL0 = (65536 - 50000) % 256; TH0 = (65536 - 50000) / 256; TR0 = 1 ; ET0 = 1;

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大型机阶段(1946年ENIAC、1958年103、1959年104机)、 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收购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 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中长期天气预报)、事务处理(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过程控制(常使用微控制器芯片或者低档微处理芯片)、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 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每个刀片是一个主板,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以210换算)≈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1Gbps(10亿)=103Mbps(百万)=106Kbps(千)=109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EPIC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 (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

单片机实验心得体会3篇

单片机实验心得体会一:单片机实验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真快,不经意间,一个学期就到了尾声,进入到如火如荼的期末考试阶段。 在学习单片机这门课程之前,就早早的听各种任课老师和学长学姐们说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多做单片机实验。 这个学期,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在实验室做了7次实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强化理论知识。 现在,单片机课程已经结束,即将开始考试了,需要来好好的反思和回顾总结下了。 第一次是借点亮led灯来熟悉keil软件的使用和试验箱上器材。第一次实验体现了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敏感度。虽然之前做过许多种实验。但依旧发现自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已懂的东西没耐心听下去,容易开小差;在听老师讲解软件使用时,思路容易停滞,然后就跟不上老师的步骤了,结果需要别人再次指导;对软件的功能没有太大的热情去研究探索,把一个个图标点开,进去看看。所以第一次试验相对失败。鉴于此,我自己在宿舍下载了软件,然后去熟悉它的各个功能,使自己熟练掌握。 在做实验中,第二个问题应该是准备不充分吧。一开始,由于没有课前准备的意识,每每都是到了实验室才开始编程,完成作业,导致每次时间都有些仓促。后来在老师的批评下,认识到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老师提前把任务告诉我们,就是希望我们私下把程序编好。于是我便在上机之前把程序编好,拷到u盘,这样上机时只需调试,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就会节约出时间和同学讨论,换种思路,换种方法,把问题给吃透。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是作为我们这个专业的基本素质。 三是我的依赖性很大,刚开始编程序时喜欢套用书上的语句,却对语句的理解不够。于是当程序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修改,眼前的程序都是一块一块的被拼凑整合起来的,没法知道哪里错了。但是编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错误。于是便只能狠下决心,坚持自己编写,即使套用时,也把每条语句弄懂。这也能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还有一次实验是调出电脑里的程序,让它在试验箱上实现其功,让我们去体会别人编程的技巧和程序逻辑美感。看了之后,不得不说我目前的水平简直太小儿科了。还有连线也是个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 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 一、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创新性 3、技术的综合性 4、技术的两面性 5、技术 的专利性 注:能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出体现技术的什么性质。 二、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设计:是基于一定的设想,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技术:认为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是什么为什么”,二技术是“怎么办”。 2、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3、技术的丰富内涵:技术设计是设计的核心。 三、人机关系及其目标 人机关系:物品与使用的人产生一种相互的关系。 人机关系的目标:1、高效 2、健康 3、舒适 4、安全。 四、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等探索性试验活动。 技术试验的方法:1、优先实验法 2、模拟实验法 3、虚拟实验法 4、强化实验法 5、移植实验法 五、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编写产品说明书 六、设计的一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2、实用性原则 3、经济型原则:最低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益。 4、美观原则 5、道德原则 6、技术规范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七、方案构思的方法 方案构思: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方法:1、草图法 2、模仿法 3、奇特构思法 八、常用的创造技法 1、头脑风暴法 2、列举法 3、设问法 九、常见的技术图样 1、正投影与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形体的尺寸标注 3、机械加工图 4、剖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