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活检的应用
活检的作用

活检的作用活检是一种医学诊断技术,通过取得患者体内组织或细胞的样本,进行镜下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了解病变性质和病因,对疾病的预后、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活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下将详细介绍其作用。
首先,活检可以确定疾病的诊断。
通过病变部位的细胞或组织样本的镜下观察,可以明确病理变化的性质和程度。
比如,在肿瘤诊断中,活检是确定肿瘤良性还是恶性的金标准。
通过观察细胞或组织的形态、核型和细胞排列,可以确定病理类型,从而为病人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
其次,活检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通过活检,可以了解病理变化的影响范围,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预测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例如,在肝脏疾病中,通过肝活检可以确定肝纤维化程度,提供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参考。
第三,活检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活检,可以了解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例如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情况等,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例如,肺癌患者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可以选择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另外,活检可以监测治疗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进行活检,可以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例如在放化疗后,通过活检可以判断病变的大小、形态和细胞学变化,从而判断治疗的效果,指导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活检还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筛查工作。
通过对疾病相关组织或细胞进行活检,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例如,在乳腺癌筛查中,乳腺组织活检可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综上所述,活检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确定疾病的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监测治疗的效果,促进疾病的预防和筛查工作。
因此,活检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技巧及临床分析

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技巧及临床分析肝脏穿刺活检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简便、有效的肝脏穿刺活检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技巧及临床分析,以供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技术要点1.术前准备:在进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前,应对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告知患者相关的术前注意事项。
2.术中定位: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要求在较短时间内精准地确定穿刺点,以达到准确采集肝脏组织的目的。
常见的定位方法有B超引导、CT或MRI引导。
B超引导穿刺是一种可靠、便捷的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并避免损伤血管和胆管。
3.穿刺技巧:在确定好穿刺点后,应采用消毒良好的穿刺针逐层穿刺,直至可见血液回流。
此时,应立刻固定针头,抽取一定量的肝组织,并放置在4%多乐士液中固定,以免组织被损伤。
4.术后处理:取出穿刺针后,应立即进行腹部B超检查,判断有无出血或胆汁漏。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并予以处理。
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临床分析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是一种准确、简单、可重复性好的诊断方法。
它可以确定肝癌、肝硬化、肝炎、肝囊肿等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穿刺点出血、胆汁瘘、肝左叶静脉、门静脉穿孔等。
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时,医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合并症等因素,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同时,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要求医生具备精湛的技术和经验。
术者应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掌握穿刺技巧、穿刺深度和采集组织的方法,避免损伤肝脏、胆管等重要器官。
在临床应用中,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体上,这种技术安全性高、可靠性好,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要求较高,但对于患者而言,能够帮助其早期发现病情,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总结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简便、有效的肝脏穿刺活检方法。
术前准备、术中定位、穿刺技巧、术后处理等方面均需要医生十分重视。
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

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摘要:目的:经皮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临床上简称肝活检术,是采取肝组织标本的一种简易手段;是目前诊断肝脏疾病科学、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技术是遵循寻证医学原理进行的,为了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肝脏疾病。
在B超图像引导下,由穿刺所得组织块进行组织检查制成涂片做细胞学检查,为肝脏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疗效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活检术;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临床意义。
肝穿刺活检术主要用于以下方面:明确肝脏疾病的病因,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判断疾病的活动和进展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早期发现肝纤维化、肝硬化,提早进行预防治疗;判断治疗的疗效及预后;肝脏占位的性质诊断等方面,特别是在确定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上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
肝穿刺活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随着穿刺器械和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现在普片采用巴德15X18号弹簧穿刺针进行瞬时肝穿刺活检,方便简单,实践证明成功率高达99.8%以上,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严格按照肝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患者,术前术后做好充分的准备;穿刺术不会加重原有肝脏的疾病,不会加重病情,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肝穿刺术前准备:1、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穿刺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手术协议书。
2、医生要为患者做好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
3、患者要保持好心情,不要紧张,以便配合医生进行穿刺术。
4、护理人员要在穿刺前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肝活检的适应症:1、肝功能检查异常,性质不明者。
2、肝功能检查正常,但症状、体征明显者。
3、不明原因的肝大,门脉高压或黄疸。
4、对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类型诊断,病情追踪,疗效考核及预后的判断。
5、肝内胆汁淤积的鉴别诊断。
6、慢性肝炎的分级:特别是肝纤维化,在发病早期,通过血液化验、B超检查一般难以发现。
但是通过肝穿刺检查,可以对肝脏纤维化和早期、静止或尚在代偿期的肝硬化进行精确诊断,并能够鉴别肝硬化临床分类,区分是酒精性肝硬化还是肝炎后肝硬化,以及是否伴有活动性肝炎;可发现活动性肝硬化或慢性活动性肝炎。
肝穿活检应注意的问题

肝穿活检应注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病理学的认识,已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应用肝穿活检,肝病临床科室也逐渐认识到通过肝穿活检可进一步提高对肝病的深层认识,从而对病人进行正确的治疗,并将病理组织学的诊断视为肝病的最终诊断。
肝穿活检可阐明肝脏慢性病变的活动性、发展阶段、病变程度,进而了解各种肝病的演变过程,及时选择抗病毒药物,对其疗效进行评估,肝活检还能对各种疑难病例提供形态学的诊断依据,进行鉴别诊断,能发现早期肝硬化,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同时,可排除其它病变或发现并存的肝脏病变,而各种肝病机理的研究也离不开肝穿活检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性观察,因此,肝穿活检已成为对肝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影像学、生物化学不可替代的重要检查手段。
为了提高诊断率,工作中有必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肝穿活检有一定的适应症,并非任何肝病均可通过肝穿活检明确诊断,只有当肝病的病变具有弥漫性这一特点时,肝穿标本方可显示基本病变,从而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比如:病毒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炎、肝脂肪变、肝内肝外阻塞性黄疸、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等。
而局灶性病变,如原发性肝癌必须在超声引导下定位肝穿,才能获得较有价值的标本。
二、肝穿组织的长度与诊断的准确性是成正比的。
有学者[1]做过统计,肝穿组织的长度小于6mm,慢迁肝的漏诊率为36.57%,慢活肝为3.54%,当大于9mm时对各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确诊率为100%.如果肝穿的组织过小,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就不够,明确诊断就有困难,尽管病毒性肝炎具有弥漫性,但也不是每个肝小叶都具有均匀一致的改变,因此,为避免漏诊,标本的长度一般不得小于1.0cm,宽度不小于0.1cm,长度以1.5—3.0cm为最佳。
如肝穿组织不足1.5cm,包含完整的汇管区不足6—8个,诊断的准确性就有影响。
三、肝穿活检虽可为临床肝病提供治疗的第一手资料,但前提是临床医生必须提供详细的临床资料。
任何检查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肝穿活检也有其局限性。
肝组织病理活检介绍

肝组织病理活检介绍肝组织病理活检是什么?肝组织病理活检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采用快速穿刺方法,从肝内抽取少量的肝组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的改变,再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肝病的诊断。
快速肝穿刺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目前诊断肝硬化比较流行的方法。
一、诊断意义:通过对活检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明确脂肪肝病变程度、类型、有无合并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对病人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亦有重要价值。
此外,像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各种类型的肝硬化等,其肝脏病变呈弥漫性,取出较小肝组织,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可为各种肝病或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确定、补充或纠正临床诊断,有助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发现,也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
另外,肝活检活组织也是一种治疗手段,肝脓肿病人可通过肝活检抽出脓液,同时还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治疗。
二、主要应用:①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②为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③无症状性可疑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肝活检是唯一诊断手段;④戒酒后ALD或ALD有不能解释的临床或生化异常表现者;⑤肥胖减少原有体重10%后肝酶学异常仍持续者,需肝活检寻找其他原因;⑥任何怀疑不是单纯肝组织脂变或疑有多病因引起者。
三、术前准备:术前应检查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肌注维生素Kllom9,每日1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对于凝血酶原时间不符合穿刺条件者,术前应给予2~3u的新鲜干冻血浆;对于血小板低者应输血小板)。
(1) 穿刺前应测血压、脉搏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肺气肿、胸膜肥厚,验血型,以备必要时输血。
术前l小时可服地西泮10mg。
(2) 术前应检查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肌注维生素Kllom9,每日1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对于凝血酶原时间不符合穿刺条件者,术前应给予2~3u的新鲜干冻血浆;对于血小板低者应输血小板)。
经颈静脉肝活检专家共识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
03
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
出血
肝活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可能表现 为局部疼痛、血肿、腹腔内出血等。
感染
穿刺部位感染是另一种常见并发症,可能表 现为红肿、疼痛、发热等。
胆漏
肝活检可能导致胆汁泄漏,引发胆汁性腹膜 炎等严重并发症。
血气胸
经颈静脉肝活检可能误穿胸腔,导致血气胸 等严重并发症。
经颈静脉肝活检专家共 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经颈静脉肝活检技术概述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临床实践与经验分享 • 专家共识与推荐意见 • 总结与致谢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1 2
明确经颈静脉肝活检的临床应用
经颈静脉肝活检是一种通过颈静脉途径获取肝脏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方法,对于肝病的诊断和 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共识与推荐意
05
见
技术操作规范
穿刺路径选择
推荐采用右侧颈内静脉入路,确保穿刺针能够顺 利到达肝脏。
穿刺针选择
建议使用18G或更细的穿刺针,以减小创伤和并 发症风险。
活检组织获取
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穿刺,确保活检组织的质 量和数量满足诊断需求。
患者安全保障措施
01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 括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确 保手术安全。
预防措施建议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确保患者符合肝活检的适应症,并排 除禁忌症,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术前评估和准备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凝 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确保患者处 于最佳状态。
无菌操作
穿刺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降低感染风险。
2020 BSGRCRRCP指南肝活检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020 BSG/RCR/RCP指南肝活检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日前,英国胃肠病学会(BSG)、英国皇家放射医学会(RCR)联合英国皇家病理学会(RCP)共同发布了肝活检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指南。
本文主要针对肝活检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建议。
核心推荐➤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图像指导下进行经皮肝活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强推荐,低证据质量)。
➤在进行不通过图像指导的肝活检前,应对近期肝脏成像(稳定期肝病患者在前3个月内的肝脏成像)进行检查(强推荐,低证据质量)。
➤应使用超声辅助来降低肝活检并发症的风险(中等推荐,低证据质量)。
➤图像引导的肝活检应用于靶向病灶或肝脏解剖结构改变的患者(如既往接受劈离式肝移植或肝切除的患者)(强推荐,低证据质量)。
➤建议使用自动切割型针头。
但在选择针头时,还应考虑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中等推荐,低证据质量)。
➤建议活检一次通过,除非收集的材料不足以进行组织学诊断(中等推荐,低证据质量)。
➤经皮肝活检之前不应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除非存在胆肠吻合,或既往活检后并发感染或明显的胆道败血症(中等推荐,低证据质量)。
➤对于非损伤性肝脏活检,如果INR > 1.4,建议采用经静脉途径(中等推荐,中等证据质量)。
➤如果稳定期肝病患者需要经皮靶向活检,INR为1.5-2.0不是禁忌证;然而,在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的情况下,出血的风险可能更高(中等推荐,中等证据质量)。
➤建议在肝脏活检前不要用新鲜冰冻血浆校正INR≤2.0的患者(强推荐,中等证据质量)。
➤建议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考虑在经皮活检前3天停用阿司匹林,但该决定将取决于阿司匹林的适应证和活检的紧迫性(中等推荐,低证据质量)。
➤对于患有急性肾损伤、急性或慢性失代偿期肝病的患者,建议尽可能避免进行肝活检,因为这些疾病通常以消耗性凝血障碍和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为特征,因此这些患者出血的风险很高。
与出血风险极高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 30×10^9/L、纤维蛋白原水平< 0.6g/L 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00秒。
特殊染色在肝脏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应用特殊染色后,肝脏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予以探讨。方法:以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的62例肝病患者的肝组织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予以铁染色、Masson染色、D-PAS染色与网状纤维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对肝脏组织的各部位所显示的颜色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经铁染色后,肝脏部位的含铁血黄素会呈现出蓝色;经Masson染色后,胶原纤维组会呈现出蓝或绿色,而肌纤维呈现出红色,上皮组织与细胞核则分别呈现出淡红色与蓝黑色;经D-PAS染色后,胆汁、卟啉、脂褐素、铜与铜结合蛋白依次呈现出褐色、深红棕色、红色、紫色;网状纤维经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后,会呈现出黑色细丝网状。结论:经特殊染色后,肝脏组织中的不同色素颗粒与组织会显示出不同颜色,对相关疾病与以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讨论
3.1铁染色
此染色手段常采用普鲁士蓝(Perls)染色法,其作用机理在于含铁血黄素以及蛋白当中的铁元素经普鲁士蓝液染色后,会显示为蓝色,而铜与胆汁经此反应分别会呈现出金褐色与绿色,而对于普通的HE染色而言,含铁血黄素、铜与胆汁的染色结果相近,颜色难以区别,故易被忽略,对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很大。上述铁染色颗粒于功能正常的肝脏组织中储存量极少,只以铁结合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肝细胞内,而当其中铁含量过多时,就易出现各类血色病,即有继发性血色病、色素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以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等症的患者肝细胞内会存在铁染色颗粒显著增多的情况[1]。若过量的铁在肝脏组织中长时间集聚,就会致使肝组织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形成,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引发肝脏癌变等恶性病症,故而准确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2结果
观察结果显示,经铁染色后,肝脏组织中的含铁血黄素显示为蓝色;经Masson染色后,胶原纤维组织会呈现出蓝或绿色,而肌纤维呈现出红色,上皮组织与细胞核则分别呈现出淡红色与蓝黑色;经D-PAS染色后,胆汁、卟啉、脂褐素、铜与铜结合蛋白依次呈现出褐色、深红棕色、红色、紫色;网状纤维经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后,会呈现出黑色细丝网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活检
简介
经皮肝穿刺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采用快速穿刺方法,从肝内抽取少量的肝组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的改变,再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肝病的诊断。
但由于所得标本较小,尚难完全代表肝脏的全部病变。
不过像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各种类型的肝硬化等,其肝脏病变呈弥漫性,故虽取出的肝组织较小,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同时,快速肝穿刺术操作简单,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很少。
所以,肝穿刺仍是目前诊断疾病的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方法。
肝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的唯一方法。
目前多在B超引导下进行肝穿刺,抽吸肝组织活检,远较过去的盲目肝穿刺法准确安全,尤其对于局灶性脂肪肝或弥慢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与B超下肝癌鉴别有困难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通过对活检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明确脂肪肝病变程度、类型、有无合并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
这对病人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亦有重要价值。
但由于它是一种创伤性检查。
病人难以接受,普及相对比较困难。
医学上对肝活检的认识如何?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胆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对取出的肝组织作形态学检查时进行必要的特殊染色、组织生化检测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
国外曾报道2例CT和超声检查提示转移性肝癌的局灶性脂肪肝,肝活检证明为局部脂肪浸润。
脂肪肝可见肝细胞内充满脂滴,胞核偏边,只有妊娠期和四环素脂肪肝的肝细胞内脂滴微小,均匀散布而胞核有位于中央。
多数疾病的脂肪浸润分布于小叶中央区,也有位于小叶周边区者。
有的还伴有肝细胞坏死,胆淤或纤维化。
主要应用
肝活检有创伤性,患者有时难以接受,故目前主要用于:①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②为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③无症状性可疑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肝活检是唯一诊断手段;④戒酒后ALD或ALD有不能解释的临床或生化异常表现者;⑤肥胖减少原有体重10%后肝酶学异常仍持续者,需肝活检寻找其他原因;⑥任何怀疑不是单纯肝细胞脂变或疑有多病因引起者。
肝活检术前准备
术前应检查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肌注维生素Kllom9,每日1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对于凝血酶原时间不符合穿刺条件者,术前应给予2~3u的新鲜干冻血浆;对于血小板低者应输血小板)。
(1) 穿刺前应测血压、脉搏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肺气肿、胸膜肥厚,验血型,以备必要时输血。
术前l小时可服地西泮10mg。
(2) 术前应检查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肌注维生素Kllom9,每日1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对于凝血酶原时间不符合穿刺条件者,术前应给予2~3u的新鲜干冻血浆;对于血小板低者应输血小板)。
>>>>推荐阅读:乙肝患者检查项目有哪些
(3)向患者解释穿刺目的,练习屏气方法(在深呼气末屏气片刻)。
有咳嗽者,术前l小时给服可待因0.039。
(4) 用品准备:无菌肝活检包、高弹力腹带、消毒手套、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标本固定液等。
术者应熟悉操作程序并仔细检查器械。
(5) 详细询问病史、用药情况。
如有使用抗凝药物,至少应在穿刺前72小时停用。
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可为各种肝病或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确定、补充或纠正临床诊断,有助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发现,也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
另外,肝活检活组织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肝脓肿病人可通过肝活检抽出脓液,同时还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治疗。
肝活检用于肝细胞癌(HCC)诊断的网上资料
美国圣路易斯大学Bialecki等报告,在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方法中,肝活检的敏感性优于无创诊断技术,特别是对于直径较小的肿瘤。
美国圣路易斯大学Bialecki等报告,在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方法中,肝活检的敏感性优于无创诊断技术,特别是对于直径较小的肿瘤。
因而在诊断HCC 疑似病人时,推荐进行影像学指导下的肝活检。
目前美国的HCC诊疗指南不要求用活检来证实诊断。
近3年来,美国HCC 的发病率成倍增长,对高危人群的频繁筛查提高了疾病的早期检出率。
临床常用的HCC诊断方法包括,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以及超声、磁共振成像、CT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方法。
临床表现明显的HCC是否需要进行活检来确诊一直存在争议,反对进行活检的原因为,现有无创方法的准确率非常高,同时也担忧穿刺活检会造成肿瘤沿穿刺针孔在肝内播散。
该项回顾性研究比较了118例HCC疑似病人的肝脏穿刺活检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结果显示,118例病人中,74例(63%)经活检诊断为HCC,另有10例在随访中被诊断为HCC。
活检结果阳性与结果阴性的病人相比,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较高(P=0。
14),但两组病人其他的检查项目,如肝功能指标、影像学检查显示的肝脏肿块大小以及Child-Pugh分级都没有明显差别。
病人均未出现肿瘤细胞沿活检孔道播散的现象。
在32例肿瘤直径>5 cm的病人中,有25例最终被确诊为HCC,24例首次活检时即被准确诊断,1例漏诊病人在随访中被正确诊断。
而根据欧洲肝病学会(EASL)和美国器官共享联合网络(UNOS)的无创性诊断标准,分别有26例
和29例病人被诊断为HCC。
其中4例为其他病变被误诊为HCC。
在17例肿瘤直径>1.9 cm的病人中,6例通过活检被诊断为HCC,无1例被漏诊;而根据EASL和UNOS的无创性诊断标准,无1例被诊断为HCC。
肝脏穿刺活检的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7。
3%。
UNOS诊断标准的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51.4%,阳性预测值为77.3%,阴性预测值为50.0%。
研究显示,对于直径>5 cm的肿瘤,肝活检诊断的敏感性与无创性诊断相似,但对于直径较小或非常小(<1 cm)的肿瘤,肝活检能检出更多的HCC。
在美国的肿瘤诊疗指南中,大多规定肿瘤经活检病理诊断后方可治疗,HCC 是少数不需要活检就可以诊断并进行手术或化疗的肿瘤。
主因可能是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成熟,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的是接受肝脏穿刺活检的病人,所以对于肝活检的作用是正相放大的。
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当直径较大的肝脏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为非特异性时,肝脏穿刺可以排除假阳性病人;对于直径较小的肝脏病变,影像学检查容易漏诊。
研究者建议,对于直径<1 cm的肝脏肿瘤,推荐用肝脏穿刺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但我们认为在实际应用中难度非常大。
研究者还认为,肝脏活检极少造成肿瘤细胞沿穿刺针道播散,这与我们的观察相似。
因为中国人的肝癌往往继发于肝硬化,在此基础病变上,小的肝脏肿瘤穿刺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技术的可行性需要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