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猪生产性能测定
皮特兰种猪选育技术及利用方法

皮特兰种猪的选育技术及利用方法1、材料与方法1.1测定猪的选择: 70日龄30kg左右选取待测皮特兰种猪进行测定。
1.2测定规程:根据《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技术要求进行各阶段性能测定。
1.3测定性状:包括繁殖性状、生长性状和胴体性状。
1.3.1总产仔数: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活仔、死胎、木乃伊和畸形在内;1.3.2 产活仔数:产后24小时内存活的仔猪数;1.3.3 21日龄窝重:同窝存活仔猪到21日龄时的全窝重量,包括寄入的,不包括窝出的;1.3.4 达100kg体重日龄:测定猪体重达80 kg ~105 kg时称重,记录日龄并校正至100 kg。
采用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所提供的校正公式;1.3.5达100 kg体重背膘重:在测定100 kg体重日龄时,同时用B超扫描测定倒数第3肋至第4肋间处的背膘厚,并校正至100 kg 体重的活体背膘厚。
1.3.6眼肌面积:在测定活体背膘厚的同时,B超扫描测定同一部位的眼肌面积。
1.4测定方法与环境1.4.1测定方法所有母猪正常产仔的全都进行繁殖性能测定。
到60日龄每窝选出规定的头数称重进入测定舍,预饲一周后,体重达30 kg左右开始测定。
体重达80 kg~105 kg时进行称重,同时用B超仪测背膘厚度和眼肌厚度,然后校正到达100 kg体重时的指标。
1.4.2测定环境采用自动料箱喂料,自由采食,自动饮水。
测定舍采取畜禽空调,进行干清粪工艺,测定猪公为单栏母为群养。
1.4.3饲料营养用本公司专业化饲料厂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
2.结果与分析2.1繁殖性能皮特兰种猪核心群正常产仔母猪全部进行繁殖性能测定,繁殖性能见下表。
表1皮特兰母猪的繁殖性能年度窝数总仔数活仔数28日龄窝重 35日龄窝重 19983610.112.20 8.472.51 44.56.80 73.14.801999529.332.11 8.832.38 47.89.6020008110.442.74 9.442.3578.49.60 200115010.292.0952.39.80 77.410.2 20021729.712.4254.99.4080.39.70图1皮特兰总产仔数选育进展表2皮特兰猪的生长性能年度头数初测日龄体重终测日龄体重达100KG日龄 19981807027.63.1 17594.36.1019991056926.42.393.25.20 187200019028.22.6 16690.24.60 1812036828.93.4 16796.96.6017220022066628.42.616597.305.40169图2皮特兰猪达100KG日龄的选育进展通过图表2可以看出,我场选育的皮特兰猪不仅繁殖力在提高强,且生长速度组间达100 kg日龄差异极显著。
猪生产学

名词解释泌乳力:21日龄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衡量母猪泌乳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泌乳量:泌乳母猪在一个泌乳期内的泌乳量饲料转化率: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的饲料来表示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交界处的长度,称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
活体背膘厚:体重达100kg时,猪倒数第三至第四肋骨间4-6cm背膘厚度。
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PSE肉:宰后45min和24h眼肌的PH分别低于和的肉,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的征状DFD肉:宰后24h半膜肌的PH高于的肉,宰后肌肉外观呈暗红色、质地坚硬、肌肉表面干燥。
MAS(标记辅助选择):指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生物有机体基因组进行标记,利用标记基因型准确地估计数量性状的育种值,并以该育种值进行选育日增重:=(结束重-开始重)/育肥天数SEW:隔离式早期断奶法。
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d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
生产节律:相邻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全进全出制:同一批猪群同时转入、同时转出,按节律转群进行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
后效行为:指猪后天获得的行为,是猪出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建立起来的测定站测定:指把各核心群的被测种猪集中到中心站测定,在相对一致的环境条件下,按统一的的测定规程进行测定,测定后,统一公布测定结果,并进行平等分级和良种登记。
猪应激综合征:猪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恶性高热猝死以及肉质变劣等的综合症候群发情周期:从上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的这段时间,约为21天。
大致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休情期。
种猪测定岗位职责

种猪测定岗位职责种猪测定岗位职责是确保种猪的质量和繁殖能力,以提高整个养殖系统的产量和效益。
种猪测定是猪种改良和选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种猪的观察、评估和记录,确定其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为优良繁殖猪的选育和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种猪测定岗位的主要职责:1. 种猪观察和评估:种猪测定人员需要对种猪的体型、外貌特征、行为、繁殖能力等进行观察和评估。
他们应当熟悉各种猪种的标准和特点,能够准确判断种猪的优劣和潜在遗传特性。
2. 测定和记录数据:种猪测定人员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和工具,对种猪进行体重、体尺、体温、血液成分等方面的测定。
他们需要准确记录测定数据,包括种猪的个体信息、测定结果和观察情况。
3. 数据分析和报告:种猪测定人员需要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以评估种猪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潜力。
他们需要掌握统计学和遗传学等相关知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然后生成相关报告,向领导和团队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4. 了解养殖管理:种猪测定人员需要了解养殖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猪舍环境、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应当与养殖管理人员密切合作,及时沟通交流,以保证测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5. 评估和选育优良品种:种猪测定人员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估,确定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种猪。
他们需要与繁育专家和兽医专家协作,共同制定优良繁殖猪的选育计划和措施。
他们还需要指导养殖人员在养殖实践中选择和使用优良品种,以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6. 不断学习和研究:种猪测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养猪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新知识和技术,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
他们应当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7. 维护设备和工作环境:种猪测定人员需要负责维护和保养测定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他们还需要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全,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总结起来,种猪测定岗位的主要职责是对种猪进行观察、评估和测定,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DLY三元杂商品猪生产性能的测定

[ 9 】 王士长 , 陈静 , 潘健 存. 植 物乳 杆 菌对 断 奶 仔 猪 生 产 性 能和 血 液
生化指标的影响Ⅱ 1 . 中国 畜牧 兽 医 , 2 0 0 6, 3 3 ( 8 ) : 6 7 —7 0 .
[ 1 0 】文 静 , 孙 建安 , 周绪霞, 等. 屎 肠 球 菌 对仔 猪 生 长 性 能 、 免 疫 和
D L Y 商 品 猪 生 长 全 程 各 环 节 生 产 性 能 .以便 结 合 养 殖 场 现 有
生 产 水 平 科 学 调整 养 殖 各 环 节技 术 措 施 .从 而实 现 养 殖 效 益 最 大 化 。根 据 云 南 省 生 猪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永 胜 区 域 推 广 站 的安 排 和 永 胜 县 六 德 乡 兴 牧 养 猪 合 作 社 的 要 求 。于 2 0 1 3年 1 ~ 9
化 、遗传 特 性 及 基 因调 控 方 面 的 研 究 不 仅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 意 义 ,而且 具 有 广 阔 的应 用 前 景 。
参考文பைடு நூலகம் :
[ 1 ]刘 海 军 , 鲁春 刚. 乳 酸 茵 的 生 物 学 功 能 及 其 在 畜 牧 业 生 产 中的
f 6 ] 穆新元 , 孙春秋. 新 生仔 猪 口服 乳 酸 菌 效 果 观 察 Ⅱ 1 . 辽 宁畜 牧 兽
月 对 该 场 组织 完 成 了 L Y 能繁 母 猪 繁 殖 性 能 和 D L Y三 元 杂 商 品猪 生产 性 能 测 定 。
1 试 验 材 料 和 方 法
1 . 1 试 验 测 试 时 间 及 地 点
试验测试 时间为 2 0 1 3年 l ~ 2 0 1 3年 9月 .地 点 永 胜 县 兴
种猪生产性能测试与选留操作流程的探讨

2 准确清查母猪产仔数据 。 填写母猪产仔记录表 般一 个万 头 (0 6 0头 母猪) 规模 猪场 , 周有 每 2 4头母猪 分娩 、4窝仔猪 出生, 2 每天 就有 3 5窝仔 ~ 猪 出生 , 能有时每天也会 有十几 窝仔猪 出生 。每 可
一
窝仔 猪 中又有 死胎 、 乃伊 、 木 弱仔 、 仔 , 要一 一 健 都
大连础 明集 团有 限公司交流 岛原种猪场 , 根据 自己种猪群和测试设备 的具体实 际情况 ,建立 了适 于 自己猪场实 际的种猪测试流程 、种猪测试具 体操 作程序 、电子版及纸质版测试数据表格 资料 的登记 保存办法 ,为种猪场种猪测试人员提供 了一套简洁 易懂 、 综合 系统 的操 作方法 与流程 , 介绍如 下 , 现 仅 供 大家共 同研究探索 。 1 从种猪 配种记录资料入手 ,录入 GB S育种软件 管理系统 种猪群 引进 或核心育种 群确定 后 , 首先根 据种 猪 群个体 间亲缘关系及 个体亲属 的育种 资料 , 制定 猪群 配种方 案 。 严格按 照配种方 案配种做好 配种记 录 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否则 ,从生产仔猪的起点一 配 种记 录就 出现 误 差 ,其 测试 选 留结 果就 失 去 了 意义。 配 种记 录必 须 时时记 载 , 天天 记录 , 期录 入 定 G S育种 软件 管理系统。 B 将配种记录录入 G S育种 B 软件管理 系统 , 一般每周 1 至少每 月把配 种记录 次, 录入 1 。 次 这里必须强调 ,一般种猪选育场 不仅不 做杂交
强力推进安徽生猪“4+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猪站规范建设为 中心的生猪遗传改 良体系 ,以原 等市 ,要依托种猪场集 中建设 1 个省级种公猪 —2 种猪 场为中心 的种猪繁育体系 ,以省级种猪遗传 站 ,满足 周 边 县 区 种 源供 应 。 四是 推 进 生猪 改 良 评 估 中 心 为 中心 的种 猪 育种 体 系 。这 四个体 系各 体 系 建设 同 步实 施 。按 照 “ 产 管 理 严 格 ,配送 生
心 育 种 群 ,形 成 相 对 稳定 的育 种 基 础 群 体 。 二是
1 月 ,安徽 省 连 续 举 办 两 次种 猪 集 中测 定结 果 发 组 织 开 展种 猪 登 记 。结合 种猪 测 定 工 作 ,建 立全 2 布会 ,并 J  ̄ 实 施 了种 猪拍 卖 ,这 标 志 着 安徽 省 省种猪数据库 ,并组织开展种猪登记 。市级畜牧 i , b ] q 生 猪遗 传改 良工 作 在 质 的方 面迈 出 了一 大 步 ,为 主管部门按 照 《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 》的要求 ,组 下 一 步 全 面建 设 生 猪 良繁 体 系打 下 了坚 实 基础 。 织 技 术 推 广 部 门对 本 辖 区 内省生 猪 核 心 育 种 群 纯 下 一 步 ,安徽 省 的种 猪 性 能测 定 ,将 坚 持 场 内测 种 猪进 行登 记 ,及时 传送 省种 猪数 据库 。 定 和 测 定 中心 测 定 相 结 合 的 方式 ,以场 内测 定 为 4筹建 省 级生 猪 遗传 评估 中心 。争取 国家 . 主 ,每 年 开展 一 次集 中测定 ,每批 集 中测 定1 0 0 头 和省有关部门支持 ,紧密联系科 研单位 ,组建安 种 猪 。 随着 工 作 开 展 ,将 逐 步扩 大测 定 规 模 ,并 徽省生猪遗传评估 中心 。这将是全方位建设生猪
模 、较高水平 、符合标准 、基本满足本地猪人工
鲁甸县PIC猪生产性能测定试验报告

鲁甸县PIC猪生产性能测定试验报告
覃兴和;杨永华;唐盼平;储丽萍;范荣金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通过PIC猪的生长育肥性能和母猪繁殖性能试验得出结论:PIC猪具有优良的生产水平特质,30—50kg平均日增重735.69~772.85g/头,料重比在2.32—2.35:1;50—100kg平均日增重873.77~880.72g/头,料重比在2.88~2.91:1;30~100kg全期日增重821.57—839.84g/头,料重比为2.70:1,在160日龄内体重达100kg。
通过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十个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PIC猪品种特性优良,体现了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覃兴和;杨永华;唐盼平;储丽萍;范荣金
【作者单位】昭通市畜牧兽医站,657000;鲁甸县畜牧兽医局,657100;鲁甸县畜牧兽医局,657100;鲁甸县畜牧兽医局,657100;鲁甸县畜牧兽医局,65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6.46
【相关文献】
1.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
2.PIC猪生产性能测定试验
3.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
4.发挥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作用促进河北省养猪生产水平提升
5.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养猪学实验1-5

25
头、 颈
前 驱 中 躯 后 躯 乳房、 生殖器 肢、 蹄 合 计
5
15
20
20
5
10
100
附表2 理想瘦肉型种猪的体型与一般肉猪的体型比较
项目 头颈 肩 背腹部 四肢
理想瘦肉型体型
一般肉猪体型
头颈轻秀,下额整齐
平整 背平或稍拱,腹线整齐 中等长
颈过短或过长,下额过垂
粗糙 背腹线不整齐 卧系、腿过短或过长
肌肉中水分约占70%,测定方法如下: ◆ 重量加压法:在宰后2小时内,取第1-2腰椎处背最长肌,切 成1cm厚的薄片,用天平称压前肉样重,然后把肉样放在加压器上 加压去水,并保持5分钟,撤除压力后立即称量压后肉样重。结果 计算:失水率=(压前肉样重—压后肉样重)÷压前肉样重×100
系水力=1-(失水率÷该肉样水分含量)
1、剪耳号法:
即利用耳号钳(剪)在猪耳上打出缺口或园孔,每个缺 口或园孔代表一个不同的数字,把几个数字相加,即得出猪 的耳号。 编号方法: ● 用棉球上碘酒(或酒精)涂擦仔猪的耳背 ● 用消毒的耳号剪,在耳缘剪下不同的缺口或耳中间 打上不同的园孔,以此来代表不同的数字。 多采用“左大右小,上一下三”的剪耳法,
种猪个体号(ID)
• 建议个体编号用耳标+刺标或耳缺作双重标记
• 耳标编号为个体号第3位至第6位字母,即场号, 加个体号的最后6位 例如,DDXXXX199000101表示XXXX场一分 场1999年第一窝出生的第一头杜洛克纯种猪
美国常用的耳号系统 (1-3-9-27系统) :
右耳用于打窝号,左耳用于标个体号。标记到 161窝时需要重新开始 2×1+ 2×3 + 2×9 + 2×27 + 81=1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饲料利用率
饲料利用率(料比、料重比)=饲料总消耗 量/总增重 饲料利用率~日增重,呈正相关,即日增重 快的猪,则饲料利用率也高 瘦肉型猪饲料利用率高、脂肪型则低。 生长前期高、生长后期低
5、采食量
采食量与日增重呈正相 与背膘厚呈中等正相关 与胴体瘦肉率呈负相关
二、肥育试验方案的制定
2、平均日增重
平均日增重=(末重-始重)/测定天数 测定范围: 国外品种:30~100㎏ 国内品种: 20~75(90)㎏
3、目标体重背膘厚
校正背膘厚=实际背膘厚×A÷〔A+B× (实际体重-目标体重)〕 A、B为参数(见P41、表1-4-1),随品种、 性别而异。 活体测定常用A型、B型超声波测定仪(测 定部位不同)
达到目标体重日龄
考虑猪肉品质,达100㎏体重时的日龄应大 于154日龄,故多用154日龄体重作为指标, 校正方法: 154日龄校正体重={(WT+154)÷ 〔(DT +45)×199〕}-154 例:一头猪130日龄体重为70㎏,其154日 龄校正体重={(70+154)÷〔(130 + 45)×199〕}-154=100.72 ㎏
1、试验条件与要求 ⑴品种:每品种≧5个以上公猪血统, ≧ 80头基础母猪群。 ⑵个体:体重、乳头数,出生日期≦10天 ⑶试验组、头数:公猪性能测定则≧5个以 上公猪血统,同父异母(3窝),每窝任选1 头公猪→15头 ⑷健康:试验前免疫、前一周驱虫、公猪去 势。
肥育试验方案的制定
肥育试验方案的制定
4、试验猪的饲养管理 ⑴一栋猪舍、同一个饲养员 ⑵据品种、生长阶段制定饲料配方 ⑶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安静环境 ⑷记录:饲料消耗、健康、治疗、称重
猪生产性能测定
一、生产肥育性能测定 1、达到目标体重日龄 2、平均日增重 3、目标体重背膘厚 4、饲料利用率 5、采食量
1、达到目标体重日龄
目标体重:标准的屠宰体重。国外品种:100㎏。 实际应用:75~115 ㎏时称重,利用实测体重、 日龄、性别,校正到100 ㎏日龄。 方法: • 1、计算校正系数(CF) • 公猪:CF=WT÷DT×1.826040(WT:实测体重) • 母猪: CF=WT÷DT×1.714615 (DT:实测日龄) • 2、利用CF进行日龄测算 • 校正体重达100㎏日龄=DT-(WT-100)÷CF
2、试验前隔离观察与预饲 前2周预饲,喂试验前期料 3、试验方法 ⑴试验始末:始--预饲2周,体重达20~30 ㎏,末--体重达90~100㎏ 始末体重:连续2天晨空腹称重,平均值。
肥育试验方案的制定
⑵测定性状: 生长育肥性状:25~30㎏→90~100㎏日增重, →90~100㎏日龄。 饲料利用率: 25~30㎏→90~100㎏,每千克增 重耗料量。 活体背膘厚: 90~100㎏活体最后肋骨离背中线 4~6㎝处背膘厚,超声波测定仪。 若公猪性能与同胞性能相结合的测定方案,则须同 时进行同胞屠宰测定(胴体性状、肉质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