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麻疹防控自查总结

2015年麻疹防控自查总结
2015年麻疹防控自查总结

海拉尔农垦总医院2015年

麻疹防控自查工作总结

为消除麻疹,防止麻疹再度死灰复燃,及时发现麻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扎实做好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感控科人员对本院麻疹防控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工作总结于后: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消除麻疹是海拉尔卫生局和政府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为此我院领导高度重视麻疹防控工作,加强了对麻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抽调专人负责麻疹疫情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对我院就诊患者筛查工作

(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

三、加强麻疹监测,做好疫情处置

我院切实做好麻疹疑似病人的处理和麻疹疫情的监测处

置工作,及时做到麻疹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避免麻疹疫情的暴发和流行。特别是针对发热、出疹,伴咳嗽、

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作为重点筛查对象。

2014年我院共上报麻疹疑似病例54例,最后1例确诊为麻疹;。同时按监测要求及时录入麻疹疫情专报系统。无麻疹病例及疑似病例的漏报

四、主动监测工作

按照麻疹工作监测要求,麻疹监测工作人员每旬主动到监测医院进行麻疹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

五、加强工作督导

我院感控科进一步加强对本院医务人员的麻疹监测方案的培训及工作指导,通过专项工作督导和日常工作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麻疹监测工作质量。

海拉尔农垦总医院感控科

2015年3月6日

麻疹防控工作总结

麻疹防控工作总结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的通知》和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加速麻疹消除相关要求,针对我市麻疹疫情,为切实做好我市消灭麻疹工作,为了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地做好我市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我中心制定相关实施方案,落实各项麻疹预防措施。现把麻疹防控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及时部署麻疹防控工作 根据《关于开展2012年茂名市脊髓灰质疫苗应急免疫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市卫生局召开全市医院和各镇区卫生院院长会议,会议要求各院长要高度重视疫苗接种,特别是麻疹疫苗;要求各院长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同时,根据茂名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中心召开各镇区防疫组人员会议,要求各防疫组落实好该通知要求,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二、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防病意识 各乡镇卫生院通过宣传墙报、标语、单张和宣传车等多渠道进行社会宣传动员活动,提高社会参与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为消除麻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工作 我中心认真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和要求,做好麻疹疫苗的运输分发,并且做好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并做好相关设备的后勤保障,确

保疫苗按质、按量分发到各个镇卫生院。同时,于2012年5月22日至6月17日疾控免疫规划股相关人员对我市云潭等7个乡镇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其中各镇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如下:1、基础接种率:仅有荷塘、谢鸡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云潭、平山、深镇、顿梭、沙田均未达到95%,其中顿梭接种率最低,为78.95%。2、加强接种率:荷塘、沙田均达到100.00%,其余镇均未达到95%,其中深镇接种率最低,仅有37.04%。对未达到95%以上镇区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全市各镇区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督导 根据茂名市《关于开展2012年茂名市脊髓灰质疫苗应急免疫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市卫生局成立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于3月13日至21日对全市脊髓灰质疫苗应急免疫和麻疹疫苗进行现场督导检查以及接种率快速评估,领导小组以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龚小炎为组长,卫生局副局长邹胜源、疾控中心主任李志式为副组长,组员由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相关人员组成,督导小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接种完成情况如下: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应种8994人,补种完成8763人,接种率为97.43%。根据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再次开展麻疹查漏补种工作,为使工作顺利进行,市卫生局于6月25日至28日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单位的查漏补种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导工作由邹胜源副局长、李志式主任、邹中荣副主任分别带队,组员由卫生局和疾控中心人员组成,分成三组对28个镇区卫生院进行督导检查。

洪湖防保站2010年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总结

洪湖防保站2010年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总结 余江县疾控中心: 为了确保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根据卫生部《2006年-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2010年余江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站实际,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我站于2010年9月11日-25日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圆满的完成了上级所交付的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我站在接到通知后制定了《洪湖防保站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乡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小组,以防保站长为组长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小组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诊断小组,确保接种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二、宣传动员及人员培训 我站把本次宣传工作放在疫苗接种工作的首位,乡政府召开了村委会干部动员会,要求村干部把此次工作精神贯彻到村小组,每个村发放了宣传手册,张贴了宣传标语,悬挂了宣传横幅,防保站于8月25日召开了麻疹强化免疫相关人员培训会议,防疫专干对各村麻疹强化免疫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从组织领导,宣传动员,人员培训,现场接种等具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将工作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将接种工作落到实处。 三、目标人群摸底 动员及培训会议结束后,8月26日-31日各村级防疫员对自己所管辖地段的目标儿童进行了挨门逐户的调查登记,全面的掌握了目标儿童数,告知了家长接种的时间和地点,接种时带好接种证等事项,为实施接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接种方式及接种结果 在此次麻疹强化免疫工作中我站采取了固定接种点进行接种,全乡共设立固定接种点14个,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全乡8月龄-4周岁儿童摸底1663人,实际接种1601人,接种率96.3%,达到了文件要求。 五、麻疹强化免疫督导检查 我站派出督导员3人对辖区麻疹强化免疫摸底,冷链运转,接种实施,资料汇总,接种后快速接种率调查等工作进行了全程督导检查,在督导过程中没有发现有漏摸底登记及漏种现象,接种后抽查苏家,板桥两个村共30名儿童进行快速接种率调查,结果符合要求,确保了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科学,规范安全进行。 洪湖防保站 2010年9月30日

麻疹防治知识讲座

麻疹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流行特征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

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发病原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侵入人上呼吸道和眼结合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初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在该处广泛繁殖,大量病毒再次进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出疹。目前认为麻疹发病机制:①麻疹病毒侵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病变;②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麻疹皮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和异性麻疹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二)血清学抗体检查: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升为阳性。目前有用ELISA法测血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疹后3d IgM多呈阳性,2周时IgM达高峰。但成人麻疹麻疹约7.9%IgM抗体始终阴性。 (三)病原学检查:取前驱期或出疹期病人眼、鼻、咽分泌物,血、尿标本接种于原代人胚肾细胞或羊膜细胞,分离麻疹病毒;或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涂片中细胞内麻疹病毒抗原;也可以采用标记的麻疹病毒cDNA探针,用核酸杂交方法测定病人细胞内麻疹病毒RNA。 (四)查多核巨细胞:取病人鼻咽部分泌物、痰和尿沉渣涂片,用瑞氏染色查多核巨细胞,也可以通过电镜找多核巨细胞内外包涵体中麻疹病毒颗粒。多核巨细胞以出疹前2d至出疹后1d阳性率高。 根据疫情,接触史、既往史及疫苗接种史,临床上的发热、卡他症、结合膜炎症、粘膜斑及典型皮疹诊断不难。非典型病例需借助免疫学确诊。 鉴别诊断 需要与风疹、幼儿急疹、药物疹等鉴别。 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症状轻,无口腔粘膜斑。发热1~2d出疹。皮疹主要见于面部和躯干,1~2d 即退,不留色素沉着,不脱屑。

疾病预防控制学习培训总结

2018疾病预防控制学习培训总结 市疾控中心系财政全额拨款的正县级公益事业单位,隶属于市卫生局,核定人员编制为80人,现实有职工72人。内设传染病防治科、公共卫生监测科、卫生检验科、艾滋病性病皮肤病防治科、健康教育信息科、地方病结核病慢性病防治科等科室。承担着全市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工作职责。旨在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 一、认真履行职责,保障人民健康,科学规范地开展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各种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以控制甲肝、麻疹、狂犬病、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脑、新生儿破伤风、疟疾八种重点传染病为重点,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今年以来,我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02%;上半年全省各地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疾控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分析和加大宣传力度,及时规范处置手足口病疫情,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的漫延;发现并治疗肺结核患者2380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1%。被卫生部、国家疾控中心授予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对高危人群及一般人群进行艾滋病毒抗体检测77420人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213例,比去年同期减少6例;全市药物维持治疗新增入组病人255人,累计治疗297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1人。在全

市为吸毒人群设立针具交换点4个,有效遏制静脉注射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发现可疑麻风病人数310例,确认11例。 二是免疫规划工作扎实有效。市疾控中心认真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卡介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率均达到国家指标要求。 三是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强力推进。完成改炉改灶367373户,现已全面转入后期管理阶段,全市受益人数约150万,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氟病对我市人民群众的危害,多次受到卫生部、省卫生厅的表彰;按照国家消除碘缺乏病判定标准,我市以县区为单位达到了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诊断、管理。发现高血压病人和糖尿病病人数均超额完成国家任务数;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大力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和健康咨询活动,努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在市疾控中心成立了##市卫生系统禁烟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开展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工作,控烟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是卫生监测与检验工作全面开展,实验室检测能力进一步增强。市疾控中心陆续配置了先进的检验设备,微生物检测所需设备总数达国家要求的80。7%,目前能开展170项检测项目,检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今年以来,按要求开展了麻疹常规监测、流感哨点医院监测、结核耐多药菌监测、艾滋病确认、手足口病等样品检测工作。完成了全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枯水期、丰水期的水质样品检测任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会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会 时间:2016年3月4日 地点:湫洼小学学校大院 主持:张文丽 内容: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春季是传染病流行高发季节,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将常见春季传染病主要症状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

免疫规划知识培训工作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免疫规划知识培训工作总结 篇一:20XX年免疫规划知识培训小结 20XX年免疫规划知识培训小结 免疫规划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抓好免疫规划工作,做好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防治的重要前提。根据卫生院文件精神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现我院于20XX年4月7日2:00,在卫生院四楼会议室召开全乡第一次免疫规划工作培训会。 一、培训目的 认真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提高防保人员及提高计划免疫工作水平,确保我镇计划免疫工作向着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加快防保人员及卫生室人员的知识更新步伐,使之能更好的适应目前的工作需要。 二、培训内容 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2、讲解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

风,甲型肝炎,结核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风疹、腮腺炎及乙型肝炎的病原学知识、预防措施、免疫预防疫苗的接种程序、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接种的禁忌症等。 3、麻疹、AFp监测 4、预防接种前询问告知书。 5、二类、三类疫苗 6、冷链管理 三、培训情况 在这次培训中各村防保员都能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相关知识,询问有关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全乡村防保员共参加22人,会后对参会人员进行扩大国家免疫免规划知识考核,经过考核加强村防保员对计划免疫的认识,为今后的计划免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副院长希望防保组医生、各村防保员加强工作责任心,用心做好我乡的免规工作,努力为辖区内每一个免疫规划内儿童得到应有的服务,做好免疫规划针对性传染病防治工作,力求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 中心卫生院 20XX年4月7号 篇二:独家免疫规划培训总结 渡马乡20XX年上半年免疫规划专题培训工作总结

麻疹监测工作小结

长沙县2012年7月麻疹监测工作小结 一、麻疹疫情分析 (一)全县疫情概况 本月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统计,有8例疑似麻疹病例。 1. 时间分布 报告我县现住址8例疑似麻疹病例。 7月份疑似麻疹病例时间分布 2. 地区分布 报告现住址为本县星沙3例、黄花1例、干杉1例、跳马1例、金井1例、北山1例。 (二)疫情分析 通过辖区内医疗机构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未发现疑似麻疹病例;疫情系统报告的8例疑似麻疹病例为<8月龄2例、9-11月龄1例、3岁1例、25岁1例、30岁2例、35岁1 例,经采00.511.522.510.1-2.710.8-10.1410.15-10.2110.22- 2.31

出疹3天血送县疾控中心检测,结果诊断为风疹1例,其他7例均为麻疹、风疹抗体检测阴性,诊断为排除病例。 7月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8病例免疫史信息,接种0剂次4例、不详4例。 病例职业为散居儿童4例、农民3例、家务1例。 7月本县无麻疹暴发疫情及麻疹死亡病例。 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运转正常,系统疫警灵敏。 通过对7月份麻疹监测系统指标统计, 48小时个案调查率、血清学检测结果7天内报告率100%,散发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100%,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较好。 三、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 (一)麻疹疫苗预防接种 常规免疫工作 报告接种率98.78%。 (二)麻疹主动监测 本月对长沙县二医院、长沙县一医院、长沙县妇幼保健院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共搜索病例547例,未发现漏报病例。 (三)开展半年辖区免疫规划全覆盖督导,重点要求接种率、安全告知达标。 (四)制定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方案并下发。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乡镇和社区预防接种接种门诊对消除麻疹工作不够重视。 2、麻疹监测工作流于形式,本地病例报告不达标。 3、乡镇对村医督导部到位,培训形式单一。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试卷

麻疹防控培训试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个空3分,共18分) 1.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为(),(),()或口腔粘膜出现()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疹。 2. 麻疹疑似病例是指:具备()、(),并伴有咳嗽、()或()症状之一者;或者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3.麻疹的标本采集一般有()和(),标本要求尽早采集,并于()小时内送达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计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麻疹防控知识指导小结

麻疹防控知识培训小结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目前正是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保证麻疹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防范可能发生的疫情,顺利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我中心根据市卫计委关于切实做好2012年全市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落实各项麻疹预防控制措施,做好各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消除麻疹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项中心任务。我中心主任高度重视麻疹防控工作,加强对麻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到麻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明确了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防控区域,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接种门诊为责任区域内麻疹病例第一责任人的原则,确保我中心麻疹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减少麻疹疫情,做好麻疹疫苗常规接种是最根本的保障措施之一。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在册儿童麻疹接种工作进行管理,以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同时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搜索麻疹漏种儿童并及时做好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摸底登记、宣传接种工作,完成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三、加强麻疹监测,做好疫情处置

我中心切实加强麻疹疑似病例及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做到麻疹病例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暴发流行。定期分析麻疹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要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监测采样要求,做好疑似病例血样和咽拭子的采集,确保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个案调查率、血标本采集率、血标本3日内送检率均要达到100%。 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防病意识 充分利用中心宣传阵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播放麻疹防治知识短片、张贴醒目的防治知识画报、给就诊者发放宣传页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为消除麻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资料教学教育培训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3-1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原虫和蠕虫等寄生虫。 (二)传染病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本法规定,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8种, 1、甲类传染病:有2种,即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共有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共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今年已被国家例为丙类传染病。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 (一)、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二)、传染的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不发病) 2、病原携带状态。 3、隐性感染。 4、潜伏性感染。 5、显性感染(发病)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若有一个条件缺失将不会被感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 1、空气、飞沫、尘埃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 2、水、食物、苍蝇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4、吸血昆虫又称虫媒传播; 5、体液: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疫水又称接触传播; 7、母婴传播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 四、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早期隔离治疗,尽可能做到就近就地医疗。 治疗方法:(1)一般支持疗法(2)病原疗法(3)对症疗法(4)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 五、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首先对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对病原携带者

麻疹、风疹的预防知识

麻疹、风疹的预防知识 麻疹和风疹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和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 麻疹从感染到发病潜伏期为10天左右,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 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传播途径 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对麻疹和风疹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控制和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风疹疫苗,其预防效果可达90%。 2 控制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抓破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3 学校及幼托机构应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出现皮疹与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疫情发生期间应加强晨检,停收新生。 4 做好个人卫生,提高抗病能力,尤其是勤洗手,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5 不要随地吐痰、擤鼻涕,如有需要,则用纸巾扔垃圾筒。 6 不要到人群密集、不通风的场所去。 7 搞好环境卫生,注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通风换气。如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办公室和居室,白天在室内停留1-2小时后要外出呼吸新鲜空气。 8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多喝水,加快机体代谢功能。 学院卫生所宣

疾控中心防治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防治工作总结 今年,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中心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我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为工作指南,扎实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着力提高疾控服务水平,全面促进了我市疾控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年来,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中心,以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以目标管理为手段,不断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和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在中心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务求实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理念 1.不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明确政治思想方向,明确工作思路,狠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认真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习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大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 2.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等一系列活动,围绕本行业务与改进服务质量

相结合,从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技能等方面查问题,找不足,定措施,抓整改,真正在“实”字上下功夫,见成效。加强了医务人员岗位服务和创先争优意识,使中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提升了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有序推进 1.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建立高效规范的机构运行机制 我中心根据疾控机构服务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实行动态调整,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形成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机制,一个季度为一个考核周期,完善绩效分配机制。 2.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提高服务均等化水平 (1)健康教育 各乡镇卫生院及局直属医疗机构,都能面向全体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健康教育宣传信息与咨询,每个机构每年都能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在机构正常应诊时间内,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17个乡镇卫生院共设置了34个符合标准的健康宣传栏,版面更新共270次,能结合卫生日开展一系列健康咨询活动和讲座。 (2)免疫规划 截止11月20日,今年出生儿童已建卡5716人,卡介苗、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均在98%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已达91%。周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4岁组前免疫规划疫苗加强接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培训)

时间:2011.1.10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学习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材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材料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

麻疹监测工作总结

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麻疹监测工作总结 2014年隆昌县的麻疹监测工作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上 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和《麻疹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4年版)》,通过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努力,我县麻疹监测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更规范、报告更及时,麻疹监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现将我县2014年麻疹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任务,落实工作指标 为加强和规范麻疹监测工作,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县疾控中心根据《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达全省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任务的通知》(川疾[2008]29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县实际,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四川省2007—2012年消除麻疹进行计划》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内容,做好麻疹的常规报告监测工作,主动发现和报告麻疹疫情,明确各医疗卫生单位监测任务,落实监测工作指标。 二、加强指导,提高监测质量 县疾控中心加强对全县麻疹监测工作的督导和指导,一是县疾控中心在每次冷链运转时对全县每个乡镇卫生院及主动监测 医院进行了督导;二是结合AFP病例的主动监测,县疾控中心计划免疫专业人员每旬深入到主动监测医院进行麻疹主动监测。通过县疾控中心适时督导和耐心指导,各乡镇卫生院和主动监测医院每月及时准确的上报相关监测资料,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提高了麻疹监测工作质量。

三、麻疹监测工作 (一)报告发病情况 全年共报告发热出疹性疾病23例,县级医疗单位报告14例,乡镇医疗单位报告9例,采集标本23例,及时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每例均进行了个案调查,其中确诊麻疹病例1例,排除麻疹病例22例。 (二)地区分布 报告23例疑似麻疹病例中,金鹅镇6例,黄家3例,云顶镇3例,胡家镇2例,石燕镇2例,响石镇1例,双凤镇1例,龙市镇1例,山川镇1例,界市镇2例,东兴区1例。 (三)监测指标分析 按四川省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监测任务要求,病例调查由经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并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48小时内调查率为%,个案调查完整率为%。同时按要求将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表全部及时录入了麻疹专报系统,麻疹7天内报告率达100%,未出现迟报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 (一)部份个案调查表调查填写不规范,有缺项,免疫接种史不详。 (二)部分医疗单位的临床医生对麻疹监测病例标准掌握不准确,诊断为出疹性疾病,但未以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忽视了麻疹病例的检测排查,存在漏报现象。 (三)监测灵敏度不够,部份医疗单位的主动监测工作流于形式,未深入相关科室、卫生室开展疑似麻疹搜索。 五、下一步工作要求

麻疹防控培训试卷及答案

麻疹防控知识培训测试试卷 单位或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个空2分,共50分) 1.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为、、或口腔粘膜出现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疹。 2. 麻疹疑似病例是指:具备、,并伴有咳嗽、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者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3.麻疹的标本采集一般有和,标本要求尽早采集,并于小时内送达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麻疹治疗中呼吸道隔离至疹后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到出疹后天。 5、麻疹高热一般使用、、等,忌用强烈退热药、或。 6、麻疹恢复期临床特异性表现为糠麸样脱屑和,天痊愈。 7、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s)出现时间:,病程天;常出现的部位在双侧颊粘膜沿磨牙的处;直径针尖大小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计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10、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天。() 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 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 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下发).doc

沙坪中心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春秋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期,我校小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为了我校教师、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维护学校由一个安定的卫生安全环境,特将主要几种较常见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进行讲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一、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至40摄氏度。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累及对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疼痛明显。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 预防:患者应按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众集会。易感人群可服用抗病毒冲剂进行预防,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 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主要在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临床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发病较急,前驱期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进入皮疹期。皮疹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的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发展为疱疹。疱疹直径3—5mm,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间开始结痂,数日后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自愈,儿童患者全身症状较轻,成人及婴儿病情较重。重症水痘可发生水痘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间质香心肌炎及肾炎。 预防:一般水痘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水痘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注意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消毒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托儿机构应紫外线消毒。接种水痘疫苗,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肌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接触后12小时内使用有效。 三、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染性较强,多发生于冬季。 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1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原虫和蠕虫等寄生虫。 (二)传染病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本法规定,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8种, 1、甲类传染病:有2种,即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共有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共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今年已被国家例为丙类传染病。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 (一)、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二)、传染的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不发病) 2、病原携带状态。 3、隐性感染。 4、潜伏性感染。 5、显性感染(发病)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若有一个条件缺失将不会被感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1、空气、飞沫、尘埃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2、水、食物、苍蝇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4、吸血昆虫又称虫媒传播;5、体液: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6、土壤、疫水又称接触传播;7、母婴传播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