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防控知识培训
麻疹ppt课件完整版

05
CHAPTER
预防策略与措施
01
02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
加强营养,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
03
加强麻疹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对麻疹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预防接种;
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和自我防护能力;
03
CHAPTER
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发热
皮疹
呼吸道症状
眼部症状
麻疹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
如咳嗽、流涕、流泪等。
特征性的皮疹是麻疹的重要表现,通常先出现在耳后、发际,然后迅速蔓延至面部、躯干和四肢。
如结膜充血、畏光等。
从患者鼻咽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出麻疹病毒。
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查
免疫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等,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预防继发感染
保持口腔、鼻腔、眼部的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如出现继发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处理并发症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炎、喉炎、脑炎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发生肺炎等并发症,需住院治疗并使用相应抗生素。
麻疹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麻疹概述麻疹病毒与免疫学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预防策略与措施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CHAPTER
麻疹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定义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用具、玩具或密切接触传播。
幼儿园处理麻疹应急预案

一、目的与依据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在幼儿园的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麻疹基本知识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2. 麻疹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皮疹等。
3. 麻疹的潜伏期为6-21天,发病后传染期为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麻疹防控领导小组,负责麻疹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工作。
2. 设立麻疹防控办公室,负责日常防控工作的协调、组织实施和监督。
3. 设立麻疹应急处理小组,负责麻疹疫情的应急处理。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向师生及家长宣传麻疹的防治知识,提高防控意识。
2. 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的接种,提高群体免疫力。
3. 疫情监测:每日对师生进行晨检、午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4. 健康教育: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物品等。
5. 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五、应急处置1. 发现疑似病例(1)班级教师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向麻疹防控领导小组报告。
(2)麻疹防控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核实,确认病例后启动应急预案。
2. 病例隔离(1)疑似病例隔离观察:将疑似病例隔离观察,避免与正常师生接触。
(2)密切接触者追踪:对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
3. 疫情报告(1)麻疹防控领导小组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疫情。
(2)按照规定程序,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疫情。
4. 应急处理(1)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理小组开展疫情处理工作。
(2)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3)开展环境消毒、卫生清洁等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及家长的防控意识。
预防接种知识培训资料通用1篇

预防接种知识培训资料通用1篇预防接种知识培训资料 1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简介:九十年代以来,每年选定一个重点内容作为当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的主题,尤其是紧紧围绕WHO“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动纲领的要求,将消灭脊髓灰质炎作为“巩固和发展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成果,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目标。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每一年主题的确立对全国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普及计划免疫和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免疫预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也使每个儿童家长了解并深深体会到“计划免疫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使全国儿童获得高水平的免疫种率成为现实,为保护儿童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的由来: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
世界卫生组织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扩大计划免疫规划(EPI,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并积极开展工作。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为了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1986年__批准确定,成立了全国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至此,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即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在婴儿1周岁之前,完成程序中的所有基础免疫。
历年宣传日主题:1990年第4届主题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1991年第5届主题:儿童的权利与机会――免疫、消灭脊髓灰质炎1992年第6届主题:消灭脊髓灰质炎,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保护儿童健康1993年第7届主题:社会参与――消灭脊髓灰质炎1994年第8届主题:1995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1995年第9届主题:无脊髓灰质炎世界1996年第10届主题:普及儿童免疫,向孩子们献出一片爱心1997年第11届主题:让每一个未免疫的儿童得到免疫1998年第12届主题:免疫――孩子健康与家庭幸福1999年第13届主题:乙肝――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2000年第14届主题:免疫――关注流动人口中的儿童2001年第15届主题: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2002年第16届主题:为了孩子健康注射乙肝疫苗2003年第17届主题:乙肝疫苗__献给新生命的爱2004年第18届主题:免疫接种,预防乙肝2005年第19届主题: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2006年第20届主题: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2007年第21届主题: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2008年第22届主题: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2009年第23届主题: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2010年第24届主题: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参与2011年第25届主题:接种疫苗,宝宝健康2012年第26届主题:接种疫苗,家庭有责2013年第27届主题: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2014年第28届主题:接种疫苗,保障健康2015年第29届主题:预防接种――孩子的权利,社会的责任2016年第30届主题:依法预防接种,享受健__活1、疫苗是防控麻疹的最有效手段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
学校麻疹应急预案演练

一、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为确保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应对麻疹疫情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全校师生对麻疹的防控意识,掌握麻疹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2. 增强我校应对麻疹疫情的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
3. 检验学校麻疹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实际应对麻疹疫情提供参考。
三、演练时间2023年X月X日四、演练地点我校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场所五、演练内容1. 麻疹疫情报告与信息发布2. 疫情防控措施落实3. 学生、教职工健康管理4. 疫情应急处理5. 演练总结与评估六、参演人员1. 全体教职工2. 学生3. 医疗保健人员4. 公安、消防等相关单位人员七、演练流程1. 演练准备阶段(1)成立演练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
(2)组织参演人员学习演练方案,熟悉演练流程。
(3)准备演练所需的物资和设备。
2. 演练实施阶段(1)麻疹疫情报告与信息发布:模拟我校发现一例麻疹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发布疫情信息。
(2)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对病例所在班级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对全校师生进行健康教育,开展消毒工作。
(3)学生、教职工健康管理:对全校师生进行健康排查,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观察,并对病例进行救治。
(4)疫情应急处理:根据疫情发展,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停课、封闭管理等。
(5)演练总结与评估:演练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3. 演练结束阶段(1)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2)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3)对参演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八、注意事项1. 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应严格遵守演练方案,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2. 演练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演练,采取应急措施。
3. 演练结束后,对参演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确保其身心健康。
七个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ppt课件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 是由 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 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 染病之一。
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 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 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 血液传染病。
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伤寒 丙三种,分别由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 伤寒丙型沙门疗患者至体温正常后 15 天,或每 隔 5 天作粪便培养 1 次,连续 2 次阴性, 患者的大小便、便器、食具、衣服、生活 用品等均须消毒处理。饮食从业人员定期 检查,及时发现带菌者。带菌者应调离饮 食服务业工作。慢性带菌者要进行治疗、 监督和管理。接触者要预防服用氟哌酸或 复方新诺明,并进行医学观察。
如何预防
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麻疹传 播的有效手段,经多年的使用实践证实, 我国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较好。 目前,我国针对儿童的麻疹疫苗免疫程序 为接种两针次麻疹成分疫苗,初种年龄为 8月龄,复种为18~24月龄,每次接种剂 量0.5ml,使用的疫苗种类有麻疹-风疹联 合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疹-风 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疹疫苗。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 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 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 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 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 类以来就有结核病。
五、伤寒副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 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 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终年均可发病,但 以夏秋季为多,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二、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 致,以侵犯中枢神精经系统为主的急 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 病兽以口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 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 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 率 100% ,潜伏期长短不一, 5 日 至 19 年或更长,一般 1-3 个月。
预防麻疹ppt课件

向公众普及预防麻疹的措施,如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患者等,增强 预防意识。
麻疹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强调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手段,鼓励适龄儿童及时接种。
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宣传教育
学校宣传教育
在学校开展预防麻疹的宣传教育 活动,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 料等,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认识。
社区宣传教育
总结词
培训医务人员、提高识别能力
详细描述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 麻疹病例的识别和报告能力,确保 病例能够及时上报。
麻疹病例的处理措施
总结词
隔离治疗、减少传播
01
总结词
提供支持、关爱患者
03
总结词
宣传教育、提高认识
05
02
详细描述
对麻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病毒的传 播。同时,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接 种。
预防麻疹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麻疹概述 • 预防麻疹的重要性 • 预防麻疹的措施 • 麻疹疫苗接种策略 • 麻疹病例的处理与预防 • 预防麻疹的宣传教育
01
麻疹概述
麻疹的定义与特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 、眼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染。
麻疹的症状与危害
麻疹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 嗽、流鼻涕、眼结膜炎、口腔 麻疹粘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麻疹并发症包括肺炎、心脏疾 病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麻疹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易 引起儿童营养不良、免疫系统 功能低下等问题,影响儿童生 长发育。
02
预防麻疹的重要性
控制麻疹的传播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 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 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
幼儿园风疹_麻疹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风疹和麻疹是两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对儿童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为保障幼儿园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应对传染病疫情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幼儿园风疹、麻疹防控体系,确保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患者,防止疫情扩散。
2. 提高幼儿园师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降低风疹、麻疹的发病率。
3. 加强与上级卫生防疫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做好风疹、麻疹的防控工作。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幼儿园风疹、麻疹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预案的落实。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各班级设立防控小组,负责本班级风疹、麻疹的防控工作。
四、防控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定期开展风疹、麻疹防控知识讲座,提高师生的健康意识。
(2)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风疹、麻疹的防控知识。
2. 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1)每日对幼儿进行晨检,发现疑似症状者立即隔离,并及时通知家长。
(2)午检时关注幼儿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1)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通风、清洁。
(2)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
4. 做好疫情监测(1)建立风疹、麻疹疫情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发现、报告疫情。
(2)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 疫情处理(1)一旦发现风疹、麻疹病例,立即隔离患者,并通知家长。
(2)对患者所在班级进行消毒,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
(3)配合上级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疫情调查、隔离、治疗等工作。
五、应急响应1. 红色预警(1)出现风疹、麻疹暴发疫情。
(2)上级卫生防疫部门发布红色预警。
(3)幼儿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2. 橙色预警(1)出现风疹、麻疹散发疫情。
(2)上级卫生防疫部门发布橙色预警。
(3)幼儿园加强防控措施,做好疫情监测。
3. 黄色预警(1)出现风疹、麻疹病例。
麻疹 风疹防控培训计划

麻疹风疹防控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了解麻疹和风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掌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2. 掌握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隔离措施,提高早期发现和诊治的能力;3. 掌握疫苗预防知识,加强疫苗接种工作;4. 掌握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提高对疫情的警觉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培训内容1. 麻疹和风疹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2. 麻疹和风疹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3. 疫苗接种知识和程序;4. 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5. 疾病控制和隔离措施;6. 应急处置能力培训。
三、培训对象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和家长代表等相关人员。
四、培训方式1. 线下课堂授课: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系统培训,结合案例进行现场讲解;2. 线上网络培训:设计相关课件和视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培训;3. 实际操作训练:利用模拟场景对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进行操作训练。
五、培训计划1. 宣传动员和组织准备:在培训开始前,进行相关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好培训场地和设备;2. 短期培训: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设计1-2天的培训课程;3. 实践训练:组织实际操作训练,检验培训效果;4. 考核评价: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对培训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5. 持续跟踪:定期进行培训后的跟踪和辅导,加强对培训对象的指导和管理。
六、培训效果评估1. 培训后进行考核测试,考核内容包括疾病知识、疫苗接种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2. 对培训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和建议;3. 培训后定期跟踪,观察培训对象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效。
七、培训资源1. 专业医务人员和疾病控制专家;2. 培训场地和设备;3. 培训资料和课件。
八、培训保障1. 培训经费的保障;2. 培训人员的准备和培训安排;3. 培训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和保障。
以上就是我们制定的麻疹和风疹防控培训计划,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有效加强对这两种疾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监测内容:
1、病例报告: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 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监测病例,应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 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其他乙、 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 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培训内容
2014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
制疫情。 2、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 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3、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 4、评价麻疹、风疹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疫苗 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监测指标 (一)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 以省辖市、省直管县为单位,排除麻疹风疹病例
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 (二)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
监测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达到90%以 上,血标本采集后3日内送达网络实验室的比例 达到90%以上,实验室收到标本后麻疹风疹IgM 检测结果4日内报告率达到90%以上。监测病例 出疹5日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40%以上。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监测内容: 2、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监测病例采集血标本和 /或病原学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协 助将标本于24小时内送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等过程中发现 的未就诊监测病例,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组织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三)监测系统特异性指标。 监测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监测病例血标 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出疹3日内采集血标 本的监测病例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 麻疹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达到100%;麻疹 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100%以上。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医疗机构职责: 按《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医疗机
构负责就诊的监测病例报告和主动监测,保证 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采集就诊病例的 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并协助完成标本运送及 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认证考核的实验室 可开展监测病例的血清学检测;对本单位医护 人员进行培训。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
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 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 麻பைடு நூலகம்或风疹的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 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 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监测病例分类(排除麻疹风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排除麻疹风
疹病例: (1)血标本检测麻疹和风疹IgM结果均为阴性,
且无其他麻疹或风疹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者。 (2)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
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且明确诊断为其他 疾病者。
监测病例分类: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 例、排除麻疹风疹病例 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Ⅰ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Ⅱ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 麻疹病毒者; Ⅲ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 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者。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监测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 4、临床符合病例: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 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 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 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 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临床符合风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 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或传染病 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 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无流 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标本采集的建议
1、尽量在出疹后4-28天采集血清标本; 2、若在出疹后3天内采集血清标本,须另外在
出疹后4-28天采集第二份恢复期血清标本。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监测内容: 3、主动监测:医疗单位应每旬开展相关科室 主动监测,并做好记录。承担主动监测任务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级防保组织应按照《预 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每旬到辖区内监测医 院开展主动监测,定期对医疗单位主动监测工 作进行检查指导、督导评估。
监测病例分类: 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Ⅰ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 Ⅱ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 风疹病毒者; Ⅲ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 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者。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监测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 3、流行病学联系病例: 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 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 学关联。 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 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 学关联。
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监测内容:
暴发疫情监测:现阶段麻疹暴发疫情定义为以 下任一种情况:①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 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 病例,②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 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③以县为单位, 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 水平1倍以上。④上一年度麻烦发病率<5/100 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麻疹防控知识培训
西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1月23日
背景:
1、近期南阳市麻疹疫情上升势头非常迅猛, 截止1月14日,镇平发病37例,社旗3例,宛城 2例。
2、2015年1月19日,太平镇细辛村确诊1例麻 疹病例;1月19日,县医院报告1例太平镇麻疹 疑似病例,1月21日,南阳市中心医院报告1例 五里桥麻疹疑似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