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我对地理课程标准最想说的话:

1.理念提得比较好,但能力层次不清楚

2.评价体系不明,不易操作

3.常识性倾向,缺乏系统性

4.知识层次太低

5.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弹性(与澳大利亚相比)

6.弹性空间太大(基本要求太简单)

一、课程标准简介

研制过程

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课程标准的结构

基本理念

内容标准的结构与组成

课程标准的研究过程

投标与小组组成(2000年1月—3月)

前期研究围绕五个课题展开(2000年3月—7月)

一、国外中学地理课程比较美、英、法、加、日、俄、新、澳等

二、国内中学地理课程现状研究大陆、台湾、香港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地理课程的相互关系研究

四、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及地理学的发展对中学地理课程的影响研

五、地理课程结构研究

地理课程框架初步设计

《地理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

研制(2000年7月—01年6月)

实验(20XX年9月开始、13片实验区)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1.课程理念:从课程编制到课程实施均有明确的指向性要求

2.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淡化学科体系,更具弹性

3.课程目标设计: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4.内容标准陈述:以行为目标方式规定基本要求

5.强化了乡土地理教学的地位与教学规范

课程目标不同

知识的系统性的差异

内容部分的表述不同

课程标准的结构

第一部分前言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课程性质一、地球与地图

二、基本理念二、世界地理

三、设计思路三、中国地理

四、乡土地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知识与技能一、教学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二、评价建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基本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培养地理思维方法和学习、研究能力

培养地理观念

——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兴趣、增强生存能力

改变地理学习与评价机制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倡导多元的地理学习方式

重视地理研究性学习

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评价目标追求多元化、评价内容力求全面化、评价方法和手段倡导多样化、评价主体注重多元化、评价标准注重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结果与过程并重;注重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

改变地理教学局限于教材、课堂的状况

挖掘一切可能的资源为地理教学所用

资源共享

促进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

改变学习、评价方式的要求

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地理7—9年级)

地球与地图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乡土地理

内容标准的组成部分

标准:是以行为目标方式、或者用体验性与表现性目标方式进行陈述的具体内容目标。这是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活动建议:是提供教师组织室内与室外活动的建议。教师既可以建议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活动,也可以完全自己设计活动进行组织实施。

说明:是对标准中与以往地理课程相比变化较大的内容、或是体现重要理念创新的部分、或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及表述的进一步解释。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内容选择

课程改革对我们有哪些要求

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的盘子有多大

寻找突破口

课程改革对我们有哪些要求

从公民素质教育角度而非地理学科角度

从重知识体系到重“标”的制定

对知识、记忆等的冷静认识

处理好借鉴与继承、接轨与国情的关系

处理好纵向联系

落实六项基本理念

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确定内容框架——以区域为主

有效地解决繁、难、偏、旧

如何将知识、能力、观念有机统一

为教材编写和教学提供广阔空间

处理好面向全体与促进个性发展的关系

我们的盘子有多大

课时比现行的少

为学生探究留下空间

为乡土地理教学留下空间

基本结论——既不能也不可以维持现行的容量

寻找突破口

面向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立足方法论

以知、能、观统一确定教学目标,并突出后两者内容大量取舍,突出范例教学思想

总论部分与分区部分区别对待

只提出要求过河,不规定过法

案例一:地图

案例二:世界自然地理——气候

案例三:中国自然资源

案例四:世界分区地理

对区域内容选择的认识与处理

三、对“标准”的把握

从“标准”的结构把握

从“标准”的包容性把握

从“标准”的“说明”把握

从教学改革角度把握

案例一:人口增长与分布

案例二:气候类型

案例三:板块构造学说

案例四:地图要素

四、课标实施的几个问题

限制性因素

教材优劣、教师业务水平、学生素质、校长管理方法、家长的要求、教学条件、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体系、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

教学方法

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研工作)

1.地理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2.地理教师应是学生的心理医生

3.地理教师应是德才兼备的教育专家

具备道德意识、综合意识、更新意识、信息意识、科研意识、反思

意识

4.地理教师应是温暖学生的爱心使者

5.地理教师应是规划学生未来的设计师

6.地理教师应是交际广泛的“外交家”

7.地理教师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关于评价

地理学习评价主要有:

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与过程

评价学生科学方法掌握状况和参与探索性活动水平

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学生关于地理概念、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

常用地理学习评价方式

档案袋

书面测验

学生自评

苏格拉底式研讨法班级参与、课堂讨论

情境测验法

作业法

观察法评定量表法

行为摘录法

问卷法

2021年初三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 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初中现在完成时态讲解带练习知识讲解

初中现在完成时态讲 解带练习

一.现在完成时的含义及用法 1.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并对现在有影响。 2.现在完成时表示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句型: 肯定式: 主语 + 助动词have/has + 动词的过去分词. 否定式: 主语 + 助动词have/has + not + 动词的过去分词. 疑问式: 助动词Have/Has + 主语 + 动词的过去分词? 用法①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并对现在有影响。 Someone has broken the window. (窗户现在是坏的) I have already lost the key. (我现在没有钥匙) I haven’t read that book yet . (不了解书的内容) I have just cleaned my hands. (手是干净的) 此时,现在完成时常与already(已经), yet(已经), just(刚刚),ever(曾经)等词连用,通常放在助动词之后,过去分词之前。 already: 常用于肯定句中. yet: 用于否定句,翻译为还没。疑问句尾.翻译为已经 1.你已经找到你的书了吗? 2.他们在这个城市建了许多房子. 3.Judy还没到达.

4.你吃过早饭了吗? 用法② 现在完成时表示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 She has learned English for 5 years. He has lived in Beijing since ( 自从)he was born . Have you stayed here since ( 自从) 3 o’clock? for+ 时间段 since+时间点 , since+ 句子 ①Mr. Brown has had his TV _____15 years. ②I’ve taken driving lessons _______last month. ③My sister has had her cell phone _____a month . ④My friends haven’t visited me _______ my birthday. ⑤We haven’t used our car _____a long ti me . ⑥She hasn’t had a good cup of coffee ____ years. ⑦Tom has worn glasses _______he was 7 years old. 二.have been 与have gone 的用法比较 have been to “到过,去过”,表示曾经到过某处,但现在人不在那儿。 have gone to“去了”,表示已经去了某地,现在人可能在去的途中或已在那儿了。 have been in“呆在某处一段时间了” 三.实义动词分为: 瞬间动词、延续动词

高中地理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的产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结果,即贯彻了旧教材人地关系的主题,又体现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突出和强化了人地关系为原则选择内容,形成一条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区域发展的主线,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性。 课程内容设置更加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 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以地理学科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材不是教学依据,更不是考试与评价的依据,而真正的依据是地理课程标准。因此,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要实现由“教材本位”向“标准本位”的转型。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材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以“科学原理与方法——认识与分析问题——自己的行动与情感态度”为主线,围绕学习主题组织知识;注重吸收新技术和新成果,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多种地理活动,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教材应当摆脱“知识本位”的传统模式,反对面面俱到,突出重点内容,

灵活安排程序,精心设计课程的结构、体例和个案,更新教材的表达方式。要瞄准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和常见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发展需要,体现时代特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注重实践与运用的环节。重点包括阅读、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学会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如何获取地理信息。必修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连续性和相对完整性,注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相互联系,学会综合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状况。 ◆《地理Ⅰ》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紧扣了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在突出自然地理内容时,又注重自然和人文的联系与融合。 ◆《地理Ⅱ》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内涵。 ◆《地理Ⅲ》以区域为载体,选举典型案例,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最后阐述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紧跟地理科学的发展步伐。教材体系分析如下: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1. 宇宙中的地球 2. 大气 3. 陆地和海洋 4.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5.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6.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版解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 对新课程实验区的两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和专家认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正确、可行。同时,实验区教师也提出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本身及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巩固、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 1.坚持“注重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培养”的“1-4-5-5”设计不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但是全球有七大洲,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地区,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这么多的区域,学生不可能都学习,因而课程标准设计的重点并不是放在学生学习了多少个大洲、国家、省区,而是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因此,课程标准设计了区域地理的“1-4-5-5”方略,即: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四个地区(例如南亚地区)和五个国家”,从我国“全国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对于历来存在争议的先学习世界地理还是先学习中国地理以及中国地理如何划分区域的问题,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l1年版)》)坚持“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的灵活处理方式,鼓励有创新、开放思路的地理教材编写体系和教学体系。 2.坚持构建“有用”、“开放”的地理课程等基本理念不变。 地理课程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课程变成了一门“背记地名、物产的课程”。因此,我们必须还地理课程以本来面目,使地理课程教学更加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需求、充满生活情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坚持突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变。 地理课程的思想性在两个方面的表现较为显着:一是地理课程蕴含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思想教育内容,这是地理课程的光荣传统;二是地理课程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列为课程的核心论题,这在各门学科课程中是独特的。地理课程突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并把资源环境教育与品德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美德,很好地体现了“德育为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 4.坚持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以及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不变。 《标准(2011年版)》仍然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部结构也基本不变。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也保持不变,仍然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4大块组成。 世界地理部分的“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结构和中国地理部分“认识区域”的结构,可以说是区域地理体系结构的一个创新设计。它不拘泥于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也为教师、学生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和组织探究性的学习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5.坚持绝大部分的“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表述方式不变。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实验精细化的教学设计” 镇江市第十中学吴长顺 一、教学目标 1、要熟悉仪器的名称、图形,及时完成学案空白。掌握仪器的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懂得实验操作的原理。 2、通过2组10个独立实验与4个师生协同实验,提高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与科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 (一)、我晓仪器:提示:学案不留空白! 直接——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反应容器加热 不能加热——量筒、水槽 称质量——托盘天平:精确度 计量仪器量体积——量筒: 测温度——温度计 分离仪器干燥管(粗进细) 仪药匙、镊子 器取用试剂胶头滴管 的取用存放仪器 分存放仪器液体——细口瓶 类气体——集气瓶 加热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和铁圈) 辅助仪器仪器连接——玻璃导管、橡胶管 其他仪器——水槽、试管夹、试管架、试管刷、长颈漏斗、石棉网 重点掌握的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烧杯、量筒、漏斗、铁架台、药匙、胶头滴管、集气瓶、水槽、蒸发皿。(二)、我会基本操作: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1、药品的取用;2、物质的加热;3、溶解;4、过滤;5、蒸发;6、仪器的装配和气密性的检查;7、仪器的洗涤等。 1、药品的取用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原则不能把鼻子凑近容器口闻气味 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药固体:一横、二放、三竖立 品方法液体:一倒、二向、三紧靠 取:一调、二放、三回零指针右偏说明: 用一定量药品的取用:一平、二看、三读数仰视:;俯视: 酸碱液体流到桌上:一中和、二水洗、三擦干 浓酸浓碱的使用酸碱液粘在皮肤上:一擦、二洗、三涂液 2、物质的加热 构造:灯帽、灯芯、灯芯管、灯壶 加火焰:外焰、内焰、焰心温度最高是焰;熄灭用盖灭。 热酒精灯一要:要用火柴来点燃 使用二查:查灯芯和酒精量 三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酒精灯对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固体:一斜: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二匀:对试管均匀加热;三固定: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 液体:一量:一般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二斜:45°;三向:试管口不向人 3、溶解 溶仪器:烧杯(少量用试管)、玻璃棒 解振荡:腕动臂不动 方法搅拌:不可碰壁 浓硫酸稀释:注酸入水,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过滤 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过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二低漏斗内液面于滤纸边缘 操滤纸边缘稍低于边缘 点三靠烧杯紧靠流进过滤器 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下烧杯内壁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地球 一、标准要求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1.地球与地球仪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因此在让学生认识地球是个球体时,没有必要转弯抹角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对“标准”把握的重点是放在“提出证据说明”上,并进一步对此标准附加说明,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从本条“标准”及其“说明”来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二是学生能自己提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学生在小学也已经学过。因此,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大小。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培养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是主要的。 从“标准”的表达看,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 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必要象以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赤道略鼓,两极略扁,南北两极不对称”。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把握三点:一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等被看作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二是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用“地理现象”代替了“地理意义”;三是不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地理现象)说明。 对本条“标准”,应理解为,只要学生能用事实(哪怕是一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或者说学生能分别说明哪些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自转或公转产生的,就可以说达到了“标准”的要求。 一般来说,学生较易理解的现象有:用昼夜交替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来说明地球的公转。 (4)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初中现在完成时态讲解带练习

精品文档 一.现在完成时的含义及用法 1.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并对现在有影响。 2.现在完成时表示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句型: 肯定式: 主语+ 助动词have/has + 动词的过去分词. 否定式: 主语+ 助动词have/has + not + 动词的过去分词. 疑问式: 助动词Have/Has + 主语+ 动词的过去分词? 用法①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并对现在有影响。 Someone has broken the window. (窗户现在是坏的) I have already lost the key. (我现在没有钥匙) I haven’t read that book yet . (不了解书的内容) I have just cleaned my hands. (手是干净的) 此时,现在完成时常与already(已经), yet(已经), just(刚刚),ever(曾经)等词连用,通常放在助动词之后,过去分词之前。 already: 常用于肯定句中. yet: 用于否定句,翻译为还没。疑问句尾.翻译为已经 1.你已经找到你的书了吗? 2.他们在这个城市建了许多房子. 3.Judy还没到达. 4.你吃过早饭了吗? 用法② 现在完成时表示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 She has learned English for 5 years. He has lived in Beijing since ( 自从)he was born . Have you stayed here since ( 自从) 3 o’clock? for+ 时间段 since+时间点, since+ 句子 ①Mr. Brown has had his TV _____15 years. ②I’ve taken driving lessons _______last month. ③My sister has had her cell phone _____a month . ④My friends haven’t visited me _______ my birthday. ⑤We haven’t used our car _____a long time . ⑥She hasn’t h ad a good cup of coffee ____ years. ⑦Tom has worn glasses _______he was 7 years old.

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复习 (一)复习纲要 第一部分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部分气体的制取和物质的鉴别 1.气体制取 2.物质的鉴别

第三部分 几个重要实验 (二)解题指导 例1 实验室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A.Fe ??→?4 2SO H H 2??→?CuO Cu B.CuO ??→?4 2SO H CuSO 4?→? Fe Cu 两个实验方案中,最好的是 ,理由是 . 思路指导:实验设计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原理要符合客观事实 2.条件、步骤简单,所需仪器少. 3.制取成本低,既无药品损耗或损耗少. 4.副产品不污染环境或污染少. 根据以上要求判断: 最好的是B ,理由是:A 中制Fe 制H 2,再用H 2还原CuO ,有样品省耗,且反应条件需加热,消耗能源. 例2 用下列装置验证某混合气体一定含有H 2O 、CO 2、CO 、H 2四种气体(假若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吸收).要求验证过程中不得逸出有毒气体.

(1)验证CO2存在的操作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装置(填A、B、C、D、E,下同).确证CO2存在的现象是 . (2)验证H2O存在的操作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装置,确证H2O存在的现象是 . (3)某学生用下列操作来验证CO和H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⑤、⑥接④、③接①、②接⑧、⑦接⑨.问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 ①能否验证H2存在,为什么? ②能否验证CO存在,为什么? 思路指导:实验室制备的气体一般含有一定的水蒸气和杂质,而通过水溶液除杂质得到的气体也带有一定的水蒸气.因此,除水一般在后,而鉴定水的存在在前,鉴定水一般用无水CuSO4.因此,要证明H2O、CO2、CO、H2的存在,其顺序应为:鉴定H2O→鉴定CO2→除CO2→除H2O→将H2、CO转化成CO2,H2O→鉴定H2O→鉴定CO2→尾气处理.则装置顺序为E→D→C→B→A→E→D→尾气处理,在洗气装置中要注意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即“长进短出”. 解:1.D 石灰水变浑浊 2.E CuSO4由白变蓝 3.①不能因为反应过程中带入水蒸气干扰对H2的检验. ②能在排出CO2干扰后通过灼热CuO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证明了CO的存在.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量取15mL溶液时,最好选用下列哪种规格的量筒( ) A.10mL B.20mL C.50L D.100mL 2.下列各组中的气体,都可用NaOH固体进行干燥的是( ) A.H2、O2、N2 B.CO、CO2、SO2 C. H2、CO、O2 B.CO2、HCl、N2 3.洗涤附有不溶性碳酸盐的玻璃仪器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用自来水冲洗 B.用稀盐酸冲洗 C.用烧碱溶液冲洗 D.用稀盐酸溶解后,再用蒸馏水冲洗 4.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硝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氯化钾溶液

(word完整版)初中现在完成时态的讲解及习题

现在完成时的讲解和练习题 一、构成:主语+ have/has + 过去分词+其他 否定式:主语+ haven't/hasn't + 过去分词+ 其他。 疑问式:Have /Has + 主语+ 过去分词+ 其他? 简略答语: (肯定)Yes, 主语+ have/has. (否定)No, 主语+ haven't/hasn't. 二、用法:现在完成时既涉及过去,又联系现在 (一)表示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也可表示过去已经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 常与just(刚刚),already(已经),never(从来没有),ever(曾经),before(以前),yet(仍然,还),once(一次),twice(两次),many times(很多次),how many times(多少次),so far(迄今为止),up to now ,till now 等时间状语连用。如: ※副词的位置:①just常用于肯定句中,放在have / has后,He has just come . ②never表示否定,放在have / has后, He has never visited the Great Wall. ③ever用于疑问句中,句型为: Have / Has+主语+ever+过去分词?“…曾经……过吗?”用于询问某人 过去的经历。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farm? (二):表示过去已经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时间状语有: ①for+表示一段时间的词语I have taught English for 19 years。 ②since+表示过去时间点的词语He has been at this school since 1986. ③since+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从句I have lived here since I was born. ④since+一段时间+ago. I have known him since 20 years ago. 三、现在完成时态中可以和表示一段时间状语(for,since,how long, all one’s life)连用的动词必须用延 续性动词(肯定句)。如:be,have,know,live,work,study,learn,teach,keep,speak,talk,draw,wait,wear,walk,sleep,drive,write,do,clean等。非延续性动词,又叫瞬间动词,短暂性动词如begin, start, die, buy, leave, come等,表示动作的发生与结束于一瞬间完成,不能再延续,所以它的现在完成时不能和表示延续的时间状语连用 Eg. I have been a teacher for nearly 20 years. How long has he lived here? He has died. 常见终止性动词和延续性动词的相应转换形式如下: 1、borrow / lend→keep, 2、buy→have, 3、finish / end→be over,

2016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全

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及针对练习 一、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知识分类 (一)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1、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⑴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2,可先用浓NaOH 溶液吸收CO 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水 可溶性气体:HCl 、NH 3等 NaOH 固体 CO 2、HCl 、H 20 无水CuSO 4 H 2O 碱石灰 CO 2、HCl 、H 20 灼热的铜网 O 2 NaOH 溶液 CO 2、HCl 灼热的CuO H 2、CO 浓硫酸 H 20 ⑵转化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如,除去CO 2中的少 量CO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 ,CO + CuO △ Cu + CO 2。 2、气体的干燥 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状态决定。 干燥剂 可干燥气体 不可干燥气体 干燥 装置 名称或化学式 酸碱性 状态 浓H 2SO 4 酸性 液态 H 2、N 2、O 2、CO 2、HCl 、CH 4、CO 等 NH 3 A 固体NaOH 生石灰 碱性 固态 H 2、O 2、N 2、CH 4、 CO 、NH 3等 CO 2、SO 2、HCl B 或 C 无水CaCl ※ 中性 固态 除NH 3外所有气体 NH 3 B 或C ⑵常用干燥装置如下: 注意:选择吸收装置时,要注意进、出气体导管的连接方法,若用“洗气瓶”,要注意“长进短出”,若用干燥管要注意“大进小出”。先除去气体中含有的其他杂质,干燥除去水蒸气的操作放在最后。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主要方法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河南省初中人教版地理学科教材跟进培训会 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 河南省基础教研室杨惠茹 一:前言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全国性的地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意味着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道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地域性,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这次的《标准》,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方面作出了许多改进。 二: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区别 教学大纲的名称容易与教师的教学提纲相混淆,而课程标准这一名称则比较简洁、准确。 课程标准的内容比教学大纲涉及领域更广泛,它不仅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等项目,还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活动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项目。 对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陈述,不像原教学大纲那样基本上是一个纲目,而是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进行陈述 三:新《标准》的特点 1.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改革的步子较大。 《标准》中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以体现地理课程的开放性。可以简要地用"1-5-5-5"(即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以及我国的五个地区)来形容新《标准》中有关区域地理部分的学习内容。 2.课程标准不再对学习顺序作硬性规定。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自己决定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比如教材编写可以先安排"中国地理",也可以先安排"世界地理"。教师可以考虑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集中学习,也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学习。 3.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原则上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教材难度,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4.在学习目标的陈述方面,过去教学大纲采取目录形式,表达较笼统和抽象,新《标准》则更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启发性。 《标准》采用了如"运用、识别、举例、说出、说明、分析、评价"等具体的行为动词表达了学习目标。并且,在目标之后有相应的活动建议和说明。

初中现在完成时讲解和练习_

现在完成时 定义: 1.表示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 2.也可以表示过去已经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 现在完成时的结构 have/has+ done () 如:I have lived here for more than thirty years.我已在此住了30多年。现在完成时的时间状语 ever, never, twice(once…), so far(到目前为止), , already(肯定句), yet(否定,疑问句), just(刚刚), before(以前), recently(近来)等词连用 2.Since+时间点,for+时间段,in the past/last few years 说明:already与yet都有“已经”的意思,但already常用于肯定句,并用于句中。yet常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并用于句末。例如: I have already finished my homework. I haven't finished my homework yet.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yet? They have left. (他们已经离开了,也就是说现在他们人不在这里) I have had my lunch. (我已经吃过午饭了,也就是说我现在不饿) I can't find my watch now. I think I have already lost it.

注意:1)现在完成时不能单独与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 如yesterday, last week, three years ago 等; 2)不能与when连用 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1 / 12 A.表示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强调对现在造成的影想或结果)。例如: The car has arrived.车子来了。(结果:车子已在门口) Someone has broken the window.有人把窗户打破了。(结果:窗户仍破着) B. 表示过去已经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可以和表示从过去某一时刻延续到现在(包括“现在”在内)的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如for+时间段、since+过去的时间点、疑问词how long等。例如:My uncle has worked at this factory for five years. 我叔叔在这个工厂工作已经五年了。 Mr. Black has lived in since 2002. 自从____年Mr. Black 一直住在xx。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 你来这里多久了? 用相应的延续性动词替换短暂性动词,句中谓语动词用现在完成时,时间状语为“for+时间段”或“since+时间点”。如: He has been in the Green China for three years. He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Green China for three years.他加入“绿色

湘教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分章节细化解读2020修改后

湘教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分章节细化解读 2020修改后 一、标准要求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新增加: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修改)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五条标准)(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因此在让学生认识地球是个球体时,没有必要转弯抹角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对“标准”把握的重点是放在“提出证据说明”上,并进一步对此标准附加说明,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从本条“标准”及其“说明”来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二是学生能自己提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学生在小学也已经学过。因此,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大小。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培养能

力(描述地理事物)是主要的。从“标准”的表达看,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必要象以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赤道略鼓,两极略扁,南北两极不对称”。(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把握三点:一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等被看作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二是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用“地理现象”代替了“地理意义”;三是不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地理现象)说明。对本条“标准”,应理解为,只要学生能用事实(哪怕是一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或者说学生能分别说明哪些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自转或公转产生的,就可以说达到了“标准”的要求。一般来说,学生较易理解的现象有:用昼夜交替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来说明地球的公转。(4)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对于地球仪,传统教材在处理上偏难,本条“标准”只是抓住了最主要的内容,实实在在地把地球仪当作学习的工具来看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看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一切都是借助于地球仪来进行的,不要盲目加深内容。至于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在观察地球仪的过程中,可顺带完成。(5)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修改)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熟悉地球仪、认识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前一条“标

初三化学实验题及参考答案

三、实验题(共 3个小题,每空1 分,共19分。)(东城区) 31. (8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_____。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应选择的发生装置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U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_________________ (填 序号)。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利用I、川装置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 生反应,烧杯中应放入的试剂是。 1 II III 32. (5分)图I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U。 【实验操作】 a. 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 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U连接好,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 (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对某生铁样品中铁的含量进行探究。请你按要求 帮助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改进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刘胜国 今年开始的初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地理科目的新课程改革从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变。经过暑假对新课标的研读,使我感触颇多,特别是聆听有关专家对地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我对新一轮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受益良多。以下几点是我对地理新课标的学习体会: 一、地理新课标更切合初中学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课程内从学生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的角度去选取内容。更切合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社会,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学习更利于自身的发展。

二、地理新课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从侧重教学结果转向侧重教学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以组织者的身份来参与学生的学习,改变以前的灌输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等,也就是课堂以学生为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感性导入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新课开始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 感性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随后的教学活动难免要涉及教材知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学中尽量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利用地理知识解决,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才能真的活跃,效率才会高,学生也不会感到累,

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将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可以设计一些分歧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教材关于北京古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的建设之间存在的分歧。 假设性问题的提出;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丰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发展?这样设计可以引入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续发展。 4、教师必须写好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珍贵的案例,写好教学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 三、地理新课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新课程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题材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

初中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讲解及综合练习

一、过去完成时的概念与结构特点 概念:过去完成时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或动作之前已经发生或完成了的动作,即“过去的过去(past-in-the-past )”。 ----|-------------------------- |-------------------------------|----------------------------> 那时以前那时现在 构成:过去完成时由“助动词had + 过去分词”构成,其中had 通用于各种人称。 They had already had breakfast before they arrived at the hotel. She had finished writing the composition by 10 :00 this morning. 二、过去完成时的判断依据 1. 由时间状语来判定 一般说来,各种时态都有特定的时间状语。与过去完成时连用的时间状语有: ( 1 )by + 过去的时间点。如: I had finished reading the novel by nine o'clock last night. ( 2 )by the end of + 过去的时间点。如: We had learned over two thousand English words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3 )before + 过去的时间点。如: They had planted six hundred trees before last Wednesday. 2. 由“过去的过去”来判定。 过去完成时表示“过去的过去”,是指过去某一动作之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动作,即动作有先后关系,动作在前的用过去完成时,在后的用一般过去时。这种用法常出现在: ( 1 )宾语从句中 当宾语从句的主句为一般过去时,且从句的动作先于主句的动作时,从句要用过去完成时。在told, said, knew, heard, thought等动词后的宾语从句。如: She said that she had seen the film befo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