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第四集道德之择内容简介及解说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帮助,欢迎支持。
1
鉴史问廉第四集道德之择内容简介及解说词


为政以德,是安邦治国的准则。中国传统文化对为政者
的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用道德教化来赢得民心,
则是古代政治家们成就一番伟业的秘密。
道德修养是个人修养的根本。在漫长的历史中,克偏、
戒巫、范家、全节、修身,以及清慎勤这些被称为为官之德
的警句箴言,一直被历朝历代视为官德的重要内容。除了制
度因素,道德约束是克制腐败发生的有效方式。古今中外,
法律和制度只能从外部围追堵截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但道德
却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的“迷思”。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正面
事例,如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
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这些流传至
今的人物和故事,已经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厚德载物。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恪守为官
之德的政治家们用自己的选择和坚守,谱写了中华文明的闪
亮篇章。在漫长的历史中,那些面对利诱、黑暗和不公拍案
而起的浩然正气,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家园里的一座丰碑。
这种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高尚,直到今天还在感动着我们。
解说词
(字幕):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解说词:河南省上蔡县城郊的这条沟渠,被人们称为“撒
金沟”。暴雨过后,人们会常常在沟里捡到一些被雨水冲刷出
来的小铜器和古钱币。
(同期声·捡小铜器的年轻人):“像个蚂蚁的形状…”
如有帮助,欢迎支持。
2
解说词:这里曾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蔡国的都城。在这
里,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明和历史的重量。
西周初期,周成王将自己的堂兄蔡仲分到了这里。据《尚
书》记载,成王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千百年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这八维,一直是中华传
统文化的核心。八维早已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个子孙的骨髓
里,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而为政以德,是古人安邦治国的
准则。用道德教化来赢得民心,凝聚力量,是古代政治家们
成就一番伟业的秘密。
在漫长的历史中,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以及
清慎勤,这些被称为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一直被历朝历代
视为官德的重要内容。而那些流传至今的人物和故事,已经
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片名):第四集 道德之择
解说词:2011年3月,一块刻于清代嘉庆年间的石碑,
在山东巨野县被人们发现。这个消息立刻成为当地的轰动新
闻,也引起了文史界的高度重视。因为就在与巨野县毗邻的
金乡县,也有一块刻于民国年间的同样的石碑为人们所熟
知。尽管在年代上比巨野县发现的这块清代石碑足足晚了
118年,但是由于它们所记载的内容完全一致,同样获得了
人们高度的评价和认可。两块年代相差百余年的石碑,为什
么会引起人们如此浓厚的兴趣呢?在这块被主人层层包裹
得如此严密地石碑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如有帮助,欢迎支持。
3
在距今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荆州刺史杨震调任东
莱太守,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王密正在做
昌邑的县令,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前去拜会
杨震,两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已是深夜。在告辞的时
候,王密从怀中捧出黄金说,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
小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
实学,所以才举荐你,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可你
这样做,岂不是违背了我初衷和对你的厚望?可是王密还坚
持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即变
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
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顿时满脸通
红,十分羞愧地离开了。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 波:“所以王密就讲,我也不是
别人,我本身就是老师您推荐出来的,没有您,就没有学生
我今天。”
复旦大学副教授姜 鹏:“一般人你想像一下,做了这个事
情,你把它赶紧藏起来,行贿没行成,等于说是吧?但是王
密不是。首先第一个,他这个钱不是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
来的,这真是他自己的钱。然后呢,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因为
觉得自己做这个事情很丢人,说出去可能会受到人的嘲笑,
受到人的讽刺,他反而把这个金拿出来,建造了一个“四知
台”,就在他那个昌邑县的衙门里面,以此警励自己,也警告
世人。”
如有帮助,欢迎支持。
4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所以杨震却金和王密的这种建
‘四知台’,建‘四知堂’,杨震‘却金处’是有密切的关系。那么,
现在他那个‘四知堂’,可以说已经是广为人知了,大家一想到
这个四知堂,一讲到‘四知台,就会和清廉、廉洁、廉洁为政
联系在一起,所以杨震也被后人称为,叫‘四知先生’。”
解说词:如今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四知堂”
命名的杨震纪念馆。但是,千百年历史演变,已使昌邑县令
王密刻立的杨震“却金处”石碑无处寻觅。从清代到民国,以
至如今,人们一直在追寻杨震“却金碑”,这其中蕴含着人们
对为官之德的景仰。在人们心中,杨震已成为不谋私利,两
袖清风的清官代表。一块石碑人们心中竟然有着沉甸甸的分
量,清官廉吏的高风亮节和道德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说
过这样一句话,“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
欲得”。意思是说,人最大的罪恶,就是放纵自己欲望;最大
的祸害,就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灾难,就是贪得无厌。老
子的这句话,是对为官者修身养德最好的告诫。上善若水,
道德的力量就像水一样,无形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不断润
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亿兆华夏儿女的生存发展,提
供着绵延不绝的源头活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是中国首批历史文
化名城。几千年岁月荏苒,这里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位于南阳市的南阳府衙,是一座保存完整,规制完备的
府级官署衙门,如今这里是南阳府衙博物馆。
如有帮助,欢迎支持。
5
(同期声·导游):“那么现在我们即将到的是它的内宅,
所以迎面这道门呢,被称为内宅门。我们注意看一下,内宅
门上悬挂着一条木鱼,这怎么回事呢?就是在公元……”
解说词:来这里参观的人们会发现,在府衙三堂前的内
宅门上,悬挂着一条木鱼。那么府衙里面为什么会出现这么
一条木鱼呢?
东汉中平三年,羊续任南阳太守。羊续初作南阳郡太守
时,一天,羊续正在郡衙三堂内读书,忽然有人来报郡丞来
访。羊续把郡丞请进中堂,寒暄完毕,郡丞给羊续送来一条
南阳的特产——白河鲤鱼。羊续拒收,推让再三,这位郡丞
执意让太守收下,扭头就走。郡丞走后,羊续将这条大鲤鱼
挂在堂外内宅门的大梁之上,经过风吹日晒,成为鱼干。后
来这位郡丞又送来更大的白河鲤鱼,羊续把他拉到内宅门
外,指着内宅门大梁上悬挂着的鱼干说,你上次送来的鱼还
挂着,已经成了鱼干,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郡丞甚感羞愧,
悄悄地把鱼取走了。这件事传开后,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
再也没有人敢给羊续送礼了。人们感念羊续高洁的品质,将
他称为“悬鱼太守”。从此“羊续悬鱼”这个成语成为官员为政清
廉,拒绝受贿,道德自律的代名词。
清华大学教授彭林:“我拿了你这个鱼,我就有污点,这
个东西对我来讲,我是不能忍受的。所以鱼虽小,其实你拿
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拿了第二次,人家一看,所有的人都
来给你送,是不是啊?所以一定要让他死了心。《汉书》上
如有帮助,欢迎支持。
6
讲,他第二次送的时候,就指着你看,那鱼还挂着,就杜其
意,就杜绝你不要再送了,你任何东西我都不会要。”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大必作于小,多必作于少,不
矜细行,终累大德。如果小节不检点,小毛病不克服,那么
时间长了,小节就可能会变成大节,小毛病就变成了大毛病。
所以很多一些官员出问题,往往就是在不慎微上出的问题。”
南阳府衙博物馆副馆长刘绍明:“后任的南阳太守、知府,
有不少以羊续为榜样,他们上任的时候,搞了一条木鱼,挂
在了内宅门的门檐上,后来相沿成习,成了一个习惯,所以
今天你就看到这个内宅门前挂了一条木鱼。”
解说词:羊续的清廉,成了史学家笔下廉吏的典范,《后
汉书还》还专门为他立了传。
(同期声·导游):“那么,羊续在南阳上任之后呢,不
久呢,他的夫人带着儿子一同来到南阳府衙,羊续则派人让
他的下属把夫人和儿子送回去。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羊续对
他夫人说了,他说你看我的这个内宅啊,我的全部家当呢,
就一个棉被,几件破衣,一罐食盐和几斗麦子,我就这么多
家当怎么能养活你们呢?”
解说词:千百年来,羊续和杨震的故事,感动着一代代
的中国人,这就是穿越时空的道德的力量。
这组位于在河南省叶县县城中心的建筑群,就是建于明
代的叶县县衙。2013年,这座以五品规格建造的县衙,迎
来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几百年来,叶县县衙一直被人们小
如有帮助,欢迎支持。
7
心地维护着。历史的记忆和厚重的传统,就在这不断地维护
之中被传承了下来。
始建于明洪武二年的叶县县衙,自1999年对外开放之
后,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在这里领略博大精深的
传统文化,感受历史深处的浩然正气。这组规模宏大,气势
雄伟的建筑,向人们直观地展示了古代县衙的规制和风貌。
在县衙二堂屏门悬挂着这样一方匾额——清慎勤。这三个字
是明太祖朱元璋亲笔书写的。以铁腕手段反腐肃贪闻名的朱
元璋,曾经下令将这幅匾额悬挂在全国所有的衙门。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杨建祥:“清慎勤,这三个字作为
当官之法,最早提出是由南宋理学思想家、文学家、名士吕
本中提出的,他写过一篇《官箴》,开宗明义就指出,当官
之法,唯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
位,可以远耻辱。意思就是说做官的必须首先要做到清廉、
谨慎、勤奋。”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在儒家的思想中,清慎勤是为
官之道,能够做到清廉,能够做到谨慎,能够做到勤政,做
到为民,这是为官的一个底线。”
解说词:箴是古代一种以告诫规劝为主的文体。在过去,
《官箴》,就是以文章的形式告诉官员如何坚守为官之道,
坚持个人操守。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向来以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提出了许多治国安民的良策嘉谋,
总结了大量为官从政的经验教训,清慎勤自然就成为了为官
从政的箴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