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控股溢价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控股溢价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控股溢价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控股溢价的实证研究

[摘 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企业股权控股程度对其转让价格的影响。通过搜集1997-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及法人股协议转让交易数据,本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控股溢价的存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控股溢价平均值为14.08%。上市公司股份的每股净资产、上市年限、上市地域、所属行业及股票的交易状况对控股溢价都有一定的影响。经回归分析,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价值作为应变量时,对控股溢价很有解释力。

笔者认为,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我国企业的改制、兼并、重组、股权转让中控股权的合理定价以及防止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是有益的。

一、关于企业股权的控股溢价

在企业股权转让交易中,出现了不少控股股权以与非控股股权相同的价格转让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对股权的控股溢价进行研究。

企业股权溢价与折价的原因是企业的部分权益价值可能会高于或低于其在企业权益价值中所占的份额。举例来说,假设某企业有两个股东,A股东持有75%的股份,B股东持有25%的股份,企业100%权益的每股评估值为6.00元。由于A可以控制工资、股利分配等许多重大事项,因此A的股份与B的股份相比,每股应具有更高的价值,即应高于每股6元的价值。同样,由于B只持有少数股权,对企业影响力较小,因此,B的股份每股价值应小于6元。于是,A的股权相对于整体权益中的每股6元的价值需要溢价,而B的股权相对于每股6元的价值将需要折价。假设确定控股溢价为66.67%,则A每股股权价值为6×(1+2/3)=10.00元。因为B并不拥有控股权益, B的股权价值如采用20%的少数股权折价, B的股权价值为4.80元。

国际上计算控股溢价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当上市公司控股权发生转移时,通过比较受让方为控股权支付的每股价格与宣布控股权转移前的某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来计算控股溢价。

美国的Kasper,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控股溢价。在1997年发表的《莫哥斯塔评论》中采用1980-1994年的美国上市公司并购交易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数据涉及近50个行业;交易类型包括现金、股票及债务的交易;交易金额均在100万美元以上;涉及的转让权益均超过了50%。其将上市公司未受合并影响的、合并日前5个工作日的市场价格与企业的交易价格进行比较,发现从1982年开始,企业交易时的溢价和折价都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而1982-1994平均溢价中值为41.1%。

同在1997年,Kasper发表的《控股溢价研究》采用了美国上市公司1990-1994交易数据。其确定了与交易价格进行比较的多个上市公司未受合并影响价格的日期,包括企业合并日前一日、前一周、前一个月与前两

严绍兵

N 企业价值评估Business Valuatio

个月。其研究结果表明,1990-1994年的溢价是逐年降低的,平均溢价中值为43.2%。

Kasper在1997年《兼并与收购》一文中,采用了美国上市公司1990-1995年的交易数据,其结论是合并日相对4周前市场价格的控股溢价平均为43%。

第二种方法适用于发行差别投票权股票的公司。具有不同投票权的股票价格是有所不同的,可以利用其价格差额来计算控股溢价。

在美国,具有较高级别投票权的股票会以较高的价格交易,但高出不多,一般为5%左右。但在发生控股权争夺时其溢价水平会增高很多(Zingales,1995)。以色列的投票权溢价为45.5%(Levy,1982)。意大利米兰交易所的股票投票权溢价高达82%(Zingales,1994)。通过对18个国家的661个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投票权溢价介于-2.88%和48%之间。股票投票权溢价和一个国家的法律环境、对投资者的保护措施、企业接管制度和企业交易合约中的条款密切相关,这几个因素的解释力达68%,其中法律环境对投票权溢价控股的影响最大(Nenova,2003)。

第三种方法是由Hanouna和Shapiro于2002年提出的,其通过比较控股权交易的价格和少数股权交易价格来计算控股溢价。他们将西方七国在1986-2000年间9,566宗股权收购案,以产业类别和交易时间予以分类和比较后,得出控股权交易相对少数股权交易的控股溢价在18%左右。

2.国内计算上市公司控股溢价方法

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控股溢价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将非流通控股股权转让价格与流通股价格的比率同非流通的非控股股权转让价格与流通股价格比率进行比较,得出控股溢价比率差。第二种是采用控股股权的转让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相比较计算溢价。第三种是将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分为控股权与一般股权两组交易,分别计算每组股权超过每股净资产的溢价水平,然后判断控股权的超额溢价。以下是各位研究者的计算结果:

叶康涛在2003年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交易得出,非流通股控股股权转让价格与流通股价

格比率的平均值为17.34%(即控股股权的流动性折价应为82.66%),非流通的非控股股权的转让价格与流通股价格比率的平均值为13.72%(即非控股股权的流动性折价为86.28%),两者相差额3.62%。

韩德宗与叶春华于2004年,选取1998~2001年四年间发生的88起控股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得出控股权转让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相比较的控股权溢价为40.2%。

黄坚2003年通过分析2000年我国协议转让控股权的68家上市公司收购价格,得出平均每股转让价格为2.35元。而这些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净资产为1.88元,因此得出平均溢价率为25%。

唐宗明和蒋位2002年通过计算大宗股权转让价格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差额,来推算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权溢价水平,认为控股权的价格与大股东从控股权中获得的收益为正相关关系,平均控股权溢价近30%。

朱峰与曾五一2002年以实证资料对1997-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控股权交易的溢价进行分析,得出上市公司控股权相对于每股净资产平均溢价水平比一般股权的平均溢价水平高17.4%。

二、本研究中的样本选择

1.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将深沪两市1997年4月1日——2004年11月3日间652宗由正式公告披露的法人股有偿交易作为研究样本。在这些转让交易案例中,仅包括协议转让的股权交易案例,不包括司法拍卖或委托拍卖的股权交易案例,也不包括股权无偿划拨、股份回购及股权置换的交易案例。这些案例中的流通股均为正常的流通股,不包括ST股和PT股。

案例资料来自:

《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www.cnlist.com)、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法人股投资网(www.farengu.com)、金融街网站(http://share.jrj.com.cn/cominfo/default.htm)、中国证券网(www.cnstock.com)以及中国证券报?中证网(www.cs.com.cn)

2.所应用数据的有效性

企业价值评估B usiness Valuation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虽然是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的法人股协议转让的数据,但研究结论仍具有现实意义,这是因为这一研究结论:

(1)适用于上市公司非流通控股股权的转让定价

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的规定,股改完成后的国家股及国有法人股虽然获得了流通权,但是其流动性目前还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些股份自改革方案实施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十二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百分之五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前项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的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十二个月内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在二十四个月内不得超过百分之十。因此,大量非流通股的流动性目前依然有限,因此,本研究对在此期间场外协议转让中具有控股地位的非流通股权的转让定价,依然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2)也适用于非上市公司控股股权的转让定价

本研究虽然采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但研究中采用的样本是流动性较差的非流通股。就流动性而言,样本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颇为相似。二者均不能在证券交易所进行场内交易,而只能在场外交易。因此,本研究采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以前的法人股协议转让数据得出的控股溢价研究结论以及研究方法,对于非上市公司的企业改制、兼并、重组、股权转让中控股权的合理定价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均具有很好的参照意义。

三、研究方法

从上述国外使用的研究方法来看,计算控股溢价普遍采用的是具有流动性的控股股权的交易价格与代表少数股权的普通股的交易价格之间的比较。此二者均具有相等的流动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公司的控制程度上。其计算结果反映的是流动性控股溢价,所体现的是控股股东与众多代表少数股权的普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

从上述国内证券市场研究中使用的三种方法来看,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本质上是相同的,第三种方法仅仅是第二种方法的变异,两者均是将控股股权的转让价格与每股净资产价值相比较。笔者认为每股净资产

所代表的股权价值仍然是控股股权的价值水平。少数股权由于缺乏对企业的控制,从而对企业净资产价值的控制也同样缺少发言权,因此,每股净资产的价值并不能代表少数股权价值,由此得出的分析结果并不能说明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而第一种方法能体现法人股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反映的是非流动性控股溢价,但上述应用这一方法进行研究的作者仅从整体的交易状况进行研究和计算控股溢价,没有考虑交易中上市公司控股股权与其非控股股权一一对应的关系。

本文借鉴Hanouna、Shapiro(2002)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上市公司法人股转让中,控股权交易价格和非控股权交易价格的差额来计算控股溢价。

对于法人股的控股溢价,我们定义为法人股转让时,控股股权公告的交易价格(主要指有偿协议转让价格)与非控股股权交易价格之间的差异;并确定使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的股权转让为控股股权转让,未使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的为非控股股权转让。

其计算公式如下:

CP——控股溢价

C——控股股权价格(元/股)

M——非控股股权价格(元/股)

在这里,我们谨慎地使用非控股股权转让,以代替Hanouna和Shapiro使用的小额股权转让,这是因为法人股每笔转让的股权数量往往比较大,少则几百万股,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股,这与流通股每笔的交易数量(相当于小额交易)形成鲜明的对照。转让股权排名分类统计清晰地将这一现象体现出来。

四、总体及样本的统计描述

我们对全部样本按股权控制程度进行了分类,结果共计104宗正式公告披露的法人股控股股权转让样本,涉及89家上市公司;共计548宗非控股股权转让样本,涉及256家上市公司。如表1所示,控股股权转让价格的平均值为2.47元/股,非控股股权转让价格的平均值为2.48元/股,控股股权溢价为-0.06%,而采用中值计算的控股股权溢价为8.89%。

N

企业价值评估

Business Valuatio

表1

下面按转让股权比例的排名再进行分类。转让股权比例排名是转让股权比例达到的上市公司中股东持股比例的排名。如果转让的股权比例达到了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则其排序为1;依次类推,如果转让的股权比例达到了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则其排序为10;如果转让的股权比例小于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则其排序为>10。排名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在表2中,前三名的股权转让数量之和占全部样本的67%,前五名的股权转让数量之和占全部样本的88%,而排序在前十名大股东以外的股权转让数量仅占2%。可见,大部分的股权转让主要涉及的是前几名大股东。表2

注:上一名次样本相对该样本溢价的计算举例,(2.47-

2.51)/2.51= -1.45%

在上表中,我们分别计算出了上一名次样本相对下一名次样本股权转让价格权的溢价,并以图2的曲线表示。

本分析表明,股权交易比例不是特别高的情形下(如上表一中平均比例不超过25.76%),其溢价水平并不一定与转让股权的数量成正比。

五、上市公司年度对应的股权交易统计

1.上述分析只是从整体上研究计算控股溢价,没有考虑控股股权与非控股股权的一一对应关系,即有可能会出现A公司的控股股权与B公司非控股股权进行比

较的情况,也可能出现A公司C年的控股股权与B公司D年的非控股股权进行比较的情况。因此,我们改变统计方式,将全部样本按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然后再对每一个公司按样本交易发生的年度进行二次分类,最后选择同一公司同一年度内,同时发生控股股权转让和非控股股权转让的公司(只有控股股权转让或非控股股权转让的上市公司被排除在外)。这样,就可以从个体层面上考察上市公司的控股溢价了。经过筛选共获得35家上市公司共88个样本,涉及控股股权转让样本为38个,非控股股权转让样本50个。

对于同一公司同一年度内,同时发生多次控股股权转让和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样本,分别计算所有的控股股权及非控股股权转让价格的平均值,然后再计算控股溢价。

n ——同一公司同一年度控股股权转让样本数量m ——同一公司同一年度非控股股权转让样本数量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控股溢价的平均值为14.08%,溢价中值为0,最小值为-38.89%,最大值为202.14%。

2.按年度分类统计

为了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将样本按年度进行分类,其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1997年到2001年各年度控股溢价的平均值稳步递增,2001年最高,达到了61.28%,并且取值范围也在各年度最高,达到202.14%。从2002年到2004年各年度控股溢价的平均值也在稳步递增。表3

3.频率统计

企业价值评估

B

usiness Valuation

每组样本数量分布如图3所示。样本数量分布明显不均,样本数量较大的主要集中于-10%——10%之间,其中:

介于10%——0%之间的样本共14个,占全部样本的39%;

介于0%——10%之间的样本共7个,占全部样本的19%;

介于10%——20%之间的样本共2个,占全部样本的6%;

六、有关分析

本文对控股溢价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两种方法,即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

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上市年限、地区、行业和交易所。

(1)按上市年限分类

我们按照发生股权转让的上市公司的上市年限进行分类,上市年限从1年到11年范围较大,控股溢价平均值各年的分布如表4、图4所示。

表4

从各年的股权转让数量以及涉及的公司数量来看,可以分为三组,即

第一组:1—2年,样本数量占8%,溢价平均值14.39%;

第二组:3—6年,样本数量占67%,溢价平均值9.21%;

第三组:9—11年,样本数量占25%,溢价平均值23.6%。

交易数量最多的是第二组,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年限为3—6年的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较为活跃,但是控股溢价的平均值却低于其它两组,这表明上市年限较短以及较长的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的控股溢价比较大。

(2)按地区分类

我们按照发生股权转让的上市公司的所属省市进行分类,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交易数量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沿海及内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股权的变动频繁,股权转让市场十分活跃。交易数量最多的省市为:广东、上海和浙江;交易数量最少的省市为:黑龙江、西藏和青海。

控股溢价平均值最高的省市为:四川、北京和广东,位于47%——68%之间;控股溢价平均值最低的省市为:黑龙江和福建,位于-36%——-27%之间。

(3)按行业分类

我们接下来探讨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与控股溢价的关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交易数量最多的两个行业是: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信息技术业;交易数量最少的行业是: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

控股溢价平均值最大的行业为: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和信息技术业,溢价在50%——68%之间;最小的行业是社会服务业,溢价为-18%。可见,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控股溢价水平。

(4)按交易所分类

我们按照发生股权转让的上市公司的所属交易所进行分类,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两交易所的样本数量比较接近。但是,深市样本控股溢价平均值为22.55%,沪市控股溢价平均值仅为2.22%,差距较大。

N

企业价值评估

Business Valuatio

10

企业价值评估

B

usiness Valuation

表5

2.定量分析

本研究假设对控股溢价产生影响的定量因素有12个,主要包括: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流量、资产净利率、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股本总数、总资产、股东权益、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所有指标采用的是股权转让公告日前一个年度的财务指标。

我们采用上述的12个变量作为多元回归分析自变量,将控股溢价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逐步回归(Stepwise)分析方法进行回归,选出经调整的R2值最大的回归方程,作为因变量的最终回归方程。

(1)拟和过程总结表6 拟和过程总结

最终的回归模型只包括每股净资产一个自变量,拟和过程总结如表6所示。

从表中我们看到,最终回归模型修正后的R2为18%,也就是说,控股溢价中的变异性能被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解释的百分比是18。

(2)显著性检验

总体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当回归方程包含不同的自变量时,总体显著性概率值均小于0.001,拒绝总体回归系数均为0的原假设。而经过单个参数的显著性检验,由回归系数分析结果(表7)可以看出,系数和常数项均具有统计意义。

表7 显著性检验(ANOVA)

ba. Predictors: (Constant):每股净资产b. Dependent Variable: 控股溢价

a. Predictors: (Constant),每股净资产

则回归模型的常数项和自变量系数如表8所示。表8 相关系数(Coefficients)

a. Dependent Variable: 控股溢价

根据最后回归模型得出的控股溢价平均值为14.08%。

七、结论

对于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股权价值水平在理论上至少应包括四个层次,即流动性控股股权、非流动性控股股权、流动性少数股权及非流动性少数股权。国有股、法人股与流通股相比,流动性目前还受到限制,采用非流动性控股股权价值和非流动性非控股股权价值相比较,其计算结果反映的是非流动性控股溢价。通过采用“公司年度对应”的方法对法人股协议转让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年限、地区、所属行业及股票交易所对控股溢价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回归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对控股溢价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以此计算得出的法人股的控股溢价平均值为14.08%。

本研究对于非上市公司的企业改制、兼并、重组、股权转让中控股权的合理定价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均

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于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至非流通股流通限制完全解除期间转让的具有控股地位的非流通股权的转让定价依然具有参考价值。

由于本研究所采用的样本是上市公司法人股权转让,表现的是法人股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其结论反映的是不具有流动性的控股股权相对于非控股股权的溢价,尚不能体现出流通股控股股东与流通股少数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国外的研究对象多是上市公司流通股控股股东与流通股少数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本研究结果不能与国外的研究结论直接进行比较。这是由于我国目前特殊的股权结构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的特殊时期所决定的,也是我国目前在研究控股溢价存在的瓶颈。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继续推进进程,非流通股流通限制将完全解除,这种状况终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变。

注:(本研究受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L06DJY036)和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006lnsklktjjx-254-101)资助。

参考资料:

[1] 韩德宗,叶春华.控制权收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统计研

N 企业价值评估Business Valuatio

究,2004(2):42-46.

[2] 黄坚.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溢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69-72.

[3] 唐宗明,蒋位.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度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4):44-50.

[4] 叶康涛.公司控股权的隐性收益——来自中国非流通股转让市场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3(5):61-69.

[5] 朱峰,曾五一.上市公司控股权溢价研究[J].东南学术,2002(5):89-97.

[6] Barclay M , Holderness C G. Private benefits from control of publiccorporation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25:371- 395.[7] Bradley M. Interfirm tender offer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control [J ]. Journal of Business, 1980, 53 (4) : 345- 376.[8] DeAngelo H, Linda D A. Managerial owner ship of voting rights: Astudy of public corporation with dual classes of common stock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5, 14: 33- 69.

[9] Dyck A , Zingales L.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an internationalcomparison [ R ]. Working Paper, 2001.

[10] Grossman S H. One share, one vote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control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8, 20: 175- 202.[11] Hanouna P A, Shapiro A S. Value of corporate control: someinternational evidences [R]. Working Paper ,Marshall School, 2002.[12] Kasper L J. Business valuation:advanced topics [M]. London:Quorum Books, 1997: 83-112.

[13] Kelson W H, Regassa H. Premiums Paid in Block Transactions [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1991,12(6): 511 - 517.

[14] Levy H. Economic Valuation of Voting Power of Common Stock [J].Journal of Finance, 1982, 38(4): 79 - 93.

[15] Nenova T. The Value of Corporate Voting Rights and Control: ACross-country Analysi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3, 68(3): 325-351.

[16] Shleifer A, Vishny R W.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95: 461- 88.

[17] Zingales L. The value of the voting right: A study of the MilanStock Exchange [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4,7:125-148.[18] Zingales L. What Determines the Value of Corporate Votes?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4):1047-1073.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浅议国企非经营性资产的评估

于微波

国企的非经营性资产在企业改制、破产清算、国有股权转让时的资产评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分析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评估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想法,以期与同行探讨。

一、目前我省国有企业中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现状

国企中的国有资产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经营性国有资产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其中,非经营性资产一般为职工宿舍、幼儿园、职工子弟学校、食堂、浴室、职工医院等。据笔者多年在本省国企评估和审计工作过程中的观察,目前我省国有企业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形:一种是属于国有全资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由于此类企业未实行改制,其非经营性资产往往仍由企业自行管理。另一种是已改制的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这部分企业一般在改制过程中,已将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剥离后的非经营性资产往往委托集团公司进行监管。这部分非经营性资产出售后,收入作为资本公积——国有独享资本处理。再有一种是国有资本全部退出该企业,或者企业已破产清算,因目前省政府尚未出台针对此部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处置、监管内容的文件规定,所以此部分资产一般归当地社区或委托其上级主管部门管理。

二、国企非经营性资产的处置方式与资产评估值的确定

以下就几类比较普遍的非经营性资产在企业改制或破产清算过程中发生的几种处置情形,谈谈资产评估的思路和方法。

1、职工宿舍

11

C O N T E N T S Business Valuation

Empirical study on control premiums of listed companies Yan Shaobing (p5)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which the level of control puts on transfer prices. Based on the transaction data about state shares and legal person share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04,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existing of control premium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rough the quantative method. Then, the author concluded that the average control premium is 14.08%, and the net asset per share, the time for being listed, location, industry factor, and the trading situation of shares affect control premiums to some extent. Further, when the net asset per share is taken as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 in the regression model, the control premium (the dependant variable) could be explained very well.

Valuation on non-operating asset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Yu Weibo (p11)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market approach used in business valuation

Zhao banghong, Wang Zhe (p13) Market approach is widely used in business valu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While in China, the income approach and asset based approach are more often used than the market approach. A survey made by the author shows that only 38 out of 230 investigated valuers take the market approach as the basic one in business valu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market approach, and the problems and the solutions of its application in business valuation in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market approach in business valuation Shen Yuehuo (p17) Market approach is an easy, little limited and credible method in business valuation. The key of its applica-tion is the choice of value ratios and comparative companies. The regression method is an efficient way to control and adjus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mparative companies and the subject company.

Discussion on methods of valuing commercial websites Pan Haijiang, Han Dongfang (p2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economy, many kinds of commercial website emerged. Therefore, venture investors face a new problem: how to judge whether a commercial website is worth of investmen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methods of valuing commercial websit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a commercial website such as the operating model.

The application of AHP in choosing target enterprise in M&A.

Xiao Xiang, Quan Zhongguang (p23) Correct selection of target enterprise is the key point for the business to get the Synergies and the strategy aim. Base on the target of maximization of synergies, the paper set u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model

企业并购中控制权溢价

企业并购中控制权溢价 —基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财务管理 学部:公共管理 指导教师: 二○一一年六月

企业并购中控制权溢价 —基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Control Pemium in Merger -- Analysis based on Coca-Cola Merger HuiYuan 学生:班级:学号: 学部:公管学部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 毕业论文完成时间:自 2010 年 12 月 至 2011 年 05 月

摘要 存在控股股东的企业中,控股股东凭借其控制地位拥有“私人收益”。控制权转让过程中,往往高出非控股权转让的价格,这个超出的部分就被称为“控制权溢价”。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评估定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大股东的“控制权溢价”。同时,争夺“控制权溢价”也成为并购的动因之一。本文以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为样本、以控制权溢价为切入点,将通过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案例分析收购溢价的成因,分析在企业的收购活动中,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进行实证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并购;控制权溢价;影响因素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of existing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with its control status have "private gains". Control transfer process, the majori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nsfer price, this beyond part of control premium "called". The listed company controlling stake transfer process of evaluated price, inevitably to consider the "big shareholders control premium". Meanwhile, for "premium" also become merger control one of the drivers. This paper to purchase a listed company as samples, to control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will control premium by Coca-Cola takeover bid premium of huiyuan case analysi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akeovers, enterprise affecting factors and extent empirical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Control premium; Influence factors

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企业名单

上海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单位名单 附表 1 市国资委党委归口管理单位名单(截止 2010月 27 日) 年 1 序号单位名称序号单位名称1 2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28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上海华谊(集团)公司29上海市申江两岸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 司 4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30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5长江计算机(集团)公司31上海市锦江航运有限公司 6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2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 7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33上海市生产服务合作联社 8上海建工 ( 集团)总公司34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9上海城建(集团)公司35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10上海交运(集团)公司36上海同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1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37上海市工业区开发总公司 12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38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13百联集团有限公司39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4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40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15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41上海电缆研究所 16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42上海化工研究院 17上海市衡山(集团)公司43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8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44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19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45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 20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46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 21上海久事公司47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22申能(集团)有限公司48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23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49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24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50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 25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51中共上海市国资委党校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部分 一、公司控制权词源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用法的组合词,是控与制两者所组成的关联。控‘“掌握;操纵。”制,“管束;约束。”从现代汉语的用法来看“控”与“制”具有不可分离性。其表达了一个主体对他的相对对象进行某种支配的观念。控制,“掌握、支配,使不越出一定范围。” “从控制的内容上看,公司控制是指所行使的控制力作用于什么事情或什么事务”是指对一个公司的经营者或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以决定一个董事会的选任,决定公司的财务和经营者管理活动,甚至使该公司成为某种特定目的的工具。 二、公司控制权概念解析 如果将公司控制理解为一种与公司有关的相关“控制”,即一种更宽泛的“控制”理解,那么上述的“公司控制”定义也可以说是一种公司内部控制的定义。相对于这种内部控制而言就会产生外部控制的理解,即公司作为一个即存物与外部发生联系时产生之控制内容,“控制还可以从公司之间的关系来考察。”换言之,公司控制还应包括,公司之间的控股关系产生的控制,以及“除了控股一种因素或方式之外,并不排除其他因素和方式也可以形成”之控制——公司之间的控制所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或控制从属公司形成企业集团或关系企业关系。

从严格意义上讲,控制权并不是像“所有权”或“股东权”一样有着明确权利内涵的概念,控制权更多的是一种事实状态,一种对公司资源的实际控制,其实质的股东权与法人财产权相互博弈的一个过程。 本文认为。公司控制权,是指股东、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事实状态下,拥有对公司经营决策、日常管理以及财务政策制定等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结合,是一种权力与权利观念的结合,即制度化了的影响公司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的能力与暗含于私权观念下的“意思自治”的“权利”观念的结合。 三、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三者之间的概念辨析 本文中将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三者的关系界定为:公司控制权是指对公司的所有可供支配和利用资源的控制和管理的权利,它与剩余索取权一起构成所有权,公司控制权源于公司所有权,公司所有权是公司控制权的基础。公司控制权派生出投票权、决策权等经营管理权,但以上派生权利并非控制权的全部。 下面就以上观点进行如下论述:首先企业所有权的核心是剩余索取权,全部的所有权拥有合同权利之外的剩余控制权,而控制权从属于所有权,控制权由所有权派生。即是说,经营管理权出自于控制权且受制于控制权,但同时经营管理权又是控制权赖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因为所有权与控制权存在分离的倾向,控股股东只有通过股东会选举出代表自己的董事会,才能真正实施对公司的控制。 因此,公司控制权虽然与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在内容上存在交叉,

争夺控制权5大模式

企业发展之下争夺控制权不可避免,如何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以最小的成本,最巧妙的方法,来夺取或保护企业控制权? 模式一:管理层收购(MBO) 股权过于分散的企业,极有可能被管理层收购股权。施行MBO之前,新浪的股权相当分散,由于股权分散性企业注重短期收益,无人敢对长期收益负责。2009年底,新浪CFO余正均、COO杜红、总编辑陈彤、无线业务总经理王高飞、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以及CEO曹国伟,共同出资在英属维尔金群岛注册了新浪投资控股公司,以1.8亿美元的价格,购买新浪约560万普通股,由此在新浪持股比例达到9.41%,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增持的目的是彻底解决新浪股权分散的历史问题,加强管理层对于公司的控制权。”曹国伟的观点说明了管理层收购带来的好处。

融资设计是MBO中最重要的环节,在目前国内的融资市场远未成熟和规范的前提下,国内的融资设计和国外差别很大。目前国内MBO的融资方式主要有3种,见下页图1—图3。 然而,通过MBO进行恶意收购,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如1988 年美国RJR Nabisco 公司收购案。当时,以CEO罗斯?约翰逊(Ross Johnson)为首的管理层看到公司被市场严重低估,出现投机机会,希望通过收购获得潜在的收益空间。当妄图通过收购侵占股东和员工利益时,罗斯?约翰MBO 计划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模式二:引入外来资本

引入外来资本争夺控制权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外来资本直接购买股份,如VC/PE,欧肯资本副总裁范卫强透露了一个业内知名的案例:2007年,某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部分要分拆一部分股份,这部分业务属于机器零部件,在中国属于细分行业前三名,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非常稳定。由于不是公司主业,公司希望让出控股权,于是找来一个财务公司作为中介,财务公司的总经理认为价格很便宜,虽然他不是管理层,但是看到有利可图,与跨国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约定在某个期限之前,只要融到资金,就由该财务公司独立购买40%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他在海外成立了一家公司,做了一个商业计划书,计划吸引VC、PE投资,海外VC、PE对这个公司非常感兴趣,如果不是因为该财务顾问公司要价太高,差点就达成交易。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即使没有资金,借助外来资本,亦可空买空卖,完成购买股权所需的融资。 另一种模式是管理层与外来资本联合,一起进行的管理层收购(Investor-led Buy-out,简称IBO)。收购完成后原企业管理者取得企业控制权,外部投资者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向管理者或其他投资者转让股权退出企业。这是最为常见的管理层收购形式,因为管理层如果发动收购,往往需要外部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收购策划支持。如果是外部投资者发动收购,则需要利用管理层对企业的信息优势,借助于管理层的能力实现投资回报。 模式三:第二大股东“篡权” 同样是在股权分散型企业,第二大股东PK第一大股东取得控制权的情况非常多。美国出现这样的案例:第一大股东持股7%~8%,这时候突然会出现一个新的公司,和过去目标公司没有任何关联,它在市场上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收购到5%的时候,变成第二大股东,它就开始向散户提出,我希望你们把投票权给我,在下一次股东大会干掉老大,因为老大现在做得不好,我的人能够把公司的整个业绩改善。这样的例子很多。 上市公司景谷林业第一、二大股东股权争夺由来已久。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景谷森达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二股东为中泰信用担保公司。历史上第一大股东景谷森达曾跳过董事会直接提请召开股东大会,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改选,夺回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其次,在二级市场上不断增持,也是大股东间争夺控制权的手段。

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基本情况统计

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基本情况统计 调查表填报要求 一、填报范围 本套统计调查表适用于省级财政部门和省、地(市)、县所属一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一级企业)填报。 二、报表封面 1.企业名称: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全称。 2.填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报表的工作人员。 3.本企业代码:指各级质检部门核发的企业(单位)法人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代码。尚未领取统一代码的企业(单位),应主动与当地质检部门联系办理核发手续。 4财政部门代码: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选择填列。省、地(市)、县直属企业在填报时应选择所在的省、地(市)、县代码。例如,省属企业应选择“610000”,西安市市属企业,所在地为西安市莲湖区,财政部门代码应选择西安市“610100”,不能选择西安市莲湖区“610104”。 5.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依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结合企业主要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按“小类”划分填列。 6.报表类型码:地方一级企业填报默认选择“0”单户表。 三、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一级企业表) 本表由各一级企业填报 1.户数:由一级企业统计所属企业户数情况,按照行业、年份等口径分别填列。 2.实收资本(股本):反映企业各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总额。其中: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实收资本净额”按“实收资本”扣除“已归还投

资”后的金额填列。 (1)国家资本: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对企业投资形成的资本金。 (2)集体资本:指由本企业职工等自然人集体投资或各种机构对企业进行扶持形成的集体性质的资本金。 (3)国有法人资本: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单位)或国有独资公司对企业投资形成的资本金。 (4)集体法人资本: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集体企业对企业投资形成的资本金。 (5)民营法人资本: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营企业对企业投资形成的资本金。 (6)个人资本:指自然人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 (7)外商资本:指外国和我国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 3.全年平均职工人数:反映企业本年12个月职工人数的算术平均值。 4.离退休职工:反映企业年末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职工人数。 5.全年实际发放工资总额:反映企业本年度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包括临时工和聘用人员工资。 6.营业总收入小计:包括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已赚保费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四部分内容。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7.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总额,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分析填列。 粮食企业以及有国家特准储备物资的企业,应以主营业务收入扣减“抵减销售收入的应交款”和“转出差价收入(转出差价支出以“-”号计算)”后的余额填列。 8.投资净收益: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应根据“投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方式,工作内容及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方式,工作内容及流程一,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保密协议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必然涉及尽职调查和信息披露。为避免收购过程本身及收购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被不当使用和披露,参与交易的双方会签订保密协议。形式方面,保密协议包括单向保密协议、双向保密协议以及承诺函等形式,其中以双向保密协议较为常见。 2,委托中介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离不开专业中介机构的协助。收购方一般需聘请财务顾问、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收购方如为国有资本,会涉及按国资采购要求选择中介机构。如何平衡国资的采购要求和交易的保密要求,需要收购方审慎考虑对中介机构服务采购的具体方式。 3,尽职调查 针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收购,中介机构不仅需对上市公司进行核查,也需要对交易对方、收购方自身进行核查。关于尽职调查,具体请见本文第三部分。 4,交易文件 若收购方根据尽职调查结果决定继续收购,则需拟定相关交易文件,并与转让方谈判和最终签署相关交易文件。根据收购方式的不同,交易文件可能涉及股份转让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股份认购协议等主要交易文件,其他附属文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包括特殊事项的承诺函、备忘录等。 5,股份交割 证券交易所会在股份交割前对交易进行合法性审查。作为收购方,应注意在中介机构帮助下对股权结构是否清晰、出让股份是否存在权利瑕疵、交易是否存在实施障碍、收购方内部的审批流程是否完备、是否已完成税务申报等问题进行核查,避免在前述合法性审查中遇到障碍。在股份交割的设计上,交割

与付款时间节点的选择、资金监管措施及违约条款的合理安排,均是股份交割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6,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控制权变动将对经营管理决策和投资者利益造成影响,因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相应阶段的信息披露义务。对于协议收购、要约收购、间接收购等不同方式,有不同的信息披露要求。总体而言,首次持股达5%、增减持幅度达5%、持股达20%、持股达30%是收购上市公司进行中需要进行信息披露的几个重要节点。 二、尽职调查事项 1,)同业竞争和xx交易 收购方通常出于产业结构的布局、协同性等层面考虑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但也正因为如此,在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完成后,可能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关联交易亦是如此。所以,对收购方本身的尽职调查,除关注收购方的资质条件、资金来源外,还应核查收购方的自身主要业务,是否与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等,以判断在收购完成后是否因为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事项需要整改甚至重组。 2,股份质押和冻结 受经济环境变化和去杠杆政策等影响,2018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触及平仓线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很大程度上成为促使控股股东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最重要的原因。若标的股份存在权利负担,将影响交易的顺利进行,监管机构亦对股份质押冻结的情况、原因、风险、解除安排等问题较为关注。收购方应对标的股份的质押和冻结情况进行详细及全面核查,合理筹划解除质押或冻结的安排,防止后续对股份交割造成障碍。 3,股东承诺和股权结构 首先,标的股份需要依法能够出售。收购方需要对标的股份的持有主体及穿透股东的相关公开承诺进行详细和全面核查。因为在实践操作中,上市公司

企业并购中控制权溢价

企业并购中控制权溢价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企业并购中控制权溢价 —基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财务管理 学部:公共管理 指导教师: 二○一一年六月

企业并购中控制权溢价 —基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Control Pemium in Merger -- Analysis based on Coca-Cola Merger HuiYuan 学生:班级:学号: 学部:公管学部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 毕业论文完成时间:自 2010 年 12 月 至 2011 年 05 月

摘要 存在控股股东的企业中,控股股东凭借其控制地位拥有“私人收益”。控制权转让过程中,往往高出非控股权转让的价格,这个超出的部分就被称为“控制权溢价”。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评估定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大股东的“控制权溢价”。同时,争夺“控制权溢价”也成为并购的动因之一。本文以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为样本、以控制权溢价为切入点,将通过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案例分析收购溢价的成因,分析在企业的收购活动中,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进行实证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并购;控制权溢价;影响因素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of existing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with its control status have "private gains". Control transfer process, the majori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nsfer price, this beyond part of control premium "called". The listed company controlling stake transfer process of evaluated price, inevitably to consider the "big shareholders control premium". Meanwhile, for "premium" also become merger control one of the drivers. This paper to purchase a listed company as samples, to control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will control premium by Coca-Cola takeover bid premium of huiyuan case analysi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akeovers, enterprise affecting factors and extent empirical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Control premium; Influence factors

国资委直属企业下属上市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000777中核科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600118中国卫星 600879火箭股份 600151航天机电 600343航天动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000063中兴通讯 600271航天信息 600501航天晨光 002025航天电器 600677航天通信 600855航天长峰 000901航天科技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000768西飞国际 600523贵航股份 002013中航精机 600765力源液压 000050深天马A 000043深南光A 000026飞亚达A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600038哈飞股份 600316洪都航空 600391成发科技 600372昌河股份 600178东安动力 000738 南方摩托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600685广船国际 600150沪东重机 600072江南重工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600482 风帆股份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600184新华光 600148长春一东 600480凌云股份 600495晋西车轴 600967北方创业

600262北方股份 600435北方天鸟 000065北方国际 000059辽通化工 000818锦化氯碱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000625长安汽车 000550江铃汽车 600877中国嘉陵 000710天兴仪表 600698济南轻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600990四创电子 600850华东电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600546中油化建 000617石油济柴 000985大庆华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600028中国石化 600871仪征化纤 600688上海石化 000731四川美丰 000852江钻股份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600583海油工程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600179黑化股份,中国化工新材料总公司002092中泰化学,中国化工新材料总公司600299星新材料,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000698沈阳化工,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000598蓝星清洗,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600378天科股份,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600469风神股份,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600230沧州大化,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000953河池化工,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600230沧州大化,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000553沙隆达司,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600882大成股份,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600579黄海股份,中车汽修(集团)总公司000822山东海化,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流程及要点

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流程及要点 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流程及要点 中伦视界作者丨贺云帆余际 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受制于经济下行和宏观政策调整,以及贸易战、去杠杆、资管新规等因素的影响,可谓是迎来了寒冬。但在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领域,却呈现了数倍于往年的交易规模。随着国资监管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运作思路的转变,国有资本成为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主力军。 本文拟对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尤其是国有资本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相关事项进行简要梳理,以期交易双方能够对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的相关事项有初步认识和概括了解。此外,本文最后一部分亦涉及收购境外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一些特殊事项。 一、收购主要流程

无论是二级市场交易、协议转让,还是间接收购,甚至是定向增发,一旦与转让方达成初步交易意向后,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运作即告开始。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 保密协议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必然涉及尽职调查和信息披露。为避免收购过程本身及收购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被不当使用和披露,参与交易的双方会签订保密协议。形式方面,保密协议包括单向保密协议、双向保密协议以及承诺函等形式,其中以双向保密协议较为常见。 (二) 委托中介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离不开专业中介机构的协助。收购方一般需聘请财务顾问、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收购方如为国有资本,会涉及按国资采购要求选择中介机构。如何平衡国资的采购要求和交易的保密要求,需要收购方审慎考虑对中介机构服务采购的具体方式。 (三) 尽职调查

针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收购,中介机构不仅需对上市公司进行核查,也需要对交易对方、收购方自身进行核查。关于尽职调查,具体请见本文第三部分。 (四) 交易文件 若收购方根据尽职调查结果决定继续收购,则需拟定相关交易文件,并与转让方谈判和最终签署相关交易文件。根据收购方式的不同,交易文件可能涉及股份转让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股份认购协议等主要交易文件,其他附属文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包括特殊事项的承诺函、备忘录等。 (五) 股份交割 证券交易所会在股份交割前对交易进行合法性审查。作为收购方,应注意在中介机构帮助下对股权结构是否清晰、出让股份是否存在权利瑕疵、交易是否存在实施障碍、收购方内部的审批流程是否完备、是否已完成税务申报等问题进行核查,避免在前述合法性审查中遇到障碍。在股份交割的设计上,交割与付款时间节点的选择、资金监管措施及违约条款的合理安排,均是股份交割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_董事会的控制与反制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攻与防——董事会的控制与反制 成伟 | 环球律师事务所 一、引言 控制董事会,无疑会已取得股份的收购人进一步控制上市公司的首要目标。另一边厢,上市公司的现任董事会,当然通常也不会坐以待毙。如此一来,作为上市公司管理执行层面的核心决策主体,董事会势必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 万科纷争中的“分母大战”,虽还未完全涉及收购人对董事会席位的直接争夺,但已经很夺眼球地显示出了董事会话语权对利益相关各方的重大影响。所谓话语权,也就是要在董事会中有代言人。[1]这就涉及到收购人对董事会的改组以及原控制人及现任董事会的反制,也就是董事会席位的争夺。关于董事会的改组,涉及到董事的提名与选举。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董事(职工代表董事除外)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股东大会的选举又涉及到股东大会的召集、提案、召开与表决。有关股东大会的相关事项将另行撰文详述,本文将先来分析一下董事的提名与选举问题。 二、侯任董事的提名

(一)董事的提名与股东大会的提案权 改选董事会首先涉及的问题是,谁有权提名董事候选人?关于这个问题,《公司法》并没有明确的直接规定。在这方面,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14年10月修订)(简称“《章程指引》”)第82条规定,董事候选人应以“提案”的方式提请股东大会表决。由此来看,谁有权提名董事候选人的问题实质上涉及的是谁有权向股东大会“提案”的权利。 关于股东大会的提案权,按照《公司法》第102条、第118条规定,以及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2014年10月修订)(简称“《股东大会规则》”)的相关规定,下列主体有股东大会的提案权: -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提案程序: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后2日通知其他股东,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或者 - 董事会(直接提交);或者 - 监事会(直接提交)。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或监事会均有权直接向股东大会提交提案。除此以外,另一个拥有股东大会提案权的主体便是持股3%以上的股东。不过,需要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区别

国有国有控股国有法人控股 shares owned by the state; shares owned directly by the state; shares owned indirectly by the state via state "legal persons shares " 迫切需要知道这三者什么意思,什么区别? 2010-4-26 00:15 最佳答案 国有是国家直接控制,不对私人开放股权。 国用控股是国家占部分股权,私人占部分(外国人和港澳台部分除外)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设立国有控股公司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作者认为这种控制力主要是通过国有控股公司来实现的。 一、关于设立国有控股公司的宗旨和一般规定 一宗旨 国家设立国有控股公司是为了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推进政企分开,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通过向国有控股公司授权经营,确保出资人到位,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国家可以通过制订有关国有控股公司的法律法规,规范其组织和行为。 二国有控股公司的性质、职能 1.国有控股公司是特殊企业法人,之所以特殊主要表现在:必须依照法律和法规制定公司章程并报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其经营范围也要依法批准和登记;允许其投资额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享有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的权利,对其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权利;依法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收益有一定的支配权;一般不得宣告破产;可以设立国有独资公司。 2.职能。国有控股公司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社会公益事业需要组织资产运作,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控股公司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构,不得承担行政职能和行业管理职能。 三国家与国有控股公司的基本关系 国有控股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依法自主经营,国家对控股公司实施监督和管理,国家对其批准设立的国有控股公司以其授权的国有资产额(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全部或部分拥有其他公司包括未改制企业的股份,对其他公司实行控股或参股。享有对其出资企业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国家对控股公司的国有资产拥有最终调度权。

控股溢价研究

资产评估学 课程研究报告 报告题目:关于兼并重组中股权溢价评估的研究 姓名学号班级本人签名 姓名学号班级本人签名 成绩:_________ 教师: 授课时间:2011~ 2012 学年第2 学期

目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最近几年,可以说由于国内外金融市场巨变,形形色色的兼并重组事件是不绝于耳。我国的企业,无论是在国内的行业资源整合,还是在海外市场的大出手笔,都让人切肤的感受到了兼并重组浪潮的到来。从早期的TCL收购汤姆孙,联想收购IBM,还是最近几年的吉利收购沃尔沃,乃至情人节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优酷土豆合并,我都明显的感觉到,中国的企业正在从稚嫩走向走向成熟,从纯粹的“大鱼吃小鱼”,到现在的追求最大的协同效应。但是,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些重组兼并中,存在很多我们第一眼难以明白的东西,最明显的就是股权转让中出现的高溢价。溢价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收购方为什么愿意高溢价收购对方?如何知晓这些溢价是合理的么?我们的研究就是对这些个问题,做一个研究。 1.2 研究意义 由于公司控制权具有潜在的利益,作为控制权的主要实现方式的股权就具有经济价值。尽管作为成熟金融市场的典范,美国有诸多关于股权价值的数学模型,但“拿来主义”却是困难重重的。究其原因,我们的金融市场和美国市场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在07年尚福林主席推出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流动性很差,活跃在二级市场上的都是些散户、游资抑或是机构投资者,真正的国有股、法人股由于受到很多政策性的问题,无法实现全流通。虽然经过最近几年的全流通浪潮,我国的整个情况和美国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的研究者有必要根据我们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股权价值水平模型。这样,金融市场上的一些兼并重组、资产置换的行为,我们的监管者可以准确的进行一个判断,判断其是否存在一些诸如“看似非关联方的关联交易”,制止一些恶意兼并和利益输送的交易行为。 根据《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的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股东权益价值并不必然等于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与股权比例的乘积。”、“注册资产评估师评估师评估股东部分权益价值,应当在适当及切实可行的情况下,考虑由于控股权和少数股权等因素产生的溢价或折价。”、“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披露是否考虑了控股权和少数股权等因素产生的溢价或折价。”由此可见一斑,我们政策的制定者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控股权交易对资本市场的重大影响。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逐渐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兼并的加剧,研究在重组兼并时溢价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或许,年轻的我们还无法了解这些溢价抑或是折价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但我们希冀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一些问题和一些或许是答案的“答案”。

深商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总商会倡导、深圳市大型民营...

深商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总商会倡导、深圳市大型民营...

深商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总商会倡导、深圳市大型民营企业于2011年7月发起成立,公司注册和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时代金融中心22楼H单元。 2008年, 我公司针对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时间久的问题,在深圳市政府的指导下, 首创全国互保金贷款模式,获得深圳市总商会以及深圳广大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目前加入互保金池的商会企业达393家。 深商控股集团现有股东79家,大股东海王集团、香江集团、富源集团、西部城建等18家企业为国内外知名企业,股东企业总资产上万亿元。我公司聚集了一大批深圳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以助力民族产业为已任,将先进的经营投资理念与技术作为发展的根本,不断实现“增信、增资、增值”的目标。 深商控股集团的经营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互保金贷款,金融投资和担保、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国内贸易、进出口业务、经济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以及投资兴办高科技、节能产业。本着“互保、互助、互爱”的宗旨, 我公司在实现腾飞的同时让股东获得最大的收益, 为政府增加税收, 扎实地为深圳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作更大贡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自愿投资、协商定规、按规经营”为原则,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实现多赢、反馈社会”的基本思路,集中资金投资,依法经营管理,坚持科技创新,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股东创造较大利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本- 以人为本, 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责任- 将助力民营企业视为已任, 帮助股东实现腾飞梦想; 诚信- 互利共荣,厚德载物; 高效- 效率优先, 质量取胜; 创新- 不断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与时俱进, 积极进取; 奉献- 努力打造“深商”品牌、树立“深商”形象,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控制权争夺经济后果[论文摘要]股权分置改革使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公司的控制权市场将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该文以百大集团控制权争夺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控制权的争夺引起的经济后果,认为:政府的多重角色使其在控制权的争夺中的成本与收益,不能用数据直接评价;控制权的争夺者,不管其最后是否取得控制权,由于其信息及资源的优势,在即将到来的全流通市场中,会成为控制权争夺中可靠的赢家;小股东的权益则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保护。一、前言公司控制权,是指通过投票权实现的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免权、对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在控制权市场的研究过程中,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是考察控制权的争夺给各方带来的不同影响,分析从股权分置到全流通的历史阶段,我国控制权争夺的市场中将形成一个对谁有利的互相搏弈的市场,这将可能为以后的市场参与者提供“线索”。百大集团控制权争夺案是我国资本市场上首起一方(银泰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及法人股协议转让增持股份,另一方(西子联合)通过国有股协议转让成为第一大股东,两个外部新股东共同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案例,也是一起资本市场由股权分置走向全流通过程中的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案,是目前阶段市场特征条件下的典型控制权争夺案。二、案例概况作为百大集团的控股股东,杭州投资控股公司2005年10月拟为百大集团引入新的控股股东,向浙江的一些企业发出国有股转让《征询函》。杭州投资控股公司转让股权的标准确定为:在价格优先、一次性付款优先、在杭州市再投资产业项目优先等原则下,综合考虑对杭州市的经济贡献,择优选择投资者。[1][2][3]下一页在此其中:事件1:银泰在2006年2月提出《关于百大国有股回购函》,提出以3.8亿的价格购买杭州投资持有的百大集团29.93%的股份,回购后加以注销,从而保证自己以在二级市场上购得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但是未得到同意。事件2:S百大的股改:第一次:2006年10月11日:方案为:10转3.188送0.413股派11.44元.(相当于直接送股方式下每10股流通股获2股,非流通股10股送出2.014股。) 第二次:2007年1月10日:方案为:10转3.95送0.488股派13.73元。第三次:2008年2月29日:方案为:10转3.95送0.4648股派13.82元。 (相当于直接送股方式下每10股流通股获2.81股,非流通股10股送出2.83股)附加条件为:银泰获得杭州百货大楼20年的经营托管权,西子承诺36个月内不交易,股改完成2个月内实施增持计划(5000万元)。三、经济后果分析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是控制权市场得以发挥监督作用的基础。根据Fama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市场的有效性是指证券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地反映了全部相关信息。而我国学者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目前还是无效市场,或是十分低水平的弱式有效市场。因此现阶段控制权的争夺对于各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来说具有不同的经济后果。 [!--empirenews.page--] (一)从政府的角度目前大多数收购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批准;政府往往要求收购方保证目标公司就业等,使收购方增加了与国有股权控制者谈判的筹码,使得收购价格有下降的可能。从百大控制权的争夺中,作为政府代表的杭州投资控股公司的影响时刻存在,从最初股权转让预留3.93%来看,政府是在为实施其影响而故意为之,而政府拒绝比西子出价更高的股权转让方案只能说明现行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控制权市场的参与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存在。政府部门的参与结果必然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无效率,也会使得政府对自身的经济管理职能的边界变得模糊,这对市场与政府都是伤害。(二)从上市公司百大集团角度由于控制权的不确定带来的管理层的可能动荡及普通员工的人心不稳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服务业来说,必然会带来服务质量的下降,降低经营的效益,使企业在商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根据Jensen&Ru back(1983)和Dodd&Ruback(1977)的观点:收购方公司的股东能获得相当显著的正超常收益率,而被收购方公司在事件发生日也能获得相当大的超常收益率。但是,S百大的股价似乎并不支持这样的看法(见表2:百大股票价格及行业、上证指数比较)。百大的股票价格并不比行业及全

In_【企业上市】广东省属国有企业控股的11家上市公司一览

广东省属国有企业控股的11家上市公司一览 雨天咖啡屋/收集整编 [1]、中金岭南(000060): 作为广东省国资委旗下的大型国企,广晟资产目前主要由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酒店旅游、建设四大业务板块构成,而其在国内A股市场控制的上市公司则分别是广晟有色、中金岭南、风华高科三家。据广晟资产介绍,其目前正在加快整合广东省内有色金属资源,并逐步向国内其他省份扩展。从广晟资产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定位来看,中金岭南则主攻铅锌产业。 [2]、粤高速(000429): 广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公司的控股股东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比例为100%的股份,公司是一家中小规模的高速公路企业,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广佛高速、佛开高速和九江大桥收入。 [3]、广弘控股(000529): 广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公司的控股股东广东省广弘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比例为100%的股份,公司原名粤美雅,因连年亏损退市后由广东国资系统所属的广东省广弘资产管理公司出手相救。广弘资产向公司注入了广弘食品,广弘农牧和教育书店的相应股权。广弘食品的注入使公司拥有了华南地区最大的食品冷藏库,并借此占据了广东省15%的冻肉市场份额和省冻肉储备资格;广弘农牧使得公司拥有广东名牌南海黄肉鸡的产销权;目前教育书店在广东市场上与广东新华发行各自占据市场份额。 [4]、粤电力(000539): 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8日,是广东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实行“厂网分家”电力体制改革之时从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分立组建而成,是广东省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公司注册资本金200亿元,由广东省政府和中国华能集团分别持有公司76%和24%的股权,粤电力的最终控制人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5]、风华高科(000636): 广晟资产经营公司(以下简称广晟)持有风华高科18.25%的股权。广晟全名为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广东省国资委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工业、电子信息产业、酒店旅游产业、工程建筑房地产业。截至2009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450亿元。公司现有27户一级集团和直属企业、110户二级企业。是中金岭南的控股股东,风华高科、广晟有色的实际控制人。值得一提的 第1页

市国资委下属企业

工业 1.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3.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 4.天津纺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5.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6.天津百利机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7.天津市冶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8.天津市一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9.天津市二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0.天津市建筑材料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1.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2.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3.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14.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天津市长芦盐业总公司 16.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17.天津环球磁卡集团有限公司 18.天津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19.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农业牧渔 20.天津市水产集团有限公司 21.天津农垦集团总公司 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22.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 23.天津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24.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与资产经营管理 25.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6.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7.天津投资集团公司 28.津联集团有限公司 29.天津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30.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31.天津天保控股有限公司 32.天津海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3.天津华泽(集团)有限公司 34.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 35.天津科技发展投资总公司 36.天津市方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37.天津通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8.天津开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39.天津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40.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 41.天津市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42.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43.天津振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房地产开发 44.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45.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46.天津市房地产信托集团有限公司 47.天津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 48.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 49.天津市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50.天津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商贸物流 51.天津市物产集团有限公司 52.天津一商集团有限公司 53.天津二商集团有限公司 54.天津市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5.中国天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公司 56.天津市粮油集团有限公司 57.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有限公司 58.北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59.天津利和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60.天津立达集团有限公司 金融 61.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2.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3.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4.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5.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66.天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7.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8.北方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9.天津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70.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