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书法的方法

欣赏书法的方法
欣赏书法的方法

欣赏书法的方法

书法欣赏的方法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欣赏书法的方法,欢迎阅读!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

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

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二、书法欣赏的方法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

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

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响。加之书法作

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 6.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

关于中国书法的自我鉴赏

关于中国书法的鉴赏 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基础,其实包括创作者和欣赏者二个方面。近几年来,随着书法创作观念的更新,书法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从过去对书法技法的研究,转向了作品创作主体的书法意识的把握,在艺术思想上有了重要飞跃。从而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于是,书法欣赏也就成为了一个高要求的艺术活动,即提出了一个更高要求:如何去把握作品、理解作品,沟通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也就是说如何使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古人言:“书为心画”,一件书法作品的诞生,无疑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而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借助线条的挥舞,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精神气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就书法而言,黑白相映的作品是静止的,显示的却是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形象,然而这一切看来都是静止的,需要欣赏者去感悟、去体味。 不同的人情趣不同,爱好不同,加之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很小,有时甚至很大。一件粗头乱服、率意天真的行书作品,在有人看来可能是草率杂乱的,而一件呆板僵死的楷书作品,在他看来却是端庄俏丽的,至如已脱离实用的功能、真正作为艺术欣赏的草书作品,一般的欣赏者除了只注意到它凌乱的线条之外,实在看不出它更多的优劣。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它是高度抽象的造型艺术,一切信息全部蕴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凭欣赏者去感受。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就书法欣赏来讲,从事书法创作的人,这种欣赏差异就小得多,因为其本身的创作实践,就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他懂得了书法作品的“美”在何处,以及构成书法美的诸多条件和因素,最重要的是作者掌握了书法欣赏的方法。然而就书法欣赏的群体而言, 书法创作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次要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广大的欣赏者,是非从事书法创作的广大群众。他们才是书法欣赏的主体。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1)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 时间:2010-10-20 17:57:12作者:书法欣赏来源:书法欣赏查看:5515评论:0 内容摘要:书法名词解释书法: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 书法名词解释 书法: 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日本称书法 为“书道”。 法书: 指有规则,有法度,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因而可作学习范本的书法作品。通常称 他人书作为“法书”时,则含有尊重之意。 翰墨: 与“笔墨”同义。翰,原指羽毛,借指毛笔,文字。翰墨,即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真迹: 由名家亲自书写或绘成的书画作品。 甲骨文: 殷商时代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遗址,故又称“殷墟文“。因使用刀刻,而称”契文“;因刻于龟甲或兽甲之上,而称”龟甲文“;因文字为记载占卜,祭祀之类活动,而称”卜辞“。是可辨识的最古的汉字。 金文: 殷商至汉代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铜在古代称金,故程“金文”。古代铜器一般分礼器和乐器两类,礼器作祭祀用,以鼎为代表;乐器作演奏用,以钟为 代表。古代以钟,鼎代表所有铜器,故金文又称“钟鼎文”。 石鼓文: 指唐初在今陕西宝鸡三原发现的十块鼓形石头上所刻的文字。石鼓,为鼓形的石头,非石头制作的鼓。据近人考证,石鼓为公元前八世纪秦人所制,文字为秦人 所刻。十块石鼓每块上刻一首四言诗,记载秦国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石鼓文是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 籀文: 又称“籀(zhou)书”,“大篆”。是介于甲骨文于小篆之间的一种字体。相传周宣王太使籀作大篆,故取籀为名。石鼓文为籀文的代表作品,故石鼓文又称为“籀 文”。 大篆: 广义指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用的六国文字。狭义专指籀文。 小篆: 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用的字体。相传是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加以整理,简化而创制的。小篆的特点是形体偏长,线条园匀齐整。今存的<<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秦始皇诏版>>等皆为小篆代表作。 玉箸篆: 篆书的一种,仅指小篆而言,其特点是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箸。此种篆书始于秦代。后亦有一“玉箸”形容书家用笔圆浑遒劲者。 铁线篆: 小篆的一种。因用笔圆活,细硬如铁,笔道如线而得名。如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书法史上即称之为“铁线篆”。 隶书: 又称“佐书”,左书“,”史书“。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形体取横势。隶书开始形成于战国晚期,汉魏时成为通用字体。隶书

[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经典的书法大家,不少,有他们创作出来的优秀书法作品,确实不多,主要是时间过于的长久,往往保存的不完善。因此古代的经典书法也往往是一纸千金。下面是为你的古代经典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我们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书法有严格的书写法则,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阶段,主要是识字,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又学习书法,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文字书写水平的提高,把字写得更加整洁美观,又合乎规范。 1、学书法可以 培养孩子的耐力和自信心 许多家长都觉得的孩子特别调皮,静不下来,不利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学习书法能使学生提高专注力,因为学习书法需要脑、眼、手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养成专心致志学习习惯。 2、学书法可以

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 书法的练习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专注、写好每一个字,都需要大脑指挥手和眼睛配合完成,双手不同动作及其与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使大脑的左右半球的技能获得同时发展并增进互相协调能力。无数事例证实,学习过书法的孩子,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显著高于一般孩子。 3、学书法可以 提高孩子的整体能力 我们假定有两个人,有相同的学历、经历,从事同样的工作。但是其中一位练过书法,另一位没有练过书法。很可能,前者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角度、方法、视野和境界,都高于后者,他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事物,他就很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已经发现,在我们周围学习书法的中小学生中间,那些书法写得好的,往往也同时是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 4、学书法可以 提高孩子的修养与文化素质

最漂亮的毛笔行书欣赏[行书书法欣赏]

最漂亮的毛笔行书欣赏[行书书法欣赏] 学习行书书法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摹写”和“临写”,以下几幅优秀精美的行书书法送给正在学习行书的朋友。下面是为你的行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行书是比较晚出的书体。从形态上说,“行”者,与“坐”、“跑”相对而言。《说文解字》云:“行者,人之步趋也。”行书最初又叫“行押书”、“行狎书”。唐韦续谓:“行书,正之小讹也,钟繇谓之行押书。”而《宣和书谱·行书叙论》日:“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间者行书有焉。于是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草行。”言其“贵简易相间流行”。最初传为刘德升所创,其门下有钟繇、胡昭二弟子。钟瘦胡肥,而实迹都不可见。钟繇的楷书确有行书之意趣,也可玄想其行押书之特点。当然,真正能看到比较清楚的二王行书,也已经是唐代摹本了。对于行书的特点,苏轼有个形象的说明:楷如坐着,行如行走,草如跑步。行走最好地体现了动静结合的节奏和韵律,所以,虽然它后起而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行书分为行楷与行草。所以,简单地说,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书体,兼有楷书和草书的某些特征。 马宗霍认为,书以晋人为最高最盛,晋书与唐诗、宋词、元曲相并称,成为一代之尚也。原因有三:一是时接汉魏,诸体悉备;二是隶奇草圣,笔迹多传;三是俗好清谈,风流相扇,志轻轩冕,情骛

皋壤。而钟繇、胡昭为行书之宗。加之晋人禁碑,刻石较少,晋人所传唯缣纸而已。而且行书在缣纸上更易表现其性能,所谓“自相得而益彰”。论者谓晋人书以韵胜,以度高。而韵与度,皆须求之于笔墨之外。“韵从气发,度从骨见。必内有气骨以为之干,然后韵敛而度凝。徒以韵胜,则韵浮于气也。徒以度高,则度离于骨矣。”马氏认识到晋人行书形成的原因,也看到行书发展的利弊,是较早对行书成因作出概括的研究者。不过,其后言“晋书虽工之极,而实卑之始;虽盛之极,而实衰之渐”。似乎为帖学末流敲响了警钟,应当历史地看待这一点。 在传统的篆、隶、楷、草四大体中,没有行书之地位。但时代发展,无论是为了实用还是为了审美,行书以其独特之魅力后来居上,因其可以伸缩的巨大空间而获得最为旺盛的生命力。 从书论历史角度看,最初创造行书体的人是刘德升。当然书体的演变并非一人能成,刘氏顺应潮流,对行书加以归纳总结,集其大成而已。刘德升(生卒年不详),字君嗣,颍川人,为东汉桓、灵时期人。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他对书坛的贡献是:一是相传创造了妍美婉约的行书体,独步当时;二是培养了胡昭、钟繇两位书法家,钟繇成为“正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可谓成就非凡。行书的产生是在汉代,而成熟在魏晋。自魏晋之后,很少书家不擅长行书。而在五大体系统中,行书系统队伍最为庞大,而且每个时代都有名家

著名书法家作品欣赏

书法——华夏民族的骄傲 一、练习书法目的意义 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畴的普遍各国的承认。开设书法课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正确书写和运用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更要强化写好汉字的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小学加强书法教育。其实毛笔书法对于青少年作用非常大,不可忽视,而家长也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引导。锻炼毛笔书法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锻炼毛笔书法有助于保护视力,教育新闻研究表明视力的稳固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然而这时很多少年长期写作业,盯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而一些学

生在学习后又马上将视线转向了电脑屏幕或者电视机屏幕,而这些电子产品都会对儿童的视力造成刺激性影响,长期观看电视会造成孩子的视网膜受损,怕光,流泪等等,严重者甚至会发炎。而毛笔字则比较大,而且书写较慢,孩子在书写毛笔字时一点也不会因为书写而造成视力受损。而且长期毛笔字还会对眼球造成一种休息的感觉,对恢复视力很有帮助。 二、长期写毛笔字对纠正孩子错别字也有很大的帮助,教育新闻表明毛笔字因为其书写的字形以及大面积,会让孩子在书写过程中加深对字体的结构认识,加深对字的印象,因而写错别字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而目前很多儿童在书写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写错别字,一些孩子还喜欢在电脑上聊天,受到输入法的影响以及一些网络流流行语的误导很容易写错别字。所以锻炼毛笔字加强孩子对正确的字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非常有帮助的。 三、锻炼毛笔字对孩子的性格与情趣陶冶有很大的帮助,教育新闻调查显示写毛笔字就要求书写者有心如止水的境界,通过静心才能写出公正有易经的书法,这对于顽皮好动的儿童来说是最好的心理诱导方法,通过指导儿童写毛笔字,可以让孩子在书写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改掉一些心理上的狂躁特征,对于治疗孩子性格上的一些缺陷很有帮助,通过在书写的过程中对名家书法的临帖也能让孩子慢慢开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法鉴赏_书画 三国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人。明帝时受太傅衔,故世称"钟太傅"。其书学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人。能书隶、草、真、行诸体,尤以真书绝世。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存世墨迹,最著名的有以王羲之临本翻刻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荐季直表》"纸墨奇古,《三希堂法贴》以此冠首。笔法深沉。" 西晋索靖月仪贴 索靖,(239-303)字幼安,敦煌人。草圣张芝之姊孙。他博通经史,有逸群之量。《月仪贴》是他的代表作。字数逾干,其书法法度森严,锋芒尖锐,骨力非凡。张怀瑾《书断》将索靖书法列入神品。 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在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此为卷第十四。此经卷书法尚存隶意,茂密淳朴,实在两晋风范。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东晋王羲之集王圣教序碑 受禅表碑 三国魏黄初(202年)刻。在河南许昌县,额篆书题"受禅表"。字方正,渐开唐隶之门。 天发神谶碑

三国吴天玺元年(276年)七月立。原碑为幢形。刻于江宁(今南京)天禧寺。此碑文字似篆似隶,厚重雄浑,奇异雄伟,在书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特例。张叔韦说此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西汉以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 西晋陆机平复贴 释文:彦先赢疗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口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口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恩识口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口称之夏口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亭上海市松江人。陆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善行草书。《平复贴》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是传世文人中最早的一件。书体为章草。此帖使用秃笔,质朴志健,自然畅达,对书法考古和研究有重要价值。 王兴之夫妇墓志 《王兴之夫妇墓志》为同一块墓石两面分别刻夫妇两志,分别刻于340年和348年,字迹相同,出土于南京燕子矶人台山其墓志笔画挺直,棱角方整,如刀削状,有稚拙厚重之书风,与北朝碑刻有相近之处。 东晋王羲之孔侍中帖 东晋王王旬伯远帖 王王旬,(350-401),字元琳,小名法护。祖籍琅琊临沂。官至尚书令。是王献之族兄弟,王导是其祖父,父王洽,弟王珉,均有书名。《伯远帖》,清代收入清宫,乾隆将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王献之《中秋帖》视为三件"希世之宝",使此帖成为著名的"三希"之一。此帖结字严谨,有文人风韵文采。董其昌评:"王王旬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爨宝子碑局部 中岳嵩高灵庙碑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

高中部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指导思想: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因此,本学期的书法兴趣小组根据书法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设计以下教学计划: 一、活动目的: 通过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书法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一下午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书法教室。 3、书法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书法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书法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书法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书法常识知识,(书法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

2、以楷书为主,以其他书法为辅,以临贴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四、采取的措施: (1)书法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书法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一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书法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书法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毛笔书法运笔教程修订稿

毛笔书法运笔教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运笔教程 国学经典书法教研组

我们总结了书法学习的几个入门步骤,为即将踏入书法之门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选择适合自己的毛笔、纸张和字帖】 首先是字帖的选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字体为前提。笔者强烈建议一定选择经典名师、大众喜闻乐见并富有美感的作品做字帖,而且这些字帖一定是端正规矩,法度严谨的作品,如篆、隶、楷书来进行。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严格的尺度,是很难把基础打好的。 选择好字帖范本,就要相应地选择合适的毛笔,要根据练习帖上字体的书体、大小以及风格进行挑选,是狼毫、羊毫、兼毫等,都需要得当。另外作为临帖的纸张也需准备,比如购买毛边纸,书法练习纸或找废旧报纸来做练习。 【练字过程注意事项】 如果选定了临摹字帖,最好不要随意更换,一直坚持临摹一家的一本字帖,至少坚持练习几个月甚至到几年。同时每次练字,不要贪多,每次反复练习几个字也可以,每次练习时间不宜很长,临摹力尽和原帖相同到位,包括点画、结体等每个字的特征要仔细详尽地揣摩,直至能够把所写的字体逐渐印在自己的脑海中。 【练字基本技能要求】 先说执笔。苏东坡所云:“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我们一般采用“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 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以上是针对书法初学者入门的一些叮嘱和分享,接下来将教会如何运笔的教程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让我们的学书过程感觉到有效和充实。

硬笔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硬笔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应网友要求,发些现代名家硬笔书法作品,以作为选贴参考.以下排名不分等级。▂_▂_▂_▂_▂_▂_▂_▂▂_▂_▂▂_▂_▂▂_▂1、 田英章,l950年生于天津,字存青、存卿,书法研究生,国家人事部干部。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田英章系书法世家,自幼3岁时和其兄田蕴章习练书法,主功欧楷,兼学二王及历代名家碑帖。是屈指可数的楷书名家。硬笔楷书偏与秀丽飘逸,虽说他楷书学欧,毛笔在当今也是屈指可数,硬笔笔法感更贴近与《灵飞经》。现在市场上的字帖太多了,字库编排,要知道字库在制作过程中,经过软件 调整秀气,难有手写之美,也造成了很多人认为他的硬笔楷书太过于“魅化,抗肩过重”等特点。也难免会对他的硬笔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倦之感,但是他的手写体个人觉得依旧很美,灵飞经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也不要让字库误导了田师在硬笔上的成就。之前也有分享过他的老字贴,90年出版的,喜欢的可以点击“硬笔书法技巧”查看历史消息。2、 卢中南,1950年12月出生。祖籍河南济源。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处长、研究馆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

学欧体,擅长楷书,笔法秀美不失丰盈,结体端正,不扬不俗,柔中带刚。主页君手中也有卢中南老师的《欧阳询楷书全集 临本》,不胜美哉。 金书《兰亭序》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3、 吴玉生,1959年生,江苏人。多年临池不辍。担任过中国硬笔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华艺硬笔习字会副会长、中国书协函授培训中心副教授、中央电视台硬笔书法讲座主讲人和全国、全军书法赛事评委、编写出版书法教材字帖数十种。被北京市教育局评为“优秀书法辅导教师”,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遴选为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写字》课本规范字书 写人。国家行楷手写体规范字形样本字书写人。吴玉生是软笔、硬笔都颇有建树的书家,多年的教学实践,吴玉生总结 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练字方法。 硬笔特点:温润秀劲,中宫紧凑且形态生动。特点非常易与掌握。 4、荆霄鹏 田英章弟子,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砚田书院特聘教授、《语文报·书法版》特约编委、特约高级书写员、《书法报·硬笔 书法》特约创作员、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关公书画院院士、傅山书画院院士。荆霄鹏,字昊之,田英章先生入室弟子,清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大全

近年来,以其美观,轻松实用而饱含艺术气息的特点博得了广大青少年学员的青睐。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很多中学都已开设了课程,而行书自然而然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毛笔行书书法字帖大全,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大全欣赏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1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2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3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4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5 行书字体的演变 行书首先是书写方便:行书对的部分做了简化处理,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其次笔法流动自如: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一下再写戈勾;也可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体态变化多:由于行书介于楷书与之间,因此其活动范围广,一个字会有好多种写法,

变化多。如“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工整有致,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书写时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所以用以草稿、信函、等,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是古今人士学习书法,特别重视此种字体,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字体。因此,项穆《书法雅言》概括说:“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则简纵居多,见者亦难便晓。不真不草,行书出焉。”行书中最着名的当数王羲之的“兰亭序”,虽是一份草稿,但可作行楷书的代表,其用笔灵动秀活,结体欹侧多姿,布白参差错落,而单字基本独立;在唐代受到唐太宗的喜爱,在遗诏中将原本跟他随葬,现在存世的只有摹本。 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行书可以分为真行、行草两个层面。真行是比较规整近似于真书的行书。据唐代张怀的《书议》记:“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真行”亦称“楷行”、“行楷”。世间以王羲之为“真行”第一人。而行草:比较流动,近于草书的行书。亦称“行草”。但“行草”与“草行”难以细分,习惯上经常混用。宋代苏东坡说:“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行书之“行”就作行走解。行书其实没有严格规范,可工整,也可放轶。明代项目《书法雅言》这样表述:“似真而兼乎草者,行真也;似草而兼乎真者,行草也。”清代刘熙载也有所修正说:“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其中《得示帖》可谓行草之典型,其中常有草字结法,且字与字之间每有连绵牵带,风格奔放。 字体演变是本着实用为目的,力求方笔快捷,省时省力。然而,草书过分的简笔使人很难看懂,因此减低了它的实用性,才有了行书出头的机会。可以说,每一种新产生的字体都比旧体向这个方向更靠近了一步。写行书确实比草(章)书、八分要简便一些,又接近正体字,比较易认一些,所以这种字体一直到今天还为大家所用,也是所用的范围最广的一种。这就是为什么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新的字体流行起来的原因。这新的流行字体就是行书。字的主要目的到底还是为了用,美的欣赏则是附着上去的。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出塞》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出塞》

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话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段俊平 段俊平字国镛,别号儒道方家,逍遥斋斋主、吾观峰居士。我国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书画艺术产业联盟主席、北京市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国学及管理学教授,国学著作连续两年荣登畅销书前三甲,国学文章及书法作品被数百种国内外媒体报刊杂志登载,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2014年8月获泰国皇室授予“人类文化杰出贡献奖”和“中泰友好终身形象大使”荣誉称号;2014年11月获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大展“德艺双馨奖”和“艺术成就奖”等国际奖项。 段俊平先生的书法秉承家学,从小遍临名帖,以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天赋,在传承的基础上自成一家,书法作品品味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意境清雅高远,运笔神韵飘逸,笔法俊美古朴,深受中外收藏机构和个人追捧,并成为文化书法

的典范。所写书法论文被众多刊物登载,2012年被多家媒体评为最有天赋和升值潜力的书法家。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名家书法作品集

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鉴赏,我们能从他们的书法作品当中学到什么样的书法艺术技巧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1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2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3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4 古代书法名家各自的字的特点 1、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以其冠绝古今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星空中最耀眼的辰星。他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许多著名的书家几乎无不深受其遗泽。 2、王献之(344-386) 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励志诗词书法作品欣赏 当代书法家亲笔手写

我热爱诗词,特别喜爱励志诗词。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静下来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感受毛主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积累的瑰宝,孩子的童年,应该有诗。据说,诗人北岛为孩子选择现代诗,叶嘉莹先生则为孩子选择古诗词,并且亲自朗诵,让孩子在感受中国古诗的意境美之外,也能领略它们的音律美。一直推崇传统文化的学者于丹,曾呼吁年轻人逆流而上去爱中国古诗文。 应朋友的请求,今天特地总结了几幅比较经典的励志诗词书法,请大家欣赏一二。 励志诗词书法——《念奴娇·赤壁怀古》被称为“千古绝唱”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品来源:易从网) “大江东去浪淘尽”开头就奠定了整首词的风格,慷慨激昂,气势豪迈,是宋词中最杰出的代表。观山行书书法《念奴娇赤壁怀古》,字体铿锵有力,虚实结合,每一个字都顾盼神飞,有着飘逸洒脱之感,通幅下来,满纸神韵,气势与气魄便在这一撇一捺中尽显无疑。 励志诗词书法——《沁园春雪》帝王诗词气势磅礴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诗词书法《沁园春雪》(作品来源:易从网)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每读起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都让人心血澎湃,诗词中的磅礴之气直击人心。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纳着无尽的玄机。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励志诗词书法——《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排除万难,走向成功 孔德文书法《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品来源:易从网) 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经典励志名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难得倒我们的亊,只要我们肯去努力,肯去奋斗,坚持不懈地去拼搏,就一定能迈向成功。这幅《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楷书书法出自田英章入室弟子孔德文先生之笔,孔德文先生的楷书写的横平竖直,犹如其人堂堂正正。 励志诗词书法——《满江红》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励志名篇 经典励志诗词孔德文书法《满江红》(作品来源:易从网) 励志诗词《满江红》,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他的精神照耀着华夏大地,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1]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一.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 王羲之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 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 年 主要成就: 书法 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 帖 所处时代: 东晋 称号: 书圣 1.人物简介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 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2.作品风格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 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 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

十位民国书法家书法欣赏

十位民国书法家书法欣赏 在中国历史上,乱世或许是思想和文化大发展的一个契机。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灿烂的黄金时代。然而,若因此认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必定在乱世则未必成立。时势造英雄,乱世只是原因之一,而不是必需条件。此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以及辽宋夏金对峙时期、明清革鼎、推翻帝制等,思想和文化是否又都有很大的发展?书法,作为文化思想的一个载体,在乱世是否又各有不断的破与立,并且开创出新的书风呢?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专题激发思考,寻找答案,特此转发。——编者按01白蕉白蕉(1907年--1969年),本姓何,名治法,又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又署复翁、复生、济庐、海曲等,别号有云间居士、束海生、法天者、养鼻先生、不出不入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上海金山人,能篆刻,精书法,亦擅长画兰,能诗文。白蕉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他的书法艺术深入晋唐,自出机杼,气息清新,韵味淳厚。诸体之中尤以行草尺牍见称,每于兴至,信手挥洒,天机自动,不见端倪。沙孟海先生誉其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书法之余,偶作兰草,风姿绰约,清冲淡远。盖以精于书道,故能叶叶出草法,办办入楷意。观其书画,是知非才情学养俱佳者不

可入其堂奥。惜罹难“文革”,流年不永,垂世之作较少。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专职干部。02何香凝何香凝(1878年-1972年),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棉村(今佛山市南海区)人,生于香港,中国国画家,中国民主革命家。何香凝女士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是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书法家画家。03胡小石胡小石(1888年─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南京人,祖籍浙江嘉兴。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於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04黄宾虹黄宾虹(1865年─1955年),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出生于浙江金华。原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中年更字宾虹,别署予向,晚年署虹叟、黄山山中人等。早年激于时事,参与同盟会、南社、国学保存会等,后潜心学术,深研画史、画理。曾在国粹学报、神州时报、商务印书馆等作编纂工作,并主神州国光社编纂《神州大观》。历任新华艺专、北平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学养渊博,著

古代书法家及作品 现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家及作品现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古代书法家及作品,书的艺术价值非常之高,其中有一个非常精美的书法世界,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下面是为你的古代书法家及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正确开展书法艺术评价的依据,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书法艺术美感的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一把尺子。没有这把尺子,任何人也无法去评价书法艺术的优劣。这个共识包括:笔法、结法、墨法与章法四个部份。 一、笔法。毛笔是书法过程中最最重要,并且是不可替代的工具。有人曾说古人以刀代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古人确实有刀有笔,但功用不同。甲骨文是先写后刻,刻是为了不易泯灭传世久远。目前发现的甲骨文龟片上,仍有书丹而未刻者。在用竹简做书法载体时,是先用毛笔写,写错的地方用刀刮去,以免遗误后人。自蒙恬造笔直至现代,几经改造,毛笔成了最适合书法的表现工具。它在书写过程产生的笔意,形成了书法艺术的语言,把这种语言称之为笔法。比如:指实掌虚、腕活肘健,悬腕掣肘等执笔法;另外,正锋、偏锋、藏锋、露锋、折锋、搭锋、顺锋、截锋等用笔之法;还有悬针、垂露、印泥画沙、银钩虿尾等特殊技法等等。究其各法之精神只一个“力”字,一个“韻”字。它便给人以有骨有筋血肉丰富,充满生机的美感。。

否则就如李世民评萧子云书法时所说:“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一派死气。 那么“力”又哪里呢。首先是执笔。柳公权把它解释的非常人性化:“心正则笔正”,无非一个正字。因此说正锋、悬腕、藏锋为第一要务。其二是一个“象”字。古人云:一笔一画皆有所象,即常说的下笔有由,晋代卫夫人把它解释的十分明白:“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空坠石;竖如万岁枯藤;戈钩如百钧弩发……。唐代孙过亭进一步解释为:“一点之内,变起伏于锋杪;一画之内,殊衄挫于豪芒”。因此围绕用笔,出现了许多技法,如提按之法,擒振之法、欹正之法、阳刚之气、淹留之美等。只有掌握方法、领会笔意,才能做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形成自己的书法语言与风格。 二、结法。也就是字的结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掌握了用笔方法,领会了笔意技巧之后,运用抽象的艺术线条,去形象地表现字的势态。晋人有“谒骥奔泉、怒猊抉石”的比喻,唐人有“聳起一肩、虚其半腹”的比方。宋代苏东坡说的更加明白“真如座、行如行、草如走”。也就是说,楷书要动静结合,以静为主,表现出端庄和稳健。行书要以动为主,动中含静表现出动的态势,和动的闲雅;草书是一种奔驰的动,要表现出狂奔的姿势,速度和心态。无论哪种结体,都要表现出一个鲜活的现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如何赏析中国书法的美

如何赏析中国书法的美 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所以书法的体式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快捷化,实用性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形式感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亳、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大诗人杜甫曾这样赞扬她的舞蹈:“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一个是当代舞蹈家在书法中得到舞的智慧,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发,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 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 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或者叫气脉)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 “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