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民国书法家书法欣赏
民国文人真实手迹排行榜 林徽因张爱玲鲁迅书法

民国文人真实手迹排行榜林徽因张爱玲鲁迅书法>鲁迅书法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1881.9.25 —1936.10.19),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周作人书法周作人(1885.1.16—1967.5.6)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
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胡适手迹胡适(1891.12.17—1962.2.24)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老舍书法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茅盾书法茅盾(1896.7.4—1981.3.14),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
浙江嘉兴桐乡人。
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
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苏曼殊书法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珠海)人。
晚清民国政局中的书画名家

晚清民国政局中的书画名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民主革命者所领导的旨在推翻独裁政权、建立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转眼已过去整整N周年。
在回顾这场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时,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辛亥风云人物浮现在眼前。
他们中,有身先士卒的革命党人(如孙中山、黄兴),也有顽固守旧的保皇派(如康有为);有壮怀激烈的新军将领(如蔡锷),也有异军突起的北洋军系(如段祺瑞);有同情革命的社会贤达(如江孔殷)。
也有阻挠革命的遣老遗少(如张勋)?有踌躇满志的立宪派(如张謇、谭延?]),也有海外声援的爱国华侨(如伍廷芳)……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作为特定年代的辛亥风云人物,他们为历史留下了可圈可点且浓墨重彩的辉煌―页。
到了民国时期,无疑成了群雄并起的时代。
这一时期,不仅政治、军事方面风云人物辈出,在学术、文艺方面也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兴盛时期。
尤为特别的是,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军中豪杰,还是运筹帷幄的政客儒将,他们在政治、军事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同时,大多雅擅临池,留下令后人可圈可点的书法墨宝,成为我们了解那个辉煌时代的重要载体。
无论是辛亥风云人物,还是民国政要,他们大多受过旧学的熏陶,不仅在国学素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书法或绘画方面亦有不俗的表现,其中不少人同时也是在书画史上名垂后世的佼佼者,在20世纪早期的美术史上留下重要的―页。
近十几年来,―方面由于收藏热的复兴,另―方面由于对晚期民国时期政治、文化的追怀,有关晚清、民国时期文人、政要的书画越来越受到书画鉴藏者的追捧。
很多以晚清、民国时期书画为专题的收藏家群体或相关展览也应运而生。
今年是辛亥革命1010周年,本文借助各地均在举办相关展览和出版图录之机,对这一时期活跃于政坛中的书画名家大致疏理,尝试在这批风云人物中搜寻在书画上亦享有盛誉者,以略窥那个风云变幻的特别年代,让人们在缅怀其轰轰烈烈的政治业绩时,也分享其满怀激情的艺术作品。
因其不同的文化涵养,不同的身份地位,以及在政治、美术上的不同定位,可将晚清民国政局中的书画家大致分为如下几类:一、重要政治人物书法这类人物在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留下或伟岸、或奇崛甚至惊天地泣鬼神的身影。
民国四大榜书家之一唐驼先生书法欣赏

民国四大榜书家之一唐驼先生书法欣赏题匾圣手名动海上——唐驼先生书法赏析二三十年代,当漫步在商家林立、店铺云集的上海滩,那五颜六色的招贴;鳞次栉比的广告;名人书写的店招,使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而许多店铺匾牌就是闻名遐尔的唐驼先生的手笔。
唐驼先生是抗倭寇名将唐荆川后裔。
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病逝于1938年。
原谱名成烈,又名守衡,字鹤龄、子权、孜权,因座姿不端正且二十九岁时生病,遂至驼背,毅然改名为驼,又号曲人。
他题签名著《孽海花》时首用“唐驼”之名,一时成为美谈。
他天姿聪颖,每日识字五十个,昼夜苦练书法,十七岁时,致力楷书研究,对王、欧、颜、柳诸体悉心临摩。
深得王欧笔意,逐渐形成特有的刚劲秀逸的“唐体”风格。
与沈尹默、马公愚、天台山人并称题额写匾四大圣手,扬名天下。
唐驼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而且是一位书法教育者。
早在光绪二十七年,为上海澄衷学堂缮写小学课本《澄衷学堂字课图说》,书中大小文字均由唐先生楷书缮写,清晰优美,一笔不苟,更宜为儿童接受,备受家长、学校及各界名流赞赏。
此外,又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了《孝弟祠记》和《育和堂记》二种字帖,风靡全国,再版重印达六次之多(陈吉龙先生语)。
另一位受唐驼先生资助留法的杰出人才柳溥庆先生在六十年代首编一套欧、颜、柳、唐(驼)标准字帖,惜未完成,去世后由其女儿柳伦续编完成《唐体孝弟祠记标准字帖》和《唐体楷书间架结构习字帖》出版发行,延惠至今。
略知书法的人都知道,各种书体中,楷书在唐代几乎被写绝,同时,楷书是“静态”字体,有特殊的间架结构要求,笔划稍一挪动便要变异,因此最难创出新的风格和写出书者的个性。
宋代以降,以楷书名家的鲜见其人。
一般的书家大都将楷书作为临习和功底而不会将楷书“示众”,可见楷书创新之难,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唐驼先生穷其一生创就的“唐体”,在近代史上独树一帜,无人可比。
足可以名家,定可垂世。
其实,他的行书写得也很有灵气,可惜不留心于此而已,否则唐驼先生在书界的地位非一般人可比。
台北故宫藏吴昌硕作品选

台北故宫藏吴昌硕作品选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
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今收录其藏于台北故宫的作品分享与大家。
1民國吳昌碩瓶花軸 139x33.8款:籃鞠黃金果。
端陽景最新。
擬張十三峯設色人謂極似瞎尊者。
予不信也。
吳昌碩。
2民國吳昌碩紅白菊軸 134.6x41.2款:年年頭白東籬叟。
種得鞠。
大如斗。
酹以玉瓶桑落酒。
橋本先生屬。
己未(西元一九一九年)秋吳昌碩。
年七十六。
3,吳昌碩水仙軸 88.1x46.7款:仙卉發瓊英。
娟娟不染塵。
月明江上望。
疑是弄珠人。
聽翁師臺令寫。
時甲午(西元一八九四年)三月客京師。
吳俊卿。
4,民國吳昌碩菊石軸140.7x70.4cm款:經霜籬鞠放頻頻。
庭院秋光照眼新。
研墨調硃成底事。
輸他鄭俠繪流民。
甲寅(西元一九一四年)花朝後三日客海上去駐隨緣室。
吳昌碩時年七十有一。
5清吳昌碩花果四屏軸石榴80.6x36.5cm款:此種名鐵皮紅。
宋時出梅谿山中。
而今則無之矣。
昌碩。
6,清吳昌碩花果四屏軸枇杷芭蕉菊80.6x36.5款:初夏景物約略寫之。
人謂似李復堂。
似花之寺僧。
畫者不自知之也。
昌碩。
7,清吳昌碩花果四屏軸葫蘆 80.6x36.5 款:依樣。
缶老。
8,清吳昌碩花果四屏軸蕈蘿蔔瓜 80.6x36.5 款:又農仁兄大人屬擬白陽設色。
吳俊卿。
寫田家風味。
令人鄉思益深。
光緒歲丙午(西元一九0六年)四月維夏。
癖斯堂雨窓。
昌碩又書。
款:種松皆作老龍鱗。
甲寅(西元一九一四年)歲寒。
吳昌碩。
款:藤若可牽宜補屋。
珠如欲墜莫當樓。
甲子(西元一九二四年)長夏。
吳昌碩年八十一。
11民國吳昌碩竹軸149.4x39.8款:直節虛心。
老缶。
12民國吳昌碩竹軸138.6x34好風與之俱。
浅议民国书法家张伯英

78
张伯英 行书四条屏 1933年 私人收藏
外力强加而引起的内在无可奈何的变,另一方面是中 国的早慧知识精英对于中国社会与政权本体问题的思 考而进行了各种尝试;二是沉重,这种沉重一是来源 于传统的深厚而带来的沉重,另一面是在变与不变、 如何变之间的沉重以及士人心态的变和变与不变的对 抗矛盾。知识分子或社会精英在这样的变局中,无论 是激进还是保守,都会有一定的表现。葛兆光在《且 借纸遁》中有这样的表述:“至少从1895年以后,中 国大概很少有全然闭目塞听的人了,无论他自己持什 么立场,都不得不回应当时流行的问题。”在那个时 代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分子都会对当时的流行问题有 一定的看法与反应。但我们纵观张伯英的诗文,或许 是因为散佚太多,从留下来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 多是友朋应和或者论书诗,或是中秋寿诞之类的诗 咏,当然在吟咏中也能感受到他的无奈与惆怅,甚至 是忧郁与牢骚,但似乎在张伯英的世界中对于社会变 革、社会思潮于心无动,似乎他在任的政权与他是无 涉的,亦或是他能置身事外,或许他真的就是冬烘。
79
张伯英 楷书对联 1915年 私人收藏
80
张伯英 行书 1940年 私人收藏
词更是酷爱,定居天津时,还专 门到北平参加诗会与修禊。许宝 蘅、夏仁虎都曾担任过北洋政府 国务院秘书长,而郭则沄担任过 铨叙局局长。张伯英与这些士大 夫官员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 在于他是将诗文书画研究、鉴定 碑帖、方志研究撰写等官员们消 闲的玩意作为人生事业来做的。 从张伯英的本性,做官与否与做 多大的官对他意义并不大,他或 许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有人 说,既然是儒家思想为主导,儒 家不是强调学而优则仕吗?因为 从他的为官之路看,他长期做的 是小官,进入北洋政府国务院, 他从事的也是文案起草之类的文 书工作,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 此是一;其二是,他对于官差兴 趣并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1917年,他任职北洋政府国务院 秘书,获准拓《三希堂帖》及 《快雪堂法书》,并作校勘;1925 年,任国务院秘书长,获准再拓 《三希堂帖》数通,续为校勘。 如果是他对官位非常重视,怎么 会有这样的举动呢?这不是玩物 丧志吗。我非常赞同徐州董尧的 判断,“统观张伯英的历史,我 认为他当官是被动的,是应付 的,没有获取权力和金钱的目 的。他是书法艺术家、理论家、 古碑帖的鉴赏家,他努力他的追 求,他实现了他的目的”。目的 是什么,可以肯定不是当官。他 在北洋政府的官,是因为同乡同 学徐树铮的推荐与提携,其实是 徐树铮将文案之类的事交给了张 伯英。但张伯英因此与皖系联系 在了一起,许宝蘅在民国十三年 十月初七的日记中说:“晤张勺 圃,勺圃本合肥旧人,久在秘书 厅,自定国军败,退居数载。” 这里有两点,一是张伯英退居的 原因是1920年直奉联手击败了皖 系,段祺瑞下台,徐树铮去职, 张伯英因为是徐树铮的关系,于 七月退居, 12月,父亲亡故,他 回徐奔丧,认为张伯英是因为父 亲病故而退居,是不对的。他的
第三节 民国四大书法家

释 文 : 平 原 十 日 饮 , 中 散 千 里 游
释文:开林出远山
3、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
原名衍鸿,字展堂,广东番禺人。 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曾任广东省 省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民政府 主席,立法院院长等职务, 对书法颇有研究,自成一体,别具风格。 “胡汉民,工书法,清挺峻拔,能合褚遂良、 米芾为一体。晚工曹全碑,极神似,集字 为诗如己出。”
谭延闿书法
2、吴敬恒(1865年-1953年),字稚晖
出生在中国江苏武进和中国江苏无锡 交界处的雪堰桥。 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 院院士,一生追随国民党革命却一生 不入官门。 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吴稚晖 “世界学术文化伟人”称号,为二十 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 稚老的石鼓文(篆书)写得线条静穆, 结体安然,落笔清新干净,线条在平 直中又略带一点弯曲,使得字又生动 灵活起来,通篇观之,则别有天趣。
民国四大书法家
学界公认的民国四大书法家,分别为谭 延闿(楷书)、吴敬恒(篆书)、胡汉民 (隶书)、于右任(行书)。此四人,都是 民国时期的超级牛人,在民国政坛都是呼风 唤雨式的人物,在事业与学问上均有非同寻 常的建树。
1、谭延闿(1880-1930)
谭延闿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 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 盼自雄。是清代钱沣fēng之后 又一个写颜体的大家。 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没有 出谭延闿右者。他尤以颜体楷 书誉满天下。谭延闿可以说一 生基本都在攻颜书。 谭延闿善诗联,擘窠kē榜书、 蝇头小楷均极精妙。书法作品 兼有艺术和文物双重价值,国 内民间所藏多集中于湖南。
擅篆书
八位民国总统及其书法手迹

八位民国总统及其书法手迹从1912年到1949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他们是:孙中山(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代)、徐世昌、曹琨、蒋介石、李宗仁(代)。
(整理网络资料)一、孙中山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专制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他是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华民国尊其为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称其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书法手迹二、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的首脑。
早年在朝鲜发迹,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
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和平退位,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他下令解散国会,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悍然称帝,建立中华帝国,后来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皇帝尊号,不久后去世。
他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事件。
袁世凯书法手迹三、黎元洪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汉族,湖北黄陂人。
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1888年入海军服役。
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
战后投靠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
袁世凯去世后,由副总统继任总统。
1922年,他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去世。
黎去世后,以国葬的形式葬在土公山(现华中师范大学东南门附近)黎元洪书法手迹四、冯国璋冯国璋(1859年-1919年),汉族,字华甫,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人,明代开国勋臣冯胜的后代,北洋军阀首领,曾任民国代总统。
民国10大才女书法欣赏

民国的舞台上,活跃着一群美丽聪慧的精灵,她们或是社交场上的明星,或是倡导女权的教育家,或是舞台上耀眼的明星,或是杰出的诗人、画家……她们有的如清泉般纯洁,有的如烈火般激情,她们就是那个时代最受瞩目的十大才女。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十大才女的国著名建筑学家,著名作家,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著有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与梁思成等合著有多篇建筑论文,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此外,在文学方面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
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林徽因 清宵山空八言联
《清宵山空八言联》,联语为“宵清籁灭黄鹤时警,山空迹孤白雁忽来”,落款为“壬午仲冬十二月林徽因书于播州客中”。壬午年为1942年,而壬午仲冬十二月应为阳历1943年的1月,林徽因时年39岁,尚在病中,因而笔力略显弱了一点,个别字有些笔划显得纤细飘忽。但这副楷书八言联整体舒淡雅致,笔划柔中含劲,虽多取弧势,而毫不俗媚,颇有几分丈夫气。全联无一字不飞动,亦无一字不规矩。通过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林徽因的临习之功和她的个人
天分了。
二、冯文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位民国书法家书法欣赏
在中国历史上,乱世或许是思想和文化大发展的一个契机。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灿烂的黄金时代。
然而,若因此认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必定在乱世则未必成立。
时势造英雄,乱世只是原因之一,而不是必需条件。
此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以及辽宋夏金对峙时期、明清革鼎、推翻帝制等,思想和文化是否又都有很大的发展?书法,作为文化思想的一个载体,在乱世是否又各有不断的破与立,并且开创出新的书风呢?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专题激发思考,寻找答案,特此转发。
——编者按01白蕉白蕉(1907年--1969年),本姓何,名治法,又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又署复翁、复生、济庐、海曲等,别号有云间居士、束海生、法天者、养鼻先生、不出不入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
上海金山人,能篆刻,精书法,亦擅长画兰,能诗文。
白蕉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他的书法艺术深入晋唐,自出机杼,气息清新,韵味淳厚。
诸体之中尤以行草尺牍见称,每于兴至,信手挥洒,天机自动,不见端倪。
沙孟海先生誉其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书法之余,偶作兰草,风姿绰约,清冲淡远。
盖以精于书道,故能叶叶出草法,办办入楷意。
观其书画,是知非才情学养俱佳者不
可入其堂奥。
惜罹难“文革”,流年不永,垂世之作较少。
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专职干部。
02何香凝何香凝(1878年-1972年),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棉村(今佛山市南海区)人,生于香港,中国国画家,中国民主革命家。
何香凝女士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是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
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书法家画家。
03胡小石胡小石(1888年─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
南京人,祖籍浙江嘉兴。
国学大师。
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
於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
04黄宾虹黄宾虹(1865年─1955年),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出生于浙江金华。
原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中年更字宾虹,别署予向,晚年署虹叟、黄山山中人等。
早年激于时事,参与同盟会、南社、国学保存会等,后潜心学术,深研画史、画理。
曾在国粹学报、神州时报、商务印书馆等作编纂工作,并主神州国光社编纂《神州大观》。
历任新华艺专、北平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学养渊博,著
述宏富,诗书画印及鉴赏皆精,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代巨匠。
05来楚生来楚生(1903年─1975年),原名稷,号然犀。
别号很多,有负翁、一技、木人、非叶、楚凫、怀旦等,晚处易字初生,亦作初升。
书斋名有然犀室、安处楼。
浙江萧山人。
书法拙中寓巧,草书和隶篆最为人称道。
篆刻远师秦汉,近踵吴熙载、赵之谦、吴俊卿、齐璜等大家,而能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生意,开创了一代印风。
西泠印社副社长,当代书画篆刻大家钱君陶先生曾云:"来氏刻印七十岁前后所作突变,朴质老辣,雄劲苍古,得未曾有。
虽二吴(按:指吴熙载、吴俊卿),亦当避舍,齐白石自谓变法,然斧凿之痕,造作之态犹难免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能独立称雄于印坛者,唯楚生一人而已。
"可谓最恰当的评论。
06李瑞清李瑞清(1867年─1920年)名文洁,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自称梅花庵道人,喜食蟹,自号李百蟹,入民国署清道人。
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进贤县温圳)人。
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
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恩师。
书画界名声显赫,书法自称北宗,与曾熙的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
与吴昌硕、曾熙、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07李叔同李叔同(1880年─1942年),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08鲁迅鲁迅(1881年─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亭,后改为豫才。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鲁迅在书法上的造诣极高,早年抄写过很长时间的古碑,并热衷于搜寻碑帖拓片,对书法、美术有着很高的鉴赏力。
他的书法,古雅厚重,文人气十足。
09马一浮马一浮(1883年─1967年),名浮,字一浮,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
10齐白石齐白石(1864年─1957年),男,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
权请联系及时删除书法交流,商务合作,请加微信lp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