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气溶胶酸度的研究进展
气溶胶研究及其在大气环境中的应用

气溶胶研究及其在大气环境中的应用气溶胶是指由液态或固态粒子和空气混合形成的微小颗粒体系,其直径在几纳米到数十微米之间。
气溶胶在大气环境中广泛存在,它们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空气质量、气候、健康和材料损耗等。
因此,认识和了解气溶胶已成为当代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重要课题之一。
气溶胶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自此以后,气溶胶科学发展经历了百年,积累了许多有关气溶胶来源、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光学特性、化学组成、环境效应等的知识,形成了现代气溶胶科学。
气溶胶研究的工具主要包括质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和激光雷达等。
在大气环境中,气溶胶通常可以分为自然气溶胶和人为气溶胶两类。
自然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火山喷发、林火、海浪溅起等自然过程,而人为气溶胶则主要是由工业、交通、农业和生活等人类活动产生的。
根据气溶胶粒子的来源和组成不同,气溶胶可以被分为硫酸盐气溶胶、有机物质气溶胶、黑碳气溶胶、盐类气溶胶、灰尘气溶胶等多个类别。
气溶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最为突出的就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气溶胶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气溶胶中的某些物质可能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且气溶胶的组成和浓度还是影响大气光学、气候变化的因子之一。
此外,气溶胶还可能对飞行器、天线、建筑和文物等产生物理损害和化学腐蚀。
因此,加强对气溶胶的研究和监测,是全球环保和健康的必要举措之一。
除了对环境的影响外,气溶胶还有一些非常重要和实用的应用。
例如,激光雷达可以通过发射激光束对大气中的气溶胶和云进行无接触检测和测量,为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气溶胶也是纳米颗粒的一种,可以在高分子材料合成、药物传递、水处理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中应用。
此外,气溶胶的颗粒细小使其在评价食品品质和防止动物疾病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气溶胶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
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监测和特性研究

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监测和特性研究大气环境中的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它们的粒径范围从纳米到微米级。
气溶胶对于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监测和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溶胶的监测方法气溶胶的监测可以通过直接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遥感和模型模拟等间接方法进行。
直接采集方法一般采用滤膜、旋转式采样器或冷凝采样器等,可以收集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从而获取各种颗粒物的特性信息。
而遥感方法则利用激光雷达或光学仪器对大气中的散射和吸收特性进行观测,从而判断气溶胶浓度和粒径分布等参数。
二、气溶胶的特性研究1. 粒径分布: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对其在大气中的输送、沉降和影响因子的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研究发现,大气中气溶胶主要由超细颗粒和细粒子组成,而这两类颗粒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较大。
2. 成分组成:气溶胶的成分组成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得到,包括有机碳、无机盐、过渡金属和有毒元素等。
不同成分的比例和浓度决定了气溶胶的化学性质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来源解析:气溶胶的来源多样,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物质燃烧等。
通过对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和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可以对不同源的气溶胶进行区分和源解析,从而了解它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程度。
4. 光学特性:气溶胶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特性是其重要的光学特性之一。
通过对气溶胶的散射特性和光学厚度的观测,可以对气溶胶在大气中的行为进行研究,也可以为气候模型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三、气溶胶的影响1. 气候变化:气溶胶对气候变化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影响是通过散射和吸收光线,改变地球辐射平衡,从而影响气候系统。
间接影响是通过改变云的性质和影响气象形成过程,最终影响地球能量平衡。
2. 空气质量:气溶胶是空气中颗粒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非常重要。
细颗粒物的存在会导致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有机物和有毒元素等成分可能对人体呼吸道和免疫系统产生损害。
大气气溶胶物理化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大气气溶胶物理化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空气质量问题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大气气溶胶是空气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健康与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大气气溶胶的研究也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就大气气溶胶物理化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进行讨论。
一、大气气溶胶的定义及特性大气气溶胶是指气体中的微小颗粒物,主要由天然和人为物质的燃烧产物组成。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存在时间长、成分复杂以及与近地面、高空不同等。
因此,其研究需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化学、物理、气象学、生态学等。
二、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大气气溶胶来源复杂,主要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自然源自然界中大气气溶胶主要包括飞沫、尘埃、植物花粉、海盐以及各种气体和霜的凝结物等物质。
其中,海盐是自然界中大气气溶胶中最主要的来源。
人为源人为活动和人口增长是人为大气气溶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建筑工程等。
三、大气气溶胶物理化学研究现状大气气溶胶物理化学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大气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质测定、形态结构研究、来源与输移研究、生物影响分析等等。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大气气溶胶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它包括气溶胶中有机、无机和元素的分析等。
通过对大气气溶胶的成分变化分析,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了解大气污染的种类、来源和影响机理,也为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物理性质测定物理性质测定是大气气溶胶物理化学研究的另一重要领域,它主要关注气溶胶的形态、大小、密度、表面活性以及光学性质等。
通过这些物理性质的测试,可以对大气气溶胶的来源、输移和逆行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和表征。
形态结构研究大气气溶胶的形态和结构如何,对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形态结构研究也是大气气溶胶研究的一个重点。
研究大气气溶胶的形态和结构还可以揭示大气气溶胶的成因和污染源。
气溶胶监测研究进展

气溶胶监测研究进展
一、绪论
本文将分述近年来国内外大气溶胶监测的研究现状及开展的相关工作,主要涉及大气溶胶的测量技术、分析方法和溶胶模拟和模型研究,以期为
大气溶胶控制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大气溶胶检测技术
1、紫外法
紫外法是一种检测大气溶胶浓度的简单快捷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
测量大气中悬浮颗粒物(PM2.5)的浓度。
紫外光通过空气中的粒子时,
由于内外表面折射率的差异而失去一部分能量,从而发生散射,通过检测
空气中散射的紫外光强度,可以估计大气中PM2.5的浓度。
2、颗粒物质传感器
颗粒物质传感器(PM sensor)是一种集成的微纳型传感器,它以微
电子技术为基础,可直接测量和检测大气中PM的浓度。
PM传感器非常适
合在户外使用,具有大尺寸、重量轻、灵敏度高和高精度等优势,可以更
好地支持现场监测和污染处理。
大气气溶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1998-03-03作者介绍:刘强,男,29岁。
1994年毕业于青岛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1998年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学习,并获硕士学位。
现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攻读大气化学方向的博士学位。
大气气溶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刘 强 王明星 李 晶 张仁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摘 要 对国际大气气溶胶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讨论了未来气溶胶研究的主要领域,着重讨论了气溶胶对气候和环境影响的主要问题。
就沙尘气溶胶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气溶胶两个方面讨论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气候效应;辐射强迫;沙尘气溶胶一词的严格含意是指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与气体载体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
相应地,大气气溶胶是指大气与悬浮在其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
大气气溶胶粒子的直径多在0.001~10L m 之间。
很多过程可以产生气溶胶,主要分为自然(沙尘暴和火山爆发)过程和人为活动(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生物质燃烧)过程。
气溶胶的自然来源主要是海洋、土壤和生物圈以及火山等;气溶胶粒子的人为源见表1。
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不仅直接向大气排放大量粒子,更重要的是向大气排放大量的SO 2,SO 2在大气中通过非均相化学反应逐渐转化成硫酸盐粒子,形成二次气溶胶。
污染气体形成的大气气溶胶粒子自工业革命以来有较大幅度增加。
尽管气溶胶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其重要性却因诸多因素而扩大化。
这些因素包括:在大气层中的广泛分布;对许多大气过程的重要作用;对区域和全球大气质量和气候的影响等。
气溶胶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异质混合物,不受国际边界的限制,因此研究气溶胶对全球影响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
气溶胶还对空气质量、能见度、酸沉降、云和降水、大气的辐射平衡和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化学反应等有重要影响,因此气溶胶研究包括了大气科学的许多分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现状

大气 气溶 胶是 指悬 浮在 大气 中 的固态 和液态 颗 粒 物 的总称 , 子直 径 多 在 0 0 1I 一10 m 之 粒 . 0 x m 0 间, 主要 是指 六 大类 七 种 气 溶胶 粒 子 : 尘 气 溶胶 、 沙 碳气 溶胶 ( 素 碳 和有 机 碳 ) 硫 酸盐 气 溶 胶 、 酸 元 、 硝 盐气 溶胶 、 盐气 溶 胶 和 海 盐 气溶 胶 。 已有 的研 究 铵 表明, 气溶 胶不 仅 在 全球 气 候 的变 化 中起 着 重 要 的 作用 , 而且 还 会对 区域 大气 灰 霾 污 染 的形 成 发 挥 着 主导 作用 … 。
中 国大 气 气 溶 胶研 究现 状
朱恩云 马胶 ,
(. 1 西安工程 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陕西 西安 70 4 2 西安长天环保q 程有 限公 司, 10 8;. - 陕西 西安 7 0 4 ) 10 9
摘
要: 随着大气环境的恶化 , 大气污染的研 究越 来越 受到人们的关注。大气气溶胶在 全球 气候 的 变化 中起 着
第 3 卷第 1 期 3 2
20 0 8年 l 2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 t Ⅲ 0NM匝 NTAL CI S ENCE AND ANA6EM ENT M ;
V0. 3 1 3 N0 1 .2
De . o 8 c2 0
文章编 号 :6 3— 2 2 2 0 )2- 0 7- 3 17 1 1 (08 1 05 0
T e P e e tSt ain o r slRe e rh i ia h r s n iu to fAeo o s ac n Chn
Zh y n u En u ,Ma Bo
( . e at n f ni n e t ce c n n ier g X’ oy c ncU i ri ,X ’ 10 8 C ia 1D pr met vr m na S i ea dE g e n , ; oE o l n n i a t e t i f
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综述

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大气气溶胶的研究逐渐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它们来源于自然和人为的活动,并存在于全球范围内。
气溶胶通过影响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气辐射平衡、云微物理和降水形成等过程,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大气气溶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一、气溶胶的来源及成分气溶胶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自然来源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和森林火灾等,而人为来源主要是工业污染、交通排放和农业活动等。
气溶胶的成分主要包括碳质、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灰尘等。
二、气溶胶的测量方法气溶胶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质量浓度、光学测量和化学分析等。
质量浓度法是通过采样后称量气溶胶颗粒质量的方法来估算气溶胶负荷量。
光学测量法利用可见光波段的散射和吸收特性来测量气溶胶1的浓度。
化学分析法则是通过对气溶胶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成分。
三、中国大气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大气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受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浓度较高,而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夏季,沙尘暴和森林火灾等自然因素导致气溶胶浓度上升;冬季,物质排放和秸秆焚烧等人为因素导致气溶胶浓度升高。
四、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气溶胶通过散射太阳辐射,减少了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的能量,从而降低了地表温度,形成“反射散射气溶胶直接效应”。
其次,气溶胶中的黑碳颗粒吸收太阳辐射,增加了大气的加热,导致“黑碳直接效应”。
此外,气溶胶还能够作为云凝结核促使云的形成,影响云微物理特性和降水形态,形成“云间接效应”。
五、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气溶胶中的细颗粒物(PM2.5)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成分之一。
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综述

中国大气气溶胶探究综述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大气气溶胶问题日益突出。
大气气溶胶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质,包括固态和液态物质。
它们来源于自然和人为活动,并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探究大气气溶胶的成分、来源、转化和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大气气溶胶探究始于上世纪90时期,国内外学者通过采集大气气溶胶样品并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大气中的气溶胶成分以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探究发现,中国大气气溶胶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物质等,其中颗粒物质直径主要集中在PM2.5和PM10。
这些颗粒物质不仅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等人为活动,还与自然源如沙尘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关。
在大气气溶胶的来源探究中,学者们发现工业排放是中国大气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进步,大量的燃煤和工业废气释放了大量的颗粒物质,直接导致了中国许多地区的雾霾天气。
此外,机动车尾气和农业活动也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来源。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车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氨等物质与大气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反应,形成硝酸铵和硫酸铵等颗粒物质。
大气气溶胶的转化过程也是探究重点之一。
探究发现,气溶胶的成分和形态在大气中存在着复杂的变化过程。
例如,硫酸盐和氨反应生成的硫酸铵颗粒物质会发生水分子的吸附和干燥等过程,从而改变其大小和机械性质。
此外,气象条件如湿度、温度和风速等也会对气溶胶的形态和浓度产生影响。
这些转化过程的探究不仅有助于深度了解气溶胶的来源和演化机制,还对猜测和控制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气溶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探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中国的大气气溶胶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探究发现,大气气溶胶中的颗粒物质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此外,颗粒物质的吸光性和散射性还会影响太阳辐射的传播,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气溶胶酸度对大气环境 、大气化学反应和 人类健康均有很重要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酸度较高
第一作者 :王峰威 ,男 ,1981 年生 ,硕士 ,主要从事城市大气气溶胶的研究 。# 通讯作者 。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No . 20677054) ;国家“973 计划”项目 (No . 2005CB422208 、No . 2005CB422203) 。
王峰威等 大气气溶胶酸度的研究进展
大气气溶胶酸度的研究进展 3
王峰威1 ,2 李 红1 # 柴发合1 钱 枫2 王宗爽1 邓利群1 ,3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12 ;2.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48 ; 3.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67 ·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 32 卷 第 1 期 2010 年 1 月
时 ,其酸化缓冲能力往往较低 ,影响酸雨的形成 ;酸 雨对农作物 、森林 、土壤和水生生物会产生不利影 响 ,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由于很多非均相大气化学反应过程受大气气溶 胶酸度的影响 ,所以大气气溶胶酸度在大气化学研 究中非常重要 。很多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反应物及氧 化剂在大气气溶胶粒子中的浓度受大气气溶胶酸度 的影响 , HCl ( g) / Cl - 、HNO3 ( g) / NO3- 和 N H3 ( g) / N H4+ 在气体和气溶胶中的比例分配也受到大气气 溶胶酸度的影响[6 ]2835 。WILL IAM 等[8 ] 利用光化学 箱式模式 (MOCCA) 对海洋边界层 ( MBL ) 中海洋气 溶胶酸度 在 大 气 化 学 反 应 过 程 中 的 作 用 进 行 了 研 究 ,结果表明 ,在海洋大气边界层中 ,海洋气溶胶酸 度对大气中的氧化过程 、硫循环及海洋表层营养有 重要影响 ,当气溶胶滤液 p H 为 8. 0 时 ,大气中 S4 + 主要与臭氧反应而被氧化 ,当气溶胶滤液 p H 为 5. 5 时 ,S4 + 主要与 HOCl 反应而被氧化 。 分布在气溶胶细粒子中的强酸性物质长期在空 中漂浮 ,易形成灰霾 ,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 、酸沉降 , 危害人体健康 。通过对动物和人体的暴露研究发 现 ,酸性气溶胶粒子特别是细粒子中的强酸性组分 会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 ,引起气喘病 。
Keywords : at mo sp heric aero sol acidity ;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hanging rules ; determinatio n and calculation met hod ; sampling system
大气气溶胶对全球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和人类 健康均产生着广泛影响 ,因此大气气溶胶越来越成 为科学研究的热点[1] 。大气气溶胶的环境效应 、气 候效应和健康效应均与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直接 相关 ,其中大气气溶胶酸度是重要的性质之一 。大 气气溶胶酸度影响大气酸沉降的发生 ,从而对森林 等生态系统产生作用[2 ]25 ,[3]13 ,[4 ] ; 同时 ,大气气溶胶 酸度影 响 大 气 化 学 反 应 , 影 响 大 气 污 染 物 的 转 化[5 ]382 ,[6 ]2835 ;此外 ,酸性的气溶胶粒子易形成灰霾 , 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危害人体健康[7] 。 鉴于大气气溶胶酸度研究的重要性 ,国内外研 究者从大气气溶胶的酸碱性成分含量 、季节和区域 分布特征 、大气气溶胶酸度对酸沉降及大气化学反 应的影响等方面对大气气溶胶酸度展开了研究 。结
大气气溶胶酸度呈现气溶胶粒子粒径越小 、酸 度越高 ,城区低 、郊区高 ,夏季高 、冬季低的一般规 律 ,但由于各地影响大气气溶胶酸度的决定因素不
·68 ·
同 ,气溶胶酸度变化规律并不一致 。 2. 2. 1 大气气溶胶酸度的粒径分布规律
大气气溶胶酸度通常呈现出粒径越小 、酸度越 高的规律 ,主要是因为酸性前体物 SO2 和 NOX 氧化 生成的硫酸盐和硝酸盐二次气溶胶主要存在于粒径 较小的细粒子中 ,所以有机细粒子的酸度较高 。而 粗粒子主 要 来 源 于 土 壤 扬 尘 和 风 沙 扬 尘 等 自 然 过 程 ,通常 含 有 一 些 碱 性 物 质 , 因 此 粗 粒 子 的 酸 度 较低 。 [ 2 ]25 ,[ 11 ]4 很多地方的气溶胶细粒子为酸性 ,粗粒子为碱 性[12 ,13 ] 。但由于影响大气气溶胶酸度的主要源不 同 ,气溶胶酸度随粒径变化的特征也不同 。一些地 方的气溶胶粗粒子为酸性 ,细粒子为碱性[14 ] ,[15 ]178 。 我国南方为酸性土壤 ,粗粒子呈现酸性 ,北方为碱性 土壤 ,粗粒子呈现碱性 。HA ZI 等[16] 的研究表明 ,在 大气气溶胶粒径为 0~0. 38μm 时 ,大气气溶胶酸度 随粒径的增大而升高 ;在大气气溶胶粒径为 0. 38~ 1. 80μm 时 ,大气气溶胶酸度随粒径的增大而降低 。 2. 2. 2 大气气溶胶酸度的区域与季节分布规律
果表明 ,加强对大气气溶胶酸度的研究 ,有助于认清 大气气溶胶酸度在酸沉和大气化学反应中所起的 重要作用 ,从而更好地研究控制酸沉降污染 ,并有利 于提高对大气非均相化学反应机制的认识 。 笔者从大气气溶胶酸度对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酸度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 、大 气气溶胶酸度/ 酸化缓冲能力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大 气气溶胶酸性成分采集系统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大 气气溶胶酸度研究进展 ,并对大气气溶胶酸度研究 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
摘要 大气气溶胶的环境效应 、气候效应和健康效应均与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直接相关 ,其中大气气溶胶酸度是其重要的 性质之一 。大气气溶胶酸度对酸沉降 、灰霾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并影响大气非均相化学反应 ,相关研究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 。 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大气气溶胶酸度对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酸度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 、大气气溶胶酸度/ 酸化缓冲能力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大气气溶胶酸性成分采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系统的综述 ,并对大气气溶胶酸度研究未 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酸度 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 测定与计算方法 采样系统
B ROO K 等[17] 在 1992 —1994 年对加拿大安大 略湖 、魁北克省 、大西洋沿岸三省和范库弗峰地区大 气气溶胶酸度的研究表明 ,气溶胶细粒子酸度在海 滨区域最高 ,郊区次之 ,城市中心最低 。这是因为城 区的 N H3 浓度最高 ,郊区次之 ,海滨最低 ,导致气溶 胶酸性中和程度不同 。海滨地区多雾天气促使 SO2 更易转化为 H2 SO4 ,也是导致海滨地区气溶胶酸度 最高的一个原因 。 大气气溶胶酸度夏季高 ,冬春季较低[18] 。这可 能是因为 SO2 和 NOX在高温时易被氧化生成影响气 溶胶酸度的主要物质 H2 SO4 和 HNO3 ,并转化为气 溶胶粒子或吸附累积于气溶胶中 ,导致大气气溶胶 酸度夏季高 、冬春季低的规律[19221 ] 。 RAV I 等[22 ]1113 对香港地区的研究则发现 ,在香 港存在大气气溶胶细粒子酸度夏季最低 、秋季最高 的现象 。香港大气 PM2. 5 中主要的无机离子组分为 SO24 - 与N H4+ ,其中约 40 %来自于远距离传输的外 来源 。在春 、夏季 ,主要受来自海洋方向的远距离传 输的影响 ;在秋 、冬季 ,则主要受来自于中国大陆方 向的远距离传输的影响 。由于海洋方向传输来的气 团主要含有粗海盐气溶胶粒子 ,含有少量的SO24 - 与 N H4+ ,对香港大气气溶胶酸度影响很小 ; 而大陆方 向传输来的气团中SO24 - 与N H4+ 比例较高 ,气溶胶酸 度较高 ,因而导致了香港地区大气气溶胶细粒子酸
Abstract : The enviro nmental , climatic and healt hy impact of at mo sp heric aero sol is clo sely related to it s p hysi2 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 acidity is o ne of t he important p roperties of aero sol. The st udy on aero sol acidity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oard. Base on t he comp rehensive literat ure review , t he paper p resented t he re2 cent research advancement s in aero sol acidity , including it s influencing factors , changing rules , t he determination and calculatio n met hod of aero sol acidity and t he sampling system for t he st udy of aero sol acidity.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 us of aero sol acidity at home is simply int roduced , base o n which , t he f ut ure direction of t his aero sol acidity are p ut forward , such as t he st udy on dist ribution and o rigin of aero sol acidity , t he effect aero sol acidity on acid p recipita2 tion , haze , heterogeneo us at mo sp heric chemical and t he influencing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