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____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

《构成艺术》总学时:96。

其中理论讲授:62学时实践学习:34学时《构成艺术教程》学时分配建议构成艺术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艺术系总学时:96 学分: 8先修课程:素描、色彩适用专业:美术类及相关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属于美术类专业的专业设计基础课。

构成艺术包含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构成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把四门课程合而为一,目的首先是为了统一抽象构成的理论知识,理顺各构成之间的关系;其次,也是为解决这几门课之间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形式美法则及应用方式,了解抽象构成在实际设计中如何进行图形创造、色彩组合创意、形态构思和色光决择的基本方法。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形态、色彩、光影、材质的正确认知,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创新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课程授课中严格把握作业质量与数量的要求,认真按照教学大纲指定的章节内容施教,允许在此基础之上的发挥、伸展,使学生能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抽象形态、色彩关系的创作组合应用,提高平面设计和创新的能力,为下一步的专业设计服务。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构成艺术》是美术类及相关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作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部分除了强调讲授、示范外,还应安排较多的作业实践课程,授课活动中,力求通过应用性的设计范例,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应有相对侧重的内容和示范图像。

四、配套教材及参考书目1.《构成艺术》吴筱荣编著海洋出版社 2006年2.《立体构成及应用》刘浪湖南大学出版社3.《平面构成》黄刚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4.《色彩构成》钟蜀珩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5.《平面.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重庆大学出版社6.《光的构成》孙青郭世飞修旭辽宁美术岀版社目录第一章:构成艺术概述-------------------------------------1第一节:构成艺术定义------------------------------------------ 1一、平面构成定义-----------------------------------------------------1二、色彩构成定义----------------------------------------------------1三、立体构成定义----------------------------------------------------1四、光构成定义-------------------------------------------------------1第二节:构成艺术的由来-------------------------------------1第三节:构成的形式要素及审美原则----------------------2一、构成形态-------------------------------------2二、造型要素-------------------------------------3第四节:构成的形式------------------------3一、具象构成-------------------------------------3二、抽象构成-------------------------------------4三、意象构成-------------------------------------6第五节:构成及构成学习中的误解--------------------------------10一、套用现代流行艺术的表达形式-------------------------------------10二、缺乏抽象语言-----------------------------------------------------------11三、未了解作业要求使用拼凑组合或纯粹表现-----------------------12 第六节:本章小结----------------------------------------13第七节:动脑思考----------------------------------------13第二章:构成的审美原则--------------------------13第一节:对比与调和-------------------------------------14一、对比---------------------------------------------------------14二、调和---------------------------------------------------------14第二节:对称与均衡--------------------------------------15一、对称---------------------------------------------------------15二、均衡---------------------------------------------------------15第三节:单纯与经济--------------------------------------16一、单纯---------------------------------------------------------16二、经济---------------------------------------------------------16第四节:节奏与韵律------------------------------------16一、节奏---------------------------------------------------------16二、韵律---------------------------------------------------------17第五节:比例与习惯--------------------------------------17一、比例---------------------------------------------------------17二、习惯---------------------------------------------------------18第六节:联想与意境-------------------------------------19一、联想---------------------------------------------------------19二、意境---------------------------------------------------------19第七节:多样与统一-------------------------------------20一、多样---------------------------------------------------------20二、统一---------------------------------------------------------20第八节:稳定与轻巧-------------------------------------20一、稳定---------------------------------------------------------20二、轻巧----------------------------------------------------------21第九节:本章小节----------------------------------------22第十节:动脑思考----------------------------------------22第三章:构成的基本元素-------------------------------22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元素——点----------------------22一、点的特征--------------------------------------------------23二、点的形象--------------------------------------------------23三、点的错觉--------------------------------------------------23四、点的特性—功能-----------------------------------------23五、点的构成范例--------------------------------------------24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元素——线---------------------25一、线的特征--------------------------------------------------25二、线的形象和类别-----------------------------------------25三、线的错觉--------------------------------------------------25四、线的方向--------------------------------------------------26五、线的构成方法--------------------------------------------26六、线的构成范例--------------------------------------------27第三节:平面构成元素——面-------------------------------------28一、面的特征---------------------------------------------------------------28二、面的形象---------------------------------------------------------------29三、面的形态---------------------------------------------------------------29四、面的错觉---------------------------------------------------------------29五、面与面之间组合产生的几种关系-------------------------30六、面的构成范例------------------------------------------------32第四节:色彩构成元素--------------------------------------33一、物体显色原理-------------------------------------------------34二、色彩构成三要素----------------------------------------------35第五节:立体构成的元素-----------------------------------37一、线材-------------------------------------37二、面材-------------------------------------38三、体材-------------------------------------38四、色彩-------------------------------------38五、材质肌理-------------------------------------------------------38第六节:光构成的元素-------------------------------------39第七节:本章小结--------------------------------------------40第八节:本章动脑思考与练习-----------------------------40第四章:平面构成技法-------------------------------- 41第一节:构成中的骨骼------------------------------------- 41第二节:平面构成设计程序--------------------------------42第三节: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42一、重复-------------------------------------42二、近似-------------------------------------43三、渐变-------------------------------------44四、发射-------------------------------------45五、特异-------------------------------------47六、对比-------------------------------------49七、密集-------------------------------------50八、肌理-------------------------------------51九、空间-------------------------------------54十、群化-------------------------------------55第四节:本章小结-------------------------------------56第五节:本章思考-------------------------------------56第五章:色彩构成技法-----------------------------------57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57第二节:色彩构成作业程序及范图-------------------------57第三节:色彩构成的调子-------------------------------------59一、最亮的明度-------------------------------------59二、中间明度----------------------------------------59三、最暗明度----------------------------------------59第四节:色彩对比-------------------------------62一、色相对比----------------------------------------62二、原色对比----------------------------------------62三、间色对比----------------------------------------63四、补色对比----------------------------------------64五、暖色对比----------------------------------------65六、面积、形状、位置对比-------------------------------------------66 第五节:色彩抽象重构组合--------------------------------------67一、图片重新拼贴------------------------------------------------------67二、从图片到画面------------------------------------------------------68三、从事物到画面------------------------------------------------------69第六节:心里色彩构成--------------------------------------69 一、色彩传达的基本情感----------------------------------------69第七节:本章小结--------------------------------------------71第八节:本章思考题与练习题-----------------------------71第六章:立体构成的构成技法------------------------72第一节:立体构成技法概述--------------------------------72一、二维转三维的理论-------------------------------------------72二、促成空间的形式要素----------------------------------------73三、立体构成的常用工具----------------------------------------73第二节:面材切折构成程序及示范图解-----------------73第三节:半立体的空间、肌理构成-----------------------76第四节:线材的构成技法---------------------------------79一、垒积构造构成技法-------------------------------------------79二、网架构造构成技法-------------------------------------------80三、线织面构成技法----------------------------------------------81四、对比组合构成技法-------------------------------------------82第五节:面材的构成技法-------------------------------83一、单块面材构成法-------------------------------------83二、组合面构成法----------------------------------------84第六节:体材的构成--------------------------------86一、独体分割----------------------------------------------86二、积聚组合----------------------------------------------87第七节:本章小结---------------------------------------88第八节:本章思考与练习------------------------------88第七章:光构成技法-------------------------------89第一节光构成技法概述-------------------------------------89第二节:镜映像------------------------------------------89第三节:光动迹象---------------------------------------91第四节:色光构成(光影构成)---------------------------92第五节:数码合成设计---------------------------------------93第六节:本章小结------------------------------------------94第七节:本章思考与练习---------------------------------94第八章:综合构成技法----------------------------------95第一节两种以上元素的构成-------------------------------------95第二节:多种元素的构成(线、面、体)---------------97第三节:本章小结---------------------------------------------98第二节本章思考与练习-------------------------------------------98第九章:构成材料----------------------------------------------99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材料--------------------------------------------99第二节:色彩构成的材料-------------------------------------101第三节:立体构成的材料-------------------------------------102一、立体构成使用材料分析---------------------------------------103二、面性材料介绍---------------------------------------------------104三、块状材料介绍---------------------------------------------------105第四节:光构成的材料----------------------------------------106第五节:本章小结----------------------------------------------108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08第十章:构成艺术的应用------------------------------------108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108第二节:色彩构成的应用领域-----------------------------------111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113第四节:光构成的应用领域--------------------------------------115第五节:本章小结--------------------------------------------------118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18第十一章课堂实训----------------------------------------------------118第一节:电脑构成设计训练-----------------------------118第二节:实训案例介绍---------------------------------------------118范例11-1平面构成案例:CD光盘封面设计与制作-----------------118 范例11-2 色彩构成案例:月饼包装盒的设计与制作----------------120 范例11-3 立体构成案例:香水瓶的设计与制作----------------------121范例11-4 光构成案例:仿镜映像效果设计与制作----------------122 第五节:本章小结--------------------------------------------------123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23结束语---------------------------------------------------------------------------124第一章:构成艺术概述本章内容■构成的定义■构成艺术的由来■构成的形式要素及审美原则■构成的形式■构成及构成学习中的误解第一节构成艺术定义构成艺术指的是形态的艺术构成。

三大构成教案104

三大构成教案104
1.4. 比例与稳定
比例概念


圣· 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 颜色。”比例是物与物的相比,表明各种相对面间的相对度 量关系,在美学中,最经典的比例分配莫过于“黄金分割” 了。 比例关系: 等差数列关系 等比数列关系 黄金分割比
等差数列关系
等比数列关系

比例与稳定

在构成中,比例可理解为造型中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 间的比例关系。比例失调就会产生失衡的感觉。稳定是一种 心理状态,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坦然、安定的感觉。不需涉及 具体尺寸,完全凭感觉上的印象来把握。所以,在立构成中, 稳定不仅是形体的物理稳定,同时也是带给受众的一种视觉 稳定状态。稳定是整体,比例是局部。由此可见,比例与稳 定的形式法则,就是在整体形式中,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局 部与局部之间产生的一种度量上的美感。
小结

比例与稳定的形式法则,就是在整体形式中,处理好整体与 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产生的一种度量上的美感。更具体的 说,整体形式中一切有关数量的因素,如长短、高低、大小、 粗细、轻重、强弱等,在恰当搭配的情况下,既能产生优美 的比例效果,又能够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稳定。

现代艺术设计--三大构成

现代艺术设计--三大构成

现代艺术设计--三⼤构成
三⼤构成即平⾯构成、⾊彩构成与⽴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构成是所有设计的基础⼊门课程,现代设计花样百出,平⾯设计、⽹页设计、⼯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等等,每⼀个分⽀更可细分出近数⼗种的职位,不同的职能,在各⾃的领域有着独特的创意产⽣⼿法,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根”-“设计构成”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构成。

三⼤构成是所有设计者的启蒙课程,像⼤江⼤河各个⽀流的发源地。

以平⾯构成,⾊彩构成,⽴体构成三个知识对设计中的点、线、⾯、⾊彩、肌理、形态规律等各个层⾯进⾏综合研究。

通过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学习来培养我们今后在设计⼯作中必须具有的抽象思维能⼒、空间⽴体思维能⼒、⾊彩的构成思维、⼯艺⼿⼯制作能⼒、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能⼒、⾊彩综合运⽤能⼒、对点线⾯的综合运⽤能⼒等等。

三大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构成的含义:是一种造型概念,其含义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单元。

构成的产生与发展一、构成概论1.构成教育的由来公元1919年4月1日现代设计教育先驱华尔塔·格罗毕乌斯在德国韦玛创立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从此,开创了人类历史工业化时代设计教育的新纪元。

包豪斯是使人类迈进了20世纪工业文明的鲜明标志,也是现代造型和设计教育理念的发祥地和摇篮。

包豪斯创建于1919年,在纳粹的高压政策下毁于1933年,14年来集结起来的500多名师生,以后成为人类现代造型教育的奠基人《包豪斯宣言》里中有这样一句:一切创造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筑构成大师与包豪斯基础造形教育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Kandinsky,Wassily——1912年其名著《艺术的精神性》被奉为抽象艺术的“圣经”,1922年6月加入包豪斯,任壁画装饰系的造型教师,以造型教育和对色彩的分析研究,引导学生进入正轨,在驱除旧教育思想影响过程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建树。

保罗·克利( Paul Klee 1879-1940 ),——瑞士籍,是使包豪斯从表现主义走进纯粹抽象造型教育的又一大师,1920年进入包豪斯,克利和康丁斯基一起尝试用各种新的造型教育法,从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方面分析创造的基本要素,由他们首创的这种基础造型教学方式,不仅为包浩斯开了先河,也成为20世纪设计基础教育的最高典范。

拉兹罗·莫霍里·纳吉(Moholy Nagy,1895—1946)——匈牙利人,其对机械时代特有的艺术理念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康丁斯基和克利共同建立和发展起的基础教育和设计的专业教育构想作了更进一步、更切合实际的加强和发挥,为包豪斯教育树起新的里程碑。

1914年出版“新视觉论”,格罗毕乌斯赞誉他为“我在建立包浩斯设计教育阶段中最为活跃的同事之一,包豪斯的许多建树都是他的功绩”。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

《构成艺术》总学时:96。

其中理论讲授:62学时实践学习:34学时《构成艺术教程》学时分配建议构成艺术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艺术系总学时:96 学分: 8先修课程:素描、色彩适用专业:美术类及相关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属于美术类专业的专业设计基础课。

构成艺术包含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构成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把四门课程合而为一,目的首先是为了统一抽象构成的理论知识,理顺各构成之间的关系;其次,也是为解决这几门课之间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形式美法则及应用方式,了解抽象构成在实际设计中如何进行图形创造、色彩组合创意、形态构思和色光决择的基本方法。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形态、色彩、光影、材质的正确认知,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创新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课程授课中严格把握作业质量与数量的要求,认真按照教学大纲指定的章节内容施教,允许在此基础之上的发挥、伸展,使学生能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抽象形态、色彩关系的创作组合应用,提高平面设计和创新的能力,为下一步的专业设计服务。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构成艺术》是美术类及相关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作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部分除了强调讲授、示范外,还应安排较多的作业实践课程,授课活动中,力求通过应用性的设计范例,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应有相对侧重的内容和示范图像。

四、配套教材及参考书目1.《构成艺术》吴筱荣编著海洋出版社 2006年2.《立体构成及应用》刘浪湖南大学出版社3.《平面构成》黄刚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4.《色彩构成》钟蜀珩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5.《平面.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重庆大学出版社6.《光的构成》孙青郭世飞修旭辽宁美术岀版社目录第一章:构成艺术概述-------------------------------------1第一节:构成艺术定义------------------------------------------ 1一、平面构成定义-----------------------------------------------------1二、色彩构成定义----------------------------------------------------1三、立体构成定义----------------------------------------------------1四、光构成定义-------------------------------------------------------1第二节:构成艺术的由来-------------------------------------1第三节:构成的形式要素及审美原则----------------------2一、构成形态-------------------------------------2二、造型要素-------------------------------------3第四节:构成的形式------------------------3一、具象构成-------------------------------------3二、抽象构成-------------------------------------4三、意象构成-------------------------------------6第五节:构成及构成学习中的误解--------------------------------10一、套用现代流行艺术的表达形式-------------------------------------10二、缺乏抽象语言-----------------------------------------------------------11三、未了解作业要求使用拼凑组合或纯粹表现-----------------------12 第六节:本章小结----------------------------------------13第七节:动脑思考----------------------------------------13第二章:构成的审美原则--------------------------13第一节:对比与调和-------------------------------------14一、对比---------------------------------------------------------14二、调和---------------------------------------------------------14第二节:对称与均衡--------------------------------------15一、对称---------------------------------------------------------15二、均衡---------------------------------------------------------15第三节:单纯与经济--------------------------------------16一、单纯---------------------------------------------------------16二、经济---------------------------------------------------------16第四节:节奏与韵律------------------------------------16一、节奏---------------------------------------------------------16二、韵律---------------------------------------------------------17第五节:比例与习惯--------------------------------------17一、比例---------------------------------------------------------17二、习惯---------------------------------------------------------18第六节:联想与意境-------------------------------------19一、联想---------------------------------------------------------19二、意境---------------------------------------------------------19第七节:多样与统一-------------------------------------20一、多样---------------------------------------------------------20二、统一---------------------------------------------------------20第八节:稳定与轻巧-------------------------------------20一、稳定---------------------------------------------------------20二、轻巧----------------------------------------------------------21第九节:本章小节----------------------------------------22第十节:动脑思考----------------------------------------22第三章:构成的基本元素-------------------------------22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元素——点----------------------22一、点的特征--------------------------------------------------23二、点的形象--------------------------------------------------23三、点的错觉--------------------------------------------------23四、点的特性—功能-----------------------------------------23五、点的构成范例--------------------------------------------24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元素——线---------------------25一、线的特征--------------------------------------------------25二、线的形象和类别-----------------------------------------25三、线的错觉--------------------------------------------------25四、线的方向--------------------------------------------------26五、线的构成方法--------------------------------------------26六、线的构成范例--------------------------------------------27第三节:平面构成元素——面-------------------------------------28一、面的特征---------------------------------------------------------------28二、面的形象---------------------------------------------------------------29三、面的形态---------------------------------------------------------------29四、面的错觉---------------------------------------------------------------29五、面与面之间组合产生的几种关系-------------------------30六、面的构成范例------------------------------------------------32第四节:色彩构成元素--------------------------------------33一、物体显色原理-------------------------------------------------34二、色彩构成三要素----------------------------------------------35第五节:立体构成的元素-----------------------------------37一、线材-------------------------------------37二、面材-------------------------------------38三、体材-------------------------------------38四、色彩-------------------------------------38五、材质肌理-------------------------------------------------------38第六节:光构成的元素-------------------------------------39第七节:本章小结--------------------------------------------40第八节:本章动脑思考与练习-----------------------------40第四章:平面构成技法-------------------------------- 41第一节:构成中的骨骼------------------------------------- 41第二节:平面构成设计程序--------------------------------42第三节: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42一、重复-------------------------------------42二、近似-------------------------------------43三、渐变-------------------------------------44四、发射-------------------------------------45五、特异-------------------------------------47六、对比-------------------------------------49七、密集-------------------------------------50八、肌理-------------------------------------51九、空间-------------------------------------54十、群化-------------------------------------55第四节:本章小结-------------------------------------56第五节:本章思考-------------------------------------56第五章:色彩构成技法-----------------------------------57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57第二节:色彩构成作业程序及范图-------------------------57第三节:色彩构成的调子-------------------------------------59一、最亮的明度-------------------------------------59二、中间明度----------------------------------------59三、最暗明度----------------------------------------59第四节:色彩对比-------------------------------62一、色相对比----------------------------------------62二、原色对比----------------------------------------62三、间色对比----------------------------------------63四、补色对比----------------------------------------64五、暖色对比----------------------------------------65六、面积、形状、位置对比-------------------------------------------66 第五节:色彩抽象重构组合--------------------------------------67一、图片重新拼贴------------------------------------------------------67二、从图片到画面------------------------------------------------------68三、从事物到画面------------------------------------------------------69第六节:心里色彩构成--------------------------------------69 一、色彩传达的基本情感----------------------------------------69第七节:本章小结--------------------------------------------71第八节:本章思考题与练习题-----------------------------71第六章:立体构成的构成技法------------------------72第一节:立体构成技法概述--------------------------------72一、二维转三维的理论-------------------------------------------72二、促成空间的形式要素----------------------------------------73三、立体构成的常用工具----------------------------------------73第二节:面材切折构成程序及示范图解-----------------73第三节:半立体的空间、肌理构成-----------------------76第四节:线材的构成技法---------------------------------79一、垒积构造构成技法-------------------------------------------79二、网架构造构成技法-------------------------------------------80三、线织面构成技法----------------------------------------------81四、对比组合构成技法-------------------------------------------82第五节:面材的构成技法-------------------------------83一、单块面材构成法-------------------------------------83二、组合面构成法----------------------------------------84第六节:体材的构成--------------------------------86一、独体分割----------------------------------------------86二、积聚组合----------------------------------------------87第七节:本章小结---------------------------------------88第八节:本章思考与练习------------------------------88第七章:光构成技法-------------------------------89第一节光构成技法概述-------------------------------------89第二节:镜映像------------------------------------------89第三节:光动迹象---------------------------------------91第四节:色光构成(光影构成)---------------------------92第五节:数码合成设计---------------------------------------93第六节:本章小结------------------------------------------94第七节:本章思考与练习---------------------------------94第八章:综合构成技法----------------------------------95第一节两种以上元素的构成-------------------------------------95第二节:多种元素的构成(线、面、体)---------------97第三节:本章小结---------------------------------------------98第二节本章思考与练习-------------------------------------------98第九章:构成材料----------------------------------------------99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材料--------------------------------------------99第二节:色彩构成的材料-------------------------------------101第三节:立体构成的材料-------------------------------------102一、立体构成使用材料分析---------------------------------------103二、面性材料介绍---------------------------------------------------104三、块状材料介绍---------------------------------------------------105第四节:光构成的材料----------------------------------------106第五节:本章小结----------------------------------------------108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08第十章:构成艺术的应用------------------------------------108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108第二节:色彩构成的应用领域-----------------------------------111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113第四节:光构成的应用领域--------------------------------------115第五节:本章小结--------------------------------------------------118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18第十一章课堂实训----------------------------------------------------118第一节:电脑构成设计训练-----------------------------118第二节:实训案例介绍---------------------------------------------118范例11-1平面构成案例:CD光盘封面设计与制作-----------------118 范例11-2 色彩构成案例:月饼包装盒的设计与制作----------------120 范例11-3 立体构成案例:香水瓶的设计与制作----------------------121范例11-4 光构成案例:仿镜映像效果设计与制作----------------122 第五节:本章小结--------------------------------------------------123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23结束语---------------------------------------------------------------------------124第一章:构成艺术概述本章内容■构成的定义■构成艺术的由来■构成的形式要素及审美原则■构成的形式■构成及构成学习中的误解第一节构成艺术定义构成艺术指的是形态的艺术构成。

《三大组成部分》教案

《三大组成部分》教案

《三大组成部分》教案
三大组成部分教案
概述
本教案旨在介绍一个主题,并将其分解为三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这些组成部分,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该主题,并更好地理
解其各个方面。

教学目标
- 理解该主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掌握该主题的三个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讨论与该主题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
组成部分一: 概念解析
- 介绍与主题直接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 解释这些概念的关键特征和作用
组成部分二: 原理和机制
- 探讨与主题相关的原理和机制
- 说明这些原理和机制的运作方式和影响
组成部分三: 应用与实践
- 分析和讨论该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
- 探究具体案例,展示该主题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主题,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介绍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
3. 针对组成部分一进行讲解和讨论
4. 引导学生理解组成部分二,并进行相关练和案例分析
5. 深入讲解组成部分三,展示实际应用和实践案例
6. 结束课程,总结所学内容,并回顾教学目标
教学评估
- 课堂参与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 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
- 最终的知识和理解检测
扩展研究
- 鼓励学生独立研究和探索更多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参考资源
以上为《三大组成部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该主题的不同方面和应用。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

三大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教案

哈尔滨艺术设计教案二○一三年九月填写说明1、封面中课程性质是指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等。

2、教案首页中的授课类型是指理论授课、实验课、习题课、课堂讨论、课程设计、实作等。

3、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4、备注包括时间安排、媒体应用、对教材的整合等;对教材的整合包括删减的内容、补充、更新的内容等。

5、教师每次课都要写一份教案(一次课计1学时),新教师和年轻教师还应准备讲稿或课件。

哈尔滨国美学院备课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一、备课环节质量标准二、备课环节质量评价方案1.评价方案以《备课环节质量标准》为依据,以系或教学组为单位,通过审阅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和讲稿,按《哈尔滨国美学院备课质量评价表》中评价要素的内涵和评价方法,对教师的备课质量进行评价。

首先对各评价要素定等级,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档,按《备课环节质量标准》中A、C的标准,低于A高于C为B,低于C为D;然后打出评价基元的得分,得分=∑评价要素分值*等级系数(等级系数:A∶0.9、B∶0.75、C∶0.6、D∶0.1)。

评价总分S等于每项得分之和,评价结果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优秀:47≤S<20;良好74≤S<47;合格:60≤S<74;不合格:S<60。

2.有关说明①备课环节质量评价一般由系组织实施,教务处监督检查;②尚未获得主讲教师资格的青年教师必须通过系组织的备课质量评价,并和其他教学环节的评价结果一起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③各系可以采用抽查、教案展评等方式,促进备课质量的提高;④各系要对评价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教师端正态度。

对备课态度较认真、但备课质量不高的教师,应该及时配备指导教师,请有经验的教师加以指导,提高备课质量。

哈尔滨国美学院课程教案哈尔滨国美学院课程教案哈尔滨国美学院课程教案哈尔滨国美学院课程教案。

《三大构成》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三大构成》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三大构成》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三大构成》精品课程负责人,现就《三大构成》课程整体设计情况向各位进行汇报,请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汇报的内容分为五部分:课程简介、课程特色、课程设计、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

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三大构成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系统的基础领域课程设置,为学生可持续性职业发展提供潜力;专业学习领域、综合实践领域课程设置,则为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方式进行教学。

培养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及施工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以装饰实施过程为主线,从业岗位涵盖室内设计与施工,室外环境设计、装饰工程概预算等核心技能与能力。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2、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课程性质:《三大构成》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技术基础课,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课程作用:“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统一。

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前后续课程:《三大构成》课程与工程制图、绘画基础等前置课程关系密切,它们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了空间想象和设计表现基础,而本课程的学习,又对《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后续课程起到了必要的专业技术支撑作用。

二、课程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行业要求相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三大构成 教案

第一章 三大构成应用概述 课程概述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色彩及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主要是研究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按美的法则构成,设计出所需的图形。色彩构成主要讲授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作用与三要素,色彩的配制及色彩与心理,情感。立体构成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认识与了解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形式法则。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 色彩的性格与象征、 色彩的联想、 色彩的味觉、 嗅觉的联想、 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6.能理解与把握对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的调和构成、色彩的调性构成、色彩的采集重构的每一种构成理论特点,以及在实际的设计中的运用。 7.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懂得立体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及不同材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 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能用视觉艺术的专业眼光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 难点在于学生摆脱常规的视觉束缚,培养学生有构成的视角看待事物的习惯。 【主要容】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第一节 重复构成 第二节 近似构成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第三节 渐变构成 第四节 发射构成 第五节 特异构成 第六节 分割构成 第七节 密集构成 第八节 对比构成 第九节 肌理构成 第四章 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色彩的产生 第二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第五章 色彩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第一节 色彩混合 第二节 色彩对比 第三节 色彩调和 第四节 色彩情感 第五节 色彩创意构成 第六章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 立体构成的常用材质 第八章 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第一节半立体构成 第二节单元立体构成 第三节多元立体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第四节 特殊肌理 【授课方法】 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 【思考与实训】 三大构成运用示例在哪些围?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五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第六节形式美的法则 【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重点】 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容、目的和功能。 【教学难点】 平面构成的用途。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 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是设计的基础。 【主要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1.点的构成 2.线的构成 3.面的构成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抽象形: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具象形:人为形、自然形 1、几何形:应用最多,抽象而单纯。一般用工具描绘,视觉上有理性明确的感觉,但缺少人情味。这种理念抽象的形态被大量运用在建筑,绘画及实用品的设计中,因为它不仅仅便于现代化机器生产,而具有时代的美感。 2. 有机形:指有机体的形态,如有生命的动物和生物细胞。特点是圆滑的,曲线的,有生命的韵律。 3. 偶然形:指自然或人为无意识,偶然形成的形状。如白云,枯树,破碎的玻璃等。 4. 人为形:人类为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创造的形态。如建筑,汽车,器具等。 5. 自然形:指大自然中固有的可见的状态。如人,动物,植物,山川等。 第三节 形式美的法则 1、和谐即协调,是事物在矛盾对立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实现的统一。人的和谐感觉是与自然的和谐规律相统一的,它是一个合理的自然的运作规律。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甚大的两个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3、对称又名均齐,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对称轴的方向如由垂直转换成水平方向,则就成上下对称。如垂直轴与水平轴交叉组合为四面对称,则两轴相交的点即为中心点,这种对称形即称为"点对称"。 4、在平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这对立体物来讲是指实际的重量关系。在图案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图象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及材质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 5、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黄金分割比1:1.618正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容。美的比例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6、画面重心的处理是平面构图探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一幅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或重要的容信息往往不应偏离视觉重心太远。 7、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授课方法】 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 【思考与实训】 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用途?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重复构成 第二节 近似构成 第三节 渐变构成 第四节 发射构成 第五节 特异构成 第六节 分割构成 第七节 密集构成 第八节 对比构成 第九节 肌理构成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教学目标】 目前,建筑装饰行业迅速,新型建筑材料日新月异,建筑装饰人员在我国已经成为一支日益壮大的队伍,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本堂课不仅指导学生的空间构成的制作和想象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 掌握空间构成形式的基本概念,还有空间构成六大设计形式。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空间构成的含义,运用基本构成元素实现平面与三维的转换创作设计。 【主要容】 第一节重复构成 重复形式:重复构成形式是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第二节近似构成 近似形式:近似构成形式是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第三节渐变构成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渐变形式:渐变构成形式是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渐变包括(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 第四节发射构成 发射形式:发射构成形式是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发射包括(点式发射构成形态、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格) 第五节特异构成 特异构成形式:特异构成形式是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第六节分割构成 分割构成:把一个限定的空间,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的形态,形成新的整体形态。 第七节密集构成 第八节密集构成: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基本形的密集,须有一定的数量、方向的移动变化,常带有从集中到消失的渐移现象。此外,为了加强密集构成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基本形之间产生复叠、重叠和透叠等变化,以加强构成中基本形的空间感。 第八节 对比构成 对比构成:较之密集构成更为自由性的构成,称为对比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