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填空

1、我们常吃的主食有馒头、米饭、面条等。我们常吃的副食有肉、蛋、奶等。

2、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成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通过做实验或查阅资料指导食物营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份。

4、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盛,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我们吃的米饭主要含有糖类,每天喝豆浆和纯牛奶可以补充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康健不可缺少的营养。【注:矿物质有钙、磷、钠、镁、铁、锌等】

5、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在淀粉糊中滴加碘酒,会看到淀粉会变成蓝色。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6、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膳食营养原则:多种搭配;

荤素搭配;每天都吃合适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不吃垃圾食品;不暴食暴饮?…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平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例外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7、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我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8、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康健不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生吃比经过烹饪后的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有黄瓜、苹果、甜瓜等;经过烹饪后对我们康健不利的食物有牛肉、鸡蛋、鱼等。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简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柔软,也简易被消

化。生吃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在生吃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9、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霉菌是由孢子囊和菌丝组成的)。

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合适的生长环境。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合适温度等条件。?用冷冻、晒干、

真空包装、盐腌、做成罐头等方法储存食物,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10、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无益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11、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使食物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食物就腐败变质了。

12、1000 多年前,医学家孙思邈就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和干眼病,并记录在《千金方》中。

13、葡萄糖不仅是糖类的主要组成单位,还是身体细胞能量来源的基本糖类单位,它的最佳来源是淀粉类食品。

14、最佳能养成多吃水果的习惯,因为从水果中摄入适量的果糖,不利于减少对精制糖的摄取。

15、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例外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二、问答题

1. 怎样搭配我们的膳食营养?

答:①荤素搭配;②精致粮搭配;③多种搭配;④每日吃合适的新鲜水果和蔬菜;⑤ 多喝一些水。

2. 为了满足我们生长发育的需要,我们怎样吃食物效果才会更好?

答:我们吃食物要做到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

3. 储存一条鱼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放进冰箱冷冻;② 晒成鱼干;③ 用盐腌制成咸鱼;④ 做成罐头。

4. 观察变质的食物时要注意什么?

答:①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② 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③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5. 鱼放置一段时间就臭了,鱼干却能长时间保持好闻的气味,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鱼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条件,所以微生物就会快速繁殖、分解、吸收鱼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使鱼变质了。而鱼干不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所以能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6. 我们还知道哪些储存食物的方法?人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答:储存食物的方法很多:冷冻法、曝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人们都是用破坏微生物生长环境的方法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

7.我们如何选择及安排零食,才会对我们的生长、康健不利?

答:①选择营养丰盛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水果、酸奶等。

②尽量不选或少选含糖量高、脂肪量多的食品,如巧克力、糖果等。

③不要选择过咸或腌制的食物,如话梅、烤羊肉串等。

④注意吃零食的量和时间。要忌过量,要在两餐之间或饭后一小时。

⑤选择零食一定要选卫生的,注意查看生产及出厂日期,要食用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判断。 1.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3.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4.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5.把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霉菌培养。(×) 6.利用酵母菌发面后,体积可以达到原来的4-5倍。(√) 7.电池、医用针管等有毒有害垃圾要做深埋处理,才不会有危害。(√) 8.用不同的方法重新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可以减少垃圾数量。(√) 9.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公园、种庄稼。(×) 10.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11.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 离的单位。(√)

12.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棵树后,所描述的内容可能会不一样。(√) 13人们要想获取真实的资料,必须自己亲自去动手 获取,没必要与会交流。(×)电磁现象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了。(√) 15.太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系统。(×) 16.正在使电灯发光的电线旁边没有磁场。(×) 17.将垃圾深埋以后,再也不会污染环境了。(×) 18.空气,土壤,海洋一旦被污染就再也无法治理了。(×) 19.我们平时发面用的酵母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20.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高,所看到的视野就越大。(×) 2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晶体的形状都是 很有规则的。(√) 22.锅盖做成圆顶形主要是为了锅的容量大一点。(×) 2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24.物体的细菌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 才能观察清楚。(√) 25.我们在记录信息的时候,要如实记录,但不需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1、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2014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1.play chess 下国际象棋 2. play the guitar弹吉他 3. speak English 说英语 4. English club 英语俱乐部 5. talk to 跟…说 6. play the violin 拉小提琴 7.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8. play the drums敲鼓 9. make (foreign)friends 结交(外国)朋友 10. do kung fu 会(中国)功夫 11. tell stories 讲故事 12. play games 做游戏 13. on the weekends (在)周末 1. play +棋类/球类/牌类“下…棋”,“打….球”,“玩….” 2. play the +西洋乐器弹/拉…乐器 3. be good at doing sth.= do well in doing sth. 擅长做某事 4. be good with sb. 与…相处的好

5. need sb. to do sth. 需要某人去做某事 6. can + 动词原形能/会做某事 7. a little + 不可数名词一点儿… 8. join the ….club 加入…俱乐部 9. like to do sth. =love to do sth. 喜欢/喜爱做某事 10. like ding sth.喜欢做某事 11. show sth to sb = show sb sth “把某物给某人看”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get up 起床 get home到达家中 get to work到达工作岗位 make breakfast做早饭 make a shower schedule做一个洗澡的安排practice guitar 练吉它 leave home 离家 take a shower = have a shower 洗淋浴澡 take the Number 17 bus to the Hotel 乘17路公共汽车去旅馆 go to class 上课 go to school 上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 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 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新)-知识点整理汇编

第一章水 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陆地水占总水量的;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以及内。 4)水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和。(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和。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其中大约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它主要包括、、。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13)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皂荚jiá树班蝥máo臃肿yōngzhǒng攒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拗ǎo过去锡箔bó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葚收(liǎn)敛脑(suǐ)髓人声(dǐng)鼎沸(kuī)盔甲 3.用恰当词浯填空。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选自《朝花夕拾》 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 1.重点: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动作描写:P5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3.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鸡毛掸dǎn子咻xiū咻玉簪zān花骊lí歌花圃pǔ懒惰du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常见的建筑 1、人类最早建筑的房屋是(山洞)。 2、新的建筑材料指(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 3、江南的房屋多为(瓦房),主要为了适应当地(多雨)。 4、老北京人的住房是(四合院)。 5、(建筑机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 6、楼房构成层次:砖—>墙—>房间—>单元—>楼房 7、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方面各有不同。 8、傣族竹楼用木支架架起来,可防潮、防蛇蝎 四川民居屋顶大,晴天可挡太阳,雨天可遮风雨;窗大,便于通风采光; 圆顶土房蒙古包,用泥土建造,便于挡风取暖。 北京四合院适合冬季冷多风沙的天气,漂亮又挡风遮寒; 江苏民居,地基高,屋顶瓦片垒的很尖,便于防潮和雨水多。 2、巧妙的结构 1、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 泰姬.马哈陵——圆屋顶结构, 金字塔——三角结构, 安菲尔铁塔——框架结构, 悉尼歌剧院——薄壳结构。 英吉利海峡大坝——实心结构 2、为了使房屋结实,耐用,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一般是(三角形)。 3、建筑物的结构有薄壳结构,(如:体育馆);实心结构(如:大坝、桥墩);框架结构(如:铁架桥) 4、在建筑结构中,拱形结构能够(承载更多重量);空心结构可以(省材料);三角结构有(稳固)的作用。 5、北京奥运会主体体育馆构造为(鸟巢式),是典型的(仿生学)结构。 6、人们根据(王莲)结构建造了(顶棚跨度极大的展览厅)。 7、直径相同的实心纸棍和空心纸棍,实心纸棍更易折断。 8、为了使楼板轻便而结实,把楼板制成 1

了(空心)。 3、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2、对于公园长廊,我们应侧重欣赏它的(图案)美,壁纸的采用是增加建筑物的(装饰)。 3、仿生学建筑除了具有美丽的外观外,还具有(科学性)。 4、设计师设计建筑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4、人体的构成 1、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 2、细胞的观察需要的仪器是(显微镜)。 3、 4、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5、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6、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有机体 5、消化与吸收 1、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 2、消化后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消化分解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被吸收掉。 4、暴饮暴食,可能引发的疾病是(急性肠炎) 5、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被送往全身各处,来满足其他器官的需要和体的正常活动。 6、食物消化要依次经过的消化器官是(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7、大量饮酒对(肝脏)损害最大。 8、过多油食物以及大量饮酒的结果,先是使胰腺充血水肿,急性发炎,然后坏死。 9、怎么保护消化系统?(怎么保护消化器官?答案相同) 答:(1)保护牙齿,早晚刷牙,饭后漱 2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 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 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重点内容 1、(放大镜)就是人们常用得观察工具之一。 2、应该怎样确定使用放大镜? 答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得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与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接图像大而清楚。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3、放大镜能把物体得图像(放大),显现人得肉眼观察不到得(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得信息。 4、放大镜得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5、13世纪,(格洛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得应用,(培根)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得眼镜。 6、不同昆虫得触角(形状)不同。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得触角就就是它得“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得鼻子灵敏得多。 8、蟋蟀得耳朵在(足得内测),蝴蝶得翅膀上布满彩色得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就是扁平得(细毛)。 9、蚜虫得天敌——(草蛉)。 10、蚜虫就是黄色得,小小得,像小米,瞧起来密密麻麻得。 1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得颗粒都就是有规则几何外形得固体,人们把这样得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2、自然界中得大部分固体物质都就是(晶体)或(有晶体)组成。 13、晶体得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就是(很有规则)。有得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得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瞧见。 14、制作简易放大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透镜之间得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得图像,用纸筒与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得显微镜就做好了、 15、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得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就是早期得显微镜。 16、(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得可以放大近300倍得金属结构得显微镜,(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17、(显微镜)得发明就是人类认识世界得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得微观世界。为了瞧到更小得物体,人们研制出(电子显微镜)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8、(显微镜)得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得物体以及物体得精细结构。 19、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得发现,她用自制得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得结构发现她们瞧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得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20、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得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得精细结构。 21、我们观察到得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得结构,就是(洋葱得细胞),小黑点就是(细胞核)。 22、不同生物得细胞结构也不同。 23、生命体都就是由(细胞)组成得。 24、(细胞学说得建立)19世纪自然科学得三大发现之一。 25、细胞得作用:细胞就是生物得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得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就是通过细胞构成得。例如:①我们吃下去得食物变成营养物质后被吸收,就是通过细胞; ②我们呼吸得氧气进入血液再被运送到全身,也就是通过细胞;③细胞吸收生命所需得物质,排除身体产生得废物。 26、鱼缸里得水变绿了,就是因为(微生物繁殖得结果)。 27、我们可以利用(甘草)培养微小生物。 28、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得边缘吸走多余得水分控制微生物得运动。 29、微生物就是生物,具有同其她生物一样得共同特征。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有:(出生时的脚印)、(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衣服小鞋子)、(每年的体检卡)、(身高体重的数据)等。 2、我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能力提高了)。 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4、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两个时期是(出生后第一年)和(青春期)。 5、(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6、(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7、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9、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10、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1)性意识骤然增长(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 11、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1)要注意个人卫生(2)不穿高跟鞋(3)不拔

胡须(4)不吸烟、不酗酒(5)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12、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的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13、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 14、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现在的身高)、(自己的脚长)。 15、伴随着身体素质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的年龄也不断提前。 16、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5)保证充足的睡眠(6)不迷恋电脑(7)科学用脑 17、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的方法:(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采光与照明)。 18、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 19、(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0、科学用脑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最新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1.1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 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 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P81)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 种有性生殖)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 病物质。 羊水的作用?新生儿出生为何会哭? 1.2走向成熟 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P83)。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1.3动物的生长时期 1、动物的生殖方式: ⑴有性生殖(需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 相交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如直线AB、CD相交于点O。 A D C O B 对顶角: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 互为领补角。 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 1.邻补角与补角都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而且数量关系都是两角之和为180° ?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即: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 领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 二、垂线 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从垂直的定义可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 垂直的表示: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 b a O

例如:如图,a 、b 互相垂直,O 叫垂足.a 叫b 的垂线, b 也叫a 的垂线。则记为:a ⊥b 或b ⊥a ; 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 ⊥b, 垂足为O. 垂直的书写形式: 如图,当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点,∠AOD=90°时,AB ⊥CD ,垂足为O 。 书写形式: ∵∠AOD=90°(已知) ∴AB ⊥CD (垂直的定义) 反之,若直线AB 与CD 垂直,垂足为O ,那么,∠AOD=90°。 书写形式: ∵ AB ⊥CD (已知) ∴ ∠AOD=90° (垂直的定义) 应用垂直的定义:∠AOC=∠BOC=∠BOD=90° 垂线的画法: 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 上的一点A ,作l 的垂线. 则所画直线AB 是过点A 的直线 l 的垂线. 工具:直尺、三角板 1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2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D O C B B A l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低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1课、常见的建筑 1、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和(树巢)中。 2、人们用兽皮做成可移动的(帐篷), 这可能是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 3、引起房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 4、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①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材料的发展。②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又改进了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5、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 6、不同地域建筑物的外形和功能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2课、巧妙的结构 1、(王莲)是世界上最大的睡莲科植物。 2、英国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结构设计的展览厅英国建筑师设计的钢丝网看台都是(仿生建筑)。 3、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①增加桥梁的跨度和宽度,便于行船。②支撑力强。 4、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①节省材料.②轻巧.③结实.④支撑力强. 5、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因为三角形有稳定性。 3课、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 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4课、人体的组成 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3、与人体一样,构成其他动物、植物等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4、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5、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 5课、消化与吸收 1、什么是消化?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 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 2、什么是吸收?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器官?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4、消化系统疾病有:肠炎、胃炎、胃溃疡、胃穿孔、胃酸、肝炎、脂肪肝、龋齿等。 5、我们应该哪些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①不暴饮暴食。②吃东西细嚼慢咽。③少喝酒。④睡前不吃固体食物和甜食。⑤不喝生水⑥少吃凉东西。 ⑦少吃油腻食品。 6课、呼吸与交换 1、我们进行呼吸的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 2、吸气与呼气时,自己的胸部是怎样变化的?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 3、呼吸的作用: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