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生产栽培及产业化可行性分析 轩斛

合集下载

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〇一六年六月咨询师:高建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心提示: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专业编写: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建议书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申请报告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环评报告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商业计划书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规划设计咨询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3-5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订制】客户通过第三方(百度文库平台),担保下单,可安心订制,下单后,我公司研究员会给您电话沟通。

【报告说明】本报告是针对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概述本报告旨在对白芨、黄精种植及中药饮片生产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在地区种植白芨、黄精,并将其加工成中药饮片,以满足市场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需求。

一、市场分析中药市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白芨、黄精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需求。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白芨、黄精的市场需求量稳定且增长迅速,市场前景较为乐观。

二、技术分析白芨、黄精的种植无论是在栽培技术还是耕作技术上都相对简单,适合在本地区进行种植。

中药饮片的生产涉及到加工和提取工艺的掌握,需要借助相关设备和技术才能进行,但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本项目具备良好的技术可行性。

三、资金分析本项目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土地租赁、种植设备采购、厂房建设以及饮片生产线的建设等。

根据预测数据,项目初期投入较大,但预计能在三年内回本,且后期产生可观的利润。

四、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的种植和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白芨、黄精的种植相对环境友好,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剩余产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水、能耗管理以及废水处理等,但这些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五、风险分析本项目在市场需求量稳定的情况下,具备较低的风险。

但由于市场的竞争激烈,需要与其他同行进行有效的竞争,例如提高产品质量、压缩成本等。

此外,还需要关注政策环境对中药的影响,合规合法经营。

结论经过可行性研究,本项目的可行性较高。

市场需求量稳定,技术可掌握且门槛较低,资金投入可回收较快,环境影响小,风险相对较低。

建议投资者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全面的项目规划,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运营。

白芨发展前景如何?白芨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介绍!

白芨发展前景如何?白芨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介绍!

白芨发展前景如何?白芨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介绍!白芨是一种珍贵的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

随着市场对白芨的需求不断增长,其种植前景正呈现出广阔的前景,那白芨发展前景如何?白芨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介绍!一、白芨发展前景如何?1.市场需求量大:白芨在中医药和养生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根茎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备。

近年来,人们对保健和中药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白芨的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

白芨的药用功效被广泛认可,包括滋补养生、改善免疫力等。

2.野生白芨数量逐年减少:野生白芨的数量逐年减少,这主要是由于采摘过度和栖息地破坏等因素导致的。

由于野生白芨的资源稀缺,导致了其价格的逐渐上涨,这也为白芨种植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利润空间。

3.价格上涨:随着野生白芨数量的减少,市场上的白芨价格不断上涨。

这使得白芨的种植更加吸引人,农民可以通过白芨的种植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白芨的高价格为农民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激励,从而促进了其大规模种植。

4.药用价值:白芨的药用价值被广泛认可,其根茎富含多种药用成分,包括多糖、生物碱、黄酮等。

它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炎症、免疫系统失调、疲劳等。

因此,白芨在中药市场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5.观赏性:除了药用价值外,白芨的花朵也具有观赏性,其多种品种和丰富多彩的花色使其成为园艺爱好者和植物收藏家的热门选择。

白芨的观赏性质也为其种植提供了一定的市场。

二、白芨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介绍:1.选地整地:在白芨的高效栽培中,首要任务是选择适宜的种植地。

它需要明亮的光线,但不能直射阳光。

选择一个适当的地点,如半阴半阳的地方,以确保白芨获得适量的阳光。

整地时,要保证土壤疏松通风,排水良好,以促进根系的生长。

2.选种催芽:为了培育强壮的白芨种苗,应挑选当年生的嫩芽作为种苗,并将其埋入河沙中进行催芽。

这可以促使种苗快速生根并迅速生长。

催芽后的种苗更有抵抗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3.配土消毒:制备适宜的土壤对白芨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白芨种植技术详解

白芨种植技术详解

白芨种植技术详解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别名连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等,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形态特征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

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

种子细小,多数。

花期4~5月,果期7~8月。

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

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生长特性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

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

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

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

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

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

亩用种苗100公斤。

3、田间管理①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

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除草。

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白芨发展前景

白芨发展前景

白芨发展前景白芨是一种珍稀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被誉为“天地菩提”、“生肌美容圣药”。

白芨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首先,白芨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而白芨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中药材,其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白芨可以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活血化瘀,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肌肤问题等有很好的疗效。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白芨的市场需求量将会逐渐上升。

其次,白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白芨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因此,白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被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调理肌肤、保健养生等方面。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可和接受度的提高,白芨的药用价值也将得到更大的发挥,使其市场前景更广阔。

再者,白芨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由于白芨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长期以来,白芨的野生资源受到破坏,种植规模相对较小。

但是,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白芨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种植白芨不仅可以有效保护野生资源,还能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科学种植和良好的管理,白芨的产量和质量都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为白芨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遇。

最后,白芨的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随着人们对健康美丽的追求,白芨的开发利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白芨不仅可以用于中医药领域,还可以被开发为药膏、保健品、化妆品等多种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白芨的开发利用方式也将不断丰富,其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综上所述,白芨作为一种珍稀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白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种植白芨、开发利用白芨将成为一个有巨大市场前景的产业,给相关产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种植白芨的效益分析

种植白芨的效益分析

种植白芨的效益分析白芨市场需求量巨大,所以发展中药材白芨种植将获得丰厚的利益。

那么种植白芨有什么经济效益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种植白芨的效益,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白芨的效益1、投入:白芨投入分为种子、肥料、管理及其它四个方面:①种子:无性繁殖种子。

每亩用量300斤,市场价80元每斤,需投入100*300*80=2400000元;有性繁殖种子(组培训化苗),每亩8000株,市场价2元每株,需投入100*8000*2=1600000元。

②肥料。

预计每亩每年需要投入200元肥料,需投入100*200*4=80000元。

③管理工资。

预计每亩每年需投入400元,需投入100*400*4=160000元。

四是其它费用约需100000万。

④合计投入:1940000(194万)--2740000(274万)元。

2、收益①亩产鲜白芨2000--4000斤,市场上鲜白芨价格45--50元每斤左右(2014年市场行情),预计收益为100*2000--4000*45--50=9000000(900万)--20000000(2000万)元。

②100亩净收益为:626万元--1806万,每亩每年纯收益为1.56万--4.515万元。

③市场的变化、气候的影响和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收益,所以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种植白芨的方法繁殖采用块茎繁殖。

选种与种栽贮藏:在9 -10 月收获时,选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的块茎作种栽。

南方宜随挖随栽;北方,将种栽贮藏至翌春栽种。

贮藏方法:白芨块茎挖回后置通风干燥处晾数日。

然后,将 1 份种茎与 2-3 倍的清洁稍干的细河砂混合贮藏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屋内一角。

少数种茎可与细砂混合后装入木箱内贮藏。

箱顶不要加盖,并注意经常检查,发现霉变及时处理。

1. 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

前作收获后,翻耕土壤 20 厘米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 1500-2000 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

《白芨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

《白芨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白芨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白芨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白芨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一、白芨概述白芨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学名为Bletilla striata,属于兰科植物。

在我国的药用历史中,白芨被誉为“伤科圣药”,具有显著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创伤、烫伤、皮肤病、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需求,白芨的药用价值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市场需求逐年扩大,其经济价值也日益凸显。

白芨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白芨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芨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白芨胶、白芨酸、白芨素等,具有收敛止血、抗炎、抗病毒、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在中医药方中,白芨常用于治疗创伤、烫伤、皮肤瘙痒、胃炎、溃疡出血等病症。

同时,白芨还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和化妆品中。

随着市场对白芨需求的增长,其经济价值不断提高。

野生白芨资源逐渐枯竭,导致价格飙升。

因此,开展白芨的人工栽培,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此外,白芨种植还需要关注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种植规模,以保证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白芨的生长环境与分布特点白芨喜阴、湿润、排水良好的环境,适宜生长在海拔500-1500米的山地、丘陵、平原等地的腐殖质土壤中。

在我国,白芨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省区。

此外,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也有分布。

白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白蔹是一种新型的改良蔬菜,其抗病力比普通蔬菜要强,近年来在蔬
菜市场中受到消费者和生产商的共同青睐。

本文主要对白蔹项目的可行性
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白蔹介绍、市场需求情况、生产条件、技术可行性
等方面内容,概述了白蔹项目的可行性,并且分析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技
术可行性,给出项目实施的建议,提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和应对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总结出白蔹项目的可行性实验结论,给出了
白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结论,评价了本项目的可行性。

关键词:白蔹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效益技术可行性
1简介
近年来,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众多方面的影响,而作为传统的蔬菜,白蔹同样受益于这一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白蔹,也称为“百里香”,是一种新型蔬菜,它比普通蔬菜有较强的抗病抗旱能力,可以在干旱环境
中茁壮成长,可以在低温环境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白蔹肉质细嫩,口
感清香,堪称下饭佳品。

近年来,白蔹在蔬菜市场上受到消费者和农业生
产者的共同青睐,其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芨生产栽培及产业化可行性分析 及建立区域推广服务中心合作方案 第一章 白芨概况及其功效 一、白芨概况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温带地生兰科植物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类群之一,其块茎为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白芨》:“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芨。”《本草纲目》载:“气味苦辛,无毒。主冶痈疮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除白癣疥虫。结热不消,阴下痿,面上皯疱,令人肌滑。” 白芨分布较广,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河南、云南、广西、浙江等省区。虽然白芨在各地均有分布,但是由于白芨种子发育不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和生长,一般靠分株繁殖,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目前虽然白芨组织培养和设施栽培等人工繁育关键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并没用组织培养技术迅速推广应用的报道。白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品种与质量控制技术研发应用滞后,栽培方式粗放等问题。 二、白芨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芨含有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甘露聚糖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可用于治疗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咳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症。 近代药理学研究,白芨栓塞剂在治疗肝癌肿瘤方面,不仅无毒副作用,还能促凝血,是很好的栓塞剂,而且能抗炎、抗肿瘤,具有栓塞和化疗的双重作用。近年来,白芨除制成饮片直接使用外,还被广泛应用在复方中药的配伍中。 随着人们对白芨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现已经开发出许多新用途和新产品,如“开胃片”,血管栓塞剂,白芨胶囊,复方烧伤喷雾剂,以白芨胶粘部分制成的白芨代血浆,用其淀粉制成的粘合剂等。白芨还可以制成乳化剂、悬浮剂,此外在化妆品和保健品中也被广泛应用。 第二章 白芨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白芨原产我国,广布于云南、贵州以及长江流域各省,江苏省茅山地区也有野生分布。其野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白芨的人工繁育在技术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市场上商品紧缺,价格暴涨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从产业链各个环节分析,贵州的东、西及南部,广西的西北、西南山区是我国白芨种类最为丰富、气候条件优良的栽培区域。贵州、江西、浙江、广西、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地均有白芨栽培,其中贵州正安县白芨的栽培面积已经超过 1000 亩,但其他地方白芨栽培量均不大。在白芨的栽培过程中,有栽培者将白芨栽种在山坡林地中,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与木本经济树木林进行套种,仿野生种植的白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白芨的质量; 还有栽培者将组织培养技术运用到白芨的栽培中,有效的提高了白芨的繁殖系数。总体来说,白芨的现状特点是分布广,仿野生种植、组织培养技术等技术在及的栽培中已经开始应用,但各地白芨栽培面积均较小,只有极少数企业采用了白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栽培技术,绝大部分的企业或农户由于栽种年限不长,技术体系不成熟,缺乏成熟的栽种经验,再加上优良品种缺乏,白芨这些问题使得其人工栽种的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大。白芨的经营模式以药材商及企业与当地众多中小农户进行土地及药材种植的承包运营方式进行为主。从白芨的产业布局来看,在国内的中药材市场中,白芨主要分布在州、安徽、广西、四川等地目前来看,白芨多是随购随销、各药材商存货较少。从江南地区最大的药材市场安徽亳州市场了解到,多数经营户仅存货 500kg 左右,有时只能几家散户联手集中货源以供客户。而在白芨主要集散地之一的四川荷花池药材市场笔者也了解到: 很少见有存货 3~5 吨的大户,存货几百千克的散户也仅有 20 多家。据了解,白芨其他产区药材收购部门的白芨库存量也不大。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薄弱的库存和较少的采集量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章 白芨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白芨的产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白芨资源短缺的问题制约了白芨产业的发展,再加上自然界无限度的滥挖,使白芨种质逐年退化。石晶等对我国白芨栽培种植、经营销售企业信息和药用市场价格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过度采挖和生境破坏导致白芨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 我国白芨目前大多还是依赖野生,野生白芨资源是有限的,越挖越少。连年的狂采滥挖,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使野生白芨产量急剧下降,供需矛盾日益扩大,资源日益短缺。2007 年白芨市场需求量就已经突破 1500 吨,2010年市场总需求量在 2000 吨以上,去年全年我国的白芨总产量在 800 ~900 吨之间,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的需求。白芨需求的持续增加,资源的逐年锐减,导致白芨市场价格一直持续大幅攀升,且居高不下。 20 世纪 80 年代,白芨属于三类药材小品种的白芨药用量不大,价格多在 4 ~ 6 元上下浮动。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白芨在中成药中的配方应用,其用量相应增加,价格开始上扬。但整个 20 世纪 90 年代,白芨的需求相对稳定,价格平稳维持在 8~12 元之间。最近几年,科技飞速发展使白芨的用途不再局限于医药领域,其价格也随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而急速上升。从 2006 年开始,白芨价格逐步上涨,在 2009 年下半年白芨价格开始暴涨,2010 年白芨价格已经升至 140 元/kg。在 2011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交流会上了解到,白芨的市场平均价格超过 160 元/kg,个别地方甚至高达 200 元/kg,2014年春,白芨价格已经蹿升到了500元/kg。 白芨药理作用广泛,是一种常见的收敛止血中药。吴久健等研究发现白芨水溶性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是其止血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而乙酸乙酯部位主要起活血作用。研究者进一步研究表明白芨正丁醇提取部位和水溶性部位可显着升高腺苷二磷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可显着抑制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除了止血作用,白芨在临床上还广泛用于治疗咳血、吐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口腔枯膜病等病症,疗效显着。除了在中药复方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白芨已经被制成各种中成药,如白芨颗粒、快胃片、云南白药、复方白芨膏等。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功能缓释性、局部滞留性、自身降解性、无刺激性、无不良反应、资源丰富、廉价易得等辅料的特性,使白芨胶成为目前用途最为广泛的天然药用辅料。除了在医药领域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外,白芨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烟草工业、化工行业( 包括高档美容产品) 等。白芨自古是美容良药,被誉为“美白仙子”,在加上它一般无不良反应,特别适合作为天然化妆品的功能组分。目前,很多以白芨为原料的化妆品及日 用品已经走入市场,如仟寻一凡白芨花细胞美颜霜、白芨韩方手工香皂、白芨花净白原液等。以中药白芨制成的白芨牙膏,可用于防治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防龋、口腔异味等口腔和牙科疾病,符合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发展趋势。在工业方面,白芨还用作染布的黏合剂,是高级卷烟烟条黏合剂,野山参断须修复剂,裱中国字画黏合剂,胃镜检查的保护剂,美容面膜等。 第四章 白芨种植模式简介 长期以来,白芨处于就地采收——就地留种——就地再栽培这样的原始循环状态。长期反复地栽培,而白芨本身却因环境、自身等原因在不断地发生变异,所以白芨种质根本无法保证其生长性能和药用性能。而且,目前尚未有白芨种子种苗质量方面系统的研究报道,目前白芨资源开发利用瓶颈在于种源培植,其中白芨种苗繁育技术现在国内尚无大面积试验开展,小面积栽培以无性繁殖为主,可是无性繁殖无法短期内提供足够的种苗,没有大规模种苗,大规模白芨种植基地建设就是无源之水。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项目组从2009年开始从事白芨相关的研究,从产业化的各个环节进行突破,现已掌握了一整套规模化组培快繁技术,并已在江苏轩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组培快繁,并在人工种植方面取得了新突破,采取新的模式,在林间套种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1. 白芨组培快繁及驯化 白芨属兰科植物,种子极小、无胚乳,每粒种子只有8-10个细胞,自然条件下需与某些真菌共生才能萌发,很难用实生苗栽培;而传统的分株繁殖率极低,加上人为的过度采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其资源已日趋萎缩。白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是解决其大面积栽培用苗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由于白芨的一个蒴果往往含有上数万颗无胚乳的种子,而这些种子虽然不能自然萌发形成幼苗,但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组培快繁)手段,在合适的无菌营养条件下,亦能萌发成幼苗。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已掌握了一整套育苗技术,在保证了栽培用苗品质纯正的前提下,能提供大量的优质的白芨苗供应大田栽培。 每年四月底到五月初,在白芨的花期,选择优质的白芨株系,进行人工授粉,获得白芨蒴果,九月份果实成熟后,转入组培室进行组培快繁。 白芨种子的对营养、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培养基除要配置成适合其萌发、生长的配方外,还要保证其无菌的状态,避免污染,同时,培养环境也很重要,在培养室,需要给予一定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并且需要保证培养室的相对无菌状态,以避免培养基的污染。种子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播种,往往需要三个培养阶段才能形成可以移栽的幼苗,分别为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原球茎诱导丛生芽、壮苗生根培养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需的营养条件各不相同,培养基的不同配方是组培关键技术所在。 从种子萌发到壮苗生根形成可以移栽的幼苗,大概需要6~8个月左右,苗长到6~9cm长,待幼苗形成块茎后,就可以进行移栽驯化了,驯化前还要经过炼苗阶段,因为组培室的环境是人为控制的,温度、湿度、光照、供其生长的培养基成分都是设定好了的,如果直接移栽驯化,由于生长环境突然的改变,会导致其不能适应外界环境,造成生长缓慢、成活率不高等后果,这就要求,在移栽前要进行炼苗,待其适应了外界的环境再进行移栽。将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