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11--20)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常考50个

常见文言实词1.爱(1)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1)安全,平安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2)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èi(1)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遭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4.本(1)草木的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2)根本,基础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3)推究本源,考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5.鄙(1)边界,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2)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常见文言实词释义

爱①喜欢 喜爱②爱护 爱惜 顾惜③吝惜④同情⑤爱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师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袁有守多惠政 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安①安定 安逸 安适②使……安③哪里④怎么⑤安慰6容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种树郭橐驼传》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前赤壁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京中安不得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按①用手压或摁②压抑 止住③巡行 巡视④追究 查究项王按剑而跽曰 《鸿门宴》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 察看《廉颇蔺相如列传》拔①超越 超过②攻下③提拔④拔出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后秦伐赵 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陈情表》是以先帝间拔以遗陛下《出师表》拜①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②拜谢③拜见 拜会④授予名位或官职⑤接受任命6拜上 呈上拜送书于庭 拜 行过叩拜礼 《廉颇蔺相如列传》若从君惠而免之 三年将拜君赐 拜 拜领 《秦晋殽之战》拜夫人于堂上《左忠毅公逸事》拜为上卿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诏书特下 拜臣郎中《陈情表》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陈情表》报①报告 告诉②回答 答复③报复④报答 酬谢⑤报效6通“赴” 到……去至军中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似报主知《促织》计未定 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老母已死 虽欲报恩将安归《苏武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未报秦施而伐其师《秦晋崤之战》孟尝高洁 空余报国之情《滕王阁序》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被①覆盖②表示被动③被子④遭受 蒙受未几 成归 闻妻言 如被冰雪《促织》同是被逼迫 君尔妾亦然《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公虽自信清约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久之 闻左公被炮烙 旦夕且死《左忠毅公逸事》倍①加倍②同“背” 违背尝以十倍之地 百万之师《过秦论》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悲①哀痛 伤心③思念 同情②眷顾④叹息 感慨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黄州快哉亭记》谓沛父兄曰 “游子悲故乡”《史记·高祖本纪》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北①北方②特指元军③向北④败逃 败逃的人⑤相背将军战河北 臣哉河南《鸿门宴》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阿房宫赋》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过秦论》食人炊骨 士无反北之心《战国策》奔①跑②逃亡江出西陵 始得平地 其流奔放肆大《黄州快哉亭记》至京口 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本①草木的根②本来 原来③来源④探求 考察⑤抄本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予本非文人画土 甘受诟厉《病梅馆记》本无谋 又非亲属 何谓相坐《苏武传》有本者如是 是之取尔《诸子喻山水》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今存其本不忍废 道中手自钞录《〈指南录〉后序》彼①指示代词 那②他 他们③别人 对方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师说》彼实构吾二君《秦晋崤之战》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孙子兵法》逼①接近 迫近②强迫 威胁细赡景状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促织》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兄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蔽①遮住 遮掩 掩护②掩饰 隐藏 蒙蔽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前赤壁赋》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毕①完 完成 结束②使……结束③全部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项脊轩志》六王毕 四海一 此处为完结 指为秦所灭 《阿房宫赋》卒廷见相如 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兰亭集序》便①有利 便利②(piáan)能说会道③就④合适因利乘便 宰割天下 分裂山河《过秦沦》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视历复开书 便利此月内《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7、表并①合并 吞并②并行 并列③一起 都 一并④并且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过秦沦》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武卧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两股间脓血流离 并虫不能行捉矣《促织》29、伯伯①排行第一 老大 伯父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③古代一方的首领④同“霸”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陈情表》晋侯秦伯田郑《左传·僖公二十年》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桓公 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薄①微薄 薄弱② 逼近 靠近③轻视 ④(土地)贫瘠⑤与“厚”相对6浅薄不终岁 薄产累尽《促织》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陈情表》不薄今人爱占人《戏为六绝》薄田五十顷《三国志·诸葛亮传》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诗经·小曼》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陈情表》博①宽广 广博②换取 讨取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不如拼博一笑《促织》操①拿着②从事 担任③掌握 控制 操作④操守 品德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有成名者 操童子业 久不售《促织》津人操舟若神《列子·黄帝》虽贾人 有贤操《汉书·张汤传》长①长(与“短”相对) ②擅长③长久④一直 经常⑤生长⑥增长 成长⑦年长的人⑧列在首位的⑨年纪大 辈分或职位高⑩长久的 久远的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蒹葭》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二章》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非有能硕而茂之也《种树郭橐驼传》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兰亭集序》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训俭示康》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石钟山记》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师说》朝①朝拜 朝见 上朝②使……朝拜③朝代(朝廷)④早晨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脊轩志》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过秦论》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陈情表》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阿房宫赋》诚①确实 的确②真心 真诚③如果 果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陈情表》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49、除除①台阶②去掉 清除③授官。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1)

支付宝首页搜索“933314”领红包,每天都能领。
付款前记得用红包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0份)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B级(识记、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高考常考查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各种意义和用法。
(1)常见文言实词(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词类活用(6)偏义复词(7)兼词【粤考趋势】实词的考查绝大多数是常见常用的词语。
在2009年的12套高考试卷中,共涉及70个;其中“责”“拜”“徒”“诣”“致”均出现多次出现,单音节出现65次,双音节出现3次。
考生平时复习时,只注意《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用实词是远远不够的,常见实词应引起高度重视。
古今异义的考查,主要出现三种形式:①在考查实词中综合考查,如:广东卷的“悦服”、湖北卷的“羁旅”;②单独命题考试,如上海卷的“宾客”“观览”“衣冠”“东西”;③偶尔在文言翻译中综合考查,如2005年全国卷Ⅱ的“妻子”。
对于通假的考查也在对实词理解、翻译句子中得到体现,如2006年福建卷在考查实词时考到了“责-债”,在翻译中考到了“振-赈”“罢-疲”;2006年浙江卷在考查实词时考到了“属-嘱”;2004年湖北卷第11题C、D项考到“趣-促”“闲-娴”。
广东高考历年所考词语均在120个实词以内。
以单音节词为主。
【考点透析】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
如:变化情况示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金(古: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
高考语文 120个文言实词

常见文言实词(120个)A(2个)爱爱(爱不释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去来兮辞》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怜惜、同情(爱民如子)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阿房宫赋》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苏武传》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爱日惜力)安安稳(安步当车)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全(安邦定国)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苏武转》安逸、安乐(国泰民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安心郊境之内,民不安业《魏书·司马朗传》安放、安置(安贫乐道)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苏武转》“沛公安在?《鸿门宴》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B(6个)被被子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覆盖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霜雪《促织》蒙受、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项羽之死》介词,表被动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孔雀东南飞》通“披”,穿、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倍背向、背着右倍山陵《史记·淮阴侯列传》通“背”违背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一倍,加倍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狱中杂记》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更加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本草木的根或茎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根源、来源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究其本源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乎《伶官传序》根本、基础的东西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狱中杂记》本来的、原来的变其本而加厉《文选序》本来本自无教训《孔雀东南飞》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是无难,别具本章《狱中杂记》鄙边疆,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等用法)

文言实词
【考纲解读】
文言实词考查点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 (1)一词多义 常见文言实词(120个常见 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通假字 (4)词类活用 (5)偏义复词 (6)兼词
二、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 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 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舍:舍弃,放弃(等待) 去:离开 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练一练
• 1、各率 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 2、今齐 地方千里 绝:隔绝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3、 可怜体无比 • 4、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 也
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亲戚
父母兄弟, 统指亲人
旁系亲属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 者
妻子 妻子儿女 爱人(女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一)分类: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 大变化: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 是词义大多数已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 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 变化 5、词义轻重有变化
1、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 “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 指一切大的河流。
可以 可以…凭 能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从而
从 而
跟随; 而且。
连词
祖父
祖辈和父 辈
爷爷
吾从而师之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斩荆棘
词语
古义
前进 走上前; 进献。
不必 不一定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120个

高考常考120个实词汇编1、爱·喜爱,宠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吝啬,吝惜。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通“(ài)”,隐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2、安·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全。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罗贯中《失街亭》)·安适,安逸。
然后得一夕安寝。
(苏洵《六国论》)·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司马光《赤壁之战》)·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罗贯中《失街亭》)·疑问代词。
哪里,哪儿。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养。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3、被读音一bèi·受,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司马迁《屈原列传》)·覆盖。
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读音二p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司马迁《陈涉世家》) ·披散,散开。
被发行吟泽畔。
(司马迁《屈原列传》)4、倍·通“背”,背离。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司马迁《鸿门宴》)·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苏洵《六国论》)·越发,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草木的根。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
盖亦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本来。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完整版)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隶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等、辈,指同一类人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司命,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传说中掌管生死
的神。 属,隶属,掌管。
②读zhŭ,意思可以有:
衡少善属文
(连接,连缀)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四)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词性不 同,词义也就不同的特点。
3、词类活用
从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常见文 言实词的考查侧重于: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词类加标活入题用你描的 述
偏义复词
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是考查 的重点。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 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 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因此,整 理总加结入一你些的 常用的词并分列出它的义项、 例句标,题对描学述 习文言文是大有裨益的。对 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热 点,我们应高度重视。
例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恢复
双层的(用红罗 做的双层斗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复:副词,又,再。
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多义
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要养成平时多积累
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 中熟能生巧。
一词多义现象示例
实 例句 词
译文
实词释 义
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 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
四、知识联想法(常见成语\课文 注释)
至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乘chéng】十二
• ①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赤壁之 战》)注:犊dú,小牛;犊车,牛车。// •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坐)(《石钟山记》) •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凭借) (《过秦论》)译文: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 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 ③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 泰安。(趁,冒着)(《登泰山记》)注:以,在。 • 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 为一乘)(《陈涉世家》)注:比,等到。//然秦以区 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万乘,兵车 万辆,代指天子,皇帝)(《过秦论》) • 译文:然而秦国凭借很少的土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 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注:致, 到,达到;序,引、招致;同列,指六国诸侯。
• ⑤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登上) (《楚辞· 涉江》)译文:登上鄂渚,回头遥望 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 ⑥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音shèng,四) (《殽之战》)译文:先送四张熟牛皮,再送十 二头牛慰劳秦军。 • ⑦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凭恃、依仗)(《宋 书· 宗悫传》) • ⑧兵旱相乘,天下大屈。(凭恃、依仗)(《论 积贮疏》)译文: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 财富极其缺乏。
• ⑥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廉颇蔺 相如列传》)//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应当)(《赤壁之战》) • ⑦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dàng适合,合宜) (《促织》)注:不合县官的心意。 • ⑧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判处,判罪) (《苏武牧羊》)译文: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 大臣,判处死罪。//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 当斩,赎为庶人。(判决)(《李将军列传》)译文: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 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 ⑨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中山狼传》) 译文: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嚎叫着。 • 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 把守)(《蜀道难》)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 (11--20)
课前任务安排
• 1、必修一----五文言文结合注释、笔 记等逐字逐句落实,并背诵默写要求 内容。课堂检测。 • 2、文言常见实词120个:每次至少落 实10个,向20个努力。 • 3、文言虚词18个,每次落实2—3个。 课堂默写其意义与用法。 • 4、文言句式:每次落实两种。
• ⑧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史记· 伯夷列传》) 译文:道德见解不同是不能共同谋划事情的。 • ⑨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赤壁 之战》) • ⑩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南 海旅次》)(曹松) • ⑾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通“导”,引 导)(《论语》)译文:用法律政令来引导人民,用刑 罚规章来整顿人民,这样,他们可以苟免刑罚而没有廉 耻之心。 • ⑿策之不以其道。(途径,方法)(《马说》) • ⒀道员//道台。(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名,唐分全国为十 五道,隶属于中央;清末和民国初分一省为数道) • ⒁不如小决,使道。(疏导)(《左传· 襄三十一年》) 注:决,决口。
• ⑿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群英 会蒋干中计》) • ⒀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屈原列传》)注:祖,效法,摹仿。 • ⒁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跟随)(《狼》) • ⒂从宽/从严/从简/从缓。(采取某种原则) • ⒃从犯。(从属的)
• 【殆】十七
• 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危险)(《孙子兵 法· 谋攻》) •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六国论》)//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 死。(接近,差不多)(《〈指南录〉后序》) • 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大 概)(《石钟山记》)(苏轼) •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 无所得)(《论语· 为政》)
⑾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此)(《过秦论》) ⑿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孔雀东南飞》) 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将要)(《出 师表》) ⒁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dàng当作) (《战国策· 齐策四》)译文: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 那样香,悠闲自在地步行,权且当作乘车;平安度日,并 不比权贵差。注:安,安闲,舒适;步,步行。 ⒂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适宜) (《采草药》)译文:古法采草药(时间)多数在二月、 八月,这很不恰当。 ⒃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tǎng当,通“倘”,如果)(《六国论》)译文:那么 胜败存亡的命运,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能轻易判 断(出高低来)呢。注:“理”与“数”同义,命运;易,
• ⑦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鸿门宴》)注:行,行为、作为。译文:做大事不 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 ⑧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 辞)(《屈原列传》) • ⑨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廉 颇蔺相如列传》) • ⑩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命令) (《赤壁之战》)译文: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 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注:旌麾 (huī),军旗。束手,投降。 • ⑾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口实)(《左传· 僖公十 年》) • ⑿凡杀人,狱辞无谋、故者。(诉讼的供词)(《狱中 杂记》)译文:凡是杀人(的罪犯),如果审判的供词 中没有预谋、故意杀人罪名的。
• 【曾】十一
• ①曾(zēng)不能毁山之一毛。(加强语气,相当于 “连……都……”或“竟”、“竟然”)(《愚公移 山》)//而侯生曾(zēng)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②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永遇乐· 京 口北固亭怀古》)//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曾经) (《忆江南》) • ③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④是高、曾(zēng)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 户不止。(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治平篇》) • 译文:这就是高祖、曾祖的时候是一户的人家,传到曾 孙、玄孙的时候,不分到十户是不休止的。注:曾,重 (chóng)。如“曾孙”,孙之子;“曾祖”,祖父之 父。
• 【道】十九 • ①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路,道路)(《廉 颇蔺相如列传》)注:怀,揣;径道,小路。 • 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鸿门宴》)注: 下,脚下;间(jiàn),抄小路,从小路;行,走。 •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师 说》)//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庖丁 解牛》) •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主张,思想,学说) (《过秦论》) • ⑤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道 义)(《陈涉世家》) • 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念奴 娇· 赤壁怀古》)//何可胜道也哉?(说,讲)(《游 褒禅山记》)译文:哪能说得完呢?注:胜,尽。 • 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师说》)
• 【从】十六
•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 随从)(《鸿门宴》)注:旦日,第二天。 •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听从,服从)(《曹刿 论战》)注:徧,通“遍”,遍及,普遍。 • 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师说》) • ④樊哙从良坐。(依傍,挨着)(《鸿门宴》) • ⑤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由,自) (《鸿门宴》) • 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参与) (《琵琶行》)
【当】十八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木兰 诗》)注:唧,音jī。 ②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音dàng,抵,相抵) (《捕蛇者说》)译文:抵他的税收。 ③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石钟山记》)(苏 轼)注:中流,水流的中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抵御,抵挡)(《赤壁之战》)//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 王乎?(dāng抵御,抵挡)(《鸿门宴》) ④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指南录〉后 序》)译文:元军方面邀约我们的当权者相见。 ⑤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窦娥冤》)译文: 可怜我窦娥被官府糊里糊涂地判了死罪。注:葫芦提,糊 涂;愆qiān,罪过。//当仁不让于师。(承担)(《论 语· 卫灵公》)注:“当仁”有两解:一为面临仁德;一 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成语词典》解释为:当,面对 着;仁,符合正义的事。面对应该做的事,就应勇敢承担。 另外:亚里士多德有句话阶)(《朱子家训》)(朱用纯)注: “家训”共506字,另有名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 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②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赤壁之战》)//举先王之 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清除,去掉)(《答司马谏议书》) 注:举,发扬,恢复。译文:发扬(恢复)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 以便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 ③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理)(《五人墓碑记》)(张溥 pǔ) ④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授官)(《〈指南录〉 后序》)译文: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统一指挥各路兵马。 注:都督,统一指挥。 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 换旧符。((光阴)流逝;过去)(王安石《元日》)注:屠苏: 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即喝了屠苏酒,暖 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曈曈:形容太阳刚升起时明亮的样 子。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 【辞】十五
• ①而侯生曾(zēng)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屈原列传》) •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借口,托辞) (《赤壁之战》)//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辩解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 自己愿意去作而编个诳言来搪塞的态度。注:疾,憎恨。 舍曰,回避说。 •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鸿门宴》) • ⑤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琵琶行》)// • 今者出,未辞也,为这奈何?(辞别)(《鸿门宴》) • 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