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专业何去何从
外科学的发展史

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从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看继承与创新来源: [ 07-09-12 17:33:00 ] 作者:唐汉钧编辑:studa20【关键词】中医外[摘要]面对医学的挑战,如何中医外科学是一个发人深思的。
几千年来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厚中医药遗产,是我们今天发展中医药、拓展中医药的“源头活水”。
秉承传统、开拓创新是中医外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重视历代发掘整理工作的基础上,先继承好中医外科学的传统学术思想和,然后才能发展创新,使中医外科学在新世纪达到崭新境界。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 医学史;医学,传统Succession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a perspective on the historyABSTRACT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modern medicine, how to develop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is a question. tremendous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the springhea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CM. Succession and innovation is an eternal subj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In order to improve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we should explore traditional medical literature, and carry forward the theori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KEY WORDS surgery,TCM; medicine, history;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在现代西方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医外科学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一支,它的发展将何去何从发人深思,笔者在中医外科学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中医外科学发展的思路,供同道共勉。
高考志愿单上的新名词——让“老年学”走进大学课堂

高考志愿单上的新名词——让“老年学”走进大学课堂本刊编辑部/策划王龙/文伴随着夏日阳光的蔓延,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也进入倒计时。
莘莘学子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或许选择要比奋斗重要。
高考成绩已成定数,填报志愿尤显关键。
选择一本、二本、专科,选择哪所大学,选择哪门专业?都成为比解答高考试卷更令人谨慎并懊恼的事情。
老年学——一个不新鲜的新鲜名词,是否是考生填报志愿时思考良久的学科?老年服务与管理——一个不起眼的重要词组,是否是学子志愿单上斟酌一二的专业?本期,我们以高等学校开设老年学科及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话题,探讨目前教育领域和养老行业关于为老服务人才培养的问题。
案例一:家住湖南省岳阳市的小李,也是今年高考大军中的一员。
当高考分数公布的那一刻,她满心欢喜,但是面对高考志愿单时,她却陷入了无奈和尴尬的境地。
与其他同龄的孩子不同,小李的童年生活几乎没有父母的影子。
在她尚未记事时,父母因为感情纠葛离婚,法院判母亲抚养孩子,父亲承担孩子的部分抚养费,并一次性付清。
在2004年的一个傍晚,厄运再次降临在这个年幼的孩子身上,母亲遭遇车祸永远的离她而去,她从此成为孤儿。
幸好小李的老爷姥姥体力尚好,勇敢地承担起了抚养小李的责任。
小李童年的记忆,全部都是老爷姥姥亲切的笑容和无微不至的关爱,老爷姥姥在小李的成长中扮演了父母的角色,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是她今生感激不尽、报答不完的人。
由此,小李对全天下的老人都怀着一颗尊敬和感恩的心。
在今年的高考中,小李发挥出色,取得了608分的好成绩。
小李的理想是在敬老院或养老机构工作,当她填报志愿时,却发现国内几乎没有开设老年学科的大学,开设老年学科内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大学也是屈指可数,且大多在专科学校、职业学院。
这让小李非常懊恼,甚至失望。
小李该如何选择未来的发展之路呢?案例二:小赵的父亲在四川省成都市开有一家养老院。
问起小赵的人生理想,他就会微笑着望向父亲,小赵想子承父业,从事养老行业。
医院“十四五”规划之方法论

/
公共卫生和卫生应
第一步要复盘“
题,第二步,第三
第四步,
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应急
医院未来共识的大方向。
医联医共下一步等大势,
达着医院管理者的共识。
衡协调快速发展■■的办院方向/现代医学技术先进.中医药特色鲜明.中西医结合 32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勇强调,
爱重点人群/强化四
给出规划建议:第一,
还要上下形成共识,
职工支持的定位;第二,
综合推进;第三,
省内第一梯队;连续八年荣获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
33
1 2- 科技大学共发展.3 的-十四五-目标.4 医院全面托管着扬州市第三人民 医院还融合发展原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第二步,2022- 2023
第三步,
预防和公共卫生应急等
共
第
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主要是增加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
0包括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加强主要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基。
华山钦天四化紫微斗数飞星秘仪内部教材

华山钦天四化紫微斗数飞星秘仪内部教材华山, 四化, 教材华山钦天四化紫微斗数飞星秘仪活盘"内部教材中华民国命理师学会副理事长吴秋蓉修能老师主讲致敬爱的淡江大学全体师生,大家好!阿弥陀佛!首先要感谢社团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里话家常。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紫微斗数:观事业]:其实不管是观事业或事业观都好,道理是一样的。
要开始讲前,我必须先介绍[何谓事业],事业就是我们紫微斗数命盘中的官禄宫,官禄宫的定义很多,它可解释为气数宫,运途宫、外缘宫[即外遇宫];事业宫也叫考运宫、选运宫,故一个官禄宫包罗万事万象,只是再从宫位去分辨吉凶而已。
至于事业,也是行业,我们来这世间,一生中短短几十年光景,该何去何从,该从事什么行业,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各有姻缘各有任务,各有定业。
若言各尽人事听天命,我们会觉得这样的人生太没有意义了,于是方有[了凡四训及改变命运的原理与方法]之说,还有一句座右铭道[佛家虽言:定业不可改,但愿力可改定业之说]修能在此愿诚心与有缘同修,一起参悟此座右铭,希望大家都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常转==。
圣凡如意。
接下来,我来介绍紫微斗数中的行业与事业,要讲行业与事业前,要先介绍紫微斗数中的每一颗主星之化气及所属的物体与行业:◎紫微星:己土,属阴,北斗帝王星,化气为尊贵之星,司爵禄,能解厄廷寿制化也是官禄主,孤高较重面子,紫微星属黄金、珠宝、玛瑙、钟表店、高贵的古董字画、办事员、高楼大厦、金融机构、银楼、精密的手艺、上班人员、高级职员、秘书小姐、医科[偏向内科或心脏科],有耐心,有定力,故宜做一般静态之行业。
◎天机星:乙木,属阴,南斗益寿星,化气为善,为兄弟主,又主四肢、平辈、近亲,代表智慧,为变动之星,与命理宗教学术有缘,也是驿马星。
天机星属楼梯、鹰架、机车、镜子、眼镜、玻璃、铁路、兄弟、手足、树木、电线杆、木牌、窗户、机械、寺庙、宗教、四肢、学术、命相、教育界、家庭、小五金[如螺丝、剪刀]、理发、救火车、救护车、设计、企划、军师格、智慧财、文笔兼秘书小姐。
复旦大学大学生投毒事件

篇一:《关于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的分析》摘要近年来,因大学生同学关系处理不当,发生的矛盾没有很好地化解。
出现了比如马加爵杀室友;复旦大学研究生毒杀室友;南航学霸玩游戏不愿开门引发口角,一刀捅死室友……现在网络上也掀起发“感谢室友不杀之恩”帖子的小浪潮。
室友杀人起因说来简单至极,多是些生活琐事,却发展到杀人,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
由此看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提前预防。
大学生自身要学会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社会各界需要引导大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关键字同学矛盾心理健康大学生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室友关系的关注和思考。
一些在大学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反映,每学期都有学生因为宿舍关系处理不好而提出换宿舍的要求。
记者采访发现,生活习惯冲撞、缺乏深入交流、不良竞争心理,是导致宿舍关系紧张的三大原因。
2020年3月31日中午,林决定下毒。
目标是他的室友、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
此时,复旦大学医学院西苑20号楼421室里没有其他人。
林取出试剂瓶,里边是从实验室偷带回来的N-二甲基亚硝胺溶液。
这是一种浅黄色油状液体,高毒、无味,易溶于水。
这瓶致命的毒药,林储藏已久。
毒药被注入寝室门边饮水机的水槽,致死的将不再是大鼠。
直至今日,在与林有过长期接触的人中间,也少有人能够相信林会毒杀室友。
黄洋病发入院后,作为实习医师,林还给黄洋做了B超;黄洋的父亲赶到上海后,在寝室留宿,与林共处一晚,他回忆,林神色自若。
其实连警方也一直困惑于林投毒的动机。
在被警察带走后,林对投毒过程供认不讳,但对动机一直闪烁其词。
林曾对警方自称投毒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令办案人员很难采信。
还有一种接近办案人员的消息称,林自称听见黄洋和另一名室友谋划愚人节要戏耍自己,于是抢先报复。
但林至少向警方提及一次与饮水机有关的争执。
南方周末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林与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过争执。
黄和葛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但林拒绝了,他提出,自己喝得少,平摊的方式不合理。
小学生讲故事钟南山爷爷的故事

面对别人不敢接的烫手山芋,他主动向广东省卫生厅请缨,要求“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呼研所来!”当年4 月, 当国家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一些人盲目宣称“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时,他终于忍不住了,当场表明:“现 在还不能说是控制,只能说遏制。控制的前提是发现病原体,同时找到对这个病原体的处理方法。目前这个病的病源 都还没搞清楚,怎么控制它?”正是在这些有理有据、铿锵有力的言辞中,人们记住了钟南山。面对疫情,他冷静无 畏,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出身医学世家,不凡从医之路
谈到1960 年毕业后这十年的时间,钟南山说:
“我毕业后留校,后来搞放射生物化学,一直都是服从分配。所以从1960 年到1971 年, 整整11 年我都没做医生。 做医生是我的愿望,但这不是我所能选择的。”好在1971 年,钟南山重新回到广州,在广州第四人民医院(后为广州医学 院附属第一医院)正式成为了一名医生。他听到了主任从紧绷的嘴唇中吐出的几个字:“他们说那病人是消化道呕血,马 上去接回来!”钟南山立即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将患者接回医院,重新会诊。原来,病人的真实病因是一根鱼刺扎在 胃黏膜的动脉上而出血。
出身医学世家,不凡从医之路
后来我们这个慢性支气管炎研制小组也慢慢发展到一个科,到1979 年成立了研究所。
换科室申请书(共6篇)

换科室申请书(共6篇)第1篇:科室申请书篇1:科室申请讲演科室申请讲演尊敬市卫生局领导:一、拟增设诊疗科目医疗技术水平内科是开展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
皮肤科是治疗银屑病、青春豆、腋臭等常见病的门诊科室。
二、主要医务人员中西医结合内科有一名医师,马为,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有一名医师,三、主要医疗设备300max线机一台、电脑尿液自动分析仪、血细胞计数仪、心电图、彩超机、激光等医疗设备。
四、拟诊疗科目服务范围以市区及周边乡镇干部群众提供内科、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为主。
五、拟增设诊疗科目中西医结合内科(呼吸专业、消化专业、内分泌专业、心血管专业),中西医结合皮肤科。
六、拟增设科目和服务半径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关系和影响服务半径内其他医疗机构主要是市卫生学校一些门诊和次体诊所,我院将和周边医疗机构进行密切业务联系和技术协作、友好合作、公平竞争,共同为本地区的群众健康服务,搞好本地区的社区医疗服务。
自我院门诊量大量增加以来,现有科室已无法满足我院诊疗需求,对周边群众居民带来很多不便,增加我院超范围执业的风险。
为充分发挥医院对社会职能作用,现申请增设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科等专业诊疗科目。
******保健院2012年4月6日篇2:科室开诊申请书固始县中医院科室开诊申请书篇3:新增科室工作服申请讲演批准日期:2012年月日发放日期:2012年月日第2篇:换宿舍申请书换宿舍申请书尊敬的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看我的申请书。
我经再三考虑,申请调换宿舍。
申请原因如下:1、自己现在所处的宿舍环境良好,人际关系非常和谐。
但是因准备专升本考试,作息时间和寝室室友有冲突,虽然大家都相互容纳,但是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潜在的矛盾。
2、自己现在所在寝室室友余作章也准备专升本考试,和他作息时间一致,岂但不会打扰到对方,而且可以在学习上可以互相辅助和鼓励。
希望能一同调换,一起相互督促勉励,相互进步。
3、自己得知酒店管理专业因实习要求,大局部同学准备退宿,希望能搬去他们退宿后留下的寝室。
南方医卫生事业管理名解+解答

名词解释:卫生事业(health care):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
卫生事业管理(health care administration):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管理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通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将最佳卫生服务提供给全体居民,对组织体系,系统活动,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由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社会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卫生规划(health planning):是一种按卫生事业的客观规律确定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速度和规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事业整体效益效益和效率的科学计划方法。
区域卫生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定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卫生系统绩效(health system perfrmance):是指在给定的卫生资源下,卫生系统三个总目标的完成情况,这三个总目标分别是促进健康,增强反应性,以及确保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卫生系统(health systerm):拥有一定人力,物力,财力,并通过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为个人和集体提供防病治病等卫生服务的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卫生行动(health action):是指无论是个人卫生保健、公共卫生服务还是部门间发起的以增进健康为首要出发点的行动。
卫生人力资源(health human resource):是指在各类卫生机构中从事和提供卫生服务相关的一切人员,主要指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也包括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支持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前景
浅谈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
中西医结合专业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专科层次人才。
但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在发展中一直遭遇歧视和冷漠,本专业的学生相比中医专业或者西医专业学生更难就业。
本文主要利用分析中西医结合专业此前的发展历程,结合当今社会形势,探索中西医结合未来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专业建设;发展历程;人才培养
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程
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诊疗方法,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
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
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中西医结合研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 世纪60-70年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开创阶段。
其特点是临床各学科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全面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②20世纪80年代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深化发展阶段。
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③9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发展阶段。
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西医结合”设置为一级学科,招收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1992年,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又将“中西医结合医学”设置为一门新学科,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把学科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和历史任务。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育还不够成熟。
现在国内对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
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由于发展较快,在中西医结合本科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医结合要中西医兼通,要有较为厚实的中西医功底,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要力戒两个中专水平的相加。
同时,在基础理论、认识论领域的中西医结合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层次的探索。
基于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状,本科教育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最为合适,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制设置究竟多长时间为宜,以及具体的课程安排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
2.师资。
师资力量缺乏是反映最为普遍的问题,是制约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较好地掌握中、西两套医学理论体系,并且有较丰富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才有可能将两者融会贯通,把课程讲好讲活。
由于缺少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教员,存在西医讲不深,中医讲不透的情况,尤其是后期的临床课教学,问题更为突出。
3.教材。
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教材是保证院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
随着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快速发展,本科、大专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材已经编辑出版了若干套,多种版本的教材各有特点,有竞争对学科建设固然有好处,但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目前推出的全国统编规划教材有16本,单从科目而言,还不够完整系统,且基础课程的教材与现行中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区别不大,缺乏明显的自身特色。
4.教学模式。
目前各院校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两个基础,一个临床。
即西医基础,中医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
基础教学中沿用中医专业和西医专业的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在课程安排上,先西医,后中医;多实验。
临床教学中采取西医、中医结合教学的方法。
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窘境
案例一:
“倒霉的中西医结合专业···
来自: Mr. 彪(Alejandro Alejandro Alejandro) 2010-05-25 14:19:07 我学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当初以为这个专业真牛叉···又学中医又学西医···这双拳齐下还不牛了···再说我感觉中西医结合真是很热门的,现在也很流行···兴冲冲的报了···现在学满5年后拿了毕业证去找工作···到了西医医院···被人鄙视下···到了中医医院···继续被人鄙视···没有需要这专业的地方···还有考职业医生证的时候···我只可以考中西医结合的···这样的证···我开不了西药,中药也受限···听说自己的患者最后还要写上别人的名字···根本没有啥实在···整天忙来忙去···哎···这真是害人的专业···还要考研吧,做个真正的中医大夫···大家以后千万不要谨慎报考这样的专业啊··· __________豆瓣网”
面对中西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窘境我们该如何克服?显然,目前开办中西医结合专业,是与时俱进,把握了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但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教材以及发展前景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中西医结合专业在该不该设置的问题上,大家意见已经比较统一,就是有必要设置,目前的重点是如何建设好中西医结合专业的问题。
尤其需要加强中西医结合师资力量的培养,逐步编写适应性更强的中西医结合教材,加强各各院校之间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研讨,对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进行广泛的论证和交流,突出中西医结合专业特色,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社会也应该重视起这个新兴的专业,鼓励其发展,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前景
“中西医并重”、“实行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方针的重要内容。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西医结合首先是在临床各科的诊疗工作中展开,在各个具体病种的诊疗工作中取得成效,但是,中西医结合还远不能说是已经成熟或完善的学科,就临床各科而言,“西医辨病”加“中医辨证”是主要诊断方法,中、西两法共同应用是主要治疗手段,深层次的理论上的结合尚须深入
研究,一些中医重要理论、学说、观点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如经络实质的研究,卫气营血、六经实质等等。
历史地看,中西医结合学科尚处在初创阶段,深层次的理论体系构架上的中西医结合还需要引起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
理论研究肯定必须建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之上,但理论研究又应当有相当的前瞻性,走在临床实践的前面去,才能使中西医结合提高层次,提高水平,在临床上提高疗效。
中西医结合虽然已实践多年,但仍有不少人对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能否结合持怀疑态度,持怀疑论者主要从认识论上强调中、西医的不同,强调中医整体观的优势。
其实无论哪一种医学体系,对人体的宏观整体的认识与对局部的微观的认识都非常重要,必须辩证地处理好这种认识,才能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对之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
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或是其他的民族医学,其研究对象都是共同的,都是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其研究目的也是共同的,都是为了维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就是根本的结合点,这就是可能的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的前提。
中西医结合学科首先在研究生层次中得到承认,在研究生招生学科目录中,中西医结合又分为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两个次一级学科。
但在本科层次中,则至今未被正式列入医学本科招生专业目录,教育部仅对西部地区个别高校将之作为目录外专业给予特批,这当中可能有管理方面的因素,但主要的可能还是认为中西医结合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尚不成熟。
但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办学实践却早已突破了上述本科学科目录规范的限制,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西医结合本、专科专业不仅迅速在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发展起来,而且很快成为各中医药院校最具有特色的优势专业,优势十分明显,因而其规模发展之快相对于其他中医传统专业可谓有天壤之别。
这说明了正在起步中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正在慢慢成长,反映了社会对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需求,预示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及专业的良好发展前景。